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梦回繁华(经典)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梦回繁华》课文知识点复习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梦回繁华》课文知识点复习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梦回繁华》课文知识点复习《梦回繁华》课文知识点复习
一、酋长的成长
课文《梦回繁华》是叙述一个酋长的故事,展示了他从“天真木讷”到“日渐成熟”的过程。

表面上,酋长天真可爱,肤浅见解,内心却有沉淀的乐观和信念,他由衷地祝福了熟悉的景物,希望上帝保佑它们永驻世间。

他看着曾经的老友冰清玉洁,把过去一缕青春思念把青丝联系,童年伴侣失散却心有灵犀,开心悠然。

二、感受离别
酋长在散步自我反省时,无形中感知到了离别的苦涩,自小他就有着一个梦想——梦想学会翱翔,但它被凡俗之物包围,一切美好一去不返,因此,他“自默失笑”。

三、繁华相期
酋长感受到每一丝风景,每段回忆都滋润了他破碎的心灵,他仿佛看到了未来,明白了风物虽不再,繁华仍会再相期。

当他见证了春夏秋冬的到来,他也重新审视了自己,对未来充满期待;他窥探到了梦想的未来,一个年轻、整洁、和谐的他。

四、从容面对
酋长最终收获了自信,他从容面对炎凉,主动面对改变,也勇敢在外拓展,用心雕琢美好明天。

总之,本篇课文让我们体会到一个成长中的酋长,他面对故乡的离别思念,经历一场自我陶醉,让自己重新拥有信念,重新找到自己前行的动力,审视现实,勇敢地去迎接改变,迎接转机,把梦想的激情揉进生活,走上一条充满希望的明天。

第22课《梦回繁华》课件(20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2课《梦回繁华》课件(20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2* 梦回繁华
学习目标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说明顺序 2、掌握说明方法,体会文章典雅而富有韵味的语言特色。 3、感受《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
题目解读
“梦回繁华”生动形象,富有文采,“梦回”,指 梦中回到某个地方,“繁华”,繁荣热闹,通常形 容地方经济的发达。文题指明了本文要说明的内容 不是现在的繁荣热闹的景象,而是北宋时期的热闹 繁华的景象。
遒劲( qiú ) 春寒料峭( qiào)摩肩接踵(zhǒnɡ)
络绎不绝( yì ) 长而不冗( rǒnɡ)
多音字
(jìnɡ)遒劲 劲
( jìn )干劲
劲:指“坚强有力;力量大”时读“jìnɡ”。
词语集注
题跋:写在书籍、字画等前后的文字。“题”指 写在前面的,“跋”指写在后面的,总称题跋。 内容多为品评、鉴赏、考订、记事等。
翰林( hàn ) 题跋( bá )
擅长( shàn ) 覆灭( fù ) 绢本( juàn)
田畴( chóu ) 驮队( tuó ) 岔道( chà )
踏青( tà ) 跋涉( shè ) 漕运( cáo )
枢纽( shū ) 舳舻(zhú lú) 纤夫( qiàn)
宏敞( hónɡ ) 桅杆( wéi ) 酒肆( sì )
课文是怎样围绕“繁华”来说清明上河图的? 1、先介绍宋朝城市经济的繁华 2、再介绍张择端绘画技艺的繁华和南宋人梦想的繁华 3、最后详写清明上河图反映内容和创作技法的繁华
课题梦回繁华有哪些深意?
1、清明上河图让我们回忆古文明的灿烂,希望我们的下一代继承并 弘扬这种繁华。
2、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南宋人民渴望国家统一,回到当年繁华太平年 代的强烈愿望。
料峭:形容微寒(多指春寒)。 舳舻相接:船只首尾衔接。舳,船尾。舻,船头。

《20梦回繁华》优秀课件

《20梦回繁华》优秀课件
《20梦回繁华》优秀课件
$number {01}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2
目录
• 课程导入与背景介绍 • 基础知识与技能培养 • 文本解读与赏析技巧 • 拓展阅读与思考题设计 • 实践应用与作业布置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课程导入与背景介绍
《20梦回繁敢、正义等品质。
《骆驼祥子》
04
老舍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北京底层小人物祥 子的生活和奋斗,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
和抗争。
思考题设计及答案解析
《20梦回繁华》中主人公经历了哪些情感变化?请简要概括。
答案解析:主人公在故事中经历了从失落、迷茫到坚定、重拾自我的情感变化。 最初,主人公因为失去工作和生活方向而感到失落和迷茫,但在寻找自我和探索 人生的过程中,他逐渐发现了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并重新找回了自信和勇气。
04
拓展阅读与思考题设计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阅读
《红楼梦》
01
清代曹雪芹的代表作,以贾、史、王、薛四大 家族为背景,通过描绘众多人物的生活和情感
,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风貌和衰落。
《西游记》
03
明代吴承恩的作品,以唐朝为背景,讲述了孙 悟空等人跟随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充满了奇
幻和想象力。
《水浒传》
02
明代施耐庵的作品,描写了宋朝末年一群英雄 豪杰在抗击压迫和剥削的斗争中,展现了忠诚
文本结构与主题思想解读
01
02
03
文本结构梳理
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 ,包括段落划分、层次关 系等,有助于理解作者的 写作思路和意图。
主题思想提炼
通过对文本的深入阅读和 理解,提炼出文章的主题 思想,把握作者想要表达 的核心观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梦回繁华》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梦回繁华》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梦回繁华》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了坊与市的严格界限,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北宋汴梁商业繁盛,除贵族聚集外,还住有大量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市民,城市的文化生活也十分活跃。

由此,绘画的题材范围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从唐代以描绘重大历史事件和贵族生活为主扩展到描绘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代表性的一幅。

张择端主要活动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生卒年不详,山东东武人,字正道,又字文友,幼读书游学于汴京,徽宗朝进入翰林,据张骤提拔,后习绘画,擅长界画,工舟车、人物、市井、城郭,皆自成一家。

除清明上河图外,还有《西湖争标图》相传为他所画。

据后代文人考订,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正和至宣和年间,那正是北宋统治者在覆灭之前大造盛世假象,以此掩盖内忧外患的时期,建言之后,南渡的北宋移民怀念故土,在他们眼中这副图卷必有其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

透过此一观念来审视这副千古名作,我们会发觉那隐藏于繁华背后的心情。

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525厘米。

作品描绘了京城汴梁从从城效、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有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团队。

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较长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

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

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床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

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20《梦回繁华》解读-最新学习文档

20《梦回繁华》解读-最新学习文档

《梦回繁华》语言积累与运用1.语言:积累重要的词句,理解文章重要词句的含义。

(1)重点字词【辨析字音】汴梁(biàn)翰林(hàn)题跋(bá)田畴(chóu)驮队(tuó)岔道(chà)簇拥(cù)跋涉(bá shè)漕运(cáo)宏敞(hóng)桅杆(wēi)酒肆(sì)沉檀(tán)摄取(shè)枢纽(shū niǔ)遒劲(qiú jìng)长而不冗(rǒng)舳舻相接(zhú lú)摩肩接踵(mó zhǒng)【多音字】坊 fānɡ牌坊纤 xiān 纤维劲 jìn 使劲fánɡ作坊 qiàn 纤夫 jìnɡ刚劲【易错字形】暇无暇顾及纤纤维瑕瑕不掩瑜阡阡陌遐闻名遐迩歼歼灭【词义辨析】题跋:写在书籍,碑帖,字画等前面的文字叫做题,写在后面的,叫做跋,总称题跋。

田畴:泛指田地。

春寒料峭:形容初春的寒冷。

料峭,形容微寒。

跋涉:爬山过水,形容旅途艰苦。

行旅:指远行的人,往来的旅客。

舳舻相接:船只首尾衔接。

舳,船尾。

舻,船头。

宏敞:广大宽敞。

赶脚:指赶着驴或骡子供人雇用的活计。

摩肩接踵:肩并肩,脚碰脚。

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踵,脚后跟。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很多,往来不断。

遒劲:雄健有力。

(2)精彩句子:理解文章重要词句的含义。

①建炎之后,南渡的北宋遗民怀念故土,在他们眼中,这幅图卷必有其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

透过此一观念来审视这幅千古名作,我们会发觉那隐藏于繁华背后的心情。

【解析】北宋灭亡后,留在大金或者南渡的北宋遗民,从《清明上河图》看到的昔日繁华,如今都成瓦砾,曾经的辉煌令人叹息,缅怀故国,渴望回归,“梦回”流露出多少的心痛无奈。

作者从北宋遗民的视角,揣摩其观画的心绪,挖掘出画面背后的历史内涵,解读出画作独特的意味。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梦回繁华》教学优秀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梦回繁华》教学优秀PPT课件
一份没有父母守候陪伴的成长,必定是残缺的,缺乏安全感的,是没有温度的成长。这种残缺,缺乏安全感将会伴随孩子一生。 所以,有些早上女儿起的早,我就没有更文,这和我之前每日一文的决心有点背离,但我还是想有机会的时候,把这点专注的时间,给女儿。 如果你也是一个父亲或者母亲,无论你每天的时间里,三分之一,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时间是用来陪孩子的,请做到这一点时间的专注性,全身心的和孩子融在一起,暂离手机,暂离电视,暂离平板。 一份专注的陪伴,是给孩子幸福的基础。或是寒风料峭,或是身子每况愈下,时序渐近严冬,阵阵寒意从脚底直往上窜, 我回家从门后取下尘封已久的布鞋,掸掉蛛网,拍去灰尘,穿在脚上,顿觉舒适、温暖,股股暖流遍布全身。穿上布鞋,一桩桩往事涌上心头。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是经济落后、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的生计难以保障,著衣穿鞋更难以讲究,不能讲究。华丽的衣裳,漂亮的鞋子是我们孩子梦中的奢望,我的母亲却能想方设法,把我们兄弟姐妹装扮得漂漂亮亮。家中上有年迈的祖父母,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虽然每天的劳作很辛苦,但是母亲总是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缝缝补补。我每每在半夜梦中惊醒时,总看到母亲还在熟练敏捷地运针拉线,嘴里哼着小曲,没有一丝倦意。 母亲年轻时是方圆几个村落有名的针线活能手,年轻情侣赠送情物往往是布鞋、鞋垫,大多出自母亲之手,寿酒上的礼物,也有我母亲的杰作。那时一到天黑,母亲在忙完家务后,就在油灯下做针线活,乐此不疲。我们几个村落有嫁女娶媳的人家,从十多里的地方,提着火把,赶到我家里求我母亲,不上两天就乐呵呵地拿走布鞋、鞋垫,在人家赞不绝口声中,母亲退下人家的重礼。
(图二) 瑶池仙境正陶醉,丝竹声起在耳旁。 初到贵地难分辨,谁加新人谁家王?
(图三) 你方歌罢我登场,戏台虽小牵肚肠。 芸芸众生千百态,喜怒哀乐汇一堂。
(图四) 樯橹轻摇勤撒网,锄镰并举紧插秧。 春风初染上河岸,渔樵耕读各匆忙。

部编版八上语文第20课《梦回繁华》知识梳理

部编版八上语文第20课《梦回繁华》知识梳理

梦回繁华【原文】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了坊(fāng)与市的严格界限,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北宋汴(biàn)梁商业繁盛,除贵族聚集外,还住有大量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市民,城市的文化生活也十分活跃。

由此,绘画的题材范围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从唐代以描绘重大历史事件和贵族生活为主,扩展到描绘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张择端主要活动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生卒(zú)年不详,山东东武人,字正道,又字文友,幼读书游学于汴京,徽宗朝(cháo)进入翰林,据张著题跋(bá),后习绘画,擅长界画,工/舟车、人物、市街、城郭,自成一家。

除《清明上河图》外,还有《西湖争标图》相传为他所画。

据后代文人考订,《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政和至宣和年间,那正是北宋统治者在覆灭之前大造盛世假象,以此掩盖内忧外患的时期,建炎之后,南渡的北宋遗民怀念故土,在他们眼中,这副图卷必有其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

透过此一观念来审视这副千古名作,我们会发觉那隐藏于繁华背后的心情。

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juàn)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

作品描绘了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有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bó)雾,农舍田畴(chóu),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

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轿乘(shèng)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

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

《20梦回繁华》优秀课件

《20梦回繁华》优秀课件

它不是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而是通过对各 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特 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画中丰富的内容, 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在艺术表现的同 时,也是为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状况留下的重要 形象资料。
这是文章的最后几句议论性话语,说说你的理解。
这几句话说明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希望读
汴梁(biàn) 田畴(chóu) 跋涉( bá )
漕运( cáo ) 舳舻(zhú lú) 握篙( ɡāo )
摩肩接踵(zhǒnɡ) 络绎不绝(luò yì )
长而不冗( rǒnɡ) 遒劲( qiú jìnɡ ) 绢 (juὰn ) 行旅 (xίng) 簇拥 ( cù )
题跋(bá )
宏敞( chǎng )
间 顺
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

序 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
好处:这种顺序安排,由前到后,逐次介绍, 既符合观赏者的观赏习惯,又显得逻辑清晰有条 理。
自由读第三部分,说说下列句子分别采用 了什么说明方法,并简要分析。
(1)《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 特有的手卷形式……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
遒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作画比。较
将《清明上河图》的手法和一般的界画进行 比较,突出其“线条遒劲,笔法灵动”的特征。
(2)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 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 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
举例子
具体真切地说明了画面细节的刻画很细致。 使说明更具体更具说服力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题临安邸(宋.林升)
4.第3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 用?
列数字
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 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作品描绘了京城 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20梦回繁华精品【一等奖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20梦回繁华精品【一等奖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20梦回繁华精品【⼀等奖教案】(⼤赛⼀等奖作品)20梦回繁华1.理清课⽂写作思路,概括课⽂内容。

2.弄清课⽂使⽤的说明⽅法及其作⽤,把握本⽂的说明顺序。

3.品味语⾔,感受本⽂典雅⽽富有韵味的语⾔。

⼀、导⼊新课多媒体展⽰《清明上河图》图⽚。

同学们,《清明上河图》⼤家⼀定有所⽿闻,它是⼀幅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画作,是我国绘画史上的⽆价之宝。

为什么这么说呢?它到底画了哪些内容?就让我们⾛进今天的课⽂,⼀起来欣赏这件⽆价瑰宝。

⼆、教学新课⽬标导学⼀:整体感知,把握⽂章内容1.默读课⽂,概括每⼀⾃然段的内容。

明确:第1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历史背景,引出说明对象;第2段介绍画作作者张择端及其创作动机;第3段介绍了画作材质、尺幅等基本信息;第4段介绍了画作的详细内容;第5段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2.读了本⽂,关于《清明上河图》你⼜有了哪些新的了解?明确:①我了解到了北宋时期,城市繁荣,⽂化⽣活⼗分活跃,《清明上河图》便是反映这⼀时期城乡市井平民⽣活的⼀幅风俗画。

②我了解到了画的作者张择端主要活动时期、籍贯、字、⽣平、爱好等。

③我了解到了关于这幅图的画卷⼤⼩,描绘的具体内容,特点及价值等。

⽬标导学⼆:分析说明⽅法,把握说明顺序1.课⽂都使⽤了哪些说明⽅法?有何作⽤?明确:(1)列数字:“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纵24.8厘⽶,横528.7厘⽶。

”使⽤准确的数字,说明了《清明上河图》的⼤⼩。

(2)打⽐⽅:“整个长卷犹如⼀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快板、紧板,转⽽进⼊尾声,留下⽆尽的回味。

”把《清明上河图》⽐作“⼀部乐章”,说明它宏⼤、优美⽽富有变化的特点。

(3)引资料:“画中的‘孙⽺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饼’‘正店七⼗⼆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有不符。

”引⽤《东京梦华录》,准确说明了《清明上河图》是⼀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增强了说明的可信度和说服⼒。

20.梦回繁华

20.梦回繁华

《清明上河图》的汴河两岸:从哪些词句体现出繁 华景象?
从忙碌的船工、逆水行驶的纤夫、呼唤叫喊的船夫、车水马
龙、热闹非凡等描写中可以体现出来。
《清明上河图》的市井街道:这一部分给你的总的 感觉是什么?从哪儿看出这“繁荣昌盛的景象”?
(好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各类建筑一应俱全,各类店铺应
有尽有,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他们共同组成了这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
《清明上河图》的市郊景象:这是什么季节?你是从哪儿看出来 的?这一部分写出了人们的哪些活动?给你总的感觉是什么?
北国早春
插满柳枝、枝芽新发。赶集的人们驮着货物从条条 道路向城里进发。春意盎然,一派繁忙的景象。
判断说明方法
1、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厘米,
横525厘米。( ) 2、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 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 体会词语表达效果 1、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这句 话中“基本”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
板书设计
总 创作背景、创作者及画卷的主要内容 市郊景象 《梦回繁华》分 具体介绍画卷的内容 汴河两岸 繁华景 象 市井街道 历史价 值 总 指出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艺术价值 珍贵资

第一部分(1—3)介绍《清明上河图》创作的背 景、创作者及画卷的主要内容。 第二部分(4)从三个方面具体介绍了画卷的内容。 第三部分(5)指出《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 历史价值。
本文主体部分写了什么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 说明的?
从三个方面具体介绍了画卷的内容:
1、汴京近郊风光
2、汴河文,了解课文内容。
汴梁

初中《梦回繁华》课文原文阅读

初中《梦回繁华》课文原文阅读

20《梦回繁华》课文原文阅读梦回繁华/毛宁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了坊与市的严格界限,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北宋汴梁商业繁盛,除贵族聚集外,还住有大量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市民,城市的文化生活也十分活跃。

由此,绘画的题材范围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从唐代以描绘重大历史事件和贵族生活为主扩展到描绘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张择端主要活动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生卒年不详,山东东武人,字正道,又字文友,幼读书游学于汴京,徽宗朝进入翰林,据张骤提拔,后习绘画,擅长界画,工舟车、人物、市井、城郭,皆自成一家。

除清明上河图外,还有《西湖争标图》相传为他所画。

据后代文人考订,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正和至宣和年间,那正是北宋统治者在覆灭之前大造盛世假象,以此掩盖内忧外患的时期,建言之后,南渡的北宋移民怀念故土,在他们眼中这副图卷必有其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

透过此一观念来审视这副千古名作,我们会发觉那隐藏于繁华背后的心情。

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525厘米。

作品描绘了京城汴梁从从城效、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有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团队。

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较长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

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

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床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

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20 《梦回繁华》课件(共15张)

20 《梦回繁华》课件(共15张)

作业
写一种昆虫或动物。 要求:同学们也能像法布尔一样仔细地观察 ,认真地研究,然后写成文章。
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本文大量使用了四字短语,如“疏林薄雾,农舍田 畴,春寒料峭”“车水马龙,热闹非凡”“街道纵横, 房屋林立”“罗锦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士农 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这些四 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 富有韵味。

拓展延伸
课外阅读《清明上河图的故事》一书,进一 步了解这幅名画。
清明上河图片段
宋朝市民生活图片
梦回繁华
毛宁
题目解读:
• “梦回繁华”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梦回”,指梦中回到某个地方。“繁 华”,繁荣热闹,通常形容地方经济 的发达。文题指明了本文要说明的 内容不是现在的繁荣热闹的景象, 而是北宋时期的热闹繁华的景象。
张择端简介
张择端,生卒年不详,字 正道,汉族,琅琊东武(今 山东诸城)人。北宋画家。 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 画楼观、屋宇、林木、人 物。所作风俗画市肆、桥 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 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 象如生。存世作品有《清 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 图》等,皆为我国古代的 艺术珍品。
课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这样写 有什么好处?
本文主要使用了逻辑顺序,第四自然段使用了 空间顺序,这样写,由表及里,条理清楚,结 构严谨。
课文都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列数字:“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 ,设色,纵25.5厘米,横525厘米。”使用准确的 数字,说明了《清明上河图》的大小。 (2)打比方:“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 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 无尽的回味。”把《清明上河图》比作“一部乐章” ,说明它宏大、优美而富有变化的特点。 (3)引资料:“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 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 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引用《东京梦华录 》,准确说明了《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 的作品,增强了说明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梦回繁华》课件(2024)

《梦回繁华》课件(2024)
作品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社会 经济繁荣,城市发展达到了巅峰 ,为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社会背景

文化背景
北宋时期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 成就,绘画、书法、文学等领域 都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和人 才,为《梦回繁华》的创作提供
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个人经历
作者毛宁生活在北宋时期的都城 汴京(今河南开封),亲身经历 了当时的繁华景象,对城市的繁 荣和文化艺术的成就有着深刻的
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的时期之一,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
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城市经济尤为突出。
02
文化艺术
北宋时期的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文学家、
书法家、画家等,他们的作品至今仍然具有很 Nhomakorabea的艺术价值。
2024/1/29
03
社会生活
北宋时期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市民文化兴起,娱乐活动多样化,如戏
2024/1/29
17
对后世艺术创作影响
2024/1/29
绘画技法的传承与发展
《梦回繁华》所展现的精细入微的绘画技法对于后世的绘画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 画家从中汲取营养,不断推动绘画技法的创新与发展。
艺术风格的借鉴与融合
画家们在创作过程中常常借鉴《梦回繁华》的艺术风格,将其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从而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于那个时代。
25
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从《梦回繁华》中学习如何运用生动 的语言来描绘场景和人物,提高自己 的写作水平。
将《梦回繁华》中的思想感情融入到 自己的生活中,学会感恩和珍惜,以 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通过了解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 活状态,思考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珍惜当下、展望 未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梦回繁华》课文知识点复习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梦回繁华》课文知识点复习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梦回繁华》课文知识点复习八年级语上册第20课《梦回繁华》课知识点复习一、学习目标1.明确本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把握的说明顺序,学习作者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介绍说明对象。

(重点)2.仔细品读语句,体会本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难点)3.了解《清明上河图》的伟大成就,认识我国古代高超的艺术水平和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知识拓展张择端,(生卒年不详),字正道,琅琊东武(今中国山东诸城)人。

中国北宋时期的画家。

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

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面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

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等,皆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清明上河图》系宋代名画,此画距今近900多年历史。

画纵25.5、横525,作者采用了俯渺法描绘全图,描绘了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构图起伏有序,笔墨技巧兼工带写,人物生动传神。

画中细致地描绘了汴河上舟船往复,飞虹卧波;店铺林立,人群熙熙攘攘的繁华景象。

人物生动传神,牲畜、房舍、舟船、城郭、桥梁、树木、河流等至臻至妙,惟妙惟肖。

三、生词识记汴(biàn)梁徽(huī)宗料峭(qià) 跋涉(bá shè)舳舻(zhú lú) 沉檀(tán)枢(shū)纽无暇(xiá)遒劲(qiú) 摩肩接踵(zhǒng)络绎不绝(luò yì)设色:(绘画)涂色,着色。

工:善于(画)。

料峭:微寒。

遒劲:雄健有力。

跋涉:爬山过水,形容旅途艰苦。

摩肩接踵:肩并肩,脚碰脚。

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踵,脚后跟。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很多,往不断。

四、整体感知1.本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2.从哪几方面介绍它的?(1)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作画时间。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第20课《梦回繁华》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第20课《梦回繁华》教案
直接输出
五、教学反思
1.教学内容方面,我严格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确保学生掌握课文的基本知识点,如词语学习、句子分析、文化背景等。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式教学,提出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通过对比、描写等手法,让学生感受唐朝的繁华景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我们了解了《梦回繁华》中唐朝的繁华景象及其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阅读《梦回繁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使学生了解唐朝的历史文化背景,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3.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分析课文内容,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
-针对课文中的复杂句子,如“梦回繁华,烟柳画桥”,教师应通过图解、句子成分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结构和修辞效果。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情感,教师可以设计相关活动,如角色扮演、创作唐朝主题的短文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文化魅力,克服阅读难点。
-在自主学习方面,教师应提供学习策略指导,如如何利用词典、网络资源等辅助工具,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延伸阅读,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0课《梦回繁华》文本解读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0课《梦回繁华》文本解读

《梦回繁华》文本解读1.时代背景(1)《清明上河图》创作的时代背景(请将有关内容复制粘贴在这里。

)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了坊与市的严格界限,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

北宋汴梁商业繁盛,除贵族聚集外,还住有大量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市民,城市的文化生活也十分活跃。

由此,绘画的题材范围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从唐代描绘重大历史事件和贵族生活为主,扩展到描绘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节选自课文《梦回繁华》)(2)文章背景文章选自《中外绘画名作八十讲》一书。

本书选取中外绘画作品八十幅,由国内著名美术评论家进行讲解、评析。

所选画作包括各个民族、各个时代、各个流派的传世经典。

同时配以深入浅出的鉴赏文字和丰富翔实的背景资料、相关图片,引领我们体验艺术品的美妙内涵和丰富底蕴,有助于读者审美体验和气质修养的提升。

全书两部分:中国绘画部分,外国绘画部分。

(百度资料)2.文题诠释文章标题《梦回繁华》中,“繁华”是文章的文眼,全文就围绕“繁华”对画作展开介绍:北宋时期,汴京商业繁盛,城市文化生活活跃,整个社会呈现空前繁荣的局面;画作描绘了这繁盛的市井风貌,人物众多,店铺林立,热闹繁忙;画作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技法高超,生动传神,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历史文化价值,这也是社会繁华的体现之一——艺术的繁荣。

“梦回”,有多重意味。

一是从北宋遗民的视角观画。

北宋灭亡后,留在大金或者南渡的北宋遗民,从《清明上河图》看到的昔日繁华,如今都成瓦砾,曾经的辉煌令人叹息,缅怀故国,渴望回归,“梦回”流露出多少的心痛无奈。

二是从今人的视角观画。

北宋时期的汴京盛极一时,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繁华的城市,那种盛况永远地留在了《清明上河图》中。

如今北宋王朝逝去将近千年,这幅图能将我们带回那个清明盛世,一睹那远去的繁华,感慨历史的变迁。

3.主旨本文是作者对《清明上河图》所作的讲解、评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文标题“梦回繁华”是什么意思? 作者通过介绍《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向人们展现了北宋时
新 期繁华的社会风貌,使读者身临其境,仿佛亲身穿越过去一样。 课 【感悟精彩句子】 展 1.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 开 驮队。
三个四字成语将清晨郊外的景象写得很生动,让人仿佛置身于其境中。
2.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 宛如飞虹。
描写细致入微,条理清晰,比喻形象生动,十分传神。 【把握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结构和内容的阐述,介绍了北宋汴梁的生 活面貌,展现了一派繁荣景象,肯定了《清明上河图》的文化价值和历史 价值,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辨清
字形
舳舻相接:船只首尾衔接。舳,船尾。舻,船头。
春寒料峭:料峭,微寒。形容初春的寒冷。
跋涉:爬山过水,形容旅途艰苦。
理解 词语
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 的热闹情景。 摩肩接踵:肩并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很多,往来不断。遒劲:雄健有力。
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写一段文字介绍你喜欢的一幅名画,说清楚画中包含什么内容以及你
的感想。
教 学 板 书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大部分同学都听说过或看过《清明上河图》,但是很少有同学仔细看
学 其中画面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也不会注意到画中的人都在做什么。而这
学 1.学习作者细致入微、想象丰富的写作方法。
目 过程与方法
2.体会作者细腻生动的语言特色。
标 情感、态度
了解北宋时期繁华的社会风貌,培养对中华民族的
与价值观
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自豪感。
作者 简介
毛宁,我国书画评论家。
本文选自《中外绘画名作八十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有改动。北宋时期已成历史,且年代久远,只能通过文学 课
反 一课上,我带着同学们一起细细研读课文,跟着作者的脚步回到繁华的
思 北宋时期,非常有趣。这一课效果很好,十分成功。
形态各异:指很多事物形状、姿态、形式不尽相同,各有各的特
色。
同学们知道我国国宝级名画《清明上河图》吗?(学生回答“知道”。 新
)这幅画中主要画了什么内容呢?(学生回答“北宋时期的市井风情”。) 课
很好,那么你们有仔细研究过这幅画吗?这幅画中隐藏了哪些秘密呢?让 导
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跟着作者去深入了解一下这幅旷世奇作吧。 入
文字记录去了解和想象当时的精神风貌和生活状况,本文就是通 前 写作
过《清明上河图》这一重要文化资料去了解北宋汴梁的生活状况。 预 背景
而且建炎之后,南渡的北宋遗民怀念故土,在他们眼中,《清明上 习
河图》有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所
以作者说“梦回繁华”。
读准 字音
汴梁(biàn) 田畴(chóu) 跋涉(bá) 漕运(cáo) 舳舻(zhú lú) 握篙(ɡāo) 摩肩接踵(zhǒnɡ) 络绎不绝(luò yì) 长而不冗(rǒnɡ) 遒劲(qiú jìnɡ)
20 梦回繁华
课题
梦回繁华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 课时
课时 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 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 调节。
1.准确认读并理解“擅长、春寒料峭、摩肩接踵、长
知识与技能 途跋涉”等词语。 教
2.了解《清明上河图》的意义和历史地位。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应用。
文中运用了打比
方法既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又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如“汴河上
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
写 虹。”把“拱桥”比作“飞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拱桥的结构优美。举例 作 子则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方 2.用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阐述事物。

文章多次采用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阐述事物。几乎在文章每一部
运 分都穿插了议论,特别是开头和结尾,都有作者鲜明的观点,“空前的”
用 “无法取代”“重要”等词语充分肯定了北宋汴梁的繁华和《清明上河图》
的地位。这样的议论,能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汴梁的社会风貌,认识《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