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央视“幸福感调查”看衡量幸福的标准
爱的真谛——央视幸福调查有感

"爱"的真谛——央视"幸福"调查有感作者:谢珩来源:《市场观察》2012年第12期国庆期间,CCTV新闻联播连续播放对中国公民的随机采访---“什么是幸福”?昨晚,当又看到记者随机采访一个公民"你觉得什么是幸福"时,我随意地问了下我四岁零10个月的女儿:“诺诺,什么是幸福呀?”,她依偎在我身边说:“爱呀”。
我低头看了看她,又问:“那什么是爱呢?”,她一边掰着手指头玩一边说:“爱就是爱大家呗”。
我四岁多的女儿,也许她还不会解释“爱”,她只是用"爱"字造了个句;亦或她真的觉得“爱”就是应该对别人好。
但无论怎样,她的回答让我重新在思考,究竟什么是“爱?什么又是幸福?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从来就不缺乏“爱”这个字,中国儒家的“仁”讲的就是“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由己及人的“爱”;东方佛法的“慈”讲的也是爱,平等无差的爱;西方基督教的“救赎”讲的也是“爱”,奉献牺牲的“爱”。
可是纵观今日的世界,“爱”在哪里。
我们不缺的是“爱”这个字,我们没有的是“爱”这颗心。
繁体的“愛”告诉我们,“愛”字从“心”。
就在昨晚的新闻联播时,就在我女儿的回答中,我想起了一行禅师在《故道白云》这本书里提到的慈悲:慈悲就是无条件、无希求的爱心。
“爱”的原意是“怀福人之心,有利人之行”,西方奉献牺牲的“爱”,也是指对他人而言。
而我们现在的“爱”,有几人言他?也就在几年前,我也曾是“爱谁不如爱自己”的“爱”的拥趸者,为什么要把福给人,为什么要让利于人,为什么要牺牲自我?这一切除了意味着吃亏、倒霉还能有什么呢?为什么必须得“爱”他人?这恐怕是我们现今社会每个人都不甚清楚的疑问。
一行禅师给了我答案。
一行禅师依佛祖之释,认为一切事物都根本没有个别独立的体性,万事万物都是相互依存而存在的。
比如一个人的存在,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如果别人不为你提供任一方面的帮助你都无法生存。
央视的幸福调查为什么会引起热议

央视的幸福调查为什么会引起热议?1.从《你幸福吗》到《我的父亲母亲》,“不合常规”的幸福调查爆红网络从9月29日推出,到10月7日播放完毕,《你幸福吗》在央视新闻频道连续播出了9天,其中有8天都在《新闻联播》播出,贯穿整个“十一”长假,并在网络上引起热议,以“你幸福吗”为关键词在微博上搜索,有超过5600万条微博与之相关。
而最开始爆红的,无疑是那位回到“我姓曾”的大爷。
甚至有网友将“雷人回复”的视频剪辑到一起,在网络上热传。
而这类回答,在之前的央视,能否播出都是无法想象的。
2.央视新闻将麦克风交给普通人,倾听他们的声音其实,相关报道能引发热议也并不令人意外。
与《新闻联播》以往过于宏观的报道方式相比,最近的报道能够走进普通人之中,关怀具体的人和事,显得尤为人性化。
在报道中,连答非所问的“我姓曾”这类“神回复”都不再被剪辑掉。
老实说,这类镜头在以往《新闻联播》中肯定不会出现。
但正是这种看似离题的回答,反倒体现了节目真实性,也增加了节目可看性。
在今年9月的广告推介会上,央视就提出在2013年的新闻中“加大舆论监督报道和民生新闻的比重,加强时效性和贴近性,在节目形态和语态上也发生变化”。
实际上,这类报道虽非通常所谓重要新闻,却也决不是什么边角料新闻。
政府工作的重心是百姓民生,百姓更关心的是日常生活。
央视此举,也可说是回归新闻报道原则的一种尝试。
3.节目颠覆了许多人心里央视的传统形象(1)在以前,央视里“人民生活都很幸福”在大陆的网络上,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段子说:《新闻联播》就是前十分钟领导人都很忙,中间十分钟人民生活都很幸福,最后十分钟国外人民水深火热。
甚至有网友许愿,“希望生活在《新闻联播》里”。
《新闻联播》、央视新闻与普通人之间的语境差别由此可见一斑。
在许多人的心中,《新闻联播》距离自己的生活相去甚远,甚至是“另一个世界”。
(2)而现在,普通人也可以在央视诉说自己的苦难也就是在这种语境下,《新闻联播》每一次细小的改变都会引发舆论的关注。
衡量幸福的标准

衡量幸福的标准
首先,幸福的标准可以是健康。
没有健康,再多的财富和名利也是空谈。
健康的身体是幸福的基石,只有身体健康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去追求其他的幸福。
因此,健康应当是衡量幸福的首要标准。
其次,幸福的标准可以是家庭和睦。
家庭是我们生命中最温暖的港湾,家庭的和睦与幸福息息相关。
无论是夫妻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支持,还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交流,都是构建幸福家庭的重要因素。
在家庭和睦的环境中,人们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此外,幸福的标准还可以是自我实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也是幸福的一种体现。
当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会感受到幸福的滋润。
最后,幸福的标准还可以是社会贡献。
在社会中,能够为他人带来快乐和帮助,也是一种幸福的体现。
无论是做公益事业,还是为社会做出贡献,都能够让人感受到内心的满足和幸福。
综上所述,衡量幸福的标准是多元的,它既可以是健康,也可
以是家庭和睦,更可以是自我实现和社会贡献。
每个人对幸福的追求都有所不同,因此幸福的标准也是因人而异的。
但无论如何,幸福都是每个人都在追求的目标,而我们也应当珍惜当下,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
衡量幸福的标准

衡量幸福的标准
首先,幸福的标准可以是内心的满足感。
当一个人对自己的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感到满意和愉悦时,就会产生幸福感。
这种幸福感是源自内心的,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
一个人可以通过对自己的生活进行积极的调适和改善,从而达到内心的满足和幸福。
其次,幸福的标准可以是身心的健康。
健康是幸福的基础,没有健康就没有幸福。
一个人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需要健康的支撑。
只有身心健康,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因此,健康是衡量幸福的重要标准之一。
再者,幸福的标准可以是社交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与他人交往和沟通。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给人带来温暖和幸福感。
当一个人能够与家人、朋友、同事等建立良好的关系,能够得到他人的理解、支持和关爱时,就会感到幸福和快乐。
此外,幸福的标准还可以是个人成长和价值实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只有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才能感到幸福和满足。
个人成长和价值实现不仅包括物质上的成功,更包括精神上的充实和成长。
当一个人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能够为社会
做出一定的贡献时,就会感到幸福和满足。
综上所述,衡量幸福的标准是多方面的。
幸福不是简单的物质享受,更是内心的满足和快乐。
幸福不是短暂的情绪波动,更是长久的生活状态。
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幸福标准,努力追求幸福,让生活充满阳光和希望。
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享受真正的幸福生活。
中国人幸福感的十大标准

今天上午新学期开学教师会上,学校将主要工作目标第一条确定为“坚持以人为本,创造条件,让所有东外教职工快乐健康生活、卓有成效工作,感受幸福”。
张校长引领大家理解什么是幸福,相信所有的老师和我一样感触很深很深。
回味之余,不经意间看到此文《中国人幸福感的
十大标准》,转下了解一二。
中国人幸福感的十大标准
收入、健康、家庭、朋友、社会,新时期中国人对幸福的感知发生了哪些变化,在对上千人
进行深入调查后,《小康》杂志梳理出现时中国人幸福感的十大标准(文|《小康》记者鄂璠):
幸福,在词典中的定义为: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
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
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
然而,幸福,在人们心中的
定义却又因人而异,幸福的方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幸福的姿态各式各样、风情万种,幸福
的标准更是与每个人的思想、观念、欲望及生活态度等紧密相连,无法进行统一的测量与评定。
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手中握着的幸福,不要被我们自己所忽略。
“你的幸福在哪里?”2012年9月底至10月初,《小康》杂志社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中国
幸福小康指数”调查,在对千余名受访者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还对近百名不同行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层次的劳动者、学生等进行了深度访问。
从大家手中握着的幸福生活里,《小康》试图用十个手指头来“数”出新时期,中国人的十
大幸福标准。
幸福在哪里?——CCTV经济生活大调查发现的中国幸福观

待 幸福 感 。 在马 克思 的理 论 框 架 内 ,幸福 首先 意 味 着
人 类 在精 神和 物 质上 的 全面 发 展 与 自 由,而就 幸 福 的 终 极价 值 而 言 ,平等 、自 由 、和 谐 都 是最 重要 的 组成 部分 和 先决 条件 。
查 ” 的全部 数 据 录入 编辑 、审核 处理 ,以 及统 计 分析
22. 。 3%
财 富 与幸福 到 痘是 什 么关 系 ?越 富有 是否 就 会越
幸福 ?
根 据现 代经 济 学原 理 ,对 于 “ 完全 理 性” 的人 来 讲 ,如果 财 富越 多 ,那 么选 择 的 自由越大 ,那 么就 更
可能 获得 最 大化 自己幸 福 所需 要 的各 种 资源 。然 而 对 于 “ 全理 性 ”这 一前 提假 设 却一 直争 议 不断 。 完 为进 一步 发现 物 质财 富 的多 少与 人们 的 幸福 之 间 的 关系 ,我 们 通过 “ 调 查 ”中 连续 4年 的 随机 大样 大
而 是财 富 的正 确 分配 问题 ……人 要想 快 乐 ,便 脱 离不
了享受 的 物质 手段 ,这在 一 切文 明 社会 里 主要 就是 财 富 ,但 是人 们 可 以在 拥有 较 少财 富 的情 况 下达 到前 所
各省 的 人 口比 例相 协 调 。如河 南 省人 口最 多 ,调查 者
的 比重 也最 高 .达 66 %。 . 8
什 么是幸福?达林 ・ 麦马虹 ( ar Ma o , D ri Mc h n n
问卷 中的回答 是被 调查 人个 人关 于 自身当前 生活 幸 福 的主观 感受 ,也 是人 们对 于 自己生 活状 态 的正 向
情 感认知 评价 ,这就 是主 观 幸福感 。 近 年来 ,使 用这 种主观 幸福 感定 义人 们的 生活 感 受 得到 了 心理学 成果 的支 持 ,心理 学家 卡尼 曼 的研 究
家庭幸福的十大标准,快对照一下吧!

家庭幸福的十大标准,快对照一下吧!根据国家卫计委组织的关于中国家庭幸福感热点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城镇居民感觉幸福的家庭比例为81.16%,农村居民为73.25%。
有80%被访者认为,“健康”是决定个人和家庭幸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此外,收入、家庭、爱心、住房、自身价值体现、食品健康、生活环境、社会安全和朋友,是决定幸福感的十大标准。
1、健康健康是决定幸福感的最重要因素,因为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健康。
没有健康的身体,就算拥有再多的金钱、最高的地位,原有的优越感也只能被痛苦、绝望取代。
当然,健康不单单指身体健康,还有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和道德品质良好。
人处在全面良好的健康状态,没有病痛的困扰和折磨,没有潜在的种种威胁和报复,人际关系和谐,能够让人更加轻松愉快地融入社会,也能让人更容易排遣不良情绪,人生道路顺畅,获得幸福的感觉自然就会更多。
有钱没健康,一切都白忙!2、收入任何家庭都不是过得越穷越好,收入直接决定着一个家庭的生活质量。
一般来说,收入高一些的人可能拥有更好的生活条件,为幸福生活创造一定的物质基础。
收入低一些的人可能仅能满足温饱,难以追求更多物质方面的满足感。
收入的组成并不单一,有工作收入,有兼职收入,还有投资收入。
普通工薪族可以在领取工资外再合理进行理财投资或适当的业余创收,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水平,提高幸福感。
3、家庭中国人十分重视家庭,合家欢乐、儿孙绕膝、天伦之乐、母慈子孝、夫妻恩爱、相濡以沫……这些成语都是用来形容家庭幸福的。
家庭是每个人生活的避风港湾,是应对社会矛盾的力量支撑,拥有美满家庭的人,就是幸福的人。
4、爱心爱心是关怀和爱护人的一种美好的思想感情。
爱的方式有许多种:亲人关切的爱,夫妻贴心的爱,朋友帮助的爱,领导关怀的爱,甚至与陌生人之间爱心的传递,都能让人感到心情愉悦,增进幸福感。
5、拥有属于自己的住房中国人一直用“安居乐业”来形容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其中的“安居”无非就是拥有一套能够起居的住房,没有后顾之忧。
衡量幸福的标准

衡量幸福的标准首先,幸福可以从内心感受到。
一个人是否幸福,最重要的是看他内心的感受。
无论外部条件如何,只要内心感到满足和快乐,就可以说是幸福的。
这种内心的满足感往往来自于对生活的热爱、对工作的投入、对家庭的关怀等。
因此,内心感受是衡量幸福的重要标准之一。
其次,幸福可以从人际关系中体现出来。
人是社会性动物,与他人的关系对于幸福至关重要。
家庭和睦、朋友之间的真诚友情、同事之间的合作共赢,都可以为人们带来幸福感。
在人际关系和谐的环境中,人们会感到被理解、被尊重,从而体验到幸福的滋味。
再者,幸福可以从个人成长中显现出来。
个人成长是每个人一生中不断追求的目标。
当一个人能够不断克服困难、实现自我价值、不断进步,就会感到幸福。
因此,个人成长和进步也是衡量幸福的重要标准之一。
此外,幸福还可以从对他人的帮助中体现出来。
当一个人能够给予他人帮助、传递温暖,就会感到幸福。
这种帮助他人的行为,不仅可以让他人感到幸福,也会让自己感到幸福。
因此,对他人的帮助和关爱也是衡量幸福的标准之一。
总的来说,衡量幸福的标准是多方面的。
内心感受、人际关系、个人成长、对他人的帮助,这些都可以成为衡量幸福的标准。
然而,每个人对幸福的追求也是不尽相同的。
有人追求物质上的富足,有人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因此,幸福的标准是因人而异的,重要的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幸福标准,不断追求,不断实现。
这样,才能真正体验到幸福的滋味。
愿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过上快乐美满的生活。
央视随机调查 你幸福吗 再次撩拨国人 幸福神经

央视随机调查"你幸福吗"再次撩拨国人"幸福神经"2012-10-17 10:16:10 来源:新华报业网央视近日连续播出记者街头随机调查——“你幸福吗”,再次撩拨国人屡遭冲击的“幸福神经”。
回归个体,才能表达幸福感受“幸福”,本是哲学范畴的词语,甚至算得上人生的终极追求。
而央视的幸福街访,终于让“幸福”回归“个人”表达,正是这一点,再次点燃了观众的热情。
“幸福”这个词在媒体和舆论中高频使用,大约可以追溯到六七年前江阴第一次提出“幸福指标体系”,这体现了政府从唯GDP走向民生幸福的追求转变。
今天,“幸福XX”的构词已经遍布祖国各地,而有关方面造性地用“幸福”一词柔化而诗意地概述社会进步、生活水平提高的成绩及目标,国人对此的态度是普遍地会心地接纳。
政府的着力,在补缺补短以满足大多数人群的基本需求,比如最低工资、义务教育、医保社保、群众文化等等,是逐步提升社会的底线,所以,非底层的老百姓当然不会把自个儿的幸福愿景,与指标体系相提并论。
这时候,央视用随机街访再炒“幸福饭”,让“幸福”以个人体验的形式呈现——不代表别人,也不被别人代表。
正是这种带着体温体味的真人表达,让观众又有了嬉笑怒骂的激情。
不能不说,这是“幸福调查”的突破,也是“幸福”的回归。
快乐是容易的,幸福是困难的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生活中,很多人不吝于表达自己的“幸福感”,所有开心、高兴、快乐的感受统统可以称为幸福。
面对“你幸福吗”这样的严肃问题时,人们自觉主动地将“快乐”和“幸福”做了区分,于是,即使是那些时常喊着“幸福啊”的年轻人,也会愤愤不平地历数自己的不幸福。
原来,“快乐”是容易的,“福”则是困难的。
其实,老祖宗有一句话最能概括幸福感:“身在福中不知福”。
所谓“隔锅的饭香,别人家的孩子最优秀”由是观之,幸福总在别处。
人生之不如意十之八九,谁没有生存压力,谁没有生活烦恼?没有人能坦然回答“我是幸福的”,这原本就是人性之通病,不是靠社会进步就能改变的,更不是专家教授一番谆谆教导就能点化的当然,“幸福”的反面未必就是“不幸福”,我们大多数人就生活在“不够幸福”向希望中的“幸福”追求的过程之中。
幸福指数的十项指标

幸福指数的十项指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幸福感的追求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幸福指数作为衡量一个社会或一个个体幸福程度的重要标准,涵盖了许多方面的因素。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幸福指数的十项指标,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幸福感的来源与提升方法。
首先,经济繁荣是衡量幸福指数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们对经济状况的满意程度与幸福感密切相关。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良好,人们的收入水平稳定且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时,幸福指数往往较高。
其次,健康状况是影响幸福指数的重要因素之一。
健康是人类最为宝贵的财富之一,只有身体健康,才能享受生活带来的愉悦。
因此,注重健康、积极锻炼、合理饮食是提升幸福感的有效途径。
第三,社交关系也是影响幸福指数的重要因素之一。
与他人的良好交往、友情和家庭关系紧密相连。
与亲人、朋友交流可以减轻心理压力、增加幸福感。
因此,建立和谐稳定的人际关系对于提升幸福感至关重要。
第四,教育水平是幸福指数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教育,人们能够开拓自己的眼界,获得更广阔的知识和技能,增强自信心和自立能力。
这不仅能够满足个体的成就感和价值感,还有助于个体在社会中获得更好的工作和收入,提高幸福指数。
第五,生活环境也对幸福指数有着重要影响。
人们对清洁、宜居的环境有较高的幸福感。
拥有安全、卫生、美丽的居住环境,能够有效减少压力,提升幸福指数。
因此,我们应该共同关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为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努力。
第六,工作满意度也是影响幸福指数的重要因素之一。
工作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才能真正感受到幸福。
因此,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积极面对工作挑战、获得成就感是提升幸福指数的重要途径。
第七,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也是影响幸福指数的重要因素之一。
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压力、解决问题和享受生活。
因此,积极调节心理状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非常重要。
第八,生活品质也是影响幸福指数的重要因素之一。
新时期中国人幸福感的十大标准

新时期中国人幸福感的十大标准2013-7-10………………………………………………………………新时期中国人幸福感的十大标准收入、健康、家庭、朋友、社会,新时期中国人对幸福的感知发生了哪些变化,在对上千人进行深入调查后,《小康》杂志梳理出现时中国人幸福感的十大标准。
幸福,在词典中的定义为: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
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
然而,幸福,在人们心中的定义却又因人而异,幸福的方式多种多样,幸福的姿态各式各样,幸福的标准更是与每个人的思想、观念、欲望及生活态度等紧密相连,无法进行统一的测量与评定。
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手中握着的幸福,不要被我们自己所忽略。
“你的幸福在哪里?”2012年9月底至10月初,《小康》杂志社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中国幸福小康指数”调查,在对千余名受访者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还对近百名不同行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层次的劳动者、学生等进行了深度访问。
从大家手中握着的幸福生活里,《小康》试图用10个手指头来“数”出新时期中国人的十大幸福标准。
1、最具资本的幸福:身体健康“一个健康的乞丐胜过一个多病的国王”,因为人最宝贵的既不是金钱、财宝,也不是名利地位,而是健康。
这种健康,不仅是躯体上的,也该是心理上的。
《小康》调查显示,六成受访者会为自己的健康感到担忧,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觉得健康对自己的幸福感受会有很大影响。
“身体健康才是幸福的本钱”,因此,把握住幸福的第一步,就是拥有一辈子的健康。
近百年间,中国人的健康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若问一个你身边八九十岁的老人是怎样保养的,大部分人可能会告诉你,“心态要好,多锻炼”。
中年一代信奉“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老话,他们开始注意自己的胆固醇、血糖、甘油三酯。
70后、80后甚至90后们则认为“工作第一”,他们希望在年轻的时候多赚些钱,于是习惯了熬夜和在电脑前一坐长达数小时的生活,等发现自己有了颈椎病或者轻微脂肪肝的时候,“小资”们便去健身馆办卡了,但是开了卡之后,也许一年过去了,去运动的记录却屈指可数。
幸福感的五个指标

幸福感的五个指标人生幸福感的5个指标:即目标感,社会联系,社群,经济状况和身体活力,对于提高人们幸福感的感受,对于养生延年,有很大帮助。
指标1:目标感健康快乐即是老年人生活的首要目标,也是他们全部生活的根本支点。
一个人要想富有意义地生活,必须有自己的目标。
目标能鼓舞人,激励人,鞭策人,能使人的行动更有计划,更富有成效。
老年人要安度晚年,也不能没有目标。
制定目标既要有正确性,又要有可行性,自己确定的目标,如同夜里的灯塔,醒目而光辉。
所谓“可行性”经过努力,目标也可实现。
这就要从自身条件和客观实际出发,做到适时,适量,适度。
指标2:社会联系社会联系,可以理解为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不仅具有生物属性,而且具有社会属性,是需要与社会融为一体的。
当你脱离了社会,脱离群众时,你就会感到孤单而烦恼。
当朋友来次电话,或许使你心情舒坦起来;朋友的一次看望,或许使你兴奋好大一阵子,人离不开人的往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能激发你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能提升你对生活的幸福感。
指标3:人群关系友谊是一种精神营养,只有心中热情才能获得,如果你对人冷冰冰的,见到你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也会不舒服,友谊也会不翼而飞。
所以朋友是要靠真挚的友情,这是我们要牢牢记住的。
对待朋友千万不要斤斤计较,不要认为付出一分就必然要得到一分,这样不但不能收获到友谊而原来的友谊也会失去。
如果朋友向对方提出问题时,你要用诚恳的眼神注视着他,学会用微笑接受提问,用善意应对提问。
朋友之间应该相互沟通。
这样才会轻松愉快赢得友谊,才会多一份友谊多一份快乐。
指标4:经济状况好经济状况是幸福感重要指数,经济是命脉,经济状况差生活就难以改善,穷日子不好过,生活就发生了困扰,生活告诉我们,人不能没有钱,没有钱就谈不上幸福感。
指标5:健康状况健康能够使人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处理工作和生活,一个人身体健康,充满活力,感到身体轻松愉快。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病魔缠身的时候,才深深感到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你幸福吗央视调查报告

你幸福吗央视调查报告《你幸福吗?央视调查报告》央视新闻播出了一份幸福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中国人的幸福感呈上升趋势,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部分:前言幸福,是生活的目标,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指标。
央视新闻对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显示,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地区的人们对于幸福的认知和实践存在巨大差异。
一个人的幸福感,和他在生活中的状态密切相关,这份报告将会给您带来感性而深刻的触动。
第二部分:幸福感的来源幸福感的来源,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但报告显示,大多数人对于幸福感的认定主要来源于经济、情感、社交等方面。
家庭稳定、情感满足以及承认感、自我价值感都是重要的所得来源。
物质水平的提高虽然对于人们的生活水平带来了显著提升,但并不是唯一的幸福感来源。
第三部分:幸福感的差异就业、收入、教育程度、婚姻状态等各个方面的差异均影响了人们在幸福中的感受。
比如,高薪的工作并不等于高幸福感。
同时,城市和农村的人们也有着很大的差异。
城市居民幸福感大幅度增长,农村居民的幸福感也在逐渐提升,但两者之间仍存在差距。
第四部分:幸福感的未来报告表明,中国人的幸福感整体上呈增长的趋势,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比如,孩子教育负担的加重、居民的生活压力、老年人的健康及养老问题等,需要全社会关注,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
第五部分:结论在报告中,我们发现幸福感并不是单一的概念,而是一个多维度的人生体验。
在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多方共同努力下,中国人的幸福感在逐步提高。
但还需要更深入的探讨和解决,为国民的更高幸福度创造更好的条件。
结尾,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生活方式,不同程度的走自己的路,相信也有自己的幸福。
希望我们所有人都能够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衡量幸福的标准

衡量幸福的标准
首先,从物质方面来看,经济独立和物质生活水平是衡量幸福的重要标准之一。
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可以保障人们基本的生活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生活的焦虑和压力,从而获得幸福感。
当然,并不是说物质生活水平越高就能获得更多的幸福感,而是要在合理范围内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追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平衡。
其次,从精神方面来看,个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也是衡量幸福的重要标准
之一。
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健康的心理状态、良好的情感体验,能够使人们更加快乐和幸福。
同时,个人对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的实现程度,也会直接影响到幸福感的获得。
当人们能够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意义,追求自己的梦想,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也会感受到幸福的存在。
再次,从社会关系方面来看,人际关系的和谐和社会支持系统的完善,也是衡
量幸福的重要标准之一。
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能够给人们带来安全感和归属感,减少孤独感和焦虑感,从而增加幸福感。
而且,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法治环境的健全,也是保障人们幸福感的重要条件之一。
综上所述,衡量幸福的标准是多方面的,不仅包括物质方面的需求满足,还包
括精神方面的内心体验和社会关系的和谐。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能够得到满足和平衡的情况下,人们才能够真正感受到幸福的存在。
因此,我们应该从多个方面来关注和改善自己的幸福感,不断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让幸福成为我们生活的常态。
浅谈央视节目“你幸福了吗?”

浅谈央视节目“你幸福吗?”国庆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推出《走基层百姓心声》系列栏目,记者奔赴全国各地採访了各类职业的普通百姓,以“你幸福吗”的问句为主打,一时间,各类“神回覆”层出不穷,折射出人生百态,引发网友热议,更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在郑州一火车票代售处,一18岁的大学生被问:“你觉得幸福吗?”“幸福啊!”“你觉得幸福是甚麽呢?”“每天把该做的事做完之後,舒舒服服地玩就是幸福。
”“最想要甚麽?”“最想要甚麽……女朋友。
”“那最坏的事呢?”“最坏的事是为接受你的採访,队被人插了。
”一对年轻夫妇受访时,丈夫先说:“我很幸福,幸福就是两个人相爱。
”当回答他俩最大的遗憾时,妻子则答:“他没给我买大房子,我们的房子太小了。
”有位售货员说:“幸福就是快乐,幸福不光是挣钱。
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幸福,不是吗?”,但问到大多数的打工仔和农民,他们的一致回答就是:“赚到更多的钱就是幸福。
”对于这一系列的回答,间接反映了时下人们的生活状态。
在浙江海宁採访时一位大爷的回答被奉为“神谕”。
记者:“大爷,您今天收了多少瓶子?”答:“73岁。
”问:“您收了多少个瓶子了?”答:“我现在(靠)吃政府的低保,650块一个月,政府好。
”问:“您觉得您幸福吗?”老人:“我耳朵不好。
”对此,我想说的是这种情况有两种:一是记者觉得有这样的人,他们的精神境界已远远超出物质,认为捡垃圾过生活是很幸福的,因为他们很自由;再者就是记者根本就没有思考,认为一个73岁时还在靠捡瓶子吃低保度日的老人会幸福。
另一则“我姓曾”的回答也受到网友热捧。
山西太原清徐县北营村的一位务工人员面对提问先是推脱:“我是外地打工的,不要问我。
”但记者追问:“您幸福吗?”这位原务工人员上下打量了一番记者,然后答道:“我姓曾。
”对于这答非所问的解读,我想一定充满无尽的辛酸和沉重。
他的第一反应竟然是姓氏,却丝毫没想到“幸福”这个词语。
由于历史条件不同,人们的需要和利益不同,阶级立场不同,人们的价值观往往不一样。
衡量幸福的标准

衡量幸福的标准首先,幸福的标准可以从个人的内心感受出发。
一个人是否感到幸福,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他内心的满足感和快乐感。
当一个人能够感受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享受生活带来的快乐和幸福,这就是幸福的一种表现。
因此,个人内心感受的幸福程度是衡量幸福的重要标准之一。
其次,幸福的标准还可以从外部环境和物质条件出发。
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和拥有的物质条件,也会直接影响到他的幸福感。
例如,一个人是否生活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中,是否拥有足够的物质条件来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需求,这些都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幸福感。
因此,外部环境和物质条件的优劣也是衡量幸福的重要标准之一。
再者,幸福的标准还可以从个人的成就和价值实现出发。
一个人是否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是否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价值,这也会直接影响到他的幸福感。
因此,个人的成就和价值实现程度也是衡量幸福的重要标准之一。
总的来说,幸福的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既包括个人内心感受的满足和快乐,也包括外部环境和物质条件的优劣,更包括个人的成就和价值实现。
只有当这些方面都得到了满足和实现,一个人才能真正感受到幸福的美好。
因此,衡量幸福的标准应该是一个多维度的考量,不能简单地用单一的标准来衡量。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幸福的追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多元化。
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和追求,而这种多样化和多元化的追求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思考和探索的空间。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对幸福的追求,不断探索和拓展幸福的内涵,让幸福的美好更加丰富多彩。
综上所述,衡量幸福的标准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问题,既包括个人内心感受的满足和快乐,也包括外部环境和物质条件的优劣,更包括个人的成就和价值实现。
只有当这些方面都得到了满足和实现,一个人才能真正感受到幸福的美好。
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之路,享受幸福的美好。
幸福调查后的思考

幸福调查引发的思考最近央视的“你幸福吗”系列报道很火,我看到那些被采访者的回答,心中有说不出的感觉。
幸福是民生之大事,幸福来自于自身的感觉,来自于需求实现后的满足感。
由于每个人的需求不同,因此幸福的标准就不同。
幸福是什么,没有标准答案,因为不同人的需求是不同的。
美国心理学马司斯洛1943年提出的人的需要结构理论,人的需要按重要和层次排成一定的次序,从基本需求(饥饿、寒冷)----安全需求(安全、保护、稳定、健康)---社会需求(友爱、归属)--地位需求(成功、声望)---自我实现(自身发展、成就),共分五个层次。
当人的某一级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
以上可以看出,人的一生根据所处的阶段和社会层次不同,幸福标准也在不断发生者变化。
但是“知足长乐”是适合所有人的,欲望少了,幸福感就会增多。
相反一个充满很多欲望,永不满足的人,她(他)也将会一直处于失望、焦虑、愤恨之中。
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例子:一个腰缠万贯的商人,如果背离了经商的准则、靠投机、靠欺骗所聚集的财富,他的内心是恐惧的,是不踏实的,这样的生活也注定是不幸福的。
人的一生能拥有多少幸福?关键在于能不能发现和珍惜你所拥有的幸福,在于你能不能把超越自我当成一种幸福,而不言放弃;在于你能不能把物质上与人的差距当成一种幸福,而后清净心灵。
幸福不是索取,不是攀比,不是逃避,更不是占据物质财富的多少,而是付出和给予,这样你才能感知到自己生命的存在是有用的、有价值的,这样你就会幸福。
享受幸福也是一种能力,那就是珍惜身边所拥有的,懂得分享、感恩、珍惜和付出,你的幸福就会永远存在。
“珍惜才会长拥有,幸福快乐每一天”与大家分享。
2019银行面试备考:综合分析类试题的答题技巧

2019银行面试备考:综合分析类试题的答题技巧综合分析题主要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按试题所涉及的内容一般细分为社会热点类、政策理解类、观点理解类、哲理故事类、漫画类等。
以社会热点类试题为例:第一步,提出问题。
有三种提出问题的方法:一是确定论题、提出主题概念;二是提出问题:问题是现实情况与计划目标或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三是确定目标:目标是个人、部门或整个组织所期望的成果,解决问题所要达到的理想状态。
第二步,分析问题。
对题中所论述的观点,如果同意则分析其正面影响、作用、意义;如果反对则分析其负面影响、作用;如果辩证地看则先分析正面影响后分析负面影响,或者分析负面影响后再分析正面影响。
分析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比如,重要性分析,主要是针对事物或者政策的重大价值和影响加以分析;矛盾分析法,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原因分析法,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内因和外因、直接和根本原因等等。
第三步,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一般从态度、思路、方针、原则等着手,具体手段可以从教育、行政、管理、法治、监督、宣传、投入上下手。
【例题】央视调查节目“你幸福吗?”引爆网络,人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结合实际,请谈谈你对“幸福”的看法。
【参考要点】1.事实陈述:中央电视台推出了《走基层百姓心声》调查节目“幸福是什么”,央视记者分赴全国各地,深入农村,工厂,大街小巷,企事业单位,对各个阶层的人士进行了充分的调查,“幸福”一时间火爆网络,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2.本质:对“你幸福吗?”的不同回答,背后反应的是一个个百姓对所处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坏境的亲身感受。
3.评价标准:“幸福”到底是什么?“评价幸福的标准是什么?”,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即便是同一个人站在不同的立场,处在不同的环境,也会做出不同的诠释,所以“幸福”的评价标准时多元化的,是主观的。
4.本次调查结果:整体上反应了我国经济发展成果的巨大,社会的欣欣向荣,人们精神面貌的积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央视“幸福感调查”看衡量幸福的标准编者按:2012年国庆长假期间,中央电视台每天黄金时段都会播放一组在街头采访寻常百姓的镜头,共同的问题是“你幸福吗”。
接受调查者五花八门的回答展现了当代中国百姓的幸福观,更引发了一场围绕“幸福”的大讨论——央视“你幸福吗”的提问究竟是简单粗暴还是标志性进步?到底什么是幸福?究竟该用什么指标来衡量幸福?现将有关内容编辑如下,供领导参考。
央视“幸福感调查”节目遭遇褒贬两极评价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期间,中央电视台以“你幸福吗”为主题在全国各地街头采访普通百姓,被访者面对镜头反应各异。
在9月29日的节目中,山西太原清徐县北营村的一位中年男子面对提问作出了“我姓曾”的答复——这段有点“黑色幽默”的问答播出后迅速走红网络,也使得央视的“幸福感调查”节目遭遇褒贬两极评价。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认为,在中国现实社会中,多元化的立场是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看问题的角度有所不同,以往千篇一律的表达方式不适合今天中国社会呈现民意的方式。
“你幸福吗”的提问调查是央视标志性的进步。
一些网民发帖认为,“央视能如实播出一些很‘搞笑’的回答是一种很大的进步,不再板起脸孔说话,变得更亲民了,这是值得称道的”。
也有网民发帖指出,央视的调查提问不仅生硬,而且是在镜头前
面毫无顾忌地将受访对象关于是否幸福的回答公诸于众,如此一来,提问得到答案的真实性势必缩减,民意调查得到的结果也将与真实情况有出入。
媒体如此简单粗暴的提问,折射出我国媒体在提问受访对象时缺乏人文关怀。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唐钧认为,若把央视“你幸福吗”的调查当作“人生百态”来欣赏,看各色人等对“幸福”的理解,还是很有意义的。
但要把这随机的3000多人的回答作为一种“调查”就很不靠谱了,现在应该格外警惕类似阿Q的“精神幸福法”。
《江南时报》认为,从本质上讲,人人都有幸福感,但是否幸福的追问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很多人不仅从来没有想过,而且即使有答案,也不愿与外人分享。
《京华时报》认为,街头采访毕竟有限,无论什么回答,都只是一种个体生活状态的具象展示。
假如要用这种个体幸福感的表达,来企图说明整体的幸福感,是徒劳的。
《现代金报》刊文称,调查“不幸福”或许更有意义。
对幸福的回答,说不清楚,难以统一;但人们对不幸福的回答却比较清晰,这就是百姓对身边事的不满。
弄清了哪些事让百姓们不幸福,通过改进工作解决问题,弥补幸福“短板”,肯定有助于增强百姓的幸福感。
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也被问及了当下最热门的问题“你幸福吗”,莫言回答说“我不知道,我从来不考虑这个问题。
我现在压力很大,忧虑重重,能幸福么……我要说不幸福,那也太装了吧?刚得诺贝尔奖能说不幸福吗?”
莫言的“茫然幸福论”引发了许多人的共鸣,《华商晨报》文章认
为,一个人幸福与否,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而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
从这个角度说,莫言的“我不知道”的回答,才是一个最客观的回答。
因为一个今天幸福的人,并不知道自己的明天是否还会这么幸福;而一个不幸福的人,也许明天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什么是幸福”引发全民大讨论
《新华日报》载文称,快乐是容易的,幸福是困难的。
所谓“隔锅的饭香,别人家的孩子最优秀”,由是观之,幸福总在别处。
当然,“幸福”的反面未必就是“不幸福”,大多数人都生活在“不够幸福”向希望中的“幸福”追求的过程之中。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义平表示,人们追求的目标,除了物质财富,还包括实现自我价值、提升社会地位等非物质目标。
如果这些非物质追求不能得到满足,人们就会感到失望,幸福感就会降低。
著名学者马未都认为,每一个人都会有短暂的幸福感,要获得长久的、一生的幸福需要一个前提——社会公平,或者说趋向公平。
著名企业家王石认为,幸福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首先要有一种快感;其次要有一种实现感;最后还要对未来有一种期望。
《中国青年报》认为,对百姓而言,最少的不幸就是最大的幸福——小贩不遇上暴力执法的城管,就是幸福;居民不遇到强拆,就是幸福;守法的公民不用与不守法的公权力打交道,就是幸福;掌权者能尊重法律,而不是将自身的意志和利益凌驾于法律之上,让民众对自己的利益和财产有稳定的预期,就是民众最大的幸福。
调查发现: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容易感觉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