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的需水规律与节水灌溉模式
稻谷的合理灌溉策略
稻谷的合理灌溉策略稻谷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稻谷的生长过程中,灌溉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合理的灌溉策略能够提高产量、改善品质、节约资源。
本文将从稻谷的生长需水、灌溉技术和节水措施等方面,介绍稻谷的合理灌溉策略。
一、稻谷的生长需水稻谷的生长需水分为土壤水分和蒸散耗水两部分。
土壤水分主要来自降水和灌溉水,而蒸散耗水主要是指稻田面积内由作物蒸散而流失的水分。
稻谷生长需水量随生育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在不同的生育阶段中,主要包括种植前水分储备、追肥与长办水分和田面干湿状况调控。
二、灌溉技术合理的灌溉技术对于稻谷的生长非常重要。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灌溉技术:1. 传统灌溉技术:传统的灌溉技术包括淹灌、漫灌和边灌等方式。
这些方式简单易行,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水资源浪费和水分分布不均的问题。
2. 水稻碱性水灌溉:水稻碱性水灌溉技术是将碱性水灌溉到沟渠和田间地面,使土壤中的离子浓度和土壤PH值得以升高,提供稻谷生长所需的条件。
3. 滴灌技术:滴灌技术是一种高效节水的灌溉方式。
通过在植株附近设置滴灌器,直接将水滴到土壤根系区,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和流失,提高了用水利用率。
三、节水措施为了更加高效地利用水资源,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节水措施:1. 分层灌溉:将灌溉水分层次分配,根据地下水位和作物生长需水量的不同,合理配置灌溉水源,使水分得到充分利用。
2. 定量灌溉:通过科学调整灌溉水量,避免过度浇水或不足浇水的情况发生,保证土壤中的水分处于适宜范围。
3. 覆膜灌溉:在稻田覆盖特殊材料,形成保水层,减少蒸发和水分流失。
4. 循环灌溉:将稻田的灌溉水循环利用,通过设置回灌系统,将排放的农田排水回收到供水系统中,减少对水源的依赖。
综上所述,稻谷的合理灌溉策略对于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和节约资源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稻谷的生长需水、灌溉技术和节水措施,我们能够更好地实施灌溉工作,为稻谷的健康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水稻的灌溉技巧与水分管理要点
水稻的灌溉技巧与水分管理要点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也是许多国家的主要粮食来源。
对于水稻的生长和产量而言,科学合理的灌溉技巧和水分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水稻的灌溉技巧与水分管理的要点。
一、水稻的水分需求水稻的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特别是在生育期间。
灌溉是满足水稻水分需求的重要手段。
正确的水分管理有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二、灌溉技巧1. 灌溉时间灌溉的最佳时间是在早晨或傍晚,避免在中午或晴天进行灌溉。
这样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浪费,并且有利于水分渗透到土壤中,为水稻的根系提供充足的水分。
2. 灌溉方式常见的灌溉方式包括淋灌、喷灌和滴灌。
具体选择哪种方式要根据土壤类型、水稻品种和气候条件等因素来决定。
一般来说,淋灌适用于土壤透水性好的地区,喷灌适用于土壤透水性较差的地区,而滴灌则适用于在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
3. 灌溉量灌溉的量要根据水稻生长时期和土壤含水量来确定。
在水稻的营养生长期内,根据土壤含水量的变化,适时施以生育期水。
同时,应根据降雨情况进行调整,避免过度灌溉或者干旱。
三、水分管理要点1. 耕地改良耕地改良是水稻水分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合理的耕地改良措施,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透水性。
例如,可以进行土地整理和翻耕,以改善土壤结构和增加土壤通气性。
2. 蓄水池的建设在水稻田的周围建设蓄水池可以有效收集和储存雨水,为水稻提供灌溉水源。
同时,在不同生育阶段合理利用蓄水池中的水资源,可以精确满足水稻的水分需求。
3. 土壤保墒措施在灌溉之后,及时进行覆膜或者杂草清除等土壤保墒措施,有助于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水分的流失。
另外,可以适时进行地面深松或者增施有机质,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4. 定期监测土壤水分状况通过定期监测土壤水分状况,可以了解水稻生长期间的水分变化,及时调整灌溉量和灌溉频率,以维持土壤水分在适宜范围内。
结论水稻的灌溉技巧与水分管理是确保水稻健康生长和高产的关键因素。
科学合理的灌溉时间、方式和量,结合土壤改良和保墒措施,以及定期监测土壤水分状况,都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手段。
谷物种植的科学灌溉与节水技术
谷物种植的科学灌溉与节水技术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谷物是人类的主要粮食来源之一,种植谷物的农民们面临着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挑战。
科学灌溉和节水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谷物产量,还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本文将探讨谷物种植中的科学灌溉与节水技术。
一、机械化灌溉系统机械化灌溉系统是一种高效的灌溉方式,它通过利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来保证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常见的机械化灌溉系统包括滴灌、喷灌和旋转喷灌。
滴灌系统通过在植株附近滴水,使水分直接渗入土壤,减少了水的蒸发和流失。
喷灌系统通过喷洒水雾,使水均匀覆盖在农田上,减少了水的浪费。
旋转喷灌系统则通过旋转喷头,将水均匀地喷洒在农田上,提高了灌溉的效率。
机械化灌溉系统不仅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
二、土壤水分传感技术土壤水分传感技术是一种利用仪器和传感器来监测土壤水分状况的方法。
通过安装在农田中的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土壤的含水量。
根据土壤水分的情况,农民可以准确地测算出灌溉的需求,避免了过量或不足的灌溉,以保持土壤适度的湿度。
同时,土壤水分传感技术还可以帮助农民识别土壤贫瘠的区域,有针对性地进行灌溉和施肥,提高谷物的生长效率。
三、雨水收集与利用雨水收集与利用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节水技术。
通过建造雨水收集设备,将雨水储存起来,再利用于灌溉谷物。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对地下水和水源的依赖,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干旱地区,雨水收集与利用可以成为一种可行的替代灌溉方式,降低了无法满足的水资源需求。
四、覆盖与保水措施谷物种植中的覆盖与保水措施是一种有效的节水技术。
通过覆盖农田表面,可以减少水的蒸发和土壤的水分流失。
常见的覆盖材料包括秸秆、塑料薄膜等。
此外,农民还可以采取保水措施,如中耕、植物秸秆还田等,以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减少水分的流失。
五、精准灌溉技术精准灌溉技术是一种根据植物的生长需求来调节灌溉水量的技术。
玉米如何节水灌溉,玉米的需水特点.doc
玉米如何节水灌溉,玉米的需水特点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水在玉米生命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玉米是高产作物,同样,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水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玉米的浇水工作也就成为了玉米高产的关键。
那么玉米如何节水灌溉呢?玉米的需水特点是什么?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
玉米的需水特点从玉米全生育期需水规律来看,幼苗期需水量较少,孕穗期增多,灌浆期最多。
春玉米亩产700千克,需水总量556毫米,平均日需水强度38毫米;夏玉米亩产560千克,需水总量492毫米,平均日需水强度57毫米。
玉米阶段需水量也有很大的差异:(l)幼苗期(播种至拔节)需水较少。
春玉米每亩需水量135毫米,占全生育期总量的242%:日需水强度仅28毫米。
夏玉米播种后出苗快,幼苗期短,每亩需水量为72毫米,占全生育期总量的146%,日需水强度仅36毫米。
(2)孕穗期(拔节至抽雄)需水增多。
这一阶段玉米茎叶繁茂生长,雌雄穗开始分化至全部长出,需水量增加。
春玉米每亩需水量170毫米,占总需水量30.5%,日需水强度50毫米。
夏玉米总需水量140毫米,占总需水量28.5%,日需水强度33毫米。
(3)灌浆期(抽雄至成熟)为一生需水最多阶段。
水分供给叶片光合作用和蒸腾消耗,满足籽粒灌浆需要。
春玉米每亩需水量253毫米,占总需水量45.3%,日需水强度87毫米;夏玉米每亩需水量280毫米,占总需水量的56.9%,日需水强度7.4毫米。
根据玉米阶段需水规律,高产玉米一般要灌溉4次,即播种水、拔节水、孕穗水和灌浆水。
但在不同地区还要根据降水情况,因地制宜,灵活运用。
玉米如何节水灌溉(一)播种水。
高产玉米种子发芽和出苗最适宜的土壤水分,一般在土壤田间持水量的70%左右。
据试验,玉米播种时土壤田间持水量为40%时,出苗困难,出苗率为60%:播前适量灌溉,创造适宜的土壤墒情,是玉米保全苗的重要措施。
北方春玉米区冬前耕翻整地后一般不进行灌溉,春季气候干旱,春玉米播种前进行灌溉,足墒下种。
水稻需水规律及合理灌溉方法
农 技 推 广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3年第2期2.3 适当密度。
据当地地形的实际情况,采用单行拉线打塘条播。
行距60cm~75cm,株距35cm~65cm,以地块肥力高低进行调整,肥力高地块适当密植,肥力低地块适当稀植。
每塘留苗2株,每保苗4200~5000株为宜。
为避免核桃与玉米相互影响和争肥,每棵核桃四周当年必须空留不少于1m2生长空间(以后逐年扩大范围,留足树冠下正投影面积),使玉米与核桃能够正常生长。
播种时,为使苗齐苗壮,防止烧芽,种子与肥料应间隔6.7~10cm。
此外,每亩用30%克百威2~3kg与种子混拌后再播种,可防治地下害虫蛀芽以保证苗齐。
2.4 配方施肥。
基肥:每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kg、复合肥25kg、过磷酸钙25kg、硫酸钾15kg、硫酸锌2~2.5kg;苗期肥料:4~5叶期每亩施尿素9~10kg作断奶肥。
9~10叶期每亩施尿素7~8kg和钾肥8~9kg作攻秆肥;穗肥:抽穗前10d (即 大喇叭口期)重施攻苞肥,以速效性氮肥为主,每亩施尿素15~17kg为宜。
2.5 中耕除草。
及时清除杂草,一季至少薅锄2~3次,定苗进行1次,浅中耕(3~4.5cm深);拔节进行一次1~2次,中耕苗旁宜浅,行间宜深(9~12cm)。
2.6 病虫害防治。
玉米叶主要病害是玉米大、小斑病,大、小斑病的预防和防治适期为花丝抽出前后或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80%代森铵可湿性粉剂500~1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全株叶片,间隔7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为宜。
虫害主要是玉米蚜虫、螟虫。
玉米蚜虫防治:一是及时清除田间地头杂草,消灭玉米蚜虫的孳生基地;二是在玉米心叶期有蚜株率达50%,百株蚜量达2000头以上时,可用50%抗蚜威3000倍液,或40%乐果1500倍液,或2.5%敌杀死3000倍液均匀喷雾,也可用上述药液灌心。
玉米螟虫防治:化学防治的最佳时间是心叶末期,此时是低龄幼虫最大限度地潜伏在心叶丛中为害的时刻。
农作物的水分利用与节水灌溉技术
农作物的水分利用与节水灌溉技术随着全球水资源日益短缺以及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农作物的水分利用和节水灌溉技术逐渐成为农业领域中的热点问题。
有效管理水资源,提高农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成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从农作物的水分需求、节水灌溉技术和可持续农业的角度探讨农作物的水分利用与节水灌溉技术。
一、农作物的水分需求农作物的水分需求是指在特定生育期内,作物所需的水分量。
针对不同的作物品种和生育时期,水分需求存在差异。
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水分对作物的生长发育、物质代谢和养分吸收等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适度的水分供应能够促进作物的正常生长,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农作物的水分需求主要分为根系吸水需求和蒸腾散失需求。
根系吸水需求是指作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来满足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
蒸腾散失需求是指作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通过气孔散失水分来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了解农作物的水分需求,可通过土壤含水量测定和作物蒸腾速率等指标进行评估,以便科学合理地进行水资源配置和灌溉管理。
二、节水灌溉技术为了提高农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节水灌溉技术应运而生。
节水灌溉技术通过减少灌溉用水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实现农作物高产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 种植适应性强的农作物:选择耐旱性较强的作物品种,能够适应较干旱条件,降低对灌溉水的需求。
2. 增施有机肥料:有机肥料能够帮助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减少水分的流失和蒸发。
3. 微喷灌和滴灌技术:微喷灌和滴灌技术是一种高效的节水灌溉方式。
通过将水直接输送到作物的根部,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和流失,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
4. 精确灌溉技术:利用现代化的气象数据、土壤水分监测、作物生长监测等信息,实现对灌溉水量和灌溉时间的精确控制,避免过量灌溉和浪费。
5. 遮阳覆盖技术:在干旱地区,通过使用遮阳网或植物覆盖物来减少土壤蒸发和作物蒸腾散失,降低水分损失。
三、可持续农业农作物的水分利用与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与可持续农业密切相关。
农业科普认识农作物的主要水分需求
农业科普认识农作物的主要水分需求农业科普:认识农作物的主要水分需求水分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础需求,对于不同的农作物而言,其对水分的需求量以及对水分的利用方式都有所不同。
了解农作物的主要水分需求,可以帮助农民科学合理地进行灌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常见农作物的主要水分需求,并给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一、稻谷类作物稻谷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稻谷的主要水分需求包括田间浸润水分和土壤水分。
在水稻生长季节,水田一般会保持一定的水分层,同时土壤的保墒和浸润水分也非常重要。
其中,灌浆期是稻谷对水分需求量最大的时期,合理的灌溉管理可以保证稻谷坐果充实,提高稻谷的产量。
为了满足稻谷对水分的需求,农民可以根据不同的生育期采取适当的灌溉方法。
比如,在幼苗期和分蘖期,可以进行点灌、喷灌等局部灌溉方式;而在灌浆期,可以采用漫灌或渗灌的方式,使稻田均匀湿润。
二、小麦类作物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生长期对水分的需求量相对较少,但也需要保证土壤水分适中,特别是在抽穗和灌浆期。
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适度的浇水可以提高小麦的光合作用及养分吸收,增加产量。
但过多的水分则容易导致根系窒息、倒伏等问题。
因此,在管理上,农民可以通过掌握土壤水分的变化来进行灌溉,以保持土壤湿度在20%~30%之间。
三、果树类作物果树类作物如苹果、柑橘等对水分的需求与其生长期有关。
一般来说,在果树幼苗期和开花期,对水分的需求较大;而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水分需求相对较小。
对于果树类作物的水分管理,农民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需要进行相应的灌溉。
在幼苗期,需保持土壤湿润;在开花期,适度增加水分供给,促进花粉传播和花器官形成;而在果实膨大期,需要加强浇水,保证果实的膨大和品质的提高。
四、蔬菜类作物蔬菜类作物对水分的需求较大,且不同种类的蔬菜对水分的需求也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叶菜类作物如菠菜、油菜等对水分的需求较大;根茎类作物如胡萝卜、萝卜等对水分的需求相对较少。
谷物种植中的灌溉水量控制
谷物种植中的灌溉水量控制在农业生产中,灌溉是种植作物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技术。
恰当的灌溉控制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能有效节约水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并且对农田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将从谷物种植的角度探讨灌溉水量的合理控制方法。
1. 灌溉需求的评估灌溉需求的评估是合理控制灌溉水量的基础。
在种植谷物的不同生长阶段,作物对水的需求量有所不同。
首先,我们需要根据谷物的生长周期和发育情况,正确判断各个生长阶段的灌溉需求。
通常,在播种初期和幼苗生长期,水分需求较小,而在抽穗和籽粒灌浆期,作物对水分的需求较高。
其次,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质地以及作物品种等因素,综合考虑农田的土壤水分状况,量化作物对水的需求量,以确定合理的灌溉水量。
2. 种植技术的应用除了合理评估灌溉需求外,种植技术的应用也是控制灌溉水量的重要手段。
在谷物种植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来提高水利用效率:(1)旱作栽培:对于适应干旱环境的谷物品种,可以尽可能地采用旱作栽培技术,减少或避免灌溉。
通过适当的土壤管理措施,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保墒性能,降低土壤水分蒸发和渗漏,减少灌溉频次和水量。
(2)地面覆盖:在农田中覆盖秸秆、膜等材料,可以有效抑制土壤水分蒸发,降低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减少灌溉水量。
此外,地面覆盖还有助于减少土壤表面结皮、土壤侵蚀等问题,改善土壤环境,提高作物生长质量。
(3)精确灌溉:采用精确灌溉技术,根据农田的土壤水分状况、作物需水量及气象因素等信息,精确确定灌溉时间、灌溉量和灌溉方式,实现恰到好处的灌溉效果。
常见的精确灌溉技术包括滴灌、微喷灌、喷灌等。
3. 智能灌溉系统的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灌溉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智能灌溉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土壤水分、气象因素和作物生长情况等参数,利用计算机算法和传感器技术,自动调节灌溉水量和灌溉时间,实现对灌溉过程的精确控制。
智能灌溉系统不仅能够提高灌溉水利用率,还能够减少人工管理的工作量,提高生产效益。
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制度
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制度作物需水量是指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的水分量,不同作物对水分的需求量有所不同。
灌溉制度是为满足作物的需水量而采取的一系列灌溉措施和管理方法。
作物的需水量和灌溉制度对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作物需水量受多种因素影响。
首先,气候条件是影响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等气候要素会直接影响作物水分的蒸散过程,从而影响作物的需水量。
其次,土壤水分条件也是决定作物需水量的重要因素。
土壤中的土壤质地、水分含量、水分持有能力等都会影响作物根系的吸水能力和土壤中水分的可利用程度。
此外,作物的生育时期和品种特性等也会对作物需水量产生影响。
灌溉制度是为满足作物的需水量而确定的一套管理措施。
根据作物需水量的特点,可以采取合理的灌溉制度,以确保农田水利工程的高效利用和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常见的灌溉制度有定时灌溉制度、定量灌溉制度和定深灌溉制度等。
定时灌溉制度是指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灌溉,不考虑土壤含水量的变化。
这种灌溉制度适用于土壤具有较好的水分保持能力,而作物又对土壤水分有一定的忍耐能力的情况。
定时灌溉制度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但缺点是容易引起土壤水分浪费和作物的过度灌溉。
定量灌溉制度是指按照作物的需水量确定一定的灌水量进行灌溉。
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水量和生长阶段的不同,可以确定相应的灌溉量。
定量灌溉制度的优点是能较好地满足作物的水分需求,减少水分的浪费和过度灌溉。
但缺点是操作难度较大,需要对作物生长的水分需求有较准确的估计。
定深灌溉制度是指按照一定的土壤水分深度进行灌溉。
通过对土壤水分的深度监测,确定作物根系所在的灌溉水分层次,达到合理利用土壤水分的目的。
定深灌溉制度的优点是能够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和土壤盐碱化的风险,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但缺点是操作较为繁琐,需要进行复杂的土壤水分监测。
综上所述,作物需水量和灌溉制度对于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谷子的需水规律与节水灌溉模式
谷子的需水规律与节水灌溉模式谷子的需水规律与节水灌溉模式谷子是我旗传统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小米营养丰富,是人们较喜欢的粮食,谷草还可作上等饲草。
谷子浅层根系比较发达,主要吸收利用浅层土壤水分与养份,谷子还有耐土地贫瘠、耐干旱的特点。
过去往往将谷子种植在中下等土地上,加之灌水不及时等原因单产较低,所以导致人们对谷子重视不够,播种面积有所缩小。
灌溉试验证明,谷子是一种喜水喜肥作物,在生育期间若满足其需水需肥要求,在良种配合下,单产也可达400公斤左右,增产潜力是很大的,经济效益也很显著。
需水量与需水规律1、全生育期的需水量谷子从播种到成熟的全生育期,由于品种、地区气候差异,播期不同,生育期的长短有较大变化,分中、晚、熟品种,因而需水量也有所不同。
一般是5月上旬播种,9月中旬成熟,最多在130天左右。
比玉米生育期略短一些。
谷子全生育期的需水量主要与气象因素,土壤因素和栽培技术、产量水平等有关。
湿润年份降雨量较大,气温低、空气湿度大,耗水量相对少一些。
干旱年份气温高,空气湿度小,蒸发强烈,耗水量相对较大。
试验表明,谷子单产在400公斤以下时,水分多少是影响产量的主导因子,因而需水量与产量为正相关关系。
即随着需水量的增加产量也不断提高。
据试验成果资料,谷子平均产量在411.0公斤/亩,需水量为431.7毫米。
2、各生育阶段的需水规律谷子一生对水分需求的一般规律可概括为苗期宜旱、需水较少,中期喜湿需水量较大,后期需水相对减少但怕旱。
谷子生育前期(5-6月份),即播种、出苗和拔节。
谷子播种时耕作层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70%以上时,即可满足发芽需要。
播种至出苗(5月份)需水量30毫米左右,占总需水量的6.5%,日需水强度1.44毫米。
出苗至拔节(6月份)需水量60毫米左右,占总需水量的14.1%,日需水强度2.09毫米。
该阶段谷子主要是营养生长,地上部分生长缓慢,而地下根系发育较快,因而需水量不大。
谷子生育中期(7月—8月中旬),即拔节、抽穗、开花期。
玉米需水规律及灌溉技术
此期土壤水分维持田间最大持水量 的 7 0 % ~8 0 %为
。
宜。
1 . 5 抽 穗 至 灌 浆 。 此 时 叶面 积 最 大 ,制 造 营 养 物 质 多 ,开 花 、授 粉 、籽 粒形 成 ,需水 较 多 ,如缺 水 干 旱 ,花 粉 、花丝 败 育 ,籽 粒 发育 不 良。此 期春 玉 米 需水 约 占全 生育 期 3 0 %, 夏 玉 米 约 占全 生 育 期
玉
米
需
水
规
律
及
灌
溉
技
木
1 玉米 一生需水 变化 规律
壮 ,据 研 究 , 田问 最大 持 水 量 为 4 1 可把 非 生长 季 节 可利 用 的
1 . 1 玉 米 茎 叶 茂 盛 、 植株 高 大 ,一 生 制 造 的有 机
上。
般都 结合 追肥进 行 浇水 。
3 . 4 玉米 抽 穗 开 花 期灌 水 。玉 米 抽 穗 开 花 期 , 需 水 最 多 ,是 玉 米 需水 临 界 期 。天 气 炎 热 , 日照 长 , 气 温高 ,蒸 腾大 ,耗 水 多 ,缺水 不利 ;此外 ,此 时
如空气干燥 ,玉米花粉及柱头易失水而导致生活力
1 . 3 玉 米 出苗 到 拔 节 。 生长 慢 、植 株 小 ,消 耗 水
分较少,此期根系发育较快,水分过多影响根系下 扎伸长 ,故 苗期 水分 消耗 占生育 期水 分 总量 的 1 5 %
~
耙 耱保 墒 。实在 来 不及 早灌 ,可 在播 种 前灌 水 ,水 量 要 小 ,一 般 每 亩 3 0~4 0 m ,灌 后 要适 时整 地 保 墒 播 种 。夏 玉 米 播 种 时 : f旱 高 温 ,灌 水 有 利 于 全 苗 ,陕 西试 验 证 明 ,播 前 每 亩 灌 水 5 0 m, , 比 不灌
玉米的需水规律及灌溉
玉米的需水规律及灌溉摘要玉米是一种高产作物,而且水的生产效率比较高。
玉米生长期与气候变化相适应,可以说与雨热同步,有利于玉米作物的生长。
正因为如此有些地方往往忽视对玉米的适时适量灌溉,易造成减产,或有的地方盲目浇水造成水量浪费和损失。
关键词玉米;需水规律;灌溉1 玉米需水规律玉米整个生育期间,植株叶面蒸腾和棵间蒸发所消耗的降水、灌溉水和地下水的总量,称玉米田间耗水量,亦称需水量。
玉米一生耗水总量,春玉米为每亩170m~400m ,夏玉米为124m~296m。
每生产一个单位的干物质所消耗的水量称为蒸腾系数,一般在240~368之间,每生产1千克籽粒约耗水600kg。
1.1 玉米需水量的变化1)不同生育阶段的需水量:苗期需水量较小。
套种玉米的苗期一般处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是一年中土壤最为干旱的时期。
玉米产量水平不同,苗期需水量不同。
玉米苗期需水量和日需水强度随产量的提高而增加,但产量水平较高时,差距缩小。
产量为296kg/亩时,需水量为77.2mm,占全生育期需水量的40.5%,日需水量为2.0mm;产量提高到448kg/亩时,需水量增加到88.9mm,占全生育期的31.9%,日需水量为2.3mm~2.5mm;产量提高到552kg/亩时,需水量增加到100.8mm,占全生育期的23.7%,日需水量为2.7mm~2.9mm;当产量提高到616kg/亩时,需水量增加到110.6mm,占全生育期的24.4%,日需水量为2.9mm。
穗期是玉米的需水临界期,也是灌溉的关键时期。
夏玉米各生育阶段需水量以穗期最多,但不同产量水平地块差别较大,每亩产量由2 296kg提高到616kg 时,需水量由55.5mm增加到165.5mm,苗期低、中、高产田的需水量分别占全生育期的32.2%、36.7%和42.3%。
其中,抽雄~抽丝期,尽管历时短暂,需水绝对量小,但日需水强度为一生之最大,低产、中产、高产田的日需水量分别为2.0mm~2.5mm、3.0mm~4.8mm和6.1mm~8.6mm。
我国典型作物用水特征及现代农业灌溉技术模式
我国典型作物用水特征及现代农业灌溉技术模式
我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而农业用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典型作物主要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它们的用水特征和现代农
业灌溉技术模式如下:
1. 水稻
水稻是我国主要作物之一,其用水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喜水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分。
(2)对土地水分的利用率低,水稻生长过程中往往表现为“淹水、渗漏、蒸发和流失”等现象,导致水分利用率低。
为了提高水稻的水分利用率和减少浪费,现代农业灌溉技术模式主要采用水稻旱作、
中耕等技术,通过节水灌溉、精细管理等方式减少浪费,提高灌溉效率。
2. 小麦
(1)喜温喜旱作物,对水分需求较小。
(2)对土壤的水分利用效率较高,主要依靠植株根系吸收土壤水分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现代农业灌溉技术主要采用滴灌和微喷等方式,可以减
少水分浪费和提高灌溉效率,从而使小麦产量和品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3. 玉米
(2)对土壤的水分利用率较高,但其生长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大量的蒸散和流失现象,浪费水分比较严重。
4. 大豆
5. 棉花
总之,现代农业灌溉技术的发展不断提高了我国典型作物的水分利用率和灌溉效率,
为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基于农作物需水规律与灌溉节水探讨
JIANGXI AGRICULTURE28基于农作物需水规律与灌溉节水探讨文/杨永安1 侯海鹏2 薛文多1 张 枫1 (1.天津市玉米良种场 301599;2.天津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301599)摘 要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如何从农业上节水已成为我国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在节水的同时,还需保证农作物获得丰收。
因此,研究农作物的需水规律必不可少。
基于此,根据农作物的需水规律,在满足农作物基本需求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灌溉节水技术,有效节约水资源。
关键词 农作物;需水规律;灌溉;节水1 农作物需水规律1.1 水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作用 水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作用分为3个基点:最高、最适和最低。
低于最低点,农作物萎蔫,生长停止;高于最高点,根系缺氧、窒息,烂根;只有处于合适的范围内,才能维持农作物体内的水分平衡,使农作物获得最优的生长条件[1]。
水分能影响农作物的产品质量,如果土壤含水量少时,则淀粉含量减少,而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增加,纤维素不变,果胶质减少,使农作物的质量下降。
不仅如此,水分还能影响农作物的数量,通过观察发现,降水季通常是农作物生长繁盛的时期,当然这是将水涝时期排除在外。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水分对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一个地区的含水量将最终决定农作物的收成状况。
因此,有必要对农作物需水规律的研究作出努力。
1.2 主要农作物的需水量1.2.1 冬小麦 全生育期需水量为387.5 mm,需水量最大时期是在生长期到成熟期,占总需水量的75%左右。
需水临界期在孕穗至灌浆期,占总需求量的30%。
而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都不能满足其要求,高产区灌溉定额为1 800 m 2。
冬小麦全生育期灌溉3次水,即冬灌、返青和拔节。
一般我国最佳经济浇灌定额为1 200 m 2/hm 2。
1.2.2 夏玉米 全生育期需水量365.9 mm,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为276.5 mm,占需水量的75%左右,但仍不能满足其要求。
为使玉米苗壮、长得好,一般在播种前后进行浇灌。
谷物种植中的灌溉方式选择
谷物种植中的灌溉方式选择灌溉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谷物种植中,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对于提高产量和保持作物健康状态至关重要。
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和农业资源各有特点,因此在决定灌溉方式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本文将探讨在谷物种植中的灌溉方式选择问题,并分析不同灌溉方式的优劣势。
一、地下水灌溉地下水灌溉是通过井水、泵机等供水设施将地下水引入农田,为作物提供水分。
这种灌溉方式在干旱或缺少表水资源的地区非常重要。
地下水灌溉的优点是供水稳定,可以满足作物对水分的需求。
同时,地下水在地下层中流动较慢,不易受到蒸发和浪费,节约用水。
然而,地下水灌溉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地下水资源有限,不可再生,过度提取地下水可能导致水源枯竭和地下水位下降。
其次,地下水含有多种溶解物质,若不适当处理可能对土壤质量和作物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二、表面灌溉表面灌溉是通过引水渠或水管将水分输送到田地,让作物根系直接从地面吸取水分。
这种灌溉方式较为常见,适用于平坦地形和土壤条件较好的地区。
与地下水灌溉相比,表面灌溉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成本较低。
此外,对于部分需要浸泡根系的作物,表面灌溉效果更好。
然而,表面灌溉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水分在地面上流动,容易被风吹散和土壤蒸发,导致水分浪费。
同时,过度的表面灌溉可能会导致土壤盐渍化和水质恶化。
三、滴灌滴灌是一种精确供水的灌溉方式,通过管道和滴灌器,将水滴滴落到作物根旁适当位置,以满足作物所需的水分。
滴灌在谷物种植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特别适用于干旱地区。
滴灌的优点包括用水高效、减少水分蒸发和表面径流的损失。
此外,滴灌可以根据作物需求提供适量的水分,减少水分浪费。
然而,滴灌系统需要高昂的投资成本和维修费用,对于一些农户来说可能不易承受。
综上所述,谷物种植中的灌溉方式选择应根据具体的地理环境和资源条件来决定。
在干旱地区,地下水灌溉和滴灌是重要的选择。
而在一些地势平坦、土壤条件较好的地区,表面灌溉是一个经济实用的选择。
谷物种植中的灌溉管理措施
谷物种植中的灌溉管理措施在谷物种植过程中,灌溉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农业管理措施。
合理的灌溉管理可以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质量、节约水资源,并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几种谷物种植中常用的灌溉管理措施。
1. 定量灌溉定量灌溉是指按照作物需求的水量进行给水,以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通过测量土壤含水量、作物需水量以及当前的降雨量等因素,确定灌溉量和灌溉时间。
在谷物种植中,通过准确测量水分摄入和耗水情况,可达到优化作物生长、提高产量的目的。
2. 渐进式灌溉渐进式灌溉是指在作物生长周期内按阶段逐渐增加灌溉量。
这种灌溉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阶段作物的水分需求。
在种子发芽期和幼苗期,作物对水分的需求较小;而在抽穗和灌浆期,作物对水分的需求较大。
通过逐渐增加灌溉量,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阶段作物生长的要求,并避免水分过剩或不足的情况。
3. 滴灌滴灌是一种节水型灌溉方式,适用于谷物的种植。
滴灌通过将水直接输送到作物根区,减少了水分的流失和蒸发。
这种灌溉方式还可以减轻土壤侵蚀和盐渍化的问题,并且能够使水分均匀分布在根系周围,提高作物的吸水效率。
4. 雨水收集利用雨水收集利用是指通过收集和储存降雨水来进行灌溉。
在谷物种植中,利用雨水灌溉不仅可以节约水资源,还可以降低灌溉成本。
通过设置雨水收集装置,如集雨盆、蓄水池等,将降雨水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合理利用雨水资源,不仅可以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还有助于保护水环境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起来,灌溉管理是谷物种植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通过采取适当的灌溉措施,如定量灌溉、渐进式灌溉、滴灌和雨水收集利用,可以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质量,并有效节约水资源。
在实际种植中,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实现谷物种植的可持续发展。
谷物种植中的灌溉管理技巧
谷物种植中的灌溉管理技巧谷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在谷物种植中,灌溉管理技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灌溉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田的产量和质量,以及农民的收益。
本文将探讨谷物种植中的一些灌溉管理技巧,以帮助农民提高种植效益。
一、水资源合理利用灌溉是谷物生长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合理利用水资源能够节约水量,提高灌溉效率。
首先,农民可以通过修建水池或蓄水塘来收集雨水,并在干旱时期进行补充灌溉。
其次,可以采用滴灌或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将水资源更加精确地输送到农田中,避免水分浪费。
二、掌握适宜的灌溉时机灌溉时机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一般来说,谷物在生长初期需要较多的水分来满足生长需要,而在后期则需要适度干燥的环境来促使谷物籽粒充实。
因此,在种植过程中,农民应该根据谷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合理确定灌溉时机,确保谷物得到适量的水分。
三、合理控制灌水量过量或不足的灌水量都会对谷物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过多的水分容易造成农田水浸,导致根系缺氧,降低谷物的生长能力。
而过少的水分则会引发植株干旱,影响谷物的生长发育。
因此,农民需要掌握合适的灌水量,根据土壤含水量和谷物生长需求进行调整。
四、灌溉排水系统的维护良好的灌溉排水系统能够保证灌溉水的正常供应和排泄,保护农田免受过量水分的侵害。
因此,农民需定期检查灌溉设备和排水管道,及时维修和清理。
此外,对于存在倒灌和渗漏的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改善,确保灌溉系统的正常运行。
五、科学施肥灌溉和施肥在农田管理中相辅相成,谷物种植中需要注意合理施肥,以促进谷物的生长和发育。
在灌溉时,农民可以掺入适量的肥料,让水分中带有营养物质输送到根系,提高肥料利用率。
同时,农民需要根据不同的谷物品种和生长阶段,科学合理地施肥,避免过量或不足的情况发生。
六、监测土壤水分含量定期监测土壤水分含量是科学管理灌溉的有效手段。
通过使用土壤水分监测设备,农民可以实时了解土壤水分状况,避免灌溉不当造成的水分浪费或不足。
谷物生长期的灌溉管理技巧
谷物生长期的灌溉管理技巧灌溉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对于谷物的生长和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灌溉管理技巧可以提高谷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保证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本文将就谷物生长期的灌溉管理技巧进行探讨,并提供一些建议供农民参考。
一、水源选择和准备工作在进行灌溉之前,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水源,并做好准备工作。
一般来说,农田附近的河流、湖泊或蓄水池是常见的水源选择。
在选择水源时,需要考虑水质、供水量和供水稳定性等因素。
此外,还需要清理河道、湖泊或蓄水池,确保水源无障碍。
二、确定灌溉方式和时机在谷物生长期,常见的灌溉方式有喷灌、滴灌和洪灌等。
不同的灌溉方式适用于不同的环境和谷物品种。
因此,农民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
关于灌溉时机,需要注意避开高温时段,以避免水分过量蒸发造成资源浪费。
一般来说,清晨和傍晚是比较适合进行灌溉的时段。
三、掌握适量灌水原则谷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吸收水分,但过度灌溉也会对谷物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掌握适量灌水的原则非常重要。
首先,需要根据土壤类型和谷物品种确定合理的灌水量。
不同的土壤有不同的保水性能,农民可以通过测量土壤湿度来决定是否需要灌溉。
如果土壤湿度较高,表明土壤中含有足够的水分,此时不需要灌溉。
反之,如果土壤湿度较低,则需要适量进行灌溉。
其次,需要掌握灌水的频率。
谷物对水分的需求随生长阶段而变化,因此,农民应根据生长阶段合理安排灌水频率。
例如,在幼苗期,谷物对水分的需求相对较低,可以适当减少灌水频率。
而在拔节期和灌浆期,谷物对水分的需求较大,可以适当增加灌水频率。
四、注意灌溉技巧和用水安排在进行谷物灌溉时,农民需要注意灌溉技巧和用水安排。
首先,灌溉时应尽量避免水分浪费。
可以使用排灌技术,合理安排水流的流动路径,减少水分流失。
此外,可以使用覆盖技术,在田间覆盖保护层,减少水分蒸发。
其次,需要注意用水的合理安排。
在灌溉时,可以采用分区灌溉的方式,根据土壤湿度和谷物生长情况,对不同区域进行灌溉,减少水分的浪费。
谷物种植过程中的水资源利用与节约
谷物种植过程中的水资源利用与节约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变得更加紧迫。
谷物是人类主要的粮食来源,谷物种植过程中的水资源利用与节约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探讨谷物种植过程中的水资源利用与节约的策略和措施。
1. 谷物种植过程中的水资源利用1.1 灌溉系统的改进对于谷物种植来说,灌溉是保证作物正常生长的关键因素。
传统的灌溉方式往往存在大量的水资源浪费。
因此,改进灌溉系统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
一种有效的改进是引入滴灌和喷灌技术。
通过滴灌和喷灌技术,水可以直接送到作物的根部,减少了水的蒸发和浪费。
此外,还可以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水量进行灌溉,减少了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
1.2 水肥一体化水肥一体化是指在灌溉的同时同时进行农业肥料的施用。
通过将肥料与灌溉水混合使用,可以充分利用灌溉过程中的水资源,避免肥料的过量使用和浪费,降低污染物对水体的影响。
这种方法可以根据作物的需肥需水量来控制施肥量和灌水量,提高养分的利用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1.3 科学排水在谷物种植过程中,有效的排水系统是保持土壤湿度和改善土壤质量的关键。
适当的排水可以避免积水造成的浪费和作物病虫害的滋生。
通过科学排水系统,可以控制土壤水分含量,并在必要时将多余的水分排出。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作物的生长和产量,还可以节约水资源的利用。
2. 谷物种植过程中的水资源节约2.1 谷物品种选择不同的谷物品种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是不同的。
在种植过程中,选择适应地区水资源量的谷物品种是一种重要的节约策略。
通过选用抗旱品种或节水品种,可以降低水资源的需求,并提高作物的适应能力和抗旱能力。
2.2 合理的灌溉调度谷物种植过程中,合理的灌溉调度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合理的灌溉调度包括根据作物的生长阶段和天气条件进行灌溉,避免过量或不足的灌溉。
另外,应尽量选择低水耗作物搭配种植,通过不同作物的生长特点,实现灌溉水资源的最大节约。
2.3 土壤改良合理的土壤改良措施可以增加土壤保水能力,减少水的流失和浪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谷子的需水规律与节水灌溉模式
谷子是我旗传统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小米营养丰富,是人们较喜欢的粮食,谷草还可
作上等饲草。
谷子浅层根系比较发达,主要吸收利用浅层土壤水分与养份,谷子还有耐土
地贫瘠、耐干旱的特点。
过去往往将谷子种植在中下等土地上,加之灌水不及时等原因单
产较低,所以导致人们对谷子重视不够,播种面积有所缩小。
灌溉试验证明,谷子是一种
喜水喜肥作物,在生育期间若满足其需水需肥要求,在良种配合下,单产也可达400公斤
左右,增产潜力是很大的,经济效益也很显著。
需水量与需水规律
1、全生育期的需水量
谷子从播种到成熟的全生育期,由于品种、地区气候差异,播期不同,生育期的长短
有较大变化,分中、晚、熟品种,因而需水量也有所不同。
一般是5月上旬播种,9月中
旬成熟,最多在130天左右。
比玉米生育期略短一些。
谷子全生育期的需水量主要与气象因素,土壤因素和栽培技术、产量水平等有关。
湿
润年份降雨量较大,气温低、空气湿度大,耗水量相对少一些。
干旱年份气温高,空气湿
度小,蒸发强烈,耗水量相对较大。
试验表明,谷子单产在400公斤以下时,水分多少是
影响产量的主导因子,因而需水量与产量为正相关关系。
即随着需水量的增加产量也不断
提高。
据试验成果资料,谷子平均产量在411.0公斤/亩,需水量为431.7毫米。
2、各生育阶段的需水规律
谷子一生对水分需求的一般规律可概括为苗期宜旱、需水较少,中期喜湿需水量较大,后期需水相对减少但怕旱。
谷子生育前期(5-6月份),即播种、出苗和拔节。
谷子播种时耕作层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70%以上时,即可满足发芽需要。
播种至出苗(5月份)需水量30毫米左右,
占总需水量的6.5%,日需水强度1.44毫米。
出苗至拔节(6月份)需水量60毫米左右,
占总需水量的14.1%,日需水强度2.09毫米。
该阶段谷子主要是营养生长,地上部分生长
缓慢,而地下根系发育较快,因而需水量不大。
谷子生育中期(7月—8月中旬),即拔节、抽穗、开花期。
该阶段是一生中需水量最大、最迫切的时期。
需水量为244.3毫米,占总需水量的54.9%,日平均需水强度在5.0毫
米左右,最大为8.2毫米,该阶段缺水、干旱对谷子穗长、穗重的影响严重。
谷子生育后期(8月中旬—9月下旬),即开花、灌浆至成熟期。
该阶段谷子处于生殖生长期,植株体内养分向籽粒运转,仍然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
需水量为112.9毫米,占
总需水量的25.4%,日平均需水强度3.2毫米,该阶段需水量由大逐渐变小。
(见下图“谷
子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及需水强度对照表”)
节水灌溉模式
谷子比较耐旱,是指苗期而言,其他生育阶段受旱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
我区大
部分地区由于自然降水少,分布不均,耕层土壤含水量变化较大,一般均不能满足谷子各
个生育期对水分的要求,这也是造成谷子产量较低的主要原因。
因此,要根据其需水规律,
适时适量进行灌溉是很必要的,是获得谷子高产的重要保证。
1、谷子生育期水分状况分析
(见下图“谷子生育期降雨量与需水量对照表”)表中列出赤峰地区谷子生育期平均降雨量和需水量对照情况,可以看出全生育期相差(缺水量)76.5-160.7毫米。
前期(5-6月份),降雨量平均为99.5毫米,需水量91.9毫米,相差7.6毫米。
该期谷子地上部分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干物质积累也不多,消耗水分少,而地下部分发展较快,这时谷子的耐旱性表现的较明显。
生产上只要抓住苗,苗期适当干旱有利于蹲苗,根扎得深,基部茎节粗壮,对以后抗倒伏有良好作用。
该阶段除遇严重干旱外,一般不需灌水。
中期(7-8月中旬),平均降雨量148.2毫米,需水量244.3毫米,相差-96.1毫米,需灌水2次。
该阶段是决定谷子穗长,谷码数和粒数的重要时期,最怕干旱。
如不灌水,易造成“胎里旱”和“卡脖旱”,谷穗变小,形成秃尖瞎码。
后期(8月中旬—9月下旬),平均降雨量78.7毫米,需水量113.0毫米,相差-34.3毫米,需水一次。
后期是决定籽粒饱满程度,增加穗粒重的关键时期,为了保证光合作用的旺盛进行,养分转运和正常灌浆,仍需较充足的水分,该期干旱,易增加秕粒,降低穗粒数和粒重。
2、谷子节水灌溉模式
灌溉试验结果证明,耕层土壤湿度大小,直接影响谷子的产量,要想达到高产稳产必须掌握好各生育阶段土壤适宜含水率。
苗期土壤含水率下限控制指标应占田间持水量的65%;拔节对抽穗期,土壤含水率下限控制指标为占田间持水量的75%;抽穗至灌浆期为75%,灌浆至成熟为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