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

合集下载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1、整数加法(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

(3)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整数减法(1)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

被减数是总数,减数和差分别是部分数。

(3)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3、整数乘法(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在乘法里,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

相同加数的和叫做积。

(3)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4)1和任何数相乘都的任何数。

(5)一个因数×一个因数 =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4、整数除法(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2)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

(3)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4)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

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5)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5、整数加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6、整数减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7.整数乘法计算法则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7、整数除法计算法则(1)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重难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重难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重难点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材2~4页重点:明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知识点一:加法的意义1.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已知部分,求总量,用加法计算。

知识点二:减法的意义1.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已知总量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知识点三: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3.加、减法间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材5~8页重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明确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及0不能作除数的原因。

知识点一:乘法的意义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知识点二:除法的意义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知识点三: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在没有余数的除法里,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2)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商=(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余数=被除数-商×除数。

3.乘、除法间的关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知识点四:有关0的运算有关0的运算:a+0=a,a-0=a,a-a=0,a×0=0,0×0=0,0÷a=0(a≠0)括号教材9页重点:掌握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明确括号对运算顺序和运算结果的影响。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总复习 讲义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总复习 讲义

总复习总复习——四则运算本学期内容总结:{四则运算观察物体(二)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四则运算即加、减、乘、除,计算的话相信大家都会,但它们表示的意义以及什么时候使用哪种运算呢?我们就来复习一下例1、加、减、乘、除的概念(1)(),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得的数叫做()。

(2)(),叫做减法。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已知的加数叫做(),未知的加数叫做()。

(3)()叫做乘法。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乘得的数叫做()。

(4)()叫做除法。

例2、四则运算中,各部分的关系。

(1)加法各部分的关系:(2)减法各部分的关系:①()①()②()②()③()(3)乘法各部分的关系:(4)除法各部分的关系:①()①()②()②()③()(5)加法与减法互为逆运算,乘法与除法互为逆运算。

例3、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从()往()运算,先算()法,再算加减法()。

例4、括号有()括号、()括号、()括号,分别写作()、()、()。

例5、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步骤①:有括号,要先算()里面的式子。

从()往()运算,先算()括号的,再算()括号的,最后算()括号的。

步骤②:没有括号,也要从()往()运算。

先算()法,后算()法。

例6、在计算(200-36×47)÷44时,先算(),再算(),最后算()法,结果是()。

例7、650-320÷80,如果要改变运算顺序,先算减法,那么必须使用括号,算式是()。

例8、根据500÷125=4,4+404=408,804-408=396组成一个综合算式是()。

例9、与0相关的性质(1)一个数加上0,得()。

例如:5+0=5,9+0=9 。

(2)一个数减去0,得()。

例如:5-0=5,9-0=9 。

(3)当被减数等于减数,它们的差等于()。

例如:5-5=(),9-9=()。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总复习)课件课件PPT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总复习)课件课件PPT

10.5 练习二十五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四则运算
知识点
具体内容
除法的意义和各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 部分间的关系 算,叫做除法。
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 除数。
四则混合运算的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
顺序
都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
=156
=7500+75
=7575
10.5 练习二十五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法,先乘、除后加、减。
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
面的。
10.5 练习二十五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四则运算
知识点
有关“0”的运 算
具体内容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一 个数和0相乘,仍得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0 不能做除数)
10.5 练习二十五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知识点 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的内角和
具体内容
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按边分类: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10.5 练习二十五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观察物体
我发现: 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立体图形, 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的立体图形, 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 10 )个锐角,( 2 )个锐 角三角形。 ( 2 )个钝角,( 2 )个钝 角三角形。 ( 4 )个直角,( 4 )个直 角三角形。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1—8单元)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1—8单元)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1—8单元)度而变化的。

3、平行于正面的面叫顶面,平行于底面的面叫底面。

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都可以通过计算各个面的面积再求和得到。

5、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可以通过计算底面积再乘以高得到。

6、观察物体时可以用手绘制出物体的投影图,投影图是物体在一个平面上的影像。

7、投影图有正面投影、侧面投影和俯视图等不同类型。

8、在绘制投影图时需要注意比例关系和投影线的方向,以便准确地表示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3) 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时,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具体公式为:(a+b)×c=a×c+b×c。

此外,还有其他拓展公式,如(a-b)×c=a×c-b×c,(a±b±c)×m=a×m±b×m±c×m,以及(a+b+c)÷m=a÷m+b÷m+c÷m,(a-b)÷c=a÷c-b÷c,a×c±b×c=(a±b)×c,a÷c±b÷c=(a±b)÷c。

在简算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使用哪种定律。

4、连除的性质有两点。

首先,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具体公式为:a÷b÷c=a÷(b×c)。

其次,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任意交换除数的位置,商不变。

具体公式为:a÷b÷c÷d=a÷d÷b÷c。

5、在简算中,需要注意一些易错的情况,比如0.6+0.4-0.6+0.438×99+99.此外,还需要掌握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小数是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时使用的表示方法。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知识点一:四则运算(背诵)我要拿100分四则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如果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知识点二:的运算(默写)我要拿100分在数学运算中,有一些特殊的规律需要掌握。

例如,被除数不能为0,任何数加上0还是原数,任何数减去0还是原数。

此外,被减数等于减数的差为0,任何数乘以0都是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是本身。

知识点三:运算定律(默写)我要拿100分数学中有许多运算定律,包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等。

这些定律可以帮助我们更方便地进行数学运算。

知识点四:简便计算一(默写或自己举例子)我要拿100分简便计算是指在进行数学运算时,利用一些简单的规律和技巧来快速计算。

例如,常见的乘法计算可以通过将数字分解成更容易计算的因数来简化计算。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进行加法运算,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进行乘法运算。

知识点五:简便计算二(默写或自己举例子)我要拿100分乘法分配律也是进行简便计算的重要方法之一。

我们可以将一个复杂的乘法式子分解成两个简单的乘法式子,然后再将它们合并起来,从而更快地完成计算。

25×(40+4)-135×12+135×225×40+25×4-135×(12-2)1000+100-135×101100-1350简便计算三:一、连续减法简便运算例子:528—65—35528—89—128528—(150+128)=528—(65+35)=528—128—89=528—128—150528—100=400—89=400—150311=250二、连续除法简便运算例子:3200÷25÷43200÷(25×4)3200÷10032三、其他简便运算例子:256—58+44÷250×8256+44—58=300—58=1000÷8242=125三角形: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知识点总结及典型易错题详解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知识点总结及典型易错题详解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知识点总结及典型易错题详解1、加、减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加得的数叫做(和)。

(3)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4)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积)。

(3)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4)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加法各部分的关系:加数+加数=和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法各部分的关系: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因数×因数=积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4、四则混和运算的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5、有关0的计算①一个数和0相加,结果还得原数:a+0=(a)0+(a)=a②一个数减去0,结果还得这个数:a-0=(a)③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结果得零:a-a=(0)④一个数和0相乘,结果得0:a×0=(0);(0)×a=0⑤0除以一个非0的数,结果得0:0÷a=(0)⑥0不能做(除数):a÷0=(无意义)6、租船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1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1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学问点总结第一单元、四则运算1、整数加法(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3)关系式:加数+加数=和;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整数减法(1)已知两个加数的和及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

(3)关系式: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总结: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3、整数乘法(1)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在乘法里,一样的加数和一样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

一样加数的和叫做积。

(3)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4)1和任何数相乘都得任何数。

(5)关系式: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4、整数除法(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及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2)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

(3)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

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4)关系式: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5)有余数的关系式: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总结: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5、关于“0”的运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或任何数减去它自己,都得0;字母表示:a-a =0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或任何不是0的数除以它自己,都得0 字母表示:a÷a =1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 留意:“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6、运算依次1、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和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和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语文(下册)知识要点第一单元四则运算1、加、减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加得的数叫做和。

(3)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4)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5)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6)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积。

(3)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4)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5)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7)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2、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3、四则混和运算的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4、有关0的计算①一个数和0相加,结果还得原数:a + 0 =a 0 + a = a②一个数减去0,结果还得这个数:a -0 = a③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结果得零:a - a = 0④一个数和0相乘,结果得0:a ×0 = 0 ; 0 ×a = 0⑤0除以一个非0的数,结果得0:0 ÷a = 0 ;⑥0不能做除数:a÷0 = (无意义)5、租船问题。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1-9单元知识点汇总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1-9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资料集第一单元:四则运算1、整数加法(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整数减法(1)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被减数=差+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3)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3、整数乘法(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3)1和任何数相乘都得任何数。

(4)一个因数×一个因数 =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4、整数除法(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2)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3)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

(4)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5、与0有关的运算“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6、四则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同级运算从左往右算。

7、设计方案:租船问题学校组织去游玩,一共48个人参加,大船限乘5人,每只大船的租金的25元;小船限坐3人,每只小船的租金是20元;怎么租船最省钱?方案一:全部租大船48÷5=9(只)……3(人) 9+1=10(人) 10×25=250(元)方案二:全部租小船48÷3=16(只) 16×20=320(元)方案三:租9只大船,一只小船9×25+1×20=245(元)答:租9只大船,1只小船最省钱。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1.观察时,先确定看到的图形有几层(列),每层(列)的小正方体有几列(层)。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热点难点一网打尽单元复习讲义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热点难点一网打尽单元复习讲义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知识点01:加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加法各部分的名称: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3.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知识点02: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其中的一个加数叫做减数,求得的另一个加数叫做差。

3.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4.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5.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进行加、减法的验算。

知识点03: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乘法各部分间的名称: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3.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知识点04: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2.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因数叫做除数,求出的未知因数叫做商。

3.没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

4.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商=(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5.余数一定比除数小6.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利用乘、除法的互逆关系来验算乘、除法算式。

知识点05:有关0的运算1.0在运算中的特点(1)在加法中,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2)在减法中,一个数减去0,仍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3)在乘法中,一个数和0相乘得0;(4)在除法中,0除以一个非0的数得0。

2. 0不能作除数注意:0作除数无意义。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四则运算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5、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提前算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无意义)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一、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c=a+(b+c)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交换律和结合律3、减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或a-b-c=a-c-b二、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 a×b )× c = a× (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78×(125×8)先交换后结合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四则运算1、加、减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加得的数叫做和。

(3)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4)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就减数……。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5)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6)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积。

(3)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4)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5)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7)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2、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3、四则混和运算的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4、有关0的计算①一个数和0相加,结果还得原数:a + 0 =a 0 + a = a②一个数减去0,结果还得这个数:a - 0 = a③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结果得零:a - a = 0④一个数和0相乘,结果得0:a × 0 = 0 ; 0 × a = 0⑤0除以一个非0的数,结果得0:0 ÷ a = 0 ;⑥ 0不能做除数:a÷0 = (无意义)5、租船问题。

人教版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梳理

人教版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梳理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梳理四则运算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位置与方向:1、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或者绘制物体的具体地点。

(比例尺、角的画法和度量)注意:1、比例尺2、正北方向3、角的画法2、位置间的相对性。

会描述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位置关系。

(观测点的确定)3、地图的三要素:图例、方向、比例尺。

4.描述路线和绘路线图时:只有一条线,所作的线是首尾相连的。

5.常用的八个方位: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一、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二、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 c = a× (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a×c+b×c (a-b)×c=a×c-b×c三、简便计算1.连加的简便计算:使用加法结合律(把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结合在一起)2.连减的简便计算:连续减去几个数就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
一、四则运算
6、算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二、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 c= a× (b×c )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a×c+b×c
(a-b)×c=a×c-b×c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小数的产生: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

2、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3、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4、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5、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6、小数的数位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最高位是十分位。

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个位。

个位和十分位的进率是10。

7、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6.378的计数单位是0.001。

(最低位的计数单位是整个数的计数单位)
8、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按照原来的读法),再读小数点,再读小数部分。

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

9、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按照原来的写法),再写小数点,再小数部分:写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写几个0。

10、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注意: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取近似数时有一些末尾的“0”不能去掉。

作用可以化简小数等。

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4)以此类推,直到比较出大小。

12、小数点的移动
小数点向右移:
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 00倍;……
小数点向左移:
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
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质量单位:吨——千克——克
14、小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大于或等于5则向前一位进一。

如果小于五则舍。

(2)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就要把第一位小数以后的部分全部省略,这时要看小数的第二位,如果第二位的数字比5小则全部舍。

反之,要向前一位进一。

(3)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就要把第二位小数以后的部分全部省略,这时要看小数的第三位,如果第三位的数字比5小则全部舍。

反之,要向前一位进一。

(4)为了读写的方便,常常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向左移4位,即在万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

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往左移8位即在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亿”字。

注意:带上单位。

然后再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零去掉即可。

(5)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三角形:
1、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或重合),叫三角形。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三角形只有3条高。

重点:三角形高的画法。

3、三角形的特性:1、物理特性:稳定性。

如:自行车的三角架,电线杆上的三角架。

4、边的特性: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5、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可表示成三角形ABC 或△ABC。

6、三角形的分类:
按照角大小来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按照边长短来分:三边不等的△,等腰△(等边三角形或正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

等边△的三边相等,每个角是60度。

(顶角、底角、腰、底的概念)
小数的加减法:
1、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按照整数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得数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的小数点对齐。

结果是小数的要依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

2、竖式计算以及验算。

注意横式上要写上答案,不要写成验算的结果。

3、整数的四则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

(简算)
统计:
1、条形统计图优点:直观地反映数量的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