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和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和对策
张庆松
最近据报道,欧盟官员曾宣布,中国将会在今年夏季加入国际贸易组织。随着加入WTO 的时间接近,中国走向经济全球化的决策已经成为定论。因此,人们讨论和研究的重点也将由中国是否和何时加入WTO,转向经济全球化的具体弊端以及应该采取的对策。本文就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和对策,提出一些看法。全文共12500字。
一、WTO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曾几何时,人们还在担心中国会不会重走计划经济的老路,改革开放政策会不会倒退。
自从中国政府决定加入WTO以后,这种忧虑已经烟消云散。中国政府加入WTO的努力表明了,改革开放将不会再倒退。人们(特别是关心中国的人),反而开始担心中国的经济开放是否已经走得太快了。过去一两年里,有一些文章指出WTO将会对中国产生巨大的冲击。因此他们主张,中国应该暂缓加入。但是也有一些人认为,WTO对中国是利大于弊,所以应该加入,而且要快加入。就在这两派激烈争论的时候,中国的WTO谈判仍在继续而且即将成功,真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就出现了一个理论落后于决策的局面,也就是说,海外的一些评论家们的眼光是落后于形势发展的。中国政府决定加入WTO,必定有自己的道理。从中国经济近些年的表现看,中国政府领导人对经济大形势的分析观察能力和把握控制能力是可以令人信任的。所以,应该相信,中国加入WTO的决策是经过分析并判定WTO是利大于弊的。在这种情况下,再讨论WTO该不该加入的问题就已经落后于形势,是浪费时间。
反对WTO论者的缺点就是光看到WTO会带来的冲击,但是却没有看到WTO是改革开放政策的继续,是改革开放政策迈上的一个新台阶,而且从长远来说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必经途径。WTO将会把中国经济带向全球化,而经济全球化是发展经济必须的道
路。从发展的角度看,WTO利益再多,冲击再大,其影响力也不过十多年而已。经济全球化才是未来更长远的目标,因此具有更大的意义。WTO只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一小步。而经济全球化这一趋势才会是中国将来长久面对的冲击和挑战。
智者高瞻远瞩。理论研究也要超前才能形成指导性作用。既然中国政府已经做出加入WTO的决策,那么理论研究就应该超越是否加入的层次,而应该进行超前性的研究。这样的研究就应该把WTO的冲击以及对策,作为要解决的主要目标。如果要把研究推展到更超前,更远的范围,就应该把视野超越WTO这十多年内的冲击,而以“经济全球化”这一影响中国未来几十年的趋势作为研究对象。也就是说,对WTO的研究应该放在经济全球化这一大题目下进行。
实际上,人们对WTO的担心还是源自对“经济全球化”的担心。由于对经济全球化这一概念的疑虑,反感和敌视,才使得一些人对中国经济全球化这一趋势存有担心,怀疑和恐惧。只有当人们对经济全球化这一经济远景建立信心和信任后,像WTO这样的短期问题才不会造成太大的抵制或混乱。
所以,本文要探讨的是经济全球化的利弊,以及中国可能采取的对策。
二、中国学者的关注
经济全球化的弊端,中国学者已经有了较为正确的认识。新加坡《联合早报》近日转载香港《信报》题为“中国学者应对‘经济全球化’新观点”的文章,详细地列举了中国学者对经济全球化”的批评和疑虑。现把其中的一些主要观点摘要如下:
中共中央理论权威刊物《求是》半月刊今年第一期在署名“本刊课题组”的文章中,提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剥削的全球化”的新观点。这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趋势,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的产物。特别是在20世纪8、90年代之交,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为资本的进一步国际化消除了壁垒的情况下,经济
全球化迅速发展成为一种举世瞩目的汹涌潮流。
截至1999年年底,全世界有六万多家跨国公司,其对外投资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控制了世界生产的40%,国际贸易的50%至60%,国际直接投资的90%以上。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和先进的技术,以美国为首的国际资本主义通过不平等交换,把广大发展中国家变成它们廉价资源的供应站、获取高额利润的投资对象和推销剩余产品的市场。正所谓“资本流遍世界,利润流向西方”。
随着这一进程的发展,南北发展差距愈来愈大。北方发达国家富者愈富,南方发展中国家贫者愈贫。全世界有13亿人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下,日平均生活费不足1美元。发达国家拥有全球生产总值的86%和出口市场份额的82%,而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仅分别拥有14%和18%。有关统计资料显示,40年前,全世界最富的人口和最穷的人均收入,是30比1,而今已上升到74比1;20年前,联合国成员国中最不发展国家仅20有余,而今却增加到48个。
学者们还指出,尤其美国总是千方百计遏制中国经济发展。中国至今未能加入世贸,都与虽同意中国入世却仍在背后作梗的美国有关。是以不能盲目乐观。与利相比,弊的方面亦即挑战的情形显得更为复杂。国际资本主义在输出资本的同时,从来没有忘记和放弃对社会主义国家尤其中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诸如在经济、科技“援助”中附加政治条件,通过基金会之类的“民间组织”收买和培植颠覆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敌对分子,输出资本时附带兜售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等等。
中国的年轻经济学者指出,这就是以经济全球化推动政治全球化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全球化,又以政治全球化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全球化来保障经济全球化。这种国际资本主义主导经济的战略,对发展中的中国构成严重威胁。
三、应付挑战,趋利避害
在列出上述弊端的同时,上述文章也透露出了中国学者在这个问题上体现出了辩证的思维方式和积极进取的态度。这是令人可喜的现象。
文章指出,中国年轻的经济学者认为,诚然入世对中国有负面影响,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整体联系日趋紧密。中国应当权衡入世的利弊,以便趋利避害。中国入世,有利于吸引外资,扩大对外贸易,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例如对外经济贸易方面,中国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已经使它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99年中国出口总额达3606亿3000万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6.4%。近年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额中,靠外贸拉动的部分约占两个百分点,也就是说每年占四分之一左右的增长是靠外贸实现的。(这一部分并不完全准确,去年的增长基本是靠内需拉动。外贸的拉动效应微乎其微)。
这些年青学者指出,对经济全球化既不能回避也不能盲从;既不能全面拒斥,也不宜全面迎合。也就是说,既不能说经济全球化为洪水猛兽,也不要随波逐流,去“傍美国这个大款”。中国虽然落后,但经过五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发展经济,抵御各种风险的物质技术基础已经比较雄厚。中国虽然落后,但具有一百多年反对外来侵略、五十多年自立自强、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这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历史前提和现实基础。这就决定中国在全球经济化的浪潮中可以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掌握发展主动权。
年轻经济学者指出,既不回避也不盲从,以豪迈的姿态勇敢地杀入经济全球化大潮,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相信中国这个历史悠久,潜力无穷的泱泱大国,既能吸纳百川,又能化掉一切污泥浊水。
这些年青学者的思路是对的,态度也是正确的。经济全球化既然是未来的必然趋势,那么因为困难和挑战就退缩不前是不正确的态度。勇敢地面对挑战,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