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安全科学基础

合集下载

第 1 章 安全学原理绪论

第 1 章  安全学原理绪论

3,《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的刘潜定义: 安全科学是专门研究人们在生产及其活动中的身心安 全(含健康,舒适,愉快乃至享受),已达到保护劳动 者及其活动能力,保障其活动效率的跨门类,综合性的 横断科学. 4,部分学者认为: 研究生产中人-机-环境系统,实现本质安全化及进பைடு நூலகம்随 机安全控制的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工程学特指安全科学. 5,综合定义: 安全科学是研究事物的安全与危险矛盾运动规律的科 研究事物安全的本质规律, 学.研究事物安全的本质规律,揭示事物安全相对应的 客观因素及转化条件;研究预测, 客观因素及转化条件;研究预测,清除或控制事物安全 与危险影响因素和转化条件的理论与技术; 与危险影响因素和转化条件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安全的 思维方法和知识体系. 思维方法和知识体系.
第 2 节 安全基本概念及特征
安全是指人的身心免受外界危害,感到有 保障的事物存在与变化状态.
首先指外界使人的身心处于健康状态; 也指人的身心处于健康状态的客观保障条件(因 素); 将人的身心存在的安全状态及其事物保障的安 全条件有机结合就构成安全整体.
2.1 安全的基本概念
1,安全科学的概念及其认识
获取和掌握安全工程技术的理论依据 安全技术工程学 安全社会工程学 安全系统工程学 安全人体工程学 根据组成安全因素的不同属性和作用机制,各分支学科又分为 四组:
安全技术工程学 安全卫生工程学等: 根据设备因素对人的身心危害作用的方式不同; 安全社会工程学组(安全管理工程学,安全教育学,安全法 学,安全经济学等): 根据调节安全人与人,人与物及物与物联系的不同原理和 采取的不同分法; 安全系统工程学组(安全信息论,安全运筹学,安全控制 论): 根据安全系统内各因素作用或功能的不同 安全人体工程学组(安全生理学,安全心理学,安全人机工 程学): 根据外界危害因素对人的身心内在作用机制影响的不同, 人机联接方式不同而分.

安全科学学科体系

安全科学学科体系

飞跃,在流变中往往也有部分质变,
在质变中也伴随着量的变化。
12
四、安全问题的简单性和复杂性,精确 性和模糊性
• 安全系统也是复杂和简单的统一体。
• 一方面系统中包含多层次的安全和不安全矛盾, 相互间形成复杂的结构和功能,同时与外界有多 种多样的联系;另一方面,系统又是可以分解的, 任何复杂多样的系统都可以分为简单要素、元素、 单元,可看成许多单一的集合。
6
安全的相对性
☆绝对安全的状态是不存在的,系统的安全是 相对于危险而言的; ☆安全标准是相对于人的认识和社会经济的承 受能力而言,抛开社会环境 讨论安全是不 现实的; ☆人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对安全机理和运行 机制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即,安全对于人 的认识而言具有相对性。
7
危险的绝对性
• 事物一诞生危险就存在,中间过程中 危险势可能变大或变小,但不会消失, 危险存在于一切系统的任何时间和空
13
• 安全科学的认识,总是从模糊走向精 确,模糊和精确是辩证统一的。安全 与危险之间没有精确的界限,是个模 糊概念,但模糊又可用精确的数字来 更好地进行解释。 • 精确和模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14Leabharlann 五、安全事件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 必然性和偶然性不仅相互联系、相互依赖, 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
主讲人:张旭东 宁夏铁路培训中心
• 安全作为一门科学,随着生产的发展而 蓬勃兴起。人们对其的认识也一步步加 深。
• 1901年美国钢铁公司的董事长埃尔·巴
德贾基·凯利最先提出“安全第一”的 原则。
2
• 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戴维斯-培根法, 1936年又通过活尔什-黑利公共契约法, 要求接受联帮合同一万美元以上的雇主遵 守安全卫生标准。 • 1969年美国政府颁布了联邦煤矿安全与卫 生法,促使卫生教育福利部研究并建立卫 生标准,以保护全国煤矿工人的健康。

安全科学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安全科学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013-7-13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7
• --有学者认为:研究生产中人-机-环境系统, 实现本质安全化及进行随机安全控制的技术和 管理方法的工程学特指安全科学。 • --现今定义:安全科学是研究事物的安全与危 险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研究事物安全的本质 规律,揭示事物安全相对应的客观因素及转化 条件;研究预测、清除或控制事物安全与危险 影响因素和转化条件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安全 的思维方法和知识体系。
2013-7-13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9
(3) 体现学科交叉性 把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综合起来,形成系统的 理论。要求注意吸收各个学科的成果。 (4) 体现研究对象的全面性 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人类生存和发展中面临 的一切负效应。 (5)体现人、经济、环境和技术功能最优化。
2013-7-13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2013-7-13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9
五、安全科学的学科分类
(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委(1997年6月颁布,重 新调整后)国务院学位办,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授 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 教 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 –一级学科:矿业工程 (Mineral Engineering )(0819) –二级学科: • 采矿工程 (Mining Engineering ) (081901 ) • 矿物加工工程 (Mineral Processing Engineering) ( 081902) • 安全技术及工程 (safety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 (081903) –无三级学科(科学研究方向)
10
三、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
(1) 安全科学的哲学基础

(完整版)安全生产基础知识

(完整版)安全生产基础知识

第一章安全生产概述第一节安全生产基本概念一、安全与危险安全,就是某一系统(事件)在某一特定时刻或特定时间内,导致人员伤亡、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危害等后果的严重性及发生的可能性能够被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状态。

危险也是一种状态,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二、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避免发生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而采取的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三、安全管理以安全为目的,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方面的活动。

四、事故事故时人(个体或集体)在为现实某种意图而进行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

五、危险源(一)概念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潜在不安全因素。

危险源由三个要素构成,即: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

(二)分类第一类危险源是指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

第二类危险源是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的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六、事故隐患事故隐患就是隐藏的、可能导致事故的祸患。

危险源与事故隐患的概念有区别,又存在很大的联系。

(一)事故隐患与危险源的概念与构成要素不同事故隐患与危险源不是等同概念,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的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二)两者之间的联系实际工作中,对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总与一定的危险源联系在一起,因为没有危险的隐患也就谈不上去控制它:而对危险源的控制,实际就是消除其存在的事故隐患或防止其出现事故隐患。

所以,二者之间存在很大的联系。

七、安全色(一)安全色传递安全信息含义的颜色,包括红、蓝、黄、绿四种颜色。

1.1安全科学基础理论.

1.1安全科学基础理论.

• 另外,传统的安全工作方法由于不善于掌握事故 发生的内在规律和对事故发生的预测,很难适应 现代安全生产及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其结果是 在世界各国的工业生产中不断发生灾难性的重大 事故,造成严重的人身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这种安全工作与现代化生产不相适应的严重情况, 迫使从事安全工作的专家、学者和管理人员去寻 求一种对系统的安全性可以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 能够对事故的发生进行预测的新的安全工作方法; 以便事先给有关人员提出警示,及时采取有效的 预防措施,减少或防止事故的发生;安全科学正 是在这种新形势的要求下应运而生的一门新兴学 科。
第一章 绪论
• 安全及安全科学
• 安全科学的定义与性质※
• 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与范畴※
• 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 系
一、安全与安全科学—安全的重要性
• 1.1984 年 11 月 19 日凌晨,墨西哥城的一处天 然气泄漏爆炸,造成 452 人死亡,4000多人受伤, 大片的居民区化为焦土,50万人无家可归。事隔 五年,1989 年 6 月 3 日夜,原苏联乌法市以东 的天然气管道泄漏,引发的爆炸造成 400 多人死 亡、 600 多人受伤, 4km 以内的建筑物被摧毁。 • 2.1984年12月3日,印度博帕尔市一家农药厂发 生甲基异氰酸脂毒物泄漏事故,导致2800多人死 亡,5万人双目失明, 15万人终身残废,2.5万人 中毒。
求我们必须建立起全面的安全观、安全科学理论与工
程技术体系,从而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
一、安全与安全科学—科学的产生
• 由于安全与人类所从事的各种活动的不可 分性和各种不安全事件的危害性,安全一 直是人们重视的话题,也是世界各国迫切 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尤其是近几十年 来,由于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 生产规模日趋扩大,生产过程日益自动化, 生产中的安全问题日见频发。

交通运输安全精品PPT课件

交通运输安全精品PPT课件
表现为:
– 安全的系统性 – 安全的相对性 – 安全的依附性 – 安全的间接效益性 – 安全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8
(2)风 险
• 风险:在未来时间内,为取得某种利益付 出代价的可能性
• Risk: A possibility of loss or injury (includes undesired outcome of situation and likelihood)
汽车要停车。 如果马车的驾驭者有要求,汽车应熄火。
4
问题的提出
观念偏差易造成决策失误,辩证地看 问题至关重要。 ■ 交通运输系统有无绝对安全? ■ 如何理解交通局、交通场站的连续安全 天数? ■ 交通运输系统只要不出事故就是安全?
5
安全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
• 基本概念:安全、危险、风险、事故、 隐患、危险源(安全性、危险性、可靠 性)。
19
(5)危险源(Hazard-A Source of Danger)
•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失事故的、 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 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把危 险源划分为两大类:
– 第一类危险源是指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 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实际工作中往往把产生能量 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来自载体作为第一类危险源 来处理。
制的原因。
• 事故的潜伏性
– 危险触发→以一定的逻辑顺序出现的一 系列事件→产生不良后果
17
事故的后果
❖ 海因里希(W.H.Heinrich)法则
❖ 博德(F.E.Bird)比例 严重伤害∶轻微伤害∶财产损失∶无伤害财产 损失=1∶10∶30∶600
18
(4)隐患(Accident Potential/

注册安全工程师教材全部课程

注册安全工程师教材全部课程

安全科学方法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阐述预先危险性分析的基本原理 、实施步骤及适用范围等。
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法
分析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的基本 原理、实施步骤及应用实例等。
事件树分析法
介绍事件树分析的基本原理、实 施步骤及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安全检查表法
介绍安全检查表的编制方法、实 施步骤及优缺点等。
事故树分析法
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配备专业的应 急救援队伍和装备,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 够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援和处理。
06
安全工程师职业素养与能 力提升
安全工程师职业道德规范
遵守职业道德准则
忠诚于职业,坚守职业道德底线,不参与任何违法、违规行为。
保守秘密
对工作中涉及的机密信息和资料,严格保密,不泄露给任何第三方 。
诚信为本
在工作中保持诚信,不伪造、篡改数据和报告,不提供虚假证明和 资料。
安全工程师职业能力培养途径
系统学习安全工程知识
通过参加培训课程、自学等方式,系 统掌握安全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
业知识。
实践锻炼
积极参与实际项目,将所学知识应用 于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提升能力

持续学习
关注行业动态和最新技术,参加学术 交流和研讨会,不断更新和扩展自己
阐述事故树分析的基本原理、建 树方法、定性定量分析及应用实 例等。
02
安全法规与标准
安全生产法规体系
安全生产法
介绍安全生产法的基本原则、监管体制、生产经营单位的 安全生产保障、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安全生产的监督 管理、应急救援与事故调查处理等内容。
相关法律法规
包括《劳动法》、《劳动合同法》、《消防法》等与安全 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

安全科学基础理论

安全科学基础理论

AB
子事件
A
B
积事件
A
B
和事件
A
B
互斥事件
2.2 安全科学的数学物理基础
A AA
S
对立事件
A
B
差事件
2.2 安全科学的数学物理基础
(二)频率与概率
1、频率 若随机事件A在n次试验中发生了m次,则比值m/n称为随机
事件A的频率(或相对频率),记作W(A),用公式表示如下:
W (A) m / n
C B' ”B也可“-”,可称
“补”,也可称非,中文表示“不是”之意。
图 集合的补
2.2 安全科学的数学物理基础
1、与运算——也叫逻辑乘运算,简称逻辑乘 ,表示输入变量为a、b时,输出 z=a.b ,即决定事件z的条件a与b全部具备时,事件z才会发生,否则不会 发生。
2、或运算——也叫逻辑加运算,简称逻辑加 。表示输入变量为a、b时,输出 Z=a+b ,即决定事件z的条件a或b只要一个或两个全具备时z才会发生。 当a与b都不具备时,z才不会发生。
z=F(abc…)
在逻辑代数中,不管是变量还是函数,它们只有两个取值(0与1)。
2.2 安全科学的数学物理基础
(三)布尔代数的运算法则
(1)幂等法则
A A A 或 A A A
(2)交换法则
AB B A 或 A B B A
(3)结合法则 A (B C) ( A B) C A (B C) (A B) C
当Δt→0时,
2.2 安全科学的数学物理基础
Δt越小,分得越细,则 右图中的折线就越趋近 于一条曲线,该曲线就 是失效率和时间的曲线 F(t):
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mss-1安全科学与管理科学概述

mss-1安全科学与管理科学概述
• 传统的事故控制观生成的理论通常作为事故发 生后的简单分析工具。通过分析事故,得出事故 原因和责任方,教育有关人员,落实整改措施,即 对原因及责任、教育、整改措施的“三不放过” (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与群众 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
-23-
1.4 中国安全科学发展动态*
• 620.30 安全工程
– – – – – 620.3010 消防工程 620.3020 爆炸安全工程 620.3030 安全设备工程 620.3040 安全电气工程 620.3050 部门安全工程(各部门安全工 程有关学科) – 620.3099 安全工程其他学科
(6)安全科学技术国际交流合作更为广泛
-20-
1.4 中国安全科学发展动态*
• 安全科学技术学科分类与代码 二级学科——
– – – – – – 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620.10 安全学 620.20 安全工程 620.30 职业卫生工程 620.40 安全管理工程 620.50 安全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620.99
– 拓宽视野 – 培养安全观念 – 掌握知识技能
-3 -
第一章 安全科学与管理科学概述
1 安全科学概述
1.1 1.2 1.3 1.4 1.5 安全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安全科学研究的范畴及内容 安全科学的基础理论 中国安全科学发展动态 事故控制观
2 管理科学概述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管理是什么 管理的概念 管理的特性 管理的职能 经营的六种活动 管理理论的流派 管理者的六种能力 管理的十四项原则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要点
《海运安全科学基础》
主讲教师:轩少永 联系方式:syxuan@

安全学原理复习资料

安全学原理复习资料

安全学原理复习资料第⼀章绪论第⼀节概述安全学原理,就是伤亡事故发⽣、发展及预防原理,是安全科学的基础理论之⼀,是指到安全⼯作实践的。

科学:⽣产科学和安全科学第⼆节安全的基本概念及特征安全是⼈的⾝⼼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包括健康状况)及其保障条件。

换⾔之,⼈的⾝⼼存在的安全状态及其事物保障的安全条件构成安全整体。

⼈的⾝⼼安全程度及其事物保障的可靠程度构成安全度(安全量)的概念安全分为狭义安全和⼴义安全:狭义的安全是指某⼀领域或系统中的安全,具有技术安全的含义。

⼴义安全,即⼤安全。

是以某⼀系统或领域为主的技术安全扩展到⽣活安全与⽣存安全领域,形成了⽣产、⽣活、⽣存领域的⼤安全,是全民、全社会的安全。

⼈类对安全认识历程:1,物质(不⾃觉)安全认识阶段2,局部安全认识阶段3,系统安全认识阶段4,动态安全认识阶段安全科学是认识和揭⽰⼈的⾝⼼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安全状态及保障条件与转化规律的学问。

即安全科学时专门研究安全的本质及其转化规律和保障条件的科学。

安全⼯程中的⼏个基本概念(1) 安全指标:事故损失的可承受⽔平。

(2) 本质安全化:安全达到本部门当代的基本要求。

注意两点:⼀、本质安全化的相对的,⼆、⽣产是⼀个动态的过程,许多情况事先难以预料。

⼈——机——环境系统⽇常随机的⼀般性事故损失并未彻底消除。

(3) 危险物质:化学、物理及⽣物作⽤导致⽕灾、爆炸、中毒的物质。

(4) 重⼤事故:⽕灾、爆炸或毒物泄漏、后果严重。

具有三特征:⼈⾝安全,伤亡严重,财物受损失与摧毁,环境严重污染。

◆2002年11⽉1⽇起实施的《中华⼈民共和国安全⽣产法》中界定:重⼤事故,死亡三⼈以上,财物损失;特⼤事故,死亡⼗⼈以上,财物损失。

(5)重⼤危险源:⽣产,加⼯,搬运,使⽤或存储危险物质,其数量⼤于或等于国家规定的危险物质单元。

(6)安全评价:对危险性的定量定性分析,确定其发⽣危险的可能性及其后果严重程度的评价;分为系统安全评价(系统安全管理的起点和终点)和随机安全评价两类:(7)固有危险度:造成灾害的危险程度。

安全工程主要课程

安全工程主要课程

安全工程是一门涉及预防和控制事故、保护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工程技术和管理手段,降低或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防止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安全工程的主要课程包括:
1. 安全科学基础:这门课程主要介绍安全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安全系统分析、安全评价、安全管理等内容。

2. 安全法规与标准:这门课程主要介绍国内外的安全法规、标准和规范,以及如何将这些法规和标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3. 安全技术与设备:这门课程主要介绍各种安全技术和设备的原理、性能和应用,包括消防技术、防爆技术、安全防护设备等。

4. 职业卫生与环境保护:这门课程主要介绍职业卫生和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包括职业病的预防、环境污染的控制等。

5. 安全评价与管理:这门课程主要介绍安全评价的方法和技术,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

6. 应急救援与事故调查:这门课程主要介绍应急救援的原则和方法,以及事故调查的程序和技术。

7. 安全文化与教育:这门课程主要介绍安全文化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如何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安全学原理.课后答案

安全学原理.课后答案

安全学原理第一章安全科学总论1-1安全的定义是什么?结合现代社会现实,谈谈对安全重要性的理解。

P19安全是指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不可接受风险的发生,通常会带来人员伤害或物的损失,因而,避免此类事件发生的过程和结果可称为安全。

(现在的社会人口爆炸、资源环境危害,战争,重大灾害频发,安全即是人类生存的基本。

无法保证安全,人和社会就不能和谐平稳的发展下去,安全对于人类社会,动植物环境都起着极大的作用。

1-2安全的属性有哪些,这些属性之间的关系如何?P5安全的属性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系统属性三种,前两种属性是不可分割的。

安全的系统属性是安全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耦合点。

1-3安全的基本特征有哪些?P6安全的基本特征包括安全的必要性和普遍性,随机性,相对性,局部稳定性,经济性,复杂性,社会性。

1-4如何理解安全的相对性?P6从科学角度讲,“绝对安全”的状态在客观上不存在的,任何事物都包含有不安全的因素,具有一定危险性。

从安全技术角度讲,100%的安全性很难,甚至不可能达到。

安全的程度和标准取决于人们的生理和心理承受度,科学水平的发展和政治经济状况,社会的伦理道德和安全法学观念,人民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程度等现实条件。

1-5简述安全科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

P14安全科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①哲学基础②基础理论③应用理论与技术④经济规律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MET(人man、技术technology、环境environment)系统1)M:安全心理、安全生理、安全教育、安全行为;2)E:物化环境(劳动卫生环境、防尘、防毒、噪声与振动控制、辐射防护、三废治理)、理化环境(社会环境、社会伦理、社会经济、体制与管理);3)T:可靠性理论(本质安全化)、安全技术(防火、防爆、机电安全、运输安全等);4)MT:人-机关系、人-机设计;5)ME:人与环境的关系、职业病理、环境标准(作业环境标准);6)MET: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管理工程、安全法学、安全经济学。

1.1安全科学基础理论

1.1安全科学基础理论
• 5、现在的定义:安全科学是研究事物的安全与危 险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研究事物安全的本质规 律,揭示事物安全相对应的客观因素及转化条件; 研究预测、清除或控制事物安全与危险影响因素 及转化条件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安全的思维方法 和知识体系。
二、安全科学的定义与性质
(二)安全科学基本特征
• 安全科学要体现本质安全,即从本质上达到 事物或系统的安全最适化。
• 知识经济时代:人类对安全的依赖比以往更加强 烈,对安全的需要也将变得更为迫切。
– 其主要特征就是知识,高新技术与产品的生产与高速 广泛流通,这就要求知识的传播系统和高新技术与产 品本身必须具有高安全可靠性。
– 同时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类为了自身的安全生存必须 进一步改造自然、控制自然;学会控制和禁止人类自 身的发明创造对人类生存环境与条件的破坏。这就要 求我们必须建立起全面的安全观、安全科学理论与工 程技术体系,从而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
2. 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
哲学 基础科学 技术科学
安全哲学
安全技术学
安全学
安全社会学 安全系统学
安全工程学 安全人体学
工程技术 安全工程
四、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3. 安 全 学 科 与 相 关 学 科 的 关 系
本章小结
• 一、基本概念
– 安全科学
• 二、基本原理
– 安全科学的本质特征; – 安全科学研究的对象及范畴,主要研究内容; – 构成安全整体的组成部分或安全三要素,分析其对安
目录
• 第一部分 安全工程学概述 • 第二部分 安全人机工程学 • 第三部分 安全系统工程 学 • 第四部分 机械安全工程学 • 第五部分 安全电气工程学 • 第六部分 安全管理工程学

教学大纲-安全管理学

教学大纲-安全管理学

《安全管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1102A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32 讲课学时:24 实验(上机)学时:8 "学分:2适用对象:安全工程本科先修课程:安全科学基础与职业发展一、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与实践,使学生具备下列能力:目标1:掌握安全管理学原理、安全管理方法、系统安全管理的原理和方法,掌握事故致因理论的原理和基本要素。

目标2:熟悉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及发展现状,掌握安全科学和安全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内涵,了解安全文化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和表现形式。

目标3:熟悉事故统计与分析的分类、方法和指标,掌握事故调查与处理的基本步骤,掌握事故预防与控制的核心内容。

目标4:培养运用安全科学和安全管理学知识、事故预防与控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安全科学基本问题1、安全学科的产生2、安全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范围、学科属性第二节基本概念和术语¥1、事故、危险源、风险的定义2、系统安全、本质安全的概念、安全累计原理3、事故致因理论综述第三节安全管理学的定义和内涵1、安全管理学的定义\2、安全管理学发展概况3、安全管理学的内容体系教学重点、难点:安全学科的研究对象;基本概念和术语的定义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安全科学的基本问题;掌握安全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理解安全管理学的内容体系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了解安全管理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掌握课程的内容体系。

第二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第一节管理学的理论基础1、科学管理理论2、行为科学管理理论3、现代管理理论第二节安全管理学的理论基础;1、系统原理2、人本原理3、预防原理4、强制原理5、责任原理\教学重点、难点:预防原理;强制原理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管理学的理论基础;理解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和责任原理,掌握预防原理和强制原理。

安全科学的数理基础与突变规律

安全科学的数理基础与突变规律

为1,函数输出z=值F才(a为bc1…。)
abc abc a+b+c a′b′c′
不管是变量还是函数,它们都只有两个取值(0与1)。
或运算中,只要有一个变
000 0
0
111
(量三取)真值值为表1,则其函数输出值
001
0
1
110
就为1。只有所有变量均取值
010 0
1
101
为0格,叫函做数描输真述出值逻值表辑才。函为数0。,各个变量0取11值组合0和函数1值对应1关0系0的表
差事件是图中的隐影区 域,可是看成是B以外的矩
形区域 B 与A的交集。
故有:A B A B
(二)频率与概率
1、频率
若随机事件A在n次试验中发生了m次,则比值m/n
称为随机事件A的频率(或相对频率),记作W(A), 用公式表示如下:
W ( A) m / n (1-1)
100 0
1
011
每个变量有2个取值,n个变101量就有02n个不1同的取0值1组0合,
以输出3个值变,量lis为t如例表,1有-22。3=8个取值11组0 合,对0 应的也1 有8个0逻0辑1函数
111
1
1
000
(四)布尔代数的运算法则与化简
1.布尔代数的运算法则 2.布尔化简 化简的程序是: • ①代数式如有括号应先去括号将函数展开; • ②利用幂等法则,归纳相同的项; • ③充分利用吸收法则直接化简。
表1-1 基本逻辑运算
名称 逻辑符号
函数式
含义
与门
非示运输算入—变也量为叫a逻z时(a辑b,)=求a输b反出运z算=a,′,简11读××称作10逻==a10非辑。非即。决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安全科学基础第一讲安全问题与安全科学发展历程[教学目的] 通过本讲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安全问题、国内外安全科学的发展历程,掌握安全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安全科学的哲学基础。

[教学重点]1.安全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2.安全科学的哲学基础[教学难点]1.安全科学的哲学基础第一节安全问题与安全科学发展历程一、安全问题在远古的石器时代,人类的安全问题主要来自自然灾害,人们一切活动受周围环境控制,处于被动适应地位。

跨入农业社会后,人类的安全问题来自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

在工业时代,人类的安全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大气污染问题大气污染主要包括有毒气体污染和粉尘污染。

(二)核灾害此类灾害主要是由于核反应堆失控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动植物灭绝,还有核能所带来的环境灾害不能低估。

(三)化学污染问题它污染了空气和水源、侵蚀了土壤、扰乱了大气循环、化学循环和生物循环,使地球患上了“综合不适症”。

(四)航天航空工业灾害随着通讯和交通工具的现代化,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人们可以在24小时内环球旅行一次,但空难、海难和车祸也使人们心有余悸。

(五)交通运输事故目前,8名分别来自澳大利亚、美国和英国的科学家就一项《2000年公路安全蓝图》的计划进行研究,估计在未来15年中,全世界将有600万人死于公路交通事故,35000万人因车祸受伤。

这远远超过有史以来任何一年战争伤亡人数,或瘟疫死亡人数。

这就使安全问题随着人类科学技术和文明程度的提高由战争、传染病转到交通、污染方面了。

(六)工业、矿山灾害现代工业是一把“双刃剑”,不仅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而且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各种灾害。

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灾害的原有属性,使许多自然灾害成为人为灾害,使许多危害程度轻的灾害上升为人类无法控制、造成巨大损失的灾难。

煤矿开采不但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灾害,也给采矿工作者造成了沉重伤害。

技术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越来越变的普及化、复杂化和大规模化,使得技术带来的益处与恶果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和尖锐,迫切需要发展一门新的交叉科学——安全科学。

二、安全科学的发展历程(一)我国安全科学的发展历程。

我国安全科学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建国初期到70年代末。

劳动保护的行政管理和业务监督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设立了专门机构并配备了相当数量的专职人员。

第二阶段从70年代末到现在。

劳动保护的行政管理和宣传教育工作得到加强。

30余所设置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学校和20余所设置安全工程专科教育的学校。

已形成包括学历教育、继续工程教育、职工安全教育和官员安全教育的完整教学体系。

(二)国外安全科学的发展历程。

起初,资本所有者把损害工人的生命和健康,压低工人的生存条件本身看作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后来不得不拿出一定资金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再来发展到系列的安全科学有关的组织和科研机构。

到70年代末,安全教育已经在美国发展起来。

日本在研究安全方面虽起步较晚,但发展却较快。

综上所述,安全科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经验型阶段(事后反馈决策型):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安全仅仅以技术形式依附于生产,从属于生产,仅仅在事故发生后进行调查研究、统计分析和采取整改措施,以经验作为科学,安全处于被动局面,人们对安全的理解与追求是自发的模糊的。

事后预测型(预期控制型):人们对安全有了新的认识,运用事件链分析、系统过程化、动态分析与控制等方法,达到防治事故的目的。

总之传统的安全技术建立在事故统计基础上,这基本属于一种纯反应式的。

安全科学缺乏理性,人们仅仅在各种产业的局部领域发展和应用不同的安全技术,以至对安全规律的认识停留在相互隔离、重复、分散和彼此缺乏内在联系的状态。

综合系统论(综合对策型):认为事故是人、技术与环境的综合功能残缺所致,安全问题的研究应放在开放系统中,安全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动态性的特点。

从事故的本质中去防治事故,揭示各种安全机理并将其系统化、理论化,变成指导解决各种具体安全问题的科学依据,在这一阶段中安全科学不仅涉及人体科学和思维科学,而且涉及行为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所有大的科学门类。

第二节安全科学的哲学基础一、安全与危险的统一性与矛盾性(重点)(一)安全的相对性1.绝对安全状态不存在2.安全标准是相对的3.对安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二)危险的绝对性危险存在于一切系统的任何时间和空间中。

(三)安全与危险的矛盾性1.对立性:安全度越高危险势就越小;安全度越小危险势就越大。

2.统一性:互相依存,共处统一体中;存在着向对方转化的趋势。

二、安全科学的联系观和系统观客观世界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总的特征之一。

安全科学欲反映对安全与危险造成影响的因素的内在规律性,必须全面地分析各要素,利用各个学科已取得的成果,对开放的大系统进行分析和综合,找出安全的客观规律和实现途径。

在安全领域中,各种安全和危险要素很多,叠加在一起整体影响力会大大增加,所以为了实现系统总体功能向有利的方向发展,我们必须对各要素统筹兼顾,增加安全因子的整体功能,削弱危险因子的整体功能。

决不能头痛医头、彼此隔离,那样会大大降低系统的安全功能。

三、安全中的质变与量变哲学中的量变与质变,在安全科学中表现为流变与突变。

统一性表现在三个方面:1.流变与突变的相对性。

离开了流变,就无所谓突变;离开了突变,流变也无从谈起。

2.流变与突变的层次性在不同物质层次上,流变和突变有具体表现形式。

低层次的突变,高层次可能属于流变。

3.流变与突变的相互转化四、安全问题的简单性和复杂性,精确性和模糊性(一)简单性和复杂性1.复杂性:安全系统中包含无穷多层次的矛盾,形成极为复杂的结构和机制,与外部世界又有多种多样的联系,存在多种相互作用。

2.简单性:(1)复杂系统可分解成简单要素、单元;(2)复杂系统内外部的联系遵循简单的规律。

(二)精确性和模糊性(难点)安全科学的认识,总是从模糊走向精确,模糊和精确是辨证统一的。

模糊性可以说明精确性,适当的模糊反而精确。

但是,模糊定性描述的边界太广,将会降低安全程度。

在具体情况下,有必要处理好精确性和模糊性的关系。

五、安全事件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就是客观事物的联系和发展中不可避免,一定如此的趋势。

偶然性是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由于非本质的原因而产生的事件,它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

比如,具有自燃倾向的煤在富氧和蓄热的条件下必然自燃,但条件的具备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且这种偶然性完全服从于火灾系统内部隐藏的必然性。

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安全科学在分析认识问题上要做到:1.一切从实际出发2.在普遍联系中把握事物的本质3.在动态中把握安全规律4.矛盾分析法[小结]本次课主要讲述了安全问题,安全科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哲学基础。

重点是安全科学的哲学基础。

[课堂讨论题]教材第一页有一句话,“现代高科技的发展更是喜忧掺半”试讨论之。

[思考题]安全科学的精确性和模糊性。

[作业题]1.安全科学的发展从理论上分为哪几个阶段?2.试论述安全科学的哲学基础?第二讲安全科学的定义、性质、对象及分类[教学目的] 通过本讲的学习,使同学们理解安全科学的定义、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掌握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可靠性的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1.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2.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3.可靠性的基本概念[教学难点]可靠性的基本概念第三节安全科学的定义、性质、对象及分类一、安全科学的定义正如管理学虽然有100多年的理论和实践史,但其概念、定义仍不统一一样,安全科学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安全工作者对安全科学的定义各有论述,也不统一。

目前,本质特征内容如下:(1)体现本质安全从本质上达到事物或系统的安全最适化。

(2)体现理论性、科学性安全科学不是简单的经验总结或推测,要具有科学的理性,不但要研究实现安全目标的技术方法和手段,而且要研究安全的理论和策略。

(3)体现交叉性把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综合起来,形成系统的理论。

(4)体现研究对象的全面性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切负效应。

(5)体现人、经济、环境和技术功能最优化二、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1)安全科学的哲学基础(2)安全科学的基本理论(3)安全工程与技术(4)安全科学的经济规律三、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重点)安全系统是人(men)——技术(Technology)——环境(Environment)构成的复合系统MET(图1-1)。

7个基本子系统提出的安全命题M (人子系统):安全心理、安全生理、安全教育E (环境子系统):物化环境(劳动卫生环境、防尘、防毒等),理化环境(社会环境、社会伦理)T (技术子系统):可靠性理论、防火、防爆、机电安全等 MT (人机子系统):人机关系、人机设计ME (人环境子系统):人环境关系,职业病理,环境标准 ET (机环境子系统):环境监测,自动监控MET (人机环子系统):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管理工程,安全法学,安全经济学。

安全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 (1) 哲学层次是安全哲学 (2) 科学层次是安全科学 (3) 基础科学层次是安全学 (4) 安全技术科学层次安全学结合不同工程学分支形成的具体技术原理与方法。

(5) 工程技术层次是安全工程五个层次的知识内容:综向相互交叉,互为基础;横向相互联系,协同作用。

第四节 可靠性及基本事件发生概率计算一、可靠性的基本概念1. 可靠性研究对象在规定条件下、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2. 可靠度与不可度可靠度:研究对象在规定条件下,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

记为R 。

不可靠度:研究对象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丧失规定功能的概率。

记为F 。

可靠度和不可靠度是一完备事件组。

有R+F=1或R=1-F假设:N 0个研究对象在规定条件下工作到某规定时间有N fm 个研究对象失效。

每个单位时间Δt 内失效的研究对象数为ΔN fi ,则有∑=∆=mi fifm N N 1在t m 时间内发生失效的概率为F m :∑=∆==mi fi fm m N N N N F 1/当Δt →0时,)(),(t F F t N N m f fm →→⎰⎰⋅⋅===tf t f f dt dt t dN N t dN N t N t F 000)(1)()()(令f(t)= dt t dN N f )(10⋅,则⎰=tdt t f t F 0)()(。

f(t)是以t 为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即失效密度函数。

F(t)是概率分布函数,即累积失效分布函数,或不可靠度函数。

1)()(0==⎰∞dt t f t F设在t 时间内残存的未失效研究对象数为N s (t),则)()()()()(1)(1)(1)()()(1)()()()()(000t d t dR t f dtt f dt t f t F t R t F t R N t N t R N t N t N N t N t R ttf f s s -==-=-==+-==+=⎰⎰∞对上式两端求导可得R(t)、F(t)和f(t)三者的关系如图1-11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