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思想

合集下载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实践要求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实践要求

政治06/2022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实践要求◎龚云能否根据具体历史条件的变化准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要矛盾,并在这个基础上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关系到党的工作重心、指导方针和主要任务的确定,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成败。

党的十九大根据我国国情的变化,作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判断。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作出系统概括,其中“第三个明确”是“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这一重要论述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丰富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实践要求,对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阐述了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具有重大理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到实践都需要全世界的马克思主义者进行极为艰巨、极具挑战性的努力。

马克思指出:“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89—290页)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推进马克思主义落地生根、深入人心。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在解决中国问题过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不同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过程。

《决议》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丰富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实践要求,并且根据党的理论创新要求,把它作为“第三个明确”予以表述。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三个哲学维度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三个哲学维度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三个哲学维度作者:张志斌庄倩琳来源:《文教资料》2020年第17期摘; ;要:要想把握好时代的脉搏,就要找准时代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哲学分析。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从多个方面体现出蕴含的辩证法: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关系,变与不变的关系,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新时代;主要矛盾;哲学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这一判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维,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思想在社会问题中的深刻体现,是对矛盾内涵的深刻把握。

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剖示以下三个方面的辩证关系。

一、从主要矛盾与基本矛盾这一对辩证关系上看矛盾是哲学领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范畴,即对立统一。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矛盾的普遍性正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在其发展的始终贯穿了矛盾。

人类社会中存在的矛盾是多种多样的,按照不同的作用和地位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划分方法,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要矛盾就是在不同的划分方法中存在的两类不同的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要矛盾是两对不同层次上的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与社会非基本矛盾相对立的,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非主要矛盾相对立。

这两类矛盾虽然处于不同的层次上,但二者之间存在辩证的关系,社会主要矛盾是被社会基本矛盾所规定的,并受到其制约。

“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2](196)。

這是马克思早期的提法,指的是社会基本矛盾,所以其他矛盾都是由这一矛盾衍生的,因此它是最基本的。

社会主要矛盾是指在诸多的社会矛盾当中占支配地位和起主导作用的矛盾。

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都会有不同,且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因为它反映了当时当地所面临的最主要的社会实践。

善于诊断时代的脉搏,才能准确解决时代的问题。

第4课 怎样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第4课 怎样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示:“中固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怎样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址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发生哪些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五次提到“社会主要矛盾”。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后表述的变化体现在两个方面:前半句从“物质文化需要”转化为“美好生活需要”,后半句从“落后的社会生产”转化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一)“美好生活需要”相比“物质文化需要”有更广的外延与“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相比,“美好生活需要”内容更广泛,不仅包括既有的“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些客观“硬需求”,更包括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及尊严、权利、当家作主等更具主观色彩的“软需求”。

经过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高速发展,我国改革成果极大丰富,改革分享机制基本健全。

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生产力水平随之发生了阶段性的变革,生产力水平有了质的突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渐成熟定型。

与此同时,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如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人、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等等。

这些“软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从精神文化到政治生活、从现实社会地位到心理预期、价值认同等方面,甚至对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都提出相应要求。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哲学思考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哲学思考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哲学思考1. 引言1.1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

过去,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集中在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人民群众对物质生活水平的要求与生产力不足之间的矛盾。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人民群众更加关注生态环境、民生福祉、公平正义等方面的问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增强,而当前我国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矛盾也逐渐凸显,导致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状况。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更加丰富,不仅包含了经济领域的矛盾,还涉及了社会、环境、政治等多个方面的矛盾。

这种变化,对我们认识社会、研究社会、解决社会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1.2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变迁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变迁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经历了多次变化,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特点和阶段性。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对物质生活的需求和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进步。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逐渐转变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也暴露了一些结构性矛盾和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一轮的变化。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仅停留在物质文化层面,更强调了生态环境的改善、社会公平正义、民生保障等全面发展的要求。

这种变化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也将对未来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提出更高要求和挑战。

2. 正文2.1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原因2000字对于一个文字助手来说太多了,我可以给你一个简短的摘要,你可以根据需要再进行详细展开。

如何认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如何认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如何认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作者:董小君来源:《理论探索》2020年第03期〔摘要〕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全新研判,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矛盾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从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双重视角,可以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时代特征。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具体体现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破解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路径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构建现代化国家创新体系;处理好地方与地方的关系,实现城乡及区域协调发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绿色发展体系;处理好本国与他国的关系,构建全面开放体系;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重构收入分配体系。

〔关键词〕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不平衡发展,不充分发展〔中图分类号〕F012 ;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20)03-0096-06党的十九大报告从新时代方位,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是继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论断以来,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转化作出的全新研判。

一、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理论与历史的双重逻辑任何一种思想的形成都有其理论与历史的双重逻辑。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判断,是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的与时俱进的科学论断。

(一)理论逻辑:社会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的辩证关系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矛盾理论的视角下,厘清决定主要矛盾的因素,以及主要矛盾与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矛盾理论,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理论和方法。

马克思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社会关系中抽象出了社会基本矛盾。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他在总结矛盾运动规律基础上,指出贯穿人类社会一切形态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的变化。

这一变化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出发,探讨其背景、内涵、特点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以期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一变化反映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文章将深入分析这一矛盾变化的内涵,指出其表现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生态文明建设等多个方面,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

同时,文章还将探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特点,包括矛盾的复杂性、长期性、阶段性等。

这些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以新的思路和方法来认识和解决社会矛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文章将分析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这一变化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我们需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本文旨在全面深入地分析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我们相信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变化规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演变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经历了历史性的演变。

这一演变过程,既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认识不断深化的必然产物。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表现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的提出,反映了当时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这一阶段,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是确定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前提。

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抓住了新时代中国基本国情的主要特征,是我们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而得出的正确结论,为进一步把握和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新特点、正确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内涵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揭示了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指出了影响全面发展的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

如果说过去我们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发展“量”的不足问题,新时代则向我们提出了发展“质”的提高问题。

1.如何认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一科学判断有利于更加全面分析和把握多方面、多样化、个性化、多变性、多层次的人民需要,对于更好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各项需求,与时俱进地研究分析人民群众需要的时代特点和演变发展的规律,以及制定具体的方针、政策和战略,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首先,“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已经解决。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明显提高,国民经济已进入世界前列,过去出现的产品数量、质量、种类与人们需要的不一致,生产与需要在时间、空间上的不一致已经得到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能准确表达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实际状况。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反映了我国生产力水平从不高到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发展、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大幅增强。

要继续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从而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其次,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反映了当前人民需要的全面性。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作者:王玮萱来源:《卷宗》2018年第18期摘要: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与时俱进的新表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本文通过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及其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具体体现,力图探索党和国家今后事业发展的新要求、新方式。

关键词:矛盾;美好生活需要;不平衡不充分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我们要建设的是“世界上顶富强的国家”、“世界上顶安乐的国家”,我们的人民要成为“世界上顶幸福的人民”。

在我党和国家的带领下,我们的国家不断强大,我们的地位不断提升,我们的建设飞速增长,我们要为人民创造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与自豪感。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就对我国新时代下社会主要矛盾进行了全新的表述,这一表述是具有历史性的,具有前瞻性的,是造福于我国继续发展建设的。

本文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改变的根源、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对党和国家的新要求三个方面,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进行浅析,加强自身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理解和认知,明确在新时代下青年一代的历史使命。

1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改变的根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们党和国家社会主义事业道路与方针政策制定均是在这一正确主要矛盾定位下取得胜利的。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怎样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怎样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怎样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作者:来源:《共产党员·下》2017年第11期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新的表述,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是十九大报告作出的又一个重大政治判断,也是十九大报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

抓住重点带动面上工作,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也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一贯倡导和坚持的方法。

要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就必须找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1956年党的八大上就提出了。

改革开放以后又作了归纳和精练,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从党的八大算起已经过去60多年了,改革开放也已经30多年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社会需求和社会生产这两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一方面,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我国长期所处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

“落后的社会生产”这样的表述,已经不符合当今中国的实际。

另一方面,从人民生活来说,我国已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这说明人民群众的需要已經远远超出了物质文化的范畴和层次。

在这种情况下,影响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从原来讲的“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从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到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这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反映了发展的阶段性要求,也反映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点要求。

经济建设仍是中心工作,但在新时代更要注重抓全面发展。

发展不平衡,主要指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发展不够平衡,制约了全面发展水平提升。

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思考

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思考

2020年第10期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一重大理论判断蕴含了极为丰富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原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又一次伟大结合,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起到了重要战略引领作用。

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蕴含了党的人民主体思想一般而言,社会发展到不同阶段,因不同矛盾、矛盾各方的对立斗争,其主要矛盾会在自我扬弃中不断变化,在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矛盾特征。

不同于某些国家政治、文化、种族矛盾交织、社会矛盾更替频繁的现象,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诸多体制上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科学完整和运行高效的作用,在稳定和化解社会矛盾方面体现出独特的制度优势。

在1956年中共八大会议上,党便提出了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

这一朴素的人民需求与社会生产的矛盾论述,由十一届六中全会继承和延伸,直至党的十九大以更为全面和科学的论述方式呈现。

党始终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引,坚持矛盾问题导向,紧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始终将人民置于主体地位的高度,始终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和根本任务。

通过促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基础矛盾的发展,不断解放、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和分化,逐步实现人民普遍富契机,让中国粳稻贡米之乡闻名遐迩。

昌邑区土城子村高洪泉,瞄准南方君子兰美好的市场前景,回到家乡开发了总投资2180万元的温室花卉种植项目,2018年效益达到450万元,共带动150余名村民创收近147万元。

2019年又增加10栋君子兰养殖规模,改造22栋温室,建设瓜果基地,这一项又创收240万元。

土城子村还规划了花卉基地、民俗小镇、农业生态园的建设,努力由传统农业乡村向特色旅游小镇转变。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哲学基础——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哲学基础——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
一、哲学视野中主要矛盾变化的认识论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 分,认识是在实践中的认识,实践又是指导认识的基础,认识 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 改革开放 40 年来,我国的生产力得 到了显著的提高,物质财富得到了大量的积累,人民的生活水 平得到了显著的提供,特别是国内生产总值,已经处于世界第 二的位置,在不久的将来,还可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在 货物进出口和服务贸易总额处于世界第二位, 对外投资和利 用外资也处于世界前三位。 另外,我过的高铁运营总里程和高 速公路运营总里程稳居世界第一位,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我国 用几十年时间, 走过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需要几百年走过的 路程。 生产力得到了大力的提高,社会各项都取得了显著的成 效,落后的社会生产逐渐成为历史,先进的制造业和人工智能 即将得到大力的发展,我国矛盾的主要方面已经发生了转变, 由落后的社会生产转变成为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生产力的大力发展,物质财务的极大丰富主要表现在:我 国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 改革开放初期的 358 元增长到 2018 年的 64520.7 元, 特别是 从 2008 年到 2018 年呈现出直线式的上升, 与改革开放元年
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 对物 质的要求已经超越了最基本的范畴和层次, 再讲落后的社会 生产, 再讲物质文化的需要显然已经不能更加全面的反映人 民的愿望和要求。 这就要求社会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科学的 发展、可持续的发展,是集城乡的发展、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发 展一体化的进程,是一个动态的渐进式的协调发展,还要正确 处理好发展和社会的矛盾, 这个矛盾就要求处理好发展不平 衡、不充分的问题,当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成为社会主要矛 盾的主要方面的时候,就要下功夫去认识和解决它,使其得到 不断的解决,以至于不会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 我们对于社会 主要矛盾的充分认识, 进一步论证了主观与客观、 理论与实 践、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背后的哲学思考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背后的哲学思考

2017年11月13日内蒙古日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背后的哲学思考林密【核心提示】●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我们必须深刻学习领会我国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新特点与历史性变化,并深入思考这一新论断背后蕴含的哲学方法论●党的十九大对主要矛盾转化的新论断,就是对历史与发展的观点的秉承●我们党不仅勇于直面这一矛盾与后果,还将之定位为“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并全力以赴,彰显的正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方法论精神●坚持矛盾分析的辩证观点,是我们党全面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方法论利器●从主要矛盾变迁以及矛盾的特殊性、普遍性原理出发,我们必须同时从世界历史与全球空间两个维度辩证统一的视域来审视我们的“伟大事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是一个关乎我国社会未来发展大局与大计极为重要的新论断。

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我们必须深刻学习领会我国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新特点与历史性变化,并深入思考这一新论断背后蕴含的哲学方法论。

总体而言,这一重要的科学新论断立足我国实际,扎根历史,展望全球与未来,坚持了历史与发展的观点、实践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光芒。

第一,坚持了历史与发展的观点,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原则与方法论。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为人们理解历史发展的主导基础、发展规律、发展现状与阶段性提供了总体的分析原则与框架。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从现实的个人出发,将人们物质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视为历史存在的第一个前提,也是历史之本。

人们“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

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因此,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正是基于这一历史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视为永远不负的初心和历史使命,并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确立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新时代,如何重新认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新时代,如何重新认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新时代,如何重新认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者:夏风来源:《时代报告》2017年第11期1982年10月20日,一条简讯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南京市一座容量为两千吨的蔬菜冷库,最近建成并投入使用。

”物质匮乏、物流落后,如何吃上反季节蔬菜,举国关注。

而此前一年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判断,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样的判断,再往前25年也曾有过:1956年党的八大上,“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被视为当时中国国内主要矛盾的内容。

今天,人们不再冬储大白菜,中国也已换了模样,“温饱”进入历史字典,中国制造悄然升级,“走出去”步履不停……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城镇化率接近60%,而“天眼”探空、“嫦娥”探月、“蛟龙”探海让国外媒体都惊呼“科学革命正在中国发生”。

1956年至今61年,1981年至今36年,我们如何重新认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摘自十九大报告十九大报告作出了这样的重大政治判断。

这也是时隔36年我们党再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从“落后的社会生产”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关注的光圈变大了,问题的对焦却更精准。

这一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是对五年来中国发展历史性成就和变革的深刻总结,也是对近40年来改革发展成果的历史回应,更是对未来中国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的精准定位。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周天勇接受采访时分析,过去我们认为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如今关于主要矛盾作出新的论断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我国科技生产力技术进步,装备生产日益完善,生产力初步成体系,已经成为制造大国,正在迈向制造强国,生产力落后已经不符合现实了。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哲学思考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哲学思考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哲学思考作者:李玲玉来源:《卷宗》2018年第16期摘要:新时代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维,通过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分析,探究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所饱含的的哲学意蕴:首先,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来阐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其次,坚持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来探究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原因;最后,坚持矛盾运动和实践认识规律来构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一个具有历史性的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进行深刻的学习并全面准确的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原因,以此来深入探析这一新判断背后所饱含的哲学思维和哲学意蕴。

因此,笔者试图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分析,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维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这一重大历史判断进行深刻而细致的哲学分析。

1 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阐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1.1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当前,新时代下社会主要矛盾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转变为美好生活需要,这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阶段的提高。

与物质文化需要注重“量”的概念相比,而美好生活需要注重的是“质”的内涵。

其二,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而之前的社会主要矛盾中与物质文化需要对应的则是落后的社会生产。

从落后的社会生产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个过程,反映的则是社会生产力的相对性进步,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一状况注重的是发展的速度,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一状况注重的则是发展的质量。

那么人民生活需要从“量”到“质”的转变,社会生产从落后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转变,这个过程仅仅是人民生活需要与社会生产的单一性增加或者转变吗?并不是这样,事物的发展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运动,其产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解

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解

论述题: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是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其依据之一就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解。

(100分)参考答案1:人类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不断向前发展的,社会主要矛盾是各种社会矛盾的主要根源和集中反映,在社会矛盾运动中居于主导地位。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深刻反映了我国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的新特点,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客观实际决定的。

第一,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自2010年开始稳居世界第二位,货物进出口和服务贸易总额均居世界第二位,对外投资和利用外资分别居世界第二位、第三位,基础设施建设部分领域遥遥领先,高铁运营总里程、高速公路总里程和港口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工农业生产能力大幅提高,220多种主要工农业产品生产能力稳居世界第一位,一些产品甚至出现大量过剩。

这说明,我国长期所处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再讲“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符合实际。

第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85元增长到2017年的59660元,年均增长约9.5%,已经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1978年的343.4元、133.6元提高到2017年的36396元、13432元;农村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的97.5%大幅下降到2017年的3.1%以下,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居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17年达到45.7%,高出世界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健康状况显著改善,居民平均预期寿命2017年达到76.7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社会保障水平极大提高,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其他很多方面的民生保障也有显著改善。

谈谈如何认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谈谈如何认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行业收入差距
不同行业间收入差距明显,部分行业收入过高引发社会关注。
区域收入差距
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较大,不利于区域协调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迫切需求
创新能力不足
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制约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质量提升。
创新资源配置不均
创新资源在不同区域、行业和企业间配置不均,影响创新效率。
创新环境不完善
创新政策、法规、人才等方面存在短板,亟待优化创新生态。
重特大疾病保障
面对重特大疾病,现有医疗保障体系在覆盖范围、报销比例和救助机制等方面仍有不足,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和投 入。
06
生态环境领域矛盾变化分析
环境污染治理挑战
1 2
工业污染治理
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带来的废水、废气、固废等 治理难题。
农业面源污染
农药、化肥等过量使用导致的土壤、水体污染问 题。
3
创新发展
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动文化 创新,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适应 ,焕发新的活力。
文化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产业发展机遇
新时代下,文化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文化产业成 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挑战与问题
同时,文化产业也面临着市场竞争激烈、创新能力不足、版权保护不力等问题, 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03
政治领域矛盾变化分析
民主法治建设挑战
民主制度完善
随着公民意识的觉醒,对民主参与、权利保 障等需求日益增强,需要不断完善民主制度 ,确保人民当家作主。
法治体系建设
新时代对全面依法治国提出更高要求,需加强法治 体系建设,确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维护社会公平 正义。
司法公信力提升
提高司法公信力,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 确保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变化与理论创新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变化与理论创新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变化与理论创新作者:任庆银来源:《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摘要: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意味着由人民争取生活必需品时代向自由而全面发展时代的转变,由二元对立时代向多元有机共生时代的转变,党的工作由以国家为中心时代向以人民为中心时代的转变,衡量发展由唯GDP指标时代向GNH指标时代的转变。

发展是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关键。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系列论述为我们提供了解决主要矛盾的方案,明确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式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构建起关于新时代发展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展观;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战略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168(2018)04-0050-06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判断我国社会发展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表明我国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新时代具有不同于以往时期的各种矛盾,而认清主要矛盾最为关键。

它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认清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需要从全面认识新时代我国社会各种矛盾开始。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揭示新时代矛盾运动的规律。

一、全面认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各种矛盾新时代,我国社会各类矛盾和问题的总特征体现为“一个变,两个不变”。

“一个变”是指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

“两个不变”是指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没有变,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基本内容没有变。

(一)新时代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属于共时性矛盾。

既对立又统一的社会基本矛盾及其矛盾运动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只不过这些矛盾同以往社会阶段相比,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

当代中国主要矛盾及其解决思路

当代中国主要矛盾及其解决思路

当代中国主要矛盾及其解决思路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正式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是对我国社会发展新时期的一个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判断。

那么,社会主要矛盾为什么会发生变化?是怎样变化的?如何理解当前社会主要矛盾?怎样破解社会主要矛盾,实现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本文拟对上述问题予以初步探讨。

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运动的最高形式,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便是物质生产活动。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成为经济基础,建立在该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组织及设施又构成上层建筑。

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长期处于矛盾运动中,这两大矛盾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只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观察,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才能全面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

毛泽东在《矛盾论》一书中写到,“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任何社会都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的。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习总书记指出,“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首先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

我们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

社会主要矛盾是在社会诸多矛盾中起主导和支配作用的矛盾,它是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客观反映,是在长期发展中逐渐积累的,经过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事物是运动的,矛盾是发展的,社会主要矛盾也是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发展变化而变化,这一变化是自然的历史过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我们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要科学理性、及时敏锐。

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

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

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摘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基本国情也呈现出了新变化,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为了适应这一历史性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方面提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新论断。

关键词: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中图分类号:D60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20)05-0009-03(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沈阳110136)王志建陆宏郑晓娜∗∗∗第40卷第5期绥化学院学报2020年5月Vol.40No.5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May .2020收稿日期:2019-11-11作者简介:王志建(1982-),男,山东菏泽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当代价值;陆宏(1985-),女,辽宁营口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郑晓娜(1978-),女,吉林松原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众观的重要论述研究”(19YB63);沈阳市哲学社会规划课题“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1802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以人民为中心的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18YJC710051)。

社会主要矛盾是党和政府开展国家治理的首要工作依据,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实现社会发展进步的关键所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改善,人民对自身的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求侧和供给侧发生的变化,党中央准确把握新时代实际国情,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相结合,提出了社会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向“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转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
变化的思想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思想,指的是在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由过去以贫富差距、经济增长为主体的对立状态,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逐渐向以人民群众满意度、安全保障为主体的社会矛盾转变。

这一转变,反映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特征,即以人民利益最大化、社会公平正义为出发点,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宗旨,以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社会矛盾的解决为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