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地得”的用法
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

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的、地、得”是汉语中常用的词语,它们有着不同的用法和区别。
首先是“的”的用法,它是定语的标记,通常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
它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其特点或性质。
例如,“颐和园的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
其次是“地”的用法,它是状语的标记,通常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
它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其方式或程度。
例如,“她愉快地接受了这件礼物”、“天渐渐地冷起来”。
最后是“得”的用法,它是补语的标记,通常用在谓语后面。
它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
例如,“他们玩得真痛快”、“她红得发紫”。
在使用“的、地、得”时,常见的错误包括把“地”和“得”用错,以及在不适当的地方使用“的”。
例如,“该公司的职工不断地转变观念”应该是“不断地”而不是“不断的”;“成功的闯进了上海的国际石油化工项目建设市场”应该是“成功地闯进了”而不是“成功的闯进了”;“各项安全工作做得很到位,安全防范措施都落实得很好”应该是“落实得很好”而不是“落实的很好”;“身体更不敢碰到被太阳炙烤得滚烫的铁车梯”应该是“炙烤得滚烫的”而不是“炙烤的滚烫的”。
总之,正确使用“的、地、得”是汉语写作和口语表达中的基本要求,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掌握。
的、地、得是汉语中非常常用的三个助词。
它们的使用方法不同,但都是用来修饰、补充和说明前面的词语。
其中,“的”通常用来修饰名词和形容词,用于描述或限制人物、事物。
比如“漂亮的衣服”、“高大的山脉”。
结构一般为名词(代词或形容词)+的+名词。
另外,“地”用于描述或限制一种运动性质、状态时,形容的词语与被形容的词语之间。
结构通常是形容词+地+动词。
比如“高兴地跳”、“飞快地跑”。
最后,“得”用于说明动作的情况或结果的程度,说明的词语与被说明的词语之间。
结构为动词(或形容词)+得+形容词(动词或副词)。
的地得的用法

口诀:
“什么”前面白勺“的”; 例2:仔细的观察 提问:仔细地干什么 “干什么”前面土也 “地”; 回答:仔细地观察 “怎么样”前面双人 “得” 例3:遮得严严实实 提问:遮得么 回答:火红的太阳
补充说明:
• 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 这些词,十有八九用“得”。
如: 1. 地被扫得很干净。 2. 小弟弟笑得流出了眼泪。
• “得”字后面的词语补充说明了前面动作 的效果怎么样。
补充说明:
• 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 这些词,十有八九用“得”。
• 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 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来形容“高兴”的 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
的、地、得 的用法
的:用在名词前
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名词前面,用白勺“的”字。
如: 1、我爱勤劳的妈妈。 2、公园里的景物美极了。
地,用在动词前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词。请你举举例子。 动词前面,用土也“地”字。 如: 1、他积极地回答问题。 2、大雪纷纷地下着。
得,用在动词后
用在动词后面的多数要用双人“得”字。
• 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 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来形容“高兴”的 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
的、地、得用法

1、“的”后面跟的都是名词,如“我的太阳,可爱的花儿,谁的橡皮,清清的河水……”2、“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如“用力地踢,仔细地看,开心地笑笑……”3、“得”前面跟的多数是动词,后面跟的都是形容词,表示怎么怎么样的,如“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啊……”有时需要被说明动作的情况和结果,或补充说明事物性质的程度和变化,往往补充说明的部分改在被补充说明的词语后面,这时两者之间用“得”连接。
例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
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都在前边,而且都是表示动作或性状的词语,因此补充说明它们时,都用“得”。
补充两点: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十有八九用“得”。
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
以上几种用法,可以写成下面的公式:【1】“的”——用在名词前,就是用在一个“事物的名称”前面(的+名词)【2】“地”——用在动词前,动作、表情、状态的词前(地+动词)【3】“得”——用在动词后面,其后往往还有个形容词(动词+得)【1】“的”字口诀——“什么样的东西”【2】“地”字口诀——“怎样地动”【3】“得”字口诀——“动得怎么样”“的、地、得”的练习(1)(蓝蓝)的天空(宽阔)的海洋(金黄)的田野(美丽)的情景(优美)的歌曲(高高)的山峰(绿油油)的草地(甜甜)的微笑(清脆)的歌吟(2)匆匆地(去)悄悄地(走)甜甜地(笑)拼命地(跑)痛快地(叫)慢慢地(爬 ) (开心)地说(奇怪)地问(仔细)地观察(深入)地思考(慢慢)地落下(精心)地保存(3)(玩)得开心说得(好)跑得(快)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2、看看哪边(的)雪化(得)快。
3、再评一评,谁(的)手巧,谁说(得)清楚、明白。
现代汉语语法:“的、地、得”的用法

在谓语后面。 “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 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 词(形容词)+得+副词。如:
⑤他们玩(动词,谓语)得真痛快(补语)。
⑥她红(形容词,谓语)得发紫(补语)。
• ① 这两年,该公司的职工不断( )转变 观念。
②该项目不仅创下了该公司单项工程总产 值之最,更为重要的是成功( )闯进了上 海的国际石油化工项目建设市场,踏上了 一个更高的平台。
地
• ③各项安全工作做得很到位,安全防范措 施都落实( )很好。 ④身体更不敢碰到被太阳炙烤( )滚烫的铁 车梯。
得
猛烈(的)北风、胜利(地)到达、惨痛(的)教训、
愤怒(地)声讨、鲜艳(的)红旗、勇敢(的)战士、 迅速(地)前进、耐心(地)说服、丰富(的)经验、 热烈地( )庆祝、 巨大(的)变化、 积极(地)参加、 分析(得)透彻、服务(得)周到、广泛(地)阅读、
“的、地、得”的用法
1、的——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 前面。“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 “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 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 +的+名词。如:
①颐和园(名词)的湖光山色(主语)美不胜收。
②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2、地——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 形容词)前面。“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 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 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 地+动词(形容词)。如: ③她愉快(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件礼 物。 ④天渐渐(时间副词)地冷(形容词,谓语)起来。
的,得,地三个字的用法口诀一年级

的,得,地三个字的用法口诀一年级
“的、地、得”的用法1、的——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
如:①颐和园(名词)的湖光山色(主语)美不胜收。
②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2、地——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
如:③她愉快(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件礼物。
④天渐渐(时间副词)地冷(形容词,谓语)起来。
3、得——补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后面。
完整版)“的地得”的用法及练习

完整版)“的地得”的用法及练习博海教育提供一对一辅导,帮助学生正确使用“的、地、得”。
一、正确使用“的、地、得”:1.名词前面要用“的”字。
例如:美丽的鲜花、高大的楼房、宽敞的教室、圆圆的脸。
2.动词前面要用“地”字。
例如:快速地跑、伤心地哭、开心地笑、用力地拎起。
3.“得”跟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补充动作或形容的结果。
例如:难过得哭了、开心得跳起来、红得可爱、白得像雪。
练:1.去掉明显有问题的段落后,正确填写“的、地、得”。
清晨,可爱的多多兴高采烈地来到金灿灿的葵花园。
她兴奋地东瞧瞧,西看看,一会儿轻轻摸摸,一会儿细细闻闻,情不自禁地翩翩起舞。
机灵的猴子在宁静的湖边尽情玩耍,它高兴得忘了回家。
平静的湖面多美呀!绿树的影子在水里晃来晃去,金色的阳光洒在水面上,像无数条可爱的银蛇在跳动。
二、在句子中,名词前面要用“的”字,如“我爱勤劳的妈妈”、“公园里的景物美极了”,句中的“妈妈”、“景物”都是名词,前面应该用“的”字。
二、在句子中,动词前面要用“地”字,如:“他积极地回答问题”;动词后面多数要用双人“得”字,如:“地被扫得很干净”。
“得”字后面的词语补充说明了前面动作的效果如何(地扫得怎么样?地扫得很干净)。
博海教育提供一对一辅导,为了方便记忆,可以记住一个顺口溜:“名词前面是‘白勺’,动词跟着‘土也’跑,动词后面‘双人(得)’到,默记5遍脑开窍。
” 补充两点: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十有八九用“得”。
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用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
练:1.紧张地()工作,静静地()流过,变化得()真快。
2.明亮地()月光,缓缓地()移动,熟练地()操作。
3.愉快地()歌唱,茂密的()树林,美丽的()田野。
4.暖暖的()春风,谁()橡皮,清清的()河水。
用力地()踢,仔细地()看,开心地()笑笑。
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

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
1. “的”呀,一般用来修饰名词呢!比如“美丽的花”,这里“美丽”就是在形容“花”这个名词呀。
2. “地”呢,通常是用来修饰动词的哟!就像“开心地笑”,“开心”是在描述“笑”这个动词啦。
3. 你看“得”,常常是表示程度的呢!比如说“跑得快”,“快”就是在说明跑的程度呀,这多有意思啊!
4. 就像穿衣服要搭配好,“的地得”也要用对才行啊!要不然句子就会变得怪怪的,比如“他高兴的回家”,是不是听起来就不太对劲呢?
5. 咱再看看“飞快地跑”,要是写成“飞快的跑”,那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呢!你说是不是?
6. 哎呀呀,想想如果把“她美得像花一样”写成“她美地像花一样”,那可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了呀!
7. 所以说呀,可别小瞧了这“的地得”,用对了才能让咱们的话表达得更准确呀!
8. 是不是觉得“的地得”的用法其实也不那么难呀?清楚了它们的区别,就能让我们的文字更生动啦!
总之,一定要认真对待“的地得”的用法呀,这样我们的语言才能更规范、更有魅力!。
“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

“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的、地、得”的用法1、的——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
如:①颐和园(名词)的湖光山色(主语)美不胜收。
②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2、地——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
如:③她愉快(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件礼物。
④天渐渐(时间副词)地冷(形容词,谓语)起来。
3、得——补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后面。
“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副词。
如:⑤他们玩(动词,谓语)得真痛快(补语)。
⑥她红(形容词,谓语)得发紫(补语)。
“的、地、得”用法的常见错误一般而言,在特约记者和通讯员来稿中常见的“的、地、得”用法错误,主要表现在该用“地”、“得”的地方全部用了“的”。
如:①这两年,该公司的职工不断的(地)转变观念。
我们说“地”是状语的标记,用在谓语的前面。
此例中主语是“职工”,谓语是“转变”。
很显然,用“的”是错误的,应该用“地”。
②该项目不仅创下了该公司单项工程总产值之最,更为重要的是成功的(地)闯进了上海的国际石油化工项目建设市场,踏上了一个更高的平台。
这个例句虽然比较长,但谓语“闯”前的“的”明显用错了,应该改为“地”。
③各项安全工作做得很到位,安全防范措施都落实的(得)很好。
补语一般回答“怎么样”的问题,前面一句回答“做”得怎么样,用了“得”,很对;可接下来回答“落实”得怎么样问题时,作者却用了“的”。
这个错误非常明显,可惜作者没有发现,正确的用法应该是“得”。
④身体更不敢碰到被太阳炙烤的(得)滚烫的铁车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地”“得”的用法
一、的
“的”后面跟的都是名词,如:我的太阳、可爱的花儿、谁的橡皮、清清的河水等。
“的”字一般用在修饰或限制人或事物的时候。
“的”放在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词语之间。
如: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贵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可疑的情况、团结友爱的集体等。
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都在后面,都是名词性的,因此在修饰限制它们时,都用“的”。
二、地
“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如:用力地踢、仔细地看、开心地笑笑等。
描绘或限制某种动作、性状的时候,描绘和被描绘之间、限制和被限制之间,往往用“地”连接。
如: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响、斩钉截铁地说、从容不迫地申述等。
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也在后面,而且都是动词性的,因此在描绘、限制他们时都用“地”。
三、得
“得”前面跟的多数是动词,后面跟的都是形容词,表示怎么怎么样的,如: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啊等。
有时需要被说明动作的情况和结果,或补充说明事物性质的程度和变化,往往补充说明的部分在被补充说明的词语后面,这时两者之间用“得”连接。
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等。
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都在前边,而且都是表示动作或性状的词语,因此补充说明它们时,都用“得”。
☆补充两点:
(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十有八九用“得”。
(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
☆总结: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代词)+的+名词;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方式一般为:副词+地+动词;
“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得+副词。
以上几种用法,可以写成下面的公式:
修饰限制+“的”+名词
修饰限制+“地”+动词
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
“的”:用在定语后,表示修饰关系、领属关系。
另外,“似的”的用法固定,不能写成“似地”。
“地”:表示它前边的词或词组是状语,如:实事求是地处理问题
“得”:用于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表示结果或程度的补语。
如:天气热得很
具体内容大家参照现汉,解释和用法非常全面。
☆怎样正确使用“的”“地”“得”
在汉语书面语中,“的”是定语的标志,“地”是状语的标志,“得”是补语的标志。
一般情况下,三者的区别是显著的,但有的时候容易用错。
下面说说几种容易用错的情况:
一、“的”跟“地”容易用混的情况
定语的后面写“的”,状语的后面写“地”,这一般不会用错。
但有一种情况却容易搞错:在偏正词组中,修饰成分是双音节形容词,中心语是双音节动名词,也就是具有名词作用的动词。
如“彻底de解决”就属于这种情况。
遇到这种情况判定用“的”还是用“地”的方法是,如果这个词组处于主语或宾语位置,写“的”,如果处于谓语位置,写“地”。
下面以“彻底de解决”为例来说明:
①彻底的解决,还需要一些时间。
②矛盾得到了彻底的解决。
③这个长期困扰我们的难题已经彻底地解决了。
④我们必须彻底地解决这个阻碍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
①中“彻底de解决”处于主语位置,②中“彻底de解决”处于宾语位置,所以这两个句子中都用“的”。
③④中“彻底de解决”都处于谓语位置,所以用“地”。
在实际使用中,这种结构处于主语位置时,中间写“的”写“地”都比较常见。
应当注意,有的时候这种偏正词组充当宾语的时候,“的”“地”都能使用,但用“的”跟用“地”意思有细微差别。
例如:
⑤他喜欢剧烈的运动。
⑥他喜欢剧烈地运动。
体味一下这两个句子会发现,⑤是说喜欢很用力、动作猛烈的运动项目,表明的是喜欢的运动种类。
⑥是说喜欢很用力、动作猛烈地进行运动,表明的是喜欢的运动方式。
这时,要根据表达的意思来细心确定使用“的”还是“地”。
二、“的”跟“得”在使用中易混用的情况
有的时候,句子里可以用“的”,也可以用“得”,都说得通,不过意思有明显区别。
例如:
⑦快得谁也追不上。
⑧快的谁也追不上。
⑦是述补结构,整个句子是说明“快”的程度。
⑧中的“快的”是名词性的“的”字结构,整个句子是主谓结构。
这里的“快的”是说话人所指的某个人或事物。
例如指跑步跑得快的人:操场跑道上,慢的落在后面老远,快的跑得像一阵风,谁也追不上。
又例如指跑得快的汽车:赛车的时候,快的老跑在前面,慢的总是跟在后面。
三、“得”跟“地”容易混淆的情况
例如:⑨高兴得跳起来。
⑩高兴地跳起来。
这两个句子都能成立,但意思有所不同:
⑨是说明当事人的心情,语意侧重在“高兴”。
我们可以将其扩展,使意思更显豁,例如:刘敏听说自己考上了市重点大学,高兴得跳了起来。
因此“高兴得跳起来”是说“高兴”的程度。
⑩是说明“怎么样跳起来”,语意侧重在“跳”,我们可以将其扩展,例如:王东辉刚到操场,几个同学就邀请他跳绳,王东辉跟同学们一起高兴地跳起来。
所以,“高兴地跳起来”是说“跳起来”时的状态。
因此,应细致地根据表达的意思来选择“得”或“地”。
比如“这次测试,她考de特别出色”中,应该用“得”;“村民们正在紧张de收割麦子”中,应该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