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分析及处理.(DOC)
混凝土裂缝分析及处理
3 裂缝产生后常见的补救方法
• 裂缝对钢筋锈蚀和混凝土碳化、抗冻融,抗疲劳 性能及结构承载能力等均有不良影响。因此,应 根据裂缝的性质、大小、结构受力情况和使用情 况,区别对待,及时治理。
• 常见的裂缝修补方法有: • 表面修补法; • 内部修补法; • 结构补强加固法。
3.1表面修补法
• 适用于对承载力没有影响的表面裂缝及深进裂缝的处理,以及 大面积细裂缝防渗、防漏的处理。
• 适用于对结构整体性有影响或有防水、防渗 要求的裂缝修补。
• 常用的灌浆材料有水泥和化学材料,可按裂 缝的性质、宽度、施工条件等具体情况选用 。一般对宽度大于0.5mm的裂缝,可采用水泥 灌浆,对宽度小于0.5mm的裂缝,或较大的 温度收缩裂缝,宜采用化学灌浆。
(1)水泥灌浆
• 一般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修补,主要施工程序是 钻孔、冲洗、止浆、堵漏、埋管、试水、灌浆。
• 塑性收缩裂缝主要因素: -混凝土坍落度较大且振动时间过长,水泥浆上浮 骨料下沉,受到钢筋或其他物质的约束,出现不均 匀沉降,从而使混凝土的表层产生裂缝; -浇筑后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受风吹日晒,表面水 分蒸发过快,产生急剧收缩,而此时混凝土早期强 度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因而开裂; -使用收缩率较大的水泥,水泥用量过多,或使用 过量的细砂和粉砂混凝土水灰比过大,也会导致这 种裂缝出现。
1.3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 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当环境温度 发生变化时就会产生温度变形,由此产生 附加应力,当应力超过抗拉强度时就会产 生裂缝。温度裂缝大多发生在施工中后期 ,温度裂缝一般在接近表面较浅的范围内 出现,缝宽受温度变化影响较明显。
• 温度裂缝比较常见,如现浇板裂缝、大体 积混凝土裂缝。
• (3)表面涂刷油漆、沥青。涂刷前,混凝土表面应干燥。 • (4)表面凿槽嵌补。沿混凝土裂缝凿一条V 形或U 形深槽,
建筑施工专业技术中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建筑施工专业技术中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混凝土裂缝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其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温度变化:混凝土在干燥过程中会收缩,而在水分稳定后会膨胀。
如果温度变化较大,混凝土受热后膨胀,受冷后收缩,容易产生裂缝。
2.过早干燥:在混凝土表面脱水速度过快而导致混凝土变干燥过快,会引起表面和内部的应力不均匀,从而产生裂缝。
3.混凝土成分问题: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不合理,或者掺入的掺合材料质量不合格,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4.静载荷:施工过程中如果超载、区域集中、不均匀等情况产生,都会给混凝土的结构强度带来不均衡的应力分布,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预防混凝土裂缝的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合理设计配合比:根据施工环境、工程要求和材料实际情况,合理配比混凝土,确保混凝土的性能和稳定性,从而减少裂缝产生的可能。
2.控制混凝土的含水量:通过加水量、养护等措施,使混凝土的水分含量控制在适当范围内,避免过早干燥导致的裂缝。
3.加入抗裂措施:可在混凝土中加入纤维材料,例如聚丙烯纤维、钢纤维等,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4.控制温度变化:在施工过程中,应合理设置温度控制设备,如覆盖保温材料、使用冷却水等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从而减少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5.控制静载荷: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合理安排工序、控制施工速度等,以确保混凝土受力均匀,避免因静载荷过大而引发裂缝。
6.加强养护工作:混凝土浇筑后需进行养护,如覆盖保湿膜、定期喷水等,以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度和温度,避免裂缝的产生。
7.做好施工质量管控:施工中要加强对混凝土质量的把控,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避免操作不当导致的裂缝。
在建筑施工中,避免混凝土裂缝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能,还会影响建筑的美观。
因此,需要在设计、施工和养护等方面都加以重视,以减少混凝土裂缝的发生。
混凝土裂缝处理方案
混凝土裂缝处理方案目录一、裂缝现状分析 (1)1.1 裂缝类型及数量 (1)1.2 裂缝宽度及深度 (2)1.3 裂缝出现时间 (3)二、裂缝成因分析 (4)2.1 设计原因 (5)2.2 施工原因 (6)2.3 环境因素 (7)三、处理原则与方案选择 (8)3.1 处理原则 (9)3.2 方案选择依据 (10)四、处理方案设计 (11)4.1 材料选择及性能要求 (12)4.2 施工方法及工艺流程 (13)4.3 质量控制要点及安全措施 (14)一、裂缝现状分析温度裂缝:由于混凝土浇筑后水泥水化反应产生大量热量,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当内外温差过大时,产生温度应力,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收缩裂缝: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由于水分蒸发和体积收缩,产生收缩应力,当收缩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产生收缩裂缝。
施工裂缝:施工过程中,由于模板支撑不牢固、混凝土振捣不均匀等原因,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应力集中,从而产生裂缝。
荷载裂缝:在结构使用过程中,受到外部荷载作用,当荷载超过结构承载能力时,产生荷载裂缝。
1.1 裂缝类型及数量初期裂缝:在混凝土浇筑后不久即出现的裂缝,通常是由于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过快或温度变化过快引起的。
初期裂缝通常较细小,不会对结构安全产生影响。
中期裂缝:在混凝土浇筑后的一段时间内出现的裂缝,通常是由于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和温度变化不均匀引起的。
中期裂缝通常较宽,但仍不会对结构安全产生严重影响。
后期裂缝:在混凝土浇筑后的较长时间内出现的裂缝,通常是由于混凝土内部应力集中或荷载作用引起的。
后期裂缝通常较深且宽度较大,可能会对结构安全产生严重影响。
贯穿性裂缝:贯穿整个混凝土结构的裂缝,通常是由于混凝土强度不足或荷载作用过大引起的。
贯穿性裂缝会对结构安全产生严重威胁,需要及时进行处理。
表面裂缝:出现在混凝土表面的裂缝,通常是由于混凝土表面保护层损坏或施工质量不良引起的。
表面裂缝一般不会对结构安全产生直接影响,但需要进行修补以保持外观美观。
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等特点,但是长期使用后,会出现一些问题,其中较为常见的问题就是混凝土裂缝。
混凝土裂缝对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美观度都有较大影响,因此需要及时处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一、混凝土裂缝的原因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材料质量问题混凝土材料的质量不达标,可能会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形成。
例如,在混凝土中加入的砂石、水泥等原材料质量不好,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出现空鼓、开裂等问题。
2.施工工艺问题施工过程中的问题也是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原因之一。
例如,在浇筑混凝土时,没有按照规定的浇筑方法进行,可能会导致混凝土不均匀,从而形成裂缝。
3.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是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原因之一。
例如,在气温过高或过低的情况下,混凝土可能会因为温度变化而产生开裂现象。
4.荷载作用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各种荷载的作用,例如自身重量、风、雨、雪、地震等,长期受到这些荷载作用,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出现开裂。
二、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针对不同原因导致的混凝土裂缝,需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下面将分别介绍:1.材料质量问题如果混凝土裂缝是由于材料质量问题导致的,那么需要重新浇筑混凝土。
在重新浇筑混凝土之前,需要彻底清理原有的混凝土,并检查原有的混凝土中是否有空鼓、裂缝等问题,必要时进行修补。
重新浇筑混凝土时,应该选择质量好的原材料,并按照规定的施工工艺进行操作。
2.施工工艺问题如果混凝土裂缝是由施工工艺问题导致的,那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例如,如果混凝土裂缝是由于浇筑时未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而导致的,那么可以采用修补的方式来处理。
修补时,需要将裂缝部位彻底清理干净,然后使用专业的混凝土修补材料来填补裂缝,待修补材料干燥后,再进行表面处理。
3.环境因素如果混凝土裂缝是由于环境因素导致的,那么需要加强维护措施,例如在气温过高或过低的情况下,可以加强保温措施,减小温度变化对混凝土的影响。
混凝土裂缝成因及处理方法
混凝土裂缝成因及处理方法混凝土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减少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进行因此要对混凝土下陷进行认真研究,区别对待,目前民用市场客户投诉的混凝土早期裂缝大多是由于初凝前后干燥失水引起收缩应变和水化热产生的热应变,通常混凝土应力2/3来自温度变化,1/3来自干缩和湿胀。
为此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处理,并在施工中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和发展,可以保证建筑物和构件的安全。
(一)塑性收缩裂缝塑性收缩是指混凝土在凝结之前,表面因失水较快而产生的管壁收缩。
收缩裂缝多在新浇筑并暴露于空气中在结构件表面出现,形状很不规则多呈中间宽,两端细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状态,一般长20-30cm,较长的裂缝可达2-3m,宽1-5mm,类似湿润的泥浆面。
大多在干热或大风天气,混凝土本身与外界气温相差悬殊,本身温度长时间过高,而气候很干燥的情况下显露出来。
主要原因分析:1.混凝土浇筑后,受高温或较大风力的影响,表面没有及时环绕,混凝土表皮失水过快,造成毛细管中产生较大的负压而使混凝土体积急剧收缩,而这时混凝土早期强度低,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鼓包而导致下陷;2.水泥用量过多,或用到过量的粉砂;3.混凝土水灰比过大,模板,垫层过于干燥,吸收水分太大等;4.拌和水中杂质如盐份,腐蚀酸可加强早期开裂趋势。
主要预防措施:1.配制混凝土时,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量,选择级配良好的山桐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同时要捣固密实,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度;2.配制混凝土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消化混凝土中的水分,混凝土浇筑后,对裸露表面应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认真养护,防止涌浪吹袭和烈日曝晒;3.在气温高,温度低或风速大的的天气施工,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早或进行喷水养护,使其保持湿润,大面积混凝土宜浇完一段,养护一段。
混凝土梁板裂缝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在建筑施工中常常发现,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面板的裂缝是工程施工中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特别是工程梁板的裂缝发生后,易渗水,影响结构安全,往往会引起投诉、纠纷以及索赔要求等。
如何从设计、材料、施工三大方面提出改进和防治措施,总结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以施工为主、兼顾设计和材料原因,分析楼面裂缝的综合性防治及具体措施。
1 设计原因引起的裂缝设计方面的原因是:数据提供不准确、计算错误,受力钢筋截面偏小或板偏薄,混凝土等级偏低,节点不合理,截面不够,梁的跨度过大、高度偏小,未充分按温差和混凝土收缩特性等多种因素做综合考虑,致使配筋偏小偏少,结构构件断面突变或因开洞、留槽引起应力集中,构造处理不当,伸缩缝设置不合理或未设置,顶层屋面板的温度应力过大又无可靠的措施,现浇主梁在搁次梁处如没有设附加箍筋,或附加吊筋以及各种结构缝设置不当,设计时对施工恒荷载和活荷载及装饰材料荷载考虑不足等因素均容易导致混凝土开裂。
2 施工原因引起的裂缝2.1 材料质量水泥、砂、石等质量不符合规定的要求,特别是砂石含泥量超标,降低混凝土梁板的标号,造成裂缝。
2.2 施工工艺(1)采用的商品混凝土水灰比较大,商品混凝土厂商以采用大粉煤灰掺量。
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捣、振实各道工序中的任何缺陷和疏漏,都可能是裂缝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原因。
(2)现浇板中预埋管线较多较粗,管线敷设重叠,管线放于下层板筋底,减少保护层厚度,造成裂缝。
(3)施工中人为踩踏钢筋,造成正负受力钢筋之间的有效高度不够,影响抗拉强度,产生贯穿裂缝。
钢筋保护层厚薄不均匀,不论过大过小,钢筋位移都会影响钢筋的正常受力,产生裂缝。
(4)模板刚度强度不足、构造不当、支撑刚度不足、支撑的地基下沉等都可能造成混凝土开裂。
施工中抢工期,混凝土梁板拆模过早,提前超载堆荷,也可能导致出现裂缝。
(5)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未采取可靠的质量保证措施,水泥在水化及硬化过程中,散发大量热量,使混凝土内外部产生温差,超过一定值时,因混凝土的收缩不一致而产生裂缝。
混凝土裂缝及处理
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与处理一、混凝土裂缝的分类混凝土裂缝是混凝土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病情绝大多数发生于施工阶段,其原因复杂多变,为了分析其成因,试作如下大致分类:从裂缝外观可分成微观裂缝和宏观裂缝两大类。
微观裂缝是指肉眼看不到的、砼内部固有的一种裂缝,它是不连贯的。
宽度一般在0.05mm 以下,但是要比肉眼可见的即宏观裂缝多得多。
这种砼本身固有的微观裂缝,在荷载不超过设计规定的条件下,一般视为无害。
用实体显微镜观察、X射线或超声波探测仪等物理检验手段都可鉴定出这种裂缝。
另外一种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渗水观察,一定压力的水可以从砼内部的裂缝中渗透出来。
宏观裂缝宽度在0.05mm以上,并且认为宽度小于0.2~0.3mm的裂缝是无害的,但是这里必须有个前提,即裂缝不再扩展,为最终宽度。
宏观裂缝可分为以下几种:⑴收缩裂缝:在施工阶段因水泥水化热及外部气温的作用引起砼收缩而产生的裂缝。
多为规则的条状,很少交*。
常发生在结构变截面处,往往与受力钢筋平行。
收缩裂缝多发生在大体积砼中,梁、板、柱等小块体构件,特别是预应力构件极少产生收缩裂缝。
砼收缩裂缝危害较大,尤其是暴露在大气中的构筑物,影响更大。
如不加以防止,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
⑵超载裂缝:砼构件超荷载使用时,造成变形、失稳或因疲劳等原因产生裂缝。
一般均发生在构件受弯矩最大的部位,成条状,但分布不象收缩裂缝那样均匀,扩展方向也相反,一般沿受力钢筋垂直方向或斜向发展。
产生超载裂缝的原因,往往是施工阶段在构件上不适当地施加施工荷载或者是上部建筑过早施工。
另外,温度应力影响也是原因之一。
⑶沉降裂缝:因地基差异沉降或构件接合不良、剪应力超过设计强度而产生的一种砼裂缝,多见于填土地基、桩基沉降不均匀的各种基础与墙体。
这种裂缝一般与地面垂直,或成30°~40°角方向发展,宽度因荷载大小而异,与成降值成比例。
沉降裂缝危害极大,并且极难处理。
因此必须在设计上采取有效措施,施工、使用中也要加强观测、监视。
混凝土裂缝成因及处理方法
混凝土裂缝成因及处理方法一、成因分析混凝土裂缝是指混凝土结构中出现的裂缝现象。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材料因素:混凝土材料的质量不合格、配合比设计不合理、外加剂使用不当等都会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例如,混凝土中水胶比过大、骨料的石粉含量过高等都会导致混凝土的收缩性增大,从而容易出现裂缝。
2. 施工因素:施工过程中的温度、湿度、震动等因素也会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例如,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引起的热胀冷缩效应,以及混凝土浇筑后的震动等都会影响混凝土的结构性能,从而引发裂缝。
3. 设计因素:结构设计的不合理也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之一。
例如,结构中存在应力集中、构件尺寸设计不合理等情况,都会导致混凝土的应力超过承载能力,从而引发裂缝。
4. 外界因素:外界环境的变化也会对混凝土结构产生影响。
例如,地震、风力、温度变化等都会引发混凝土结构中的应力变化,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二、处理方法针对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不同,处理方法也会有所差异。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处理方法:1. 补修法:对于宽度较小的裂缝,可以采用补修法进行处理。
首先,清理裂缝,将裂缝两侧的松散材料清除干净。
然后,使用专用的混凝土补修材料填充裂缝,确保填充密实。
最后,修整表面,使其与周围的混凝土表面平齐。
2. 注浆法:对于较宽、较深的裂缝,补修法可能无法达到理想效果,此时可以采用注浆法进行处理。
注浆法的原理是通过将浆液注入裂缝内部,使其与周围混凝土结合,从而修复裂缝。
在进行注浆前,需要先对裂缝进行清理和预处理,然后选择合适的注浆材料进行注浆。
3. 加固法:对于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或外界因素引起的裂缝,可以采用加固法进行处理。
加固法的原理是通过在裂缝周围增加钢筋、钢板等材料,增加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从而防止裂缝的进一步扩展。
加固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并且需要进行严格的施工操作。
4. 预防措施:除了对已经出现的裂缝进行处理外,预防裂缝的发生也是十分重要的。
剪力墙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处置策略
剪力墙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处置策略剪力墙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承重墙体,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剪力墙可能会出现混凝土裂缝。
本文将探讨剪力墙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以及相应的处置策略。
一、成因分析1.剪力墙设计和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包括墙体设计不合理、施工过程中控制不当、混凝土拌合物配合比不合理等,这些问题会导致剪力墙混凝土出现裂缝。
2.剪力墙的荷载问题:在使用过程中,剪力墙可能承受过大的荷载,如地震荷载、风荷载等,这些荷载超出了剪力墙的承载能力,从而导致混凝土裂缝。
3.剪力墙的变形问题:剪力墙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变形,包括弯曲变形、剪切变形等,如果这些变形过大,就会产生混凝土裂缝。
4.剪力墙的温度变化问题:剪力墙在温度变化过程中,由于热胀冷缩等因素,可能引起不均匀的变形,从而导致混凝土裂缝。
5.剪力墙的支撑问题:如果剪力墙的支撑不稳定或不牢固,会导致墙体发生倾斜、错位等问题,从而产生混凝土裂缝。
二、处置策略针对剪力墙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有以下处置策略:1.预防为主:在剪力墙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确保墙体质量和施工质量。
特别是在墙体钢筋的布置、混凝土的拌合比、支撑的固定等方面,要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控制,以预防混凝土裂缝的发生。
2.增加墙体强度:对于设计中的疑难问题,如悬挑墙、开口墙等,可以增加墙体的厚度或增加钢筋,提高墙体的抗震性能和承载能力,防止混凝土裂缝的发生。
3.加强墙体连接:剪力墙与结构其他部分的连接应进行加固,增加连墙梁的数量和强度,确保墙体与地面或上部结构的牢固连接,避免裂缝的扩展。
4.预应力加固:对于已经出现裂缝的剪力墙,可以采取预应力加固的方式,引入预应力钢材对墙体进行加固,增加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防止裂缝进一步发展。
5.裂缝处理:对于已经出现的混凝土裂缝,可以采取填缝的措施进行处理。
填缝材料可以采用聚酯树脂、环氧树脂等,填充裂缝,以增加墙体的强度和密封性,防止裂缝扩展。
混凝土裂缝原因的分析及处理方法
混凝土裂缝原因的分析及处理方法混凝土裂缝原因的分析及处理方法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裂缝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建筑物的美观度,也会影响其结构安全性。
因此,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十分重要。
一、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1. 施工原因:不合理的施工方式,工程质量不合格等都会导致混凝土裂缝。
例如,在浇注混凝土时,若未能及时震动,混凝土中的气泡无法排出,就会形成裂缝。
2. 设计原因:设计不合理,比如基础过小、墙体过厚等也会导致混凝土裂缝。
3. 材料原因:材料质量不过关,如水泥品质不好、骨料不均匀等都会对混凝土质量造成影响,导致裂缝的产生。
4. 外界因素:自然因素如气温、湿度、风力等都会对混凝土产生影响,长期累积后也会导致混凝土裂缝。
二、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1. 表面处理法:对于表面裂缝较小的混凝土结构,可以采用表面处理法来处理。
将裂缝处的混凝土切割成V形或U形,再涂上专用的填缝材料,填补裂缝。
2. 桥式处理法:对于裂缝较大的混凝土结构,可以采用桥式处理法。
将裂缝处的混凝土彻底去除,再用钢筋网加固,再将混凝土重新浇注,使其与原有混凝土结构紧密结合。
3. 预防措施:预防混凝土裂缝是最好的办法。
在施工前,要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选用合适的材料,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4. 加固处理法:对于已经出现裂缝的混凝土结构,可以采用加固处理法。
加固处理可以采用加固钢筋等方式,来增强混凝土的抗拉能力,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5. 现浇加固法:对于裂缝较多的混凝土结构,可以采用现浇加固法。
即在原有混凝土结构上浇筑一层新混凝土,以增强整个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三、结论混凝土裂缝是建筑物常见的问题,其产生原因多种多样。
在处理混凝土裂缝时,要根据裂缝大小和深度以及混凝土结构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
同时,预防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也是非常关键的,只有在施工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有效地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及处理方法一、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1.1 温度变化混凝土中的水分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膨胀或收缩,从而导致混凝土的体积变化,引起裂缝的产生。
1.2 混凝土干缩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失去部分水分,从而导致收缩,这种收缩称为干缩。
干缩过程中混凝土内部的应力会增大,当应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裂缝的产生。
1.3 荷载变化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会承受不同的荷载,当荷载过大或荷载变化过快时,会导致混凝土内部的应力超过其承受能力,从而引起裂缝的产生。
1.4 施工不当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如果振捣不均匀、水泥浆配比不合理、混凝土振捣时间过长等因素会导致混凝土内部的应力不均匀,从而引起裂缝的产生。
1.5 基础沉降基础沉降是指建筑物基础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下沉现象,这种下沉会导致混凝土结构的应力发生变化,从而引起裂缝的产生。
二、混凝土裂缝处理方法2.1 预防措施为了避免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控制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水泥浆配比,确保混凝土的质量;(2)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注入适量的膨胀剂,以增加混凝土的柔性;(3)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控制施工速度,避免振捣时间过长;(4)合理设计建筑物的基础,避免基础沉降;(5)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注入适量的膨胀剂,以增加混凝土的柔性。
2.2 处理方法当混凝土裂缝已经产生时,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1)小裂缝处理:对于宽度小于0.2mm的裂缝,可以采用填充材料进行处理,填充材料可以选择加强型环氧树脂、聚氨酯等材料。
(2)中等裂缝处理:对于宽度在0.2mm-2mm之间的裂缝,可以采用注浆技术进行处理,注浆材料可以选择环氧树脂、聚氨酯等。
(3)大裂缝处理:对于宽度大于2mm的裂缝,需要采用更为复杂的处理方法,如局部重建、切割、再铺混凝土等。
2.3 注意事项在进行混凝土裂缝处理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对于大面积的裂缝,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分析,找出裂缝产生的原因,以避免再次出现裂缝。
混凝土开裂原因及处理方式
混凝土开裂原因及处理方式一、荷载引起的裂缝混凝土在常规静、动荷载及次应力下产生的裂缝称荷载裂缝,归纳起来主要有直接应力裂缝、次应力裂缝两种。
直接应力裂缝是指外荷载引起的直接应力产生的裂缝, 次应力裂缝是指由外荷载引起的次生应力产生裂缝。
荷载裂缝特征依荷载不同而异呈现不同的特点。
这类裂缝多出现在受拉区、受剪区或振动严重部位。
但必须指出,如果受压区出现起皮或有沿受压方向的短裂缝,往往是结构达到承载力极限的标志,是结构破坏的前兆,其原因往往是截面尺寸偏小。
二、收缩引起的裂缝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性质,当外部环境或结构内部温度发生变化,混凝土将发生变形,若变形遭到约束,则在结构内将产生应力,当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即产生温度裂缝。
在某些大跨径桥梁中,温度应力可以达到甚至超出活载应力。
温度裂缝区别其它裂缝最主要特征是将随温度变化而扩张或合拢。
三、变型不均引起的裂缝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因收缩所引起的裂缝是最常见的。
在混凝土收缩种类中,塑性收缩和缩水收缩(干缩)是发生混凝土体积变形的主要原因,另外还有自生收缩和炭化收缩。
塑性收缩,发生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后4~5小时左右,此时水泥水化反应激烈,分子链逐渐形成,出现泌水和水分急剧蒸发,混凝土失水收缩,同时骨料因自重下沉,因此时混凝土尚未硬化,称为塑性收缩。
塑性收缩所产生量级很大,可达1%左右。
在骨料下沉过程中若受到钢筋阻挡,便形成沿钢筋方向的裂缝。
在构件竖向变截面处如T梁、箱梁腹板与顶底板交接处,因硬化前沉实不均匀将发生表面的顺腹板方向裂缝。
为减小混凝土塑性收缩,施工时应控制水灰比,避免过长时间的搅拌,下料不宜太快,振捣要密实,竖向变截面处宜分层浇筑。
缩水收缩(干缩),混凝土结硬以后,随着表层水分逐步蒸发,湿度逐步降低,混凝土体积减小,称为缩水收缩(干缩)。
因混凝土表层水分损失快,内部损失慢,因此产生表面收缩大、内部收缩小的不均匀收缩,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致使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当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便产生收缩裂缝。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处理方法
、魁塑i堡凰,1誊‘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处理方法盛学峰刘金兰(七台河大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七台河154600)脯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浸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裂缝的控制措施和裂缝的处理措施。
扎既;键词]混凝土;裂缝;成因;处理方法√+,?混凝土裂缝是建筑施工中较普遍存在的问题,一般可分为微观裂缝和宏观裂缝两大类微观裂缝是指肉眼看不到的、硅内部固有的一种裂缝,它是不连贯的,宽度一般在o.05m m以下,这种硅本身固有的微观裂缝,荷载不超过设计规定的条件下—般视为无害。
但是在砼受到荷载、温差等作用之后,微裂缝就会不断的扩展和连通最终形成裂缝。
1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1)干缩裂缝。
原因分析:混凝土成型后,养护不当:混凝土构件长期露天堆放:采用含泥量大的粉砂配制混凝土:混凝土过度振捣,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多的砂浆层;后张法预应力构件露天生产后长久张拉等。
2)温度裂缝。
原因分析:表面温度裂缝.多由于温差较大引起,深进的和贯穿的温度裂缝多由于结构降温差较大,受到外界的约束而引起采用燕汽养护的预制构件,由于混授土降温过速或养生窑坑急速揭盖,使混j蓖土表面剧烈降温而受到肋部或脱摸的约束,常导致构件表面或肋部出现裂缝。
3)不均匀沉陷裂缝。
原因分析:结构、构件下面的地基未经夯实和必要的加固处理;平卧生产的预制构件(如屋架、梁等),由于俱I向刚度较差,在弦、腹杆件或梁的侧面常出现裂缝,模板刚度不足、模板支撑间距过大或支撑底部松动,以及过早拆模等。
2裂缝的控制措施2l设计方面1)设计中的“抗”与“放”。
在建筑设计中应处理好构件中“抗”与”放”的关系。
所谓“抗”就是处于约束状态下的结构,没有足够的变形余地时。
为防止裂缝所采取的有力措施,而所谓“放”就是结构完全处于自由变形无约ig.tg态下,有足够变形余地时所采取的揽设计人员应灵活地运用“抗—放”结合、或以“抗”为主、或以“放”为主的设计原则,来选择结构方案和使用的材料。
2)设计中应尽量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
混凝土路面裂缝成因大全及解决措施全
混凝土路面裂缝成因大全及解决措施1:原因分析1.1横向裂缝1:混凝土路面切缝不及时,由于温缩和干缩发生断裂。
混凝土连续浇筑长度越长,浇筑时气温越高,基层表面越粗糙越易断裂。
2:切缝深度过浅,由于横断面没有明显削弱,应力没有释放,因而在邻近缩缝处产生新的收缩缝。
3:混凝土路面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陷(如穿越河道、沟槽、拓宽路段处),导致板底脱空而断裂。
4:混凝土路面板厚度与强度不足,在行车荷载和温度作用下产生强度裂缝。
5:水泥干缩性大;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水胶比大;材料计量不准确;养护不及时。
6:混凝土施工时,振捣不均匀。
1: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陷,如由于纵向沟槽下沉、路基拓宽部分沉陷、路堤一侧积水、排灌等导致路基基础下沉、板块脱空而产生裂缝。
2:由于基础不稳定,在行车荷载和水、温度的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或者由于基层材料水稳性不良,产生湿软膨胀变形,导致各种形式的开裂,纵缝也是其中一种破坏形式。
3:混凝土板厚度与基础强度不足产生的荷载型裂缝。
1.3龟裂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在炎热或大风天气,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体积急剧收缩,导致开裂。
2:混凝土拌制时水胶比过大;模板与垫层过于干燥,吸水大。
3: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水泥用量和砂率过大。
4:混凝土表面过度振捣或抹平,使水泥和细骨料过多上浮至表面,导致缩裂。
5,地基上匕较干燥,在炎热的夏季,地基表面温度上匕较高,若没有进行处理,浇筑混凝土会出现温度急剧升高,失水过快产生裂纹。
2.1横向裂缝1:严格掌握混凝土路面的切缝时间。
2:当连续浇捣长度很长,切缝设备不足时,可在1/2长度先锯,之后再分段锯;可间隔几十米设置一条压缝,以减少收缩应力的积聚。
3:保证基础稳定、无沉陷。
在沟槽、河道回填处必须按规范要求,做到密实、均匀。
4:混凝土路面的结构组合与厚度设计应满足交通需要,特别是重车、超重车的路段。
5:选用干缩性较小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严格控制材料用量,保证计量准确,并及时养护。
衬砌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衬砌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一、原因分析:1. 温度变化:混凝土在温度变化过程中会发生体积变化,当温度变化较大时,混凝土会浮现收缩或者膨胀,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2. 混凝土配合比问题: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或者掺入的添加剂不当,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够或者收缩率过大,进而引起裂缝。
3. 施工操作不当:施工过程中如果混凝土的浇筑、振捣和养护等环节操作不当,例如浇筑速度过快、振捣不均匀或者养护不到位,都会导致混凝土的裂缝产生。
4. 基础沉降:如果基础沉降不均匀,会导致上部结构受力不均匀,从而引起混凝土裂缝。
5. 外部荷载作用:外部荷载的作用下,如车辆、机械或者其他重物的震动、振动等,会导致混凝土产生应力集中,从而引起裂缝。
二、处理方法:1. 预防措施:a. 合理设计:在设计阶段,应根据工程要求和环境条件合理选择混凝土配合比,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抗裂性能。
b. 施工操作规范: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操作,包括浇筑速度、振捣时间和养护措施等,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充实度。
c. 控制温度变化:在温度变化较大的情况下,采取降温措施,如喷水降温、遮阳等,减少混凝土的收缩或者膨胀。
d. 加强基础处理:在基础施工中,采取加固措施,如采用加固板、加固筋等,确保基础的均匀沉降。
2. 处理方法:a. 补充材料:对于较小的裂缝,可以使用填缝剂或者填充材料进行修补,填充至裂缝的底部,并确保填充材料与混凝土的粘结性。
b. 裂缝处理剂:对于较大的裂缝,可以使用裂缝处理剂进行修补,裂缝处理剂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和耐久性,能够有效修复裂缝并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c. 加固措施:对于严重裂缝,可以采取加固措施,如加固钢筋、加固板等,以增加混凝土的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
d. 重新浇筑:对于无法修复的裂缝,需要重新浇筑混凝土,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注意事项:1. 在进行混凝土裂缝处理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方法,确保修复后的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强度和耐久性。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控制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控制混凝土,作为当今建筑业中最常用的建筑材料,它的优点和特性使得其在各种工程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混凝土裂缝的问题始终困扰着工程人员,这不仅影响了混凝土的性能,也影响了整个工程的质量。
本文将深入探讨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混凝土裂缝的成因1、材料因素:混凝土是由砂、石、水泥等材料混合而成,如果材料的质量不符合要求,或者配合比不当,都会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例如,砂石的含泥量过高,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导致裂缝产生。
2、结构设计因素:结构设计不合理,如应力集中、构造配筋不足等,也可能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3、施工因素:施工过程中,如果模板支撑不牢固、振捣不密实、养护不到位等,都可能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4、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化学腐蚀等也可能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例如,温度变化可能导致混凝土热胀冷缩,产生温度应力,从而产生裂缝。
二、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1、优化材料选择:选择质量优良的材料,如砂石的含泥量要低,水泥的活性要高等,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2、优化结构设计:在结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应力分布、构造配筋等因素,以减少裂缝产生的可能性。
3、加强施工过程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模板支撑牢固、振捣密实、养护到位等,以减少裂缝的产生。
4、环境因素控制:对于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等,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以减少温度应力等引起的裂缝。
例如,可以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外加剂,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其抗裂性。
5、定期检测和维护:对已出现的裂缝要进行及时的修补和加固,同时也要定期对混凝土进行检测和维护,以确保其长期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总结:混凝土裂缝是建筑中常见的问题,但可以通过合理的措施进行控制。
为了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我们需要从材料选择、结构设计、施工过程控制、环境因素控制以及定期检测和维护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实施。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和使用寿命,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混凝土地面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混凝土地面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一、材料因素:1.水灰比过大或过小:水灰比是指水与水泥的质量比例,如果比例不合适,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够,容易产生裂缝。
处理措施是在施工前进行良好的设计,确保水灰比在合理范围内,并控制好配合比例。
2.使用劣质材料:劣质材料容易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容易出现裂缝。
处理措施是要选择合格的材料,并在施工前进行检测和验收。
二、施工因素:1.温度变化引起的温度收缩: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会产生体积变化,如果不能得到充分的释放,就会出现裂缝。
处理措施是在施工前进行恰当的温度控制,避免温度变化过大。
2.缺乏养护措施: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养护,否则易出现裂缝。
处理措施是在施工后进行充足的养护,包括保湿和防止温度过快下降。
3.施工技术不符合要求:施工过程中如未能严格控制好混凝土的加工和浇筑,也容易产生裂缝。
处理措施是在施工前进行良好的施工计划,并培训工人掌握良好的施工技术。
三、使用环境因素:1.荷载作用:超过混凝土承受荷载的范围,会引起裂缝。
处理措施是在设计阶段确保荷载不超过混凝土的承载能力,或者在需要承受更大荷载情况下采取增强措施。
2.温度变化引起的温度应力: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温度应力也会导致裂缝的产生。
处理措施是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温度应力,并采取合适的措施来缓解应力。
比如采取伸缩缝、预应力等方法。
3.地基不平坦或不坚固:地基不平坦或不坚固也会导致混凝土地面产生裂缝。
处理措施是在施工前充分考虑地基情况,进行必要的地基处理和加固。
综上所述,混凝土地面产生裂缝的原因主要包括材料因素、施工因素和使用环境因素。
对于每一种原因,都可以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控制好水灰比,选择合格材料,恰当控制温度,进行充足养护,掌握良好施工技术,合理设计承载能力等等。
这些措施能够降低混凝土地面产生裂缝的风险,延长混凝土地面的使用寿命。
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一、引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材料之一。
但由于各种原因,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裂缝。
裂缝不仅影响建筑的美观,还会降低建筑物的强度和稳定性,给使用带来安全隐患。
因此,对混凝土裂缝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是保证建筑物安全和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
二、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1. 施工质量问题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是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
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包括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浇筑不均匀、振捣不到位、养护不当等。
其中,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如果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将大大降低,容易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2. 温度变化温度变化是混凝土裂缝的另一个常见原因。
当混凝土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时,会发生体积变化,从而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
特别是在极端温度下,混凝土的体积变化更加明显,容易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3. 混凝土材料问题混凝土材料问题也是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一个重要原因。
混凝土中掺入的材料,如砂、石子、水泥等,其质量和数量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如果混凝土中掺入的材料质量不好或数量不足,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将大大降低,从而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4. 土壤问题土壤问题也是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原因之一。
如果建筑物所处的土壤含有较多的水分,当土壤膨胀时,会对建筑物施加压力,从而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5. 建筑物使用问题建筑物的使用问题也是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原因之一。
长期使用后,建筑物可能会出现变形或移位,从而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此外,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的地震、风灾等自然灾害也可能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三、混凝土裂缝处理方法1. 修复裂缝当混凝土出现裂缝时,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
修复裂缝的方法包括填缝、注浆、粘贴等。
其中,填缝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填缝前需先清理裂缝,并将混凝土表面进行磨砂处理,以提高填缝效果。
2. 强化混凝土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可以采取混凝土强化措施。
分析道桥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与修复技术
分析道桥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与修复技术道桥工程是指用于交通运输的道路和桥梁等建筑工程,其中混凝土在道桥工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使用过程中,混凝土往往会出现裂缝问题,严重影响着道桥工程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深入分析道桥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探讨修复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一、混凝土裂缝的成因1. 施工因素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有很多,首先是施工因素。
施工过程中,如果混凝土的浇筑不均匀、振捣不到位或水灰比不当等,就会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出现。
如果养护时间不足或者养护不当也会引起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2. 材料因素混凝土采用的材料也直接影响着其裂缝的产生。
如果水泥的质量不合格、骨料的成分掺杂不当或者掺合料使用过量等,都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存在质量缺陷,从而产生裂缝。
3.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是引起混凝土裂缝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高温、干燥或者寒冷潮湿的环境中,混凝土会快速膨胀或收缩,从而引起内部应力,最终导致裂缝的产生。
4. 结构设计因素结构设计不当也是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之一。
如果道桥工程在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受力性能和变形特点,或者存在缺陷,则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裂缝问题。
1. 裂缝修复材料对于混凝土裂缝的修复,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修复材料。
修复材料通常有聚合物修补材料、水泥基修补材料、耐水性膨胀胶等。
选择修复材料时需要考虑混凝土的使用环境、裂缝的宽度和深度以及修复后的耐久性等因素。
2. 表面处理在进行混凝土裂缝修复之前,需要对裂缝周围的表面进行处理。
主要包括清洁、修剪和切割,以便为修复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3. 构造方式混凝土裂缝的修复构造方式分为干粘结和湿粘结两种。
湿粘结方式应用广泛,它通过在裂缝内部灌注修复材料,使修复材料与混凝土形成整体,从而达到修复的目的。
4. 剂型选择在进行混凝土裂缝修复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修复剂型。
合理选择剂型可以提高修复效果,减少修复成本。
5. 质量监控在混凝土裂缝修复过程中,需要加强质量监控工作。
关于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与处理论文(精选6篇)
关于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与处理论文(精选6篇)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与处理论文篇1摘要:目前混凝土结构物裂缝问题,是混凝土工程建设中带有一定普遍性的技术问题。
而混凝土结构的破坏和建筑物的倒塌,也都是从结构裂缝的扩展开始而引起的,一是影响美观,二是影响使用寿命,有严重裂缝的建筑物将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故在某些施工验收规范和工程都是不允许混凝土结构出现有明显的裂缝。
关键词:裂缝;原因;处理1、混凝土裂缝的种类及渗、漏原因混凝土渗、漏的主要原因是在其拌合物在浇灌振捣过程中漏振和振捣不密实而产生的毛细孔隙或蜂窝状,在外部水压力的作用下,导致渗、漏现象。
同时,由于设计的原因,如结构的造型尺寸、受力情况、构造等因素考虑不周,也会造成混凝土结构的渗、漏现象。
从以往的实际情况看,混凝土的裂缝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①混凝土拌合物凝结前的沉降裂缝及干缩裂缝;②混凝土温度应力裂缝;③混凝土自应力裂缝;④混凝土受外力及荷重影响裂缝。
从实际情况来看,地下混凝土工程结构的裂缝情况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1混凝土拌合物沉降裂缝这种裂缝的发生,往往是采用大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时而发生的裂缝,大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在混凝土初凝前,混凝土拌合物中的粗骨料始终处于一种自由体,虽然经过振动器械进行了振动,内部的孔隙也基本排除,但在混凝土内部的粗骨料本身在自身质量的作用下缓慢下沉,若是素混凝土,内部的下沉是均匀的,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表面的裂缝一般均为施工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所留下的脚窝因用素浆找平后而形成的,因为这些裂缝是素浆在硬化时产生的收缩(干裂)裂缝;但是只要在混凝土初凝时予以压光即可解决。
另外一方面是钢筋混凝土,在混凝土没有达到初凝前,其内部的粗骨料继续处于下沉状态,而混凝土沿着钢筋的下方继续下沉,由于在钢筋的作用下,钢筋上面的混凝土被钢筋的支护,在钢筋上表面沿着钢筋的走向产生裂缝,这种裂缝的深度一般只达到钢筋表面为止。
1.2早期混凝土干缩裂缝这种裂缝一般出现在混凝土较薄的结构;如现浇楼板混凝土、道路混凝土、地坪等混凝土,在结构断面≤300mm、混凝土坍落度>100mm时,最容易发生此种裂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分析及处理摘要由于混凝土施工、本身变形和约束以及混凝土的裂缝是建筑工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使混凝土裂缝成了土木、水利、桥梁、隧道等工程中常见的工程病害,裂缝的存在和发展通常会使内部的钢筋等材料产生腐蚀,降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承载力、耐久力以及抗渗能力,影响了建筑的外观以及使用寿命,严重的讲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安全与财产。
针对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的裂缝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加以防范和控制,以确保工程的质量。
本文从设计、材料、配合比、施工现场养护等方面对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一些裂缝的成因进行分析探讨。
针对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在混凝土结构设计、混凝土材料选择、配合比优化、以及施工现场的养护等方面提出控制裂缝发展的措施。
依据相关文献,并总结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表面处理法、填充法、灌浆发、结构补强法、电化学防护法、仿生自愈合法等。
关键词: 1、混凝土裂缝 2、形成 3、处理 4、预防目录绪论 (1)一、混凝土裂缝 (2)(一)混凝土的基本特性 (2)(二)混凝土裂缝的种类 (2)(三)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4)二、混凝土裂缝处理方法 (7)三、预防混凝土裂缝施工上应注意事项 (9)(一)模板的安装 (9)(二)钢筋工程 (9)(三)混凝土运输入仓 (9)(四)摊铺初平 (9)(五)振捣、找平 (10)(六)表面处理 (10)(七)伸缩缝 (10)(八)混凝土养护 (10)(九)混凝土路面施工裂缝的预防 (10)(十)各段的高程必须符合X0433—总施07的设计要求 (10)四、结合实例对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进行阐述 (11)(一)工程概况 (11)(二)工程设想 (11)(三)工程抗裂施工措施 (11)(四)其他安全处理措施 (13)结论 (15)(一)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 (15)(二)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 (15)(三)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 (15)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17)绪论混凝土因其取材广泛、价格低廉、抗压强度高、可浇筑成各种形状,并且耐火性好、不易风化、养护费用低,成为当今世界建筑结构中使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
近年来,我国交通基础建设得到迅猛发展,各地兴建了大量的混凝土桥梁。
在桥梁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有关因出现裂缝而影响工程质量甚至导桥梁垮塌的报道屡见不鲜。
混凝土最主要的缺点是抗拉能力差,容易开裂。
大量的工程实践和理论分析表明,几乎所有的混凝土构件均是带裂缝工作的,只是有些裂缝很细,甚至肉眼看不见(<0.05mm),一般对结构的使用无大的危害,可允许其存在;有些裂缝在使用荷载或外界物理、化学因素的作用下,不断产生和扩展,引起混凝土碳化、保护层剥落、钢筋腐蚀,使混凝土的强度和刚度受到削弱,耐久性降低,严重时甚至发生垮塌事故,危害结构的正常使用,必须加以控制。
混凝土开裂可以说是“常发病”和“多发病”,经常困扰着桥梁工程技术人员。
其实,如果采取一定的设计和施工措施,很多裂缝是可以克服和控制的。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混凝土桥梁裂缝的认识,尽量避免工程中出现危害较大的裂缝,我国现行公路、铁路、建筑、水利等部门设计规范均采用限制构件裂缝宽度的办法来保障混凝土结构的正常使用。
本文尽可能对混凝土桥梁裂缝的种类和产生的原因作较全面的分析、总结,以方便设计、施工找出控制裂缝的可行办法,达到防范于未然的作用。
一、混凝土裂缝(一)混凝土的基本特性预拌混凝土又称商品混凝土,是由水泥、骨料、水及根据需要掺入的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等组分按一定的比例,在搅拌站经计量、拌制后出售并采用运输车在规定的时间内运至使用地点的混凝土拌合物。
其特性如下:1、落度大:运输、等待等因素影响,出厂塌落度必须大于或等于施工要求的塌落度加上预计的塌落度经时损失值。
2、灰比大,掺合料掺量大,胶凝材料多:在不影响强度的前提下,要想提高塌落度,用水量和胶凝材料用量必须同步增加,胶凝材料多有利也有3、率大:满足泵送施工及大塌落度的和易性等诸多因素,必须提高砂率。
4、送剂(减水剂)掺量大,凝结时间较不掺者长:送剂是预拌混凝土的主要组分之一,它不仅能提高塌落度,降低用水量和水泥用量而且能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可泵性及良好的塌落度保持性能。
5、械化程度高,计量较准确,搅拌较均匀,质量较稳定,但时间性要求极强:众所周知,混凝土一旦搅拌便进入倒计时,其塑性性能也将逐渐消失直至凝固。
6、半成品:预拌混凝土是一种特殊的建筑材料,交货时是塑性、流态状的半成品,在所有权转移后,还需要施工方继续尽一定的质量义务,才能达到最终的设计要求。
(二)混凝土裂缝的种类1、荷载引起的裂缝混凝土在常规静、动荷载及次应力下产生的裂缝称荷载裂缝,归纳起来主要有直接应力裂缝、次应力裂缝两种。
直接应力裂缝是指外荷载引起的直接应力产生的裂缝, 次应力裂缝是指由外荷载引起的次生应力产生裂缝。
荷载裂缝特征依荷载不同而异呈现不同的特点。
这类裂缝多出现在受拉区、受剪区或振动严重部位。
但必须指出,如果受压区出现起皮或有沿受压方向的短裂缝,往往是结构达到承载力极限的标志,是结构破坏的前兆,其原因往往是截面尺寸偏小。
2、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性质,当外部环境或结构内部温度发生变化,混凝土将发生变形,若变形遭到约束,则在结构内将产生应力,当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即产生温度裂缝。
在某些大跨径桥梁中,温度应力可以达到甚至超出活载应力。
温度裂缝区别其它裂缝最主要特征是将随温度变化而扩张或合拢。
3、收缩引起的裂缝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因收缩所引起的裂缝是最常见的。
在混凝土收缩种类中,塑性收缩和缩水收缩(干缩)是发生混凝土体积变形的主要原因,另外还有自生收缩和炭化收缩。
塑性收缩。
发生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后4~5小时左右,此时水泥水化反应激烈,分子链逐渐形成,出现泌水和水分急剧蒸发,混凝土失水收缩,同时骨料因自重下沉,因此时混凝土尚未硬化,称为塑性收缩。
塑性收缩所产生量级很大,可达1%左右。
在骨料下沉过程中若受到钢筋阻挡,便形成沿钢筋方向的裂缝。
在构件竖向变截面处如T梁、箱梁腹板与顶底板交接处,因硬化前沉实不均匀将发生表面的顺腹板方向裂缝。
为减小混凝土塑性收缩,施工时应控制水灰比,避免过长时间的搅拌,下料不宜太快,振捣要密实,竖向变截面处宜分层浇筑。
缩水收缩(干缩)。
混凝土结硬以后,随着表层水分逐步蒸发,湿度逐步降低,混凝土体积减小,称为缩水收缩(干缩)。
因混凝土表层水分损失快,内部损失慢,因此产生表面收缩大、内部收缩小的不均匀收缩,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致使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当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便产生收缩裂缝。
混凝土硬化后收缩主要就是缩水收缩。
如配筋率较大的构件(超过3%),钢筋对混凝土收缩的约束比较明显,混凝土表面容易出现龟裂裂纹。
自生收缩。
自生收缩是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水泥与水发生水化反应,这种收缩与外界湿度无关,且可以是正的(即收缩,如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也可以是负的(即膨胀,如矿渣水泥混凝土与粉煤灰水泥混凝土)。
炭化收缩。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泥的水化物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的收缩变形。
炭化收缩只有在湿度50%左右才能发生,且随二氧化碳的浓度的增加而加快。
炭化收缩一般不做计算。
混凝土收缩裂缝的特点是大部分属表面裂缝,裂缝宽度较细,且纵横交错,成龟裂状,形状没有任何规律。
4、地基础变形引起的裂缝由于基础竖向不均匀沉降或水平方向位移,使结构中产生附加应力,超出混凝土结构的抗拉能力,导致结构开裂。
5、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由于混凝土质量较差或保护层厚度不足,混凝土保护层受二氧化碳侵蚀炭化至钢筋表面,使钢筋周围混凝土碱度降低,或由于氯化物介入,钢筋周围氯离子含量较高,均可引起钢筋表面氧化膜破坏,钢筋中铁离子与侵入到混凝土中的氧气和水分发生锈蚀反应,其锈蚀物氢氧化铁体积比原来增长约2~4倍,从而对周围混凝土产生膨胀应力,导致保护层混凝土开裂、剥离,沿钢筋纵向产生裂缝,并有锈迹渗到混凝土表面。
由于锈蚀,使得钢筋有效断面面积减小,钢筋与混凝土握裹力削弱,结构承载力下降,并将诱发其它形式的裂缝,加剧钢筋锈蚀,导致结构破坏。
要防止钢筋锈蚀,设计时应根据规范要求控制裂缝宽度、采用足够的保护层厚度(当然保护层亦不能太厚,否则构件有效高度减小,受力时将加大裂缝宽度);施工时应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加强振捣,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防止氧气侵入,同时严格控制含氯盐的外加剂用量,沿海地区或其它存在腐蚀性强的空气、地下水地区尤其应慎重。
6、冻胀引起的裂缝大气气温低于零度时,吸水饱和的混凝土出现冰冻,游离的水转变成冰,体积膨胀9%,因而混凝土产生膨胀应力;同时混凝土凝胶孔中的过冷水(结冰温度在-78度以下)在微观结构中迁移和重分布引起渗透压,使混凝土中膨胀力加大,混凝土强度降低,并导致裂缝出现。
尤其是混凝土初凝时受冻最严重,成龄后混凝土强度损失可达30%~50%。
冬季施工时对预应力孔道灌浆后若不采取保温措施也可能发生沿管道方向的冻胀裂缝。
7、施工材料质量引起的裂缝混凝土主要由水泥、砂、骨料、拌和水及外加剂组成。
配置混凝土所采用材料质量不合格,可能导致结构出现裂缝。
8、施工工艺质量引起的裂缝在混凝土结构浇筑、构件制作、起模、运输、堆放、拼装及吊装过程中,若施工工艺不合理、施工质量低劣,容易产生纵向的、横向的、斜向的、竖向的、水平的、表面的、深进的和贯穿的各种裂缝,特别是细长薄壁结构更容易出现。
裂缝出现的部位和走向、裂缝宽度因产生的原因而异。
(三)混凝土裂缝的成因1、设计的影响a设计结构中的断面突变而产生的应力集中所产生的构件裂缝。
b设计中对构件施加预应力不当,造成构件的裂缝(偏心、应力过大等)。
c设计中构造钢筋配置过少或过粗等引起构件裂缝(如墙板、楼板)。
d设计中未充分考虑混凝土构件的收缩变形。
e设计中采用的混凝土等级过高,造成用灰量过大,对收缩不利。
2、混凝土材料的影响a粗细集料含泥量过大,造成混凝土收缩增大。
集料颗粒级配不良或采取不恰当的间断级配,容易造成混凝土收缩的增大,诱导裂缝的产生。
b骨料粒径越细、针片含量越大,混凝土单方用灰量、用水量增多,收缩量增大。
c混凝土外加剂、掺和料选择不当、或掺量不当,严重增加混凝土收缩。
d水泥品种原因,矿渣硅酸盐水泥收缩比普通硅酸盐水泥收缩大、粉煤灰及矾土水泥收缩值较小、快硬水泥收缩大。
e水泥等级及混凝土强度等级原因:水泥等级越高、细度越细、早强越高对混凝土开裂影响很大。
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越高,混凝土脆性越大、越易开裂。
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影响a设计中水泥等级或品种选用不当。
b配合比中水灰比(水胶比)过大。
c单方水泥用量越大、用水量越高,表现为水泥浆体积越大、坍落度越大,收缩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