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总结(绝对超值!)
(完整版)高中政治哲学必背详细知识点
![(完整版)高中政治哲学必背详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f2fd676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72.png)
(完整版)高中政治哲学必背详细知识点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哲学常识》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原理】物质是别依靠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办法论】要求我们看咨询题办情况要一切从实际动身,反对从主观动身,反对“上帝创世讲”。
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以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进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办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从主观动身。
3、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进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进展。
【办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
意识别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且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进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进展。
【办法论】正确处理主客观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使主观符合客观,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5、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又是能够认识和利用的。
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别开辟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办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辩证法(唯物辩证法)1、事物是普遍联系【原理】唯物辩证法以为:事物内部诸要素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妨碍、相互制约的关系,叫做联系。
整个世界是一具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上全然没有别依靠于身边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
【办法论】坚持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咨询题,对事物的联系举行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地、片面地看咨询题。
高中政治 高二 哲学原理 简单汇总
![高中政治 高二 哲学原理 简单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0b686e6f561252d380eb6e82.png)
第四,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原理。
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成才条件,提高自身的素质,为社会进步做贡献。
第五, 人生价值的原理。
这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也需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提高个人的素质,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顽强奋斗。
第四, 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事物发展的趋势)。
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又要准备好走曲折的道路。
-唯物辩证法 全面的观点 矛盾分析法。
第一,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承认矛盾,用一分为二观点的全面看问题。
第二,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三, 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 ,结合的原理。
-辨证唯物论。
第一, 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原理。
要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二,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原理。
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重视意识的作用,和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第三,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的原理。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实事求是,解放思想。
-唯物辩证法 发展的观点。
第一,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弄清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阶段,地位,要坚持与时俱进。
第二, 内外因关系的原理(事物发展的原因)。
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第三, 量变与质变的原理(事物发展的状态)。
重视量的积累,坚持适度远程,不失时机促成飞跃。
把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起来,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在普遍性的指导下研究特殊性。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知识总结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23cc3c5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d9.png)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升华,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3.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世界的本原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4.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二、哲学的派别1.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三种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3.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世界是可知的。
–不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世界是不可知的。
三、实践与认识1.实践的含义和特征–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特征: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2.实践的基本形式–变革自然的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3.实践的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全部人类知识都来源于实践。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处于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一切认识活动都是为了改造世界,为了服务于实践。
4.认识的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实践——认识……”的无限循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推移前进。
–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和螺旋式的上升。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总结(高考必备)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总结(高考必备)](https://img.taocdn.com/s3/m/2f145a92f78a6529657d538d.png)
○1系统化理论化得世界观含义○2世界观与方法论得统一哲学○3自然、社会、思维知识得概括与总结(1)具体科学就是哲学得基础(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得指导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得关系问题○1何者为第一性(1)唯物主义(2)唯心主义○2有无同一性(1)可知论(2)不可知论1、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就是唯物论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树立正确得意识,促进客观事物得发展3、规律具有普遍性→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认识与把握规律,利用规律,造福人类认识论1、实践就是认识得基础○1实践就是认识得来源○2实践就是认识发展得动力○3实践就是检验认识真理性得唯一标准○4实践就是认识得目得与归宿2、追求真理就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上升性、无限性、反复性历史唯物论1、○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2、人民群众就是社会历史得创造者○1社会物质财富得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2社会精神财富得创造者○3社会变革得主要力量3、人生价值○1对社会得责任与贡献(主要)○2社会对个人得尊重与满足4、价值观○1对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有重要导向作用○2对人生道路得选择有重要导向作用5、正确得价值观○1自觉遵循社会发展得客观规律○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得立场上,把人民群众得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6、如何实现○1在劳动与奉献中○2在个人与社会得统一中○3在砥砺中(1)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2)全面提高个人素质(3)坚定得理想需要正确价值观得指引○1普遍性→用联系得眼光瞧问题○2客观性→从事物固有得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用联系得观点瞧问题联系○3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4整体与部分(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部分→树立全局观念(2)关键部分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起决定性作用→重视局部○1普遍性→用发展得眼光瞧问题○2实质: 事物得上升与前进,新事物得产生与旧事物得灭亡基本观点○3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得统一→充满信心,做好克服困难得准备(总特征) 发展○4状态:(1)量变就是质变得必要准备→积极做好量得准备为质变创造条件(2)质变就是量变得必然结果→量变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辩证法(有计划,分步骤)含义:对立统一基本属性:斗争性统一性○1相互依赖○2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反义词)○1普遍性→(1)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得方法解决矛盾(2)坚持用一分为二得观点瞧问题(1)含义: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其特殊性,并找出解决正确方法○2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地位:就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得基础,正确解决矛盾得关键根本观点矛盾(3)重要性:就是马克思主义得重要原则,就是马克思主义活得灵魂○3主要矛盾→(1)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又不忽视次要矛盾得解决,统筹兼顾(2)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得观点想问题,办事情(中心、重心、重点、关键、突出位置、第一要务)两点论、重点论得统一○4矛盾主次方面(1)事物性质由主要矛盾得主要方面决定(2)相互排斥,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主流、方向、大局、性质、主体、实质)○5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先试点、再推广,抓典型)辩证否定观○1就是发展得环节,联系得环节→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2实质就是扬弃哲学原理一、(辩证)唯物论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得存在与发展就是客观得。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原理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原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5b3743f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dd.png)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原理总结哲学原理是高中政治的重点和难点,因为其知识点比较抽象,所以比较难理解。
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原理总结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原理总结一、辩证唯物主义(一)辩证唯物论(马克思主义物质观)1、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①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③意识能动性原理: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人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意识能能动地改造世界又表现为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这要求我们重视意识作用,重视精神力量,要自觉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2、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事物的变化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这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二)唯物辩证法1、联系的观点:(1)联系普遍性、客观性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这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条件性原理:联系具有条件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3)联系多样性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这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这要求我们要树立全局观,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②任何整体都是由部分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优化方法: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这要求我们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高一政治必修四哲学原理总结
![高一政治必修四哲学原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ca83731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f3.png)
⾼⼀政治必修四哲学原理总结 ⾼⼀政治必修四讲的是哲学⽣活的内容,那么课本中有哪些哲学原理需要我们掌握呢?下⾯是店铺给⼤家带来的⾼⼀政治必修四哲学原理,希望对你有帮助。
⾼⼀政治必修四哲学原理 1.唯物论: (1)物质决定意识,所以要求我们⼀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事物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树⽴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3)规律具有客观性,因此要尊重客观规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违背了客观规律就要遭到规律的惩罚。
2.辩证法: (1)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反对孤⽴的观点和主观臆造的联系。
(2)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发挥。
(3)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4)要有创新精神,要⽀持新事物的成长,学会创造性思维。
(5)规律是客观的,但⼈在规律⾯前不是⽆能为⼒的,⼈可以认识规律、利⽤规律,为⼈类造福。
(6)坚持⽤⽭盾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分为⼆,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7)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8)坚持⽭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理,坚持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
(9)主要⽭盾与次要⽭盾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要善于把握重点和关键,反对眉⽑胡⼦⼀把抓的均衡论;同时要作到统筹兼顾,不能忽视次要⽭盾。
(10)要分析、认识⽭盾的主要⽅⾯,把握事物的性质、本质和主流。
(11)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反对⼀点论和均衡论。
(12)⽭盾是事物发展的动⼒。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的结果。
(13)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14)量变与质变是辩证统⼀的关系。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因此要重视量的积累,要坚持适度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飞跃。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7篇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7篇](https://img.taocdn.com/s3/m/124c4841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d5.png)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7篇篇1一、唯物论唯物论是探讨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哲学派别。
在唯物论中,物质被视为宇宙间的一切存在,意识则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高中政治中,唯物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1. 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主观的,意识反映物质。
2.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事物的发展。
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二、辩证法辩证法是一种以变化和发展的观点来认识事物的哲学方法。
在辩证法中,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不断变化的,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
高中政治中,辩证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1. 联系的观点: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
2. 发展的观点: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事物的发展是由其内在矛盾推动的。
3. 矛盾的观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三、认识论认识论是探讨人类如何认识世界和自我意识的哲学领域。
在认识论中,真理是一个不断被认识的过程,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高中政治中,认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人们获取知识和经验的重要途径。
2. 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人类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真理是一个不断被认识的过程。
3. 真理是相对的:真理是相对于时间和空间的,同一事物在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的认识。
四、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探讨人生目的和价值的哲学领域。
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中,人的存在和发展是有意义的,人应该追求高尚的人生境界。
高中政治中,人生观和价值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1. 人生目的:人生目的是指人为什么而活,人应该追求什么。
2. 人生价值:人生价值是指人的存在和发展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3. 道德和法律:道德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人应该遵守道德和法律。
五、政治哲学政治哲学是探讨国家政治问题的哲学领域。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6be0b78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1a.png)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高中政治哲学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相关内容。
以下是对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的总结:1. 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存在与思维的关系问题,即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哲学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2. 物质: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并且能够被人的意识所反映。
3. 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4.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5. 辩证法:辩证法是关于世界联系和发展的科学,它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6. 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认为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7. 质量互变规律:事物的发展是通过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8. 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同时又包含旧事物的积极因素。
9. 实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标准。
10. 认识:认识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
11. 真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具有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12.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13.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4. 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选择。
15. 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以及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原理总结整理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原理总结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31fafd2b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6a.png)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原理总结整理一.唯物论基本原理和方法论1.世界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打算意识。
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熟悉世界: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方案性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制造性和自觉选择性(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进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进展。
①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整和掌握作用。
昂扬的精神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丢失斗志。
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气。
((3)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①物质打算意识,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动身、使主观符合客观;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方案性、主动制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进展。
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定的、稳定的联系。
①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制造,也不能被毁灭,是不行违背的。
①规律是普遍的,事物在运动变化进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①必需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反客观规律,一旦违反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处。
①人可以在熟悉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依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①要把敬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忱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5.规律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敬重客观规律。
①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熟悉、把握和利用客观规律。
①要把敬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忱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和运动是不行分割的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原理高考常考归纳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原理高考常考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26c65e580eb6294dd886cb1.png)
必修4 哲学原理高考必背——海口市灵山中学政治组组长周安平老师原创总纲(辩证的)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的)认识论马克思(唯物的)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辩证的)唯物论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观]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整个世界就是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 方法论] :承认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是人类改造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基本前提。
2、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世界观] :事物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①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规律是不可抗拒的,是不可创造或消灭的;③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 方法论] :承认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
3、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世界观] :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
[ 方法论]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实事求是。
4、意识的能动性原理[ 世界观] :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的能动性不仅表现在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既能正确反映事物现象,且能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且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 方法论] :重视意识的作用和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意识、科学意识。
5、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性原理+ 意识能动性原理)[ 世界观]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 方法论]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意识。
6、客观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时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坚持实事求是;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知识总结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cb7db48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6c.png)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知识总结高中政治哲学原理知识总结政治哲学是人们对政治现象进行哲学性反思的学科,它试图从哲学的角度去理解政治的实质及其存在的意义。
作为高中政治学科的一部分,政治哲学原理是高中政治学科的必修内容。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高中政治哲学原理的相关知识。
1. 政治哲学的基本概念政治哲学是哲学和政治科学的交叉学科,是研究政治现象的哲学学科,旨在探讨政治实践的本质、意义和目的,研究政治体制、政治权力、政治道德等一系列政治问题。
政治哲学的主要任务是理论反思,从哲学的角度检视政治现象,寻求对政治问题的深刻理解,并以此指导实践。
2. 政治哲学的基本原理政治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政治实践性原理:政治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形式,政治哲学要贯彻政治实践的基本原则,理论必须以实践为基础,与实践相结合。
(2)政治价值性原理:政治实践具有特殊的价值性,政治哲学应该贯彻从政治实践中提炼出来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是政治思想与政治现实相互联系的纽带。
(3)政治历史性原理:政治是历史的产物,政治现象是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作用下形成的。
政治哲学需要从政治历史的角度出发,全面把握政治发展的历史进程。
(4)政治逻辑性原理:政治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综合。
政治哲学应该运用逻辑方法,对政治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其中的内在逻辑关系。
3. 政治哲学的主要内容政治哲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理论、政治伦理学、政治制度与权力、政治思想等方面。
(1)政治理论是指对政治存在的本质和政治现象的规律性特征进行系统思考和理论探究的学说。
主要包括国家论、政治权力理论、政治发展规律等。
(2)政治伦理学是研究政治道德的科学,它描述和规范人们在政治实践中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
主要包括公正、责任、道德行为等问题。
(3)政治制度与权力是政治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要关注政治实践中国家制度和权力的问题,对于现代政治制度的起源、性质、形式、发展、作用等问题进行研究。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总结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cb54d0c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f4.png)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总结《生活与哲学》主要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一)辩证唯物论一、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
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反作用物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三、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②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③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四、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内涵: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腌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要求:(1)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腌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高考政治哲学原理总结(精品)
![高考政治哲学原理总结(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3b80e32e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de.png)
高考政治哲学原理大总结一、辩证唯物论1、世界物质性原理【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确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使主观与客观达到详细的、历史的统一。
【反对】主观主义(主要包括教条主义或者本本主义、阅历主义)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充分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化实际,调查探讨;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分析和相识客观事物,留意把握全面、变动、整体的客观实际;反对教条主义、阅历主义等各种主观主义以及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坚持主观和客观的详细的历史的统一。
2.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原理【原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在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敬重自然,顺应自然,爱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3.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原理【原理】社会的产生,社会的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方法论】我们在相识社会和进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时,确定要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一切从实际动身。
4.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原理【原理】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情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方法论】我们应当在历史和现实条件的基础上,着重从主观方面努力,尽力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5.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原理【原理】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确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气。
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①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②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6.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⑴物质第一性,意识其次性,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确定意识;⑵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汇总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f6e94593dd88d0d233d46a0c.png)
哲学原理汇总
一、辩证唯物论
1.规律客观性与普遍性原理
2.主观能动性原理
3.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4.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5.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4和5的相加)
二、认识论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
2.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
3.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三、唯物辩证法
(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4.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二)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发展的实质原理
2.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原理
3.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三)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1.矛盾对立统一原理
2.矛盾普遍性原理
3.矛盾特殊性原理
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5.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6.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7.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原理
(四)唯物辩证法的辩证否定观原理
四、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唯物史观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生观、价值观
3.人的价值的内涵及其评价
4.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5.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6.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哲学原理总结第一部分辩证唯物主义一、(辩证)唯物论一、二为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原理1、2、3、4、5为探索世界的本质 6、7、8、9、10为把握思维的奥妙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在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方法论】:⑴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⑵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因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3.物质和运动相互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⑴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⑵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⑶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⑴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⑵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和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错误观点。
4.运动和静止相互关系原理【原理内容】:⑴区别:二者含义不同;二者性质不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
⑵联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⑴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还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⑵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5.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⑴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
⑵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⑴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⑵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6.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⑴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⑵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⑴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⑵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7.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⑵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⑴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⑵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8.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⑴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规律是隐藏在事物之中的本质的东西,人们不能直接感觉到它,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调查研究,并认真思索,才能了解和掌握规律,并利用规律去改造世界。
⑵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是否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
⑶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人们办事情的过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而要把事物办好,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9.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要求我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②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③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从全面的实际出发、从整体的实际出发、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10.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1)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2)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3)必须发挥认识的目的性、计划性、预见性和创造性的特点。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求索真理的历程)1.实践和认识(理论)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⑴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⑵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思想僵化。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⑴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⑵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
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3.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内容】:⑴认识具有反复性。
人的认识要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变化性,使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⑵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方法论】: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⑴人的认识运动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波浪式、螺旋式的前进或上升。
因此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三、(唯物)辩证法(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基本观点1:联系的观点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联系是普遍的。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②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⑴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⑵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因此,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⑴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①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②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⑵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能成为部分②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③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方法论】: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要求我们:⑴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⑵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⑴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