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砂岩次生孔隙13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盒8段-山1段砂岩次生孔隙特征与成因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盒8段-山1段砂岩次生孔隙特征与成因师晶;黄文辉;汪远征;王雅婷;吕晨航;梁飞【期刊名称】《煤炭学报》【年(卷),期】2018(043)012【摘要】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西部上古生界盒8段-山1段砂岩储层中长石缺乏的现象,在野外露头与岩芯观察基础上,通过薄片的微观观察与定量统计,并结合XRD射线衍射分析及岩心物性资料等,对研究区次生孔隙发育情况、成因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本区主要发育溶蚀孔、高岭石晶间孔和破裂孔,其中溶蚀孔是本区最主要的孔隙类型.溶蚀孔主要是长石、岩屑等不稳定组分受煤系地层广覆式生烃排出的有机酸溶蚀造成.通过对本区广泛发育的高岭石特征进行剖析并结合长石溶蚀机理等发现有机酸结合晚古生代周缘火山活动造成的同沉积火山灰是造成研究区长石接近全部溶蚀的最根本原因.强水动力造成的中粗粒厚层砂岩,刚性岩屑,火山灰等为次生溶孔的发育提供了基础.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是储层致密化的原因,溶蚀作用有效改善了储层质量.沉积作用与成岩作用共同控制了研究区次生孔隙的发育.【总页数】10页(P3461-3470)【作者】师晶;黄文辉;汪远征;王雅婷;吕晨航;梁飞【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非常规天然气地质评价与开发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非常规天然气地质评价与开发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相关文献】1.苏里格气田苏6区块盒8段致密砂岩储层次生孔隙成因探讨 [J], 毕明威;陈世悦;周兆华;刘金;郑国强;张满郎2.鄂尔多斯盆地高桥地区盒8段砂岩储层致密成因 [J], 陈大友;朱玉双;夏勇;何磊;何鎏;艾庆琳;薛云龙3.酸溶蚀模拟实验与致密砂岩次生孔隙成因机理探讨:以鄂尔多斯盆地盒8段为例[J], 刘锐娥;吴浩;魏新善;肖红平;张春林;康锐;朱秋影;韩维峰4.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山1、盒8段孔隙特征及物性研究 [J], 汪远征;黄文辉;闫德宇;王婷灏5.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与储层岩石学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地区山1—盒8段为例 [J], 朱世发;崔航;陈嘉豪;骆高俊;王文禹;杨祎;施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低渗透砂岩油气储层裂缝及其渗流特征
低渗透砂岩油气储层裂缝及其渗流特征3曾联波(石油大学油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49)摘 要 综合分析了不同地区低渗透砂岩油气储层裂缝的发育规律、渗流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发现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以高角度构造裂缝为主,裂缝的间距一般呈对数正态函数分布,并与岩层厚度呈正线性相关关系。
裂缝的发育受岩性、岩层厚度、沉积微相、构造和应力等因素控制。
裂缝渗透性受现应力场的影响,通常与现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向近平行裂缝的渗透性最好,但其它方向裂缝的渗流作用不容忽视。
裂缝提高了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可动油饱和度,同时又影响井网部署和注水开发效果。
关键词 裂缝 发育规律 渗流特征 低渗透砂岩储层中图分类号:TE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63-5020(2004)01-0011-07低渗透砂岩储层一般是指空气渗透率<50×10-3μm 2的含油气砂岩储层(李道品,1997)。
由于其岩石致密,脆性大,在成岩过程和后期构造变动中,在非构造作用力和构造作用力影响下可产生各种微断裂和裂隙(本文统称为裂缝),成为裂缝性低渗透砂岩储层。
在低渗透砂岩储层中,裂缝所起的储集作用较小,裂缝的孔隙度通常<0.5%。
裂缝主要是提高储层的渗透率或造成储层渗透率强烈的非均质性,裂缝的渗透率通常比基质渗透率高1~2个数量级。
因此,研究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及其渗流特征,对提高这类油气田的开发水平,改善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裂缝发育规律(1)裂缝间距及其与层厚关系通过不同构造类型露头区和岩心研究,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的间距常服从对数正态函数分布。
从准噶尔盆地火烧山油田及其附近相似露头区上二叠统平地泉组垂直同一组系裂缝走向的间距测量表明,无论是在全区范围内对所有裂缝进行测量统计,还是在与岩心直径相同的10cm 直径圆的小范围内对裂缝进行测量统计,裂缝间距都服从对数正态函数分布规律,只是10cm 直径圆内的裂缝平均间距小一个数量级(图1)。
砂岩孔隙度划分标准
砂岩孔隙度划分标准
砂岩孔隙度是指砂岩岩石中孔隙的总体积与砂岩岩石总体积的
比值,是评价砂岩储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砂岩孔隙度的大小直
接影响着砂岩的储层特性和储层的有效性。
砂岩孔隙度的划分标准
对于砂岩储层的评价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砂岩孔隙度的划分标准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1. 非常低孔隙度,指砂岩岩石中的孔隙度非常低,通常小于5%。
这类砂岩储层通透性差,储层容积小,储层储集能力较弱,一
般不适合作为油气储层。
2. 低孔隙度,指砂岩岩石中的孔隙度较低,通常在5%到10%之间。
这类砂岩储层通透性一般,储层容积适中,储层储集能力一般,可作为一般的油气储层。
3. 中等孔隙度,指砂岩岩石中的孔隙度适中,通常在10%到15%之间。
这类砂岩储层通透性较好,储层容积较大,储层储集能力较强,适合作为较好的油气储层。
4. 高孔隙度,指砂岩岩石中的孔隙度较高,通常大于15%。
这类砂岩储层通透性很好,储层容积很大,储集能力很强,是理想的油气储层。
总的来说,砂岩孔隙度的划分标准是根据砂岩岩石中的孔隙度大小来进行评价和划分,不同的孔隙度等级对应着不同的储层质量和开发潜力。
对于油气勘探和开发工作来说,合理划分砂岩孔隙度等级,可以有效指导油气勘探工作的开展,提高勘探开发的效率和成功率。
砂岩的结构和构造特征
砂岩的结构和构造特征砂岩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地球表面的沉积岩石,由于其良好的孔隙度和透水性,被广泛用于建筑材料、油气储层和水资源开发等领域。
砂岩的结构和构造特征对其物理力学性质、油气运移特征和水文地质特征等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砂岩的结构和构造特征及其对岩石性质和工程应用的影响。
一、砂岩的结构特征1. 颗粒组成结构砂岩的主要颗粒组成为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颗粒大小一般在0.063~2mm之间。
根据颗粒分布和排列方式的不同,砂岩可分为均质砂岩、层理砂岩、斜层砂岩、交错砂岩、波状砂岩等多种类型。
其中,层理砂岩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颗粒组成呈现出明显的层理结构,一般与水流或风力的方向有关。
2. 孔隙结构砂岩的孔隙度和孔径大小对其透水性和储油储气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砂岩中的孔隙可分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两类。
原生孔隙是在沉积过程中形成的,主要包括颗粒间隙、孔隙隙缝和颗粒表面孔隙等。
次生孔隙是在后期地质作用中形成的,主要包括溶蚀孔隙、裂隙孔隙和矿物变质孔隙等。
3. 结构特征砂岩的结构特征包括岩层倾角、岩层厚度、岩层接触关系等。
在地质勘探和工程应用中,砂岩的结构特征对岩石的力学性质和地质工程应用都具有重要影响。
二、砂岩的构造特征1. 断层断层是指岩石中因地震等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岩层断裂带。
砂岩中的断层通常表现为断层面上出现的破碎带、断裂带和错动带等构造特征。
断层的存在对砂岩的力学性质和地质工程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2. 褶皱褶皱是指岩石中因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岩层变形带。
砂岩中的褶皱通常表现为岩层的弯曲和变形,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尺寸。
褶皱的存在对砂岩的力学性质和地质工程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3. 岩层倾角岩层倾角是指岩层与水平面的夹角,对砂岩的力学性质和地质工程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在地质勘探和工程应用中,需要对砂岩的岩层倾角进行准确的测量和分析。
三、砂岩的工程应用砂岩的工程应用包括建筑材料、油气储层和水资源开发等。
在这些领域中,砂岩的结构和构造特征对其工程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砂岩、致密砂岩及页岩中孔喉大小的研究
砂岩,致密砂岩,页岩中孔喉的大小Philip H. Nelson摘要硅质碎屑岩中的孔吼尺寸组成了一个从次毫米到纳米的连续的等级。
本文使用的这个连续的等级是以前公布的常规的储集岩,储气砂岩,页岩中孔隙和孔喉大小的数据。
具体措施的集中趋势(方法,模式,中值),常规储集岩孔喉尺寸(直径)一般都大于2 um,紧气砂岩大约2~0.03um的范围,页岩从0.1至0.005 um的范围。
烃分子,沥青质,环结构,石蜡,和甲烷等形成另一个从100Å(0.01um)的沥青质为到3.8 Å(0.00038um)甲烷的连续的孔喉等级。
连续的孔喉大小给现在正在开发的硅质碎屑岩出层中石油的确定和细粒烃源岩中通过的流体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思维角度。
前言在评价常规油气藏时,储集层与盖层之间的区别是明显的。
传统的储层的特征是浮力是造成油气分布的影响因素的一个有力的证据。
在储集岩中孔径和孔喉能提供足够大的储集空间并且能够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的石油,然而孔喉能够小到足够阻止受因浮力而产生的水平方向上的力石油的运动。
伴随着持续增长储气砂岩和页岩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石油地球科学家和工程师们越来越关注液体储存和流动的低渗透(亚毫达西)系统。
在这些系统中,浮力作为石油运移的主导力量的观点缺乏证据。
协会对于储集毛管压力,渗透率和孔隙度以及岩石都做了一系列的记载与描述。
优质的储集岩通常孔径大于30um(大孔隙),孔喉尺寸大于10um。
微孔隙这个术语''适用于孔径小于10um,微孔喉适用于孔喉尺寸小于1um的,;这种岩石渗透率低,,如果受水浸的话高含水。
在微观与宏观之间是一种中等的状态(皮特曼,1979年; Coalson等。
1985 )。
虽然本文没有用到,但是这个术语在确认孔隙和喉道的大小与类型,并且本文中列举的例子都符合这些一般的定义。
特别的,1 um这个孔喉尺寸规格似乎标志着常规劣质的储集岩到紧气砂岩的过渡。
有了这样的小孔隙喉道,瓦斯气体就必须克服毛细管阻力的高压力。
次生孔隙形成
次生孔隙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哪些?次生孔隙:指岩石形成之后,经历各种次生变化,如溶解作用、重结晶作用、白云岩化及构造应力作用等所产生的孔隙或裂缝。
包括溶蚀孔隙、多数的晶间孔隙。
构造缝、层间缝、亚溶缝及角砾孔隙等。
次生孔隙在不同成岩后生阶段的差异不同成岩后生阶段所形成的次生孔隙在数量上差异很大:一般后生阶段中期可以形成大量次生孔隙,后生阶段早期和晚期则形成较少;晚期主要为裂缝,中期主要是溶蚀孔隙;表生作用阶段也是次生孔隙形成的重要阶段,风化剥蚀和大气渗水的淋滤可形成区域性风暴不的风化壳次生孔隙发育带。
次生孔隙形成的主要原因砂岩的次生孔隙绝大部分是由溶蚀作用造成的,除溶蚀作用外,方解石交代难溶硅酸盐、胶结物和基质中的重结晶作用、成岩圈闭造成、生物作用、砂岩中的碳酸盐胶结物在上升期和风化期受溶解以及岩石组分的破裂和收缩也可以使砂岩产生重要的次生孔隙。
一、溶蚀作用造成的次生孔隙在底下深处,由于孔隙水成分的改变,导致长石、火山岩屑、碳酸盐岩屑和方解石、硫酸盐等胶结物的大量溶解,形成次生溶蚀孔隙,使储集层孔隙度增大。
这种次生溶蚀孔隙对改善储集层物性的重要性近来受到越爱越多的重视。
石油生成之前有机质的早期成熟作用产生了酸以及溶解状态的有机络合物和为流体移提供部分驱动压力的甲烷。
蒙托石与伊利石的转化可提供作溶剂的载体自由水, 水溶剂溶液排进相邻的砂岩, 造成溶解作用。
这一部分溶液被进一步从砂岩中带走, 就形成次生孔隙。
在溶解作用中, 骨架颗粒的溶解和迁移尤为重要, 而骨架颗粒的溶解和迁移要求: ①必须有可以利用的水和足够的压力梯度, 把水从页岩中迁移到砂岩和排出砂岩。
②必须有发生溶解反应所需的离子来源。
③被释放到溶液中的离子, 不能以任何方式沉淀在砂岩孔隙中。
首先, 水的主要来源可以有两部分: 大气水和页岩水。
页岩压实(D ick in son, 1953) 和热膨胀(Barker, 1972)、蒙托石向伊利石的转化放出吸附水(Barst, 1969) 以及碳氢化合物形成时期, 页岩中固体干酪根转化为液态碳氢化合物(尤其是天然气的形成) 所引起的体积膨胀(Hedbu rg, 1924) 都可产生页岩水。
储层微观特征及分类评价
4.储层微观特征及分类评价4.1孔隙类型本次孔隙分类采用以孔隙产状为主,并考虑溶蚀作用,结合本区实际,将孔隙分类如下:1. 粒间孔隙粒间孔隙是指位于碎屑颗粒之间的孔隙。
它可以是原生粒间孔隙或残余原生粒间孔隙,即原生粒间孔隙在遭受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等一系列成岩作用破坏后而保留下来的那一部分孔隙。
多呈三角形,无溶蚀标志。
另一方面它也可以是粒间溶蚀孔隙,即原生粒间孔隙经溶蚀作用强烈改造而成,或者是颗粒间由于强烈溶蚀作用的结果。
粒间空隙一般个体较大,连通性较好。
粒间孔隙是本区主要的孔隙类型。
2. 粒内(晶内)孔隙这类孔隙主要是砂岩中的长石、岩屑等非稳定组分的深部溶蚀形成的,在研究区深层砂岩中普遍存在。
长石等非稳定组分的溶蚀空隙可以进一步分为粒内溶孔和晶溶孔。
晶内溶孔是指长石颗粒内的溶孔,而粒内溶孔是指岩屑等碎屑内部的易溶组分在深部酸性流体作用下形成。
常常沿长石的解理缝、双晶纹和岩屑内矿物之间的接触部位等薄弱带进行溶蚀并逐渐扩展,因而常见沿解理缝和双晶结合面溶蚀形成的栅状溶孔。
长石、岩屑等非稳定组分的溶蚀孔的发育常常使彼此孤立的、或很少有喉管项链的次生加大晶间孔的连通性大为改进,而且,这类孔隙的孔径相对较大,从而优化了深部储层的储集性能。
3. 填隙物孔隙填隙物孔隙包括杂基内孔隙、自生矿物晶间孔和晶内溶孔。
杂基内孔隙多发育与杂基含量较高的(>10%)砂岩中,孔隙数量多,个体细小,连通性差。
自生矿物晶间孔隙发育在深埋条件下自生矿物,如石英、方解石、沸石、碳酸岩小晶体以及石盐晶体之间,个体小,数量多随埋深有增加之趋势。
但由于常生长于粒间孔隙中,连通性较好,又由于其晶体小,比表面积大,孔隙结构复杂,影响流体渗流。
因此在埋深3500米以下,孔隙度降低较慢,而渗透率降低很快。
这类晶间孔隙在徐东-唐庄地区相对发育。
另外,杜桥白地区深层还可见到丰富的碳酸盐晶内溶孔和石盐晶内溶孔。
4. 裂隙裂缝在黄河南地区较不发育,在桥24井沙三段3547.5米砂岩中见一构造裂缝,此外多见泥质粉砂岩或细砂岩中泥质细条带收缩缝。
【精品】油层组储层综合研究及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姬嫄地区罗1井区长8-1油层组储层综合研究及评价前言1论文来源及目的意义本题目来源于长庆油田研究院油藏评价室的科研项目《鄂尔多斯盆地姬嫄地区罗1井区长8-1油层组储层综合研究及评价》。
储层综合研究及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寻找、认识、改造储层,充分发挥储层能量,以达到提高勘探开发效益的目的。
因此合理、客观、快速地对储层进行评价和分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近年来我国原油消费量的持续增长,以及基于国家石油战略方面的考虑,开发和利用好低渗透油藏对保持我国的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
为了对这部分储量进行有效的动用,必须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姬源油田罗1井区长8:油藏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储层横向变化快,非均质性严重,由于其处于开发早期,目前对沉积微相类型,平面展布规律认识不清,对砂体的空间展布规律缺乏整体认识,非均质性刻画尚欠精细,储层参数不够准确,也没有建立精细的储层模型,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油田的勘探开发工作,制约了油田合理的油藏开发技术政策的制定和开发方案的确定"因此,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预测有利区带,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姬嫄地区作为鄂尔多斯盆地的主要产油区之一,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经过近几年的勘探工作,对其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研究区构造单元属伊陕斜坡中部,具有低孔、低渗、低饱和度的储层特征,属于典型的低渗特低渗油气藏,发育岩性油气藏和岩性一构造油气藏。
本文旨在通过对罗1井区长8-1油层组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的研究,同时结合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的研究,在全面分析储层特征的基础上,找出影响储层物性的主控地质因素,发现其形成及分布规律,进而对有利区带进行预测,优选出勘探目标,为石油勘探与开发提供依据。
2研究现状和趋势储层评价目前采用的方法总体上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大类。
定性评价主要以孔隙度和渗透率为评价依据,将储层分为好、中、差3个等级。
此外也结合岩石成分,结构(粒度、分选、磨圆)、杂基含量、成岩作用、压汞和退汞参数等指标,评价储层的储集性能。
常见测井曲线说明
常见测井曲线说明1、所有测井曲线经环境校正后,其前加C:如GR-CGR;CNL-CCNL;LLD-CLLDDEN-CDEN;LLS-CLLS;SNP(井壁中子)-CSNP等;2、易混淆测井曲线的中文名:NLL-中子寿命;SBL-泥岩基线;NEU-中子测井;CALC-微差井径SPEC-能谱曲线;SWN-井壁中子;RA T-来自中子寿命测井的比值曲线UR-铀;THOR-土;K40-钾;TPI-土/钾指数;SGMA-中子寿命;CTS-中子伽马计数率;TC-能谱测井总计数率;G2-中子寿命测井PORS-井壁中子;RA TO中子寿命短/长之比另外,还有电测井系列:MNOR-微电位;MINV-微梯度;NL-微电位;ML-微梯度;R1、R2、R3、R4、R6、R8、R45:分别为1米、2米、3米、4米、6米、8米、0.45米梯度测井;R04、R05:为0.4米、0.5米电位测井;3、常见测井解释成果曲线名:孔隙度系列:POR-孔隙度;PORT-总孔隙度;PORF-冲洗带含水孔隙度;PORW-地层含水孔隙度;PORX-流体孔隙度;PORH-含烃重量;POR2-次生孔隙度;EPOR-有效孔隙度;泥质系列:SH-泥质含量;CL-粘土含量;SI-粉砂岩含量;CLD-分散泥质含量;CLS-结构泥质含量;CLL-层状泥质含量TMON-粘土中蒙托石含量;TILL-粘土中伊利石含量;CEC-阳离子交换能力;QV-阳离子交换容量;BWCL-粘土束缚水含量渗透率系列:PERM-渗透率;PIW-水的渗透率;PIH-油的渗透率;KRW-水的相对渗透率;KRO-油的相对渗透率;PERW-水的有效渗透率;PERO-油的有效渗透率饱和度系列:SW-地层含水饱和度;SXO-冲洗带含水饱和度;SWIR-束缚水饱和度ESW-有效含水饱和度;HYCV-地层平均含烃体积;HYCW-地层平均含烃重量特殊岩性:CI-煤指示;BULK-出砂指数;CARB-炭的体积;SAND-砂岩体积;LIME-石灰岩体积;DOLO-白云岩体积;ANHY-硬石膏体积;C1、C2、C3、C4-附加矿物1、2、3、4的体积;。
山2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4.4.4 山2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图版501-631)山2储层岩性以岩屑砂岩、岩屑质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等三类基本岩性为主,粒度以中粗粒、粗粒、巨粒及含砾粗~巨粒为主,石英砂岩具有较高的磨圆度,呈次圆状,岩屑质石英砂岩、岩屑砂岩磨圆度较低(以石英岩为主的岩屑砂岩、岩屑质石英砂岩除外)。
纵向上碎屑组分差异较大,因而造成了岩性组合的巨大差别。
山2-1以岩屑砂岩为主,局部夹有薄层的石英砂岩及岩屑质石英砂岩砂岩;山2-2以石英砂岩、岩屑质石英砂岩、岩屑砂岩互层,局部层段则以岩屑质石英砂岩为主;山2-3则以石英砂岩为主,岩屑质石英砂岩次之,局部夹有岩屑砂岩(以石英岩为主的岩屑砂岩除外),在北部岩屑质石英砂岩发育(如陕203井2816~2827m)。
山2碎屑组分以石英、石英岩、燧石、片岩、千枚岩、变质砂岩、粉砂岩、云母等为主,见少量的长石,尤其是在岩屑砂岩中,最高含量可达5~7%。
根据碎屑组分对储层的影响,将碎屑颗粒分为刚性组份(包括石英、燧石、石英岩)、过渡性组份(包括长石、火成岩、高变岩、变质砂岩等)及软组分(包括千枚岩、泥板岩、云母等)。
刚性组份含量较高,储层可保存大量的粒间孔,软组分含量高,在压实作用下呈假杂基充填孔隙,减少了储层的大孔隙。
山2-1储层刚性组份相对含量一般在70%左右,一般不超过75%,而软组分含量普遍大于15%,长石含量平均最高可达4%。
山2-2储层刚性组份相对含量一般可达80~90%,在北部陕198井长石含量平均可高达6.3%,软组分含量一般在10~15%之间,局部可见软组分为主的高岩屑砂岩,软组分含量可达30~40%,如榆42-7井2806~2812m、榆22井2505~2507m等。
山2-3储层刚性组份一般在90%以上,大部分在95%以上,软组分大部分小于5%,仅有少部分在7~8%之间,岩性以石英砂岩、高石英岩屑的岩屑质石英砂岩为主。
山2-1储层填隙物以伊利石为主,次为高岭石、菱铁矿等,总含量在15%以上,陆源杂基含量高,一般可达5~10%,最高可达26%;山2-2储层以伊利石、高岭石、碳酸盐类矿物、硅质等为主,总量可达15~28%,高岭石属岩屑、杂基蚀变而成,结晶细小,陆源杂基含量变化较大,从1.1~16.9%;山2-3储层填隙物以自生的高岭石、硅质等为主,次为伊利石、碳酸盐类矿物等。
浅谈延长油田的地质特性
浅谈延长油田的地质特性摘要:延长组长6油层组是延长石油油田的勘查目的油层,主要石油地质特点为:沉积微相控制储层岩性;成岩作用的控制物性,以及缺乏局部构造等。
本文基于储层沉积相研究,对研究区域的储层砂体的岩石特征与成岩作用以及孔隙结构特点进行探讨。
关键词:延长油田;地质特征;岩性油藏延长油田是我国开发较早的大型油田之一,从开发到现在已经有将近一百年的历史,随着地质探测技术飞速发展以及探油技术的进步,油田勘测开发速度也随之大幅度的增长,并进入历史发展新阶段,原油产量逐年走高,时至2003年,年产能量突破250万吨.一、延长油田的地质条件延长油田坐落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部,该盆地在三叠纪晚期是大陆型湖泊,晚三叠纪中早期是该湖泊发育最盛时期,并沉积了大量的油页岩,并成为了该盆地内的主要生油岩质,为中生界石油形成与储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再晚三叠纪中晚期时,湖泊面积不断缩小湖泊外围逐渐变为河流与三角洲交界沉积,东北部斜坡上的分布形式以河控三角洲为主体。
平面上想带分布十分明显,由东北向西南方向依次表现为冲积平原;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相与半深湖泊。
三角洲平原与前缘相带内砂的同时发育为油气储藏提供了必然条件。
二、延长油田的储存岩层特征本区域的储藏层为上三叠统延长组灰黑色细粒长石砂岩为主,主要为中细粒,中粒等,长6岩层主要具备以下几点特征:1、矿物成熟度较低。
砂岩矿物的主要成分及比例有:长石,其平均比例为44%-56%,石英22%-27%,岩屑7.0%-9.0%,黑云母5.4% 。
岩屑主要为变质岩石,火成岩石以及微量的沉积岩组成。
砂岩中重矿物质含量为0.8%,其中成分十分复杂,既有稳定性较差的磷灰石、榍石、绿帘石又有稳定性较强的锆石、石榴子石等等。
缝隙填充物质以自生矿物为主要组成部分,品均含量在8.5%左右。
2、结构成熟度较高。
砂岩颗粒是比较均一的细颗粒,其分选性质量良好,主要粒级的比例在80%以上,平均直径在0.2到0.25毫米之间,极少数粒径能够得到0.3毫米,主要形状为次棱状,从而形成了稳定的沉积环境。
《测井储层评价》岩性识别及孔隙度确定
第三节 交会图法(cross plot)
一、孔隙度测井交会图 1、CNL-Rhob交会图
第三节 交会图法(cross plot)
一、孔隙度测井交会图 2、CNL-DeltaT
第三节 交会图法(cross plot)
一、孔隙度测井交会图 3、交会图上的泥质效应 (CNL-Rhob交会图为例)
泥岩点:泥岩层孔隙度测井结果在交会图 上的位置。如CNL-Rhob交会图 上,泥岩点出现在东南象限; CNL-Dt交会图则出现于东北象限。
含水纯砂岩线:骨架点(0,0)和水点(1,1)的连线;
“泥岩线“:骨架点(0,0)和泥岩点(Nsh,Dsh ) 的连线;
有效孔隙度等值线:平行“泥岩线“的直线;
泥质含量等值线:平行含水纯砂岩线的直线。
在中子-密度视砂岩孔隙度交会图中,
有效孔隙度;
ND
a L1
泥质含量:
b Vsh L2
密度、中子测井采用 一致性刻度:
密度:[1.95, 2.95] [1.85, 2.85]
中子:[45/0.45, -15/-0.15]
定义:
Positive separation:中子左、密度右; Negative separation:中子右、密度左
这种刻度下,二者中线对应的中子孔隙度 约为该岩性储层孔隙度。
用泥岩层数据只是储层泥质组分数据的近似! 纯岩石线与泥岩点表示不同的泥质含量。
第三节 交会图法(cross plot)
一、孔隙度测井交会图 4、交会图上的次生孔隙特征
CNL-Rhob交会图指示储层总孔隙度; 声波测井一般不反映大的溶蚀或裂缝孔隙,因 此在声波测井与其它孔隙度测井交会图上,次 生孔隙的存在导致数据点偏离正确的岩性线 (如右下图中绿9-1.47 2.1~2.65 2.4~2.71 2.5~2.87 2.98 2.05
次生孔隙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1、次生孔隙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哪些?答:次生孔隙形成的原因主要有:1)溶解(或溶蚀)作用;2)成岩收缩作用;3)构造应力作用。
2、碎屑岩的成岩作用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标志?答:碎屑岩的成岩作用可以划分为同生成岩阶段、早成岩阶段、中成岩阶段、晚成岩阶段和表生成岩阶段。
(1)同生成岩阶段的主要标志有:①岩石(沉积物)疏松,原生孔隙发育;②海绿石主要形成于本阶段;③鲕绿泥石的形成;④同生结核的形成。
⑤沿层理分布的微晶及斑块状泥晶菱铁矿;⑥分布于粒间及粒表的泥晶碳酸盐,有时呈纤维状及微粒状方解石;⑦有时有新月形及重力胶结;⑧在碱性水介质(盐湖盆地)中析出的自生矿物有粉末状和草莓状黄铁矿、他形粒状方沸石、基底式胶结或斑块状的石膏、钙芒硝,可见石英等硅酸盐矿物的溶蚀现象等。
(2)早成岩阶段可分为A、B两期,下面分别对A期和B期进行阐述。
1)早成岩A期的主要标志有:①古温度范围为古常温小于65℃。
②有机质未成熟,其镜质组反射率Ro 小于0.35%,最大热降解峰温Tmax小于430℃,孢粉颜色为淡黄色,热变指数TAI小于2.0。
③岩石弱固结—半固结,原生粒间孔发育。
④淡水—半咸水水介质的泥岩中富含蒙皂石层占70%以上的伊利石/蒙皂石(I/S)无序混层粘土矿物(有序度R=0),统称蒙皂石带;碱性水介质(含煤地层)的砂岩中自生矿物不发育,局部见少量方解石或菱铁矿,颗粒周围还可见少量绿泥石薄膜;碱性水介质的自生矿物有粒状方沸石、泥晶碳酸盐,无石英次生加大。
古温度低于42℃是石膏及钙芒硝析出,本期末,泥晶含铁方解石和含铁白云石析出;泥岩中粘土矿物以伊利石—绿泥石(I—C)组合和伊利石—绿泥石—伊利石/蒙皂石混层(I-C-I/S)组合为主,伊利石/蒙皂石(I/S)混层为有序混层,也有无序混层,少见蒙皂石,砂岩中可见高岭石。
⑤砂岩中一般未见石英加大,长石溶解较少,可见早期碳酸盐胶结(呈纤维状、栉壳状、微粒状)及绿泥石环边,粘土矿物可见蒙皂石、无序混层矿物及少量自生高岭石。
022第二章 储层和盖层(第二节 储集层类型)
2、按与组构关系分(如: Choquette&Pray(1970)分类,图2-27)
由组构决定的孔隙:粒间孔(BP)、 粒内孔(WP)、遮掩孔(SH)、生 长骨架孔(GF)、铸模孔(MO)、 晶间孔(BC)。
Φ=25.96%。
(3)颗粒粒度和分选系数
粒度越大,即便孔隙度不变,渗透率也越大。为了更好地说明此问题, 以裂缝为例.
分选系数一定时,颗粒粒度的越大,渗透率越大(图2-19)。
颗粒粒度中值一定时,分选系数越大,渗透率越小(图2-20)。
注: (a)颗粒粒度:φ=|—lg2(d)(d = 颗粒粒径)。 (b)分选系数:颗粒粒径累计曲线上25%粒径(q1)与75%的粒径(q3)之比(或平方根之
表2-4砂岩孔隙类型分类(据Selly,1976)
类 原生的或沉积的
次生的 或 沉积后的
型 粒间孔
铸模孔、粒内孔 裂缝
成因 沉积作用 溶解作用 岩石破裂
注: 并非所有的粒间孔都是原生的。
Schmidt(1977)分类: (1)粒间孔隙:矿物或岩石颗粒之间的孔隙。 (2)特大孔隙:孔隙直径大于1.2倍相邻颗粒直径的孔隙。 (3)铸模孔隙:颗粒被溶蚀后,留下的与原颗粒形态相同或相似的孔隙。 (4)裂缝:
3、简述碳酸盐岩储层物性影响因素。
三、其他岩类储层 1、砾岩、火山角砾岩:属于广义的碎屑岩。与碎屑岩储渗特点类似。 2、泥质岩和部分煤层:主要是裂缝发育使其产生储渗空间。 3、结晶岩:包括岩浆岩和变质岩。主要是裂缝发育使其产生储渗空间。 4、风化壳:各类岩石经地表的风化作用均可增加孔隙度。
思考题
水文地质学第二章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地球科学系
• 有效应力原理与松散岩土压密 • 有效应力原理 • 地下水位变动引起的岩土压密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地球科学系
• 2.1 岩石中的空隙 • 地壳表层十余公里范围内,都或多或少存在着空 隙,特别是深部一、两公里以内,空隙分布较为 普遍。这就为地下水的赋存提供了必要的空间条 件。按维尔纳茨基(B.II.BepHaдckй)的形象说 法,“地壳表层就好像是饱含着水的海绵”。 • 岩石空隙是地下水储存场所和运动通道。空隙的 多少、大小、形状、连通情况和分布规律,对地 下水的分布和运动具有重要影响。 • 将岩石中空隙作为地下水储存场所和运动通道研 究时,可分为三类,即:松散岩石中的孔隙,坚 硬岩石中的裂隙和可溶岩石中的溶穴。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地球科学系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地球科学系
溶穴的规模十分悬殊,大的溶洞可宽达数十 米,高数十乃至百余米,长达几至几十公 里,而小的溶孔直径仅几毫米。溶岩发育 带岩溶率可达百分之几十,球科学系
空隙特征的对比
裂隙岩体:从水的赋存与运移角度来看,裂隙的描述包括 1) 裂隙的连通性(组数、产状、长度和密度) 2) 张开性(裂隙宽度) 3) 裂隙率等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地球科学系
• 固结的坚硬岩石,包括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一般不 存在或只保留一部分颗粒之间的孔隙,而主要发育各种应 力作用下岩石破裂变形产生的裂隙。 • 按裂隙的成因可分成岩裂隙、构造裂隙和风化裂隙。 • 成岩裂隙是岩石在成岩过程中由于冷凝收缩(岩浆岩)或 固结干缩(沉积岩)而产生的。岩浆岩中成岩裂隙比较发 育,尤以玄武岩中柱状节理最有意义。 • 构造裂隙是岩石在构造变动中受力而产生的。这种裂隙具 有方向性,大小悬殊(由隐蔽的节理到大断层),分布不 均一。 • 风化裂隙是风化营力作用下,岩石破坏产生的裂隙,主要 分布在地表附近。有关各种成因裂隙的形成分布规律详见 第十一章。
油层物理名词解释
油层物理名词解释岩石物理性质指岩石的力学、热学、电学、声学、放射学等各种参数和物理量,在力学特性上包括渗流特性、机械特性(硬度、弹性、压缩和拉伸性、可钻性、剪切性、塑性等)。
流体物理性质油层流体是指油层中储集的油、气、水,它们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各种特性参数、相态特征、体积特征、流动特征、相互之间的作用特征及驱替特征等。
水基泥浆取心水基泥浆钻井时所进行的取心作业。
油基泥浆取心油基泥浆钻井时所进行的取心作业;它保证所取岩心不受外来水侵扰,通常在需要测取油层初始油(水)饱和度时选用。
岩心利用钻井取心工具获取的地下或地面岩层的岩石。
岩样从岩心上钻取的供分析化验、实验研究用的小样(一般长 2.5cm~10.0cm、直径 2.5cm~3.8cm)。
井壁取心用井壁取心器从井壁获取地层岩石的取心方法。
岩心收获率指取出岩心的长度与取心时钻井进尺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密闭取心用密闭技术,使取出的岩心保持地层条件下流体饱和状态的取心方法。
保压取心用特殊取心工艺和器具,使取出的岩心能保持地层压力的取心方法。
定向取心能知道所取岩心在地层中所处方位的取心方法。
冷冻取心用冷冻来防止岩石中流体损失和胶结疏松砂岩岩心破碎的岩心保护方法。
常规岩心分析常规岩心分析分为部分分析和全分析。
部分分析是使用新鲜或者经过保护处理的岩样只进行孔隙度和空气渗透率的测定。
特殊岩心分析是毛细管压力、液相渗透率、两相或三相相对渗透率、敏感性、润湿性、压缩性、热物性、电性等岩心专项分析项目的总称。
全直径岩心分析利用钻井取心取出的全直径岩心,在实验室内进行的全部分析测定。
岩屑钻井过程中产生的岩石碎屑。
砾颗粒直径大于或等于 1mm 的石英、长石类或其它矿物颗粒。
粗砂颗粒直径在 0.5~<1mm 的石英、长石类或其它矿物颗粒。
中砂颗粒直径在 0.25~<0.5mm 的石英、长石类或其它矿物颗粒。
细砂颗粒直径在 0.1~<0.25mm 的石英、长石类或其它矿物颗粒。
关于1-2mm石英砂孔隙率的文章
关于1-2mm石英砂孔隙率的文章1-2mm石英砂孔隙率的重要性石英砂是一种常见的沉积岩,由于其颗粒间的孔隙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水处理、油田开发等领域。
其中,1-2mm石英砂孔隙率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对于材料性质和应用效果具有关键影响。
首先,了解1-2mm石英砂孔隙率对于材料工程至关重要。
孔隙率是指材料中空隙所占的比例。
在1-2mm石英砂中,孔隙率的大小直接影响其透水性、渗透性和过滤效果。
较高的孔隙率意味着更多的空隙可以容纳水分或其他流体,从而提高了材料的渗透性和过滤效果。
因此,在设计水处理系统或油田开发中,准确测量和控制1-2mm石英砂孔隙率是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和高效工作的关键。
其次,1-2mm石英砂孔隙率对于地质勘探和储层评价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地下储层中,石英砂的孔隙率直接影响着储层的储集能力和流体运移性。
较高的孔隙率意味着更多的储集空间和更好的流体运移性,有利于油气的富集和开采。
因此,通过准确测量1-2mm石英砂孔隙率,可以帮助地质工程师评估储层潜力、预测油气产量,并制定相应的开发方案。
此外,1-2mm石英砂孔隙率还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
在水处理领域,通过使用具有适当孔隙率的1-2mm石英砂作为过滤介质,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颗粒物和微生物等污染物。
这对于保护水源、提供清洁饮用水以及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水处理工程中,选择合适孔隙率的1-2mm石英砂是确保水质安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综上所述,1-2mm石英砂孔隙率在材料工程、地质勘探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准确测量和控制孔隙率可以提高材料的渗透性和过滤效果,帮助评估储层潜力和预测油气产量,并保护水源和环境。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1-2mm石英砂孔隙率的研究和应用,以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孔隙分类
按成因分,砂岩中存在四种基本孔隙类型:粒间孔隙、溶蚀孔隙、微孔隙和裂隙。
前三种类型与岩石结构有关,裂隙则可与其他孔隙共生。
(1)粒间孔隙岩石为颗粒支撑或杂基支撑,含少量胶结物。
由颗粒围成的孔隙称为粒间孔隙。
该类孔隙是砂岩中最常见、最普遍的孔隙。
砂粒的粒度、分选、球度、接触方位、填充方式和压实程度决定粒间孔隙的大小和形态。
这类孔隙的分布与沉积环境有直接关系,又经成岩后生作用而发生变化。
以粒间孔隙为主的砂岩储层,孔隙大、吼道粗、连通性好,具有较好的储渗性能。
(2)杂基内微孔隙杂基内微孔隙主要指杂基沉积物在风化时收缩形成的孔隙及粘土矿物重结晶的晶间孔隙。
高岭石、绿泥石、云母及碳酸盐泥杂基均有此类孔隙。
杂基内微孔隙极为细小,一般小于0.2μm,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清晰辨别。
该种孔隙总量虽然很多,有时能占到岩石孔隙的50%以上,但渗透能力极差。
杂基内微孔隙几乎在所有的岩石中都有分布。
(3)矿物解理缝和岩屑内粒间微孔该类孔隙是指解理发育的矿物的解理缝隙和岩屑内的粒间微孔。
孔隙宽度小于0.1μm,此类孔隙的储渗性比杂基微孔隙还差。
这些孔隙多为无小孔隙。
(4)纹理及层理缝在具有层理和纹理构造的砂岩中,由于不同砂层的岩性或颗粒排列方位的差异,沿纹理或层理常有微缝隙。
该类孔隙的特点是使岩石的渗透性具有方向性。
(5)溶蚀孔隙溶蚀孔隙是由岩石中的碳酸盐、硫酸盐、长石或其他可溶性成分溶蚀后形成的孔隙,有以下几种类型:①溶孔,不受颗粒边界限制,边缘呈港湾状,形状不规则,有时很大,甚至比邻近的颗粒大得多。
②铸模孔,是由易溶矿物颗粒完全溶蚀形成的孔。
③颗粒内溶蚀孔和胶结物内溶蚀孔,该类溶孔是岩石颗粒被部分溶解和胶结物被部分溶解后形成的孔隙。
(6)晶体次生晶间孔该类孔隙主要指石英结晶次生加大充填原生孔隙后的残留孔隙。
石英次生加大后明显降低孔隙空间,使空隙变小,吼道变窄,并且造成岩石的渗透能力下降。
(7)裂隙在砂岩储层中,由于地应力作用而形成的微裂缝。
分析
L10-2井组
沙二下储层主要为灰色、棕褐色细砂岩、粉砂岩。
细砂岩粒径一般为0.1-0.25mm,粉砂岩粒径一般为0.05-0.1mm,分选系数在1.28-2.44之间,分选中等。
石英约占42-51%,长石+碎屑含量占49-55%,成分成熟度指数平均为0.9,属于低成熟度砂岩。
粘土杂基含量3-12%,磨圆度为次棱角状,反映储层结构成熟度低。
胶结类型为接触—孔隙式,胶结物以泥质和钙质为主。
粘土矿物含量3-12%,平均6.7%,其中伊/蒙混层6-13%,伊利石7-28%,高岭石47-75%,绿泥石10-30%。
碳酸盐含量5-15%。
根据大芦家沙二下3口取芯井分析资料,沙二下储层孔隙度一般13-22.3%,平均16.7%,渗透率一般1.3-65×10-3μm2,平均38.2×10-3μm2,属于中低孔低渗油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因此,SA 带砂岩次生孔隙的成因基本可归结为有机酸和少量碳酸对碳,酸盐胶 结 物的溶蚀,以及 早期有机酸对铝硅酸盐矿物的局部溶蚀。
因此在砂泥岩的界面处越接近泥岩的地带,碳酸
盐胶结越强,物性越差 。
朱筱敏,2005
Na,Ca,Mg,Fe,Si 少量层间水脱出
强胶结带 弱胶结带
强胶结带
2Na,Ca,Mg,Fe,Si 少量层间水脱出孔隙水
长石 石英
石英 石英
长石
石英
石英 石英
深埋藏(>2450m)砂泥岩 互层条件下储层变化 —第 二次胶结
3.2 有机质演化产生的有机酸和碳酸 是次生孔隙形成的重要机制
干酪根成熟前就可大量释放有机酸
温度超过80度羧酸阴离子表现出数量级的增加
一元羧酸脱羧
低温阶段
80-120度: 干酪根脱羧和 脱酚基
120-200度: 二元羧酸转变为一 元羧酸或CO2
不同干酪根产生有机酸数量不同
羧酸和酚基影响成岩作用过程和次生孔隙的形成
• 应该指出的是 ,由于有机酸的大量产出,致使碳酸盐处于外部缓冲条件,因而随后期二氧 化碳分压的增大(脱羧反应),体系的 pH 值并不降低,相反碳酸盐溶解度将趋于减小(su r d am 等,1 9 8 9 ),并在一定部位发生沉淀,这可能是本区晚期碳酸盐胶结的一种重要成 因(延至 S B 带) 。
长石与石英矿物的溶解与沉淀(胶结)模式
• 薄板状热对流单元 是深层常见的循环热对流方式,它使砂 层中上部沉淀了粘土矿物和少量石英,碳酸盐矿物溶解, 次生孔隙发育, 储层的渗透性较好;向砂层底部碳酸盐胶 结物增多, 充填孔隙,储层物性变差。
• 这种循环模式意味着构造高部位不一定是有利的油气聚集 场所, 而构造翼部则是有利的孔隙保存带,是油气富集的 有利部位。
裂缝发育井
裂缝欠发育井
中坝气田各井SQ·裂缝发育程度度与产能关系 图
一、碎屑岩次生孔隙类型与识别
显微镜下次生孔隙的识别
二、次生孔隙的成因类型
三、溶蚀孔隙形成机理
• 有机质成熟作用和脱碳酸化作用 (G.shanmugam,1984;Schmidt,1979)
• 大气水淋滤作用(BjØlykke,1982) • 有机无机反应作用(Siebert,1982) • 无机反应(Hutcheon,1980)
++
+++
+++ +++(溶) +++ ++
2200~2800 0.~0.7
低熟
产生大量有机酸
++++
++++
++++(溶) +++(沉)
++ ++
+++ ++
2800~3400 0.7~1.1 成熟
有机酸裂解
+++
++++(沉) ++++ +++(溶)
+ +
++ +++
产生 CO2,
>3400
>1.1 高成熟 石油分解产 +++
晚期含铁碳酸盐胶 结,自生粘土矿物 (绿泥石)、石英 次生加大
有机酸形成与储层成岩演化
埋藏深度 m Ro
有机质演 化阶段
有机酸分布
石英次 长石 方解石 伊/蒙 次生
生加大 溶蚀 溶蚀
孔隙
<1500
未成熟
很低
+
+ +++(沉) ++++ +
1500~2200
<0.5
临近成熟 开始生成有机酸
++ +++
3.3 长石溶解作用的热动力学
碳酸与有机酸活性的比较
3.4 石英的溶解
• 石英作为碎屑岩储层中一种非常稳定的碎屑组分,普遍认 为它很难溶解形成次生孔隙。
• 学者们对石英颗粒溶解的可能性探讨都认为 pH 值大于 8.5时有利于石英的溶解, pH 值大于9时 SiO2的溶解度随 pH值的增大而迅速增高.
带约 8 5 一115℃ ,与蒙脱石向伊利石转化的第一迅速反应带和有机质演化中的生油主 带相对应。按照Su r d am 等(1 9 8 9 ),处于该带的次生溶蚀孔隙与有机酸(尤双叛酸) 的大量产出密切相关; • 然而,由于如下三方面因素导致了文留地区 SA 带主要呈现碳酸盐胶结物而非铝硅酸盐 (如骨架长石)矿物的溶蚀:
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使各储层段原生孔隙几乎完全 损失,大部分样品只有少量残余原生孔隙
地区
川中
层段
须六
须四
压实 孔隙度(%) 作用 损失 百分比
胶结 孔隙度(%)
作用 损失
百分比%
34.5
72.593.75/86.65
4.83 6.2527.5/12.63
33.8
6093.75/84.6
5.1 6.2540/12.18
– 二是晚成岩 B期以后有机质过成熟和粘土矿物转化而产生的 CO2和 H+, 由于此时生油岩埋深较大(大于 4 000 m ) ,基本处于异常高压带,属封 闭的水动力环境, 加上碳酸为弱酸, 因而 CO2的影响不会很强,并且其影 响也是局部的。不过, 由于成岩晚期胶结物大量沉淀, 导致地层水碱度 总体程减弱趋势。
– 一是晚成岩 A期有机质演化所伴生的有机酸, 它对储层中地层水的性质 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其 p H 值降低, 并导致石英次生加大、 长石溶解。 然而,有机质演化过程中释放的有机酸和 H+一方面要受到生油岩本身所 含碱性地层水的改造;另一方面也在石英次生加大和长石溶解过程中不断 消耗;同时,地层水在向上运移以及侧向运移过程中, 还要受到地层中碱 层的强烈影响而被中和;这些因素必将导致地层水很快回复碱性, 造成石 英质颗粒及其加大边的溶解。如此周而复始, 地层水性质在弱酸-碱性之 间频繁交替。
东营凹陷深层碱性环境的证据
• 东营凹陷沙四、 孔店沉积时期处于干旱- 半干旱 气候条件,湖盆水体盐度较大, 沿北部同生断层上 涌的深层卤水加剧了水体的咸化,使得在凹陷中北 部沉积了大量的白云岩、 泥质白云岩、 膏盐岩, 为埋藏成岩过程中碱性成岩环境的形成奠定了良 好的物质基础。
• 刘宝珺认为方解石的沉淀需要 pH较高的碱性环境, 其 p H值大于 8~ 9。胜坨地区沙四段砂砾岩层中 广泛发育的颗粒方解石泥晶包壳就是储层中原始 地层水为碱性环境的重要证据。
有机酸的存在可加快石英的溶蚀速率,但基本不会增加 石英的溶解度。多数的实验只是揭示了有机酸对石英溶蚀 速率所产生的影响。
石英溶解的识别标志
• 袁静(2007)总结出石英溶解的几种识别标志,具体判识 时需要综合运用:
– ( 1)石英悬浮颗粒、 不规则不均匀加大边和长石较完整加大边的 共生组合;
– ( 2)石英颗粒边缘港湾状溶解和石英颗粒接触缝的溶蚀扩大; – ( 3)石英加大边被溶解与少量自形晚期碳酸盐胶结物共生的组合; – ( 4)石英质岩屑及燧石中的蜂窝状溶解孔隙; – ( 5)石英颗粒强烈溶蚀与碳酸盐岩屑完好保存的共生组合; – ( 6)自生石英被溶蚀与钠长石组合 。
须二
34.07
51.2593.75/85.56
4.81 6.2543.75/11.81
川西 南部 须二 34.2
85.5
5.8 14.5
四川盆地中西部须家河组储层 孔隙类型分布
川中粒内溶孔
川西北部粒间孔
溶蚀作用形成次生 溶孔,控制优质储 层发育
川中-过渡带粒内及粒间溶孔
川西中部粒内溶孔
川中粒内及残余原生粒间孔 川中残余原生粒间孔
– (1 ) 对碱性沉积环境的继承使得本区砂岩中早期碳酸盐胶结物极为发育,孔隙水具有较高的钙镁 离子含量,其干扰因素明显阻碍或降低了有机酸对铝硅酸盐的 溶 解 能 力(Me sh ri,1 9 8 6 ) ;
– (2) 本区泥岩中表面积很大的粉粒级碎屑长石含量较高,其消耗了部分有机酸,因而有机酸不能有 效地从泥岩中注人砂岩 ;
80
测试产能
66%% 70
60
50
能总和
裂缝欠发育井产能总和 30
20
10
0
井号 中19 中37 中63 中64 中39 中3 中4 中20 中27 中28 中43 中49 中50 中55 中60 中65
各井产能 34.42 70.16 33.65 8.81 9.30 16.97 69.69 7.81 0.001 0.001 0.10 0.76 0.001 0.008 0.001 5.51
生有机酸
注:+表示成岩作用弱,++作用中等,+++作用强,++++作用很强
朱筱敏,2005
成岩序列与次生孔隙发育带
次生孔隙分布规律
孔隙垂向分布 深度
10
20
30
40
50
原
压缩 原生
500
生 孔隙
孔
1000
隙
胶余 原生
孔隙
1500
混合孔隙
2000
次
2500
生
孔
3000
隙
3500
第二 次生孔隙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