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竹竿舞校本教材

合集下载

水平二(三年级)体育《竹竿舞》说课课件

水平二(三年级)体育《竹竿舞》说课课件
• 本课以跳兔子舞作为课的开始部分,在音乐的带动下达到热身激趣的 目的。通过观看竹竿舞视频进行导入,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顺 利过渡到学习竹竿舞。
• 播放跳竹竿的基本步法和敲竹竿节奏的视频顺利过渡到跳竹竿的基本 步法和敲击竹竿节奏的学习,然后进行分组练习,学生在小组长的带 领下有序的进行练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当练习到一定程度 后,进行拓展练习,要求学生发展创新,改变竹竿开合节奏,创编动 作,学生创编动作的过程用手机拍摄学生创编的动作视频,可运用到 学生的成果展示中,再进行成果展示,学生看到自己创编的动作视频 更能获得成果的喜悦。最后进行放松活动和总结,放松活动在一段轻 音乐的带动下做拉伸放松,让学生身心都得到放松,总结的过程让学 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及不足,提高学生的认识。
三、学情分析
• 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兴趣浓 厚,竹竿舞的特点恰好符合了她们的身心 特点。在前面学生已学习了竹竿舞的一些 基本步法,本节课以巩固敲击竹竿的方法 和基本舞步为基础,让学生自编、自创、 自导、自演,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 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
四、教学目标
• 1、认识目标:掌握敲竹竿的节奏和竹竿舞 的基本步法。
二、教材分析
• 竹竿舞来源于少数民族的一种民间体育活动,它简单易学, 极具趣味性和挑战性。将民间“竹竿舞”引进体育课堂中, 通过对它的学习与尝试,有利于加深对我们民族文化,民 族风情的了解;有利于发展学生身体的灵敏、耐力等素质, 特别是有利于提高身体的灵敏感、协调性和动作的节奏感, 发挥弹跳力。另外,“竹竿舞”跳法多样,竹竿的开合变 化灵活,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的 能力;能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能培养学生间的 相互合作能力、创新意识。此舞蹈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和 谐发展,因此,将其作为教学的载体。

2024年《竹竿舞》幼儿园大班教案

2024年《竹竿舞》幼儿园大班教案

2024年《竹竿舞》幼儿园大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材《快乐成长》第七章《民间游戏》第二节《竹竿舞》。

本节课详细内容包括竹竿舞的起源、基本步伐、节奏感培养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竹竿舞的起源,感受我国民间游戏的魅力。

2. 学习竹竿舞的基本步伐,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身体协调性。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竹竿舞的基本步伐和节奏感培养。

难点: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以及步伐与节奏的协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竹竿、音乐播放设备。

学具:每人一对竹竿(可适当调整长度),舞蹈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民间故事《竹竿舞的由来》引起学生兴趣,展示竹竿舞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竹竿舞。

2. 基本知识讲解(5分钟)讲解竹竿舞的基本步伐,如:走、跑、跳、转圈等,以及步伐与节奏的配合。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示范竹竿舞的基本步伐,邀请一位学生进行示范,讲解动作要领,引导学生跟随节奏完成动作。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错误,强调团队协作。

5. 小组展示(5分钟)各小组进行竹竿舞展示,互相观摩、学习,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竹竿舞》2. 内容:竹竿舞的起源基本步伐:走、跑、跳、转圈节奏感培养团队协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练习竹竿舞,录制视频,下节课分享。

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学生在视频中展示基本步伐和团队协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幼儿园举办的民间游戏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安排5.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竹竿舞的基本步伐和节奏感培养。

《竹竿舞》教案--李森玲

《竹竿舞》教案--李森玲

《民间传统舞蹈竹竿舞》教案授课对象:高中学生授课学校:桂平市江口中学授课地点:桂平市江口中学灯光篮球场策划组织:王松波授课教师:李森玲《民间传统舞蹈竹竿舞》教案桂平市江口中学李森玲一、指导思想根据贵港市教育局(贵教办〔2019〕33 号)《贵港市教育局办公室关于积极争创国家和自治区级特色学校、文明校园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为更好提升我校美育工作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桂平市江口中学实施美育工作正在实施。

立足学校规划紧扣美,工作安排突现美,教育过程体现美,教研活动围绕美,检查评估总结美,要使学生处在“立体美”的“大美育”之中,去感受美、创造美、欣赏美,达到师生生活、学习、素质更完美。

以此为指导思想,本堂课选择了民间少数民族传统活动中的舞蹈——竹竿舞,作为教学内容。

并希望在本校推广,丰富学生课余活动。

使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了解我国的民族活动,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竹竿舞是彝族、傣族、佤族、黎族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多在欢快的节日中进行表演,本舞蹈充满青春活力,具有欢快与鲜明的节奏,很适合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竹竿舞是我国名族传统体育,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敏捷地进退跳跃,而且要潇洒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持竿者姿势有坐、蹲、站三种,变化多样。

基本动作简单易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精神,愉悦身心,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跳竹竿源于我国少数民族的休闲活动。

其活动方式灵活多样,富有较强的节奏感和较高的运动锻炼价值。

能培养参与者之间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

将其列入体育教学中,充分考虑到其自身的锻炼价值和趣味价值外,还考虑到此运动项目,占地少、器材简易,可以将其充实进校园的大课间活动中去。

它是一种以下肢运动为主,结合上肢协调配合的一种好玩又健身的活动,它可以通过用竹竿控制动作的繁简和动作的快慢而达到调节运动量的目的。

三年级体育课件-竹竿舞 全国通用(共13张PPT)

三年级体育课件-竹竿舞 全国通用(共13张PPT)
5、最后的环节是对整个单元教学的一个总结。将之前所学的所有 技术动作,队形变换都进行了编排,练习。对学生们的掌握程度 是一个检测也是一个考验。
结束部分:
进行舒缓的放松,对整节课进行小结,积极评价。
八、效果预测
1. 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的练习。 2. 小组合作能积极讨论,大胆创新,提出自己的意见。 3. 充分发挥团队的凝聚力,成员之间协调配合,积极合作。
准备活动
• 准备活动为短竿的竹竿舞动作。即复习了之前所学内容又为动 作搭配音乐,在课的开始就能很好的活跃学生的情绪。
基本部分:
1. 打竿节奏为开合和开开合合的跳竿动作的复习与练习。巩固之 前所学动作,使学生熟练掌握技术动作,并使打竿动作与开开合合的跳竿动作进行创编。这项 任务即需要学生们充分发挥她们的创造力,更对打竿与跳竿者 之间的配合有很大的挑战和锻炼。
二、教材分析
• 竹竿舞又称竹杠舞,持竿者姿势有坐、蹲、站三种,变化多样。 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不 但要敏捷地进退跳跃,而且要潇洒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竹 竿舞的动作是以人们的肌肉活动特有的运动形式产生负荷,刺激 内脏器官,改善人体心血管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机能状态,增强 人体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提高了人体的工作能力。它是一种 肢体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抒发情感最好的表达方式之一。竹 竿舞需要音乐伴奏,能促进人们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和谐运动,增 强韵律感。
竹竿舞
一、指导思想
•本课教学以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为教育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 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课的设计到评价各个环节,始 终把学生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 用的同时,特别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每个学生的兴趣,提 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挑战自我的意识。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 确保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由于学生在身体条件、运动技能等方面 有个别差异,在教学中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使每个学生都能 体验到跳竹竿舞的乐趣。每个学生都有自由想象的创造空间,让 其大胆创造、发挥。教学中设计了多处空间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 性,通过合作配合创造完成。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 潜能,提高课堂的效果。

我们来跳竹竿舞(三年级)

我们来跳竹竿舞(三年级)

我们来跳“竹竿舞”教案白河县小学艺体项目推进会授课卡子小学体育教师-----夏永生一、教学背景:竹子在我们学校周周围可谓片地都有,可谓就地取材,本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为背景,以日常所见的“竹子”为实物载体,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由快乐的氛围中体验美丽的民俗文化,通过运动参与达到身体健康、愉悦心理、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等的目的。

竹竿舞是我国少数民族特有的一种民族体育运动,目前以黎族、苗族的最为常见。

以下肢运动为主,结合上肢协调配合的一种趣味性很强的健身活动,不受场地器材的局限,现已遍布大江南北,被誉为“世界罕见的健美操”。

为了加大校本教材的开发,深入挖掘竹竿的健身功用,传承灿烂的民俗文化,我校把“竹竿舞”教学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课内容。

二、教学课题:《我们来跳“竹竿舞”》三、教材分析《我们来跳“竹竿舞”》,是在学校全面推进减负高质的形势下,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及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大力开展弘扬和培养民族文化艺术实施纲要》中提出体育课要大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选择了少数民族——黎族的传统活动项目《竹杆舞》来进行课堂教学。

竹竿舞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项目,竹竿舞的竹竿可就地取材;学跳竹竿舞的动作简单,音乐的节拍律感强、欢快激情。

动作从跳竹竿、击竹竿和学习舞曲节拍开始,到配合舞曲跳简单单付的竹竿舞,到跳多付竹竿,配合上肢动作;配合舞曲在竹竿内、外跳舞蹈,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生理特点与需求;发展学生灵敏、协调、平衡、反应、创新、探究、互助能力。

将音乐、舞蹈体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我在“互联网上”搜索到并下载这方面的资源教学学练,本人在通过近两年的努力学习,初步掌握了一些基本动作和方法,本节课我把把此项内容引进课堂教学,来丰富一下小学体育课教学。

四、教学目标1、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懂得跳竹竿舞的作用,认识竹竿舞的基本练习方法。

小学《校园竹竿舞》校本教材

小学《校园竹竿舞》校本教材

小学校本课程竹竿舞前言竹竿舞又称竹杠舞,持竿者姿势有坐、蹲、站三种,变化多样。

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不但要敏捷地进退跳跃,而且要潇洒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

校园竹竿舞是我校课间活动必备项目,深受同学和老师的喜爱,也是我校传统的体育活动之一。

它不仅是一种肢体语言,而且是师生交流思想,同学抒发情感最好的表达方式,并且以素质教育为导向,旨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到阳光下”,达到让学生“在运动中参与、在运动中快乐”的宗旨;培养学生主动锻炼身体的意识,真正做到“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

让学生了解、学习并参与民族体育运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既让学生在快乐的体育活动中得到锻炼,又加深了学生对祖国民族体育运动的深刻内涵的认识了解,陶冶学生良好的情操。

目录第一章竹竿舞的简介 (4)第二章竹竿舞的准备 (6)第三章竹竿舞的打竿技术 (7)第四章竹竿舞的跳法…………………………………………………第一章竹竿舞的简介一、竹竿舞的起源竹竿舞也叫跳竹竿,是佤族、黎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特有的一种舞蹈,黎语意为“跳柴”,因其是一项健身运动,外国的游客又称作“世界罕见的健美操”。

这个运动项目盛行于海南岛五指山区的乐东、东方、昌江、白沙等黎族自治县黎胞聚居地区,据考证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二、竹竿舞的运动特点集体性,竹竿舞需要团队精神,很多人共同配合才能发挥出很好的水平,跳出优美的舞蹈。

个体性,需要参与者俱备一定节律训练和对身体协调平衡的把握。

健身性,是一项比较好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育。

娱乐性,运动与乐感的结合使人精神奋发,心情愉悦。

潜意识性改变其打击节奏和开合形式,将给人无限的潜意识的创造力。

三、竹竿舞的价值第一,培养了合作能力。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

我们利用结伴一起跳竹竿舞的方法和小组学习创编动作等活动形式,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学会合作,与同伴友好相处,感受运动的乐趣,同时让能力强的学生带能力弱的学生,使能力弱的学生能较快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竹竿舞教案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2)

竹竿舞教案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2)

竹竿舞?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本课以?新课标?为依据,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通过教学培育同学对传统民族健身活动的爱好,让同学更多地了解我国民间体育活动,引导同学乐观参加活动,在实践过程中熬炼同学的学习力量。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同学通过对竹竿舞的学习,注意同学的实践体验,重视同学的主体地位,自主创新,合作探究,加强交往,培育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竹竿舞两人对跳练习〔一〕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有节奏的左右脚交替跳,上肢协作协调难点:转身时重心稳,转身准时四、教学目标:1、参加学习跳竹竿的玩法,更深化的熟悉民族传统体育工程:“竹竿舞〞。

2、通过练习85%以上的同学能够有节奏地完成竹竿舞两人对跳练习〔一〕的动作,开展同学灵敏、协调等身体素养,培育同学的节奏感。

3、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在练习中培育合作、创新精神,增加同学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喜爱。

五、学情分析:高一〔2〕班同学之前根本学会竹竿舞的根本跳法,对竹竿舞也有肯定的了解,这个班的同学整体身体素养和体育力量较好,纪律性也不错,对于本节课内容的接受度较高,但由于是录像课,在教学中可能会消失课堂气氛不够活泼,放不开的现象,需要老师不断的调整课堂气氛,鼓舞同学。

六、教材分析:竹竿舞是我国黎族、傣族、京族等少数民族的一项民间体育消遣活动,又称“跳竹竿〞,舞者在敲动的竹竿中来回跳动穿梭,人、声、竿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极具趣味性和挑战性,而且简洁易学,它开阔了同学视野,使同学在丰富的教学过程中享受美、制造美。

竹竿舞是我校的校本课程,为了加大校本教材的开发,深化挖掘竹竿的健身功用,传承绚烂的民俗文化,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竹竿舞〞健身单元,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五教学目标和要求,结合高一班级同学的身心特点,将“竹竿舞〞这一民间体育消遣活动作为本次课的主教学内容。

竹竿舞校本教材

竹竿舞校本教材

杜宝霞 王双笑 程悦 \编静宁县实验小学【竹 竿舞】目录1 、简介 (1)2、起源与发展 (1)3、分类佤族竹竿舞 (2)黎族竹竿舞(打柴) (2)4、基本技术 (3)5、健身价值 (3)6、竹竿舞图册 (5)一竹竿舞 -- 简介竹竿舞又叫打柴舞,在晒谷场或山坡的地坪上,平行摆开腿一样粗的两条方木作垫架,垫架上横放若干条手腕粗的长竹竿,持竿者相向地双手各执一条竹竿尾端,把竹竿与垫架、竹竿与竹竿碰击出有节奏的声音,称为“打柴”。

持竿者姿势有坐、蹲、站三种,变化多样。

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不但要敏捷地进退跳跃,而且要潇洒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

当一对对舞者灵巧地跳出竹竿时,持竿者会高声地呼喝出“嘿!呵嘿!”场合极是豪迈洒脱,气氛热烈。

如果跳舞者不熟练或胆怯,就会被竹竿夹住脚或打到头,持竿者便用竹竿抬起被夹到的人往外倒,并群起而嘻笑之。

相反,善跳的小伙子在这时,往往因机灵敏捷,应变自如而博得姑娘的青睐。

二竹竿舞 -- 起源与发展早在宋代,大文学家苏武在结束流放生活离开海南时,得到黎族父老乡亲的“黎歌变舞祝公归”的欢送,写下了“蛮舞与黎歌,余音犹沓沓”的诗句。

可见,黎族的歌舞不但历史长,而且有其独特的魅力。

黎族人性格豪爽、能歌善舞,黎族的歌舞有其独特的魅力黎族人喜欢跳“竹竿舞”,通常是在庭院或打谷场上跳这种舞。

舞时,两边各蹲4个人,每个人双手平握竹竿末端,按节奏张合敲打,舞者随着竹竿的张合,两脚不断上跳下踏,做出各种美妙动作,舞蹈颇为热烈,引人入胜。

现在,在海南"竹竿舞"已成为海南最富有特色的舞蹈表演.竹竿舞也叫跳竹竿,黎语意为“跳柴”,因其是一项健身运动,外国的游客又称作“世界罕见的健美操”。

这个运动项目盛行于海南岛五指山区的乐东、东方、昌江、白沙等黎族自治县黎胞聚居地区,据考证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跳柴”原是黎族一种古老的祭祀方式。

据传,跳柴是黎族一种已有数百年历史的古老祭祀方式。

竹竿舞教案

竹竿舞教案
要求:
1.人人动脑,大胆创新,加强合作交流。
2.动作自然,天真、活泼、大方。
3.多鼓励少指责,注意安全及防范意识。
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放松操
1.臂胸运动2.腹背运动
3.全身运动4.跳跃运动
教法:
师生互动,语言提示并示范动作,学生按要求进行放松活动。
要求:
1.参与积极,动作规范、大方、整洁。
2.天真活泼,气氛活跃,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
技能目标:学习并掌握“兔子舞”、“竹竿舞”基本步伐技能,发展跳跃,灵敏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又能在音乐的伴奏下热情奔放地跳起来,去体验去感受。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体验舞蹈课的乐趣及合作成功的乐趣,能关爱集体,尊重他人,挑战自我,展示自我,充分体现我想学、我能学、我会跳。
重点
难点
/

1

组织:四列横队
要求:(图一)
1.认真听讲,明确目标,做好礼仪教育。
2.精神饱满,天真活泼,做好安全检查。

激情激趣“兔子舞”
方法:
1.预备姿势:双手叉腰双脚并腿直立,眼视前方。
2.左(右)侧摆腿各2次,小腿自然弯屈。(1—4拍)
3.双脚并腿屈膝向前小跳一次,眼视前方。(5—拍)
4.双脚并腿屈膝向后小跳一次。(6—拍)
让学生懂得“兔子舞”、“竹竿舞”的跳跃技能,掌握动作特点、路线、方向、节奏等。
基本步伐与舞蹈的音乐节奏相互紧密配合,能善于表达,敢于探索和创新。
课的
顺序
教学内容
时间


教法学法与要求

教学常规
1.集合,组织“三查”。
2.宣布本次课的目标和要求。

大学竹竿舞教案模板设计

大学竹竿舞教案模板设计

一、教学目标1. 运动技能目标:通过学习竹竿舞,使学生掌握竹竿舞的基本动作、节奏和技巧,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 身体健康目标:锻炼学生的心肺功能,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素质。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挑战的精神品质,增强团队凝聚力。

4. 文化素养目标:让学生了解竹竿舞的起源、发展及文化内涵,提高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竹竿舞的基本动作2. 竹竿舞的节奏与音乐3. 竹竿舞的队形变化4. 竹竿舞的表演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竹竿舞的基本动作、节奏与音乐。

2. 教学难点:动作的协调性、节奏的把握及队形变化。

四、教学过程1. 导入- 介绍竹竿舞的起源、发展及文化内涵。

- 播放竹竿舞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动作教学- 教师示范竹竿舞的基本动作,学生跟随学习。

-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节奏与音乐教学- 教师播放竹竿舞音乐,学生跟随音乐练习动作。

-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队形变化教学- 教师示范队形变化,学生跟随学习。

-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表演技巧教学- 教师示范表演技巧,学生跟随学习。

-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6. 综合练习- 学生分组进行综合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 学生展示练习成果,教师点评。

7. 总结与反思- 学生总结本次课程所学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 教师点评学生表现,提出改进建议。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出勤率、学习态度、团队协作等方面。

2. 技能掌握:学生对竹竿舞基本动作、节奏、队形变化及表演技巧的掌握程度。

3. 综合实践:学生在综合练习中的表现,包括动作的协调性、节奏的把握、队形变化及表演效果。

六、教学资源1. 竹竿舞视频2. 竹竿舞音乐3. 竹竿舞教学视频4. 竹竿舞教材七、教学时间1. 总课时:8课时2. 每课时:60分钟八、教学注意事项1. 教师应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教学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学生受伤。

小学体育与健康民族民间体育竹竿舞教案

小学体育与健康民族民间体育竹竿舞教案

小学体育与健康民族民间体育竹竿舞教案导言:小学体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社交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传统的民族民间体育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了解和体验自己文化传统的机会。

竹竿舞是中国广西壮族民间体育活动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教案旨在通过竹竿舞的学习和表演,增强小学生的体育素养和了解民族民间文化。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竹竿舞的由来、特点和文化内涵。

2. 学习竹竿舞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造能力。

4. 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二、教学准备:1. 竹竿:每位学生准备一根长度适中的竹竿。

2. 音乐:准备适合竹竿舞的音乐,可以选择壮族民歌或者其他具有悠扬节奏的音乐。

3. 教材和资料:准备一些关于竹竿舞的图片、视频或文化资料,用于学生了解。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介绍竹竿舞的由来和特点1. 利用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竹竿舞的氛围。

2. 向学生介绍竹竿舞的起源、发展和在壮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3. 引导学生讨论竹竿舞与其他舞蹈形式的区别,让学生意识到它的独特之处。

步骤二:学习竹竿舞的基本动作和技巧1. 向学生展示一段简单的竹竿舞表演视频,让学生对竹竿舞的基本动作有个基本了解。

2. 教授竹竿舞的基本步骤和动作:双手持竹竿,两人合作舞动竹竿,动作有竖、横、摇、提、压等。

3.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音乐的伴奏下自由展示竹竿舞的动作。

4. 全班合作:让学生互相搭档,进行竹竿舞表演,通过合作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整个表演过程中。

步骤三: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造能力1. 提醒学生竹竿舞需要良好的协作和默契,鼓励他们与搭档之间进行互动和配合。

2. 引导学生尝试改变竹竿舞的基本动作,创造出属于自己团队的独特表演。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步骤四:进行表演1. 安排学生在校园或者特定场地进行竹竿舞的表演,邀请家长和其他同学观看。

2. 让学生自行设计表演的内容和流程,展示他们学到的竹竿舞动作和创意。

人教版-体育-八年级全一册-《竹竿舞》教学设计

人教版-体育-八年级全一册-《竹竿舞》教学设计

人教版-体育-八年级全一册-《竹竿舞》教学设计《竹竿舞》教学设计设计与说明:一、指导思想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本课以新课程精神为指导,依据新课程标准中要大力开发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和弘扬民族文化的要求,结合八年级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利用跳绳代替竹竿进行学练,在安全的前提下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使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愉快的学习,充分享受体育学习带来的快乐,并且感受舞蹈美,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竹竿舞来源于我国黎族、傣族等少数民族的民间体育活动,它利用竹竿有节奏地来回敲击,舞者在敲动的竹竿间轻快地来回穿梭舞蹈,极具趣味性而又简单易学。

它能提高学生身体的灵敏性、协调性,锻炼弹跳能力和对音乐的把握能力,同时又能在愉快的气氛中培养合作交往的能力。

让学生在舞动中体验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让学生扎中国根、弘扬民族文化,将德育渗透于体育教学中。

三、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是年八年级学生,该时期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身体的力量、柔韧、耐力等素质,以及协调、协作和反应能力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男生喜爱较为激烈的比赛,女生喜爱带有韵律性的活动,而竹竿舞既是对胆量的挑战,又提高了学生对舞蹈的审美能力。

这个阶段的学生敢于挑战新颖的体育运动,对其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

四、教学目标1:学生能说出竹竿舞的步伐及敲绳方式,并知道竹竿舞的来源和锻炼价值2、80%—90%的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可以完成两种不同步伐的配合,在分组创编部分每组可以运用所学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创编。

3、通过学练,发展学生的协调性、灵敏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准确的在绳中跳进跳出教学难点:分组创编动作六:教法与学法教法主要采用讲解法、示范法、提问法等方法,来达到传授知识,掌握技能的目的学法主要采用分组练习法、同伴互助法、分组展示法、游戏法来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指导思想七:教学流程导入与热身:语言导入→课堂常规→复习两种步伐→用第二种步伐跳到指定区域→用绳做动态拉伸实践与提高:复习敲绳→完整竹竿舞配乐练习(6人敲绳,6人跳)→分组自由创编→自愿展示→迎面接力游戏调节与评价:随音乐进行放松→教师总结→收还器材→宣布下课八:场地示意图****************************************△(图一:集合站队。

校本课程_竹竿舞

校本课程_竹竿舞
敲竹竿节奏与脚跳吻合(协调性、灵敏性、力量性、节奏性)。
三、展示动作
展示自编的跳法
体验运动的乐趣
体验成功的喜悦
敲竹竿节奏与脚跳吻合(协调性、灵敏性、力量性、节奏性)
三、展示动作
展示自编的跳法
体验运动的乐趣
体验成功的喜悦
原地练习队形:成五列横队
1、原地节奏练习。(开、开、合、合、开、开、合、合;以此类推)
练习队形:
要求:
积极参与,注意安全。




竹竿舞
二、竹竿舞
教法:
1、讲述跳竹竿来源,特点,节奏要求及注意事项
2、原地拍节奏练习
(开开合合)
3、原地徒手敲竹竿节奏练习
(开开合合)
4、跳竹竿脚法练习
(点点缩缩)
5、分组练习
(两竹竿四人一组)
6、巡回辅导
7、提高练习
(开合开合开开合)
(点缩点缩跳跳跳)
8、各组自创自编动作练习
2、原地空握竹竿敲竿练习与脚跳节奏相吻合
3、竿中练习(分组进行)
4、个别竿中练习
跳竹竿练习队形:
要求:1、节奏分明,并分清楚,落地轻巧;2、气氛活跃,情绪高涨;3、注意安全,互相关心
三、展示队形
XXXXXXXXXX
XXXXXXXXXX
XXXXXXXXXX
XXXXXXXXXX


1、放松操
2、课堂小结。
2、欣赏不同特色的竹竿舞,感受竹竿舞的美。
3、重点介绍黎族与苗族的竹竿舞风采。
4、欣赏竹竿舞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束部分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说出本节课的收获。
学习目标
1、让学生了解跳竹竿的敲竿和跳竿动作,培养学生节奏感和合作意识。

《竹竿舞》校本课程纲要设计

《竹竿舞》校本课程纲要设计

《竹竿舞》校本课程纲要设计课程名称:《竹竿舞》授课时间:1学年授课对象:四、五年级学生课程目标:1、让学生了解本土特色舞蹈,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2、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3、丰富校园的文化生活,促进学校精神文明的建设。

课程内容:本课程根据课程自身的特点,共分为三方面内容:1、黎族竹竿舞的历史及现状介绍黎族竹竿舞的渊源、成长、成熟过程;对地方文化、精神生活等的影响;面临种种问题;及保护特色舞蹈的重要性。

2、黎族竹竿舞的音乐让学生认识黎族竹竿舞旋律特点,理解地方特色歌曲所蕴含的意义。

3、教会学生演唱《跳柴歌》,学会自由表演唱。

课程实施:一实施形式:1、课时安排:每周一课时,采取集中使用与分组使用相结合的办法。

2、组织形式:采用班级活动、兴趣小组活动上开展。

3、活动准备:大力宣传开发黎族竹竿舞教学的重大意义,撰写《校本课程纲要》,师生共同设计活动方案开展活动。

4、成果展示:在校内开展的竹竿舞比赛。

二实施办法:1、严格黎族竹竿舞课程管理对黎族竹竿舞教学工作实行管理,上好每节课,强化备课、上课、辅导、考核、等教学常规管理。

2、探索黎族竹竿舞教学模式黎族竹竿舞教学的研究要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同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着眼,从优化课堂结构、开发学生潜能着手,深入开展教研活动,努力探索黎族竹竿舞教学的最佳模式。

同时应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开展电化教学研究,把“听、唱、跳”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竹竿舞教学质量。

3、改革表现形式,丰富黎族舞蹈表演的艺术魅力在表演中新旧结合,活跃舞台形象,表演中既保留传统风格又有新的发挥。

如:对跳、小组跳、角色表演跳等方面发展;既丰富内容的色彩又证实黎族竹竿舞并非是一种缓慢深沉的产物,为竹竿舞表演增添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更多的学生了解它,并且喜欢上它。

课程评价:1、对《校本课程纲要》的评价:(1)课程目标是否明确;(2)课程内容的选择是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年龄特征,符合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3)课程评价是否标准明确,评价方法是否具有合理性、可操作性。

第二单元竹竿舞(教案)-人教版

第二单元竹竿舞(教案)-人教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竹竿舞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竹竿舞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竹竿舞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竹竿舞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基本步伐和动作组合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步伐与节奏的匹配、团队协作,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竹竿舞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提高步伐的协调性。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竹竿舞实践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竹竿舞的基本步伐和动作组合。
3.体育品德:通过团队合作进行竹竿舞表演,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4.文化素养:让学生了解竹竿舞的起源、发展和文化内涵,增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点
1.教学重点
-步伐与动作组合:竹竿舞的基本步伐(如并步、点步、跳步)和动作组合(如手臂挥动、腰部扭转)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需熟练掌握这些基本动作,以便于在舞蹈中流畅地完成各种动作。

2024年《竹竿舞》幼儿园大班标准教案

2024年《竹竿舞》幼儿园大班标准教案

2024年《竹竿舞》幼儿园大班标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材《快乐成长》第七章“有趣传统游戏”,具体内容为“竹竿舞”。

通过学习,让幼儿解竹竿舞起源、基本步伐和节奏,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认识和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竹竿舞起源和基本步伐,感受民间游戏乐趣。

2. 培养幼儿节奏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增进幼儿对传统文化认识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竹竿舞基本步伐和节奏感。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团队协作能力和对传统文化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竹竿、音乐播放器、教学视频。

2. 学具:每人一对竹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竹竿搭建一个小桥,引导幼儿模仿小动物过桥,激发幼儿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1)介绍竹竿舞起源和意义。

(2)讲解竹竿舞基本步伐。

3. 例题讲解(10分钟)播放竹竿舞教学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模仿。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组练习,两人一组,手持竹竿进行基本步伐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

5. 团队协作(10分钟)(1)将幼儿分成两个小组,进行竹竿舞比赛。

(2)鼓励幼儿互相帮助,共同完成舞蹈。

(1)让幼儿谈谈学习竹竿舞感受。

(2)教师对幼儿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竹竿舞起源和意义2. 竹竿舞基本步伐3. 团队协作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人展示竹竿舞,并录制视频。

2. 答案:根据课堂所学,完成竹竿舞基本步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竹竿舞基本步伐,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学习情况,给予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让幼儿解其他民间游戏,如踢毽子、跳绳等,丰富幼儿课余生活,提高对传统文化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知识讲解深度和生动性3. 例题讲解清晰度4. 随堂练习个别指导5. 团队协作引导和评价6. 作业设计实际操作性和家庭参与度1. 实践情景引入我在引入实践情景时,要确保活动既安全又具有趣味性,以吸引孩子们注意力。

初中生竹竿舞教案

初中生竹竿舞教案

初中生竹竿舞教案课时:2课时年级:初中教材:《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竹竿舞的起源和发展,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2. 学习竹竿舞的基本动作和步伐,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节奏感。

3. 通过竹竿舞教学,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进取的态度。

教学重点:1. 竹竿舞的基本动作和步伐。

2. 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教学难点:1. 竹竿舞动作的熟练掌握。

2. 学生在舞蹈中保持节奏的一致性。

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宽敞的操场或舞蹈教室。

2. 教学器材:竹竿若干根,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竹竿舞的起源和发展,引导学生对民族文化产生兴趣。

2. 播放竹竿舞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竹竿舞的魅力。

二、基本动作学习(15分钟)1. 教师示范竹竿舞的基本动作,包括步伐和身体动作。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体会竹竿舞的节奏和韵律。

三、分组练习(10分钟)1.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名队长,负责组织练习。

2. 各小组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竹竿舞的练习,互相观摩、交流。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让学生认识到竹竿舞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提出改进意见。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5分钟)1. 教师检查学生对竹竿舞基本动作的掌握情况。

2. 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二、提高难度(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增加竹竿舞的动作难度,提高身体协调性。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舞蹈水平。

三、团队协作(10分钟)1.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团队协作的竹竿舞表演。

2. 各小组互相评分,选出最佳团队。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竹竿舞基本动作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舞蹈中的节奏感和身体协调性。

大班舞蹈-竹竿舞教案

大班舞蹈-竹竿舞教案

《体育与健康》课程竹竿舞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本课以观察、体验、探究、合作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学练为主旨,重点体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兴趣性、探究性和特色性、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突出合作学习、在学练中为每位学生提供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位学生在学练中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愉悦感。

二、教材内容1、民族传统体育:竹竿舞2、现代舞:街舞三、教学对象:水平四(八年级)四、教材分析依据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充分利用和开发宝贵的民族民间体育类项目资源,民族民间体育教学模块的教学要求,结合云南少数民族比较多的特点,选择黎、(苗)族竹竿舞健身舞蹈作为主要学习内容。

在以往教学基础上,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灵敏性。

本课通过竹竿舞基本动作教学,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编能力。

教材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选定,突出了八年级学生的体育健康目标要求,符合本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两种地域性民族运动项目的技能技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竹竿舞基本节奏学习2、教学难点:竹竿与跳杆的协调配合六、学情分析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云南省是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地区,学生应适当学习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发扬本地文化。

本课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学习水平在水平四。

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初步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等能力,通过多年的体育课训练,身体锻炼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动能力。

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把动体与动脑很好地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科学学习民族文化、以及创造性应用所学动作的机会。

七、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竹竿舞的学习,增强学生民族传统体育知识,拓宽视野,了解竹竿舞的基本动作。

竹竿舞(教案)- 体育三年级上册

竹竿舞(教案)- 体育三年级上册

课题:《竹竿舞》指导老师:执教老师:竹竿舞(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本课在《体育与健康标准》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坚持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对传统民族健身活动的兴趣,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我国民间体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在实践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通过对竹竿舞的学习,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创新,合作探究,加强交往,培养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让我们的学生人人享有体育,人人都有进步,人人拥有健康。

二、教材分析竹竿舞是我国黎族、傣族、京族等少数民族的一项民间体育活动,又称“跳竹竿”,舞者在敲动的竹竿中来回跳动穿梭,人、声、竿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极具趣味性和挑战性,而且简单易学,它开阔了学生视野,使学生在丰富的教学过程中享受美、创造美。

将此项运动引进体育课堂教学中,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民族文化、民族风情,有利于发展学生身体的灵敏、耐力素质,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和动作的节奏感,发挥弹跳力,同时,又能培养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能力,形成强烈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因此,将其作为教学的载体。

三、学情分析小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模仿与学习能力,我校学生大部分是少数民族,有部分同学在读幼儿园时就学过竹竿舞,但对竹竿舞的节奏及跳法还很陌生,为了激发学生跳竹竿舞的兴趣,我在课前布置学生上网查询一些关于竹竿舞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来吸引学生,使得学生不由自主的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

学跳竹竿舞是从易到难的一个过程,通过教学设计活动,让学生从中体会竹竿舞的舞蹈特色,在课堂中体验跳竹竿舞的快乐,感受跳竹竿舞的乐趣。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能力及身心特点制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认知与技能目标:1、了解竹竿舞的发展历史及我国民族民间体育文化。

(教学重点)体能目标;2、学会1——2种竹竿舞的节奏和跳法,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及跳跃能力,发展学生的协调、灵敏素质。

情感目标:3、体验竹竿舞的乐趣,培养学生合作互助、勇于挑战的品质,增加学生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热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小学校本课程
竹竿舞
第一章竹竿舞的简介 (4)
第二章竹竿舞的准备 (6)
第三章竹竿舞的打竿技术 (7)
第四章竹竿舞的跳法…………………………………………………
第一章竹竿舞的简介
一、竹竿舞的起源
竹竿舞也叫跳竹竿,是佤族、黎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特有的一种舞蹈,黎语意为“跳柴”,因其是一项健身运动,外国的游客又称作“世界罕见的健美操”。

这个运动项目盛行于海南岛五指山区的乐东、东方、昌江、白沙等黎族自治县黎胞聚居
,将给
弱的学生,使能力弱的学生能较快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第二,促进了身体的协调发展。

竹竿舞是可以利用音乐来活动的全身心的体育运动。

首先,运动能使大脑发达。

运动中的各种动作直接受神经系统的支配和调节,肌肉中的神经可将各种刺激传到大脑,从而提高大脑的调节功能,使大脑对动作的反应更加灵活。

第三,运动能促进学生生长发育。

在机体组织和器官不断发育的重要时期,学生
不仅需要有足够而合理的膳食营养和充足的睡眠,而且需要积极、科学的体育运动。

最后,运动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良好的情绪能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第二章跳竹竿舞的准备
一、器材场地二、人员
三、音乐 竹竿舞是一项节奏感较强的体育活动,因此在背景音乐的选取上,应首选那些
节奏感强,符合打竿节奏的音乐。

例如:开开合合这一节奏的背景音乐就可以选择《跳起来》、《咚巴拉》等。

第三章 竹竿舞的打竿技术
一、 基本技术训练
1.节奏感的培养
1)跟着节拍做拍手动作
2)听音乐并伴有跺脚和跳跃动作,从而为掌握打竿节奏打下基础。

2、基本姿态(坐)
持竿者姿势有坐、蹲、站三种,变化多样。

击竹者3-5对人,位于细竿的两端,左右人的间距宽于一臂,双系跪地,臀部后坐,相对的两人执一对竿。

3、竹竿的握法
一手握一竿。

击竿时,两手前后稍错开,以两竹竿相碰对时,不碰手为度。

4、击竿 竹竿长3米,两根较粗的纵放垫底,上面
横放8至10根,两根
一组。

击竿者8至10人,分立两边,每人左右手各握一杆
开击:双手打开以细竿击粗竿。

关击:双手合拢以细竿击粗竿。

二、分节奏打法
节奏一:开开合合
持竿者相向地双手各执一条竹竿的尾端,面对面,下蹲,每只手分别提住击竿
向垫竿
向垫竿“夸、夸”
向垫竿
竿合拢
第三章竹竿舞的跳法
节奏一:开开合合(进进出出)
1.节奏感的培养
1)跟着节拍做拍手动作
2)听音乐并伴有跺脚和跳跃动作,从而为掌握跳竿节奏打下基础。

1)徒脚跳:在地面上画若干平行线,或者将每根竹竿平行摆在地上,跳舞者在上面做“进进出出”欢跳。

2)打竿跳:跳一组(两根)慢节奏开合的竹竿,当两击竿分开向垫竿击两下时,跳者在击竿的外一侧单脚跳入跳两下;当两击竿合拢横击时,将悬脚跳出跳两下。

8
根)。

1.
1
2
1
2
后,再逐渐加快节奏和竹竿组数(一般最多为四组8根)。

节奏三:开合、开开合合(进出、进进出出)
1.节奏感的培养
1)跟着节拍做拍手动作
2)听音乐并伴有跺脚和跳跃动作,从而为掌握跳竿节奏打下基础。

1)徒脚跳:在地面上画若干平行线,或者将每根竹竿平行摆在地上,跳舞者在上面做“进出、进进出出”欢跳。

2)打竿跳:跳一组(两根)慢节奏开合的竹竿,当两击竿分开向垫竿击一下时,跳者在击竿的外一侧单脚弹跳进去;当两击竿合拢横击时,将悬脚跳出,随后当两
1
终止。

2
1
同之处,即双脚进出是在交叉点和空格之间,如交叉点和空格,而不是和D 处,因为C和D处始终处于闭合状态。

跳竿者从场地四角进出,也可直接站在竿中,由跳固定竿过度到跳开合竿(见图)。

2、变换竿子位置,摆成“米”字形
3、变换竿子位置,摆成菱形
二、动作编排:学生基本掌握了进出开合竹竿的跳跃技巧后,动员他们参与教师动作编排工作,并通过比赛挖掘学生创新潜力,充分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地学习氛围中,形成创造性意识。

再根据编排的动作,配上节奏明快的音乐,穿上带有民族风格的服饰,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跳跃的兴奋性和表演欲。

注意事项:
1.竹竿不宜太粗,否则脚踩到竿容易扭伤踝关节,而且打竿者也很难抓握。

一般竹竿直径为4厘米,长3—4米为宜。

2.在选择打竿节奏和跳竿方法上,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难度不宜过大,但各种节奏的学习方法是一样的。

3.打竿者最好不要看跳竿者的脚,否则因害怕竹竿碰到脚而打乱节奏;应做到“耳听节奏、眼看双手”。

打竿技术掌握较快,一般不要化太多的时间去练习,应把精力放在跳竿上。

4.为了使垫竿稳固不移动并减小敲打声,避免影响其它班级上课和其它小组练习,可用小砂包垫于垫竿下。

三、基本技术
1.基本姿态
击竹者3-5对人,位于细竿的两端,
左右人的间距宽于一臂,双系跪地,
臀部后坐,相对的两人执一对竿。

2.竹竿的握法
一手握一竿。

击竿时,两手前后稍错开,以竹竿相碰对不碰手为度。

3.跪地击竿
开击:双手打开以细竿击粗竿。

关击:双手合拢以细竿击粗竿。

4、提高难度,创编动作
加上一些上肢和身体的动作,看上去更优美。

同学
们跟着音乐纵情的歌舞。

(打击节奏可根据同学们
的熟练程度,自行编排)
同学们跟着歌曲的节奏联系连续竹竿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