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教学设计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教学设计与反思
发表时间:2019-06-24T16:03:20.100Z 来源:《教育学》2019年6月总第179期作者:郑翠英
[导读] 在讲完本单元课文(《春》、《济南的冬天》、《夏感》、《秋天》)后,再进行单元作文指导训练——“感受自然”专题。
黑龙江省萝北县第一中学154200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说说你对春天的感受。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整体感知
1.教师有感情地配乐示范背诵课文,学生欣赏春景图,感受春天的美丽。
2.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试读。
三、合作探究,精读课文
1.你最喜欢哪一幅春景图?说说喜欢的理由。(从描写的画面、语言、修辞角度分析)用“我喜欢……,因为……。”的句式回答。设计说明: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环节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前提下,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直接接触文本,与文本对话,学生从意境、语言、修辞上感知课文,通过讨论,师生的对话,让学生领会抓住景物特征细致描写的特点,领会了字词的准确生动性,品味了修辞的好处。此设计避免了教师面面俱到的讲解,不把名篇佳作肢解得支离破
碎。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2.请各用一个词语概括每幅画的特点。小组选择一幅图分析写作层次和写作方法。教师预设:精读“春草图”和“春风图”。
(1)作者从几个方面描写春草图?写出春草的什么特征?
(2)找出从感官角度描写春风的句子,说说写出了春风的哪些特征?
3.怎样理解“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句话?(这句话体现突出主题的作用。激励学生珍惜时光、奋发向上,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后,教师小结两幅画面“春草图”和“春风图”的写法,指导学生《春》是如何抓住特征描绘景物的,突出“草”的几方面的特点及风是从多种感官角度描写的。教师板书。
4. 总结写景方法。由《春》一课,我们可以总结出哪些写景方法呢?引导学生归纳写景方法:
(1)观察全面细致,抓住景物特征。
(2)捕捉景物的颜色和姿态。
(3)调动各种感觉器官。
(4)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5)语言准确生动。
(6)借景抒情。
设计说明:注重写景作文指导,突出重点,明确如何抓住特征具体描绘景物,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应用这些方法。
四、写作实践
1.仿写《春》,描写“秋叶”。
设计说明:此环节我进行了具体的读写结合方法的指导,以“秋叶”为例,分步写作指导。第一步,模仿“春草图” 的写法,用一两句话写出“秋叶”的颜色和姿态。第二步,运用一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秋叶。第三步,调动一两种感官写出景物的特点。第四步,借景抒发感情。
分步指导,由浅入深,由简到繁,逐步整理成文段,可操作,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抓住特征写景的能力,训练了写的技能,学以致用。学生按要求写作,与同学交流作品,展示仿写成果。课堂小练笔,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收到好的写作效果。
2.请你仔细观察秋天景物,选取一种景物,抓住特征具体描绘,写一个秋景片断。(并作为作业)
设计说明: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秋天景物的美,秋天有哪些景物?如秋天的田野、秋果、秋风、秋雨等。学生有选择地写作,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自由发挥空间,使不同生活经验、不同爱好学生,能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收获。读写结合,迁移训练,提高学生写作实践能力。
五、课堂总结
六、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1)教学设计新颖。
(2)写作指导分步骤。以往我们的做法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是分开指导的。在讲完本单元课文(《春》、《济南的冬天》、《夏感》、《秋天》)后,再进行单元作文指导训练——“感受自然”专题。这样做法,从学生习作上看,效果不是很好。多数学生写景习作的问题是景物特征不突出,景物涉及得多,缺少对景物的具体细致的描写,不能综合运用景物描写技巧。
2.不足之处:语文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本次教学仍存在许多不足,有待于弥补和改正。如:
(1)在时间的安排上,不尽合理。作文实践的环节时间安排用时15分,略显不足。原因是整体感知和研读课文调控的时间不够周密。如整体感知朗读环节就可压缩时间。虽然我的背诵课文对学生起到了示范作用,但现在反思这节课,从目标和实效上看,从学生是“学生的主人”的角度上考虑,我又有重新的认识。教师可不用在公开课上展示自我的朗读基本功,可以不范背全文,或者范读一段,或当学生朗读不到位需要老师指导时,教师再示范朗读。教师可让学生配乐朗读,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这样更能节省时间,让写作实践的时间再多一点,当堂习作展示、评价再多些。
(2)精读课文环节,内容还不够精炼。如果再设计读写结合课,我会集中两幅图的研读,抓主问题,问题设计再精一些,如“怎样理解‘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句话?”可不必设计,可再提高课堂效率。
(3)对学生的评价还应灵活生动些。在合作探究环节中,小组研读,极少数学生没有参与,合作学习有待于进一步思考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