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能力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由此可见,要搞好阅读教学,必须处理好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关系,最终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扩大信息量服务。

如何抓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这一环节呢?笔者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体会。

一、善于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只有充分把握儿童的这一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儿童感受学习的乐趣,体验阅读的成功。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让情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旋律?教师要是一位动情和煽情之人。

要想感动学生,让学生对文章情深似海,我们教师必须要走进文本和作者交流,充分挖掘文章中的情感因素,以此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引起共鸣,正所谓学会“煽情”。

此环节在课堂引入上至为关键。

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可以设计简朴而充满理性,凝重而饱含激情的导语(“圆明园”——融汇了整整六代皇帝的浩荡皇恩,更凝聚了151年的能工巧匠的风雨兼程,凝聚了古往今来的一切奇思异想,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奇迹般的园林,就是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东方神话,却那么悄然又轰然地毁灭在两个强盗之手),为文章的学习铺下慷慨、悲怆的基调,让学生对圆明园的情恩在脑中弥漫和升腾。

二、尝试品味词句情感是不能靠传授灌输的,而应是学生自发生成,是学生通过和文本对话,品词感悟,从而产生的共鸣。

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语言的实质就是情感思想的实质,语言的形式也就是情感思想的形式,情感思想和语言本是平行一致的,并无先后内外的关系。

”那么如何在与文本对话中激发学生情感呢?找关键的词句就是不错的方法。

如教学《一夜的工作》,老师就可以让学生找出体现周总理这一夜“简朴”的生活词句——“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感悟文字,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思维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不尽如人意,甚至有些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厌恶情绪。

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呢?我想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见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重视阅读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才会主动去读,才会有更好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选择与学生年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相适应的读物,引导学生进入文学世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背诵等活动,增强学生对文学的感情投入,从而提高其阅读的兴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注重阅读策略的培养。

阅读不仅仅是理解文字,还需要一定的阅读策略。

在阅读时可以通过标题、插图、段落小标题等来预测文章内容,帮助学生构建对文章的整体框架;在遇到生词或生字时,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断词义,或借助工具书查阅;在理解生词或生字的基础上,可以推敲句子、段落的意义,找出关键信息。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实用的阅读方法,提高其阅读的效率和准确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关注阅读技能的训练。

阅读技能是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快速阅读、精读、综合阅读等方面。

快速阅读是指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浏览全文,获取文章的主题、结构和要点;精读是指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章的细节和内涵,找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综合阅读是指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灵活应用到阅读中,进行综合思考和分析。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阅读技巧,提高其阅读的层次和深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重视阅读情感的培养。

阅读不仅仅是对文字的理解,还需要情感的投入和共鸣。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发展对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从中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和启发。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我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见解,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阅读教学的评价与提高。

我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石,是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途径。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拓展视野,丰富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触发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重视起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采用多种方法和策略。

要注重阅读的兴趣引导。

通过选择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可以通过提问、讲解词义、寻找关键词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文本。

要注重学生的阅读技巧训练。

教授学生如何找主题句、关键句,如何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等技巧。

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阅读优秀的作文,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评价和提高也是十分重要的。

评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好坏,应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是否提高;二是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造力是否得到培养。

只有通过科学的评价,才能发现问题所在,及时进行改进。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教师要提高自身的阅读素养和教学水平。

只有教师具备丰富的阅读经验和专业的教学能力,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

二是学校要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资源支持。

学校要配备丰富的图书馆、阅览室,提供各种类型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阅读。

三是家长要积极参与学生的阅读教育。

家长可以与学生一起选择好书,给予鼓励和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兴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要采用多种方法和策略进行教学,同时要进行科学的评价和提高。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高段阅读策略单元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高段阅读策略单元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高段阅读策略单元教学之我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

而在高段阅读策略的教学中,更是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技巧。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小学语文高段阅读策略单元教学之我见。

我认为在教学高段阅读策略单元时,首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这直接影响着他们今后的阅读能力和学习成绩。

在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接触阅读材料,包括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故事会等形式,让他们慢慢养成阅读的习惯。

而且,我也会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来吸引他们的注意。

我认为在教学高段阅读策略单元时,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小学生在阅读时,往往只停留在文字表面的理解上,而忽略了其中的深层含义。

我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主题、语言、结构等方面的分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我也会教授一些阅读技巧,比如预测、推理、归纳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我认为在教学高段阅读策略单元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在快速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思考和分析,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我也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通过阅读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内容,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认为在教学高段阅读策略单元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

深度阅读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文字的深层次理解和思考,是一种对文字内容进行深入解读和思考的阅读方式。

在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了解作者的意图,理解文章的内涵。

我还会引导学生进行文章的比较分析,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把握文章的内容,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高段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需要全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阅读兴趣、阅读理解、阅读思维和深度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之我见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之我见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之我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与写作教学一样,是字、词、句、段、篇基本功的“组装”、运用和熟练的过程。

同时,可以让学生拓宽视野、获得知识、积累丰富的信息资源、掌握大量的鲜活的词汇,是增长知识的宝库,为学生的能力形成提供了充足的营养。

没有一定量的阅读,便很难于写作。

因为阅读面过于狭窄的缘故,很多学生为写作文大伤脑经。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腹中空空,没有几点墨水,下笔难免抓耳挠腮,如挤牙膏。

或者词汇贫乏,翻来覆去还是那么几个词。

但是,不少同志对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肯在阅读教学上多下功夫。

在课堂上抄抄笔记,写写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便了事,更没有课外阅读的要求。

因此,语文总是学不好。

上了初中,还是不会阅读,一篇简单的文章读上半天,依然不知所云。

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笔者以为,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

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强语言积累,提高读书能力,训练语感,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然而在农村小学生中,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导致作文能力低,极大影响了教学效果。

针对农村的实际,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有了兴趣,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学生对阅读具有深厚兴趣,本身就是课外阅读实践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

1.榜样引路。

教师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用伟人的例子引导学生读书。

如:革命导师列宁的一生都在书中度过的,在他被捕入狱的三个月中,也天天在监狱图书馆里看书;陈毅将军看书时竟把墨水当酱油吃;毛泽东……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

教育学生应多读书,多学习。

2.美书引读。

由于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让学生猜猜里面写什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我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为主要目标。

语文阅读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文化、思想和知识,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阅读是一种享受和探索文化的过程,只有对阅读感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去读、去思考、去欣赏。

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资源,如有趣的故事、精彩的插图、有声读物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有针对性的阅读活动,如图书展览、阅读比赛等,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对阅读的热情。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包括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

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预读、精读、泛读等,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各种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对所读内容进行思辨和评价。

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是高效阅读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终身阅读意识的关键。

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如快速阅读、注重重点、善于整理归纳等,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培养主动阅读的习惯。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评价。

阅读能力的评价是对教学效果的重要反馈。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阅读报告等形式,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评价。

还可以通过阅读速度、词汇量等指标,进行客观评价。

随着评价结果的反馈,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教学和评价,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意识。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对语文阅读感兴趣、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高效阅读习惯的学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我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阅读的最好老师,只有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去读书、理解书中的内容,并从中获得快乐和成长。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有趣的故事、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我也会鼓励学生多选择他们喜欢的阅读材料,通过兴趣来提高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获取信息、理解内容的一种重要方式,而阅读能力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信息和理解内容的能力。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比如正确使用字典、理解词语的上下文、把握文章的主旨等。

阅读也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推理。

我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只有通过阅读,学生才能积累大量的知识和语言素材,从而有所感悟和思考,并能够将自己的观点和思想表达出来。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教授作文和写作技巧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也可以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听说能力和交流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习惯,帮助他们成为优秀的读者和写作者。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让学生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语文阅读是小学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阅读理解能力不足、阅读兴趣不高等。

因此,我认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

首先,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

阅读习惯是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基础,对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语文素养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现实中许多学生并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导致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缺乏持续性和主动性。

面对这个问题,我认为可以在教学中采取一些措施,比如鼓励学生每天阅读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养成固定的阅读时间。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其次,增加阅读的趣味性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现实中,许多学生对于中文阅读乏味,无法真正投入到阅读中去。

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比如,可以引入多媒体技术,将经典文学作品变成动画、小视频等形式,给学生带去更加直观、有趣的阅读体验。

同时,还可以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设计一些趣味性的阅读游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再次,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

每个学生的阅读基础和阅读需求不同,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比如,对于阅读能力弱的学生,我们可以使用分级阅读材料,逐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对于阅读兴趣不高的学生,我们可以选择与他们兴趣相关的阅读材料,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

此外,还可以针对学生的个别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最后,我认为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合力合作。

家长是学生教育的第一责任人,他们应该对孩子的阅读进行引导和激励。

家长可以陪伴孩子一起阅读,给予他们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怎样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通过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

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

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

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

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

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

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地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

所以,在阅读教
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

当然,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

动笔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记号和批语,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写读后感。

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力、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

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

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

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

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

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

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

理解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

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

如《草原》一课教学中,教师课前可播放赞美草原的歌曲,播放描绘草原景色的课件,创设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起学习课文的兴趣。

教师在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时,抓住景物品词句,先读出感受再读出情感,从而体会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触景生情的,然后把作者的感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感悟。

后面描写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时,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