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实务最实用笔记讲义讲课教案
《中级会计实务》辅导讲义5
![《中级会计实务》辅导讲义5](https://img.taocdn.com/s3/m/38ac7a02aa00b52acec7ca2c.png)
(二)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购入时实际支付的买价、包装费、 运杂费、保险费、专业人员服务费和相关税 费等均应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待安 装完毕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由“在建 工程”科目转入“固定资产”科目。 支付设备价款、增值税、运输费等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设备安装完毕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注:如果企业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 价的固定资产,并且这些资产均符合固定资产的定 义,则应按各项固定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对总成本 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例如:甲公司向乙公司一次购进了三套不同型号 且具有不同生产能力的设备A、B和C。甲公司为该批 设备共支付货款390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66300元, 包装费2700元,全部以银行存款支付;假定所购设 备均满足固定资产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公允价值 分别为:160000元、180000元和140000元;甲公司 实际支付的货款等于计税价格,不考虑其他相关税 费。则甲公司B设备的入账价值应为(B)万元。
第五章 固定资产
第一节 固定资产的确认 一、固定资产的概念
1、概念:是指使用期限较长,单位价值较高, 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的实物形态的 资产。
2、固定资产的特征 (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
而持有;
(2)使用年限超过1年; (3)单位价值较高。
第二节 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一)固定资产的计价基础
A.153000 B.172125 C.152100 D.130000
参阅教材P110例3
二、自行建造固定资产
自行建造固定资产——包括自营建造和 出包建造两种方式,主要通过“工程物资”和 “在建工程”科目进行核算。
2024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考点讲义
![2024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考点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9079ec36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d5.png)
2024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考点讲义2024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考点讲义一、文章类型及结构本文将按照考点分类的方式,为考生们详细解析2024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的考试内容及要点。
文章将包括以下部分:1、考试概述:对考试的整体情况,包括考试性质、目标、难度等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2、知识点解析:对各章节的重要知识点进行详细解读,包括但不限于会计要素、会计报表、成本核算等。
3、解题技巧:针对不同题型提供解题技巧和策略,例如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等。
4、复习策略:为考生提供有效的复习方法和学习建议,帮助考生高效备考。
5、模拟试题:提供一些典型的模拟试题,帮助考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知识点解析1、会计要素:此部分需要考生掌握会计要素的基本概念、分类、确认和计量方法。
例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
2、会计报表:考生需要理解会计报表的作用、编制要求和主要内容。
例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
3、成本核算:此部分涉及的内容较多,包括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等。
考生需要熟练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4、所得税会计:考生需要理解所得税会计的基本原理,掌握所得税的核算方法。
5、合并会计报表:此部分要求考生掌握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原理和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合并范围的确定、合并报表的编制等。
三、解题技巧1、单选题:单选题主要测试考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解题时,应仔细阅读题干,找出关键词,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
2、多选题:多选题除了测试考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外,还涉及到对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
解题时,需要考生全面而准确地理解知识点,并注意排除错误选项。
3、判断题:判断题主要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判断和理解能力。
解题时,需要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判断,注意一些常见的陷阱和误导性表述。
4、综合题:综合题一般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分析能力。
解题时,需要考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知识点,并灵活运用进行解答。
中级会计实务课程讲义3
![中级会计实务课程讲义3](https://img.taocdn.com/s3/m/ae7c0c47ed630b1c58eeb504.png)
第三部分第六至第十章讲解第六章无形资产一、外购的无形资产1.成本包括的内容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
其中,包括专业服务费用、测试无形资产是否能够正常发挥作用的费用等。
2.不包括的内容为引入新产品进行宣传发生的广告费、管理费用及其他间接费用,也不包括在无形资产已经达到预定用途以后发生的费用。
3.分期付款购买无形资产与固定资产的分期付款购买会计处理相同。
二、企业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会计处理三、内部研究开发费用的核算1.企业自行研究开发项目,应当区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在发生时全部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满足资本化条件时计入无形资产的成本。
无法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应当在发生时作为管理费用,全部计入当期损益。
2.内部开发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1)企业自行开发无形资产发生的研发支出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满足资本化条件】贷: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2)期(月)末,应将该科目归集的费用化支出金额转入“管理费用”科目借:管理费用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不满足资本化条件】(3)研究开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借:无形资产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满足资本化条件】四、无形资产后续计量1.摊销原则(1)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如为有限的,进行摊销。
(2)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需要进行摊销,但是需要进行减值测试。
2.摊销方法:直线法、产量法等。
3.摊销时间:当月增加的无形资产,当月开始摊销;当月减少的无形资产,当月不再摊销。
4.残值无形资产的残值一般为零,除非有第三方承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愿意以一定的价格购买该项无形资产,或者存在活跃的市场,通过市场可以得到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的残值信息,并且从目前情况看,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该市场还可能存在的情况下,可以预计无形资产的残值。
中级会计实务第1章《总论》新教材课堂讲义
![中级会计实务第1章《总论》新教材课堂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5c9995f8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e3.png)
中级会计实务第1章《总论》新教材课堂讲义中级会计实务第1章《总论》新教材课堂讲义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要素一、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1.资产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资产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资产是为企业所拥有的,或者即使不为企业所拥有,也是企业所控制的;第二,资产预期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第三,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例题】下列各项中,不符合资产会计要素定义的是()。
(2004年单选题)A、委托代销商品B、委托加工物资C、待处理财产损失D、尚待加工的半成品【例题】下列经济业务事项会计处理的方法,依据“资产”定义进行会计处理的有( )(多选题)。
A.期末对外提供报告前,将待处理财产损失予以转销B.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C.已霉烂变质的存货,将其账面价值一次转入管理费用D.将预期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无形资产全部转入当期损益2.负债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企业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负债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实义务;第二,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第三,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3.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所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所有者权益具有以下特征:第一,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派现金股利,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第二,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返还给所有者;第三,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利润的分配。
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区别:区别负债(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投资人权益)1.是否需要偿还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在一般情况下企业不需要归还其投资人。
2.是否支付费用使用负债所形成的资金通常需要企业支付费用,如支付借款利息等。
使用所有者权益所形成的资金不需要支付费用。
《中级会计实务》辅导讲义
![《中级会计实务》辅导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74bb1c420722192e4436f617.png)
1.购入的无形资产
—按实际支付的价款作为实际成本。
对于一揽子购入的无形资产,其成本 通常应按该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公允价值 相对比例确定。
特别注意土地使用权的处理:购入的或以支付 土地出让金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按实际支付的 价款作为实际成本,并作为无形资产核算;待该项 土地开发时再将其账面价值转入相关在建工程。在 估计预计使用年限时,如果土地使用权的预计使用 年限高于房屋、建筑物的预计使用年限的,在预计 该项房屋、建筑物的净残值时,应当考虑土地使用 权的预计使用年限高于房屋、建筑物预计使用年限 的因素,并作为净残值预留,待该项房屋、建筑物 报废时,将净残值中相当于尚可使用的土地使用权 价值的部分,转入继续建造的房屋、建筑物的价值, 如果不再继续建造房屋、建筑物的,则将其价值转 入无形资产进行摊销
其中,可收回金额是指以下两项金额中 较大者:
(1)无形资产的销售净价;
(2)预期从无形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 年限结束时的处置中产生的预计未来现金 流量的现值。
六、无形资产的处置和报废
(一)无形资产处置
企业处置无形资产的方式有两种: 一是转让其所有权;二是转让其使用 权。两者的会计处理有所区别。
3、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
无形资产可分为可辨认无形资产和不可 辨认无形资产。可辨认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 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 特许权等;不可辨认无形资产是指商誉。
某一资产项目,如果要作为无形资产加 以确认,首先需要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其 次,还需要符合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即, 该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人企业,该 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其他方法;
(3)无形资产成本应在其预计使用年限内摊销; (4)无形资产摊销年限一经确定,不能随意变更。
《中级会计实务》辅导讲义4
![《中级会计实务》辅导讲义4](https://img.taocdn.com/s3/m/71b6d7aa856a561252d36fd1.png)
定其处置部分的成本。
例如:甲企业购买某股票10000股,其 投资成本为60000元,每股成本为6元,三 个月后又购入该种股票10000股,每股成本 为5元。假如甲企业出售该股票的40%,该 种股票出售部分的成本(A)元。
A.44000 B.48000
备超过一年的投资。 2、符合短期投资的两个条件 (1)能够在公开市场交易并且有明确市价; (2)持有投资作为剩余资金的存放形式,并保
持其流动性和获利性。 3、计价基础:短期投资应以初始投资成本计价
。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投资在取得时应以初 始投资成本计价。
1、初始投资成本=买价(不含股利和利息)
+税金+手续费
2、不构成初始投资成本的有:
(1)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
(2)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的利息。
注:购入短期债券投资实际支付的全部
价款中包含的尚未到期的债券的利息包括在 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中。
二、短期投资的现金股利和利息
1、持有期间获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息冲减短 期投资的账面价值;
借:银行存款
例:某公司2000年3月1日购入A公司15
万股股票作为短期投资,每股价格为6元。5 月15日收到A公司分派的现金股利30000元, 股票股利10万股。收到分派的股利后,该公 司所持有的A公司股票每股成本为(3.48) 元。
分析:
股票每股成本=(15×6-3)÷(15+10)
=3.48(元)
例如:企业于12月31 购入A公司股票 40000股,每股面值1元,并准备随时变现 。A公司已于12月20 宣告分派股利(至12 月31 尚未支付),每股0.2元,企业以银 行存款支付股票价款48000元,另支付手续 费400元,该股票的实际成本为(C)元。
中级会计实务最实用笔记讲义.doc
![中级会计实务最实用笔记讲义.doc](https://img.taocdn.com/s3/m/87d5420ff242336c1fb95e7c.png)
中级会计实务讲义第一章 总 论一、会计管理会计(将来时)企业会计 → 权责发生制财务会计(过去时) 行政单位:收付实现制预算会计 → 事业单位:事业活动(收付实现制) 经营活动(权责发生制) 非营利组织:权责发生制二、财务目标1、目标:为决策者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为决策者提供帮助。
2、两种观点:⑴ 受托责任观:更多强调可靠性,按照历史成本计价,站在经营者角度。
⑵ 决策有用观:更多强调相关性(有用),采用其他的计量方法,站在投资者角度。
3、使用人:⑴ 投资者 ⑵ 债权人 ⑶ 政府(工商、税务、银行、财政、证监会、保监会)⑷ 社会公众三、会议基本假设(4个):是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基础 确认 → 确定认可,是不是收入 计量 → 计算、量化、是多少报告 → 反映 主营业务收→营业收入 四、会计基础收付实现制1、会计确认基础: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计价重置成本2、会计计量基础:可变现净值现值例:下列项目中,期末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有(B D)A、商誉B、交易性金融资产C、无形资产D、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五、会计信息质量要求(8个,无权责发生制)1、可靠性:真实、受托责任目标、是会计的灵魂2、相关性:有用性、决策有用目标,相关性以可靠性为基础3、可理解性:4、可比性:横向可比→同一时期,不同企业(可比性)纵向可比→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一贯性)5、实质重于形式:经济实质、法律形式⑴融资租入固定资产⑵售后回购不确认收入⑶售后租回不确认收入⑷分期付款购买商品⑸长期股权投资中,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判断标准6、重要性:通过性质、金额大小来判断7、谨慎性:不高估资产、收入和利润,不低估负债、费用和亏损或有资产:基本确定或有负债:很可能⑴减值准备的计提⑵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加速折旧摊销⑶预计负债的确认基本确定:95%<X<100% 可能: 5%<X≤50%很可能: 50%<X≤95% 极小可能:0<X≤5%⑷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⑸无法估计销售退回可能性8、及时性:收集、处理、报告及时例:下列属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有(A C )A、商品销售后以固定的价格回购,不确认收入B、单位金额不重大的金融资产合并进行减值测试(重要性)C、将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视同企业的资产入账D、企业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在所有上市公司执行(可比性)六、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七、利得和损失利得记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记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贷方)非日常活动/偶然活动记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支出损失记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借方)收入日常活动费用例:下列关于会计要素表述中正确的是( B )A、负债的特征这一是企业承担的潜在义务B、资产的特征之一是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C、利润是企业一定期内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D、收入是所有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例:企业发生的各项利得或损失均应记入当期损益(×)第二章存货一、存货的概念1、定义:存放在企业货物2、特征:⑴持有目的:生产领用、出售、出租、管理耗用⑵持有时间:≤1年⑶在生产耗用中可能改变实物形态3、确认条件:⑴很可能流入企业⑵价值可靠计量4、内容:购进:材料采购、在途物资、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周转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加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委托加工物资销售:库存商品、发出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委托代销商品、存货跌价准备不包括:⑴工程物资:房屋、建筑物(含税)生产线、生产用机器(不含税)⑵代其他企业保管的存货二、存货的增加业务1、外购原材料、周转材料商品流通企业进货费用:⑴记入存货的采购成本已售:转入主营业务成本⑵先归集→期末未售:转入存货的成本⑶金额小→记入当期损益的销售费用例:一般纳税人购原材料200公斤,货款6000元,增值税1020元,保险费350元,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130元,入库时短缺10%属合理损耗,问入库的单位成本是(D )A、32.4B、33.33C、35.28D、362、委托加工物资取得存货材料的成本+加工费+运输费+税费⑴发出材料借:委托加工物资贷:原材料⑵支付往返的运输费借:委托加工物资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⑶支付加工费借:委托加工物资贷:银行存款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消费税=(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⑸加工收回借:原材料库存商品贷:委托加工物资3、自制:材料成本+加工费用+其他成本4、接受投资(协议价,不公允的按公允价)借:原材料库存商品贷:股本资本公积—股本溢价5、接受捐赠借:原材料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营业外收入6、提供劳务取得按照劳务的直接成本+其他直接费用+该存货的间接费用7、非货币资产交换(以物换物)8、债务重组9、企业合并取得三、存货的期末计价1、计量原则: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2、相关概念成本: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账面余额)可变现净值=市场价(合同价)—至完工时发生的成本—预计的销售费用—预计的税金3、确认可变现净值时考虑的因素:⑴售价要有确凿的证据⑵原材料直接出售原材料(加工)→库存商品→出售⑶日后事项4、可变现净值确定库存商品:合同部分:合同价(合同单价×合同数量)—销售费用—相关税金无合同部分:市场价(市场单价×数量)—销售费用—相关税金部分合同、部分无合同:分别按有合同、无合同进行处理原材料:直接出售:同库存商品,合同价/市场价—销售费用—相关税金生产成库存商品后出售:库存商品成本=原材料实际成本+进一步加工费用库存商品可变现净值=合同价/市场价—销售费用—相关税金只有成本大于可变现净值时,才考虑材料是否减值材料实际成本:历史成本材料的可变现净值=库存商品的合同价/市场价—进一步加工成本—销售费用—相关税金总结:①库存商品成本>可变现净值材料成本>可变现净值计提减值②库存商品成本>可变现净值材料成本<可变现净值不计提减值③库存商品成本<可变现净值材料成本>可变现净值不计提减值④库存商品成本<可变现净值材料成本<可变现净值不计提减值5、计提存货的减值方法⑴按单项存货计提:最精确,最复杂⑵对数量多、单价低、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相同,具有同等的风险和报酬,可以合并按类别计提单项计提减值≥按类别计提的减值6、减值迹象的判断部分的减值:①该存货的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②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③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④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⑤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2024中级会计实务讲义
![2024中级会计实务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2914b544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04.png)
2024中级会计实务讲义一、会计基础知识2024年中级会计实务讲义主要涵盖了会计基础知识的学习内容。
会计是一门以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以会计要素为研究对象和规则,以会计凭证为研究方法的学科。
它通过规范、描述和记录经济活动,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最终在利益相关方之间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
在学习会计基础知识时,首先要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会计的基本原则。
会计的基本概念包括了会计目的、会计对象、会计要素等内容;会计的基本原则包括了会计的货币计量、会计的及时性、会计的真实性等原则。
只有深入理解了这些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学习和应用中级会计实务。
二、会计凭证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中的一项基本工作。
会计凭证的主要作用是证实交易的发生和确立权责,并记录交易的时间、金额、对象等要素。
会计凭证有很多种类,包括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等。
不同的凭证适用于不同的交易形式和操作过程。
在制作会计凭证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程序。
首先要明确交易的内容和对象,然后填写凭证的各项要素,包括日期、摘要、借贷方向、金额等。
最后要加盖会计主管和经办人的签章,以确保凭证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只有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来填制会计凭证,才能提高凭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是会计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
财务报表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为主要内容,分别反映了一个单位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损益和现金流量等情况。
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可以全面了解一个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
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主要有水平比较、垂直比较、趋势分析、比率分析等方法。
水平比较是比较同一时期内的财务数据;垂直比较是比较同一时期不同项目的财务数据;趋势分析是比较不同时期内同一项目的财务数据;比率分析是以财务指标为依据对财务数据进行量化分析。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更全面和深入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为决策提供依据。
四、会计核算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础环节。
会计核算包括了会计处理、会计记录、会计检查等工作。
中级会计实务课程讲义1
![中级会计实务课程讲义1](https://img.taocdn.com/s3/m/8fc95b2b2f60ddccda38a0a5.png)
第一部分第一至第四章讲解第一章总论1.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即“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的内容。
2.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即“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第二章存货一、存货的初始计量1.外购存货的成本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1)相关税费:计入存货的进口关税、消费税、资源税、不能抵扣的增值税等。
(2)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包括仓储费、包装费、运输途中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
(3)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应当计入存货采购成本。
2.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存货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的存货,计入存货成本的内容包含:(1)“三项”一定计入收回委托物资的存货的成本:实际耗用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成本、加工费、运杂费用。
(2)“两项”不一定计入收回存货的成本:①消费税:支付的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消费税应记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的借方;支付的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的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消费税,应计入委托加工物资成本。
②增值税。
3.不计入存货成本的相关费用下列费用不应当计入存货成本,而应当在其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①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应计入当期损益,不得计入存货成本。
②仓储费用如果是企业在采购入库后发生的储存费用,应计入当期损益。
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仓储费用则应计入存货成本。
二、存货的期末计量1.不同情况下可变现净值的确定(1)产成品、商品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商品存货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估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2)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存货可变现净值=该材料所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2.可变现净值中估计售价的确定方法签订合同的用合同价格,没有签订合同的用市场价格。
中级会计实务讲义
![中级会计实务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098bca0e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ed.png)
中级会计实务讲义一、会计基础知识1.1 会计的定义和目的会计是一门记录、分析和总结经济业务的科学,其目的是提供有关财务情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
1.2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财务会计旨在为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财务信息,管理会计则关注为内部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
1.3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会计等式是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
1.4 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会计账簿是将凭证按科目分类并进行汇总的工具。
二、会计核算2.1 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包括记录业务、汇总账目、调整账目、编制财务报表和分析报表。
2.2 会计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根据经济业务的性质和目的进行设置,并按照分类细化进行使用。
2.3 借贷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是指每个会计分录必须同时有借方和贷方,复式记账法是指每个会计分录必须有两个以上的会计科目。
2.4 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的填制应符合规定格式,内容准确无误,并经过审核人员的核对和审查。
三、财务报表3.1 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反映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状况。
3.2 利润表利润表反映了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收入、费用和利润的情况。
3.3 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反映了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情况,包括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
3.4 股东权益变动表股东权益变动表反映了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股东权益的变动情况,包括净利润分配和资本变动等。
四、会计核算方法4.1 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包括货币计量、持续经营、会计期间和会计主体等。
4.2 记账准则与会计政策记账准则是指按照一定的计量和记录规则进行会计核算,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和原则。
4.3 会计估计与变更会计估计是指在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对于缺乏确切证据的事项进行估计处理,会计变更是指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或错误进行修正。
中级会计实务讲义
![中级会计实务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2b2c051c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f6.png)
中级会计实务讲义第一章会计概述1.1 会计的定义和作用1.2 会计的基本假设1.3 会计的基本原则第二章会计准则和规范2.1 会计准则的种类和层次2.2 国际会计准则和国内会计准则的比较2.3 会计规范的重要性和执行第三章会计核算基础3.1 会计要素和账户的概念3.2 会计分录和账簿的建立3.3 借贷记账法和账户余额的确定第四章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和分析4.1 资产负债表的构成和要素4.2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4.3 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和解读第五章利润表的编制和分析5.1 利润表的构成和要素5.2 利润表的编制方法5.3 利润表的分析和解读第六章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和分析6.1 现金流量表的概念和用途6.2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6.3 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和解读第七章会计估计和处理政策7.1 会计估计的概念和方法7.2 会计估计对财务报表的影响7.3 处理政策对财务报表的影响第八章会计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8.1 会计信息系统的构成和流程8.2 内部控制的定义和目标8.3 内部控制的评价和改进第九章会计核算与税务管理9.1 会计核算与纳税申报的关系9.2 税务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9.3 税务合规性与税务风险管理第十章预算与管理会计10.1 预算的概念和作用10.2 预算的编制方法和控制10.3 管理会计的应用与决策结语通过本教材的学习,读者将掌握中级会计实务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够准确编制财务报表和进行会计核算,了解会计内部控制和税务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同时,对于预算与管理会计也有一定的了解与应用能力。
希望本教材能为广大会计从业人员提供一份全面而实用的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1] 杨丽华. 中级会计实务[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0.[2] 张薇薇,林华. 会计原理与会计学[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3] 郑凯,王子兴. 现代会计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中级会计实务最实用笔记讲义全
![中级会计实务最实用笔记讲义全](https://img.taocdn.com/s3/m/0de212c7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cb.png)
中级会计实务最实用笔记讲义全中级会计实务讲义第一章总论一、会计管理会计采用将来时态。
企业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而财务会计采用过去时态。
行政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而事业单位则采用预算会计和权责发生制。
非营利组织也采用权责发生制。
二、财务目标财务目标的主要目的是为决策者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以帮助他们做出决策。
有两种观点: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
前者更强调可靠性,按历史成本计价,站在经营者角度;而后者更强调相关性(有用),采用其他计量方法,站在投资者角度。
使用人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工商、税务、银行、财政、证监会、___)和社会公众。
三、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本假设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
确认是指确定认可收入,计量是指计算和量化,报告是指反映主营业务收入。
基本假设包括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不是投资者),空间范围,具体内容,会计主体“人”,会计主体>法律主体,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但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固定资产进行历史成本和折旧的基础,以及附注说明持续经营能力。
会计年度为一年,会计中期为小于一年。
记账本位币通常为人民币,而外币则是指记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币。
四、会计基础收付实现制采用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计价和重置成本。
会计计量基础包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
计量基础含义通常情况下采用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是指取得或制造所需发生的各项支出(实际成本),如固定资产购进时买价及相关杂费作为入账价值。
重置成本是指按当前条件重新取得同样资产所需支出(现行成本)。
可变现净值是指变现后获得的净价值,如存货盘盈和固定资产盘盈。
现值是指未来现金流量折算为现在的价值,如固定资产的弃置费用和资产减值中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双方自愿进行交换的价值,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价的投资性房地产、股份支付和生物资产。
债的增加企业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成果,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
中级会计实务最实用笔记讲义
![中级会计实务最实用笔记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fd7e949c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9a.png)
中级会计实务最实用笔记讲义中级会计实务是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中的核心科目,其内容繁杂、知识点众多,让许多考生感到头疼。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下面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份最实用的笔记讲义。
一、存货存货是企业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存货的初始计量需要考虑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
存货的期末计量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如果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二、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应当按照成本进行。
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
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折旧方法。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如果符合资本化条件,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三、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
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通常按照实际成本进行。
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其成本包括自满足无形资产确认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所发生的支出总额,但是对于以前期间已经费用化的支出不再调整。
无形资产的摊销应当根据其使用寿命进行。
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当在使用寿命内系统合理摊销,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
四、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和已出租的建筑物。
中级会计实务讲义(doc 187页)
![中级会计实务讲义(doc 187页)](https://img.taocdn.com/s3/m/f8c24b4952d380eb63946d06.png)
2011年中级会计实务强化班-张筱冰讲义(1-26讲)全第一章总论第一节财务报告目标一、财务报告目标二、会计基本假设(一)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
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如合并报表所依据的合并主体是会计主体而非法律主体。
(二)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企业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明确这一基本假设,就意味着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的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
(三)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会计核算应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
年度和中期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
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进而产生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
(四)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三、会计基础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第二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一、可靠性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二、相关性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会计网校中级会计实务讲义
![会计网校中级会计实务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5b66158116fc700abb68fce5.png)
前言 (1)第一章总论 (2)第二章存货 (7)第三章固定资产 (15)第四章无形资产 (34)第五章投资性房地产 (41)第六章金融资产 (53)第七章长期股权投资 (72)第八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85)第九章资产减值 (97)第十章负债 (109)第十一章债务重组 (120)第十二章或有事项 (131)第十三章收入 (145)第十四章借款费用 (169)第十五章所得税 (179)第十六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196)第十七章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206)第十八章外币折算 (215)第十九章财务报告 (223)第二十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262)前言本书目录:(共20章)第一章总论(为全书基本框架,属于理论部分)第五章投资性房地产(新增)第六章金融资产(新增)第七章长期股权投资第八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第九章资产减值第十章负债第十一章债务重组第十二章或有事项第十三章收入(变化相对较小)第十四章借款费用第十五章所得税第十六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第十七章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第十八章外币折算第十九章财务报告第二十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一、2005年和2006年考试命题规律(一)题目类型、数量和分数(2005年与2006年相同)(二)命题特点从2005年和2006年《中级会计实务》的试题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严格按考试大纲命题;2.重点突出;3.体现及时掌握新知识、新内容,实现知识更新;4.综合性较强;5.题量和难度适中。
二、如何学习《中级会计实务》(一)订立学习计划;(二)全面研读大纲和教材,把握教材之精髓;(三)讲究学习方法,善于总结规律,掌握问题的关键点,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四)加强练习。
第一章总论本章应关注的主要内容有:(1)掌握会计要素概念及其确认条件;(2)掌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3)掌握会计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4)熟悉财务报告目标;(5)熟悉财务报告的构成;(6)了解会计基本假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级会计实务最实用笔记讲义中级会计实务讲义 第一章 总 论一、会计管理会计(将来时)企业会计 → 权责发生制财务会计(过去时) 行政单位:收付实现制预算会计 → 事业单位:事业活动(收付实现制) 经营活动(权责发生制) 非营利组织:权责发生制 二、财务目标1、目标:为决策者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为决策者提供帮助。
2、两种观点:⑴ 受托责任观:更多强调可靠性,按照历史成本计价,站在经营者角度。
⑵ 决策有用观:更多强调相关性(有用),采用其他的计量方法,站在投资者角度。
3、使用人:⑴ 投资者 ⑵ 债权人 ⑶ 政府(工商、税务、银行、财政、证监会、保监会) ⑷社会公众三、会议基本假设(4个):是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基础 确认 → 确定认可,是不是收入 计量 → 计算、量化、是多少报告 → 反映 主营业务收→营业收入四、会计基础收付实现制1、会计确认基础: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计价重置成本2、会计计量基础: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五、会计信息质量要求(8个,无权责发生制)1、可靠性:真实、受托责任目标、是会计的灵魂2、相关性:有用性、决策有用目标,相关性以可靠性为基础3、可理解性:4、可比性:横向可比→同一时期,不同企业(可比性)纵向可比→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一贯性)5、实质重于形式:经济实质、法律形式⑴融资租入固定资产⑵售后回购不确认收入⑶售后租回不确认收入⑷分期付款购买商品⑸长期股权投资中,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判断标准6、重要性:通过性质、金额大小来判断7、谨慎性:不高估资产、收入和利润,不低估负债、费用和亏损或有资产:基本确定或有负债:很可能⑴减值准备的计提⑵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加速折旧摊销⑵预计负债的确认基本确定:95%<X<100% 可能: 5%<X≤50%很可能: 50%<X≤95% 极小可能:0<X≤5%⑷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⑸无法估计销售退回可能性8、及时性:收集、处理、报告及时六、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七、利得和损失利得记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记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贷方)非日常活动/偶然活动记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支出损失记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借方)收入日常活动费用第二章存货一、存货的概念1、定义:存放在企业货物2、特征:⑴持有目的:生产领用、出售、出租、管理耗用⑵持有时间:≤1年⑶在生产耗用中可能改变实物形态3、确认条件:⑴很可能流入企业⑵价值可靠计量4、内容:购进:材料采购、在途物资、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周转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加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委托加工物资销售:库存商品、发出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委托代销商品、存货跌价准备不包括⑴工程物资:房屋、建筑物(含税)生产线、生产用机器(不含税)⑵代其他企业保管的存货二、存货的增加业务1、外购原材料、周转材料入账价值商品流通企业进货费用:⑴记入存货的采购成本已售:转入主营业务成本⑵先归集→期末未售:转入存货的成本⑶金额小→记入当期损益的销售费用2、委托加工物资取得存货材料的成本+加工费+运输费+税费⑴发出材料借:委托加工物资贷:原材料⑵支付往返的运输费借:委托加工物资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⑶支付加工费借:委托加工物资贷:银行存款⑷支付相关的税费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消费税=(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⑸加工收回借:原材料库存商品贷:委托加工物资3、自制:材料成本+加工费用+其他成本4、接受投资(协议价,不公允的按公允价)借:原材料库存商品贷:股本资本公积—股本溢价5、接受捐赠借:原材料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营业外收入6、提供劳务取得按照劳务的直接成本+其他直接费用+该存货的间接费用7、非货币资产交换(以物换物) 8、债务重组 9、企业合并取得三、存货的期末计价1、计量原则: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2、相关概念成本: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账面余额)可变现净值=市场价(合同价)—至完工时发生的成本—预计的销售费用—预计的税金3、确认可变现净值时考虑的因素:⑴售价要有确凿的证据⑵原材料直接出售原材料(加工)→库存商品→出售⑶日后事项4、可变现净值确定库存商品:合同部分:合同价(合同单价×合同数量)—销售费用—相关税金无合同部分:市场价(市场单价×数量)—销售费用—相关税金部分合同、部分无合同:分别按有合同、无合同进行处理原材料:直接出售:同库存商品,合同价/市场价—销售费用—相关税金生产成库存商品后出售:库存商品成本=原材料实际成本+进一步加工费用库存商品可变现净值=合同价/市场价—销售费用—相关税金只有成本大于可变现净值时,才考虑材料是否减值材料实际成本:历史成本材料的可变现净值=库存商品的合同价/市场价—进一步加工成本—销售费用—相关税金总结:①库存商品成本>可变现净值材料成本>可变现净值计提减值②库存商品成本>可变现净值材料成本<可变现净值不计提减值③库存商品成本<可变现净值材料成本>可变现净值不计提减值④库存商品成本<可变现净值材料成本<可变现净值不计提减值5、计提存货的减值方法⑴按单项存货计提:最精确,最复杂⑵对数量多、单价低、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相同,具有同等的风险和报酬,可以合并按类别计提单项计提减值≥按类别计提的减值6、减值迹象的判断部分的减值:①该存货的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②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③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④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⑤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全部的减值:①已霉烂变质的存货;②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③生产中已不再需要,并且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④其他足以证明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7、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转回、转销存货跌价准备转回:存货发生减值后继续持有期间价值回升与下降的原因相同时,在计提的限额内恢复存货的价值存货跌价准备转销:已经出售处置的存货,其原先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应一并从账上注销(直接或按比率注销)第三章固定资产一、固定资产的概念1、定义:价值大、使用期限长、使用中保持原有形态2、特征:⑴持有目的:生产经营、管理、出租、提供劳务,不是为了出售(营业外收入)⑵使用寿命长于1年,单位价值较大,区别于低值易耗品⑶有实物形态,并保持原态,区别于无形资产和存货3、内容⑴自用的房屋建筑物⑵自用或经营出租的机器设备⑶工具、器具⑷交通工具⑸环保的设备、安全设备⑹高价周转件⑺价值较大的备品备件、维修设备⑻飞机的引擎、单独入账作为固定资产不包括:⑶经营出租的房屋、建筑物,应作为投资性房地产⑵房地产行业开发的商品房及土地使用权(开发产品)⑶生物资产⑷处于处置状态,没有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二、固定资产的增加业务1、外购:不需安装需安装入账成本=买价+进口的关税+消费税+装卸费+运输费+专业人员服务费+不允许抵扣增值税2、自建自营工程:工程物资(建机器设备不含税,建房屋含税)→工程领用物资→工程领用原材料/库存商品→工程人员工资(劳务费)→完工→多余物资转为原材料出包工程:建筑工程支出+安装工程支出+待摊支出(共同的间接成本)待摊支出:工程管理费、可行性研究费、临时设施费、公证费、监理费、税金、资本化借款利息、建设时期盘亏、联合试车费通过在建工程核算:⑴外购需要安装⑵自建的自营工程⑶自建的出包工程⑷资本化的后续支出⑸购安全生产设备3、租入的固定资产⑴融资租入:视同自有的固定资产借:固定资产(现值)借:财务费用未确认融资费用贷:未确认融资费用贷:长期应付款⑵经营租入:不作为固定资产借:预付账款借: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贷:银行存款贷:预付账款/银行存款4、接受投资的固定资产(协议价、不公允的按公允价入账)借:固定资产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实收资本资本公积—资本溢价5、接受捐赠借:固定资产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营业外收入6、盘盈的固定资产(作为前期的差错)借:固定资产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不是待处理财产损益)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10%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90%7、弃置费用的固定资产不同于清理费用,主要用于油气资产、核设施⑴购买:借:固定资产贷:银行存款预计负债(现值)⑵计提利息:借:财务费用贷:预计负债⑶支付弃置费用:借:预计负债贷:银行存款8、安全生产设备、安生生产费(新增)⑴计提安生生产费借:生产成本贷:专项储备—安全生产费(属于所有者权益类,理解专用基金)⑵购置安生生产设备借:在建工程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⑶完工投入生产用借:固定资产—安生设备贷:在建工程借:专项储备—安全生产费累计折旧(全额一次计提折旧,今后不计提)⑷用于平常的费用化支出借:专项储备—安全生产费贷:银行存款二、固定资产使用期间1、累计折旧:先考虑折旧,再考虑减值2、折旧的范围包括:⑴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⑵没有竣工,但达到使用状态,暂估入账,竣工后调账,不调折旧⑶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⑷经营租出的固定资产⑸不需用、未使用、闲置的固定资产,记入管理费用⑹季节性的停用,大修理期间,记入相关资产或期间费用⑺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行业设备投入使用时全额计提折旧不包括:⑴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⑵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固定资产⑶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⑷单独入账的土地⑸融资租出的固定资产⑹经营租入的固定资产⑺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改良支出期间3、折旧的方法①年限平均法②工作量法③年数总和法④双倍余额递减法4、折旧分录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在建工程/研发支出/其他业务成本贷:累计折旧5、减值准备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一旦计提,不得转回,处置时可以转销减值后再计提折旧时,按减值后的账面价值重新计提折旧6、后续支出⑴资本化支出:①固定资产投入改造:借:在建工程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贷:固定资产②换下旧零件(账面价值)借:营业外支出贷:在建工程③换上新零件借:在建工程贷:银行存款④工资借:在建工程贷:应付职工薪酬⑤完工借:固定资产贷:在建工程⑶费用化支出车间或厂部管理上修理费用计入管理费用销售部门修理费用计入销售费用不符合资本化条件费用计入管理费用四、固定资产的减少1、盘亏:通过“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发生时:经批准:借:待处理财产损益借:营业外支出累计折旧其他应收款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贷:待处理财产损益贷:固定资产2、出售、报废、毁损、对外投资、转让、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通过“固定资产清理”①转入清理:②残值、残料收入:借:固定资产清理借:银行存款累计折旧原材料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贷:固定资产清理贷:固定资产③支付清理费用:④支付相关税费:借:固定资产清理借:固定资产清理贷:银行存款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原材料—应交营业税应付职工薪酬⑤赔偿收入:借: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贷:固定资产清理⑥结转清理净损益收>支借:固定资产清理贷:营业外收入收<支借:营业外支出贷:固定资产清理第四章投资性房地产一、概念1、定义→投资:出租、增值房地产:房产、地产2、核算范围⑴经营租赁方式,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⑵经营租赁方式,经营租出的房屋建筑物(产权)⑶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土地使用权(不是建筑物)⑷空置的建筑物⑷出租加物业⑹部分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部分自用,该部分能单独计价(计量)不包括:⑴计划出租的房屋建筑物土地使用权⑵经营租入再转租的房屋、建筑物、土地使用权⑶经政府认定的闲置的土地⑷生产经营用的房屋、建筑物(固定资产)⑸生产经营有的土地使用权(无形资产)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商品房及土地使用权(开发成本→开发产品→存货)⑺企业出租给职工居住的宿舍(固定资产)⑻企业自行经营的旅社、酒店⑼融资租出的房屋、建筑物、土地使用权(相当于卖房屋,款是分期收回)⑽经营出租,融资出租的机器设备(不是房地产)⑾部分用于出租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另一部分自用,自用部分、出租部分不能单独计量和出售的作固定资产,不作为投资性房地产▲二、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备注:⑴同一企业只能采用一种模式⑵成本模式条件符合时可以转成公允价值模式,公允价值模式不能转成成本模式⑶成本模式→公允价值模式,属于会计政策变更,变更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异应调整留存收益公允价值>账面价值(盈)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公允价值)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摊销账面价值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贷:投资性房地产(账面原值)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10%)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90%)公允价值<账面价值(亏)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摊销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10%)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90%)贷:投资性房地产(账面原值)四、投资性房地产转换1、内部转换成本模式在条件符合下可以转换成公允价值模式公允价值模式不能转换成成本模式2、外部转换(重分类)非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成本模式无形资产开发产品公允价值模式固→投(成本模式)成本模式投(成本模式)→固借:投资性房地产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贷:固定资产贷: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累计折旧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固→投(公允模式)投(公允模式)→固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公允价)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亏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贷:投资性房地产—成本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亏损)—公允价值变动贷:固定资产(or借方)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盈利)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盈利)公允价值模式无→投(成本模式)成本模式投(成本模式)→无借:投资性房地产借: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贷: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贷: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摊销累计摊销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无形资产无→投(公允模式)投(公允模式)→无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公允价)借:无形资产累计摊销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亏损)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贷:投资性房地产—成本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亏损)公允价值变动贷:无形资产(or借方)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盈利)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盈利)无→投(成本)成本模式投(成本)→无存→投(成本模式)成本模式投(成本模式)→存借: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借:开发产品(账面价值)存货跌价准备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房产)贷:开发产品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摊销(地产)(无对转)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贷:投资性房地产存货投资性房地产存货存→投(公允模式)投(公允模式)→存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借:开发产品存货跌价准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亏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亏损)贷:投资性房地产—成本贷:开发产品—公允价值变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盈利)(or借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盈利)公允价值模式备注:⑴非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模式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公允价值时,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面价值<公允价值时,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处置时将“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入“其他业务成本”的贷方⑵公允价值模式→非投资性房地产盈亏均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⑶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成本模式下的投资性房地产一对一的转入,不存在盈亏⑷开发产品成本模式下的投资性房地产按账面价值结转,不转入减值准备3、转换日的确定①投资性房地产开始自用,在此情况下,转换日为房地产达到自用状态,企业开始将其用于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者经营管理的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