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专业必修课)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与任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及其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属于心理学的学科分支,经历百余年的发展,形成了大量的原理基础和理论概括,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另外,《教育心理学》也指导着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进行,具备了极其鲜明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作为一门理论与应用兼修的专业课程,《教育心理学》长期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的跨专业基础课,是心理学、学校教育、教育管理、电化教育等专业的必修课,同时也是各级师资培训的必修科目,在高等师范院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程是为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对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充分把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重要原理和理论,形成结构良好的教育心理学系统知识模块;指导学生掌握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对教育心理现象的理解、分析批判能力和对教育心理学问题开展研究的能力。
因而,学生在进行课程学习时,必须注重理论原理探讨与实践活动探索的相互结合,为今后的教师职业发展与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具体教学任务如下:1、引导学生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把握当前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和趋势。
2、培养学生开展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思维,使其具备运用理论研究和实证探讨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教育心理学研究、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
3、指导学生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课程与内容的设计,熟练掌握从事教师职业的基本教育与教学技能。
二、选取教材的原则与依据本课程近几年主要采用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莫雷教授主编的《教育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
该教材是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的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也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操作性,反映了本学科发展的新动向与新成果,且能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一定的应用操作性。
由于本学科的研究发展迅速,不断产生新的研究成果,同时本课程采用了中英文双语教学,因此本课程的教材还采用了美国Anita Woolfolks主编的《Educational Psychology》(第十版)及其中译本(何先友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该教材被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等近2000所高校采用,是一部经典、权威的教育心理学教材,在同类教材中版次最高,堪称第一品牌。
《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
《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教学对象:学前教育专业学时学分:51学时,每周3学时编写单位:编写人:审定人:编写时间:一、课程性质与地位教育心理学是师范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主要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既要探讨学生如何学习,又要研究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
该课程主要阐述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及其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该课程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水平及实际应用能力,是一门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的课程。
对将来要从事教育事业的学生起到很好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是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心理学概述、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学习理论、学习心理、教学心理、社会心理与行为、心理健康与教师职业心理等内容。
(2)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探索学校教育的心理规律,能够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心理问题,为学生今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提供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
四、课程实施建议(一)师资条件1.专任教师具有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熟悉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知识,了解相关教学要求,并且熟悉国家关于学前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而且能够改革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主讲教师必须具备2年以上带学生去幼儿园见习、实习的实践经验。
2.兼职教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在幼儿园等教育一线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幼儿园一级以上职称。
(二)教材的选用与编写《教育心理学》,尚金鹏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三)课程资源与开发利用应具有校企融合的多家幼儿园可供师生进行考察与实地研究;教材需配备教学课件、教学大纲、教案、课程标准等方便教学。
(四)其它条件教学条件:应配备多媒体、幼儿园仿真实训室、网络教学平台等硬件教学设施。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中文):教育心理学(英文):Educationa1Psycho1ogy课程代码:14S2105B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学前教育课程学时:48课程学分:3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学前心理学选用教材: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三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参考书目:1•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建敏.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2.陈帼眉,姜勇.幼儿教育心理学(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M].北京:北京师范出版社,2012.二、课程价值(一)性质与地位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把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习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习的学科。
结合学前专业特点,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初步掌握幼儿园教学工作必须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特别是幼儿的学习特点、发展趋势,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初步能力,逐步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和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
通过本课程力求进一步拓展学生在发展心理学上的学术视野,掌握关于幼儿认知及情绪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具体范式;深入地了解个体认知及情绪的发生发展特点,进而从更深的层上了解人类基本心理过程的本质特性;同时为学生进行幼儿园教学活动奠定理论基础。
注:用、、分别代表高、中、低支撑度。
三、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目标1:通过教育心理学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理解并掌握有关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能够理解学习的实质,掌握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四大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及对幼儿教育教学的启示。
【毕业要求1/2师德规范/职业道德】目标2:熟悉相关重要的教学原理和理念,能运用相关知识对教学实践问题进行分析,围绕特定的儿童发展目标进行相关教学设计。
能够掌握幼儿概念学习的特点及教育指导,掌握动作技能的含义及分类及动作技能的学习过程及教育指导,智力技能的含义,特点及分类,智力技能的形成过程,智力技能学习的特点。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教育心理学(Educational Psychology)二、课程类型:心理学专业必修课三、教育心理学在培养计划中所发挥的作用:从学科地位上看,教育心理学是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主要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如何学(学习理论,包括一般学习理论、不同领域的学习理论、学习动机、学习迁移、一般知识和智慧的学习条件以及学习策略等)和教师如何教的心理学理论(教学设计、教学管理理论等)以及师生教与学的互动而产生的有关心理学理论和实践问题,它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应用学科。
从专业需要上看,无论是教育学专业、心理学专业、学前教育专业,还是其他各专业的学生,都是必修的教育类课程。
这门课程以普通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概论等学科为基础,并将这些理论综合运用于教育心理学的实际工作中。
教育心理学不仅有其理论基础,也有自己的理论体系,不是普通心理学抽象理论在教育领域中的简单应用。
同时,这门课程又反过来促进学习者更好地学习和研究前述学科的基本理论。
在现代教育中,教育心理学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整个学校教育改革,教学改革、课程改革以及学生观、教师观、学习观的改革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教学总目标:概括地说,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有三,一是基本理论的掌握,二是基本技能的掌握,三是发展实际应用能力。
(一) 基本理论的掌握:首先应掌握教育心理学,包括学习心理学和教学心理学的最一般原理,并形成正确的态度和观念;其次要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的同时,要了解、把握教育心理学前沿的理论知识及其应用原则、方法。
(二)要学生学会学习。
通过理论的领会,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掌握理论的应用原理、途径和方法,使学生形成技能。
(三)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和实验研究,使学习者形成和发展相应的能力,包括教育心理研究的能力(实验设计的能力、准实验设计的能力)、学与教的能力和理解学生学习的能力等。
最高目标是发展学生应用抽象理论解决生动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山西师大教育心理学(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心理学(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教育心理学(教师教育类)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程适用专业:师范类学生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51学、3学分其中实践学时:0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师范类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它为学生提供作为教师职业所需要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同时,为师范生开设的教育课程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
《教育心理学》心理学课程教学目的包括三个方面:1.帮助学生比较系统的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正确理解心理活动过程的规律,正确理解个性心理差异、特性形成的原因及规律,树立科学的心理观、教育观、学生观。
2.帮助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使学生学会在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教育实践工作中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3.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卫生知识,掌握心理调适的基本方法,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形成健全人格。
二、课程教学要求1.科学性原则:对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讲授要确保科学、明了、准确。
2.基础性原则:教学中注重正常人心理活动的基本规律。
既探讨心理的发生机制,又探讨心理的社会制约性。
使学生明确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范式。
3.应用性原则: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生活和学习中,尤其是在将来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的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其它教育理论课程和更高阶段的心理学理论打好基础。
三、先修课程无四、课程教学重、难点课程重点:各种教育教学中各类心理现象的基本含义及其规律;课程难点:心理学规律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讲授法为主,根据课程具体内容及学生实际需要,配合其它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演示法、讨论法、阅读法等。
1.课堂讲授与讨论法相结合。
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针对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教学的意识。
2.多媒体演示教学。
17《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61702 适用专业:心理学学时数:54学时学分数:3执笔者:编写日期:2004年8月一、课程性质与目的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中的一门主干课程。
教育心理学,是兼具理论与应用的心理学课程,也是形成师范生教育素质的专门课程。
教育心理学课程的目的,分成以下几个部分:1、使学生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教育技能,特别是提高应用心理学知识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水平。
3、使学生的心理学素养得到培养与提高。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作用、历史和方法(3学时)(一)教学目的、要求:了解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作用;了解教育心理学历史及其基本内容;熟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掌握教育心理学基本的研究方法。
(二)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及其科学研究研究方法。
第一节教学、教师和教育心理学一、教学:科学,还是艺术二、教师:从新手到专家三、教育心理学:教——学过程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和作用一、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二、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初创时期二、发展时期三、成熟时期四、完善时期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一、教育心理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步骤三、研究的有效性四、阅读研究文章第二章教育与心理发展(3学时)(一)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心理发展的实质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理解有关心理发展理论与教育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难点:有关心理发展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第一节心理发展的实质及其与教育的一般关系一、心理发展的实质及其一般过程二、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三、教育和心理发展的一般关系第二节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二、维果斯基的发展观第三节语言获得和发展的理论与教育一、强化说二、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理论三、皮亚杰的语言发展理论四、语言发展理论在教学上的应用第四节个性和社会化发展理论与教育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二、爱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三、个性和社会化发展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第三章学习的一般概述(2学时)(一)教学的目的、要求:了解学习的定义、分类、意义和作用,了解学习与脑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000033 开课学期:3-春适用专业:所有专业师范方向学时:28第一部分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本课程《教育心理学》是师范方向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是一门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的课程。
该课程对于学生正确把握教育心理学的地位和作用,科学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技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教育心理学的概念和历史,理解教育心理学的价值和机制,阐明学生学习的内在过程、特点及规律,探索影响学生学习的内外部因素。
把握教育教学心理的过程和方法,观察、分析学校教育教学与教学改革中的现实问题,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要求进行课程和内容的教学设计,知晓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念、技术和模式,提升自己在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综合素养,为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教育心理学基础。
二、课程的任务与基本要求以科学精神为指导,通过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构建传授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理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般原理,理解教育心理学的价值和机制,把握教育教学心理的过程和方法,掌握和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理论、学习心理、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规范的学习以及教学的设计及其成效的考核与评估的基本内容、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培训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认知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建议对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可采用教师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并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有关理论进行讨论、质疑。
这样,既可保证教学效率,又能促进学生的理解。
对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问题,可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并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探究既可以个体独立进行,但最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以促进相互的提高和培养合作的精神。
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规律的目的在于运用,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可让学生观摩教师的课堂教学录像,并运用所学理论分析所观摩课程的优劣。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专业必修课)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必备项)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它既是一门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应用学科。
它是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教育学、教育管理学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
教学对象为上述专业的本科三年级学生。
该课程的活动主要由课堂讲演、课堂讨论、课例录像分析、课堂观摩以及探究学习等五部分构成。
1。
课程中文名称:教育心理学2。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3。
适用专业: 应用心理学专业、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小学教育专业等。
4。
课程地位: 专业主干课程5。
总学时:54学时6。
总学分:3学分7。
先修课程:教育学、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二、课程目标(必备项)1.通过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和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能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分析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并能有效地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及学生和自己的学习活动,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目的。
2.通过学习理论的学习,探讨学习的实质、过程、条件因素以及动力等学习基本问题,为师范生今后指导学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学设计和课堂管理这两个与教学技能关系密切的问题,通过教学心理的探讨,以求提高师范生的实际教学能力,促进他们贯彻实施和灵活运用学习原理和培养教学策略。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必备项)(一)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主要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教育心理学的作用3。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研究趋势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学要求:主动联系教育实际,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建立对教育心理学整体框架的认识。
课前学习要求:阅读教材与相关推荐阅读的文献重点、难点:1.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结构。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价值。
3.教育心理学的简要发展历程和一般趋势。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一般程序和主要方法。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思考题:1.教育心理学研究哪些主题?2.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是什么?3.教育心理学的可分为哪几个阶段?4.教育心理学当前的主要研究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5.举例说明教育心理学的一般研究程序及所用研究方法.(二)第二章主要内容:1.认知发展与教育2.社会性发展与教育3.多元智能与教育4.不同学习风格与教育5.特殊儿童的教育教学要求:主动联系教育实际,积极参加课堂讨论,进行案例分析,设计促进发展的教育方案。
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教育心理学》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03231002(二)课程英文名称:Educational Psychology(三)开课对象:师范心理专业(四)课程性质: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学科的一门分支学科,属于专业教育课。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进一步研究学校教育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
它的前导课程是教育学、心理学。
(五)教学目的通过教育心理学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解决教育实践中出现问题的能力,为其学好学习心理学和从事教育实践活动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德育心理、学习心理、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培养、教学设计、学生的心理差异与因材施教、教学交往与课堂互动、教师心理等几个部分。
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达到各章中所提的基本要求。
习题课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必须予以重视。
(七)教学时数教学时数:54学时学分数:3学分(八)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章德育心理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外主要的德育心理理论,掌握品德、品德态度等概念,形成纠正学生过错行为的能力。
1、掌握外国主要德育心理的研究成果。
2、掌握品德、品德态度的概念。
3、理解品德与品德态度之间的关系。
4、掌握学生过错行为的原因和纠正。
教学时数:6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德育心理概述一、国传统的德育心理思想二、国外德育心理研究三、国内的研究第二节品德及品德态度的形成与改变一、品德与品德态度的概念二、品德态度的形成与改变三、过错行为和不良品德的转化和纠正考核要求:1、德育心理概述1.1 皮亚洲杰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论(识记)1.2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识记)2、品德及品德态度的形成与改变2.1 品德与品德态度的概念(识记)2.2 品德与品德态度的关系(领会)2.3 品德态度的形成与改变(领会)2.4 过错行为和不良品德的转化和纠正(应用)第二章学习心理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国内外的有关学习思想,掌握学习动机、知识掌握、技能的形成的基本理论,形成运用这些基本理论解决学习中问题的能力。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教育心理学课程编码:1100002125学分及学时:2学分理论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课36学时)适用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开课学期:第一学期开课部门:计算机与互联网学院先修课程:考核要求:考查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参考书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藩菽.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1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下学与教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和师范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
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方法、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能利用有关知识分析具体的教育心理问题,提高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能力,为进一步拓展学生的专业领域,丰富其专业知识奠定知识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第一,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教育心理学概述、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学习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知识获得的新观点、概念、原理学习与问题解决、技能的形成、学习的迁移、品德的形成、学习策略、学习动机、教学心理、课堂学习管理、教学评价和教师心理等内容。
第二,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探索学校教育的心理规律,能够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心理问题,为学生今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提供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第三,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教育心理学理论素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发展观、学习观与教学观,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2 学时分配3 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第一部分绪论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重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难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学生与教师心理第二章学生心理第一节学生的认知发展第二节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第三节学生的个体差异第三章教师心理第一节教师的角色与特征第二节教师的专业品质第三节师生互动第四节教师的成长和培养第五节教师职业倦怠重点:学生的认知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智力差异、认知风格差异、社会文化背景差异);师生互动。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教育心理学(Educational Psychology)二、课程类型:心理学专业必修课三、教育心理学在培养计划中所发挥的作用:从学科地位上看,教育心理学是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主要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如何学(学习理论,包括一般学习理论、不同领域的学习理论、学习动机、学习迁移、一般知识和智慧的学习条件以及学习策略等)和教师如何教的心理学理论(教学设计、教学管理理论等)以及师生教与学的互动而产生的有关心理学理论和实践问题,它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应用学科。
从专业需要上看,无论是教育学专业、心理学专业、学前教育专业,还是其他各专业的学生,都是必修的教育类课程。
这门课程以普通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概论等学科为基础,并将这些理论综合运用于教育心理学的实际工作中。
教育心理学不仅有其理论基础,也有自己的理论体系,不是普通心理学抽象理论在教育领域中的简单应用。
同时,这门课程又反过来促进学习者更好地学习和研究前述学科的基本理论。
在现代教育中,教育心理学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整个学校教育改革,教学改革、课程改革以及学生观、教师观、学习观的改革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教学总目标:概括地说,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有三,一是基本理论的掌握,二是基本技能的掌握,三是发展实际应用能力。
(一) 基本理论的掌握:首先应掌握教育心理学,包括学习心理学和教学心理学的最一般原理,并形成正确的态度和观念;其次要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的同时,要了解、把握教育心理学前沿的理论知识及其应用原则、方法。
(二)要学生学会学习。
通过理论的领会,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掌握理论的应用原理、途径和方法,使学生形成技能。
(三)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和实验研究,使学习者形成和发展相应的能力,包括教育心理研究的能力(实验设计的能力、准实验设计的能力)、学与教的能力和理解学生学习的能力等。
最高目标是发展学生应用抽象理论解决生动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024版《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目录•课程概述与目标•认知发展与教育•情感、动机与意志品质培养•学习过程与策略•智力、创造力与特殊才能培养•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技巧01课程概述与目标教育心理学定义及研究领域定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学习、教育干预与心理发展之间关系的科学。
研究领域包括学习理论、认知发展、情感与动机、个体差异、特殊教育需求、评估与测量、教师心理学等。
课程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教育问题,具备初步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教育心理学的兴趣和热情,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习观和学生观。
参考书目《教育心理学导论》(作者:XXX ,出版社:XXX ,出版年份:XXXX )。
《发展心理学与教育》(作者:XXX ,出版社:XXX ,出版年份:XXXX )。
《学习心理学》(作者:XXX ,出版社:XXX ,出版年份:XXXX )。
教材:《教育心理学》(作者:XXX ,出版社:XXX ,出版年份:XXXX )。
教材及参考书目02认知发展与教育认知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物的认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增长而改变的历程。
认知发展涉及人在知觉、记忆、思维、语言、智力等方面种种功能的发展变化。
认知发展的研究包括发展的阶段、过程、条件、机制、个体差异等各个方面。
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皮亚杰认为,每个阶段的儿童都有其独特的认知结构,这些结构决定了他们的行为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强调了儿童在认知发展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自我调节作用。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强调了学习、教学和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语言和文化工具在认知发展中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必备项)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它既是一门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应用学科。
它是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教育学、教育管理学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
教学对象为上述专业的本科三年级学生。
该课程的活动主要由课堂讲演、课堂讨论、课例录像分析、课堂观摩以及探究学习等五部分构成。
1.课程中文名称:教育心理学2.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3.适用专业: 应用心理学专业、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小学教育专业等。
4.课程地位: 专业主干课程5.总学时:54学时6.总学分:3学分7.先修课程:教育学、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二、课程目标(必备项)1.通过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和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能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分析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并能有效地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及学生和自己的学习活动,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目的。
2.通过学习理论的学习,探讨学习的实质、过程、条件因素以及动力等学习基本问题,为师范生今后指导学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学设计和课堂管理这两个与教学技能关系密切的问题,通过教学心理的探讨,以求提高师范生的实际教学能力,促进他们贯彻实施和灵活运用学习原理和培养教学策略。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必备项)(一)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主要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教育心理学的作用3.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研究趋势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学要求:主动联系教育实际,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建立对教育心理学整体框架的认识。
课前学习要求:阅读教材与相关推荐阅读的文献重点、难点:1.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结构。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价值。
3.教育心理学的简要发展历程和一般趋势。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一般程序和主要方法。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思考题:1.教育心理学研究哪些主题?2.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是什么?3.教育心理学的可分为哪几个阶段?4.教育心理学当前的主要研究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5.举例说明教育心理学的一般研究程序及所用研究方法。
(二)第二章主要内容:1.认知发展与教育2.社会性发展与教育3.多元智能与教育4.不同学习风格与教育5.特殊儿童的教育教学要求:主动联系教育实际,积极参加课堂讨论,进行案例分析,设计促进发展的教育方案。
课前学习要求:阅读教材与相关推荐阅读的文献重点、难点:1.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有关理论。
2.社会性发展的一般规律及有关理论。
3.多元智能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4.鉴别个体差异的方法5.因材施教的具体措施。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1.给小组呈现一份小学数学或其他学科的教科书中的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的理论分析所呈现的材料对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学生是否恰当。
2.根据儿童认知与社会性发展的特点,教师和家长应提供何种形式的支架或帮助来促使学生的发展?3.讨论学校常规教育中如何真正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潜能发展提供适宜条件?4.假如你是一名教师,请从本章中选一个你认为最重要的规律,描述如何将该规律应用于某一学习情境中。
(三)第三章主要内容:1.学习的一般概述:学习分类、学习的生理机制、学习理论发展脉络。
2.行为学习理论: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操作条件作用理论、社会学习理论。
3.认知学习理论:早期学习理论、认知发现理论、认知同化理论、信息加工理论。
4.建构主义学习与人本主义理论:认知建构主义理论、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理论。
教学要求:主动联系教育实际,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分析案例,设计促进学习的教育方案。
课前学习要求:阅读教材与相关推荐阅读的文献重点、难点:1.学习的涵义与学习结果分类2.操作条件作用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及其应用3.认知发现理论与认知同化理论的比较及其应用4.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关于学习过程、条件的观点5.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其现实意义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应用价值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1.给学生提供行为问题的案例,要求学生进行案例分析,然后相互讨论。
2.通过举例来比较经典条件作用与操作条件作用的异同。
3.举例说明强化、惩罚和消退在行为改变中的作用。
4.利用观察学习的基本过程分析社会媒介对青少年品德行为的影响。
5.比较学习的认知发现理论与认知同化理论的异同,并分析它们的应用价值。
6.评价人本主义的学生中心观及其自由学习法对当前教育改革的影响。
7.分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如何看待知识、学生、学习、教师的,并阐述它对于教学改革的启示。
8.让学生观摩教学录像,根据学习理论进行评课,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第四章主要内容:1.学习动机概述:学习动机的内涵、作用与分类。
2.学习动机理论:强化论、需要理论、认知理论3.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教学要求:主动联系教育实际,积极参加课堂讨论,进行案例分析,设计激发学习动机的教育方案。
课前学习要求:阅读教材与相关推荐阅读的文献重点、难点:1.学习动机的内涵、分类与作用机制。
2.学习动机理论: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动机归因理论、目标理论等。
3.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措施。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1.课前分析一则有关学生学习动机问题的案例,让学生进行第一次分析,然后带着问题学习理论知识,然后对案例进行第二次分析,相互讨论自己的分析,体会如何利用学习动机理论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分析学习动机的几种理论之间的关系。
3.结合课堂实际现象说明如何根据学习动机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五)第五章知识建构主要内容:1.知识的分类与表征。
2.概念的学习与教学3.概念转变及其教学4.学习迁移教学要求:主动联系教育实际,积极参加课堂讨论,进行案例分析,设计促进知识建构的教育方案。
课前学习要求:阅读教材与相关推荐阅读的文献重点、难点:1.知识的分类与表征。
2.知识意义的生成过程。
3.概念的获得及其教学。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1.解释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之间的区别。
2.举例说明概念的形成、同化和转变过程。
3.课堂观察:以学生学习某一概念或原理为例,分析教师用于促进学生成功理解知识所使用的策略。
4.设计一则概念或原理教学的课案。
5.设计某一课程,促进学生将所学的内容迁移到实际生活中去。
(六)第六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主要内容:1.问题解决的实质与过程。
2.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3.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4.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教学要求:主动联系教育实际,积极参加课堂讨论,进行案例分析,设计促进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的教育方案。
课前学习要求:阅读教材与相关推荐阅读的文献重点、难点:1.问题解决的过程。
2.创造性理论。
3.创造性的培养。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1.课堂观察:1)以学生解决某一问题为例,分析教师用于促进学生成功地解决问题所使用的策略;2)分析教师采取什么策略来教学,就其对学生迁移的促进而言,是否有效?如何改进?2.分析目前教育情境中对创造性的培养现状,讨论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培养创造性。
3.结合自己的实际,分析自己是否具有创造性?如何提高自己的创造性?(七)第七章学习策略主要内容:1.学习策略与自我调节学习。
2.典型的学习策略。
3.学习策略的培养。
4.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教学要求:主动联系教育实际,积极参加课堂讨论,进行案例分析,设计促进学会学习的教育方案。
课前学习要求:阅读教材与相关推荐阅读的文献重点、难点:1.学习策略的分类。
2.认知策略在教学中的应用。
3.元认知策略在教学中的应用。
4.学习策略的教学。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1.学习策略包括哪些方面?2.如何在教学中整合认知策略的培养?3.如何在教学中整合元认知策略的培养?4.观察一堂中小学教学,并分析教师如何在教学学科知识、技能的同时教学生学习策略的?5.设计一则教学生学习策略的课案。
(八)第八章操作技能主要内容:1.操作技能的类型与特点。
2.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
3.操作技能的训练。
教学要求:主动联系自己的学习经验,进行案例分析,体会促进技能形成的教学策略。
课前学习要求:阅读教材与相关推荐阅读的文献重点、难点:1.操作技能的特点和形成阶段。
2.操作技能培训的理论基础与具体措施。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1.让学生实际练习一简单的操作技能,分析其形成阶段及其特点。
2.教学录象观察:观看操作技能教学录象,分析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与特点,分析教师的培训行为的有效性。
(九)第九章主要内容:1.社会规范的特点与类型。
2.社会规范的认知、情感与行为理论。
3.社会规范的学习过程及其条件。
教学要求:主动联系自己的学习经验,进行案例分析,体会促进社会规范形成的教学策略。
课前学习要求:阅读教材与相关推荐阅读的文献重点、难点:1.社会规范学习的实质和过程。
2.社会规范学习的有关理论。
3.社会规范的信奉的心理机制。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课堂观察:了解学生表现出来的亲社会行为与反社会行为;分析教师的行为如何促进学生的社会技能或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十)第十章教学设计主要内容:1.教学目标设置。
2.教学策略选用。
3.教学环境安排。
教学要求:主动联系课堂教学实际现象,进行案例分析,设计合乎规范的教学方案。
课前学习要求:阅读教材与相关推荐阅读的文献重点、难点:1.教学目标的分类与表述方式。
2.教学目标的设置过程。
3.几种典型教学策略所涉及的要素和过程。
4.课堂空间布局的类型与作用。
5.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原则。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1.如何设置一项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2.对于同一项教学内容,分别采用不同教学策略设计相应教案?3.如何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安排课堂空间?4.如何将教学媒体整合到教学之中?5.观察一堂中小学教学,分析教师所用教学策略的实施过程及其效果。
(十一)第十一章主要内容:1.教学测评的分类与作用。
2.教学测评的方法。
3.教学测评的新进展。
教学要求:主动联系课堂教学实际现象,进行案例分析,设计合乎规范的教学测评工具。
课前学习要求:阅读教材与相关推荐阅读的文献重点、难点:1.教学测评新趋势。
2.标准化测验的优点与不足。
3.教师自编测验的种类和注意事项。
4.档案袋评价与表现性评价的基本方法。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1.教学测评可从哪些方面加以分类?2.教学测评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有哪些?3.教学测评的新趋势有哪些?4.根据标准化测验的优点与不足说说其最佳适应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