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的解剖、组织、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肤的解剖、组织、生理
第一节皮肤的解剖
皮肤(skin)被覆于体表,与人体所取的外界直接接触,在口、鼻、尿道口、阴道口、肛门等处与体内各种管腔表面的粘膜互相移行,对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及其重要,皮肤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构成,其中含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及各种皮肤附属器如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等,表皮真皮之间由基底膜带相连接。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之一,他是机体的一个重要防御部分,使机体免受外界物理.化学.生物.的损害,并参与机体的免疫寄代谢过程。
一、 概述
皮肤的重量为体重的16%,皮肤的面积:为1.5-2平方米.新生儿为0.21m2;分层:表皮 真皮 皮下组织 被毛皮肤(hairyskin,hirsute skin)、光滑皮肤( glabrous skin)如手掌、足跖、趾屈面等)。皮肤的颜色:部位、种族、年龄、性别、营养、内分泌、外界环境。
纹理:皮纹、指纹 形态有弓形、袢形、窝形、混合形。厚度:部位、性别。年龄的变化:皮脂腺的变化、汗腺的变化、顶泌汗腺青春期前小、青春期后开始活跃皮肤厚度的变化:表皮20岁最后,真皮30岁最后
二 皮肤的超微结构
(一)表皮 由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黑素细胞(melanocyte)、Langerhans细胞、Merkel细胞组成
1. 角质形成细胞 角朊细胞. 80%.属复层鳞状上皮,从最早分裂和代谢性活动到最后死亡,经过有序地进行角化过程。最下层为基底层,他们合成不溶性角蛋白,即角蛋白(keratin),并不断发生变化,产生各层不同的细胞。主要是以角化为其分化方向和代表细胞成熟的最高形式的上皮细胞统称为角质形成细胞。此细胞分为两类: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和附属器角质形成细胞,前者构成表皮,后者构成毛发.毛囊.皮脂腺导管和汗腺导管的表端。
(1).基底层. 细胞形态. 柱状.立方状. 长轴与真皮垂直.细胞核椭圆. 电镜下. 游离核糖体(ribosome)、张力细丝(tonofilament)、桥粒(desmosome)、半桥粒(hemidesmosome)线粒体、Golgi复合体 黑素颗粒、生发层 动态层;表皮更新时间:分裂周期13-19天. 通过时间28 14+14,表皮增殖单元(epidermal proliferative unit)10%基底细胞进行核分裂,10个为一个单位。表皮生发细胞(epidermal germinative cell)表皮母质细胞(epidermal matrix)
角质形成细胞与皮肤病:a 银屑病:异常角化、角化不全b 鱼鳞病:类固醇硫酸酯酶基因突变--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 c 角化性皮肤病d 大疱性皮肤病 大疱性类天疱疮 半桥粒中PB230、PB180抗原存在基底细胞浆膜内侧天疱疮 桥粒芯蛋白 桥粒斑蛋白
(2)棘层(prickle cell layer). 细胞形态.有
转录活性,胞核大,呈圆形,4-8层.多角形、有棘刺的细胞镶嵌排列,电镜下可见角质小体(Karatinosome)或 (Odland小体).含双极磷酸酶(屏障).酸性磷酸酶(溶解细胞间粘合物质).也叫被膜颗粒.
(3). 颗粒层(stratum granulosum). 2-4层,细胞形态.梭形. 电镜下见透明角质颗粒.丝聚蛋白的前身角化作用.是电子致密度物质,先天性鱼鳞病是丝聚合蛋白减少,角化异常。
(4).透明层(stratum lucidum) . 见掌趾部位. 扁平无核紧密相连细胞组成. 透明角质颗粒呈液化角母蛋白.和张力细丝融合在一起有屏障作用.
(5).角质层(stratum corneum). 细胞形态. 几层或几十层扁平无核的细胞形成不规则.细胞膜有两层 自上而下互相堆垒交错,角化层细胞内充满张力细丝和更高的电子致密度的无定型物质。堆垒.相互交错.
(6)角质形成细胞间的连接 桥粒(desmosome)是角质细胞间连接的主要结构,由相邻的细胞细胞膜发生卵圆形致密增厚而共同构成,连接区两细胞膜平行,细胞间隙内含低密度丝状物,中央层电子密度较高,中央层还可见一条更深染的间线(intermediate line)为高度嗜饿层,中央层的粘合物质是糖蛋白。在构成桥粒的相邻细胞膜内侧各有一增厚盘状附着板(attachment plaque),长约0.2-0.3um.厚约3um,许多直径约为10um的张力细丝呈袢状附着于附着板上,其两端均反折向胞浆内,附着板上较细的张力细丝从内侧钩住张力细丝袢。附着板上张力细丝深入细胞间隙与中央层的张力细丝相连,此为跨膜细丝。
(7).真表皮间的连接(dermoepidermal junction)由表皮基底层的角质形成细胞与真皮共同参与构成,是高度特化的结构性和功能性连接,基底膜带(basement membrane zone)PAS(periodic acid-schiff)染色紫红色,银染显黑色。
半桥粒(hemidesmosome).是桥粒的一半结构,与表皮下基底膜带连接,营养不良型先天性表皮松解症是一种遗传性皮肤病,其半桥粒的锚纤维发育不良,使之产生大疱。
(8).表皮下基底膜带.BMZ. PAS染色为紫红色均匀带.分胞质膜层.透明层.基板. 网板.
2 黑素细胞.来源.神经嵴. 形态. 树枝状.36个树枝染色:银染、多巴染色(3.4二羟苯丙氨酸)黑素颗粒四级. 表皮黑素单元(epidermo-melanin unit).基底层黑素细胞HE染色中,黑素细胞呈透明的胞质和一个小的深染的核,故又称透明细胞(clear cell)。内含黑素原性酶(melanogenic enzyme)-酪氨酸酶(tyrosinase)--能起促媒作用,使酪氨酸羟化变为二羟苯丙氨酸(dihydroxyphenylalanin),简称DOPA。多巴经氧化形成黑素。
3 Langerhans cell . 来源骨髓. 形态.细胞IgG Fc C3b HLA-DR.OKT6.IgE.CD4. 参与免疫. 存在毛囊上皮.口腔.扁桃体.
咽.食管.阴道.直肠粘膜.真皮淋巴结等,染色:氯化金染色,朗格汉颗粒(Birbeck颗粒),形似网球拍。
功能:(1)抗原呈递作用 (2)同种异体皮肤移植排斥反应 (3)含有多种抗原标志 (4)免疫监视作用 (5)吞噬作用
4. Merkel细胞. 来源神经嵴.形态短指状.见与手指无毛皮肤. 外毛根鞘.唇. 口腔
(二). 真皮. 乳头层. 网状层.
纤维成分.
胶原纤维. 染色.排列.乳头层方向不定. 网状层水平方向排列.
网状纤维. 银染黑色. 分布附属器.血管.神经. 基底膜网板.
弹力纤维. 醛品红染色. 呈波浪状缠绕胶朊纤维.
基质(matrix)蛋白多糖:是由多糖与蛋白质结合的大分子,保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细胞(cell)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组织细胞、淋巴细胞。
(三).皮下组织(subcutaneous tissue) 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小叶,内含血管、淋巴管、神经、
(四)、皮肤的附属器(毛发与毛囊、皮脂腺、小汗腺、顶泌汗腺、甲)横段 生长周期
毛发(hair)与毛囊的横断面 毛发的生长周期 生;头发3-4年 眉毛、毳毛2-6月退行;头发数周 眉、毳毛2-6 休止;头发3-4月 眉、毳毛更短
(五) 皮肤的神经:末端膨大的神经末梢.Merkel细胞.-触觉. Ruffini小体.(鲁菲尼)-热觉. 有囊包裹的神经末梢.Meissner(触觉小体). Krause(克劳泽小体)-与冷觉Vater-Pacini(环层小体)-压觉有关。皮肤的运动神经 面神经支配面部横纹肌。交感神经的肾上腺素能纤维支配立毛肌、血管、血管球和顶泌汗腺、小汗腺的肌上皮细胞。小汗腺分泌细胞则受交感神经的胆碱能纤维支配
(六)皮肤的血管:血管丛(营养血管)调节体温作用的血管 动、静脉吻合 血管球
第二节. 皮肤的生理功能.
一.保护作用. 1. 对机械损伤的保护.2. 物理损伤的保护. 脂质膜. 电阻值较大. 对光线的吸收反射.3. 对化学损伤的保护.屏障作用. PH值. 5-7. 4.对微生物的防御作用. 阻止细菌入侵. 正常寄生菌.皮脂腺的抑菌作用.
二. 感觉作用:单一感觉. 触觉. 压觉. 冷觉. 热觉. 复合感觉. 干.湿.光滑. 粗糙. 坚硬.柔软.定位. (不同感受器或神经末梢共同感知-大脑皮层综合分析)痒是皮肤的特殊感觉.没有特殊的神经末梢存在 生的原因.变态反应性炎症.感染性炎症.代谢异常.电. 酸. 碱. 植物等.
三. 调节体温的作用:皮肤的血管收缩或舒张. 末梢神经冲动或血液温度的变化.作用与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作用与交感神经来调节.不显性出汗、显性出汗、为最重要的调节体温作用.
四. 分泌和排泻作用:汗腺的分泌和排泄. 小汗腺分泌受神经体液调节. 出汗的作用.
(1) 散热. (2)柔化角质
层.(3)酸化皮肤. 排出代谢产物. (4)分泌免疫球蛋白IgA.
顶泌汗腺分泌受内分泌调控. 肾上腺素能神经可刺激分泌. 色汗症.液臭与顶泌汗腺的关系.
皮脂腺分泌和排泄. 皮脂的分泌:受内分泌调控.雄激素能刺激皮脂腺增生. 肥大. 以全浆分泌的形式排出 脂溢出区,皮脂分泌的作用. (1)乳化水份(2) 脂水薄膜的形成. 润滑皮肤.(3) 皮脂抑制真菌.细菌.
五 皮肤的吸收作用:吸收途经.角质层的细胞膜. 细胞间隙.毛囊下部. 皮脂腺.汗腺.
不同的部位吸收量有区别. 对几种物质吸收的作用. 水. 电解质. 脂溶性物质. 羊毛脂>凡士林>植物油>液体石蜡 维生素类.脂溶性. 水熔性. 皮质类固醇激素. 可的松不吸收. 氢化可的松少量吸收. 倍他米松的吸收>氢化可的松10倍。
六. 皮肤的代谢作用:皮肤以葡萄糖或脂肪作为能源物质,通过有氧分解和糖酵解供能。由于表皮无血管、含氧量较低、乳酸脱氢酶量高而丙酮酸脱氢酶量低,与之相适应的代谢特点是糖酵解途径特别旺盛。表皮的糖利用率高于真皮,毛囊生长期、创伤和银屑病的表皮利用率均显著提高,体现了与其功能密切相关的代谢特点。葡萄糖占血糖的浓度1/3,皮肤糖原创伤的愈合作用.粘多糖-粘蛋白-维持水盐平衡. 2. 蛋白质代谢.各种纤维蛋白. 表皮蛋白质有纤维状结构蛋白和非纤维状结构蛋白两种,前者是角蛋白的主要成分,是表皮细胞、毛发和甲的结构蛋白质,后者参与了除角化过程外的其他细胞功能。真皮结缔组织纤维中的硬蛋白包括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基质中为粘蛋白。肽链内切酶和外切酶两种蛋白质水解酶一方面参与了皮肤细胞内外蛋白质的正常分解代谢,另一方面也参与了病理过程如皮肤炎症反应和恶性细胞的转移与入侵。引起了趋化性肽的释放、血管通透性增高、结构蛋白质降解与周转、细胞的分离和对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真皮中胶原蛋白酶可使基底膜下皮肤裂解。皮肤血管壁与皮面脂质中的纤维蛋白溶解酶可激活纤溶酶原使纤维蛋白降解。汗腺中的激肽释放酶可释放血管活性肽,使血管通透性升高。张力细丝. 角质蛋白. 毛发.甲中的硬角蛋白. 结缔组织基质.基底膜带.细胞内外各种酶. 3. 脂肪代谢. 表皮含有亚油酸. 花生四稀酸. 脂肪主要作为能源,类脂质(磷脂、糖脂、固醇、固醇酯)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高脂血症和血清蛋白异常可使脂质沉着于真皮引起皮肤黄瘤损害。4.水.电解质代谢. 皮肤是人体水和电解质的重要贮存库之一,水主要存于真皮内,电解质则主要存于皮下组织内。皮肤损害或发生炎症时,水分、钠、氯化物增加,限制水盐摄入
则有利于皮肤炎症的消退。
七 皮肤的免疫作用. 角原细胞可产生细胞因子.IL-1.3.5.6.7.8. GM-CSF(粒细胞/巨噬细胞克隆因子). TNF-a(肿瘤坏死因子).TGF-a.(转移生长因子). IFN-r(干扰素). MHC(组织相溶性复合体)郎格罕细胞的表面受体. IgG.C3.IgE.CD4.表皮内淋巴细胞.真皮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