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儿科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和重要病原

合集下载

上呼吸道感染-儿科ppt课件

上呼吸道感染-儿科ppt课件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AURI)
两种特殊类型上感
咽结合膜热pharyngo -conjunctived fever
病原体 : adenovirus 3,7
好发季节 :
春夏季
临床特点 : 发热、咽炎、结合膜炎。为急性传 染病,可在集体儿童机构中流行,颈部、耳后淋巴 结肿大,可有胃肠道症状 病程 : 1~2周
上感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AURI)
病毒所致AURI者占90%以上
Etiology
主要病原为:病毒 鼻病毒(下图所示)
合胞病毒(Syncytial virus)
副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
流感病毒(Para influenza virus ) 腺病毒 (Adenovirus)
柯 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
Hale Waihona Puke 亦可继发细菌感染临床表现


• •
婴幼儿局部症状不显著而全身症状重:发热,咳嗽 食欲差,有时呕吐,腹泻 年长儿症状较轻:鼻塞,流涕,喷嚏,咽痒,干咳 发热等 有些患儿可出现阵发性脐周痛,与发热致肠痉挛或 肠系膜淋巴结炎有关 体检可见:咽充血,扁桃体肿大,颌下淋巴结肿痛 等,肺部听诊正常
第十二章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福建省立医院儿科 陈巧彬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AURI)
Overview 呼吸系统以环状软骨为界分为上、
下呼吸道(Respiratory system was divided into upper and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from ring gristle)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AURI)
两种特殊类型上感

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呼吸道合胞病毒,英文简称:RSV,属于RNA病毒,和我们了解的新冠病毒、流感病毒一样,是引起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之一。

RSV是1956年从黑猩猩呼吸道分离出来的,因其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导致相邻细胞融合,细胞病变形成类似合胞体的结构而被称为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非常容易传染,通过直接接触和飞沫传播。

RSV主要通过鼻咽黏膜接触含病毒的体液、汗液或或污染物而传染。

直接接触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2020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等最新发布的《儿童呼吸道感染合胞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同时也强调:飞沫和气溶胶也可引起RSV传播。

RSV可在手和污染物上存活数小时,所以勤洗手和接触防护(戴口罩)是预防包括RSV在内的呼吸道病毒传播的重要措施。

RSV一年四季均可感染,我国北方的流行期为10月至次年5月,南方流行季节性不明显。

RSV呈全球广泛流行,其流行受地理位置、温度和湿度等因素影响。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张耀文等通过对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的系统检索,进行了135个研究的meta分析,揭示了RSV在我国的流行特点为:冬春两季感染发病高峰期,其余月份散发,与流感病毒流行时期有一定的重叠;全国范围内12月-2月为RSV流行高峰期;从地理位置看,我国中部、西北和西南为高发地区;其中海南、广东等气温较高地区,RSV季节性流行不明显。

RSV感染潜伏期为1-10天,通常为5-7天。

RSV感染早期大部分局限于上呼吸道,临床表现为上呼吸道症状,如鼻塞、流涕、咳嗽、声音嘶哑等,同时伴有发热,也可无明显症状;在感染后2-5天逐渐出现下呼吸道咳嗽、喘息、呼吸频率加快、烦躁不安等症状,严重者吸气时有“三凹征“表现。

早期症状家长不容易辨识区分;对于两岁以下儿童,RSV感染后可快速进展为下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儿科-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儿科-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保证充足营养 T﹥38.5℃ 水分和VitC 。 给予物理降温, 饮食宜清淡、 如温水擦浴、 富营养易消化, 头部冷敷、腋下 少食多餐, 及腹股沟置冰袋等, 因发热、呼吸快 遵医嘱给药降温。 使水分消耗增加, 有高热惊厥病史 要鼓励其多饮水, 及早处置。 入量不足静脉补液。
监测体温,警惕高热惊厥。 每4~6小时测量体温一次, 超高热或有热惊厥史者应l~2h 时测量一次,退热处置30min后 复测体温并准确记录。
一、病因
病毒约占90%以上,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
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柯萨奇病毒、
埃可病毒、冠状病毒、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等。
少数由细菌致病最常见的有溶血性链球菌、肺 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肺炎支原体亦可引起 亦有细菌、病毒混合感染
二、临床表现
症状轻重不一 与年龄、病原和机体抵抗力不同有关 年长儿症状较轻,婴幼儿较重
高热 咽痛 流涎、厌食 呕吐 等。
咽部充血,咽腭弓、悬雍垂、软腭等处有2~ 4mm大小的疱疹,周围有红晕,疱疹破溃后 形成小溃疡,病程1周左右。
咽—结合膜热
(pharyngo-conjunctival fever)
好发于春夏季,散发或小流行,腺病毒3、7型所致 特征 发热 咽炎 结合膜炎 表现:高热,咽痛,眼部刺痛有时伴胃肠道症状。 体检:咽充血,可见白色点块状分泌物,周边无红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AURl)
各种原因引起的上呼吸道的急性感染,
简称上感,俗称“感冒”,小儿最常见的疾病。 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根据感染部位不 同常诊断为“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 扁桃体炎”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指

儿科学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儿科学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概述
小儿最常见疾病
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可分为急性鼻炎、咽炎、扁桃体炎、 喉炎等
病原体
病毒占90%以上 (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萨奇 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
细菌:最常见:溶血性链球菌 其次: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
支原体:肺炎支原体
临床表现
一般类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症状 1)鼻塞、流涕、喷嚏、干咳、咽部不适(咽干、痒或正常Βιβλιοθήκη 充血两种特殊类型的上感
疱疹性咽峡炎
咽结合膜热
并发症
中耳炎鼻 窦炎
淋巴结炎

咽扁桃体 周围脓肿
喉炎、支 气管炎、
肺炎
并发症2
风湿热
自身 免疫
肾小球 肾炎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CRP PCT 病原学诊断
免疫荧光法
酶联免疫法(ELISA)
诊断和鉴别诊断
流感 (局部症状轻,全身症状重,全身酸痛)
灼热感)(病毒)和吞咽疼痛(细菌)
2)发热、烦躁易怒、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不 振、呕吐、腹泻、腹痛
3)婴幼儿特点:体温高、局部症状轻,全身症状重、 常伴有消化道症状、起病1-2天易出现热性惊厥。
体征
1)鼻黏膜充血、咽充血、扁桃体肿大。
2)下颌和颈淋巴结肿大
3)偶有皮疹
咽部体征
传染病早期
阑尾炎:先腹痛后发热,固定右下腹压痛
过敏性鼻炎:鼻拭子涂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治疗
一般治疗 :多喝水,注意休息,居室通风。 抗病毒治疗:利巴韦林,奥司他韦,中药 抗菌治疗:青霉素、头孢菌素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对症治疗: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
预防
加强体格锻炼 母乳喂养 纠正缺钙和贫血 不去公共场所 避免受凉和过度疲劳,纠正不良习惯

小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PPT课件

小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PPT课件
发热(83%)、咳嗽(75%)、咽充血(100%),全部病例均有阵发性喘 憋和闻及细湿啰音,喘憋经Lowell临床评分5例为重症患儿
➢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LRTIs):是指气管、支气 管、细支气管和肺组织(包括肺泡和肺间质)等 部位的炎症
编辑版ppt
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
➢ 病毒病原 在婴幼儿CAP初始阶段十分重要,单 纯病毒感染约占小儿CAP的14~35%,常见病 毒:RSV、PIF、IF、ADV、鼻病毒、呼肠病毒
➢ 细菌病原 在发展中国家仍为小儿CAP重要病原, 但培养阳性率仅5~15%
-, absent
编辑版ppt
美国多病原学研究
1999年1月至2000年3月,154名住院下呼吸道感染 儿童,年龄2月-17岁,病原检出率79%:
细菌
60%
病毒
45%
肺炎支原体
14%
肺炎衣原体
9%
混合感染
23%
Michelow IC, et al. Pediatrics, 2004;113(4):701-707.
恶心与食物一起服用可以减轻抗病毒药物治疗必须在发病后3648h内开始才有效果疗程5天左右编辑版ppt编辑版ppt毛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严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性肺炎的一种特殊类型早产儿未成熟儿原有心肺疾病和免疫功能缺陷病是严重病例的高危因素首次患病后可有再发13患儿日后发展为支气管哮喘编辑版ppt病毒是主要病原约占90rsv是毛细最常见的病原体占5970其次是pifadvifhmpv和呼肠病毒两种病毒或混合感染致毛细支气管炎可能性存在编辑版ppt因接种于细胞培养后产生细胞融合病变而被命名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有ab两个抗原型各有6个和3个亚型抗原变异主要存在于g蛋白上编辑版pptrsv为非节段性的单链负股rna病毒15222个核酸10个蛋白质g蛋白病毒的吸附表面蛋白f蛋白病毒的穿入和胞膜融合sh蛋白增强膜融合作用非糖基化膜蛋白mm2蛋白ns1ns2结构蛋白非结构蛋白rsv编辑版pptrsv通过飞沫或被感染的呼吸道分泌物传播rsv感染呈常年散发和间歇流行在我国北方多发生于冬季和初春南方则发生于春夏和夏秋编辑版ppt在上呼吸道感染23d后出现持续性干咳阵发性喘憋

5 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研究

5 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研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王亚娟写在课前的话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是儿科的常见疾病,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

因此,正确诊断、及时治疗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同时,各病原的治疗原则各不相同,因此早期明确病原学诊断具有显著意义,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保障。

一、概况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是小儿的常见疾病,是导致儿童死亡的首位原因。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5 岁以下儿童中全世界每年大约有430万死于急性呼吸道感染。

占该年龄组死亡人数的30% ,其中肺炎占80-90% 。

在我国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首位,它的发病率占儿科住院患儿的 24.5%-65.2% ,5 岁以下儿童中每年有 105 万人死亡,其中 30 万死于肺炎,为该年龄组的第一位死因。

由此可见,寻找有效的降低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办法是必须的。

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关于管理急性呼吸道感染项目,已成功地减少了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然而不同地区、不同人群致病原可能是不同的。

因此,有效地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明确病原是首要问题。

但是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谱是非常复杂的。

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谱非常复杂,常见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的病毒感染包括有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嗜血杆菌 A、B 型,副流感Ⅰ、Ⅱ、Ⅲ型,还有腺病毒,其他病原可以有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等。

由此可见,肺炎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谱十分复杂,给病原学的诊断带来了困难,尤其对细菌病原的诊断。

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毒感染包括()A. 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B. 流感嗜血杆菌A、B型,副流感Ⅰ、Ⅱ、Ⅲ型C. 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D. 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莫拉菌正确答案:B解析: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谱非常复杂,常见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的病毒感染包括有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嗜血杆菌A、B型,副流感Ⅰ、Ⅱ、Ⅲ型,还有腺病毒,其他病原可以有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等。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2010年—儿科业务学习-11月份讲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upperrespiratoryinfectionAURl)系由各种病原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简称上感,俗称“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

该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如上呼吸道某一局部炎症特别突出,即按该炎症处命名,如急性鼻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用于上呼吸道局部感染定位并不确切者。

[病因]各种病毒和细菌均可引起,但90%以上为病毒,主要有鼻病毒(R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FluV)、副流感病毒(paraFluV)、腺病毒(ADV)等。

病毒感染后可继发细菌感染,最常见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近年来肺炎支原体亦不少见。

婴幼儿时期由于上呼吸道的解剖和免疫特点而易患本病。

营养障碍性疾病,如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亚临床维生素A、锌或铁缺乏症等,或护理不当,气候改变和环境不良等因素,则易发生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或使病程迁延。

[临床表现]由于年龄大小、体质强弱及病变部位的不同,病情的缓急、轻重程度也不同。

年长儿症状较轻,婴幼儿则较重。

(一)一般类型上感1.症状(1)局部症状:鼻塞、流涕、喷嚏、干咳、咽部不适和咽痛等,多于3~4天内自然痊愈。

(2)全身症状:发热、烦躁不安、头痛、全身不适、乏力等。

部分患儿有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

腹痛多为脐周阵发性疼痛,无压痛,可能为肠痉挛所致;如腹痛持续存在,多为并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婴幼儿起病急,全身症状为主,局部症状较轻。

多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C,热程2-3天至1周左右,起病1~2天可因高热引起惊厥。

年长儿以局部症状为主,全身症状较轻,可仅轻度发热。

2.体征体检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

有时可见下颌和颈淋巴结肿大。

肺部听诊一般正常。

肠道病毒感染者可见不同形态的皮疹。

(二)两种特殊类型上感1.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 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监测与防控专家共识(2023年)》要点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监测与防控专家共识(2023年)》要点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监测与防控专家共识(2023年)》要点【摘要】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是全球引起5岁以下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可在高危人群聚集场所,如医院、产后母婴康复机构(月子中心入养老院等引起聚集性/暴发疫渭。

HRSV感染导致5岁以下儿童和2!:.65岁老年人疾病负担较重。

HRSV感染无特异性抗病毒治疗药物,HRSV疫苗和预防性单克隆抗体已在国外获批使用,但在国内还没有批准上市。

建立HRSV感染监测系统并持续开展监测,对明确流行特征与趋势、评估疾病负担、制定免疫策略,以及评价防控效果至关重要。

至今,世界卫生组织没有建立全球统一的HRSV感染监测体系,我国也缺乏覆盖全面、功能完备的HRSV感染监测网络。

为此,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和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机构组织了感染病和公共卫生领域的专家,讨论形成了以医院为基础的H RSV 感染哨点监测、聚集性疫情监测、病原监测方案,并在监测系统构建、监测内容与方法,包括监测目标、病例定义、监测医院与哨点选择、监测对象、聚集性疫渭监测场所、采样时机-宁示本种类、检测方法、测序与分型,以及监测结果报告与分析、感染预防控制等方面达成共识。

专家组建议依托现有全国流感监测网络进一步拓展建立HRSV感染监测系统,并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监测信息系统增加HRSV病例报告与管理。

本共识将为加决建设我国统一、规范的HRSV感染监测系统进一步提高我国HRSV 感染监测防控水平,并为今后制定人群HRSV抗体与疫苗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是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可感染各年龄段人群,但主要集中在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等高危人群,是全球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HRSV感染在全球广泛流行,导致5岁以下儿童和2!:.65岁老年人疾病负担较重。

儿童呼吸道感染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转运与检测建议(病毒篇)

儿童呼吸道感染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转运与检测建议(病毒篇)

指南·标准·共识
DOI:10.19538/j.ek2018090601
儿童呼吸道感染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 转运与检测建议(病毒篇)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呼吸道感染协作组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执 笔:张海邻,陈小芳 参与讨论和审阅的专家(按姓氏笔画排序):王文建(深圳市儿童医院),王颖硕(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申阿东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市儿科研究所),田 曼(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刘恩梅(重庆医科大学附 属儿童医院),李向阳(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李昌崇(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 杨永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市儿科研究所),辛德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张海邻(温州医 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陆小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陆 敏(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 童医院),陈小芳(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陈 强(江西省儿童医院),陈慧中(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 童医院),林 立(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罗征秀(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季 伟(苏州大学附 属儿童医院),郑跃杰(深圳市儿童医院),钟礼立(湖南省人民医院),姚开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市儿 科研究所),曹 玲(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董 琳(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谢正德(首都医 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市儿科研究所)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志码:C
3 实验室检测方法
3.1 呼吸道标本的检测方法 3.1.1 病毒分离培养 经典病毒分离培养方法有 动物培养、鸡胚培养和组织细胞培养。组织细胞 培养因操作相对简单且成本较低而被广泛采用。 应在生物安全二级(bio-safety level-2,BSL-2)条 件下进行,当临床样本可能来自疑似高致病性病 毒感染(如禽流感病毒)患儿时,病毒分离培养操 作应在 BSL-3 或生物安全条件更高的实验室中 进行。

广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病毒病原谱

广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病毒病原谱

广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病毒病原谱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ARI)住院儿童病毒病原谱。

方法:以1168例ARI住院儿童鼻咽拭子为标本,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nfA)、乙型流感病毒(infB)、肠道病毒(EV)、冠状病毒(CoV)、人偏肺病毒(HMPV)、人博卡病毒(HBoV)、鼻病毒(RHV)以及副流感病毒1、2、3、4(PIV1、2、3、4)。

结果:病毒检出率为42.6%,以RSV(17.6%)最常见。

≤0.5岁年龄段患儿病毒检出率略低于0.5~1岁年龄段患儿,其余年龄段患兒病毒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

RSV、PIV3的检出率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

HBoV、HMPV检出率均在0.5~3岁年龄段患儿最高,与其他年龄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春季病毒检出率最高,其次为冬季,不同季节间病毒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infA以夏季检出率最高,RSV、PIV1均以冬季检出率最高,EV、HPMV均以春季检出率最高,CoV以秋季检出率最高峰,与其他三季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广州地区ARI住院患儿常有病毒感染,最常见的是RSV。

年龄越小越容易感染病毒。

冬春季为病毒感染高峰季节,不同病毒高峰季节不同。

标签:广州;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病毒;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viral spectrum of hospitalized children with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ARI)in Guangzhou.Method:Nasopharyngeal swabs from 1168 hospitalized children with ARI were taken as specimens,adenovirus (ADV),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influenza virus A(infA),influenza virus B(infB),enterovirus(EV),coronavirus(CoV),human metapneumovirus (HMPV),human bocavirus(HBoV),rhinovirus(RHV)and parainfluenza virus 1,2,3,4,(PIV1,2,3,4)were detected by RT-PCR method.Result:The detection rate of virus was 42.6%,the most common was RSV(17.6%).The detection rate of virus decreased with age exept that the detection rate of virus of children not older than 0.5 year old was smaller than that of children 0.5-1 years old.The detection rate of RSV and PIV3 decreased with age.The detection rate of HBoV and HMPV were highest in 0.5-3 years old children,compared with other age groups,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detection rate of virus in spring was the highest,followed by winter,compared with the other three seasons,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detection rate of infA in summer was the highest,the detection rates of RSV and PIV1 in winter were the highest,the detection rates of EV and HPMV in spring were the highest,the detection rate of CoV in autumn was the highest,compared with the other three seasons,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Viral infections are common in hospitalized children with ARI in Guangzhou,and the most common is RSV.The younger the age,the more likely to be infected with virus.The peak seasons of virus infection are winter and spring,different viruses have different peak seasons.【Key words】Guangzhou;Acut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Hospitalization;Children;Virus;RT-PCR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120,China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21.005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ARI)是儿童常见病,病毒是常见的病原。

儿科学ppt课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儿科学ppt课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正常中耳耳镜图
中耳炎耳镜图
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落实 ,势必 对汽车 消费起 到了拉 动作用 ;而银 行汽车 消费信 贷的推 出和实 现,则 是汽车 消费市 场快速 成长和 发展不 可或缺 的重要 手段。
并发症
血行—败血症 A组 溶血性链球菌〔免疫反响〕,1~3周
后—急性肾炎、风湿热
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落实 ,势必 对汽车 消费起 到了拉 动作用 ;而银 行汽车 消费信 贷的推 出和实 现,则 是汽车 消费市 场快速 成长和 发展不 可或缺 的重要 手段。
肺炎支原体
呼吸道合胞病毒
鼻病毒
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落实 ,势必 对汽车 消费起 到了拉 动作用 ;而银 行汽车 消费信 贷的推 出和实 现,则 是汽车 消费市 场快速 成长和 发展不 可或缺 的重要 手段。
小儿免疫功能特点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差:咳嗽发射↓,纤毛运动 功能↓
特异性免疫功能差:辅助性T细胞功能↓,分泌 型IgA ↓, IgG ↓
定义
发生于鼻,鼻咽,咽部,以及扁桃体的感 染
简称 “上感〞
俗称 “感冒〞
狭义:扁桃体炎
咽炎
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落实 ,势必 对汽车 消费起 到了拉 动作用 ;而银 行汽车 消费信 贷的推 出和实 现,则 是汽车 消费市 场快速 成长和 发展不 可或缺 的重要 手段。
小儿“上感〞的重要特征
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落实 ,势必 对汽车 消费起 到了拉 动作用 ;而银 行汽车 消费信 贷的推 出和实 现,则 是汽车 消费市 场快速 成长和 发展不 可或缺 的重要 手段。
临床表现
病情轻重程度差异较大
一般年长儿较轻 婴幼儿时期重症较多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辅助检查:
血象: 病毒感染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 细菌感染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抗链球菌溶血素“O” : 链球菌感染血中滴度可增高。
◆心理、社会状况
临床健康评估
• 临床评估是普通型上感 • 还是特殊类型上感、有无并发症 • 评估要点:根据健康史及身体状况
需除外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呼吸道传染病及急性阑尾炎等。 •
起病急, 高热 、咽部、流涎、厌食等。 体检 咽部充血、咽腭弓、腭垂、软腭等处 有2~4mm大小的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 疱疹破溃后形成小溃疡。
病程1周左右。
(2)咽-结合膜热 由腺病毒3、7型所致,好发于春夏季节,
呈散发或流行。
发热、咽痛、眼部刺激症状, 有时伴 胃肠道症状。体检见咽部充血,一侧或双侧 滤泡性结合膜炎,结膜充血及颈部或耳后淋 巴结肿大。
用0.5%麻黄素液滴鼻, 每次1~2滴,每天2~3次。 (3)咽部不适:给予雾化吸入,
年长儿润喉片含化或淡盐水漱口。
3. 遵医嘱使用药物的护理 抗病毒:三氮唑核苷 抗菌素:继发细菌感染
青霉素、大环内酯类
观察青霉素有无过敏反应、 高热:退热药口服乙酰氨基酚,注意剂量及副
作用以免大量出汗引起虚脱、 高热惊厥 :及时使用镇静止惊剂。
治疗原则
• 无特效治疗,采取休息、多饮温开水、 • 中药解表及对症处理、加强护理,防止并发症。 • 抗病毒治疗 • 继发细菌感染,给予青霉素,红霉素等治疗; • 疗程为10~14天。
【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
1.体温过高: 2.患儿有不适感: 3.潜在并发症 : 4.家长知识缺乏
【护理目标】
1.体温恢复正常 2.患儿不舒适感消除 3.住院期间不发生并发症 4.家长熟悉预防感冒的常见知识

儿童病毒感染性疾病(学习班)

儿童病毒感染性疾病(学习班)

传统经典抗病毒药物
• 利巴韦林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1970年首 次合成,1980年推出利巴韦林吸入剂,用于呼吸 道合胞病毒感染的儿童治疗
• FDA于1998年批准利巴韦林+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 • 利巴韦林是目前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唯一有
效的化学药 • 动物实验结果:以气雾形式给予适当的剂量,可
(3)X 线胸片:可见小片状阴影,吸收较快
(4)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多正常或偶有降低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多感染2岁以下婴 幼儿,引起喘息和 气道高反应,是儿 科呼吸道感染住院 的主要病原体。反 复感染可致气道重 塑 秋冬季流行,临床 常诊断为毛细支气 管炎
幼儿急疹-疱疹病毒(HSV)
也称玫瑰疹, 疱疹病毒6型 感染,6-12个 月婴儿常见, 发热3-4天后 热退出疹,一 般情况好,较 少出现下呼吸 道感染,一般 对症治疗为主, 无需特殊治疗, 终身免疫
• 阿昔洛韦(ACV)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和缩短排 毒时间,但可能产生病毒耐药株,故不推荐在正 常儿童中使用,一般在免疫力低下的儿童中应用
• HSV脑炎及新生儿HSV感染应早期使用ACV
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
• 水痘发病后24 h内口服ACV,可缩短及减轻 发热时间等全身症状、减少皮疹数、缩短 出疹时间,但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n = 9) 1 (14.3%) 7 (77.8%)
No infection
(n = 116) 5 (4.3%) 94 (81.0%)
7 (6.0%)
腺病毒感染(Adv)
有发热、流清鼻涕、咽痛、咳 嗽、声音嘶哑等,多于3~4天 后退热,咳嗽症状可持续1~2 周 腺病毒肺炎 主要由3型和7型 引起,病变呈点片状或为融合 性肺炎,炎症可延及整个肺叶, 易发生胸膜炎 咽结合膜热,最常见的病原为 3型,常在儿童中引起流行。 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炎、单侧 或双侧眼结膜炎及颈淋巴结肿 大 ④眼部感染。可表现为滤泡性 结膜炎

完整版)儿科常见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儿科常见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儿科常见试题及答案1.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是病毒,不是细菌、原虫、真菌或混合感染。

2.小儿上感的常见体征包括咽充血、扁桃体红肿、颌下淋巴结肿大,但不包括肺部湿XXX。

3.婴幼儿上感的症状与年长儿不同之处在于,婴幼儿可出现高热惊厥,而年长儿不太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4.小儿上感的最重要防治措施是合理使用抗菌素,而不是经常户外活动、经常开窗通风或提倡母乳喂养。

5.支气管肺炎和支气管炎最主要的鉴别点是固定细湿XXX,而不是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呼吸音降低或血白细胞增高。

6.重症肺炎可出现心肌炎、心力衰竭、脑水肿和肠麻痹等表现,但不太可能出现肾炎。

7.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主要体征是喘鸣音,而不是细湿XXX、呼吸音粗、呼气延长或呼吸音降低。

8.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热型常为弛张热,而不是稽留热、间歇热、波浪热或不规则热。

9.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临床特点包括新生儿婴幼儿多见、中毒症状重、易有并发症,但肺部体征常不明显,而不是肺部体征明显出现早或猩红热样皮疹。

10.重症肺炎消化系统的严重表现是消化道出血,而不是食欲减退、频繁吐泻、肠鸣音消失或严重腹胀。

11.婴幼儿肺炎最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是低氧血症,而不是高碳酸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或混合性酸中毒。

12.小儿肺炎时支持疗法补液总量每日每公斤不应超过60~80ml,而不是30~50ml、50~70ml、80~100ml或100~120ml。

13.小儿重症肺炎时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的疗程为3~5日,而不是1~3日、5~7日、7~9日或9~14日。

14.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包括起病较缓、肺部体征明显出现早、刺激性频咳痰粘稠、热型不定热程1~3周,但中毒症状不明显,而不是肺部体征明显出现早。

15.支原体肺炎的首选药物是红霉素,而不是青霉素、氯霉素、链霉素或洁霉素。

16.支原体肺炎应用敏感抗生素疗程至少为2~3周,而不是不小于一周、1~2周、3~4周或4~5周。

儿科学精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考点考题

儿科学精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考点考题

《儿科学》精讲复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AURI)简称上感,俗称“感冒”。

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它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常诊断为“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也可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

一、病因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各种病毒、细菌和肺炎支原体等均可引起,以病毒多见,占90%以上,主要有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柯萨奇病毒、冠状病毒等。

病毒感染后,亦可继发细菌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常见的一种。

8.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是A呼吸道合胞病毒B肺炎链球菌C肺炎支原体D衣原体E轮状病毒答案:A二、临床表现本病症状轻重不一。

与年龄、病原体及机体抵抗力不同有关,年长儿症状较轻,婴幼儿则较重。

(一)一般类型上感常于受凉后1~3天出现鼻塞、喷嚏、流涕、干咳、咽部不适发热等,热度高低不一。

婴幼儿可骤然起病,高热、纳差、咳嗽、可伴有呕吐、腹泻、烦躁,甚至高热惊厥。

部分患儿发病早期出现脐周阵痛,与发热所致反射性肠蠕动增强或肠系膜淋巴结炎有关。

体检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颌下淋巴结肿大、触痛。

肺部呼吸音正常或粗糙。

肠道病毒所致者,常伴不同形态的皮疹。

病程约3~5天。

如体温持续不退或病情加重,应考虑炎症波及其他部位。

(二)两种特殊类型上感1.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 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好发于夏秋季。

上感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菌是历年考试的重点,为多次考。

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

体检可发现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的粘膜上可见数个至十数个2~4mm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1~2日后破溃形成小溃疡,疱疹也可发生于口腔的其他部位。

病程为1周左右。

24.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体为A.流感病毒B.副流感病毒C.柯萨奇病毒D.单纯疱疹病毒答案:C2.咽-结合膜热(pharyngo—conjunctival fever) 病原体为腺病毒3、7型。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疱疹性咽峡炎
病原:由柯萨奇 A 组病毒感染,夏秋季多发。 症状:病程1周左右。主要表现为高热,咽痛,流 涎,厌食,呕吐。 起病急,表现为高热、咽痛、厌食等。婴儿 流涎增多,吞咽不适,表现为拒奶、烦躁、 爱哭闹。幼儿可诉咽痛
1.疱疹性咽峡炎
体征:咽部充血,初为散在性红疹、旋即变为 疱疹,直径约2-4mm,破溃后成为黄白色浅溃 疡,周围有红晕,主要分布于咽腭弓、软腭、 扁桃体及悬雍垂上。 病程一周左右。 婴幼儿易合并下呼吸道感染。
儿科教研室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与鉴别诊断
(四)有腹痛者须与阑尾炎鉴别。上呼吸感 染的腹痛多为脐周阵发性腹痛,程度较轻;阑尾 炎的腹痛常限于右下腹,呈持续性,有肌紧张及 固定压痛点,白细胞总数升高。
儿科教研室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与鉴别诊断
(五)有消化道症状者须与胃肠疾病作鉴别。 婴幼儿上呼吸道感染,往往有消化道症状如呕吐、 腹痛、腹泻等往往误诊为“原发性胃肠病”,须 详细了解病史及查体以便进行适当治疗。
儿科教研室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与鉴别诊断
(六)与尿路感染鉴别。婴幼儿尿路感染多 无典型症状,患儿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热、腹痛、 腹泻、呕吐、遗尿等症状。局部症状轻微如不查 尿液往往易误诊断上感及小儿腹泻等。
儿科教研室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
(一)一般治疗 1.居住环境要注意清洁、安静、光线充足,室温 应保持在20-22℃,相对湿度为55-60%,定时开 窗换气(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避免对流 风直接吹患儿。 2.高热时卧床休息 3.给予易消化物(如去脂酸奶),供给足够 水份。
儿科教研室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因
(一)病原体 1.病毒: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0%左右,常见 的病毒有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 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肠道病毒等 2.细菌:少数为细菌感染,常见的有溶血性链 球菌,其次为肺炎球菌、葡萄球菌及流感嗜 血杆菌等。近年来肺炎支原体也不少见。

儿童呼吸道感染七项常见病毒病原学分析

儿童呼吸道感染七项常见病毒病原学分析

儿童呼吸道感染七项常见病毒病原学分析陈玲;罗琳华;蔡建兴【摘要】目的分析厦门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七项常见病毒感染状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我院3 631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标本的七项常见呼吸道病毒(副流感Ⅰ、Ⅱ、Ⅲ型,流感A、B型,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抗原检测结果.结果 3 631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共检出阳性标本1 010例,总检出率为27.82%;单一病毒感染907例,构成比为RSV 72.11%、ADV8.38%、ⅣA 3.97%、ⅣB 1.65%、PIⅥ 2.21%、PIⅦ 0.11%、PIⅧ11.58%,病毒感染以1岁以内儿童多见,且流行呈季节规律,支气管肺炎患儿阳性率最高为36.99%,混合感染以RSV合并ADV感染为主.结论我院儿童呼吸道常见七种病毒感染以RSV为主,且病毒感染阳性率与患儿年龄有密切关系.【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6(008)002【总页数】2页(P50-51)【关键词】儿童;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分析【作者】陈玲;罗琳华;蔡建兴【作者单位】361003 福建省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医学检验科;361003 福建省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医学检验科;361003 福建省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医学检验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作者单位:361003福建省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医学检验科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ARTI)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绝大部分由病毒引起。

ARTI是儿科常见疾病,由于婴幼儿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免疫功能低下,常易发展成重症。

WHO在2004年报道,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1 040万,ARTI导致的死亡占17%,是死亡的首要病因。

肺炎是2010年全国5岁以下儿童主要疾病所致死亡原因的第二位[1],文献报道部分地区肺炎所致死亡率可高达19%[2],了解本地区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分布情况,回顾分析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我院3 631例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呼吸道七项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况,具体报告如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毒--儿科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和重要病原钱渊首都儿科研究所由于小儿呼吸器官发育不成熟,对环境变化适应能力差,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急性呼吸道疾病是小儿发病率高、危害性大的常见病、多发病。

上呼吸道感染大多由病毒引起,占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80%~90%或更多。

下呼吸道感染中病毒感染者比上呼吸道感染减少。

常见致病病毒有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肠道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及冠状病毒等, 近年来发现偏肺病毒和博卡病毒也是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

另外随着生物学技术的进展,不断有新的呼吸道病毒被发现。

下面介绍一下儿科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一、呼吸道合胞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是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等严重下呼吸道感染的最主要病原,并可引起暴发流行,危害极大。

RSV是RNA病毒,属副粘病毒科肺病毒属,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

在温带RSV的感染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在我国南方流行高峰主要在夏、秋季,而在北方则发生在冬春季。

在世界不同地区每年因RSV感染而需住院治疗的患儿为1‰~5‰,住院病人病死率为1‰~3%。

在我国每隔数年还会出现一次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导致的流行性喘憋性肺炎(简称流喘肺炎,即流行性毛细支起气管炎)的暴发流行。

根据抗原性和分子生物学可将RSV分为A、B 两个亚型。

在流行季节,一般一个地区的流行以一个亚型占优势,不同年份A、B亚型可交替成为流行优势株。

RSV作为全球范围儿童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致病因子,在6周至9个月婴幼儿中易发展成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

特别是2~7个月婴幼儿,男性严重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较女性高30%。

RSV通过鼻、眼表面粘膜接触感染,病毒在呼吸道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中复制,无病毒血症。

易感者为3岁以内的婴幼儿。

6周至6个月以内的婴幼儿感染后,25%~40%发展成严重的下呼吸道疾病。

其中引起肺炎和支气管炎占5%~40%,毛细支气管炎占50%~90%。

经过治疗,一般7~12天恢复,少数可延至数周,病死率<1%。

但是在早产儿、新生儿、有先天性心脏病、非支气管发育异常、免疫缺陷、艾滋病等患儿中病死率高达37%,平均为3%~5%。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婴幼儿哮喘的重要诱因之一。

RSV的再次感染很常见,再次感染的症状多越来越轻。

尽管研究历史长达数十年,但是目前还是没有理想的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为婴幼儿提供免疫接种,但是可对高危人群接种呼吸道合胞病毒免疫球蛋白进行防护。

二、流感病毒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是儿科上、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微生物。

流感病毒是RNA病毒,属正粘病毒科,分为甲、乙、丙三型。

甲型流感病毒的抗原变异性最强,可造成世界性大流行,在历史上曾引起多次大规模的流行,每一次都造成极大的损失。

目前在人类广泛流行的甲型流感病毒仅限于两种亚型甲1(H1N1)和甲3(H3N2)(2009年出现新的H1N1型)。

乙型流感病毒变异性较弱,常引起中度流行或局部暴发,而丙型流感病毒抗原性比较稳定,多以散发形式出现,主要侵犯婴幼儿。

甲、乙型流感病毒交替流行,涉及面广,对人群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在婴幼儿、老年人和免疫抑制病人中流感肺炎或其他并发症常常导致死亡。

流感是第一个实行全球性监测的传染病。

至今对流感尚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 因此流感疫苗的接种仍为预防流感的主要措施,尤其对于一些流感的高危人群,疫苗的接种可降低发病率,减少并发症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每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就上一年度全球流感疫情和流感病毒分离株抗原性变化发布下一年度的流感疫苗推荐株。

目前人群接种的灭活或减毒疫苗为三价(甲1、甲3和乙型)疫苗。

免疫接种后可获得暂时的对同样血清型病毒再感染的免疫力。

流感病毒的传播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

在温带和寒带地区,流感通常在冬、春季流行。

在亚热带地区和我国南方流感可全年发生,并常在春末夏初和冬季出现两个流行高峰。

目前有两大类抗流感病毒的有效药物,一类是针对甲型流感病毒的M2通道阻滞剂金刚烷胺(anatadine)和金刚乙胺(rimantadine),另一类是对甲、乙型流感病毒都有效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oseltamivir)和扎那米韦(zanamivir),这两类药物必须在36~48小时内使用才有良好的疗效。

三、副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 PIV)为单链RNA 病毒,属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

副流感病毒感染呈全球性分布,为婴幼儿严重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其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与人类感染有关的副流感病毒分为4 型。

在< 5 岁的婴幼儿,副流感病毒常侵犯气管、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引起细胞变性、坏死、增生及粘膜糜烂。

当侵犯肺泡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则引起间质性肺炎,或表现为急性阻塞性喉-气管-支气管炎和肺炎。

其中副流感病毒Ⅲ型感染多呈地方性,秋季发病率较高,一般不引起大流行,但几乎常年都可分离出该型病毒,主要引起< 1岁婴儿的感染,引起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

副流感病毒Ⅰ、Ⅱ型往往隔年发生一次较大的交替流行,偶可发生流行交叉;II型更趋于散发。

副流感病毒Ⅰ型主要侵及上呼吸道,可引起严重的喉炎、气管炎或支气管炎,发病年龄多数为6个月~3岁;II型,可引起婴幼儿哮吼(急性阻塞性喉-气管-支气管炎),但临床症状较轻。

IV型仅引起轻度呼吸道疾病。

对副流感病毒感染现今尚无肯定有效的抗病毒化学药物。

已知抗病毒药物金刚烷胺及其衍生物对副流感病毒感染无效。

利巴韦林和干扰素对副流感病毒感染可能有一定疗效,宜在早期使用。

四、腺病毒腺病毒(Adenovirus, ADV)为DNA病毒。

由腺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疾病包括感冒、咽炎和扁桃体炎,且多发于婴幼儿。

大约10%的小儿肺炎可能由腺病毒引起,其它腺病毒相关的疾病包括支气管炎和细支气管炎。

腺病毒肺炎是婴幼儿肺炎的严重类型,曾在我国北方流行,引起严重的婴幼儿肺炎,病死率很高。

患儿年龄分布主要在6个月至2岁之间。

发病季节在北方以冬春季为主。

人类腺病毒有众多血清型,在我国容易引起婴幼儿肺炎的是3、7、11和21型,尤其是3和7型腺病毒往往导致婴幼儿严重肺炎。

目前,腺病毒尚无理想疫苗,也无特殊的药物治疗。

五、小RNA科病毒小RNA科病毒中常见的可引起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包括鼻病毒属的鼻病毒和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新肠道病毒68、71型等。

鼻病毒(Rhinovirus , RhV) 是引起人类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最常见病原体,已超过120 个血清型,是人类病毒中血清型最多的病毒。

鼻病毒在儿童中的感染以4 岁以前的年幼儿童多见,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可引起婴儿及儿童的严重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支气管炎及肺炎, 其年龄绝大部分集中于1 岁以内,临床表现与RSV 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类似。

鼻病毒已经被认为是大龄儿童和成人哮喘急性发作的诱因。

鼻病毒感染在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在流感病毒或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时较少见。

.许多型别的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等肠道病毒都可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新肠道病毒68型在儿童中可引起肺炎和细支气管炎;71型可引起流感样症状。

肠道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在临床上很难与副流感病毒、RSV、腺病毒造成的临床表现区分,但是副流感病毒、RSV、腺病毒等病毒常见于冬季,而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通常在夏季和秋季。

六、冠状病毒HCoV-OC43和HCoV-229E冠状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

能够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HCoV-OC43和HCoV-229E分别属于冠状病毒血清型I、II组成员,通常只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但是在儿科也可引起严重下呼吸道感染。

冠状病毒在人群中一年四季都存在,感染高峰在冬春季。

HCoV-OC43和HCoV-229E通常间隔2-3年出现一次较大规模的流行。

七、人偏肺病毒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 hMPV)是新近发现的可引起人类呼吸道感染的一种副粘病毒。

目前的研究提示其在人类的感染历史至少有60年。

人偏肺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与呼吸道合胞病毒相似,通常引起中度上呼吸道感染,流感样症状,支气管炎和肺炎等。

其流行高峰为冬春季。

人偏肺病毒在儿童中的感染率相当高,5岁以下儿童对hMPV非常易感,小于2岁儿童为高危人群,临床症状以肺炎、毛细支气管炎最为多见。

研究显示目前有两个型别的人偏肺病毒在世界范围内流行。

hMPV感染不能产生持久免疫,反复感染很常见。

八、新发现的人冠状病毒NL63人冠状病毒NL63(Human coronavirus NL63,HCoV-NL63)是2004年报道的一种与人类呼吸道疾病有关的新的人冠状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中冠状病毒属,是血清型第I组新成员。

HCoV-NL63的感染主要发生在冬春季。

婴幼儿的感染风险较高,临床诊断以肺炎和毛细支气管炎居多,与其他呼吸道病毒的合并感染较常见。

目前已发现HCoV-NL63有两个不同的亚型流行。

对于以上所述儿科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的诊断可采集患儿鼻咽分泌物或咽拭子进行病毒分离或通过免疫荧光、ELISA等方法直接检测病毒抗原。

对于不易分离或新发现的病毒可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病毒基因片段。

及早地确定病毒病原,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更有针对性地使用抗病毒药物,减少抗生素的滥用。

[摘要]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

上呼吸道感染大多由病毒引起。

常见致病病毒有、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肠道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及冠状病毒等。

下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者比上呼吸道感染减少。

病毒主要是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等严重下呼吸道感染的最重要病原。

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每年都会在儿童中引起不同范围、程度的流行。

腺病毒肺炎是婴幼儿肺炎的严重类型,病死率很高。

鼻病毒、一些肠道病毒也是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在婴幼儿中也可引起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

人偏肺病毒和人冠状病毒NL63是新近发现的、在人类已经有很长时间感染历史的呼吸道病毒。

婴幼儿作为高危人群,其感染的临床诊断以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最为多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