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学基础》考试重点(精)
教育学考试复习提纲
复习思考题:
1、教育在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矛盾中的 地位(中介转化) 2、教育的两个基本关系和基本规律 3、教育的基本着眼点——人和人的发展 4、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素 质、社会环境、个体活动和学校教育 5、对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的基本理解
6、教育的人的制约性——人的身心发展 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 整体性和个别差异性对教育的影响 7、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社会生产力、 政治和文化对教育的制约 8、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9、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
复习思考题:
1、班级的含义和功能 2、班主任的职责和素质要求 3、当代班主任角色的转变 4、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5、如何培养班集体 6、班级非正式群体的基本特点及其教育 策略。
7、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 8、如何善待纯洁而朦胧的情感 9、班主任对品行不良的预防和矫治 10、班主任对学生学业不良的指导 11、根据学生评价的发展趋向,班主任 如何才能做好操行评定 12、选择和运用成长记录袋的基本要求
5、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6、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及其关系 7、对基础教育贯彻教育方针、实现教育 目标存在问题的个人看法
第四讲 教师与学生
主要内容:
一、教师 二、学生 三、师生关系
复习思考题:
1、教师劳动的特点是什么? 2、如何理解教师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发展? 3、教师的基本专业素质有哪些?如何理解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版) ? 4、学生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如何理解教师和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5、对师生关系的基本认识。
《现代教育学》 课程考试复习纲要
现代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
现代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总结①教育学研究对象: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从而揭示教育内在本质及其发现规律的一门学科/科学;②教育学的主要内容:(四大部分——教育概论、教学论、德育论、学制;或五大部分,加课程论)③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揭示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④教育学的性质:属于社会科学的体系,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学科;教育学的发展概况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中国:孔子的因材施教、启发教学、有教无类等教育思想;到战国末年出现了一本专门论述教育的专著《学记》,《礼记》中的一部分。
中国乃至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对教育问题做了比较全面的论述:很多教育术语来自学记(启发教学、教学相长、长善救失、豫时孙摩)。
欧洲: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和柏拉图的《理想国》)古罗马教育家;柏拉图在教育上主要两大贡献:①西方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国家化的思想,教育是公共事业,国家应该来办教育,在其《理想国》,教育是这个理想国家的重要支柱。
②提出了它的理念论的世界观,在此指导下,对教育学习的本质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看法:学习就是回忆,先验论;二、教育学的独立和规范阶段①独立标志,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近代西方教育学发展的奠基人,《大教学论》为代表,在教育学史上标志着教育学的产生。
夸美纽斯之后,西方教育学就从传统的哲学、政治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②规范标志,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1806年《普通教育学》问世,以哲学、心理学为基础,论述教育学的理论体系;他在教育学史的地位,如果说夸美纽斯让教育学独立的话,赫尔巴特使教育学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被认为是教育学规范的标志。
两本书《普通教育学》(1806),《教育学讲授纲要》(1836);“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
三、教育学发展的多样化阶段①德国教育家梅伊曼、拉伊,主张将实验心理学观察、实验、统计的方法引入教育教学研究,反对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
②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学,批判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提出其“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的主张。
现代教育基础考试提纲
名词解释:1.教学设计是一种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以教育传播过程为对象,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2.远程教育也称为远距离教育,是指教师和学生依赖远程传播技术而进行的非面对面的教育形式。
3.学习环境可以理解为学习者学习发生的“地点”和“空间”以及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提供各种支持条件。
4.专题研究网站指主要针对教学的某一方面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
5.微格教学是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的实践系统。
它是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利用现代视听技术,通过反馈评价,以其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技能为目的,对教师教学技能进行系统训练的方法。
6.教育资源是指支持学习的资源,包括支持学与教的系统和教学材料与环境。
7.教育技术是指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8.多媒体课件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计算机、多媒体和通讯技术为支撑,具有一定教学功能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
9.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问答题:1.简述远程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主要特征。
第一阶段是函授教育,其主要特征是邮政通信和印刷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第二阶段是广播电视教育,其特征是单向传输,主要是老师向学生传递信息;第三阶段是现代远程教育,又称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其特征是可以实现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双向通信的实时交互。
2.简述教育信息搜索的基本技巧与方法步骤。
第一,确定搜索对象;第二,选用准确的关键词,构造恰当的检索表达式;第三,确定搜索途径;第四,利用进阶检索途径。
3.说明微格教学的基本程序。
一,确定训练目标;二,学习和研究教学技能;三,观摩有关教学技能的示范材料;四,编写微型教学教案;五,角色扮演—微型课堂教学实践;六,声像记录;七,重播录像,自我分析;八,讨论评价,修改教案;九,再实践。
现代教育学基础
现代教育学基础:填空、选择:1、近代教育家的核心思想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1632年《大教学论》奠定了近代教育学的基础,为近代教育学体系建立了一个非常基础的框架。
“泛智”教育思想:把一切知识教给人们赫尔巴特:德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1806年《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第一本近代教育学著作,是教育学史上的真正里程碑,究其原因是它完成了两个重要的转变:一个是从“教”之学、“教育”之学到教育学的转变;二是科学教育学建构的尝试。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美国基本观点: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和改组、学校即社会、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不断地生长下去、教育应该从儿童的兴趣出发。
2、教育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3、义务教育:义务教育起源于德国。
宗教领袖马丁·路德是最早提出义务教育概念的人。
1619年最早的义务教育时间。
在1763年到1819年,德国基本完善了义务教育法规。
4、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p88阶段性: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发展的继续,同时又是下一阶段发展的开始;前一阶段中总包含有后一阶段的某些特征的萌芽,而后一阶段又总带有前一阶段某些特征的痕迹。
例:一二年级开始具体形象思维,但仍有幼儿期的知觉思维。
顺序性:如,思维的发展是从知觉—>具体形象—>抽象—>辨证,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思维发展特点。
(教育启示:不要拔苗助长。
)不平衡性:(教育启示:关注孩子发展的关键期,如:孩子2-3岁是口头语言的关键期,4-5岁是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女孩10岁左右进入青春期,男孩12岁左右进入青春期等。
)个别差异性:每个孩子有差异:每一个孩子都不是别人的复制品,都不是另一个孩子的复制品,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
5、教师劳动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主体示范性、群体协作性、独特创造性和长期连续性6、“三结合”教育:家庭、学校、社会7、传统教育的三个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8、教育目的观:P106社会本位论:是历史最为悠久的教育目的观,主要人物代表:法国的孔德、涂尔干和德国的诺笃尔普等。
现代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
现代教育学导论一、教育学的历史发展阶段及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思想或主要观点(判断或选择题)1.前教育学阶段,代表人物和代表作:(1)中国:①先秦时期乐征克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②《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对孔子有关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的言论、见解和论说的集大成者。
(2)西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
2.独立形态的教育学阶段(1)教育学雏形时期代表人物和代表作:①(捷克)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闪烁着追求科学的火花,是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②(法国)卢梭的小说《爱弥儿—论教育》体现其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2)教育学学科形成时期①教育学学科形成的标志——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问世。
(传统教育学)3.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阶段(1)实验教育学(2)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是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第一章现代教育的本质一、教育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典型特征(判断或选择)1.原始教育:(1)生产力水平低下,教育具有原始性。
(2)教育与宗教等活动联系密切,教育具有宗教性。
(3)教育对象没有等级的区分,教育无阶级性。
2.古代教育:(1)出现了学校教育,教育目标狭窄。
(2)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服务,教育性质具有明显的阶级性。
(3)以伦理道德、宗教经典为主要教育内容,教育内容封闭。
(4)进行呆板的知识传授和强迫的道德灌输,教育方法机械。
(5)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获得了逐步的科学教育认识。
3.现代教育:(1)不断提高普及教育,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
(2)教育密切联系社会,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
(3)学习内容极为丰富,教育内容具有开放性。
(4)重视教育立法,教育具有法制性。
(5)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教育呈现终身化。
(6)重视教育的交流和合作,教育具有国际性。
(7)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具有科学性。
总体上看,现代教育较之于古代教育,富于高度的革命性。
二、教育的含义: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一种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活动。
现代教育学基础考试重点推荐文档
现代教育学基础》复习要点《第一章教育学与教师专业化(P1 —P34)P6【填空】教育的概念:从广义上讲,教育是一种以教与学为形式,有目的地根据实施教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育的机构与场所,教育可以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便是所谓的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P6 【多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比,有着以下特点:1、教育内容生活化2、教育方式情感化3、教育时间的持久性显著性4、教育作用的P8 【单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而不是教育现象、教育事实或教育规律。
P10 教育学的发展历史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创立时期、发展阶段。
注意:识记各阶段的代表人和代表作【填空或单选】(一)萌芽阶段P12古代中国:《学记》是《礼记》中一篇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作品,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P11古代西方:柏拉图《理想国》昆体良《雄辩术原理》(又译《论演说家的教育》)P12西方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二)创立时期(P13—P16)【下面第1和7小点稍微了解一下,其他点识记】P13 1.(英)培根《论学术的价值和发展》(1623)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
2.(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1632)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萌芽。
“班级授课制”P14 3.(英)洛克《教育漫画》(1693)4.(法)卢梭《爱弥儿》(1762)页8 共页1 第5.(瑞士)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1781—1787)P16 6.(德)康德哥尼斯堡大学于1774年首次开设教育学讲座,由哲学教授轮流讲授教育学,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课程。
康德在1776—1777学年讲授教育学,其后又有数次主讲。
7.(德)特拉普1779年担任哈勒大学教育学教授,世界上第一位教育学教授。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复习资料文库.doc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复习资料1.微课的认识及其应用?答:(一)微课概念:又名微型课程,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技能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
它是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微课(微课程)二课堂教学视频+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学生反馈+教师点评(二)微课最关键、最根本的衡量标准是学生的学习效果。
如果学生用微课很快捷的掌握了知识,这个微课就是好的微课,因此要在学生学的角度去制作,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微课有课程的属性,也有课件的属性,即有知识性,又有资源性,因此可以有多重评判标准和要求。
衡量标准可以从以下五方面:1.选题。
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要做微课,必须是重点和难点。
2.设计。
要对原有的内容重新设计与组织,要体现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思想。
3.讲解。
要准确清楚,言简意赅。
4.表现。
音视频及多媒体等技术实现要准确规范。
5.效果。
学习者使用的效果要明显有效。
(三)对微课的评价1.微课的特点:(1)知识内容短小精悍;(2)视频长度短小精悍;(3)流媒体形式。
2.微课的作用(1)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2)作为创新课程教学方式的变革手段(如翻转课堂式教学),与课程教学整合;(3)同行交流分享,促进教师教学水平。
(四)使用微课应注意的问题1.微课资源不是使用视频取代教师;2.微课资源是一种手段,创设更多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3.微课资源为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提供基础,但不是教学的全部。
2・两个画面有什么毛病?如何改正?(ppt)要点:(一)目标明确:提供直观感觉体验;创设激发情绪氛围;层层深入分析论证;丰富讲述事实。
(二)简约页面(简美):(包括图、声音、切换、大小)一片一主题;精炼出关键词;字少图多;用好备注栏。
现代教育学复习汇总(复习提纲+要点概括)
现代教育学(扈中平等)复习提纲(识记、理解、应用)第一讲教育与教育学教育:广义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是学校教育概念,定义为: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教育学的概念:宏观,教育学是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为宗旨的社会科学。
中观,教育学是一门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教育科学。
微观,教育学是以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的实践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教育的构成(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教育产生的主要原因和条件。
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便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
人类劳动的进行,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语言的形成是教育产生的另外一个必要条件。
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学校教育出现的原因和条件:历史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客观条件:体脑分工的出现,专职教师的出现。
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与应用独立形态教育学创立的主要标志是什么?著名教育家的思想及其代表作“教育学之父”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上的哥白尼”的卢梭根据儿童的发展阶段实施教育。
《爱弥儿》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被认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从而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首创“实验教育学”的是德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梅伊曼和拉伊对“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基本认识与评价。
第二讲人、社会、教育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既具有矛盾性,又具有一致性。
(一)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性的含义就是指人认识、适应、改造社会的现有力量,与社会发展的现实水平与未来趋势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矛盾。
(二)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一致性的含义,从总体上看,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上看,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一致的,二者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相互决定。
现代教育学考试知识点整理
现代教育学考试大纲模拟试题集大纲说明:识记:填空题、名词解释领会:简答题、综合题简单应用:论述题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识记:(1)教育的定义广义的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标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2)学校教育的定义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额,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2、领会(1)给“教育”这一概念下定义的意义(2)对“教育”这一概念含义理解的多样化的原因A.定义者的哲学观、价值观以及逻辑方法不同,对教育认识和解释也不同,他们总是从某一角度提出对于教育的理解。
B.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实验和定量研究尚不成熟,人们对某一概念下定义主要根据事实和历史事实。
C.不同的时代对于教育有不同的要求,不同利益集团的人群对于教育的认识也不尽相同。
D.根本原因:有事人给“教育”下定义时没按照逻辑规则来进行,而是采取了“定义性陈述”的方式,导致了“教育”定义的混乱。
(3)谢弗勒有关教育概念的三种定义性陈述。
1、规定性定义:指创造的定义,也就是下定义者用自己的语言对于有关概念或术语下定义。
“规定性定义”对于下定于本身并无特殊的规定,而只是要求被定义的概念或术语在著作或文献中始终保持表示这种规定的含义。
2、描述性定义:指适当的描述被界说的对象或使用该术语的方法。
在这类定义中没有任何逻辑要求或规定,定义的质量完全取决于下定义者的主观意图的和知识、语言水平。
优点:避开了繁琐的逻辑规则,缺点:随意性太大,对下定义者的知识水平依赖性太大。
3、纲领性定义:旨在说明概念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内涵,即“事物应该是什么”。
(4)给概念下定义的逻辑规则形式逻辑是从思维的形式结构方面研究思维规律的科学,对于如何给概念下定义有着明确的规则:吧被定义的概念放在它邻近的属概念里,并且指出它和同一一个属概念下的其他概念之间的差别,即“种差”。
《现代教育学》复习重点
《现代教育学》复习提纲与练习使用注意事项:1、结合《现代教育学学习指导》,理解、记忆这复习重点,不断重复,熟练掌握,分章节做好练习题;2、使用《现代教育学学习指导》后面附录得三套样卷,进行应考训练,着重记忆其改错题(填空题);3、调整心态,注意方法,做好计划,踏实践行:最后祝大家顺利通过考试!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教育学概念得界定及阐释1、对“教育”概念得理解:卢梭得《爱弥儿》教育就就是让儿童得天性得到发展,斯宾塞认为教育就是为受教育者未来得美好生活做准备。
赫尔巴特在1806年发表得《普通教育学》构建了一个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三中心”论)。
杜威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
(P2,识记)2、学校教育:就是由专门得教育机构所承担得、由专门得教职人员所实施得有目得、有计划、有组织得,以影响学生得身心发展为首要与直接目标得教育活动。
(P9,识记) 在我国,正式得学校产生于夏朝。
传说当时已有“庠”、“序”、“校”三种教育机构。
到西周,已有比较完备得学校教育体制,学校分国学与乡学。
国学分为大学与小学。
西方主要就是:斯巴达(国家办学)与雅典教育(私人办学)(P19,识记)3、教育学得概念:教育就是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揭示教育规律得科学。
第一,作为教育科学总称得教育学从学科归属上属于带有人文学科特点得社会科学,它得研究对象就是教育现象,目得在于揭示教育规律。
(宏观)第二,作为单一学科得教育学就是教育科学体系中得一个组成部分,它主要就是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得发展得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得各个方面进行研究。
(中观)第三,作为课程得教育学就是一门师范院校得学生必修得专业基础课程,就是向学生传授有关广义教育得理论知识与学校教育得实践规范。
(微观)(P15,不用记)第二节教育及教育学得产生与发展5、教育产生得原因:人类对自身生存与发展需要得满足便就是教育产生得最根本得原因。
现代教育学复习资料
《现代教育学》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学记》2、《论语》是记录孔子对哲学、政治、理论、和教育的言论。
3、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的标志性事件是:1806年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出版。
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及“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4、教育活动中三个基本的要素:教育者、学习者与教育内容。
5、从不同的角度看现代教育功能的表现:从作用对象看,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从作用的方向看,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6、我国教育目的建立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7、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法国思想家卢梭,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德国的纳拖普。
8、教育对劳动能力的影响作用最大。
9、遗传素质是教育的自然前提。
10、教育公平的核心理念是每个学生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教育面前人人平等。
11、“服从最强烈的人性冲动”属于现代德育观的情感派。
12、教学过程的规律,就是指放映在教学过程中的那些客观、必然和普遍的联系。
13、现代教育的原则是教学经验的概述和总结14、《大教学论》一书中,夸美纽斯提出新的教学制度是班级授课制。
15、德育是和人类社会共存亡、同始终的教育现象。
16、说服教育法的说服方式有灌输和疏导两种。
17、现代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决策性工作、常规事务性工作、协调性工作。
18、常规事务性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最基础、最烦杂的部分。
19、家庭访问时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一个重要途径。
20、义务教育的特点:强迫性、普及性、免费性。
二、名词解释1、教育-----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活动。
2、现代教育的目的-----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人才的总需求,是培养人才的规格与标准,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是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
3、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的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准为宗旨的教育。
《现代教育学基础》考试重点(精)
《现代教育学基础》复习要点第一章教育学与教师专业化(P1 —P34P6【填空】教育的概念:从广义上讲,教育是一种以教与学为形式,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根据实施教育的机构与场所,教育可以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便是所谓的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P6 【多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比,有着以下特点:1、教育内容生活化2、教育方式情感化3、教育时间的持久性4、教育作用的显著性P8【单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而不是教育现象、教育事实或教育规律。
P10 教育学的发展历史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创立时期、发展阶段。
【填空或单选】注意:识记各阶段的代表人和代表作(一萌芽阶段P12古代中国:《学记》是《礼记》中一篇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作品,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P11古代西方:柏拉图《理想国》昆体良《雄辩术原理》(又译《论演说家的教育》(P12西方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二创立时期(P13—P16【下面第1和7小点稍微了解一下,其他点识记】P13 1.(英培根《论学术的价值和发展》(1623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
2.(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1632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萌芽。
“班级授课制”P14 3.(英洛克《教育漫画》(16934.(法卢梭《爱弥儿》(17625.(瑞士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1781—1787P16 6.(德康德哥尼斯堡大学于1774年首次开设教育学讲座,由哲学教授轮流讲授教育学,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课程。
康德在1776—1777学年讲授教育学,其后又有数次主讲。
7.(德特拉普1779年担任哈勒大学教育学教授,世界上第一位教育学教授。
1780年出版了《教育学探讨》,第一本以教育学命名的著作。
现代教育学知识重点(完整)
教育学重点1.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2.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第一部教育学著作。
赫尔巴特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学科形成的标志。
3.教育目的的功能:定向、调控、评价4.个人本位论的代表:卢梭。
社会本位论的代表:涂而干5.《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是中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是世界上最早系统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
6.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欧洲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著作。
7.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被认为是教育学学科形成的标志。
8.英国哲学家洛克1693年出版《教育漫话》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
9.教育的产生:神话起源说《尚书·泰誓》、生物起源说:法国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和英国教育家沛西·能、心理起源说:美国教育史家孟禄、劳动起源说、交往起源说。
10.教育目的定义: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
是对教育对象所要达到的规格和要求做出的规定。
11.课程计划定义:是课程设置与编排的总体规划、是国家根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订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12.德育定义:狭义的德育指道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价值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13.因材施教的定义: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差别教育。
14.课程标准定义: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订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目的、水准、结构与教学要求的纲要性文件。
15.教科书定义:是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接受能力编写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16.教学方法的定义: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的活动途径与手段。
17.教师的职业素质定义: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现代教育学考点
《现代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第一章现代教育的本质一、教育的起源(五种观点错误,优点不足)(判断观点正确或错误,然后说出教育的真正来源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实践活动)(一)教育的神话起源论(教育的起源与神话)这种观点认为,教育跟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
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是非科学的,是人类认识水平还很低下的情况下产生的。
教育的真正来源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实践活动(二)教育的生物起源论1.观点: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生存的本能竞争。
2.对此观点的评价(1)这种观点以达尔文进化论为指导,标志着教育起源问题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
(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动物界不存在教育.(3)这种观点把动物为适应环境、求得生存而进行的本能性活动作为人教育的基础,把复杂的社会现象简单地、机械地还原为生物现象,忽视了人的教育与动物的本能性生物行为之间客观存在的本质区别,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三)教育的心理起源论1.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
2.对此观点的评价:这种观点把教育归结为一种心理现象,而不是生物现象。
不合理的一面主要在于,这种观点把全部教育都归之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从而把有意识和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排除在教育之外。
(四)教育的劳动起源论1.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产生的需要。
2.对此观点的评价认识到推动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克服了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在教育社会属性上的缺陷,看到了社会性是教育起源的关键问题。
(五)教育的生活起源论主要观点:教育源于生活,教育是促进儿童通过活动去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
评价:看到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强调教育的经验型、真切性和情景性。
教育的起源与教育和生活的关系不同,未加以区分。
★教育的真正来源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实践活动,是从社会性交往中不断演化而来的。
现代教育学基础复习
在我国,先秦时期的《学记》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世界上较早研究教育法的著作。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艺术史近代最早的一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教育著作。
1806年。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一书的出版,被公认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教育的定义:1.广义的2.狭义的3.更狭义的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因此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理解其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任务或使命。
2.学习者 3.教育影响上述教育的三要素之间既互相独立,又互相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与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1.遗传(1)遗传决定论(2)遗传是发展的物质基础:遗传使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遗传素质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年龄阶段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发展的影响 2.环境 3.教育:教育万能论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目的性系统性:计划性、组织性、协作性、全面性选择性:对教育目标的选择社会的层次与结构也是复杂多样,因而对人素质的要求也是复杂多样的对教育内容的选择对教育方式、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专门性基础性)综上所述,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传十人发展的物质基础;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个体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育的社会功能:一、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经济功能是指教育系统对一定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一).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根本途径1.教育能够把可能的劳动者转化为现实的劳动者2.教育能把低水平的劳动者提升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3.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二)教育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手段1.教育是科技人才培养的摇篮2.教育有利于科技知识的传承与创新3.教育有利于国民科技意识和科学精神的养成二、教育的政治功能(一)教育能促进年青一代政治社会化(二)教育能培养政治方面的管理人才(三)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化三、教育的文化功能(一)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二)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三)教育的文化交流功能(四)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主要理论:教育独立论人力资本论筛选假设理论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教育目的的含义: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一个国家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身心发展的需要,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现代教育学基础复习(精)
现代教育学基础复习(个人以为这个应该是考名词解释哈1.教育是什么?(广义: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即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制度化的、专门性的实践活动2.什么是课程?(课程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在教育者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下,受教育者与教育情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有益于身心发展的全部教育内容3.教育学中的“讲授法”是什么?(讲授法是教师运用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4.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组织其学校教育活动的规则体系和各级各类学校体系5.人的现代化(核心观念?(人的现代化是‘人在心理、态度、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上都从比较传统的一端逐渐转变到现代化的一端’,是一种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变化的动态过程,是‘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变过程6.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实质上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的人的素质的预期结果了解知识脉络:1.教育和身心发展的关系2.课程实施的策略(给予学校课程实施的自主权;创设良好的课程实施外部环境;运用多种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实施及其研究 P183-1843.教育和经济的关系(①经济对教育的制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目标设定;社会生产力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结构、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②教育对经济的作用: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手段;是发展、创造科学技术的重要阵地P71-744.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P63-645.古代教育具体的特点(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6.教学方法如何选择(遵循一下依据或标准:教学的规律和原则、教学的目的和任务、课程的内容和特点、教师本身的可能性、时间和空间的条件、班集体的特征、教学的环境和教学技术手段的现代化程度7.教育的相对独立是怎么表现的(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8.当代学制的发展(趋势(重视学前教育、小学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高等教育多元化、学校类型多样化(论述题吧,应该1.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是在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1896-1980的结构主义理论基础上创立的。
现代教育学复习汇总(复习提纲+要点概括)
现代教育学复习汇总(复习提纲+要点概括)现代教育学(扈中平等)复习提纲(识记、理解、应用)第一讲教育与教育学教育教育学的概念教育的构成(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教育产生的主要原因和条件。
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独立形态教育学创立的主要标志是什么?著名教育家的思想及其代表作对“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基本认识与评价。
第二讲人、社会、教育教育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为什么?理解教育的个体功能。
教育的两个基本规律。
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要素及其各自的作用。
对环境因素的基本理解。
教育的社会功能的含义及其特点。
为什么说教育是劳动者再生产的基本手段社会生产力、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对教育的人的制约性的理解和认识。
第三讲教育目的什么是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具有哪些功能。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的价值取向。
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的价值取向。
如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点?第四讲教师怎样全面认识教育的劳动特点及其价值?如何理解教师的社会地位(专业地位、经济地位、政治地位、职业声望)你认为新时代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教师的职业态度和教师的信念、高尚的师德修养、良好的职业形象、多元的知识结构、多向的教育交往、完善的能力结构、健康的心理素质)什么是教师专业化?什么是师生关系?你认为在学校教育中,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应该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五讲课程课程的基本类型有哪些?理解课程设置在结构应该如何体现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如何理解隐性课程的内涵与意义。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第六讲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什么是教学观?现代教学观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是什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我国中小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上好一堂课所要遵循的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现代教育学基础(缩印)(推荐文档)
现代教育学复习提纲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1、19世纪英国实证主义哲学家斯宾塞从社会的角度看待教育,认为教育是为受教育者未来的美好生活做准备。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在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对教育世界的面貌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他在书中构建了一个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三中心”论)。
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针对赫尔巴特的“三中心”论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2、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名词解释) 在我国,正式的学校产生于夏朝。
传说当时已有“庠”、“序”、“校”三种教育机构。
到西周,已有比较完备的学校教育体制,学校分国学和乡学。
国学分为大学和小学。
西方主要是:斯巴达(国家办学)与雅典教育(私人办学)(P19 识记)3、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4、教育产生的条件:⎩⎨⎧。
,一个必要条件语言的形成是产生的另件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条人类劳动的进行5、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6、学校教育出现的原因和条件:(选、判、填) (1)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2)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3)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应用7、最早的教育著作:先秦时期孔子的《论语》和思孟学派的《学记》;古希腊柏拉国的《理想国》;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填) 8、古代著名教育家对“教育”的解释:“教”在《荀子∙修身》称:“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育”在《说文解字》中被解释为:“育,养子使作善也。
”9、被人们称为“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在1632年写成了《大教学论》一书,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完全以教育为论述对象的专著。
夸美纽斯的主要教育思想: ○1、构建了教育学的学科基本框架和教育学的基本研究内容; ○2、突出地强调了普及义务教育,把普及义务教育与社会、国家的发展和改造联系了起来,论证了普及义务教育的天然合理性; ○3、对教育的作用、教师的作用和人接受教育的广泛可能性持有深刻信念并作了深入论证; ○4、提出了“百科全书式”的教学内容观,对文艺复兴时期过强调人文学科教育、轻视自然科学教育的不良倾向进行了修正,这是西方近代发展自然科学教育的先声; ○5、他推进了学校内部工作制度的发展,创立了班级授课制、学年制,提出了系统的学校管理制度及督学制,从而大大推动了学校运作的规范化,堪称学校管理学的创始人; ○6、他首次将学前教育纳入学制,对学前教育的发展贡献甚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教育学基础》复习要点第一章教育学与教师专业化(P1 —P34P6【填空】教育的概念:从广义上讲,教育是一种以教与学为形式,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根据实施教育的机构与场所,教育可以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便是所谓的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P6 【多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比,有着以下特点:1、教育内容生活化2、教育方式情感化3、教育时间的持久性4、教育作用的显著性P8 【单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而不是教育现象、教育事实或教育规律。
P10 教育学的发展历史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创立时期、发展阶段。
【填空或单选】注意:识记各阶段的代表人和代表作(一萌芽阶段P12古代中国:《学记》是《礼记》中一篇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作品,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P11古代西方:柏拉图《理想国》昆体良《雄辩术原理》(又译《论演说家的教育》(P12西方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二创立时期(P13—P16【下面第1和7小点稍微了解一下,其他点识记】P13 1.(英培根《论学术的价值和发展》(1623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
2.(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1632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萌芽。
“班级授课制”P14 3.(英洛克《教育漫画》(16934.(法卢梭《爱弥儿》(17625.(瑞士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1781—1787P16 6.(德康德哥尼斯堡大学于1774年首次开设教育学讲座,由哲学教授轮流讲授教育学,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课程。
康德在1776—1777学年讲授教育学,其后又有数次主讲。
7.(德特拉普1779年担任哈勒大学教育学教授,世界上第一位教育学教授。
1780年出版了《教育学探讨》,第一本以教育学命名的著作。
8.(德赫尔巴特(对教育学的创立作出里程碑式贡献《普通教育学》第一本近代教育学著作。
(三发展阶段P19 (美杜威实用主义代表人《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第二章教育、学校与学制(P36 —P62P36-37【单选】1.教育的起源(识记两种起源说的代表人名字(一生物起源说(了解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各人种的教育演化》P37 (识记英国教育家沛西·能《教育原理》“教育生物学化”(二心理起源说P37 美国教育家孟禄《教育史课本》“心理模仿论”P44 【名词解释】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也称学校教育系统,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
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和关系。
P50 【填空或单选】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学制体系,也是现代学制建立的肇始。
(但未能付诸实施1904年,清政府颁行了《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这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体系。
它的颁布,宣告了中国现代学制的正式形成。
P55-59 【简答】简述当代学制改革的趋势1.进一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2.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年限不断延长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向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5.重视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其实教材上的第2点含义里就包括了老师课件里补上去的这第5点,所以第5点可记可不记第三章社会、人、教育(P64—P100P65 【填空】制约教育发展的因素:社会政治、社会生产力、文化P66-69【简答】简述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制约着人才培养的类型和质量规格2.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4.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变化P70-71 【简答】简述现代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1.教育通过劳动力的生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教育能够产生经济效益P83-84 【简答】简述教育对文化的作用1.教育具有文化传递的功能2.教育具有文化选择的功能3.教育具有文化更新和创造的功能4.现代教育的开放性还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P85 【填空】个体发展的先天因素主要包括:遗传素质和身心成熟机制P88-89【多选】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阶段性、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第四章教育目的(P102—P124P103【名词解释】教育目的:从广义上讲,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
从狭义上讲,在我国通常是指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人才质量培养的总的规格和要求,是指导、调节教育活动的根本因素,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P105【填空】几种不同的教育目的观: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需要与人的自身发展的辩证统一论。
P106 【名词解释】 1.社会本位论(识记主张教育目的应当根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其基本观点是:个人发展有赖于社会,没有社会需要就谈不上个人的教育和发展;教育除了社会目的之外,没有其他目的;教育成果只能以其社会效益来衡量,主要看对社会贡献了什么,对社会起了什么作用。
(了解近代社会的社会本位论者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孔德、涂尔干和德国的诺笃尔普。
P107 【名词解释】 2.个人本位论(识记主张教育目的应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的发展。
其具体观点为: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的发展需要而制定的;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价值只是表现在它有助于个人发展;人生来就具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目的就在于促使本能不受影响的发展。
(了解其代表人物主要有法国的卢梭、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德国的福禄培尔和瑞典的爱伦·凯,美国的帕克等,现代新人文主义学者、人本主义学者在教育目的观上也多持这种观点。
P108 3.教育目的辩证统一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需要与个体的自身发展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而教育目的则应当反映这种辩证关系,既体现社会目的,也反映着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P114 【填空】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将教学目标划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
P121 【填空】(其他班级所划素质教育可以分成基本的三类: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和社会素质教育第五章教师与学生(P126 —P156P127 【多选或简答】教师的职业素质包括:1.教师的职业态度和教师信念2.教师的德性3.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4.教师的人格特征P129-130 【多选】教师的“德性”包含以下核心品质:爱心、责任心、公正。
P131 【填空】教师的知识结构:今日的教师应该更新自我,形成“通识知识+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新型知识结构,通识知识包括有关当代科学和人文两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工具性学科如英语、计算机等的扎实基础和熟练运用的技能、技巧。
P135 【简答】教师的职责和角色:1.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构建知识的引导者;2.教师是学生成为完整人的促进者;3.教师是学习者和研究者P138-140 【论述】教师的专业发展(其他班级均没划,他们老师明确说后面两道论述分别在A、B卷上 P140 【填空或多选】我国学者叶澜等人在参考国外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教师专业的自我更新为取向的五个发展阶段:“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P146【多选】学生的合法权利:受教育权、身心健康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P151【简答】师生关系的历史嬗变:1.教师中心的师生关系;(传统社会中典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主宰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学生完全成为一个被改造的对象、被灌输的机器。
2.学生中心的师生关系;(学生成为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他们的兴趣和需要得到了极大地尊重,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师生关系。
(主张作为社会的代表以及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起主导作用,而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则是其自身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二者都不可偏废。
P155【简答】如何面对现实的师生关系的冲突?首先,建立积极的冲突观。
(冲突是不可避免的;适度的冲突具有正向作用。
其次,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解决师生冲突。
(回避、强制、克制、合作、妥协P153-154 【论述】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各自联系实际,再做相关删减和补充走向交往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之间全面交流和对话的关系,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由过去的“我与他”的关系向“我与你”的关系的转变,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交往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具有如下特征:首先,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关系。
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由于教师被赋予了拥有知识的特殊权利,而且往往以社会法定代言人的身份出现学生面前,使得师生间形成了权威与服从的关系,从而导致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的不平等。
新型的师生关系承认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和尊严的人,都是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情感表达方式的人,所以两者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师生关系首先是一种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其次,教师和学生都力图突破封闭的自我,破除种种极端倾向,寻求对话的“边缘地带”。
在交往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中,师生必将以开放的心态进入教育情境,教师将放下自己权威的架子,从心底里乐于倾听和接受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勇于怀疑甚至放弃自己的意见;学生也将从惧怕权威的阴影中走出来,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师生在不断对话交流中生成新的意义。
再次,师生不只是知识教学的关系,更是共同分享知识、智慧、情感,共同建构精神意义的关系。
在当今,这种知识教学关系正发生着变化,教师作为知识占有者、传递者的角色越来越受到冲击,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已变得相当广泛,所以原先师生传与受的关系应转变为师生互教互学,并在讨论、交流中不断生成新知识的关系。
师生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师生都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参与到教育情境中,所以他们之间除了知识的交流外,更是以知识为纽带,进行着思想的交流、情感的沟通和精神的碰撞。
师生关系的教育性也由此得到彰显。
师生双方真正敞开各自的内心世界,互相接纳,走进对方,从而结成了平等、自由、尊重、民主、友善、信任、公正、宽容、鼓励、帮助的新型关系。
第六章课程(P161 —P191) P169 【填空】课程的类型:依据课程的功能来分,可以分为工具类课程、知识类课程、技艺类课程;依据修习的要求,分可分成必修课和选修课。
P172 【填空】拉尔夫·泰勒著名的“泰勒原理” (即目标模式的课程编制原理):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