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地质学与油藏描述》思考题
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中的一些沉积学问题
不开能够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数学模型和正确算法, 系研究为背景的, 其储层成因大多是冲积作用为主的
大地限制其在勘探实践中的作用。事实上, 针对岩性、 的沉积盆地的产物, 不论是单旋回演化的相对简单盆
%) 研究对象的背景及其地质基础
众所周知, 我国石油资源的 0"7 以上蕴藏于陆相 地层中, 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在陆相环境中
( 编号: *+,-(#./#!%0#"& ) 资助 !)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领域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收稿日期: %""(#"$#"1) 收修改稿日期: %""(#"’#"( 万方数据
!8$
# 沉# 积# 学# 报# # # # # # # # # # # # # # # # # #
# 第 (( 卷#
!
导言
目前, 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方法技术已成为油气
占有绝对主导地位。有两个储油相带最为重要, 一是 三角洲体系中的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等, 二是河流体 系中不同类型的河道沉积物, 在这两种成因储层中赋 存着我国石油大约 1"7 以上的资源和 ’"7 以上的探 明储量。同时,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岩性油藏逐 渐成为我国石油产区主要的勘探目标, 例如松辽盆地 的侏罗白垩系; 东部裂谷盆地的白垩系和第三系; 鄂尔 多斯盆地的三叠系、 侏罗系; 准葛尔盆地的三叠系、 侏 罗系; 柴达木盆地的侏罗系; 塔里木盆地的三叠系、 侏 罗系、 白垩系等等。可以预测, 在未来 !" —%" 年中, 我 国石油资源主要来自上述盆地的河流—三角洲—湖泊 沉积体系, 主要的油藏类型之一是岩性油藏。因此, 目 前, 对我国陆相盆地, 特别是对西部陆相盆地的储层预 测和描述研究主要是以对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 各种河道类型的碎屑岩类储集体。 储层和油藏是具有特定的发展演化过程及其轨迹 地, 还是多旋回演化的复杂叠合盆地, 一套有勘探意义 的生储组合是盆地演化过程中某一特定时间段的必然 响应。因此, 我国中新生代的陆相盆地, 不论是东部裂 陷型盆地, 还是中部像陕甘宁盆地那样的在稳定克拉 通上叠合的拗陷盆地以及西部准葛尔、 柴达木和塔里 木等受原型盆地周边造山带控制的压扭性的拗陷盆 地, 在每一套生储油气组合的形成期, 有其特定的古地
油藏描述习题总结
15.流动单元 16.原油的馏分 17.压力系数 18.水敏、速敏 19.储能参数 20.压力系统 21.区域化变量 22.夹层频率 23.夹层密度 24.钻遇率 25.砂体配位数 26.分层系数 27.砂岩密度 28.夹层频数
29.有效厚度系数 30.颗粒填集密度 31.压实率 32.胶结率 33.成岩系数 34.面孔率 35.岩石地层单元 36.间断沉积旋回 37.生物地层单元 38.化石 39.波阻抗 40.天然热释光 41.人工热释光 42. 相序 43. 相序定律
13.在组合断层时必须使断层上下盘的地层层序符合( ), 即( )的上盘下降,( )的上盘相对是上升的。同 一区域构造中断层往往以某种性质为主。 14.构造发育剖面图是反映某地区各沉积阶段( )的一系列 剖面图。这一系列构造剖面图( ),反映出该地区构造 形态和断层在各时期的变化过程也就是( )。这种图件 对研究地区构造的形成、断层的发生、断层的活动和结束时 期及与( )的关系等都是很有用的研究图件。 15.碎屑岩主要由( ),( )和( )三部分物质组 成。 16.碎屑储集岩所处的成岩阶段是反映( )、( )、 ( )等多种因素( )的结果,它与有机质的成熟度、 岩石的组成、结构、储集性能及其他许多特点有着直接的联 系。 17.砂体接触面连通性应通过( )加以验证。
8. 在古生物学方法中,( )的应用范围比标准化石法更广泛。 这种方法不是考虑单个标准化石的有无,而是主要考虑( ) 的一致性或相似性。 9. 地层对比古生物学方法是以某种动、植物化石或某些生物群 落作为地层对比标志的一系列方法,其划分单元为( )。 它是勘探阶段( )的基本依据。 10.因生物发展演化的( )和( ),地层对比古生物学 方法是最有效的地层划分和对比方法。 11.沉积岩石发光性质与( )、( )、岩石及岩石的( ) 等因素有关,符合随地层年代增加而( )原理,在外部因 素作用下( )。 12.根据沉积岩的特征恢复其沉积时的环境即称为( )。那 些用来恢复沉积环境的沉积岩的一系列特征称为( )。
《储层地质学与油藏描述》思考题
《储层地质学与油藏描述》思考题思考题:1.储集层按岩性可分为哪些类型?按物性、按储集空间可分为⼏种类型?岩性分类⽅案碎屑岩储集层:砾岩、砂岩等碳酸盐岩储集层:灰岩、⽩云岩等特殊岩性储集层:⽕⼭岩、变质岩、泥岩等物性分类⽅案孔隙性:⾼孔隙度、中孔隙度、低孔隙度、特低孔隙度储层渗透性:⾼渗透率、中渗透率、低渗透率、特低神偷了呢储层储集空间分类孔隙型储集层裂缝型储集层溶洞—裂缝型储集层孔隙—裂缝型储集层孔、洞、缝型储集层按孔隙结构的分类六种类型:A型--粗孔粗喉结构B型--粗孔中喉结构C型--中孔中喉结构D型--细孔细喉结构E型--杂基充填的微孔结构F型--紧密胶结微孔结构2.碎屑岩储层按成因可分为哪些类型?砾岩、砂岩、粉砂岩3.碎屑岩、⽕⼭岩、碳酸盐岩、泥质岩的孔隙空间类型、.孔隙结构类型是什么。
第三章2碎屑岩—空隙——孔隙型,碳酸盐—裂缝、溶洞--——缝-洞性,⽕⼭岩—裂缝_——裂缝型,泥质岩(1.裂缝型2.孔隙型3.孔—缝复合型)4 ⽑细管压⼒曲线形态所代表的孔隙结构的含义分选好,粗歪度分选好,细歪度5、致密储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孔渗性⽐较低<0.1×10-3um2只能作为储⽓层(⾮常规⽓层),标准岩⼼分析和测井解释不能提供可靠的资料,需进⾏⼤型压裂等措施才能获得⼯业产能6. 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储层的成岩作⽤有⼏种?什么是成岩相?各什么特点。
成岩作⽤有:压实、压溶、胶结作⽤、交代作⽤、溶解(溶蚀)作⽤、⾃⽣矿物的形成与充填作⽤、重结晶作⽤成岩相:成岩相是指成岩环境和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成岩产物的总和。
分类以及特点:(1)、弱压实成岩相常形成于中、浅埋藏的砂岩中。
砂岩杂基含量低,具颗粒⽀撑结构,机械压实作⽤减弱,⽽压溶作⽤增强,颗粒间多为点接触和线接触。
胶结物含量低,具较⾼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常构成⾼渗或中渗储层。
砂岩多为平⾏层理及块状层理砂岩,含油性好,常见于河道砂、三⾓洲前缘砂及扇三⾓洲前缘砂体。
案例教学法在“油藏描述”课中的应用与思考
案例教学法在“油藏描述”课中的应用与思考[摘要]针对“油藏描述”这门专业选修课的特点,通过更新教学理念,学习既经典又新颖的案例教学方法,并经过精心准备案例,在课堂上大胆尝试了案例教学法,使学生不仅对专业知识理解深刻,而且也提高了主动学习的能力,同时还训练了其创造性的思维,取得较为良好的教学成果,得出几点在行业特色本科专业选修课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体会。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油藏描述尝试主动学习创造性思维“油藏描述”课程对于本科油气资源勘查专业的学生而言是一门专业任意选修课,它是以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储层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的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地质、地震、测井和试油试采等信息,最大限度地应用计算机手段,对油藏进行定性、定量描述和评价的一项综合研究的方法和技术。
简言之,油藏描述就是对油藏进行综合研究和评价。
面对这门综合性和实践性极强的课程,由于专业教学计划的不完善,学生在选修“油藏描述”的时候,有可能部分专业课程都还没有学过,或者尽管刚刚学过部分的知识点,但要做到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时候,就觉得力不从心。
教师要在任意选修课有限的学时中既传授相关的必备知识,又使学生基本掌握这门技术,就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授课技巧。
案例教学法既经典又新颖,在西方国家的法律和医学上人们已使用了很长时期,只是用在管理的教学上到本世纪初才出现在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
而近年来我国很多高等院校不同专业的教师正在运用这种教学法,同期取得不少教学成果。
我校教务处领导十分重视教学改革,特聘专家学者为广大教师开设多次讲座以探讨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我从中受益良多。
在更新了教学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油藏描述”课程的特点,决心在专业选修课中进行尝试。
一、精心准备案例1、搜集资料、编写案例在学校教改“《油藏描述》课程案例库建设”项目立项后,我着手从各大油田全方位搜集资料,并利用假期进行汇总整理,基本原则是:(1)依据该课程的教学大纲内容及要求,力争在大多数知识点上列举案例;(2)搜集各油气田中最新的油气藏实际资料,精挑细选,依据案例的真实性、完整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综合性等原则编写出具科学性、合理性、新颖性的案例;(3)预计通过案例剖析,学生能掌握油藏描述的基本技能与方法,最终达到多学科的综合分析能力。
油藏描述考试内容
油藏描述考试内容《油藏描述》课程考查试卷(A卷) 是决定开发战略、划分开发层系及开采方式的重要依据。
一名词解释这种模型重点表征的是各砂体及其间的宏观非均质特征,1、储层表征(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定量地确特别是储层的连通性及层间非均质性,这是驱油效率的主定储层的性质、识别地质信息及空间变化的过程控因素,因而模型包括以下四个主要内容: (ke, 1986)。
(1)各种沉积环境的砂体在剖面上交互出现的规律性、2、油藏地质模型是将油藏各种地质特征在三维空间的变平面延展性及三维分布特征;化及分布定量表述出来的地质模型。
(2)各砂体间渗透率的非均质程度; 3、储层静态模型,即将储层网块化后,把各网块参数按3)各层间隔层的岩性、厚度、纵向上和平面上的分布; (三维空间分布位置存人计算机内,形成三维数据体,进行(4)构造裂缝的发育情况及分布。
储层的三维显示,可以任意切片,并进行各种运算和分析。
3(简述关键井的研究及多井评价内容 4、储层参数分布模型,储层参数(孔隙度、渗透率、泥(1)测井曲线的深度校正,岩芯资料的数字化与深度的质含量等)在三维空间变化和分布的表征模型。
匹配,保证同一口井的所有测井和地质资料都有准确的深5、确定性建模:对井间未知区给出确定性的预测结果,度和深度对应关系。
即试图从已知确定性资料的控制点如井点出发,推测出点(2)测井资料的环境校正及数据标准化。
3)关键井分析,确定井剖面地层的岩相。
间确定的、唯一的、真实的储层参数。
(6、胶结率来定量表示胶结作用对砂体孔隙性的影响: (4)弄清研究区目的层岩性、物性、含油性及电性的基本特征。
胶结物含量,100%原始孔隙体积胶结率= (5)分析研究区储层四性间的内在联系,弄清影响储层参数的各种地质因素。
(7、油层组:为岩性、电性和物性、地震反射结构特征相6)确定适合于全油田的测井解释模型、解释方法及解同或相似的砂层组的组合,是一相对的“不等时同亚相”释参数,包括岩性模型(骨架成分及其测井参数)、反映沉积复合体。
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试题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试题专业年级姓名学号院(系)考试日期 2008年6月20日1、请论述现代油藏描述技术特点。
(20分)。
答:现代油藏描述技术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一下三个方面:(1)发展单项技术水平,促进油藏描述水平的提高不断提供和发展单项技术水平,促进整个油藏描述水平的提高。
比如发展水平技术,为确定性建模提供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发展和建立最优化的数据库,从中可进行地球物理和地质建模及生产模拟。
目前建立高质量的数据库,如历史拟合和建模等主题已引起世界各石油公司的关注。
总之,各学科描述技术紧密适应地质描述及建模的需求发展。
(2)地质统计学在油藏描述中的应用现代油藏描述的直接目的在于准确提供油藏数值模型,为勘探开发奠定基础。
传统的油藏模型是以少量确定性参数(钻井取芯及测井),以常规统计学方法进行参数求取及空间分布内插。
结果所提供模型不能准确反映地质体变化的非均质性及随机性。
由于地质变量在空间具有随机性和结构化的特点,为了准确求取油藏各项特征参数,仅二十年来发展的区域化变量理论和随机模拟理论为油藏描述提供了一种新的工具,使油藏非均质性特征得以更准确地描述,可以建立较符合地下实际情况的模型。
地质统计学在油藏描述中的应用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参数估计,地址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就是应用线性加权的方法对地质变量进行局部的最优化估计。
二是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储层非均质性对勘探开发都有重要影响,储层模型中对非均质性的描述与表征是关键。
地质统计学中的随机建模技术就是针对非均质性研究提出来的,随机技术是联系观察点和未采样点之间的桥梁。
其目的是以真实和高效的方法在储层模型中引入小型和大范围的非均质性参数。
三是各种资料的综合应用。
油藏描述涉及多学科、多类型资料信息,如何系统的匹配使用好各种资料信息至关重要,地质统计学为此提供了许多方法,如指示克里金技术可将定性的信息进行系统编码,将定性的概念定量化。
思考题
一、解释(20分)1、生油岩2、储集层3、圈闭4、油气藏5、隔层6、含水上升率7、地质储量8、油气二次运移9、储层非均质性10、渗透率突进系数二、选择题(10分):1、油气的主要时期是与生油岩主要排烃期相适应。
A、初次运移B、二次运移C、聚集D、变质2、沿储集层受断层遮挡形成的圈闭叫断层圈闭。
A、上方B、上倾方向C、下方D、下倾方向3、在压汞实验中,每一压力值下的进汞量代表该岩样在相同下的进汞量。
A、孔隙半径B、喉道半径C、孔隙个数D、喉道个数4、是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
A、油气藏B、油气田C、含油气区D、含油气盆地5、砂泥岩互层中,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方向。
A、泥岩向砂岩B、砂岩向泥岩C、向砂岩层的低势区D、向泥岩层的高势区6、静水压力的大小决定于。
A、水压面倾角大小B、水源的海拔高度C、水压头海拔标高D、供、泄水区的距离7、石油中的被称为油源对比的指纹化合物。
A、正构烷烃B、环烷烃C、异戊间二烯烷烃D、卜啉类化合物8、油水界面与储集层顶面的交线称。
A、含水边界B、含油内边界C、含油外边界D、含水外边界9、影响油层岩石润湿性的因素有。
A、岩石的矿物成分B、流体的性质C、固液两相接触时间的长短D、粘土矿物的含量与分布10、童宪章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按含水划分开发阶段,高含水阶段指的是:。
A、含水25%~75%B、含水75%~90%C、含水90%~95%D、含水90%以上三、填空(21分)1、生储盖组合划分为、、、四种类型。
2、,称该圈闭的溢出点。
3、,称该圈闭的闭合面积。
3、生油过程通常划分为阶段、阶段、阶段、阶段。
4、童宪章提出,对注水开发油田按含水可划分为四个开发阶段:低含水开发阶段(含水),中含水开发阶段(含水),高含水开发阶段(含水),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含水)。
5、油气采收率测算方法主要有三种法、法、法。
6、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正韵律油层水洗厚度,开发效果,而反韵律油层水洗厚度,开发效果。
储层地质学课后习题答案
储层地质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1、碎屑岩储层的八大沉积作用及其与层内非均质的关系是什么?答:1)垂积的层内非均质性:无规则或具有叠加正韵律的非均质,变异系数中等,极差大。
2)前积的层内非均质性:明显的反韵律非均质性,变异系数中偏大。
3)侧积的层内非均质性:强烈的正韵律非均质性,变异系数和极差大。
4)漫积的层内非均质性:似均质层,变异系数和极差小。
5)筛积的层内非均质性:“贼层”的严重非均质性,变异系数和极差大。
6)选积的层内非均质性:反或复合韵律非均质性。
7)填积的层内非均质性:较弱的正韵律非均质性。
8)浊积的层内非均质性:无明显的规律,多为偏正的复合韵律非均质。
2、不同河道类型的主要砂体及砂体特点是什么?答:1)顺直河道内大量发育转换沙坝,该河型以侵蚀作用为主且不稳定。
2)辫状河砂体以心滩为主,可划分为纵向沙坝、横向沙坝和斜列沙坝,另一类是废弃河道充填砂。
3)曲流河砂体以点沙坝为主,其构成了一定的向上变细的粒序,沉积构造由大型交错层理向流水小型沙纹演化。
还发育有天然堤、决口扇、牛轭湖等砂体。
4)网状河以河道砂体为主,河道内的不断填积形成了多层叠加式的小型复合正韵律,砂体中具有中型交错层理,其他伴生砂体为小型决口扇和天然堤。
3、不同河流沉积储层特征是什么?答:1)辫状河砂体。
储层砂体厚度为中厚层状——厚层状,范围在几米到几十米之间;砂体呈多层式垂向重叠;砂体宽,横向连续性好;砂体的连通性好;隔夹层不常见,且不连续;垂向物性无明显的规律,多呈现出高、低相间的分段特征;平面物性具成带、分段的特征好储层快断成带出现。
2)曲流河砂体。
砂体储层呈中厚层状,几米到十几米;砂体以单边或多边式侧向叠置;砂体较宽,横向连续性好;砂体连通性好;隔夹层常见且连续;垂向上的物性表现在自下而上,孔隙度降低,渗透率变差;平面物性具分带、分块的特征,可划分出若干好储层区带。
3)网状河砂体。
砂体储层呈厚层状,十几米到几十米;砂体以孤立式叠置;砂体窄,横向连续性差;砂体连通性较差;隔夹层常见,很多;垂向上物性变化特征与辫状河储层类似;平面上砂体呈窄条带状储层交织成网状。
油藏描述试题
研究生课程《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试题姓名学号成绩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1、油藏描述就是以为理论指导,综合运用等信息,最大限度地运用,对方法和技术。
2、宏观非均质性研究包括和非均质研究,后者又可分为和非均质性研究。
3、油藏静态描述的核心是对进行描述和评价,研究储集体参数的空间分布。
4、是最基础的地质工作。
5、研究是选择开发层系及分层开采工艺技术的依据。
6、是地下储层裂缝最直接的第一性资料7、储集体原始孔隙的和受沉积因素控制。
二、多项选择题(选择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完全正确方得分,每条2分,共28分)1、油藏描述的研究特色:()A、综合性B、逻辑性C、系统性D、预测性2、地应力的测试方法有:()A、微型压裂B、压力梯度法C、钻孔崩落法D、声发射法E、薄片法3、沉积相的直接标志主要有:()A、岩石学标志B、古生物标志C、地球化学标志D、地球物理标志4、微观非均质研究主要包括:()A、层内非均质B、孔间非均质C、孔道非均质D、表面非均质E、纹层非均质5、剩余油微观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有:()A、层内非均质B、岩石润湿性C、微型构造D、毛管压力E、沉积韵律6、据裂缝与孔隙对储存油气及其渗流能力的相对关系,把有裂缝的油藏分为:()A、孔隙性油藏B、裂缝性油藏C、双孔隙度油藏D、双渗透率油藏E、裂缝非均质油藏7、碎屑岩的主要成岩作用有:()A、机械压实B、化学压实C、胶结作用D、交代作用E、溶解作用F、充填作用8、除储层平面非均质外,油藏平面非均质还受()等的影响。
A、沉积环境B、井网形式C、注采工作制度D、断层封闭性9、剩余油地质综合分析方法主要有:()A、微型构造分析法B、油藏数值模拟法C、沉积分析法D、断层封闭性分析法E、油藏工程分析法10、隔(夹)层研究中,可从()等方面确定隔夹层标准。
A、厚度B、岩性C、电性D、流体性质E、物性11、宏观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包括:()A、储层润湿性B、沉积相C、构造D、储层非均质性E、井网条件12、夹层对油层油水渗流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控制作用,其影响程度大小取决于()等:A、延伸规模B、夹层厚度C、夹层密度D、垂向位置E、夹层产状13、确定有效厚度物性下限的方法主要有( )A、测试B、数理统计C、经验统计D、泥浆侵入E、公式F、含油产状14、指出以下各微相带的储集体中吸水能力最强的三种:()A、心滩B、分流河道间C、河口坝D、决口扇E、边滩F、远砂坝四、名词解释(30分)1、成岩作用2、孔隙结构3、剩余油4、地应力5、断裂体系6、敏感性矿物7、油藏描述8、微型构造9、夹层10、层内非均质五、论述题(29分)1、论述宏观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
《储层地质学》期末复习题及问题详解
《储层地质学》期末复习题及问题详解中国石油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储层地质学》期末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储集岩:具有孔隙空间并能储渗流体的岩石。
2、储层:凡是能够储存油气并能在其中参与渗流的岩岩层即为储层。
3、储层地质学:是研究储层成因类型、特征、形成、演化、几何形态、分布规律,还涉及储层的研究方法和描述技术以及储层评价和预测的综合性地质学科。
4、孔隙度:岩样孔隙空间体积与岩样体积之比5、有效孔隙度:指相互连通的,在一般压力条件下允许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孔隙体积之和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6、流动孔隙度:指在一定压差下,流体可以在其中流动的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7、绝对渗透率:当岩石为某单一流体所饱和时,岩石与流体之间不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反应,所测得的岩石对流体的渗透能力称为该岩石的绝对渗透率8、相渗透率: 又称之为有效渗透率,指岩石孔隙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互不相溶流体共同渗流时,岩石对每一种流体的渗透能力的量度,称之为该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9、相对渗透率:岩石孔隙为多相流体饱和时,岩石对各流体的相对渗透率指的是岩石对各种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该岩石的绝对渗透率的比值10、原始含油饱和度:油藏开发前,所测出的油层岩石孔隙空间中原有体积与岩石孔隙体积的比值称为原始含油饱和度11、残余油饱和度:残余油是在油层处于不可流动状态的那一部分油,其所占总孔隙体积百分数称为残余油饱和度。
12、达西定律: 位时间通过岩石截面积的液体流量与压力差和截面积的大小成正比,与液体通过岩石的长度以及液体的粘度成反比。
13、成岩作用:沉积物沉积之后转变为沉积岩直至变质作用之前,或因构造运动重新抬升到地表遭受风化以前所发生的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以及这些作用所引起的沉积物或沉积岩的结构、构造和成分的变化。
14、同生成岩阶段: 沉积物沉积后至埋藏前所发生的变化与作用时期。
15、表生成岩阶段: 处于某一成岩阶段的弱固结或固结的碳酸盐岩、碎屑岩,因构造作用抬升至地表或近地表,受大气淡水的溶滤等作用所发生的变化与作用时期。
石油地质学思考题及答案
⽯油地质学思考题及答案第⼀章油⽓藏中的流体——⽯油、天然⽓、油⽥⽔⼀、名词解释1.⽯油:(⼜称原油)(crude oil):⼀种存在于地下岩⽯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
2.⽯油的灰分:⽯油的元素组成除了碳、氢、氧、氮、硫以外,还含有⼏⼗种微量元素,⽯油中的微量元素就构成了⽯油的灰分。
3.组分组成:⽯油中的化合物对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具有选择性溶解和吸附性能,选⽤不同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将⽯油分成若⼲部分,每⼀部分就是⼀个组分。
4.⽯油的⽐重:是指⼀⼤⽓压下,20℃⽯油与4℃纯⽔单位体积的重量⽐,⽤d420表⽰。
5.⽯油的荧光性:⽯油在紫外光照射下可产⽣延缓时间不⾜10-7秒的发光现象,称为荧光性。
6.天然⽓:⼴义上指岩⽯圈中存在的⼀切天然⽣成的⽓体。
⽯油地质学中研究的主要是沉积圈中以烃类为主的天然⽓。
7.⽓顶⽓:与⽯油共存于油⽓藏中呈游离⽓顶状态产出的天然⽓。
8.⽓藏⽓:单独聚集的天然⽓。
可分为⼲⽓⽓藏和湿⽓⽓藏。
9.凝析⽓(凝析油):当地下温度、压⼒超过临界条件后,由液态烃逆蒸发⽽形成的⽓体。
开采出来后,由于地表压⼒、温度较低,按照逆凝结规律⽽逆凝结为轻质油即凝析油。
10.固态⽓⽔合物:是在冰点附近的特殊温度和压⼒条件下由天然⽓分⼦和⽔分⼦结合⽽成的固态结晶化合物。
11.煤型⽓:煤系地层中分散有机质在热演化过程中所⽣成的天然⽓。
12.煤成⽓:煤层在煤化过程中所⽣成的天然⽓。
13.煤层⽓:煤层中所含的吸附和游离状态的天然⽓。
14.油⽥⽔:是指油⽥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即油层⽔。
15.油⽥⽔矿化度: 即⽔中各种离⼦、分⼦和化合物的总含量,以⽔加热⾄105℃蒸发后所剩残渣重量或离⼦总量来表⽰,单位ml/l、g/l或ppm。
⼆、问答题1.简述⽯油的元素组成。
组成⽯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氢、氧、氮、硫。
碳含量为:84-87%,平均84.5%;氢含量为:11~14%,平均13%;两元素在⽯油中⼀般占95~99%,平均为97.5%。
石油地质思考题
名词固态气水合物:是在冰点附近的特殊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由天然气分子和水分子结合而形成的固态结晶化合物。
沉积有机质:通过沉积作用进入沉积物中并被埋藏下来的那部分有机质称为沉积有机质。
干酪根: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非氧化型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圈闭的闭合度:指圈闭的顶点到溢出点的垂直距离。
油气藏高度:油气藏的顶点到油水界面的垂直距离,是指示油气藏大小的一个重要参数。
有效渗透率:储集层中有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每一单相流体的渗透率称该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
油气聚集:油气在储层中由高势区向低势区运移的过程中遇到圈闭时,进入其中的油气就不能继续运移,而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的过程,称为油气聚集。
油气聚集带:在沉积盆地中受同一个二级构造带所控制的,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一系列油气田的总和。
成油门限:有机质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温度升高,当温度、深度达到一定数值,有机质才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个界限称成油门限。
含油气盆地: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和圈闭条件,并且已经发生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发现工业性的油气聚集的沉积盆地,称含油气盆地。
成烃坳陷:是指地质历史时期曾经是广阔的有利于有机质大量繁殖和保存的封闭或半封闭的沉积区;成熟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体积大,并能提供充足的油气源,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油气聚集。
问答题干酪根晚期生油理论的主要内容。
碳酸盐岩储集层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其物性的影响因素是什么?断层油气藏形成的机理、基本特征和主要类型。
答题要点:断层对储集层的上倾方向起完全的封闭作用即可形成断层圈闭,聚集油气就成为断层油气藏。
断层油气藏的基本特征:油气层的上倾方向或各方被断层所限,对于仅在上倾方向受断层所限的油气藏来说,其下倾方向油(气)水界线与油气层顶面构造等高线相平行。
沿断层附近储集层因岩层被挤压破裂而渗透性变好;断层的发育使油气藏复杂化,构造断裂带内的油气藏被断层切割为许多断块,分隔性强,各断块内含油层位、含油高度、含油面积很不一致;油气常富集在断层靠油源一侧。
油藏工程课后习题及答案
油藏工程课后习题及答案油藏工程是石油工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领域,它涉及到石油的勘探、开采和生产等方面。
在学习油藏工程的过程中,课后习题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油藏工程课后习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什么是油藏工程?油藏工程是一门研究石油藏地下储集层特征、储量、开发方式和开发效果的科学与技术,它包括石油勘探、油藏评价、油藏开发和油藏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2. 油藏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油藏工程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油藏的储量、开发方式和开发效果,以实现石油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3. 请列举一些常用的油藏工程方法和技术。
常用的油藏工程方法和技术包括地质勘探、地震勘探、测井、油藏模拟、油藏开发和油藏管理等。
4. 什么是油藏评价?油藏评价是指通过对油藏进行地质、物理和工程参数的分析和计算,评估油藏的储量、开发潜力和经济效益等。
5. 油藏开发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油藏开发的基本原则是以科学的方法确定合理的开发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石油的采收率和经济效益。
6. 请简述常用的油藏开发方式。
常用的油藏开发方式包括自然驱动开发、人工驱动开发和辅助驱动开发等。
自然驱动开发是指通过油藏内部的自然能量(如地层压力)推动石油向井口流动;人工驱动开发是指通过注入水、气体或其他物质来增加油藏内部的压力,推动石油流动;辅助驱动开发是指通过热力、化学等方法改变油藏内部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促进石油的流动。
7. 请简述油藏管理的主要内容。
油藏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油藏生产管理、油藏改造和油藏维护等。
油藏生产管理是指通过合理的生产措施,控制油井的产量和产能,实现石油的高效生产;油藏改造是指通过注水、注气等方法,提高油藏的采收率;油藏维护是指对油藏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保持油井的正常运行。
8. 请简述油藏工程的发展趋势。
油藏工程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油藏描述基础试题
一、简要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1岩性地层单元:以岩性分界面为边界、由相同或相近的岩性构成的地层单元。
2年代地层单元:以等时地质界面为边界,其内部由成因上相联系的地层组成的地层单元。
3 关键井:位于油藏关键部位,具有良好地质控制条件的井。
4 剩余油:油藏中聚集的原油,在经历不同开采方式或不同开发阶段合,仍保留或滞留在油藏不同部位的的原油。
5 油藏边界类型:一是流体界面与储层构造决定含油边界;二是断层限定的油藏边界;三是由岩性尖灭线限定的边界。
6 地震相分析:对地震反射特征进行地质解释。
7 油藏地质模型:8 流体系统: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常见地震反射结构的类型并解释其地质意义(20分)答题要点:(1)明确特殊地震反射结构的含义:内部反射结构是指地震相单元内部反射波之间的延续状态及其相互关系。
特殊地震反射结构是指具有特定的形态,具有比较明确的地质解释,要以用于沉积体系分析的地震反射现象。
常见反射结构的主要类型及其解释:(2)平行、亚平行结构:反射同相轴之间彼此平行或近于平行,代表着一种沉积能量较低的沉积背景。
(3)发散结构:反射同相轴向着盆地下倾方向有规律的增多,并且是以地层逐渐增厚为特点的结构形态。
是由盆地稳定地差异沉降引起。
(4)前积反射结构:反射同相轴向着某一方向有规律的斜向排列,通常反映某种携带沉积物的水流在向前推进的过程中由前积作用产生的反射结构。
前种结构可进一步划分为:(a)S型前积;(b)斜交型前积;(c)复合的S-斜交型前积;(d)平行斜交前积;(e)迭瓦型前积;(f)波状斜交型前积。
不同的前积结构形式代表了不同的水动力条件。
(a)S型前积:具有完整的顶积层、前积层和底积层。
其连续性最好,振幅较强,代表着一种水流能量较低的环境。
(b)切线斜交型前积:由很多相对倾斜而又互相平行的反射组成,其上倾方向对上界面顶超或削截,下倾方向下超于下界面之上,可形成底积层。
代表着沉积物供给速度快,水流能量大,改造作用较强的沉积作用特点。
油藏思考题与习题要点
思考题与习题要点第一章1.油田正式投入开发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答:整体上油藏的开发分为三个部分,即区域勘探、工业勘探和投入开发。
但是投入开发过程中首先要进行基础井网的钻井,以便于更加详细的了解油藏情况。
主要论述前两部分的内容和工作。
2.试从处理好认识油田和开发油田的关系,说明整装油田和断块油田的开发程序的差别。
答:从认识油田的角度出发,应该在初期取得更多的资料,尤其是第一手的探井详探井资料,从开发油田的角度看,前期的资料井比较多会影响到后期开发井网的完善性。
对于整装油藏和断块油藏来说,其含油的范围和特征不同,整装油田需要较少的井数即可大致了解油藏特征,但是对于断块油田来说,由于油藏范围比较小,井数少很难了解全面其油藏的分布特征。
3.在裂缝或断层较发育的地区,井排方向如何布置?答:主要从裂缝和断层的性质出发考虑,天然裂缝或人工压裂的裂缝导流能力比较高,注入水很容易在其中窜流,因此含油裂缝的油田最好裂缝的方向与水驱油的方向垂直;断层可以分为开启性、半开启性、以及密封性断层,对于开启性质的断层来说,其对油水流动阻挡能力没有影响,但是封闭性断层可以阻挡流体的流动,因此如果在水驱油的方向上存在封闭断层,则断层一侧的生产井很难受效。
(注意水驱油的方向与井排方向的关系)4.弹性、塑性、弹塑性储层特性对产能的影响有何差别?答:主要从岩石的性质变化(渗透率变化)考虑,压力的变化导致渗透率改变的程度,压力回升可否恢复角度考虑。
5.五点法与反九点法面积井网各自有何特点?答:从井网的构成,油水井数比,井网密度,适用的油藏等方面入手分析。
6. 已知某油田的储量计算参数为:A=20km2;h=25m;φ=0.25;Soi=0.80;Boi=1.25,ρ地面=0.95。
试求该油田的原始地质储量、储量丰度和单储系数的大小。
答:采用储量的计算公式计算,主要注意各个参数的单位,含油面积采用的是平方公里,计算完成的单位为×104t,丰度和单储系数也是要注意的单位的形式为104t/Km2和104t/(Km2·m),此时单储系数的单位不要合并处理。
油藏描述复习资料
《油藏描述》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___ ______是油藏描述的基础,也是油藏描述的目的和归宿。
2、油藏构造研究的目的是揭示油藏的__ ____、___ ____,进行_____划分,探讨__ __、_ _。
3、碎屑岩成岩作用的类型主要有:__ _、_ _、 _、_ 、_ _、_ _、_ __等。
4、宏观非均质性研究包括__ __和__ __非均质研究,后者又可分为__ __和__ __非均质性研究。
5、我国现行储量的分级为三级,即_ __,_ ___,__ ____。
6、地震相分析主要内容包括__ __、_ _、_ __。
7、目前储层横向预测常用的方法有_ __、__ __、_ __、__ __。
8、储层地质模型包括、、三大部分。
二、名词解释1、测井相模式2、地震相3、次生孔隙4、渗透率变异系数5、隔层6、物性7、泥质含量8、油藏描述9、储层潜在敏感性10、静态模型三、选择题(至少选一个项)1、勘探阶段划分地区地层及与相邻地区统层的依据是( ):A、岩石地层单元B、生物地层单元C、地震反射层位D、测井地层单元E、热释光地层单元2、油藏描述与传统油藏研究的主要区别是( ):A、综合性B、以相关学科最新理论为基础C、以计算机及自动成图技术为手段3、油藏描述的研究特色( ):A、综合性B、从宏观到微观C、采用多学科高新技术D、从定性到定量4、据裂缝与孔隙在储存油气及流体渗流能力的相对关系,把有裂缝的油藏分为( ):A、孔隙性油藏B、裂缝性油藏C、双孔隙度油藏D、双渗透率油藏E、裂缝非均质油藏5、地应力的测试方法有( ):A、微型压裂B、压力梯度法C、钻孔崩落法D、声发射法E、薄片法6、沉积相的直接标志主要有( ):A、岩石学标志B、古生物标志C、地球化学标志D、地球物理标志7、沉积相分析的一般程序包括( ):A、单井剖面相分析B、测井相分析C、剖面对比相分析D、地震相分析E、平面相分析8、碎屑岩的主要成岩作用有( ):A、机械压实B、化学压实C、胶结作用D、交代作用E、溶解作用F、充填作用9、原生粒间孔隙指在成岩演化过程中由于正常压实及胶结作用,孔隙空间减少,但骨架颗粒之间未受到明显( )作用的一种孔隙。
油藏地质学第4章油藏描述资料
㈤岩心录井资料应用
1. 考察古生物特征; 2. 确定地层时代,进行地层对比; 3. 研究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的关系,以及与电性的关系 4. 掌握生油特征及其他地化特征; 5. 观察岩性、沉积结构与构造、判断沉积环境; 6. 了解构造和断裂情况,如地层倾角、接触关系、断层位置等; 7. 检查开发效果,了解开发中所必须的资料数据。
四、油藏描述资料
基础前提:各种资料齐全准确 1.直接资料:岩心、岩屑录井资料、分析鉴定数据 2.间接资料:物探、测井、试油、试采 归纳起来包括:钻井地质资料
物探资料 测井资料 试油试采资料 动态资料
§1 钻井地质资料
地质录井的主要项目有:岩心录井、岩屑录井、钻时录井、钻 井液录井、气测录井。 一、岩屑录井资料
气测录井方式有两种:随钻气测与循环气测 应用:记录钻井液中可燃气体含量,
及时发现油气, 预报井喷。
§2 物探资料
一 地震勘探原理与方法
㈠概念
地震勘探(Seismic Exploration):就是人工手段激发地震 波,通过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的传播情况,以查明地下地质 构造,寻找油气藏的技术方法。
㈣ 油气水分布及性质 1. 油气水分布 2. 油气水界面与过渡带 3. 流体分布的控制因素 4. 流体性质
㈤ 地层压力、温度系统
㈥ 渗滤物理特征
1. 润湿性 2. 相对渗透率 3.毛细管力 4. 水驱油效率 5. 敏感性研究
㈦ 驱动能量和驱动类型
1.天然水头能量 2. 边、底水能量 3.弹性能量 4.气顶能量 5.溶解气能量 6. 重力能量
油藏工程 课后答案 思考题
油藏工程教材习题第一章:1.一个油田的正规开发一般要经历那几个阶段?答:一个油田的正规开发一般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1)开发前的准备阶段:包括详探、开发试验等。
(2)开发设计和投产:包括油层研究和评价,全面部署开发井、制定射孔方案、注采方案和实施。
(3)开发方案的调整和完善。
2.合理的油田开发步骤通常包括那几个方面?答:合理的油田开发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井网的布署。
2.确定生产井网和射孔方案。
3.编制注采方案。
3.油田开发方案的编制一般可分为那几个大的步骤?答:油田开发方案的编制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大的步骤:1、油气藏描述2、油气藏工程研究3、采油工程研究4、油田地面工程研究5、油田开发方案的经济评价6、油田开发方案的综合评价与优选。
4.论述油气田开发设计的特殊性。
答:一切工程实施之前,都有前期工程,要求有周密的设计。
有些工程在正式设计前还应有可行性研究。
对于油气田开发来说,也不例外,但又有其不同的特点。
(1)油藏的认识不是短时间一次完成的,需经历长期的由粗到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
(2)油气田是流体的矿藏,凡是有联系的油藏矿体,必须视作统一的整体来开发,不能像固体矿藏那样,可以简单地分隔,独立地开发,而不影响相邻固体矿藏的蕴藏条件及邻近地段的含矿比。
(3)必须充分重视和发挥每口井的双重作用——生产与信息的效能,这是开发工作者时刻应该研究及考虑的着眼点。
(4)油田开发工程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工业。
油气田地域辽阔,地面地下条件复杂、多样;各种井网、管网、集输系统星罗棋布;加之存在着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使得油田开发工程必然是个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工业,是个综合运用多学科的巨大系统工程。
5.简述油藏开发设计的原则。
答:油藏开发设计的原则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规定采油速度和稳产期限(二)规定开采方式和注水方式(三)确定开发层系(四)确定开发步骤6.油田开发设计的主要步骤。
储层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1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报告
化学成因的构造
和生物成因的构 造三大类。
5、碎屑岩的粒级分类
可划分为(角)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 6、砂岩的成分分类 通常按石英、长石和岩屑三端元法进行砂岩的成分分类。
二、火山碎屑岩的岩石学特征及分类
1、火山碎屑岩的主要岩石学特征
2、火山碎屑岩的分类 根据成因、组分含量、成岩方式以及碎屑粒径等,可将 火山碎屑岩分为三大类五个亚类。
4、在分级储层评价中,通过研究探明地质储量和预测可采储 量,建立储层模型以及进行油藏描述等。 5、是一门多学科、多技术的综合性学科,涉及沉积岩石学、 岩石学、古生物和古生态学、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有机 地球化学、油层物理学、层序地层学和地震地层学、矿场地球 物理学、岩石力学、流体力学、钻井工程和采油工程等学科。 需要多学科的协同配合,又促进这些学科的发展。
(2)生物生长结构
(3)交代及重结晶的
晶类结构 3、特殊构造 (1)缝合线构造 (2)生物骨架构造 (3)藻叠层构造和藻 纹层构造 (4)鸟眼构造
4、碳酸盐岩的分类 石油系统分类:
(1)“六五”期间提出加强储层研究 (2)1988年建立了五种储层评价研究技术方法及规范要求 (3)自1990年以来,召开多次储层研况
(1)特点:微观化、数值化与模型化 (2)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储层地质模型研究成为国际上的 热门课题,1985年的第一届储层表征技术讨论会; 1989,1991年的第二、第三届等。 (3)储层地球化学的研究自1980年以来开展了大量的研究, 对于储层,尤其是砂岩次生孔隙的形成及分布提出了新理论 与新看法,对储层预测有重要参考价值,如美国在1985年出 版的“有机质在成岩过程中的作用”影响较大。在国外,每 年都有大量的储层地球化学方面的文章公开发表。 (4)由于油气勘探开发工作中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迅 速发展,储层研究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亦随之得到发 展,由此逐渐形成“储层沉积学”和“储层地质学”新的学 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题:1.储集层按岩性可分为哪些类型?按物性、按储集空间可分为几种类型?岩性分类方案碎屑岩储集层:砾岩、砂岩等碳酸盐岩储集层:灰岩、白云岩等特殊岩性储集层:火山岩、变质岩、泥岩等物性分类方案孔隙性:高孔隙度、中孔隙度、低孔隙度、特低孔隙度储层渗透性:高渗透率、中渗透率、低渗透率、特低神偷了呢储层储集空间分类孔隙型储集层裂缝型储集层溶洞—裂缝型储集层孔隙—裂缝型储集层孔、洞、缝型储集层按孔隙结构的分类六种类型:A型--粗孔粗喉结构B型--粗孔中喉结构C型--中孔中喉结构D型--细孔细喉结构E型--杂基充填的微孔结构F型--紧密胶结微孔结构2.碎屑岩储层按成因可分为哪些类型?砾岩、砂岩、粉砂岩3.碎屑岩、火山岩、碳酸盐岩、泥质岩的孔隙空间类型、.孔隙结构类型是什么。
第三章2碎屑岩—空隙——孔隙型,碳酸盐—裂缝、溶洞--——缝-洞性,火山岩—裂缝_——裂缝型,泥质岩(1.裂缝型2.孔隙型3.孔—缝复合型)4 毛细管压力曲线形态所代表的孔隙结构的含义分选好,粗歪度分选好,细歪度5、致密储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孔渗性比较低<0.1×10-3um2只能作为储气层(非常规气层),标准岩心分析和测井解释不能提供可靠的资料,需进行大型压裂等措施才能获得工业产能6. 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储层的成岩作用有几种?什么是成岩相?各什么特点。
成岩作用有:压实、压溶、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解(溶蚀)作用、自生矿物的形成与充填作用、重结晶作用成岩相:成岩相是指成岩环境和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成岩产物的总和。
分类以及特点:(1)、弱压实成岩相常形成于中、浅埋藏的砂岩中。
砂岩杂基含量低,具颗粒支撑结构,机械压实作用减弱,而压溶作用增强,颗粒间多为点接触和线接触。
胶结物含量低,具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常构成高渗或中渗储层。
砂岩多为平行层理及块状层理砂岩,含油性好,常见于河道砂、三角洲前缘砂及扇三角洲前缘砂体。
(2)、强压实成岩相常形成于杂砂岩中,由于杂砂岩的粘土杂基含量高,机械压实作用强,使原生孔隙大大降低。
其孔隙度低,且多为微孔隙。
喉道细,因此渗透率低,属于致密储层。
强压实成岩相主要出现在埋深较大的湖底扇内主沟道砂体、扇三角洲平原和深水重力流沟道砂体中。
由于孔隙度、渗透率特别低,对形成油藏可能是无效的,但对形成气藏还是有效的。
(3)、弱压实弱胶结成岩相其基本特征同弱压实成岩相,但胶结物含量较高,胶结物含量多在5%~15%之间。
由于胶结物充填了孔隙空间,降低了储层的孔渗性,成为低渗储层。
(4)、强压溶成岩相常见于埋深很大的净砂岩储层中。
由于埋深大,压溶作用强烈,使碎屑颗粒之间呈缝合及镶嵌式接触。
石英颗粒的次生加大边发育,而其他胶结物含量低。
镜下仅见残余的粒间微孔隙。
这类储层的物性差,含油性不佳,但对深层天然气还是有意义的。
(5)、早期碳酸盐胶结成岩相属于早期碳酸盐胶结成岩相的砂岩,其碳酸盐胶结物含量高达15%~30%,呈简单充填孔隙式胶结或嵌晶式胶结。
胶结物主要为方解石和含铁方解石,代表早期胶结而晚期未发生明显溶蚀的储层类型。
其孔渗性很差,属于致密储层,这种成岩相的形成与早期的断层活动有关,常分布在早期断层附近的滩坝砂体及三角洲分流河口砂坝砂体中。
(6)、晚期碳酸盐胶结成岩相属于晚期碳酸盐胶结成岩相的砂岩,白云石和含铁白云石胶结物含量高达10%~30%,也含有少量呈溶蚀状态的方解石和含铁方解石。
代表早期溶蚀,而晚期又被充填交代的类型。
这种成岩相构成深层的致密储层。
(7)、二氧化硅胶结成岩相二氧化硅胶结成岩相形成于石英净砂岩、粉细砂岩中。
其二氧化硅胶结物的含量大于5%,最高可达15%,二氧化硅胶结物充填原生粒间孔隙并形成石英次生加大胶结。
石英加大边缘较规则,有时见到规则的残余孔隙,有时可见到二氧化硅胶结物完全填满孔隙,上述特征反映了早期硅质胶结物的特点。
属于这种成岩相的砂岩常分布于石英碎屑含量高的滩坝砂体中,多属低渗储层。
(8)、溶蚀成岩相溶蚀成岩相构成了中深部的主要储层。
在中国东部碎屑岩储层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不稳定组分如长石、碳酸盐矿物等发生溶解产生次生孔隙,提高了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常构成高渗及中渗储层。
不稳定组分溶蚀成岩相常形成于湖底扇的中扇辫状水道、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等砂体中,这些砂体的原始孔渗性很好,有利于地下酸性流体的流动,因此易产生溶蚀作用。
7.按新标准,我国碎屑岩储层的成岩作用阶段可划分为几个阶段,主要特点。
A、同生成岩阶段沉积物沉积后至埋藏前所发生的变化和作用阶段B、早成岩阶段沉积物由弱固结到固结成岩的阶段C、中成岩阶段岩石固结后,在深埋环境下直到变质作用前的阶段D、表生阶段的成岩标志指处于某一阶段的岩石,因构造抬升而暴露或接近地表,受到大气淡水的溶蚀,发生变化与作用的阶段。
8.碎屑岩成岩作用的影响因素有哪些?(6分)成岩作用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中岩性、流体、温度、压力是四个基本因素,还有构造运动和生物活动等影响因素。
1、岩性岩性是控制成岩作用的关键因素。
岩性包括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等。
(1)岩石成分对储层的成岩作用有明显的影响,研究发现长石砂岩易产生次生溶孔,石英砂岩的SiO2胶结物含量高而成岩作用相对弱。
软岩屑很容易被压实变形等。
(2)粘土杂基含量对成岩作用也有重要影响。
(3)砂岩的分选和粒度对成岩作用的影响(4)沉积构造对成岩作用的影响中国东部陆相湖盆碎屑岩储层中,孔渗性好、次生孔隙发育的砂岩多是具块状层理和平行层理的细砂岩,这种砂岩常构成中浅层的含油储层和深层的含气储层。
而具波状层理、斜波状层理和小型交错层理的(泥质)粉细砂岩的次生孔隙不发育,含油性差。
2、古温度古温度是划分成岩阶段、确定成岩序列的主要指标之一。
3、压力压力是自始至终控制成岩作用的主要因素。
它直接控制了压实和压溶作用,是直接控制物性的重要因素,并且大部分矿物的溶解度随压力增大而增大。
4、流体成岩作用总是在有孔隙流体的情况下发生,在成岩作用期间,储集层中会存在不同成分的孔隙流体。
流体的化学成分和活动程度对成岩作用起着很重要的控制作用。
(1) 孔隙流体的化学成分孔隙流体的化学成分直接控制自生矿物的形成、黏土矿物的转化等(2) 孔隙流体的流动方式和动力(3) 油气对成岩作用的影响油气运移到储集层中会抑制成岩作用的进行,主要原因可归结为油气聚集一方面会抑制地层水的流动,另一方面会形成相对高压带。
5、生物扰动生物扰动可以改变砂岩储层的原始物性,影响着其后的成岩演化过程。
有利于生物活动的环境多为滨浅湖及三角洲环境。
滨湖地区湖水条件变化大,以滤食性生物活动为特征,形成各种“U”形潜穴和扰动构造。
浅湖区上部及三角洲环境,水介质条件稳定,阳光和营养物质充足,适于生物的大量繁殖,生物不必穴居就能生存和获取食物,因而觅食迹发育,垂直、倾斜和水平潜穴均有。
6、构造位置和断层活动断层活动对成岩作用的影响很大。
在胶结物大量沉淀时期的活动断层的附近常形成致密胶结带。
而酸性流体大量活动时期形成的断层附近,溶蚀作用很发育,常形成次生孔隙发育带。
9.常见的成岩作用模式有几种,主要特点是什么?1、成岩演化模式成岩演化模式可以起到如下作用:对于对比的目的来说,能起到一个标准作用;对于新地区(或层系)来说,能起到预测作用;对于进一步研究来说,能起到提纲和指南作用。
不少学者提出了各自的成岩作用模式如大气淡水成岩模式,冷水成岩模式,深层卤水成岩模式等。
2、成岩作用评价主要评价成岩作用对储集层性能的影响,重点是成岩作用对储集层物性的影响。
成岩作用过程是储集孔隙的形成与消亡的交互过程。
导致孔隙度损失的成岩作用压实、压溶作用自生矿物的胶结作用压实与胶结的相互作用次生孔隙的形成作用溶解作用等10.国内非均质性分类有几种?1、宏观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平面非均质层内非均质2、微观非均质11.什么是层内、层间、平面非均质性?以河道砂为例说名非均质性对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影响。
一、层间非均质性:砂层之间的差异性,包括层系的旋回性、砂层间渗透率的非均质程度、隔层分布等。
二、层内非均质性:单砂层内垂向上储层性质的变化。
三、平面非均质性:砂体的平面差异性,包括砂体的几何形态、规模、连续性、连通性、平面孔隙度和渗透率的非均质程度及方向性。
12.储层的敏感性有哪些,其机理各是什么?一、储层水敏性当与地层不配伍的外来流体进入地层后,引起粘土矿物的水化、膨胀、分散、迁移,从而导致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二、储层盐敏性:在系列盐溶液中,由于粘土矿物的水化、膨胀而使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储层耐受低盐度流体的能力。
度量指标为临界盐度)三、储层速敏性:储层因外来流体流动速度的变化引起地层内部微粒迁移,堵塞喉道,造成渗透率变化的现象。
四、储层酸敏性酸化液进入地层后,与地层中的酸敏矿物发生反应,产生沉淀或释放微粒,使地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13.储层模型划分有几种方案,可分为几类?14.勘探阶段有藏描述主要描述那些内容?(1)圈闭描述A 层位标定。
B 编制油组(或油气层)顶面圈闭形态图。
C 圈闭特征描述与圈闭发育史。
研究圈闭级别、形态、面积、闭合高度,断层产状、长度、断距、封闭性等。
D 圈闭构造发育史。
E 圈闭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根据地震、地质、测井、测试等方面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圈闭和断层对油气气聚集的控制作用(2)沉积相与沉积模型A 层序划分与对比。
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利用发现井和评价井的录井、测井和地震资料,进行地层层序划分对比,确定层序的时空展布,并根据描述精度要求划分出进行地震相、沉积相分析的层序单元。
B 单井相研究。
包括岩心相分析、测井相分析及单井划相。
C 地震相分析。
D 沉积相综合研究。
E 沉积相对储盖层发育和分布的控制。
(3)储盖层描述A 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B 储层储集特征研究。
C 测井储层解释。
D 地震储层横向预测。
E 储层综合评价。
F 盖层描述与评价。
应用沉积相、成岩作用、地层岩性组合及各种分析测试工资料,深入研究盖层封闭机理、微微观封闭能力的宏观封闭能力及储盖组合关系,并对盖层进行综合评价。
(4)油气藏特征描述A 油气层解释及油气水系统划分。
B 油气藏类型。
根据圈闭描述、油气藏形成条件,油、气、水分布特征及主要控制因素,分析确定油气藏类型及油气分布规律。
C 含油气边界的确定。
D 油、气、水性质及其分布。
E 油气层压力和温度特征。
F 油、气井产能。
通过试井和试采确定油气井产能(日产量、采油(气)强度和指数)分析产能变化特征和高产条件。
(5)油藏地质模型与油藏综台评价A 油藏概念地质模型。
B 油气储量计算—容积法C 油气藏综合评价D 经济评价及开发可行性研究。
E 先导开发实验区的选择15.开发早期阶段藏描述主要描述那些内容?(1)油层精细划分与对比;(2)研究小层沉积微相、岩石相,描述砂体几何形态、各向连续性、连通性,建立小层沉积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