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课件第四章民事诉讼目的论
《民事诉讼法》课件
执行措施和执行救济
要点一
执行措施
为了保障生效法律文书的顺利执行,人民法院可以采取一 系列的强制措施,如查封、扣押、拍卖、变卖、限制出境 等。这些措施旨在迫使被执行人履行义务,保护申请执行 人的合法权益。
要点二
执行救济
当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采取一系列的 救济措施。例如,当被执行人恶意转移财产时,申请执行 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其转移行为;当被执行人拒不 履行义务时,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当人民法院的执行行为违法时,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 人民法院申请复议等。
现代民事诉讼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民事诉讼法的理念和制度也在 不断发展和完善。现代民事诉讼法更加注重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合 法权益,强调程序公正和司法独立。
民事诉讼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与民法的关系
民事诉讼法与民法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关系。民法规定了当事人的实体权利义务,而 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实现这些权利义务的诉讼程序和制度。
性质
民事诉讼法属于程序法,是公法的一 种,旨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 障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
民事诉讼法的发展历程
01
古代民事诉讼法
在古代,民事诉讼法尚未形成独立的法律部门,民事诉讼程序通常包含
在民法等实体法中。
02 03
近代民事诉讼法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民事诉讼逐渐独立出来,形成了独立的民事诉讼 法。1806年的法国民事诉讼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独立的民事诉讼法典 。
法院调解原则
总结词
法院调解原则是指在民事诉讼中,法院应当根据自愿、合法原则进行调解,促使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 ,解决纠纷。
第四章民事诉讼法学
当事人资格而言的。
第四章 诉讼参加人
民事诉讼法
2.当事人适格与民事诉讼行为能力的区别
当事人适格与民事诉讼行为能力的区别在于,民事 诉讼行为能力是指当事人自己行使民事诉讼权利和
承担民事诉讼义务的能力,具备民事诉讼行为能力
的当事人在具体的诉讼案件中不一定是适格的当事 人。
第四章 诉讼参加人
民事诉讼法
第四章 诉讼参加人
民事诉讼法 (二)被告的概念与特点
民事诉讼中的被告,是指被诉称侵犯
了原告民事权益或与原告发生民事争议,并被 法院依法通知应诉的人。
特点:第一,被告是被法院依法通知应诉的
人,是作为原告利益相对立的另一方当事人参 加诉讼的。第二,被告是被动参加诉讼的人, 这是相对于原告首先提起诉讼而言的。第三, 被告的诉讼行为对诉讼程序的变化及审判结果 也有重要影响。
请问:在本案中,哪些人员是当事人?李冰具有怎样的诉讼地位,其是否 有权提出诉讼请求?王佳是以什么样的身份参加诉讼的,具有怎样的诉讼 地位?王佳是否有权向上级法院提起上诉?
第四章 诉讼参加人
民事诉讼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四章 诉讼参加人
民事诉讼法
第四章 诉讼参加人
民事诉讼法
一、当事人的概念和特点
原告和被告 的概念与特 点 原告和被告 地位的确定
法定诉讼代理 人 委托诉讼代理 人
应用
第四章 诉讼参加人
民事诉讼法
李全有两个儿子李嘉和李怡,均已成家。2009年9月,李全病逝,其 生前居住过的两间平房由其大儿子李嘉接管。李嘉对这两间平房稍 作装修之后,便全家搬入居住。李全的二儿子李怡认为这两间平房 是父亲留下的,自己应当对父亲的遗产享有继承权,于是向人民法 院起诉,主张其对这两间平房拥有一半的所有权。 当李嘉和李怡为房屋的分割进行诉讼时,其堂兄李冰从海外归来, 也向法院提出了房屋产权要求。李冰辩称争议的房屋不是李全的遗 产,而是李冰在出国前借给李全居住的,并与李全约定待李冰回国 后返还,李全表示同意。因此,李冰要求加入诉讼,要求法院判令 李嘉和李怡归还房屋。人民法院同意了李冰加入诉讼的请求。 在诉讼进行过程中,李怡因压力过大患了精神病,其妻子王佳代其 继续进行诉讼。在法院对案件判决后的上诉期间内,李怡的精神恢 复了正常。此时,王佳向上级法院提起上诉。
《民事诉讼法》课件第四章民事诉权
案例三:民事诉权限制与保障的实例探讨
01
02
03
04
案例介绍
介绍一起涉及民事诉权限制与 保障的典型案例。
诉权限制分析
分析案例中民事诉权受到限制 的情况,如法定不起诉、一事
不再理等原则的应用。
诉权保障措施
探讨案例中民事诉权得到保障 的措施,如司法救助、律师代
理等制度的作用。
实例启示
总结本案例对于民事诉权限制 与保障问题的启示,以及在实
案件背景
介绍一起涉及民事诉权构成的 案件,如合同纠纷、侵权纠纷
等。
法律依据
引用《民事诉讼法》相关法条 ,说明民事诉权构成的法律基 础。
构成要件分析
详细分析民事诉权的构成要件 ,包括原告资格、被告明确、 诉讼请求具体、事实和理由充 分等。
案例总结
总结本案例中民事诉权构成的 情况,以及对于类似案件的启
示。
起诉:民事诉权的启动
起诉条件
当事人行使民事诉权起诉,需满足法定条件,包括具有直接的利害关系、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 理由,同时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起诉方式
起诉应当以书面形式进行,提交起诉状至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状应当详细说明案件的事实、理由、证据和 诉讼请求等内容。
客体要件:可诉性的民事权益争议
01
02
03
合同纠纷
因合同的订立、履行、变 更、终止等发生的争议, 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解决。
侵权责任纠纷
因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 受害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民 事诉讼,要求侵权人承担 相应的民事责任。
财产权益纠纷
包括物权、知识产权等财 产权益的纠纷,可以通过 民事诉讼进行维权。
民事诉讼法(第六版)教学PPT完整版
(第六版)编著 陈佳明 纪格非 刘芝祥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目录
第一章
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
第二章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 制度
第三章 主管与管辖
第四章 民事诉讼当事人概述
第五章 共同诉讼人
第六章 代表人诉讼
第七章 诉讼第三人
第八章 诉讼代理人
第九章 民事诉讼证据概述
总则
第一章 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
第一节 民事诉讼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 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引例
原告李某系某百合果木销售中心法定代表人,其以某市政府拒不给原告召 开项目论证会,某市市委对该市发改部门将项目登记备案材料毁弃、对该市城 区区委区政府不履行职责等行为监管不力为由,将该市政府、市委告上法庭,请 求判决两被告连带承担给原告的项目召开项目论证会并制定项目实行方案等 法定职责,请求判决该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违法,该市委应依法负监督职责和侵 权责任,并赔偿原告所遭受实际经济损失100亿元。法院应当如何处理此案?
民事诉讼法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的民事 诉讼法法典,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 广义的民事诉讼法,不仅包括民事诉讼法法典,而且包括宪法及其他法律、 法规中有关民事诉讼的规范,还包括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有关民事诉讼的 规范性文件。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
在空间上的效力
《民事诉讼法》第4条规定的内容表明,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民事诉 讼,均适用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 国领域,包括领土、领海、领空以及领 土伸延的范围。
民事诉讼法的效力
在时间上的效力
《民事诉讼目和任务》课件
确定民事责任的承担对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秩序具有重 要意义。
实现民事权益的救济
实现民事权益的救济是民事诉 讼的核心任务,旨在通过法律 手段对受到侵害的民事权益进 行补救和保护。
《民事诉讼目和任务 》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民事诉讼概述 • 民事诉讼的目的 • 民事诉讼的任务 • 民事诉讼程序 • 民事诉讼与其他纠纷解决方式的关系
01
民事诉讼概述
民事诉讼的定义
总结词
民事诉讼是解决平等主体之间民事权利义务纠纷的法律制度。
详细描述
民事诉讼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平等主体的基础上,因民事权利义务关 系发生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通过审判方式解决争议的活动。
感谢观看
。
在民事诉讼中,法院通过审理案 件,对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权利义 务关系进行认定和确认,以保障
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对于维护 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 义,是实现民事诉讼目的的基础
。
确定民事责任的承担
确定民事责任承担是民事诉讼的重要任务之一,旨在明确当事人应当承担的民事责 任和赔偿范围。
民事诉讼的特点
总结词
民事诉讼具有司法性、程序性、强制性等特点。
详细描述
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解决民事争议的活动,具有司法性;民 事诉讼必须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具有程序性;民事诉讼的判决和裁定具有强制 执行力,当事人必须遵守,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具有强制性。
民事诉讼的重要性
总结词
民事诉讼是维护社会公正、保障公民 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
民事诉讼法理论学习【】
民事诉讼法Sectionl.民事诉讼基本理论一、传统民事诉讼法学三大基本理论一一民事诉讼目的论、诉权论,既判力本质论1. 民事诉讼目的论民事诉讼目的,是以观念形态表达的国家设立民事诉讼制度所期望达到的目标或结果, 其对民事诉讼制度、原则以及程序设计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对国外主要学说的介绍1.私权保护说。
认为国家设立民事诉讼的目的是保护实体法上的权利,是国家禁止自力救济的结果。
2.私法秩序维持说。
认为国家设立民事诉讼制度是为了维持自身制定的私法秩序,并确保私法的实效性。
诉讼的目的纯粹是为了消除实体权益争议对社会秩序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3.纠纷解决说。
日本兼子一博士创立的学说。
认为实体法产生前就存在解决纠纷的审判制度,民事诉讼的目的并不是从先有的实体权利出发,而是反过来,诉讼法先于实体法存在。
4.程序保障说。
美国学者约翰•罗尔斯首创。
该学说完全坚持程序本位主义,而不去关注实体法对民事诉讼的影响。
认为民事诉讼的目的,就是保障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的地位和权利,民事诉讼过程本身就是民事诉讼的目的。
2. 民事诉讼诉权论诉权,是指.当事人请求法院依法保护其民事权益的权利。
第一,诉权的主体为当事人:第二,诉权主体行使诉权的目的在于请求法院保护自己的民事权益,而不是其他权益;第三,法院保护诉权主体民事权益的方式是作出有利于诉权主体的判决。
诉权的实质是司法保护请求权。
诉权的基本特征在于:诉权为纠纷当事人平等享有诉权的行使贯穿于诉讼的全过程诉权的内容包括进行诉讼的权利和满足诉讼请求的权利诉权的双重涵义在民事诉讼理论中,一般认为诉权具有双重含义,即诉权包括程序意义上的诉权和实体意义上的诉权。
也有人将此称为诉权的双重法律意义或者诉权的二重性。
所谓程序意义上的诉权,是指当事人进行诉讼,实施诉讼行为的权利。
主要包括起诉权(含被告的反诉权)以及应诉权。
所谓实体意义上的诉权,是指当事人通过诉讼满足其诉讼请求的权利。
主要包括胜诉权和申请强制执行权。
《民事诉讼法》课件第四章民事诉权
诉权的行使与保障
诉权的行使
当事人应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 诉权,遵守诉讼程序,尊重司法权威 。
诉权的保障
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的诉权,提供必 要的法律援助和救济措施,确保当事 人平等地行使诉权。同时,社会各界 也应当尊重和支持当事人行使诉权。
02
诉权的产生与行使
诉权的发生原因与条件
发生原因
当事人因权利受到侵害或发生争议而产生民事纠纷,无法通过协商等其他方式 解决,向法院提起诉讼,行使诉权。
限制
当事人的诉权行使应当符合法律规定,不得滥用诉权,妨碍 他人合法权益,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法院在 审理案件时也会对当事人的诉权行使进行限制,例如诉讼时 效、一事不再理等。
03
诉权的保护与保障
当事人的诉讼地位与权利义务
平等原则
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 和义务。
辩论原则
当事人有权进行辩论,包括书面和口头辩论 ,法院应充分听取当事人的辩论意见。
法院在保护诉权方面的职责与作用
保障诉权行使
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正确 行使诉权,依法受理和审 理民事案件。
提供司法救济
当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 害时,法院应当提供司法 救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 益。
促进司法公正
法院应当在审判过程中坚 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 则,确保司法公正。
04
诉权的救济与监督
上诉权与再审权
上诉权
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或裁定,有权在规定期限内提起上诉,要求上一级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上诉期限自一审 判决或裁定作出之日起计算。
再审权
当事人对已经生效的判决或裁定认为确有错误,或者因特殊情况需要纠正,可以向原审法院或上一级法院申请 再审。
《民事诉讼法》课件
被告
02
被诉的一方,可以是自然人或者法人。
第三人
03
与案件有利害关系,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法院通知参加诉
讼的人。
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
当事人的权利
有依法起诉、应诉、答辩、上诉等权 利。
当事人的义务
有遵守诉讼程序、如实陈述事实、按 时出庭等义务。
06
民事诉讼的法律适用
法律适用的原则
遵守宪法原则
在民事诉讼中,法院应遵守宪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确保司法公 正和权威。
根据不同的标准,执行方式可以分为 多种类型,如强制执行、非强制执行 等。
调解制度
调解制度的概念
调解制度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当 事人自愿接受法院调解,通过协商Βιβλιοθήκη 决纠纷的一种制度。调解的原则
调解应当遵循自愿、公平、合法 、合理等原则,调解协议应当符
合法律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
调解的程序
调解程序包括调解申请、调解调 查、调解协商、调解协议等阶段 ,调解协议应当记入笔录,由当
二审法院
由上一级法院审理上诉案件。
二审审理范围
仅限于当事人上诉请求的有关 事实和适用法律。
二审裁判
二审法院可以依法改判、撤销 或裁定驳回上诉。
再审程序
再审申请的提出
当事人认为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有错误的,可以向法院申请再审。
再审审理
再审案件按照一审或二审程序进行审理,但 仅限于当事人申请的范围。
民事诉讼以调解为基础, 在调解不成的情况下进行 审判。
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法院调解原则
当事人依法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法院应 当保障当事人平等地行使诉讼权利。
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合法的 原则进行调解。
《民事诉讼法》课件第四章民事诉权
通过行使诉权,民事主体可以维护自己的实体权利。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通过起诉、应诉、举证、 质证等诉讼程序,证明自己的实体权利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从而获得法院的判决或者调解 书,实现自己的实体权利。
民事诉权与诉讼权利的关系
诉权是诉讼权利的核心
诉讼权利是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享有的权利,包括起诉权、应诉权、举证权、质证权等。而诉权则是当事人在民 事诉讼中享有的基本权利,是诉讼权利的核心。
性质
民事诉权是一种程序性权利,旨 在保障实体权利的合法实现,通 过诉讼程序维护公正、公平、合 理的法律关系。
民事诉权的理论基础
01
02
03
宪法基础
宪法规定公民有向人民法 院提起诉讼的权利,为民 事诉权的存在提供了宪法 依据。
民事诉讼法理论
民事诉讼法是民事诉权的 法律基础,规定了民事诉 权的行使主体、行使条件 和行使方式等。
属于受诉法院管辖
案件应由具有管辖权的法院受 理。
起诉方式与程序
起诉方式
直接起诉和共同诉讼(必要共同诉讼 和普通共同诉讼)。
起诉程序
起诉人向受诉法院递交起诉状,法院 审查后决定是否受理,受理案件后进 行审理和裁判。
起诉状的内容与格式
起诉状内容
包括原告、被告、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等部分。
起诉状格式
应按照规定的格式书写,包括标题、当事人信息、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证 据和证据来源、具状人签名和日期等部分。
03
民事诉权的保障
诉权保障原则
平等保护原则
确保所有民事主体在诉讼中享有 平等的权利和地位,不受歧视。
公正审判原则
确保审判公正、公开、透明,保 障当事人充分行使诉讼权利。
民事诉讼法课件第四章民事诉讼目的论
第二节 民事诉讼目的诸学说
• 一、权利保护说(私权保护说) • 二、私法秩序维护说 • 三、纠纷解决说 • 四、程序保障说
2020/10/27
二、立法规定
• (一)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 • (二)保障人民法院正确办案 • (三)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
违法行为,保障当事人实体权益 • (四)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 • (五)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第四章 民事诉讼目的论
• 第一节 民事诉讼目的概述 • 第二节 民事目的诸学说 • 第三节 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目的
2020/10/27
第一节 民事诉讼目的概述
• 一、概念
– 民事诉讼的目的,是指立法者制定民事诉讼法 所希望达到的理想状态。
• 二、民事诉讼目的的特征
– 体现国家意志,具有主观性 – 反映民事诉讼本质和规律,具有客观性 – 民事诉讼目的具有动态性 – 民事诉讼
民事诉讼法ppt-第四章宪法
(一)民事诉讼法的概念
民事诉讼法是规定人民法院和诉讼参加人在审理民事案件中进行各种诉讼活 动所应遵循的程序制度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7
(二)民事诉讼法的任务
1.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的权利; 2.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合法、及时审理案件; 3.保证人民法院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 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4.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
50
(一)起诉和受理
•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自己的民事权益受到侵害,以自己的名义请求人 民法院通过审判予以法律保护的诉讼行为,称为起诉。
• 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起诉经审查后,认为符合法定条件,决定立案审理,从 而引起民事诉讼程序开始的诉讼行为,称为受理。
51
(二)审理前的准备
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开庭审判以前,进行的一 系列准备工作,称为审理前的准备。该阶段的任务 是:送达起诉状副本和答辩状副本;向当事人发送 受理案件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告知当事人有关诉 讼权利和义务;组成合议庭,并将合议庭的组成人 员名单告知当事人;认真审核民事诉讼材料,调查 收集必要的证据;通知必须进行共同诉讼尚未参加 的当事人参加诉讼,更换不符合条件的当事人。
29
一、证据的概念和特征
(一)证据的概念 (二)证据的特征
30
(一)证据的概念
诉讼证据,是指能够在诉讼中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事实。
31
(二)证据的特征
能作为诉讼证据的事实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证据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
志为转移的真实情况,具有客观性。这是证据最本质 的特征。 (2)是与案件事实有客观联系的事实。作为证据的事 实,必须与其所证明的案件事实之间存在着客观联系, 对证明案情具有实际意义。即证据具有关联性。 (3)是按照法定程序收集的事实。证据的提供、调查 收集、审查核实,必须符合法定的程序和要求。即证 据具有合法性。
高教马工程民事诉讼法学第三版教学课件第04章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
第二节 合议制度
二、合议制度的内容
(一)合议庭的组成与适用范围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我国民事诉讼案件的合议庭 由三名以上审判人员组成。审判人员包括审判员(含助理审判 员)和陪审员。合议庭的组成人数必须是单数。
合议庭的审判长由院长或者庭长指定审判员一人担任;院 长或者庭长参加审判的,由院长或者庭长担任。陪审员不能担 任审判长。作为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基本审判组织,合议庭在 不同的审理程序中组成形式有所不同。
第三节 陪审制度
二、陪审制度的主要内容
根据《人民陪审员法》第16条的规定,法院审判下列第一 审民事案件,由人民陪审员和法官组成7人合议庭进行:
(1)根据《民事诉讼法》提起的公益诉讼案件;(2)涉 及征地拆迁、生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影响重大的 案件;(3)其他社会影响重大的案件。
除上述规定之外,根据《人民陪审员法》第17条的规定, 第一审民事案件原告或者被告申请由人民陪审员参加合议庭审 判的,法院可以决定由人民陪审员和法官组成合议庭审判。
第二节 合议制度
二、合议制度的内容
(一)合议庭的组成与适用范围
1.第一审合议庭 (1)由审判员和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人数 为单数。陪审员在法院执行职务期间,除不能担任审判长外, 与审判员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2)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人数为单数
第二节 合议制度
二、合议制度的内容
(一)合议庭的组成与适用范围
第三节 陪审制度
二、陪审制度的主要内容
人民陪审员不参加下列案件的审理: (1)依照《民事诉讼法》适用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 催告程序审理的案件; (2)申请承认外国法院离婚判决的案件; (3)裁定不予受理或者不需要开庭审理的案件。同时,人 民陪审员不得参与审理由其以人民调解员身份先行调解的案件, 法院不得安排人民陪审员参加案件执行工作。
《民事诉讼法》课件
双重审查
不能仅仅以当事人的 主张作为判决的根据, 必须经过双重审查, 全面评估证据的证明 力。
民事诉讼程序的诉讼程序主体
法官
负责审理案件,进行裁判,处理 任何其他与案件相关的事宜。
律师
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和代理服 务,帮助当事人维护自己的合法 权益。
当事人
被诉讼的人或者提起诉讼的人。
民事诉讼程序的诉讼请求和答辩
3 目的
民事诉讼法旨在维护公平、 公正的司法环境,保护公 民及法人的合法权益。
民事诉讼程序的主要特点
合法程序
民事诉讼必须遵守法 律法规,以法律程序 为准绳。
当事人制约
民事诉讼以当事人自 愿为前提,自力更生, 自愿解决争议。
举证责任
原告提出的主张应由 其承担举证责任,被 告提出的反诉或反击 应承担举证责任。
诉讼请求 答辩 反诉或反击
对民事权益及其侵权事实及侵权情况要求法院进 行处理的要求。 被告对诉讼请求是否合理、必要提出异议的陈述。
被告对原告或第三人的权益提起的诉讼要求。
民事诉讼程序的证据及举证责任
1
证据
指可以用来表明事实的材料,包括书证、物证、证人证言等。
2
举证责任
指要求哪个当事人提供证据来证明主张是否成立的法律责任。
3
证据收集
当事人必须采集、整理证据,并定期向法院提出证据清单。
民事诉讼程序的审理程序
立案
申请立案并交纳诉讼费、保全费用。
调解
法院可以进行调解,和解当事人,使案件得以 妥善处理。
开庭审理
由法庭确定时间,宣布当事人进入诉讼程序主 体阶段。
审判
根据案件的事实、证据及相关法律法规,做出 裁判,判决案件。
4-民事诉讼法第四章---第五章PPT课件
2020/3/22
• (二)回避的程序 • (1)申请回避的时间 • 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或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
• (2)申请回避的法律后果 • 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
应当暂停参与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 外。
• 2、回避的决定程序 • (1)行使回避决定权的主体及权限 • 《民诉法》第47条 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
第三节 公开审判制度
29
• 一、公开审判制度的概念和意义
– 公开审判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的审理和宣判应当依法 公开进行的制度。
– 公开审判制度反映了诉讼公正的一般要求,体现了诉讼民主的价 值,其重要意义在于:
• 1、有利于促进和保障司法公正。 • 2、有利于增强司法裁判的公信力。 • 3、有利于促使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正确行使诉讼权利,履行诉
第一节 合议制度
第一节 合议制度
5
• 一、合议制度的概念和意义
– (一)合议制度的概念 • 合议制度,又称为合议制,是指由三名以上的审判人员组 成审判集体,代表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对案件进行审理 并作出裁判的制度。
• 合议制度是相对于独任制度(独任制)而言的。所谓独任 制度,是指由一名审判员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制 度。适用独任制进行审理的案件:
2000年5月,胡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陈某 履行合同。开庭前,胡某发现主审法官梁某是陈 某的表兄,便在案件开始审理时申请梁某回避。 法院院长认为,表兄弟关系不属于近亲属关系, 且胡某没有证据证明梁某与陈某之间的表兄弟关 系会影响案件的公正审理,驳回胡某的申请。
请问:法院驳回胡某的回避申请是否正确?
第一节 合议制度
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我国民事诉讼的目的
• 一、确立依据
• (一)理论依据:民事诉讼的本质与规律 • (二)现实依据:。国家与社会的现实需要 • (三)法律依据:宪法 • (四)价值依据:公正与效率
2020/7/28
二、立法规定
• (一)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 • (二)保障人民法院正确办案 • (三)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
第四章 民事诉讼目的论
• 第一节 民事诉讼目的概述 • 第二节 民事目的诸学说 • 第三节 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目的
2020/7/28
第一节 民事诉讼目的概述
• 一、概念
– 民事诉讼的目的,是指立法者制定民事诉讼法 所希望达到的理想状态。
• 二、民事诉讼目的的特征
– 体现国家意志,具有主观性 – 反映民事诉讼本质和规律,具有客观性 – 民事诉讼目的具有动态性 – 民事诉讼目的的实现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违法行为,保障当事人实体权益 • (四)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 • (五)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202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