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考研用七版方剂学笔记★

合集下载

考研七版教材方剂

考研七版教材方剂

解表剂1.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2.桂枝汤:桂枝汤治太阳风,桂芍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恶风此方功。

3.小青龙: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五味同。

4.九味羌活: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以变通。

5.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轻疏风热煮勿过。

6.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7.麻杏石甘:麻杏石甘伤寒方,汗出而喘法度良,心凉宣泄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8.败毒散: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穷,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冒有奇功。

9.再造散: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加,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外感服之安。

10.加减葳蕤汤:加味葳蕤用白薇,豆豉葱白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11.加味香苏饮:12.升麻葛根汤:局方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期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13.柴葛解肌汤:柴葛解肌陶氏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14.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解表温经两法彰,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反热曷能康。

15.参苏饮: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泻下剂16.大承气汤:大承气汤用芒硝,大黄枳实厚朴饶,去硝名曰小承气,调胃承气硝黄草。

17.大陷胸汤: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末共成方,专治水热结胸证,泻热逐水效非常。

18.大黄牡丹汤: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19.温脾汤: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用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20.十枣汤:十枣逐水效甚夸,大戟甘遂与芫花,悬饮水留胸胁痛,水肿胀满实证佳。

21.济川煎: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肾虚津亏肠中燥,寓通于补法堪宗。

22.黄龙汤:黄龙枳朴并硝黄,参归甘桔枣生姜,阳明府实气血弱,攻补兼施效力强。

《方剂学》学习笔记76

《方剂学》学习笔记76

《方剂学》学习笔记76各论/第三章 和解剂/调和肝脾/四逆散(透邪解郁,疏肝理脾)调和肝脾这里要围绕着肝脾两脏生理上的协同,病理上的相互影响有关系。

在病理状况下经常互相影响造成恶性循环。

比如说正常情况下,肝木疏泄帮助脾胃运化,脾土化生水谷之气,气血津液生化之源,土要荣木,要养肝,肝藏之血来源于脾胃。

水谷精气化生的气血了,这是正常。

木来疏土,土来荣木,是一个正常的一个协同作用。

反过来,如果说木不疏土,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减弱,化生气血不足,那就造成下一步的土不荣木,那土不荣木,肝所藏阴血不足,那两个趋向:& 一个物质基础不足,疏泄功能就会减退,肝气就会郁结。

& 还有一个结果,阴血不足影响阴阳失去平衡肝旺,肝旺回过来克伐脾胃。

如果肝失疏泄、肝气郁结,又进一步不能帮助脾胃运化,所以这两者是一种相互影响、恶性循环的,所以从这个密切的生理关系,形成恶性循环的病理关系,说明这两脏在人体保持生化系统,调节系统的平衡上是非常重要的。

在调和肝脾这一节里,第一个方子是四逆散。

(四逆散《伤寒论》[组成]甘草炙 枳实破,水渍,炙干 柴胡 芍药各十分(各6g)[用法]上四味,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笔记者摘自《方剂学》七版)这就说到四逆散的一个归类了,过去四逆散就把它放在这一节里,但是总要声明一下,它主要治疗的是阳郁四逆。

因为从《伤寒论》的角度,寒邪侵犯人体了,郁遏阳气不得输布,阳气郁结,引起了不能布散而四肢逆冷,阳郁四逆。

所以象五版里谈到,至于后世用四逆散治疗由于肝脾气郁造成的脘腹胁肋诸痛,是司其法而不易其方,也就是说灵活运用,不在本方讨论范围之内。

那不在本方讨论范围之内怎么放在调和肝脾里头呢?那所以这又是一个矛盾,所以现在六版、七版的都把调和肝脾这个作为主治里单独一项。

所以这个主治证候,就变成了两个方面,而从现代运用的实际情况,包括宋代以后的运用的实际情况,肝脾不和、肝脾气郁,是四逆散的运用针对的最基本病机。

方剂学笔记总结(完整整理)

方剂学笔记总结(完整整理)

方剂学笔记总结(完整整理)
方剂学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中药方剂的组成、
功效、用药规律等内容。

以下是方剂学的一些重要笔记总结。

方剂的组成
方剂由多种中药组合而成,每种药物在方剂中都有其独特的作用。

中药方剂的组成需要考虑各种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和相互作用,以避免不良反应或失去疗效。

在配方中,应尽量选用兼顾主治和副
作用的药物。

方剂的功效
方剂的功效是指方剂在治疗特定疾病或症状上的作用。

功效可
以包括清热解毒、祛风散寒、活血化瘀等等。

方剂的功效与其组成
药物的性能和配伍关系密切相关。

用药规律
在方剂的使用中,需要遵循一定的用药规律。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方剂、确定合理的剂量和用药途径,以及掌握用药的时机和疗程等。

合理的用药规律能够提高方剂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总而言之,方剂学是中医药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研究方剂的组成、功效和用药规律对于掌握中医治疗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 注意:以上内容是基于方剂学的笔记总结,仅供参考。

具体应用中,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判断。

第7版(考研版)方剂方歌详解

第7版(考研版)方剂方歌详解

1.桃核承气:桃棱承气硝黄草,少佐桂枝温通妙,下焦蓄血小腹胀,泻热破瘀微利效。

2.血府逐瘀汤: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枳壳草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通窍全凭好麝香,桃红大枣与葱姜,归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玄胡甘,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少腹逐瘀小茴香,玄胡没药芎归姜,官桂赤芍蒲黄脂,经暗腹痛快煎尝。

身痛逐瘀桃归芎,脂艽附羌与地龙,牛膝红花没药草,通络止痛力量雄。

3.补阳还五汤:朴阳还五赤芍药,归尾通经佐地龙,四两黄芪为主药,血中瘀滞用桃红.4.复元活血汤:复元活血酒军柴,桃红归甲蒌根甘,祛瘀疏肝又通络,损伤瘀痛加酒煎。

5.温经汤:温经汤用萸桂芎,归芎丹皮姜夏冬,参草益脾胶养血,调经重在暖胞宫。

6.生化汤:生化汤是产后方,归芎桃草酒炮姜,消瘀活血功偏擅,止痛温经效亦彰。

7.十灰散:十灰散用十般灰,柏茅茜荷丹榈煨,二蓟栀黄各炒黑,上部出血势能摧。

8.咳血方:咳血方中诃了收,瓜蒌海粉山栀投,青黛蜜丸口噙化,咳嗽痰血服之瘳。

9.小蓟饮子: 小蓟生地藕蒲黄,滑竹通栀归草襄,凉血止血利通淋,下焦瘀热血淋康。

10.槐花散: 槐花侧柏荆枳壳,等分为末米饮调,清肠止血又疏风,血热肠风脏毒疗。

11.黄土汤: 黄土汤中芩地黄,术附阿胶甘草尝,温阳健脾能摄血,便血崩漏服之康。

12.胶艾汤:胶艾汤中四物先,更加炙草一同煎,暖宫养血血行缓,胎漏崩中自可痊。

十四.治风剂1.川芎茶调:川芎茶调有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目昏鼻塞风攻上,偏正头痛悉能康。

2.大秦艽汤:大秦艽汤羌独防,辛芷芎芍二地当,苓术石膏黄芩草,风邪初中经络康。

3.消风散:消风散中有荆防,蝉蜕胡麻苦毒苍,知膏蒡通归地草,风疹湿疹服之康。

4.大定风珠:大定风珠鸡子黄,麦地胶芍草麻桑,二甲并同五味子,滋阴熄风是妙方。

5.羚角钩藤汤:羚角钩藤菊花桑,地芍贝茹茯草襄,凉肝熄风又养阴,肝热生风急煎尝。

6.镇肝熄风汤:镇肝熄风芍天冬,玄参龟板赭茵从,龙牡麦芽膝草楝,肝阳上亢能奏功。

方剂学笔记_完美打印版

方剂学笔记_完美打印版

方剂学笔记方剂学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它主要研究中药方剂的组成、功效以及配伍禁忌等内容。

本文将从概念、分类、方剂的组成与功效等方面进行介绍。

概念方剂,简称方,是中药治病的基本单位,是中药组成的药物配方。

它是中药治疗的核心,是中医经验的,也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基础。

分类方剂按照其应用领域可分为四大类:•外治方,主要用于治疗皮肤、肌肉、关节等外部疾病;•内治方,主要用于治疗内脏器官、组织和病理状态;•伤科方,主要用于治疗创伤、损伤、骨折等外科疾病;•妇科方,主要用于治疗妇科疾病。

方剂也可按照其功效分类:•理气活血类方剂,主要用于调节气血运行,活化经络;•清热解毒类方剂,主要用于清热解毒、降火平喘;•补益安神类方剂,主要用于滋养调节、安神助眠。

组成及功效方剂由多种药物组合而成,每种药物都有其独特的功效。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方剂及其组成药物及功效:葛根汤组成:葛根草、麻黄、桂枝、生姜、大枣。

功效:解表发汗,利水消肿。

四物汤组成:当归、熟地、白芍、川芎。

功效:益气补血,调经止痛。

白虎汤组成:桂枝、知母、石膏、甘草。

功效:清热解毒,解表降温。

方剂的禁忌方剂中的药物均有其服用的注意事项和禁忌症,下面举几例:•黄连解毒片、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中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有肝病、急性肝炎、儿童、孕妇慎用;•羚角胶囊、蛇胆川贝液等寒凉药物有清热解毒作用,虚寒体质、孕妇、老年人禁用。

方剂学是中医药学中非常重要的学科,方剂作为中药治疗的基本单位,也是中医经验的体现。

在使用方剂治疗疾病时,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方剂,并注意各种药物的配伍禁忌,从而发挥中药的最大疗效。

【绝】★考研用七版方剂学笔记★

【绝】★考研用七版方剂学笔记★

第1章解表剂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若者。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九味羌活汤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加味香苏散疏风散寒,理气和中外感风寒内有气滞证发热恶寒或恶风,头痛无汗身疼肢楚,胸脘满闷,不思饮食,舌白而脉浮。

加味香苏陈草风,荆艽姜蔓与川芎,恶风身热头项痛,胸脘满闷服之松。

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外寒内饮证恶寒发热,无汗,胸痞喘咳,痰多而稀,不得平卧,或身体疼痛,头面四肢浮肿,舌苔薄白,脉浮者。

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银翘散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桑菊饮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风温初起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平喘表邪未解,肺热咳喘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苔薄黄,脉浮而数者。

伤寒麻杏甘石汤,汗出而喘法度良,辛凉宣泄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柴葛解肌汤辛凉解肌,清泄里热感冒风寒,郁而化热证恶寒渐轻,身热增盛,无汗头痛,目疼鼻干,心烦不眠,耳聋,眼眶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者。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升麻葛根汤辛凉解肌,解毒透疹麻疹初起未发,或发而不透疹出不畅,身热头痛,咳嗽,目赤流泪,口渴,舌红,脉数。

七版教材考研中医内科学核心笔记(完美打印版)

七版教材考研中医内科学核心笔记(完美打印版)

七版教材中医内科学核心笔记一、感冒I病名首见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元代朱丹溪提岀辛温、辛凉治法;明清感冒与伤风互称。

治则:解表达邪忌用补敛之品1. 风寒证: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或葱豉汤加味2. 风热证: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3. 暑湿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4.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玉屏风散(表虚自汗)5.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一加减葳蕤汤二、咳嗽刘河间提岀咳与嗽有别。

医学心语论病理。

素问:由皮毛先受邪气而致。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外感咳嗽宣肺散邪为主;内伤咳嗽祛邪扶正,标本兼治。

外感咳嗽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3.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凉燥杏苏散)内伤咳嗽4. 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5. 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6. 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7.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金匮要略首提病名;备急千金要方之苇茎汤清热排脓1. 初期:疏散风热、清肺化痰—银翘散2. 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若热毒瘀结,咯浓浊痰,腥臭味重,合犀黄丸3. 溃脓期:解毒排脓-加味桔梗汤若形证俱实,胀喘不得卧,大便秘结,脉滑数, 可加桔梗白散,峻驱浓痰4. 恢复期:清养补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四、哮证朱丹溪首创病名;明虞抟医学正传区别哮与喘1. 发作期1 )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2 )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加味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一平喘固本汤加减附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2. 缓解期1 )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加减2)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补充肾虚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七味都气丸1 •实喘1 )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若汗出而喘不平,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寒饮内伏,复感外寒引发者用小青龙汤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5 )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一五磨饮子2.虚喘1)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补中益气汤)2 )肾虚不纳:补肾纳气一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3)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一参附汤送服黑锡丹六、肺痨宋代许叔微《普济本事方》明确病因为“肺虫”元代葛可久《十药神书》收载十方,治疗肺痨第一部专著朱丹溪滋阴降火;明代虞抟医学正传提岀“杀虫”“补虚”1 )肺阴亏损:滋阴润肺一月华丸2)虚火灼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一补天大造丸七、肺胀|内经首载病名《丹溪心法》:痰挟瘀血碍气而病;《证治汇补》分虚实。

考研方剂学完整笔记(手打)

考研方剂学完整笔记(手打)

第一章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解表药,又谓发表药。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药名性味归经功效临床应用麻黄辛微苦温,肺膀胱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1、用于风寒表实证2、用于咳喘实证3、用于风水水肿桂枝辛甘温,肺心膀胱发汗解肌,温通经脉,通阳化气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寒凝血滞的痹证,脘腹冷痛,痛经,经闭等证3、用于胸痹,痰饮,水肿及心动悸,脉结代。

紫苏辛温,肺脾发汗解表,行气宽中1、用于外感风寒证2、用于脾胃气滞证3、用于食鱼蟹中毒生姜辛微温,肺脾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多种呕吐证3、用于风寒咳嗽香薷辛微温,肺胃脾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1、用于阴暑证2、用于水肿荆芥辛微温,肺肝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1、用于外感表证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风疹搔痒3、用于疮疡初起兼有表证4、用于吐衄下血防风辛甘微温,膀胱肝脾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1、用于外感表证2、用于风寒湿痹证3、用于破伤风羌活辛苦温,膀胱肾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风寒湿痹证白芷辛温,肺胃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消肿排脓,燥湿止带1、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2、用于鼻塞,鼻渊3、用于疮疡肿毒4、用于寒湿带下细辛辛温,有小毒,肺肾心解表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通窍1、用于外感风寒及阳虚外感证2、用于头痛,痹痛,牙痛等痛证3、用于寒饮咳喘苍耳子辛苦温,有小毒,肺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1、用于风寒表证及鼻渊2、用于痹证*藁本辛温,膀胱肝祛风散寒,除湿止痛1、用于外感风寒,颠顶头痛2、用于风寒湿痹*葱白辛温,肺胃发汗解表,散寒通阳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阴盛格阳证。

*辛夷辛温;肺胃发散风寒,通鼻窍1、用于风寒头痛鼻塞2、用于鼻渊头痛第二节发散风热药药名性味归经功效临床应用薄荷辛凉,肺肝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1、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的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者2、用于风热上攻所致头痛目赤,咽喉肿痛3、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或风疹搔痒4、用于肝气郁滞,证见胸闷、痛等牛蒡子辛苦寒,肺胃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1、用于外感风热,证见咳嗽、吐痰不利等2、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及风热发疹等证3、用于风热或热毒上攻的咽喉肿痛4、用于热毒疮疡及痄腮蝉蜕甘寒,肺肝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息风止痉,明目退翳1、用于外感风热,咽痛喑哑2、用于麻疹初起,疹发不透及风疹瘙痒3、用于惊痫夜啼,破伤风证4、用于风热目赤,目翳,多泪桑叶甘苦寒,肺肝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1、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起,证见发热头痛、咽喉肿痛等2、用于肺热或燥热伤肺,症见咳嗽痰少,鼻咽干燥等3、用于肝阳眩晕,目赤昏花菊花辛甘苦微寒,肺肝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平抑肝阳,清热解毒1、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初起,发热头痛2、用于目疾3、用于肝阳上亢,头痛眩晕4、用于疔疮中毒蔓荆子辛苦微寒,膀胱肝胃疏散风热,清利头目1、用于外感风热所致头晕、头痛及偏头痛等证2、用于目赤肿痛,目昏多泪柴胡苦辛微寒,肝胆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1、用于少阳证,外感发热2、用于肝郁气滞,胸胁疼痛,月经不调3、用于气虚下陷,久泻脱肛,胃、子宫下垂4、用于疟疾升麻辛微甘微寒,肺脾胃大肠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1、用于发热头痛,麻疹透发不畅2、用于热毒所致多种病证3、用于中气下陷所致脱肛,子宫脱垂,崩漏不止葛根甘辛凉,脾胃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1、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强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3、用于热病烦渴,内热消渴4、用于热泄热痢,脾虚久泻*淡豆豉甘辛凉,肺胃解表,除烦,宣发郁热1、用于外感表证2、胸中烦闷,虚烦不眠3、护胃和中*浮萍辛寒,肺膀胱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尿消肿1、外感风热,发热无汗证2、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3、水肿,小便不利第二章清热药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用治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方剂学笔记完美打印版

方剂学笔记完美打印版

第一章解表剂概说一、概念: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解表剂。

二、立法依据:解表剂是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因其轻而扬之”的原则立法,属八法中的“汗法”。

三、功用:解表剂总的功效是:发汗、解肌透疹、消痈。

四、适应范围:主要用治表证,凡风寒所伤或温病初起,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痢疾等病初期,见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苔薄白、脉浮等表证者,均可用解表剂治疗。

1、小儿麻疹:麻疹以透为顺,本法具有辛散发表作用,可使疹毒由肌表向外透达。

2、痈疮肿毒:初期病位在表,且多见恶寒、发热等表证,使用本法可促进痈肿消散。

3、水肿:初起而见有发热、脉浮等表证者,多为风湿之邪束于肌表,肺失宣降,通调水道功能失调,水液留于肌肤而为水肿。

本法发汗解表,宣通肺气,使在表之邪随汗而解。

表证病性有寒热之别,患者体质有强弱之异,故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三类。

六、注意事项:1、解表剂多为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否则药性耗散,解表作用减弱。

2、解表剂宜温服,服后可饮适量热水,并宜加衣盖被以助取汗,但以遍身微似有汗为佳,若汗出不彻,则病邪不解;汗出太过,又可耗伤津液,甚至造成亡阳危候。

3、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南方地带或夏季气候炎热,人体腠理疏松,易出汗,故使用解表剂,用量不宜过重,亦不宜用较峻烈的发汗剂;北方或冬季较寒冷,使用本类方剂,用量宜重,并选用发汗力较强的方剂,以免汗出不彻。

4、若表邪未解,而又见里证者,一般原则应先解表后治里;表里并重者,则应表里双解。

若外邪已入里化热或麻疹已透,疮疡已溃,虚证水肿,吐泻失水等,不宜使用本类方剂。

5、本类方剂,一般宜饭后服用,服后禁食生冷、油腻之品,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

第一节辛温解表麻黄汤《伤寒论》方歌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中医考研《方剂学》最完整考点总结七版教材同步完美打印

中医考研《方剂学》最完整考点总结七版教材同步完美打印

《方剂学》第一章、解表剂方名功效主治辨证要点方歌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麻杏发啥】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证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鬼将接踵】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九味羌活汤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就喜欢发疯】九味羌活配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甘草同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加味香苏散发汗解表理气解郁外感风寒,兼有气滞证发热恶寒或恶风,头痛项强,鼻塞流涕,无汗,身体疼痛,胸脘痞闷,,苔薄白,脉浮陈兄生娇子,老象慢惊风。

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小甘外伤】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辛草夏味加,外助风寒内停饮,散寒蠲饮效堪夸。

止嗽散宣利肺气疏风止咳风邪犯肺证咳嗽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直白宣讲】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甘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银翘散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咳嗽咽痛,头痛口渴,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银竹竿轻】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疏风清热煮无过。

桑菊饮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风温初起,表热轻证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上路疏风】桑菊饮用桔杏翘,芦根甘草薄翘饶,疏风清热宣肺咳,风温咳嗽服之消。

麻杏甘石汤辛凉宣泄清肺平喘肺热壅盛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喘咳,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种新鞋油】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疏表清肺喘,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考研方剂学笔记.doc

考研方剂学笔记.doc

考研方剂温习大全幽若lz 制本方剂温习大全,包含《方剂学》上全部方剂、方歌、及部分方剂具体情况,适合《方剂学》温习,亦可用于考研温习。

一章解表剂义: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疏达腠理,透邪外出等作用,主治表证的方剂。

症:1、表证 2、麻疹、疮疡、水肿、痢疾等初起兼有之表证类: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事项:1、方药多不宜久煎(多辛散轻扬之品组方,久煎药性耗散,作用减弱);2、汗出程度以遍身微汗为佳(汗出不彻病邪不解/太过则耗气伤津);3、表邪未尽又见里证,一般先解表后治里,表里并重当表里双解;4、外邪已入里、麻疹已透、疮疡已溃、或虚证水肿,均不宜使用。

1辛温解表麻黄汤(趣味干妈贵姓)方歌: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君主治:风寒表实证→发汗解肌,温经通脉臣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降利肺气,止咳平喘佐助头身疼痛,舌苔薄白→缓和药性,调和诸药佐使病机:风寒束表(寒邪为主),营卫郁滞,肺失宣降: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治法: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桂枝汤(趣味大勺炒姜汁)方歌: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发汗解肌,温经散寒 (散,发汗) 相反相成君主治:风寒表虚证及营卫不和证→养血敛营, (收,敛汗) 调和营卫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紧→助桂枝解表散寒,和胃止呕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相对1而言)→滋脾生津病机:风寒袭表(风邪为主),营卫不和→益气和胃,调和诸药治法:解肌发表,调和营卫调理:①啜热稀粥②温覆小青龙汤(趣味少将为嘛甘心下跪)方歌: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桂枝→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君主治:风寒客表,水饮内停证 (外寒内饮证)、细辛→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驱邪臣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薄,脉浮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痰饮咳喘,不得平卧 / 身体疼重,胸痞,干呕,头面四肢浮肿…芍→养血益阴病机:素有寒饮,复感风寒致肺失宣降 (咳喘←水寒射肺,肺失宣降)子→收敛肺气(止咳) 治法:发汗解表,温肺化饮→调和诸药效用:发汗解表,温肺蠲饮(或温肺化饮).4、九味羌活汤(皇帝尝百草,细心防穿胸枪)5、香苏散(趣味扶苏批草)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 香苏散内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方剂学笔记-完美打印版

方剂学笔记-完美打印版

绪论▍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方剂:是中医在辨证审机,确立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通过选择合适药物,酌定适当剂量,规定适宜剂型及用法等一系列过程,最后完成防治疾病的药方。

·一首合格的方剂应是安全有效的。

方剂学:研究治法与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基础临床学科。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先秦时期1、《五十二病方》战国记载52病,药物247种意义: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医方著作2、《黄帝内经》大部分成书战国略晚于《五十二病方》意义: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二、汉代《伤寒杂病论》东汉末期张仲景(机)载方314首意义:创造性的融理、法、方、药于一体。

被后世尊为“方书之祖”。

分两部分:《伤寒论》主要是六经辨证 /《金匮要略》讲杂病三、魏晋南北朝时期1、《肘后方》晋·葛洪(评价:验便廉)2、《小品方》继《伤寒杂病论》外,还有论瘟疫四、唐朝1、《备急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孙思邈著共载方7500余首2、《外台秘要》王焘五、宋代1、《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方788首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发的成药药典。

2、《小儿药证直诀》钱乙·六味地黄丸出于此书六、金元时期1、《伤寒明理论》金·成无己意义:我国第一部详析方剂理论的专著,开创了方论的先河。

2、金元四大家-- 观点--①刘完素:字守真创河间学派(后人尊称刘河间)倡导“火热论”《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能化火”②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师从刘完素。

“病由邪生,邪去正安”《儒门事亲》以汗、吐、下三法攻邪③李杲:字明之号东垣老人,后尊称李东垣。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论》……辨析补益脾胃之法④朱震亨:字彦修号丹溪翁,后人尊称朱丹溪。

倡导“相火论”《丹溪心法》主张滋阴降火之法…………七、明代1、《普济方》朱棣载方61739首我国最大的一部古方书。

2、《医方考》吴昆如:知柏地黄丸八、清代1、《医方集解》汪昂以治法为纲创立了方剂的综合分类法2、《医学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吴谦3、温病学派①叶天士(桂)后人为其总结《温热论》创立卫、气、营、血辨证②吴鞠通(瑭)著有《温病条辨》创“三焦”辨证③薛雪(生白)④王七雄(孟英)方剂与辨证论治▍方剂与病证▍方剂与治法治法:辨明证候之后,在治疗原则的指导下,针对病证的病因病机所拟定的治疗方法。

七版教材方剂学复习笔记整理版

七版教材方剂学复习笔记整理版

第一章、解表剂方名功效主治辨证要点方歌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证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九味羌活汤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加味香苏散发汗解表理气解郁外感风寒,兼有气滞证发热恶寒或恶风,头痛项强,鼻塞流涕,无汗,身体疼痛,胸脘痞闷,苔薄白,脉浮加味香苏陈草煎,荆防艽芎生姜蔓;发汗解表理气郁,表寒重证止痹痛。

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止嗽散宣利肺气疏风止咳风邪犯肺证咳嗽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枯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银翘散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咳嗽咽痛,头痛口渴,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桑菊饮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风温初起,表热轻证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麻杏甘石汤辛凉宣泄清肺平喘肺热壅盛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喘咳,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柴葛解肌汤解肌清热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恶寒渐轻,发热增盛,无汗头痛,目痛鼻干,心烦不眠,咽干耳聋,眼眶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枯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黄附子汤
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寒积腹痛实证
腹痛便秘,肋下偏痛,手热,手足不温,舌苔白腻,脉弦紧。
金匮大黄附子汤,细辛散寒止痛良,冷积内结成实证,功专温下妙非常。
温脾汤
攻下寒积,温补脾阳
寒积腹痛
腹痛便秘,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手足欠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
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麻黄细辛附子汤
助阳散寒,散寒解表
素阳虚,外感风寒或暴哑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太少两感)
麻黄细辛附子汤,助阳解表代表方,阳虚外感风寒证,寒重热轻脉沉良。
加减葳蕤汤
滋阴清热,发汗解表
素体阴虚,外感风热证
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多,咳嗽,心烦,咽干,口渴,舌红脉数。
第1章 解表剂
麻黄汤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外感风寒表实证
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桂枝汤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外感风寒表虚证
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若者。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第3章 和解剂
小柴胡汤
和解少阳
伤寒少阳,妇人热入血室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苔白,脉弦。
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蒿芩清胆汤
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少阳湿热证
寒热如疟,寒轻热重,胸胁胀闷,吐酸苦水,舌红苔腻,脉弦滑数。
蒿芩清胆碧玉需,陈夏茯苓枳竹茹,热重寒清痰挟湿,胸痞呕恶总能除。
麻子仁丸
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脾约证
脾津不足,大便秘结,小便频数,舌苔微黄。
麻子仁丸脾约治,大黄枳朴杏仁芍,胃热津枯便难解,润肠通便功效高。
十枣汤
攻逐水饮
悬饮,水肿
咳唾,胸胁引痛或水肿腹胀,二便不利,脉沉弦。
十枣逐水效甚夸,大戟甘遂与芫花,悬饮内停胸胁痛,大腹肿满用无差。
增液承气汤
滋阴增液,泄热通便
热结阴亏证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慰。
第2章 泻下剂
大承气汤
峻下热结
阳明腑实,热结旁流,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
数不大便,日晡潮热,手足汗出,脘腹胀满,苔黄厚干或焦黑燥裂,脉沉有力。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
去硝名为小承气,便鞭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达原饮
开达膜原,辟秽化浊
温疫疟疾,邪伏膜原证。
憎寒壮热,一日三次或一次发无定时。胸闷呕恶头痛烦躁,脉弦数,舌边深红苔垢腻或苔白厚如积粉。
达原草果槟厚朴,知母黄芩芍甘佐,辟秽化浊达膜原,邪伏膜原寒热作。
四逆散
再造散
助阳益气,解表散寒
阳气虚弱,外感风寒
恶寒发热,热轻寒重,无汗肢冷,倦怠嗜卧,面色苍白,语言低微,舌淡苔白,脉沉无力或浮大无力。
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外感服之安。
参苏饮
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虚人外感风寒内有痰饮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咳嗽痰白,胸膈满闷,怠倦乏力,苔白脉弱。
九味羌活汤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
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加味香苏散
疏风散寒,理气和中
外感风寒内有气滞证
发热恶寒或恶风,头痛无汗身疼肢楚,胸脘满闷,不思饮食,舌白而脉浮。
燥屎不行,下之不通,口干唇燥,苔黄,脉细数。
增液承气玄地冬,硝黄加入五药供,热结阴亏大便秘,增水行舟肠腑通。
舟车丸
行气逐水
水热内壅,气机阻滞证
水肿水胀,口渴,气粗,腹坚,大小便秘,脉沉数有力。
舟车牵牛及大黄,遂戟芫花槟木香,青皮橘皮轻粉入,泻水消胀力量强。
黄龙汤
攻下热结,益气养血
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桑菊饮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风温初起
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麻杏甘石汤
辛凉宣肺,清热平喘
表邪未解,肺热咳喘证
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苔薄黄,脉浮而数者。
大陷胸汤
泻热逐水
水热互结之结胸证
心下疼痛,拒按,按之硬,或从心下至少腹硬满疼痛,手不可近。
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末共成方,专治水热结胸证,泻热逐水效非常。
大黄牡丹汤
泻热破瘀,消肿散结
肠痈初起
右下腹疼痛拒按,右足屈而不伸,伸则局部肿痞,或时时发热,自汗恶寒,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疹出不畅,身热头痛,咳嗽,目赤流泪,口渴,舌红,脉数。
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期发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败毒散
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气虚外感证
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浮按之无力。
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加味香苏陈草风,荆艽姜蔓与川芎,恶风身热头项痛,胸脘满闷服之松。
小青龙汤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外寒内饮证
恶寒发热,无汗,胸痞喘咳,痰多而稀,不得平卧,或身体疼痛,头面四肢浮肿,舌苔薄白,脉浮者。
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银翘散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温病初起
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自利清水,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身热口渴,神倦少气,舌苔焦黄,脉虚。
黄龙汤枳朴硝黄,参归甘桔枣生姜,阳明腑实气血弱,功补兼施效力强。
新加黄龙汤
滋阴益气,泻热通便
热结里实,气阴不足证
大便秘结,腹胀,神倦少气,口干咽燥,唇裂舌焦,苔焦黄或焦黑燥裂。
新加黄龙草硝黄,参归麦地玄海姜,滋阴养液补气血,正虚便秘此方良。
伤寒麻杏甘石汤,汗出而喘法度良,辛凉宣泄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柴葛解肌汤
辛凉解肌,清泄里热
感冒风寒,郁而化热证
恶寒渐轻,身热增盛,无汗头痛,目疼鼻干,心烦不眠,耳聋,眼眶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者。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升麻葛根汤
辛凉解肌,解毒透疹
麻疹初起未发,或发而不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