鄂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少年旅行队》课文原文及教案
少年旅行队教学设计(共3篇)

少年旅行队教学设计〔共3篇〕第1篇:少旅行队教学设计《少年旅行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p 】本文是一组散文诗,它由《出发》、《教师》、《小纸船》、《听播送》、《标本》、《旅行者之歌》六首诗组成。
这六首散文诗既相对独立,又有内在的联络。
该组诗以少年旅行队的远足旅行为线索,写了旅行队队员们在旅行中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抒发了队员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他们渴望到生活的海洋里探究求知,在生活理论中锻炼成长的美妙心愿。
【教学目的】有感情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散文诗的节奏美、韵律美以及浓郁的抒情色彩。
认识并会写本课5个生字,注意“簿”、“茂”的写法。
知道本组诗歌从哪几方面学了少年旅行队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
背诵课文最后一局部。
【教学重难点】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出旅行队队员们在旅途中的愉快、兴奋而又满怀向往的心情,以及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渴望到生活的海洋里探究求知,锻炼成长的美妙感情。
【教学设想】先引导学生谈自己旅行中的收获,然后再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然后抓住重点语句进展深化的理解。
最后,回归全文,深化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课件,课前指导学生查阅作者柯蓝的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由学生所喜欢的旅行入手,引出本文,然后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曾经去过哪些地方?你们有什么收获呢?你们喜欢旅行吗?那就让我们跟随和你们一样喜欢旅行的少年旅行队,感受旅行的快乐,来,出发。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 1.注意将字音读准。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3.指名朗读,师生评议4.出示课件:“……少年旅行队在生活的海洋探究,在知识的海洋探究。
”师激情引读。
诗人从哪几方面写了旅行队在旅途中的所闻、所做?指名读课文。
三、品读1.指导学习方法,学习《出发》〔1〕自己有感情地读《出发》这一局部,看看你能读懂什么?从中体会到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少年旅行队鄂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少年旅行队鄂教版【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艺:1.看法〝簿〞1个生字,并留意写法。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少年游览队在游览途中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
3. 有感情的朗诵课文,初步感受散文诗的节拍美、韵律美以及浓郁的抒情颜色。
4.背诵自己喜欢的局部。
进程与方法:1.积聚本课生字词,并学会运用。
2.经过多种方式的读,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以及包括的节拍美、韵律美、意境美。
3.了解重点词句,读懂课文,体会少年游览队员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以经过了解课文、朗诵课文体会出游览队队员们在旅途中的愉快、兴奋而又满怀向往的心境,以及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盼望到生活的陆地里探求求知,锻炼生长的美妙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标题的含义,体会少年游览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盼望到生活的陆地里探求求知,锻炼生长的美妙感情。
难点:揣摩每局部加小标题的益处,体会总分关系问句的妙处,并仿写一段话。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的】1.看法〝簿〞1个生字,并留意写法。
2.了解词语〝探求、远足、标本、镇静、依依不舍、各奔前程〞。
3.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
4.全体感知课文,学习«动身»«教员»两局部。
【教具预备】课件【教学进程】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
1.同窗们,你外出游览过吗?请说一说自己外出游览的感受和收获,让我们大家一同来分享!2. 我国诗坛泰斗柯蓝以炽热的热情,优美的言语写下了有数散文诗篇。
在他的笔下,有一群和你们一样喜欢游览的少年。
他们去了哪里?又会有怎样样的收获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
〔板书课题〕——少年游览队〔齐声读题〕。
问:课题有什么含义?〔指的是由少年组成的一支外出旅游的队伍〕3.简介柯蓝二、随文识字,感知内容。
1.生自在读文,留意将字音读准。
2.指名分段朗诵课文,师生共同正音,重点出示〝簿〞字。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少年旅行队 第二课时 鄂教版-2019年精选教学文档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2个生字,注意“簿”的写法。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题的含义,体会少年旅行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渴望到生活和知识的海洋里探索求知、锻炼成长的美好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揣摩课文每部分加小标题的好处,体会总分关系问句的妙处并仿写一段话。
过程与方法:1、积累本课生词,并学会运用。
2、通过充分的读,不同形式的读,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及蕴含的节奏美、韵律美、意境美。
3、画出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体会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4、揣摩课文每部分加小标题的好处,体会总分关系问句的妙处并仿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难点: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出旅行队队员们在旅途中的愉快、兴奋而又满怀向往的心情,以及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渴望到生活的海洋里探索求知,锻炼成长的美好感情。
(一)回顾原文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将文中的好词佳句积累下来。
3、回顾全文,说说“少年旅行队”的含义。
(二)读一读──体会散文诗的情感美1、把自己喜欢的地方再读一读,读出自己的体验,读出自己的情感。
2、指名朗读,交流体会到的情感。
预设:《出发》:读出旅行队员们出发前的兴奋。
《老师》:读出旅行队员们渴求知识、战胜困难的趣味。
《小纸船》:读出旅行队员们追赶纸船的快乐。
《标本》:读出旅行队员们探求知识时的认真。
《旅行者之歌》:读出旅行队员们对大自然的赞美。
(三)诵一诵──回味散文诗的语言美1、把喜欢的部分背一背。
2、有兴趣的同学课后练习朗诵柯蓝另外的散文诗名篇《我的坚强》、《海的沉思》、萤火虫》、《真诚》等。
(四)总结──拓展与延伸诗中说:“大山它使我坚强、镇静,让我长得像一片茂盛的树林。
大海它使我心胸开阔,热情汹涌。
所有的河流,使我灵巧活泼,永远前进……”“大山”“大海”和“所有河流”真有这么大的神力吗?你有没有这一类体验?不妨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五)巩固生字1、区分形近字。
簿——薄:幢——撞2、区分字形。
2017-2018年鄂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旅行队》获奖教学设计1

《少年旅行队》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并会写本课5个生字,注意“簿”、“茂”的写法。
2.知道本组诗歌从哪几方面学了少年旅行队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
通过反复阅读,领悟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含义。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散文诗的节奏美、韵律美以及浓郁的抒情色彩。
4.背诵课文最后一部分。
二、过程与方法1.积累本课生词,并学会运用。
2.通过充分的读,不同形式的读,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及蕴含的节奏美、韵律美、意境美。
3.画出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体会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够通过理解课文、朗读课文体会出旅行队队员们在旅途中的愉快、兴奋而又满怀向往的心情,以及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渴望到生活的海洋里探索求知,锻炼成长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出旅行队队员们在旅途中的愉快、兴奋而又满怀向往的心情,以及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渴望到生活的海洋里探索求知,锻炼成长的美好感情。
教学方法导入法与自主学习相结合课前准备1.课前指导不知学生预习课文,查阅作者柯蓝的资料。
2.制作,创设情景,提示重点语句。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外出旅行过吗?你觉得旅行的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课件展示看到的风景。
2.有一支和你们一样喜欢旅行的少年旅行队,感受到了旅行的快乐,让我们与他们一起分享。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新课学习1.发现与探究(1)自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3)[出示:“……少年旅行队在生活的海洋探索,在知识的海洋探索。
”]师激情引读。
诗人从哪几方面写了旅行队在旅途中的所闻、所做?指名读课文。
(4)朗读这组散文诗。
你喜欢它们吗?为什么?2.理解与感悟(1)指导学习方法,学习《出发》①少年旅行队出发了!我们赶快跟上他们的步伐!请同学们自己有感情地读《出发》这一部分,看看你能读懂什么?从中体会到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少年旅行队》课文原文及教案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少年旅行队》课文原文及教案鄂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少年旅行队》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少年旅行队在生活的海洋探索,在知识的海洋探索。
出发少年旅行队要出发了。
明亮的阳光在喊他们。
窗外的小鸟在喊他们,喊他们到田野里去,到山林里去,到生活里去……都准备好了吗?没有忘记带昆虫网吗?没有忘记带标本箱吗?没有忘记带笔记本吗?我们马上要出发了,马上开始向大自然出发了。
我们这是到生活里去,到一个知识的世界里去。
就这样,我们永远出发,长久地在知识的世界里远足……今天走到这里,把知识带走了,明天我们又出发了。
我们不停地探寻,要走遍生活,走遍这个无边的知识的世界……老师少年旅行队要到不知名的地方去。
你能在这个地方,说出这一小块石头属于哪一类?你能说出你身旁的树叶,它又属于哪一科?你能在这一条小河边,钓起一条鱼,又能说出它的名字?这多有趣啊!不知道的,我都要知道。
亲爱的老师,生活的老师,你快把我们养大吧!告诉我们这个,又告诉我们那个。
最重要的是先让我们看到许多困难,然后才看到成功。
让我们经历许多艰苦,而又让我们在劳动的时候,得到快乐!小纸船我们来到半山的小溪边,用五色彩纸折成各种各样的小船,让它随着微风、顺着流水,离开我们吧。
小纸船在水上移动着,前前后后地出发了。
我们都拍着手,在欢呼我们自己折的纸船前进……小纸船带走了我们童年的幻想。
我们在小溪边恋恋不舍地追着。
看!连一只小纸船都漂得这么久,这么远!我们都高兴地笑了。
我们对自己的幻想说:“去吧!小纸船!你们各奔前程吧!前面有你们广阔的天地!……”听广播少年旅行队休息的时候,有人从口袋里取出了一台收音机,把它装上电池……树林里马上就响起了音乐。
马上就有人在报告时事和各种消息,最后连气温、晴雨,都晓得了。
这是我们跟我们的父母在联系。
这是我们跟我们的祖国在联系。
无论走到什么地方,我们都有联系。
即使没有这台收音机,我们也听见这些声音,晓得这些事情。
因为这种联系在我们的心里,在我们的血液里……捕捉少年旅行队在山林里奔跑,昆虫小组的人都高举着一个一个的昆虫网。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少年旅行队》PPT课件(3篇)

预习检查
1、认识并会写本课5个生字,注意 “簿”“茂”的写法。
2、知道本组诗歌从哪几方面写了少年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语文课件:/kejian/yuw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
(gōu diào) 簿子(bù báo) 灵巧(níng líng) 恋
恋不舍(liànΒιβλιοθήκη niàn) 二、比一比,再组词。簿(簿子) 钓(钓鱼) 旅(旅行 ) 幻( 幻想) 薄(薄纸) 钩(钩子) 族(民族 ) 幼( 幼小)
少 年 旅 行 队 柯蓝
本文为一组散文诗,诗人柯蓝以孩子的口 吻,描述了少年旅行队在旅行中的经历。你想 加入少年旅行队吗?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追寻 他们的足迹吧!
初读感知
背景资料
散文诗
散文诗是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语文课件:/kejian/yuw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概括主题
《少年旅行队》是一组散文诗,该 组诗以少年旅行队的远足旅行为线 索,写了旅行队队员们在旅行中的 所见、所闻、所做、所感,抒发了 队员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 感情,表达了他们渴望到生活的海 洋里探索求知,在生活实践中锻炼 成长的美好心愿。
写法点拨
小学六年级语文《少年旅行队》教案及反思

小学六年级语文《少年旅行队》教案及反思《少年旅行队》写了旅行队队员们在旅行中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抒发了队员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少年旅行队》教案及反思,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六年级语文《少年旅行队》教案一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出发》《老师》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从今天起,你们就是一名毕业班的学生了,作为一名六年级的学生,你想对自己说点什么呢?(生交流)2、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深切的感受到:你们真的长大了,少了些童年的挚嫩,多了分少年的沉稳!少了些童年的任性,多了分少年的责任!还记得咱们五年级学习的那首题为《少年》的诗歌吗?(师生齐诵诗歌《少年》)3、过渡:少年,一个意气风发的美好年华,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柯蓝先生笔下的少年旅行队,开始新学期的第一课吧!1/ 83、板书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并观察思考,这篇课文跟我们以往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2、分人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重点关注“簿”字(出示形近字比较:“薄”和“簿”),反馈:这篇课文里面含有一些小标题。
(生述有哪些小标题,师相机板书)3、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小标题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层次清晰,要点明确,并与开头构成了总分关系)4、师小结:同学们很善于观察,一会就发现了文章的结构特点。
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散文诗,散文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
从小标题中,我们就可以发现,少年旅行队去了不少地方,不管去哪儿,他们旅行的目的只有一个,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在生活中学习) 5:你们是从哪里知道的呢?书上有作明确的解释吗?师相机板书:“少年旅行队在生活的海洋里探索,在知识的海洋探索”“所以我愿意当一个长久的忠实于生活的旅行者”三、品读诗歌:1、生齐读句子,师述:这两句话似乎写得很空洞,不易捉摸,但只要你静下心来品读课文,你定会对这两句话有更为具体、更为深刻的认识。
深圳市第一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少旅行队教案鄂教版

抒情色彩。
德育目标
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出旅行队队员们在旅途中的愉
教学重难点
快、兴奋而又满怀向往的心情,以及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渴望到生
活的海洋里探索求知,锻炼成长的美好感情。
第一课时
学习 1.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讲一件什么事。
目标 2. 学生自学生字词,正确、流利读通课文。
教学预设
教学生成
二、选词填空。
1。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________(挡、击、迎、阻),教鞭轻轻地
________(砸、打、敲、抽)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2.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________(声音、声调、音调、调子)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
记得她读诗的________(声调、音调、调子、声音)。
“这本书讲了什么故事?”围绕着这个问题, 我们找出了书名——《鲁滨逊漂流 记》,学生找到了课文第八自然段到第十二自然段讲的是鲁滨逊的故事,通过朗读,我们了 解了鲁滨逊是一个怎样的人?
随后,我问学生:“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是阅读了《鲁 滨逊漂流记》之后的读后感。我让学生了解了作者有什么样的感受,通过朗读,再次感受了 鲁滨逊-—一个探索者,一个发明家,一个善于创造性劳动的人.接着,我让学生结合自身实 际,理解了笛褔的名言“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
接着,我引导孩子们回归前文,引读道:难怪爷爷说--生读:这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 书;难怪爸爸说——生读:这是教我们学会生存的书;难怪我说—-生读:等我有了儿子,我 就把这本书再传给他.
孩子们,我们仅仅传的是一本书吗?
学生回答,我们传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无畏、一种冒险、一种进取的精神。传的是一 种能力,一种生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少年旅行队》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少年旅行队在生活的海洋探索,在知识的海洋探索。
出发少年旅行队要出发了。
明亮的阳光在喊他们。
窗外的小鸟在喊他们,喊他们到田野里去,到山林里去,到生活里去……都准备好了吗?没有忘记带昆虫网吗?没有忘记带标本箱吗?没有忘记带笔记本吗?我们马上要出发了,马上开始向大自然出发了。
我们这是到生活里去,到一个知识的世界里去。
就这样,我们永远出发,长久地在知识的世界里远足……今天走到这里,把知识带走了,明天我们又出发了。
我们不停地探寻,要走遍生活,走遍这个无边的知识的世界……老师少年旅行队要到不知名的地方去。
你能在这个地方,说出这一小块石头属于哪一类?你能说出你身旁的树叶,它又属于哪一科?你能在这一条小河边,钓起一条鱼,又能说出它的名字?这多有趣啊!不知道的,我都要知道。
亲爱的老师,生活的老师,你快把我们养大吧!告诉我们这个,又告诉我们那个。
最重要的是先让我们看到许多困难,然后才看到成功。
让我们经历许多艰苦,而又让我们在劳动的时候,得到快乐!小纸船我们来到半山的小溪边,用五色彩纸折成各种各样的小船,让它随着微风、顺着流水,离开我们吧。
小纸船在水上移动着,前前后后地出发了。
我们都拍着手,在欢呼我们自己折的纸船前进……小纸船带走了我们童年的幻想。
我们在小溪边恋恋不舍地追着。
看!连一只小纸船都漂得这么久,这么远!我们都高兴地笑了。
我们对自己的幻想说:“去吧!小纸船!你们各奔前程吧!前面有你们广阔的天地!……”听广播少年旅行队休息的时候,有人从口袋里取出了一台收音机,把它装上电池……树林里马上就响起了音乐。
马上就有人在报告时事和各种消息,最后连气温、晴雨,都晓得了。
这是我们跟我们的父母在联系。
这是我们跟我们的祖国在联系。
无论走到什么地方,我们都有联系。
即使没有这台收音机,我们也听见这些声音,晓得这些事情。
因为这种联系在我们的心里,在我们的血液里……捕捉少年旅行队在山林里奔跑,昆虫小组的人都高举着一个一个的昆虫网。
突然,有一个人捕捉住了,他就高兴得大喊大叫,其他的人也都围过来了,给你看,给我看,给他看,看得大家都哈哈大笑……把自己的欢乐分给大家。
把自己的知识也分给大家。
我们要使大家都快乐。
标本少年旅行队,采集着标本。
小箱里装满了各种树叶,各种昆虫。
我们的科学小组就一件一件地研究……各种各样的标本都好好保存起来,不要把它碰破、撞碎了。
把它们夹在书本里,贴在簿子里,固定在标本盒里。
这些都是知识,好好地把它放在我们的记忆里……我们的记忆,也是一只箱子,一只大得无边的箱子。
让我们把珍贵的、有用的、值得记忆的东西,放到这只奇异的箱子里去吧。
不要让一些无用的东西占去了地方……旅行者之歌我愿意当一个长久的忠实于生活的旅行者。
我在大山和海洋之间行走,我跨过山岭、河流和无数的小路。
我要去找大山做朋友,找海洋做朋友,找河流跟道路做朋友。
大山它使我坚强、镇静,让我长得像一片茂盛的树林。
大海它使我心胸开阔,热情汹涌。
所有的河流,使我灵巧活泼,永远前进……我愿意一生在这些地方行走,从它们那里去寻找这些东西,分送到每一个人的心里……所以我愿意当一个长久的忠实于生活的旅行者。
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并会写本课5个生字,注意“簿”、“茂”的写法。
2、知道本组诗歌从哪几方面学了少年旅行队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散文诗的节奏美、韵律美以及浓郁的抒情色彩。
4、背诵课文最后一部分。
过程与方法:1、积累本课生词,并学会运用。
2、通过充分的读,不同形式的读,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及蕴含的节奏美、韵律美、意境美。
3、画出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体会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通过理解课文、朗读课文体会出旅行队队员们在旅途中的愉快、兴奋而又满怀向往的心情,以及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渴望到生活的海洋里探索求知,锻炼成长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出旅行队队员们在旅途中的愉快、兴奋而又满怀向往的心情,以及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渴望到生活的海洋里探索求知,锻炼成长的美好感情。
教学准备1、课前指导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查阅作者柯蓝的资料。
2、制作课件,创设情景,提示重点语句。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调动学习热情1、同学们,你外出旅行过吗?你觉得旅行的过程中的收获是什么?2、有一支和你们一样喜欢旅行的少年旅行队,感受到了旅行的快乐,让我们与他们一起分享。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点评:结合生活经验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读----发现与探究1、自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3、[出示课件:“……少年旅行队在生活的海洋探索,在知识的海洋探索。
”]教师激情引读。
诗人从哪几方面写了旅行队在旅途中的所闻、所做?指名读课文。
(点评:教师的激情引读,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朗读这组散文诗。
你喜欢它们吗?为什么?(三)品读----理解与感悟1、指导学习方法,学习《出发》(1)少年旅行队出发了!我们赶快跟上他们的步伐!请同学们自己有感情地读《出发》这一部分,看看你能读懂什么?从中体会到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2)全班交流。
重点理解“我们这是到生活里去,到一个知识的世界里去。
”到“生活里去”,到“知识的世界里去”代表什么?“永远”、“长久”有说明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谁能美美地读,读出旅行队员们出发前的期待与渴望?(4)[出示课件“我们不停的探寻,要走遍生活,走遍这个无边的知识世界……”]这里“……”表示什么?试着补充一下。
在这之前还有哪里有省略号?试着说一说。
[出示课件:“……少年旅行队在生活的海洋探索,在知识的海洋探索。
”]这个省略号在句首,它省略的什么?(5)总结学习方法。
①细读文章,了解大体内容,标出不懂的问题。
②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③由课文留白处展开合理的想象。
④有感情朗读。
(点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尤为重要。
)2、请同学们用这种学习方法,从《老师》、《小纸船》、《听广播》、《标本》中选择你最喜欢的,细细品味。
(点评: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运用学法迁移,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3、小组交流自学成果。
4、全班交流。
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体会少年旅行队队员在旅途中的心情。
理解重点:《老师》:“亲爱的老师,生活的老师,你快把我们养大吧!……最重要的实现让我们看到许多困难,然后才看到成功。
……”你体会到什么?《小纸船》:“看!连一只小纸船都漂得这么久,这么远!”更何况怎样?《听广播》:“这种联系在我们的心里,在我们的血液里……”这种“联系”指的是什么?《标本》:“不要让一些无用的东西占去了地方……”什么是“无用的东西”?应该记住哪些?(点评:设计全班交流的目的是相同诗段的交流为深化认识,不同诗段的交流为交互学习。
)5、少年旅行队队员们一路唱着欢乐的歌走来——齐读《旅行者之歌》。
结合课文说一说你对“长久的忠实于生活的旅行者” 的理解。
6、背诵《旅行者之歌》。
(四、总结----拓展与延伸)诗中说:“大山它使我坚强、镇静,让我长得像一片茂盛的树林。
大海它使我心胸开阔,热情汹涌。
所有的河流,使我灵巧活泼,永远前进……”“大山”“大海”和“所有河流”真有这么大的神力吗?你有没有这一类体验?不妨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点评:再次与学生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第二课时(一)回顾原文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背诵《旅行者之歌》。
3、将文中的好词佳句积累下来。
(二)巩固生字1、区分形近字。
簿——薄幢——撞2、区分字形。
“溪”右半部分的写法;“茂”下半部分的写法。
2、听写生字。
(点评:及时复习,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积累。
)作者简介柯蓝,笔名亚一、木人,原名唐一正,1920年生,湖南长沙人。
1935年就读于第一师范五十三班,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在延安参加中国共产党,长期担任新闻文化工作。
先后入陕北公学和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毕业后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工作。
先后任延安群众报社记者、主编。
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写成反映人民抗日斗争的章回体中篇小说《洋铁桶的故事》。
由于他在文学上的造诣,他创作的长篇小说《洋铁桶的故事》在十一个解放区用九个版本印行,还受到毛主席的推荐,由军调部带到大后方在香港出版,流行东南亚,被日本、苏联翻译。
1945年写成反映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中篇小说《红旗呼啦啦飘》。
小说《红旗呼啦啦飘》在香港出版后受到文坛泰斗茅盾先生的赞扬,也被日本、苏联翻译。
新中国成立后,他创作的《早霞短笛》是中国第一部题材、形式多样的散文诗集,他首创提出了以中国散文诗的联组形式、载体论和散文诗的四大美学特征等理论,改变了中国散文诗的历史面貌。
建国后,在上海历任《劳动报》副社长兼总编辑、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副书记、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副所长、《文艺月报》编委等职。
1958年与文秋合写长篇小说《蔺铁头红旗不倒》。
1961年回湖南深入生活,从事专业创作。
我国第一个国际上获多次大奖的电影《黄土地》是根据他本人的散文《深谷回声》改编的,创散文改编电影获国际大奖之先。
他创作的传记文学《王孝和的故事》、《徐特立传--命运之谜》等也改编成了电影和电视剧,并获大奖。
他和夫人文秋共同创作的历史革命长篇小说《风满潇湘》是以毛泽东主席秋收起义为背景的,被湖南电视台改编为电视剧上演。
《苏联大百科全书》也开设了关于他的辞条。
由于他在国内外的知名度,2001年中国作家代表大会授予他中国作家协会荣誉委员。
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还专门开设了”柯蓝文秋文库”,收集了他们的全部著作和手稿。
柯蓝先生现为中国作家协会荣誉委员、中国散文诗学会会长、(香港)中国散文诗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
还著有《风满潇湘》、《早霞短笛》、《果园集》、《迟开的玫瑰》、《爱情哲理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