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复习

合集下载

文学概论考点复习

文学概论考点复习

文学概论考点复习
文学概论是对文学作品及其创作方法、理论和发展规律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和研究的学科。

它是文学研究的基础和起点,也是其他文学类学科的基础课程。

一、文学的定义和特征
1.文学的定义
文学是人类以语言文字为媒介,通过形式的艺术性表达,诉诸于想象力和情感的一种创作活动,也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文化产物。

2.文学的特征
(1)艺术性:文学通过艺术化的语言表达形式,展现独特的审美价值。

(2)虚构性:文学创作通常以虚构的人物、事件和环境为基础,通过想象力呈现出一个与现实生活相对独立的世界。

(3)情感性:文学作品往往能够唤起读者的各种情感,包括愉悦、悲伤、愤怒等。

(4)普遍性: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情感具有普遍性,能够触动人类共通的情感和体验。

(5)多元性:文学包括多种文体和流派,以及各种不同的创作方法和风格。

二、文学的分类
1.根据叙事方式的分类
(1)史诗:叙述英雄事迹和民族历史,常以韵文形式进行。

《文学概论》自学考试大纲(史上最全的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自学考试大纲(史上最全的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自学考试大纲导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文学概论》这门课程的性质和学习《文学概论》的目的与要求,掌握学习的具体方法。

二、课程内容一、《文学概论》课程的性质(一)文艺学的三个分支及其关系(二)《文学概论》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二、学习《文学概论》课程的目的要求(一)准确掌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二)提高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三、学习《文学概论》课程的具体方法(一)掌握原理,注重理解(二)抓住重点,融会贯通(三)联系实际,培养能力(四)学习教材,攻读原著三、考核知识点1.文艺学三个分支及其分工;2.《文学概论》课程的性质;3.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及其关系;4.《文学概论》作为文学理论的基础理论知识系统。

四、考核要求(一)识记1.文艺学;2.文学史;3.文学批评。

(二)领会1.文学理论、文学史和文学批评的相互关系;2.《文学概论》的性质。

(三)应用1.掌握学习文学理论的方法第一章文学观念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和第二章集中阐述文学观念问题。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理解文学作为人类的文化活动是很复杂的事物。

重点在“文学观念的嬗变”、“文学的文化意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文学是作家“个体体验的凝结”等四个问题。

通过学习认识到文学观念是变化的发展的,文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活动,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理解文学与体验的关系,掌握本书的文学观念。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文学观念的嬗变一、文学四要素和文学活动(一)文学四要素(二)文学活动二、历史上五种主要的文学观念(一)再现说(二)表现说(三)实用说(四)独立说(五)客观说(六)体验说三、文学观念嬗变的原因(一)文学观念变化的时代原因(二)文学观念演变与文学自身的演变四、文学的界说(一)文学的定义(二)文学定义所包含的命题第二节文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形态一、文化概念(一)广义的文化概念(二)狭义的文化观念(三)符号义的文化观念二、文学的文化意义(一)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二)叩问人的生存意义(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四)憧憬人类的未来(五)学习语言文化三、文学的文化意义的发现(一)“品质阅读”(二)“价值阅读”四、文学与其他文化形态的互动关系第三节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一、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一)文学源于生活(二)文学改造生活二、文学是人的一种审美活动(一)审美的含义及其实现的条件(二)文学审美活动的特点三、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一)审美意识形态历史生成与理论概括(二)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内涵第四节文学是作家体验的凝结一、经验、体验与文学(一)经验与体验(二)体验与文学二、体验在文学活动中的美学功能(一)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生气勃勃的活力(二)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诗意的超越三、考核知识点1.文学活动四要素及其联系;2.历史上六种主要的文学观念及其嬗变原因;3.文化概念;4.文学的文化意义及其发现;5.文学与其他文化的互动关系;6.审美活动与文学;7.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8.经验与体验的联系区别;9.体验在文学活动中的美学功能。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全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全

1.文艺学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活动的构成:世界、作者、作品、读者A世界:艺术模仿论(再现论)文艺起源于人类对宇宙或者世界的模仿。

西方:自然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百年孤独)柏拉图提出理式世界、感觉世界、艺术世界。

艺术是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

否定艺术。

亚里士多德人提出对世界的摹仿有两种:历史学家对世界摹仿——已经发生过的事,个别的、具体的事;诗人对世界的摹仿——具有普遍性的、可能发生或应有的事。

他认为艺术模仿的世界可以达到真理。

肯定艺术。

中国:观物取象说需注意的问题:文学不能脱离世界(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

文学所反映的世界不等于现实生活。

B作者:艺术表现论(作者通过创作表达感受并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因此是一种作者表现活动。

)中国:“诗言志”说、物感说、白居易西方:18.19世纪的浪漫主义。

华兹华斯: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应该注意的问题:文学是作家思想情感的表达,作家是文学创作的主体。

文学的表现活动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活动表现论与模仿论的区别:文学本质问题: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论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文学批评问题:模仿论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文学创作问题:模仿论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表现论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突出文学创作中“天才”的巨大作用C作品:艺术形式论(艺术描写可以超越事物的本真形态,去创造更具有普遍性的、更深层的意蕴)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的本质在于文学的形式,文学研究的对象是“文学性”。

“陌生化”效果。

强调从形式构成中去阐释容所具有的审美效果英美新批评:兰塞姆文学本体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结构主义:对作品进行整体的模式研究,追踪作品的“深层结构”。

叙述性作品二元对立需注意的问题:作品是作家与读者情感沟通的中介;作品具有相对独立的形式;把作品与世界、作者、读者隔绝开来,孤立起来,是片面的。

文学概论复习提纲

文学概论复习提纲

文学概论复习提纲一、文学概论的概念和研究对象1.文学概论的定义和意义2.文学的定义和特点3.文学概论的研究对象二、文学起源和发展1.文学起源的理论2.口头文学与书面文学的关系和发展3.文学的历史演进和主要流派三、文学批评与文学评价1.文学批评的定义和分类2.文学批评的方法和指标3.文学评价的标准和形式四、文学形式与文学体裁1.文学形式的概念和分类2.文学体裁的定义和特点3.不同文学体裁的研究与分析五、文学与社会1.文学与思想、文化之关系2.文学与社会政治之关系3.文学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六、文学与心理1.文学与心理学的关系2.文学对人类心理的影响和作用3.文学创作与心理表现的关系七、文学与语言1.文学与语言之关系2.文学语言的特点和表现方式3.文学语言的变革与发展八、文学与艺术1.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2.文学中的美学价值和艺术手法3.文学的创新和实验性表达九、文学与个人1.文学与个人体验和情感表达的关系2.文学对个人情感和精神世界的影响3.个人创作体验与文学作品审美价值十、文学的意义与传统1.文学的传统与当代价值2.文学的文化传承和创新3.文学对人类认识的贡献和影响十一、文学的全球视野1.全球化时代的文学创作与传播2.文学的多元文化交流和融合3.文学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维护和发展以上是文学概论复习的提纲,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删减或拓展。

每个部分可以结合具体的文学理论和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以加深对文学概论的理解和掌握。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文学概论是一门研究文学发展和文学作品风格的学科,其内容涉及文学的定义、分类、发展规律、创作技巧等方面。

以下是文学概论期末复习的重点内容。

1.文学的定义:文学是通过语言艺术的方式表达人类思想、感情和想象力的一种创造性活动。

它具有表现和传达人类普遍情感和意义的功能,能够触动读者的感情和思维。

2.文学的分类:文学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包括按内容分类(史诗、戏剧、小说、散文、诗歌等)、按表现手法分类(写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等。

3.文学发展的历史:文学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演进规律,包括古代文学、中世纪文学、文艺复兴文学、启蒙运动文学、现代主义文学等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文学流派。

4.文学作品的要素和风格:文学作品包括情节、人物、语言等要素,不同的文学流派和风格在这些要素的安排和表现上有所不同。

可以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构思方式、叙事手法、语言运用等来理解其风格特征。

5.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文学作品是人类思想、情感和文化的表达,在其中可以找到对人类生活、社会问题、道德伦理等方面的思考和反思。

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解读,可以拓宽视野、增加对人类世界的理解和认识。

6.文学批评方法:文学批评可以设定不同的角度和标准,来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解读。

常见的文学批评方法包括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等。

了解不同的批评方法,可以帮助解析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7.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8.世界文学经典作品:世界文学中有许多经典作品,对于文学概论的学习和理解非常重要。

例如《唐诗三百首》、莎士比亚戏剧集、《圣经》、《童年的故事》、《战争与和平》等都是世界上享有盛誉的文学作品。

以上是文学概论期末复习的重点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系统学习和理解,可以建立起对文学发展规律、文学作品解读、阅读方法等方面的扎实基础,提高对文学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统称为文艺学。

无论在中国或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科学都叫“诗学”、“诗论”,因为诗的起源最早。

19世纪以前,整个文学的研究基本上处于笼统而未分化的状态。

19世纪以后,文艺学终于形成了若干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从而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才得以成立。

目前国内外文学理论界习惯将文艺学分为三个组成部分:1、文学发展史,即按照历史的顺序研究一定范围内文学发生发展的状况及其规律,通过对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的分析与评价,对一定时期的文学思潮和创作实践进行总结。

文学史可按国别、地域划分,如《欧洲文学史》、《英国文学史》;也可按历史时期为断代史,如《中国当代文学史》;也可按作品种类划分为专史,如《中国小说史》、《中国诗歌史》2、文学批评,即对各个时代的作家、作品,以及各种文学现象(泛指一切与文学有关的事物和现象)进行研究、分析、评论的科学。

其主要对象是当代的作家、作品、文学潮流。

3、文学理论,即以人类社会历史的现实的一切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学科。

上述三分支之间互相独立又互相影响。

文学理论为文学发展史和文学批评提供理论武器,离开文学理论的指导,文学发展史就成了一笔糊涂账,文学批评也就失去了活的灵魂。

反过来,文学发展史和文学批评的研究成果又可以丰富、补充和发展文学理论。

注:“三分法”影响很大,但本课程还是倾向于采用“五分法”,即在以上和分支的基础上,再加上文学理论史和文学批评史。

因为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也有着历史的发展,理应同文学发展史一样,成为文学史的一部分。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文学理论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

具体地说,它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对象。

比如,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作家的个性气质与风格的关系、文学鉴赏的条件、文学的社会作用等等。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一、文学概论的定义与意义文学概论是一个研究文学的学科,它主要研究文学的本质、形式、特征和发展规律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对文学的系统性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文学的内涵和外延,拓宽我们的文化视野,提高我们的审美素养。

二、文学的定义与特征文学是人类言语文字艺术的总称,是一种通过言语文字来表现人类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以言语文字为媒介:文学主要通过口头或书面语言来表达。

2.以艺术形式表现:文学具有美的特点,通过艺术手法来表达和传达情感。

3.以想象和意象为基础:文学借助于想象和意象来表达人类的思想和情感。

4.以人类生活为题材:文学是从人类生活中提取和创造的,它反映了人类的经验和情感。

5.具有叙事性和抒情性:文学既包括叙述性作品,如小说、散文、戏剧等,也包括抒情性作品,如诗歌、歌曲等。

三、文学的分类与流派1.文学的历史分类:古代文学、中世纪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等。

2.文学的体裁分类: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

3.文学的流派分类: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等。

四、古代文学概论1.古代文学的特点:宗教性、君主性、神秘性、象征性、口头性等。

2.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诗经》、《楚辞》、《论语》、《史记》等。

3.古代文学的发展阶段:从原始文学到宗教文学、从古代诗歌到古代散文,从神话传说到历史记载。

五、中世纪文学概论1.中世纪文学的特点:宗教性、宫廷性、骑士精神、例外性等。

2.中世纪文学的代表作品:《古冀》、《罗兰之歌》、《亚瑟王传奇》等。

3.中世纪文学的发展阶段:从宗教文学到叙事诗歌,从传说故事到骑士传奇。

六、近代文学概论1.近代文学的特点:人文主义、思想启蒙、自由精神、现实关怀等。

2.近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唐吉可德》、《哈姆雷特》、《悲惨世界》等。

3.近代文学的发展阶段: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

七、现代文学概论1.现代文学的特点:批判现实、超越传统、个体感受、表现主义等。

文学概论最全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最全复习资料

1、广义的文学观(上古至先秦两汉)2、狭义的文学观(魏晋以来,“文学的自觉”)情感性是文学审美活动的性质1.审美是一种非实用而又使人产生情感愉悦的活动。

2.审美是一种非概念而又能引起情感与认知的自由协调运动的过程。

3.审美是一种个体的同时又可以普遍传达的内心情感体验。

文学审美情感的特点:(简答、论述题)其一,从内涵看,审美情感是一种超越个人利害得失而具有人类普遍性的典型情感。

金圣叹:“世间妙文,原是天下万世人人心里公共之宝,决不是此一人自己文集。

”其二,从性质看,审美情感不同于随意发泄的日常情感,而是一种情感的形式或形式的情感。

李泽厚:“所谓独特的审美情感,乃是与艺术形式相对应的主观情感形式或主观情感结构。

”(《美学四讲》之三)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即审美情感离不开审美形式,它是与艺术形式同构对应的情感形式。

其三,从表现看,审美情感是与审美无功利性和审美形象相互渗透着,并通过审美形象显现或感受的。

艺术情感在文学创作过程的重要作用:第一,文学创作与情感的宣泄需求。

第二,文学创作与情感的再度体验。

第三、艺术情感与文学作品中艺术形象的形成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各种社会意识形式都必须放到社会存在的发展中来看待。

艺术掌握是一种通过人的审美感受和审美体验将人类社会和自然加工成艺术形象的精神活动。

作为对现实的一种占有形式,艺术掌握面对的是人和人的社会生活。

艺术掌握的特征:充满主体精神,想象和激情是其思维基本形式。

始终伴随着人的情感活动。

追求艺术成果的特殊性和不可重复性。

对美的追求,它将按照一定的审美理想将人及其社会生活对象化和形式化。

(简答题)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

P173 (必考)1、文学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一定时期的文学繁荣,往往是作为经济发展的结果而出现的。

文学概论复习要点

文学概论复习要点

文学概论复习要点文学概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的基础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文学定义、文学发展史、文学流派、文学批评等。

下面给出了文学概论复习的要点。

一、文学的定义1.文学的广义和狭义定义:广义上指所有以语言为媒介创造的艺术作品,狭义上指具有一定立意和形式的诗歌、小说、戏剧等文体的艺术作品。

2.文学的功能:审美功能(艺术性)、表达功能(思想性)、传播功能(社会性)。

3.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关系:文学是最基本的艺术形式,也是其他艺术形式的重要源泉和表现手段。

二、文学发展史1.古代文学:古代史诗、古代散文、古代戏剧等。

2.中世纪文学:鲁宾逊漂流记、亚瑟王传说等。

3.文艺复兴文学:莎士比亚的戏剧、但丁的《神曲》等。

4.新古典主义文学:莫利埃尔的喜剧、英国浪漫主义的诗歌等。

5.浪漫主义文学:雨果的长诗、拜伦的戏剧等。

6.现实主义文学:弗洛贝尔的小说、东尼·莫里森的小说等。

7.自然主义文学:巴尔扎克的小说、毛姆的小说等。

8.象征主义文学:波德莱尔的诗歌、王小波的小说等。

9.超现实主义文学:安德烈·布列东的小说、萨特的戏剧等。

10.后现代主义文学:乔伊斯的小说、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的小说等。

三、文学流派1.古典主义:以希腊罗马文化为取向,崇尚秩序与理性,追求平衡和谐。

2.浪漫主义:强调个性、感情、幻想和想象力,鄙视现实,崇尚超越。

3.现实主义:追求真实和客观,揭示社会现实,关注社会问题。

4.自然主义: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强调人类的生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5.象征主义:追求意象、暗示和隐喻,关注人类内心世界。

6.超现实主义:追求完全自由的创作方式,突破现实的束缚,表现非理性和离奇。

7.后现代主义:拒绝大故事、大理论,追求碎片化、多重视角和多样性。

四、文学批评1.传统批评: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和评价,重视作者的意图、作品的内在结构和美学价值。

2.结构主义批评:强调文本的结构和符号的含义,关注作品中的系统和符号编码。

自考文学概论复习资料2024

自考文学概论复习资料2024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第一大点: 文学理论1. 文学定义和特点a. 文学的定义和内涵b. 文学的特点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区别2. 文学分类与流派a. 文学的分类方式和标准b. 主要文学流派的发展和特点3. 文学审美理论a. 审美的概念和特征b. 主要审美理论的介绍和比较4. 文学批评方法a. 文本批评和作品批评的关系b. 传统和现代文学批评方法的比较5. 文学与社会文化a. 文学反映社会文化的作用b. 文学作品与社会背景的关系分析第二大点: 文学史1. 古代文学史a. 古代文学发展的特点和重要作品b. 古代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的介绍2. 近代文学史a. 近代文学的兴起和发展背景b. 近代文学的重要流派和代表作品3. 现代文学史a. 现代文学的发展和主要特点b. 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介绍4. 当代文学史a. 当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和作品特点b. 当代文学的反思和创新5. 文学与时代精神a. 文学作品反映时代精神的意义和价值b. 通过文学作品了解不同时代的社会心理和价值观第三大点: 文学作品分析1. 文学作品与艺术形式a. 不同艺术形式对文学作品的影响b. 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和风格分析2. 文学作品的结构与语言a. 文学作品的结构组成和层次分析b. 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分析3. 文学作品的主题与意义a. 文学作品的主题提炼和分析b. 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评析4. 文学作品的情感与审美a. 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和情绪传递b. 文学作品的审美体验和审美价值5. 文学作品的文化背景a. 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解读b. 文学作品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贡献分析第四大点: 中国文学概览1. 古代中国文学a. 古代中国文学的特点和瑰宝b. 古代中国文学对世界文学的影响2. 近现代中国文学a. 近现代中国文学的崛起和发展b. 近现代中国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介绍3. 诗歌与韵文a. 中国诗歌的特点和形式b. 中国古代和近现代诗人的代表作品4. 散文与小说a. 中国散文的演变和发展b. 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小说的代表作品5. 戏曲与戏剧a. 中国戏曲的历史演变和发展b. 中国古代和近现代戏剧的代表作品第五大点: 国外文学概览1. 古代西方文学a. 古希腊和罗马文学的发展和特点b. 古希腊和罗马文学在西方文学史上的地位2. 欧洲文学a.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的特点和作品b. 欧洲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介绍3. 美国文学a. 美国文学的发展和主题特点b. 美国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介绍4. 亚非拉文学a.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文学的发展轨迹b.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介绍5. 跨文化交流与文学互鉴a. 跨文化交流对世界文学的影响b. 文学互鉴的案例分析和启示总结:。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一)第一章文学观念A、名词解释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2、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3、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4、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5、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对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6、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7、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8、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9、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与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10、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

广义、狭义、符号学。

11、文学文化: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12、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13、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14、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15、审美:心理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16、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17、文学的认识性:对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18、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19、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20、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21、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22、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23、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24、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最新《文学概论》复习提纲(全)

最新《文学概论》复习提纲(全)

《文学概论》复习提纲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第一节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统称为文艺学,也可叫文学学。

文艺学包括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人文科学是指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目的科学。

人文科学准确地讲应该是社会科学的人文学科,侧重于从整体的、综合的角度研究人类本身以及社会,主要有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文艺学、心理学等学科。

文学理论:是着重探讨和总结文学现象中带有规律性的问题的一门科学,其具体研究对象为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

(1、文学理论的对象:以作品为中心的文学现象。

任务:研究总结文学规律和原理。

性质:(人文社会)科学。

(归属:文艺学→人文社会科学→科学)体系:文学本质论、作品论、创作论、发展论、鉴赏论。

总结:文学理论:研究文学基本原理和普遍规律的学科。

它以文学现象为对象,是一门社会科学。

其体系一般包括文学的本质论、创作论、作品论、发展论、接受论五大部分。

)文学批评: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的一切文学现象进行阐释和评价的科学活动。

文学史:叙述和研究文学发展过程、分析评价各个时代作家、作品等的学科。

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之一,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从这个总的对象出发,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规定为五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论、文学接受论、文学发展论。

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主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和文学文化学。

文学理论分为这些形态的依据是: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活动。

即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的过程,以及文学生产——作品价值——文学消费的过程。

研究者可从不同视角研究这两个过程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五大基石是:文学活动论。

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一切社会活动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因而文学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人的本质力量通过文学创造和文学欣赏展现出来。

文学概论复习

文学概论复习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填空1、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2、文学活动构成的四要素:世界、作品、作者、读者;3、文学发生的四种观点:巫术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劳动说;4、文学作为话语包含以下五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5、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包括:含蓄、含混;6、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7、文学创造的客体的两种解释:客体即“自然”说、客体即“情感”说;8、文学创造的主体的两种解释:主体即“模仿者”与“创造者”、主体即“客观者”与“移情者”;9、想象分为再现想象、比拟想象、虚构想象;10、联想分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11、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三种类型;现实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理想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象征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12、诗的基本特征: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小说的基本特征: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故事情节、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戏剧的基本特征: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13、现实主义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14、王国维将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15、故事所包含的要素:情节、人物、场景、事件;16、清代桐城派古文家姚鼐将文学风格分为阴柔之美和阳刚之美;17、直觉:本意指实现外形,其意为直接而瞬间的,未经意识思维和判断而发生的一种领会式知道的方式;18、文学作品的体裁:诗、散文、小说、剧本、报告文学等;名词解释1、文学:它是一种用文学语言创造文学形象,反映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情感和审美的艺术形式;通行含义:文学是艺术门类之一,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体裁2、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含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话语蕴藉:指文学活动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文学作为话语蕴籍,有两层含义:第一,整个文学活动带着话语蕴籍属性;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籍属性;文学的话语蕴藉特点常常更具体的体现在两中较为典范的文本修辞形态中:含蓄和含混;含蓄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式之一,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含混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蕴含多重不同意义,有多种“读法”; 3、艺术发现:它是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的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4、艺术构思:指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使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艺术构思包括以下几种常见的和重要的心理现象:①回忆与沉思②想象与联想③灵感与直觉④理智与感情⑤意识与无意识5、艺术真实:它是作家在假定性的环境中,以主观感知和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作家认识和感悟的真实;6、艺术概括:它是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的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的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的方法;7、直觉:本意指实现外形,其意为直接而瞬间的,未经意识思维和判断而发生的一种领会式知道的方式;8、文学创造的客体:文学创造的课题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客体即“自然说”,认为文学的课题是地利与人之外的自然;这里的“自然”最初指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后来泛指社会生活;另一种是客体即“情感”说; 认为文学客体是人的心灵,是情感;我们认为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 9、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是具体的社会人;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特殊的艺术生产者:1文学创造的主体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作为艺术生产者①必须作为艺术文学创作并创作出了作品的主题;②必须自由的创作;2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创作者;3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具体的社会人①文学是由个体进行的,讲求创造的独创性和创作个性;②个体又不能脱离社会;文学创造的主体“客体化”:主体从选择客体开始的重塑整个过程,都要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依据,受到客体的规定和制约,作家对客体的选择要受到当时社会情势的规定和制约,甚至在创造过程中客体还会改变主体原先的构思,从这个角度说,客体也是使主体“客体化”了;7、语境:8、创作动机:指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文学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创作动机作为文学创造活动的内驱力,它的产生和运动其实是作家极为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在文学创造过程中的表现;在每一具体的文学创造发生阶段,创作动机的触发又与外在机缘有密切关系;文学创作动机可以分为远景动机、近景动机、主导动机、非主导动机、高尚动机、卑下动机、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等多种类型;简答论述题1、简要论述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答:①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一切其他基本活动的前提,这一方面在于人要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后才能从事其他活动,另一方面,在于人就是在这种生产活动中生成的;②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人的活动都伴随着一个自觉的目的,而这一目的又是源于某种需要而设定的;史前人类在劳动中,为了协调行动,交流情感信息,减轻疲劳等,就由这些需要产生了语言和最初的文学;③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远古遗存的作品中大都描写了当时人们劳动生活的内容;④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形式;早期的文艺形式同2、文学有哪两种含义现在通行的文学含义是什么答:文学的两种含义是文化含义和审美含义;文化含义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审美含义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现在通行的含义是:文学是艺术门类之一,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体裁;3、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是什么①艺术发现是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地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倾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或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②艺术发现是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艺术发现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着深层的心理内容;艺术发现虽然是对外在事物一种独特的把握,但在这种把握中,外在事物只是一个机缘,使这个机缘的某一突出之点与作家个人内心体验的契合;艺术发现并不改变原来的事物,而只是把透过独特眼光所看到的成分注入其中,从而在直觉中出现一个新的创造物;4、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从总体上分为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意蕴层面;言、象、意1、文学言语层面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文学言语具有内指性、心理蕴涵性、阻拒性等特点;2、文学形象是读者在阅读文学言语系统过程中,经过想象和联想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它有如下基本特征: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是个别和一般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3、文学意蕴层面是文本所蕴涵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属于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它又分为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和审美意蕴层;5、谈谈你对“有意味的形式”这一概念的见解;“形式”所以“有意味”,是因为他们内蓄着一定的社会历史内容和人类的审美情感;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自然现象和社会事物的形式不断的作用于人们的生活,人们也在不断的认识他们的过程中把他们主观化、情感化、心灵化,久之,这些形式就成为人类情感与意识的较为固定的表现;因此,当它们从现实的具体事物身上分化出来而成为独立的,具有稳定性的审美对象时,尽管它们与自己曾经拥有的社会内容和功能之间呈现出明显的疏离状态,然而他们却由于能与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结构相对应,因而以人能给人们以“有意味”的审美感受,从而达到情感上的交流;6、分析作品的文学意境审美特征文学的意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情景交融这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它包括三种不同的类型:景中藏情式;情中见景式;情景并茂式; 2、虚实相生这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实境是指逼真描写的景、形、境;虚境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一方面指原有画面在联想中的延伸和扩大;另一方面是伴随着这种具象的联想而产生的对情、神、意的体味与感悟,即所谓“不尽之意”; 虚境是实境的升华,它体现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实境的完美描写也能表达出虚境,即“真境逼而神境生”; 3、韵味无穷“韵味”指意境中所蕴涵的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由物色、意味、情感、事件、风格、语言、体势等构成;7、文学的构思方式构思方式指作家在艺术构思中塑造形象,发展、完善意念,并建构整体作品的具体方式,包括综合、突出和简化、变形与陌生化;综合是围绕某种中心意念,以心智的功能加工、改造许多旧材料,使之糅合成一个能够体现自己意图的完整的有机的艺术形象的构思过程;突出是作家在构思时从纷繁芜杂的思绪中抓住一个形象,调动各种材料加工手段为其服务,使之明确、清晰、与众不同的构思方式;简化是指作家故意少说几句,略去具体细节而抓住主干,形神兼备的传达出形象的大致轮廓与内在精髓的构思方式;变形是指作家在构思中极大的调动想象力与创造力,以违反常规实力创造形象的方式;变形的方法很多,像扩大和缩小,粘合,漫画,夸张,幻事等;陌生化是诗意作者或人物似乎都未见过此事物,不得不以陌生的眼光和如实地描写它以消解“套版反应”进而使读者产生某种新奇感的构思方式;陌生化的心理基础是,摆脱日常的“自动化”感觉,而用事物给人的第一次新奇反应为基础展开描写,来调动、激发读者的想象力;8、意识和无意识在文学创造中的意义何在①在文学创作中,意识是指作家以清晰的理智有意地调动、分析、综合材料,使之成为有机的能表达一定意义的整体作品的心理能力;无意识是指潜伏于作家意识之下的、有活力的,但却因受到某种压抑而未进入意识的一些观念和心理能力; ②意识在文学创作中起主导作用,具体表现在:A、一方面,形象、情节、结构、语言的确定,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演绎等都是有意识来完成的;B、另一方面,意识对无意识的制约作用:无意识在组合材料时所遵循的主导线索是意识提供的;无意识活动的方向要靠意识指引;无意识作为一种心理能力,是在作家没有明显察觉到的情况下,暗中对各种心理材料的排列、组合中发生作用的,它是一种潜伏于心灵深处的力量,作家意识不到它,但它能暗示写出作家自己都不相信的东西来;③总之,在文学创作中,意识与无意识共存于文学创造过程中;这两种心理能力既有主从之分,又相互补充,在肯定意识的主导作用下应到给予无意识以充分的重视,也是有利于文学创作于研究的;9、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①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审美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中具有特殊性:它一方面被看作意识形态的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但另一方面又渗透着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与它们复杂地纠缠在一起;因此,审美意识形态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②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中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浸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具体地说,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文学成为具有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话语与社会权力结构之间的多重关联域,其直接的无功利性、形象性、情感性总是与深层的功利性、理性和认识性等缠绕在一起;如果从目的、方式和态度三方面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为无功利性与功利性、形象性与理性、情感性与认识性的相互渗透状况;从目的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文学不带有直接功利目的,即是无功利的,但这种无功利本身也隐含有某种功利意图;从方式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文学处处以形象感人,但也含有某种理性;从态度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文学富于情感性,但也带有某种认识性;以上三方面表明,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在无功利、形象、情感中隐含功利、理性和认识;。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文学概论第一章第一章文学观念名词解释,文学观念1>文学观念就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

文学观念是发展变化的。

2、文学四要素当代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是指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3、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4、表现说〃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传达。

5、实用说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一般地说实用说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可以为某种社会目标服务。

6、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客观说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7、体验说;体验说是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口的意向性的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是的体验和现创造。

8、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9、符号论的文化概念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

这个观点是由德国的现代哲学家卡西尔提出的。

10 >品质阅读是指〃试图尽可能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质;表示首先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重音和非重音;重复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等;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和主题运动。

这是就西语而言的;若是论汉语文学中'品质阅读〃则是读者阅读是首先关注文本的用字、比兴、押韵、平仄、对仗和用事等;进一步再延伸到对情景的描写或人物、情节的叙述的理解。

11、经验和体验个人和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统称为经验。

所谓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深义、诗意和个性的部分。

经验是一种前科学的认识;它指向的是真理的世界。

文学概论 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 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它与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史等关系密切,它通过对诸多文学现象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活动中的一般规律。

它力图指导、制约文学批评及文学史的研究,而它自身的发展又离不开作家、作品、文学批评、文学史研究等诸多文学现象的启迪与支持。

一、名词解释1、语象:语象是英美新批评理论家——维姆萨特极力主张使用的一个文论术语。

主要是指非描摹性的、但是又能引起读者具体感受和丰富联想的各种语言手法——如比喻、通感等所产生的形象效果。

2、意象:作为一种文学形象,意象在中外文学理论中的基本含义大体相同,都是指为表现思想感情而创造的一种形象。

意象与描摹型形象的区别在于,作家的主观之“意”即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意象型形象的主要构成因素,“象”是为表现内在的思想感情而创造的,“象”因“意”生,“象”的存在为“意”的显现提供感性形态。

中国古代文论强调情景结合,即意象是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的融合,是用实在的景物去表现内在的心理感受。

作为抒情写意的文学形象,意象的特点在于化虚为实,以实显虚。

3、意境:意境是一个和意象有关但又高于意象的诗学范畴。

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以及由此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它是我国古典美学和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审美范畴,也是我们民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4、叙事理论:现代叙事理论讨论的重点在小说的叙事方式上。

叙事学研究将小说视为一个独立于各种外在因素的客体,根据一定的模式,用定量的方法来确定小说内部的各种成分及相互间的关联。

主人公、叙述者、叙述方式、叙述行为等叙事构成要素是叙事学的主要研究课题。

叙事学研究一般都涉及到三个基本层面:故事层面、叙述层面和文本层面。

5、第一人称叙述的特点:叙述者同时是作品的一个角色,有逼真感但充满了主观性。

比如《狂人日记》、《红高粱》等。

第三人称叙述的特点:叙述者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叙述,他犹如一个无所不知的上帝。

文学概论考点复习

文学概论考点复习

文学概论考点复习文学概论是文学研究的入门课程,通过学习文学概论可以了解文学的起源、发展、类型、风格以及对社会、人类思想和情感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文学概论的考点进行复习:一、文学的起源与发展1.文学的定义和特征:文学是以语言为工具,通过虚构和表达来反映现实、展示个体内心世界的艺术形式。

它具有言情、审美、叙事、表达情感等特征。

2.文学的起源:文学起源于人类的口头传统,最早表现为神话、传说和史诗等形式,后来发展成为写作和印刷的文学。

3.文学的发展阶段:从古代文学到现代文学,经历了古代文学、中世纪文学、文艺复兴文学、启蒙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自然主义文学、象征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等多个阶段。

二、文学的类型与流派1.文学的主要类型:散文、诗歌、戏剧。

散文注重表达,诗歌注重韵律和音乐性,戏剧注重表演。

2.散文的分类:议论性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描写性散文。

3.诗歌的分类:古典诗歌(格律诗、词、曲)、现代诗歌(自由诗、新诗、象征诗等)。

4.戏剧的分类:悲剧、喜剧、历史剧、现代剧、实验剧等。

5.流派:文艺复兴、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象征主义、现代主义等。

三、文学常用的批评方法和理论1.传统批评方法:文学注释、文学史研究、文艺哲学分析。

2.结构主义批评:强调文本的内在结构,关注语言符号的意义和结构。

3.读者响应批评:强调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对文本的意义具有主观性和个体差异。

5.后现代主义批评:关注语言的不确定性、真理的相对性、叙事的碎片化等特点。

四、文学与社会、人类思想和情感的关系1.文学的社会功能:反映社会现实、塑造社会形象、触动社会问题、维护社会道德、启迪社会智慧等。

2.文学与人类思想:文学作品反映着人类的思想、哲学、宗教、伦理等价值观。

3.文学与情感:文学作品通过叙事、描写和情感表达引发读者共鸣,产生情感的交流和体验。

以上是文学概论的一些常见考点的复习,希望对你的备考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填空1、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活动构成的四要素:世界、作品、作者、读者。

3、文学发生的四种观点:巫术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劳动说。

4、文学作为话语包含以下五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

5、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包括:含蓄、含混。

6、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

7、文学创造的客体的两种解释:客体即“自然”说、客体即“情感”说。

8、文学创造的主体的两种解释:主体即“模仿者”与“创造者”、主体即“客观者”与“移情者”。

9、想象分为再现想象、比拟想象、虚构想象。

10、联想分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

11、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三种类型。

现实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理想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象征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12、诗的基本特征: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

小说的基本特征: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故事情节、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戏剧的基本特征: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13、现实主义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14、王国维将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15、故事所包含的要素:情节、人物、场景、事件。

16、清代桐城派古文家姚鼐将文学风格分为阴柔之美和阳刚之美。

17、直觉:本意指实现外形,其意为直接而瞬间的,未经意识思维和判断而发生的一种领会式知道的方式。

18、文学作品的体裁:诗、散文、小说、剧本、报告文学等。

名词解释1、文学:它是一种用文学语言创造文学形象,反映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情感和审美的艺术形式。

(通行含义:文学是艺术门类之一,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体裁)2、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含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话语蕴藉:指文学活动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文学作为话语蕴籍,有两层含义:第一,整个文学活动带着话语蕴籍属性。

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籍属性。

文学的话语蕴藉特点常常更具体的体现在两中较为典范的文本修辞形态中:含蓄和含混。

含蓄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式之一,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

含混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蕴含多重不同意义,有多种“读法”。

)3、艺术发现:它是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的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

4、艺术构思:指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使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艺术构思包括以下几种常见的和重要的心理现象:①回忆与沉思②想象与联想③灵感与直觉④理智与感情⑤意识与无意识5、艺术真实:它是作家在假定性的环境中,以主观感知和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作家认识和感悟的真实。

6、艺术概括:它是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的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的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的方法。

7、直觉:本意指实现外形,其意为直接而瞬间的,未经意识思维和判断而发生的一种领会式知道的方式。

8、文学创造的客体:文学创造的课题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客体即“自然说”,认为文学的课题是地利与人之外的自然。

这里的“自然”最初指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后来泛指社会生活。

另一种是客体即“情感”说。

认为文学客体是人的心灵,是情感。

我们认为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

9、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是具体的社会人。

(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特殊的艺术生产者:(1)文学创造的主体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作为艺术生产者①必须作为艺术文学创作并创作出了作品的主题。

②必须自由的创作。

(2)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创作者。

(3)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具体的社会人①文学是由个体进行的,讲求创造的独创性和创作个性。

②个体又不能脱离社会。

)文学创造的主体“客体化”:主体从选择客体开始的重塑整个过程,都要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依据,受到客体的规定和制约,作家对客体的选择要受到当时社会情势的规定和制约,甚至在创造过程中客体还会改变主体原先的构思,从这个角度说,客体也是使主体“客体化”了。

7、语境:8、创作动机:指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文学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

创作动机作为文学创造活动的内驱力,它的产生和运动其实是作家极为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在文学创造过程中的表现。

在每一具体的文学创造发生阶段,创作动机的触发又与外在机缘有密切关系。

文学创作动机可以分为远景动机、近景动机、主导动机、非主导动机、高尚动机、卑下动机、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等多种类型。

简答论述题1、简要论述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

答:①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一切其他基本活动的前提,这一方面在于人要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后才能从事其他活动,另一方面,在于人就是在这种生产活动中生成的;②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人的活动都伴随着一个自觉的目的,而这一目的又是源于某种需要而设定的。

史前人类在劳动中,为了协调行动,交流情感信息,减轻疲劳等,就由这些需要产生了语言和最初的文学。

③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

远古遗存的作品中大都描写了当时人们劳动生活的内容。

④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形式。

早期的文艺形式同2、文学有哪两种含义?现在通行的文学含义是什么?答:文学的两种含义是文化含义和审美含义。

文化含义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审美含义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

现在通行的含义是:文学是艺术门类之一,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体裁。

3、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是什么?①艺术发现是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地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倾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或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

?②艺术发现是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艺术发现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着深层的心理内容;艺术发现虽然是对外在事物一种独特的把握,但在这种把握中,外在事物只是一个机缘,使这个机缘的某一突出之点与作家个人内心体验的契合;艺术发现并不改变原来的事物,而只是把透过独特眼光所看到的成分注入其中,从而在直觉中出现一个新的创造物。

4、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从总体上分为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意蕴层面。

(言、象、意)1、文学言语层面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

文学言语具有内指性、心理蕴涵性、阻拒性等特点。

2、文学形象是读者在阅读文学言语系统过程中,经过想象和联想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

它有如下基本特征: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是个别和一般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3、文学意蕴层面是文本所蕴涵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属于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

它又分为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和审美意蕴层。

5、谈谈你对“有意味的形式”这一概念的见解。

“形式”所以“有意味”,是因为他们内蓄着一定的社会历史内容和人类的审美情感。

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自然现象和社会事物的形式不断的作用于人们的生活,人们也在不断的认识他们的过程中把他们主观化、情感化、心灵化,久之,这些形式就成为人类情感与意识的较为固定的表现。

因此,当它们从现实的具体事物身上分化出来而成为独立的,具有稳定性的审美对象时,尽管它们与自己曾经拥有的社会内容和功能之间呈现出明显的疏离状态,然而他们却由于能与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结构相对应,因而以人能给人们以“有意味”的审美感受,从而达到情感上的交流。

6、分析作品的文学意境审美特征文学的意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情景交融这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它包括三种不同的类型:景中藏情式;情中见景式;情景并茂式。

2、虚实相生这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实境是指逼真描写的景、形、境。

虚境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一方面指原有画面在联想中的延伸和扩大;另一方面是伴随着这种具象的联想而产生的对情、神、意的体味与感悟,即所谓“不尽之意”。

虚境是实境的升华,它体现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

实境的完美描写也能表达出虚境,即“真境逼而神境生”。

3、韵味无穷“韵味”指意境中所蕴涵的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由物色、意味、情感、事件、风格、语言、体势等构成。

7、文学的构思方式构思方式指作家在艺术构思中塑造形象,发展、完善意念,并建构整体作品的具体方式,包括综合、突出和简化、变形与陌生化。

综合是围绕某种中心意念,以心智的功能加工、改造许多旧材料,使之糅合成一个能够体现自己意图的完整的有机的艺术形象的构思过程。

突出是作家在构思时从纷繁芜杂的思绪中抓住一个形象,调动各种材料加工手段为其服务,使之明确、清晰、与众不同的构思方式。

简化是指作家故意少说几句,略去具体细节而抓住主干,形神兼备的传达出形象的大致轮廓与内在精髓的构思方式。

变形是指作家在构思中极大的调动想象力与创造力,以违反常规实力创造形象的方式。

变形的方法很多,像扩大和缩小,粘合,漫画,夸张,幻事等。

陌生化是诗意作者或人物似乎都未见过此事物,不得不以陌生的眼光和如实地描写它以消解“套版反应”进而使读者产生某种新奇感的构思方式。

陌生化的心理基础是,摆脱日常的“自动化”感觉,而用事物给人的第一次新奇反应为基础展开描写,来调动、激发读者的想象力。

8、意识和无意识在文学创造中的意义何在?①在文学创作中,意识是指作家以清晰的理智有意地调动、分析、综合材料,使之成为有机的能表达一定意义的整体作品的心理能力。

无意识是指潜伏于作家意识之下的、有活力的,但却因受到某种压抑而未进入意识的一些观念和心理能力。

②意识在文学创作中起主导作用,具体表现在:A、一方面,形象、情节、结构、语言的确定,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演绎等都是有意识来完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