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智慧的地球” 传播建议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BM“智慧的地球”传播建议书
2009年3月10号
背景分析及目标
背景
2009年2月24日,在IBM论坛上,IBM向外界抛出了“智慧的地球”的理念。作为IBM 的年度旗舰活动,IBM论坛2009拉开“智慧的地球”中国传播计划。
“智慧的地球”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符合社会发展的主流价值: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
IBM论坛2009作为“智慧的地球”传播计划中的第一波,引起了业界广泛的关注。
业界出现一些不同的声音:合作伙伴认为是“旧瓶装新酒”;企业认为“智慧的地球”的称呼实质就是“电子化”、“信息化”,是换汤不换药。
外界整体的反应:“概念太大”、“与我(企业、政府、专家、媒体)有什么关系”、“叫好不卖座”。
论坛过后,媒体已经鲜有关注,智慧地球的传播还需要第二波、第三波……,在下一波传播中,更为关键的是如何解读“智慧的地球”,让企业更容易接受。
不同的声音
来自媒体:
《21世纪经济报道》:世界是否真的会“马上变得越来越智慧”。
《南方周末》:好产品不等于好商品
《IT时代周刊》:如何让“智慧的IT”与“智慧的地球”完美结合,需要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不断地去探索。
来自专家:
邓寿鹏:很难说这个理念弥补了中国IT服务业的空白,IBM的这个理念在中国推有些障碍。
王汝林:“智慧的地球”概念,只不过是他们“随需应变”的一种策划和提升。
朱鹏举:“智慧地球”理念的具体实施是一个极其艰苦和长期的过程,IBM现在只是把理念提出来了。
不和谐的声音
大企业有足够的利用建立自己的信息服务系统,没有必要去委托IBM这样的国外公司。
如果说这个理念里面确实涉及核心技术,我们可以考虑购买。但目前看来,营销概念成分居多的情况下,不建议政府购买。如果买的话,如何保证我们的网络安全呢?如果在硬件和软件上都依靠国外公司,这行不通的。你怎么知道他给你提供的核心代码是不是有后门呢?
我们反对概念玩家。更反对靠玩概念去掌控中国市场。
“智慧地球”概念的提出,过分地渲染了人文思想,目标定得太高太大太远,脱离了现实,产业整合难度大,不具有操作性!
智慧地球概念的本身毫无新意,说到底,它就是信息化、电子商务、云计算的综合应用达到的最高境界,盲目地炒作或翻新概念,对处在争议中的IBM并无好处。
“智慧地球”概念的定位商业味较浓,它并没有站在用户的角度,应用的角度,产业升级的角度,进行全面、科学而准确的进行概念定位!
IBM这次发布的“智慧地球”概念充分表现出了浮躁、急于求成的一面,对恢复市场信心并没有好处,长远来看,还会起到负作用!
“智慧的地球”第一波传播还有不足
媒体是跟着IBM说,“IBM怎么说,媒体就怎么说”;
一直是IBM在说“智慧的地球”,公众、企业、专家、政府失语。
舆论领袖、商业领袖、技术领袖缺少积极的评价;
政府官员、行业专家、学者缺少积极的认可。
出现不和谐的声音和业界失语很正常,但是需要重视。
为何出现业界失语、评价和认可
IBM抛出了“天大”的概念,直接落到IT如何让企业变得智慧,没有对企业关注的核心问题——商业价值——进行解读。
下一波传播目标
通过商业价值解读让“智慧的地球”落地
解释“智慧的地球”深刻的商业内涵,解读“智慧的地球”的社会价值,解除公众对“智慧的地球”误读。
通过传播使公众认可和积极评价“智慧的地球”
通过解读是相关受众理解“智慧的地球”离不开“智慧”的IT。
如何让商业领袖认可“智慧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