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复习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肉烁、骨痹、肉苛的含义是什么?
肉烁:肌肉消瘦。“逢風而如炙如火者,是人當肉爍也。”
骨痹:又称肾痹。寒伤肾阳,但未损及心肝,症见身冷骨节拘挛而不冻憟。
肉苛:肌肉顽麻沉重之症。病机是荣卫两虚,肢体皮肉失养。主要症状是皮肉麻木,肢体不能举动,身形与神志不相协调,最终引起死亡。
2.“胃不和则卧不安”的机理及其临床意义如何?
机理:胃失和降,阻碍卫气运行,故睡眠不安。
临床意义:喘息、不得卧、息有音等病变均有脏器上逆引起,但病位的不同,因而症状有差异。(1)肺络上逆,症见“起居如故而息有音”,病轻。(2)胃气上逆,症见“不得臥而息有音”,病较重。(3)肾水之气上逆,症见“不得卧卧而喘”,病重。
素问·咳论
1.怎样理解“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
肺为娇嫩清肃洁净之脏,若风寒外袭,加之内有寒饮食入胃,其寒气上犯于肺,外内之邪相合,致使肺气失于宣降而发生咳。
2.怎样理解“肺之令人咳”和“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咳是肺之主要病症,从整体角度看,肺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肺为脏之长,为心之盖,受百脉之朝会,故其他脏腑发生病变,均会波及于肺,导致肺气上逆而咳。如临证可见肝火犯肺之咳,心肺气虚之咳,肺肾阴虚之咳,肺脾气虚之咳,水寒射肺之咳等。因此临证除用宣肺、益肺、降肺、润肺、清肺止咳之法外,还有培土生金、佐金平木、金水相生诸法,其理皆在于此。
3.六腑咳证各具什么兼症特点?
六腑咳--各腑功能失调的证候
胃咳: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胆咳:咳呕胆汁。
大肠咳:咳而遗失。小肠咳: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
膀胱咳:咳而遗溺。久咳不已,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
4.解释:(1)五脏各以其时受病;(2)聚于胃,关于肺。
(1)五脏各以其时受病:五脏于分别主旺的季节(如肝主春、心主夏、脾主长夏、肺主秋、肾主冬)感受相应的时令之邪而发病。
(2)聚于胃,关于肺:水饮聚于胃,则上关于肺而为咳。言五脏六腑皆令人咳,而以肺胃两脏关系最为密切。
5.背诵:“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甚则为泄为痛。”
五藏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帝曰:願聞其狀?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也。其寒飲食人胃,從肺脈上至於肺,則肺寒,肺寒則外內合邪,因而客之,則為肺咳。五藏各以其時受病,非其時各傳以與之。人與天地相參,故五藏各以治時,感於寒則受病,微則為咳,甚者為泄、為痛。
1.痛的病因、病机及其辨证要点是什么?如何理解“寒气入经而稽迟,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
(1)病因:痛证病因颇为复杂,或因寒,或因热,或因外邪入侵,或因情志内伤,或因劳伤太过,或因虫咬冻伤,或因跌仆踒折,不胜枚举,但以寒邪所伤为常见病因。(2)病机:①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②血脉不畅,脏腑组织不能得到充分的气血濡养,气血亏少,不荣则痛。(3)辨证要点:①从运用某些手段,疼痛是否缓解来判断
②通过有无牵引痛来判断
③从伴有不同兼症入手
(4)“寒气入经而稽迟,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以寒邪为例明确痛的发病机理不外虚实两者。实者是血行迟滞,脉涩不通,即所谓“客于脉中则气不通”之义;
虚者是脉络收缩,运行的气血不足,脉外组织得不到气血的濡养,即所谓“客于脉外则血少”之义。
2.背诵:“经脉流行不止……故卒然而痛。”“餘知百病生於氣也……思則氣結。”
(1)經脈流行不止,環周不休,寒氣入經而稽遲。泣而不行,客於脈外則血少,客於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
(2)餘知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
素问·痹论
1.试述痹证概念,形成原因,发病机理及临床意义。
(1)概念:是指风寒湿邪气侵犯人体,导致脏腑经络气血痹阻不通,引起以肢体关节疼痛痠楚,麻木不仁,沉重以及脏腑功能障碍,气机升降出入阻滞不畅为特点的一类病证。(2)病因: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为痹。
(3)病机:邪气所致闭塞、壅滞、不通。风寒湿侵袭,气血运行受阻营卫凝涩,壅闭经络气血不行,而为痹证。
(4)临床意义:风寒湿是仅是致病的外因,侵犯人体必须影响到营卫气血痹阻,才能导致痹证的发生。既强调了在痹证发生上内因的重要性,也不排斥外邪致痹的重要作用。这个观点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故临床治痹,不能仅着眼于驱邪,更应重视调补脏腑功能,疏通营卫气血。
2.试述痹证分类及辨证要点。
(1)分类:
①病因:行痹、痛痹、着痹。其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也。
②病位:肢体痹,肢体痹进而发展成脏腑痹。(五体痹,五脏痹,六腑痹)
③病性:以痹病的寒热性质分类
(2)辨证要点:
①其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也。
②脏腑痹的辩证要点:
3.试述影响痹证的因素及临床意义。
(1)影响因素:(除风寒湿外邪和饮食起居,精神情志之外,还有营卫气逆,体质差异)
①偏盛邪气的性质②患者体质因素③病位深浅④季节气候的寒温
(2)临床意义:体质差异为临床对疾病的易感性、倾向性,机体的反应性及辩证论治提供了依据。
4.背诵:“风寒湿三气……湿气胜者为着痹也”、“荣卫之气……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1)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其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也。
(2)榮衛之氣,亦令人痹乎?榮者,水穀之精氣也,和調於五臟,灑陳於六腑乃能入於脈也,故循脈上下,貫五臟絡六腑也。衛者,水穀之悍氣也,其氣慓疾滑利,不能入脈也,故循皮膚之中,分肉之間,熏於肓膜,散於胸腹,逆其氣則病,從其氣則愈,不與風寒濕氣合,故不為痹。
5.解释:(1)行痹;(2)痛痹;(3)着痹;(4)静则神藏,躁则消亡;(5)肓膜。
(1)行痹:風氣勝者為行痹。风邪偏盛,以肢节酸痛,游走无定处为特点的痹证,又称风痹。
(2)痛痹:寒氣勝者為痛痹。寒邪偏盛,以肢节疼痛剧烈为特点的痹证,又称寒痹。
(3)着痹:濕氣勝者為著痹。以痛处重滞固定,或顽麻不仁为特点的痹证,也称湿痹。
(4)静则神藏,躁则消亡:张介宾注:“人能安静,则邪不能干,故精神完固而内藏;若噪扰
妄动,则精神耗散,神志消亡。
(5)肓膜:张介宾注:“肓者,凡腔腹肉理之间,上下空隙之处,皆谓之肓;盖膜犹幕也,凡肉理之间,脏腑内外其成片联络薄筋,皆谓之膜”。
素问·痿论
1 、试述痿证的概念、病因病机。
(1)概念:肢体萎软无力的一类病证,以下肢不能随意运动者较为多见。
(2)病因:情志所伤,气郁化热
劳倦太过,伤阴耗液阳亢生热,五脏气热
湿邪浸淫,久而化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