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们日益增长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合集下载

厘清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四个认识误区

厘清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四个认识误区

厘清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四个认识误区作者:康伟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8年第5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是对我国社会发展根本问题作出的重大判断,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确定工作重心的重要依据。

社会主要矛盾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需从理论上厘清四个认识误区。

一、社会主要矛盾不等于经济主要矛盾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重大判断之后,一些党员干部有些简单的理解,比如把“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直接等同于经济领域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甚至不少学者也作出了类似的解读。

应该说,两者确实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在经济领域表现得也尤为突出。

但是,经济发展的需求侧和供给侧是有特定内涵和外延的,它和社会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不能直接等同。

经济领域的需要既包括生产需要也包括生活需要,而社会主要矛盾则重点强调的是生活需要,而且这些需要不仅包括物质文化需要,还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要。

经济领域的供给主要是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提供的商品或劳务,经济发展中努力增加供给数量提高供给质量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方面的需要,尽管能为满足这些需要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但在满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秩序等方面的需要中作用却是有限的。

另外,社会主要矛盾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虽然主要表现在经济领域,但绝不仅仅限于经济领域,我国文化发展、社会民生、生态文明等各方面的发展均存在较为突出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

所以,无论从广度上还是深度上来说,社会主要矛盾是一个更为根本的概念,它不仅涵盖了经济发展在内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而且关系全局影响长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作者:赵立艳来源:《青年时代》2018年第10期摘要: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现实依据,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重大意义,是深入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所在,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基石。

关键词: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个论断,反映了我国发展的实际状况,揭示了制约我国发展的症结所在,指明了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根本着力点。

矛盾的两个方面,需要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以往人民群众的需求是基本的物质文化需要,而在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需求范围扩大了、需求层次提高了,转化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中国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已经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人们一般性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已经得到满足,正在转向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

这样的美好生活除了高品质的物质生活需求外,还有较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包括追求尊严、民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个人价值实现等。

“美好生活”拓展了人民需要的外延,提升了人民需要的内涵和质量。

需要方发生了很大变化。

习总书记讲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供给方,十九大报告讲的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论述类阅读: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

论述类阅读: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

论述类阅读 2019.1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

因为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意味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变化,意味着政府政策方针和发展理念的变化。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提高,目前,中国GDP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总体物质财富比较丰富,贫困人口只占极少数。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的主要矛盾就不再是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供求矛盾,而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需求满足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在总体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过去,社会首先要保证人们能够获得基本数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在总体生产力水平较高的今天,人们不再满足于消费的数量,而是更加注重消费的品质。

面对这一变化,如果企业还是满足于单纯的数量扩张或规模经济,而不是注重产品的品质,就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因此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满足老百姓的高品质需求。

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的更高阶段。

广义的精神文明,不仅包括文明礼仪,也包括人们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和环境等各方面的追求,当下人们除了满足吃喝玩乐,还希望更多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更加看重社会安全和环境保护,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需求。

为此,除了继续发展生产力,还需要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等。

中国的发展经验表明,先努力发展经济,才能为建设民主和法治强国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反在经济水平低下时贸然进行改革就可能遭遇东欧式的失败。

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代,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物质文化需求是主要目标,因此关键是快速发展生产力,做大经济蛋糕。

而当经济总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如何公平地分配蛋糕日益成为一个主要问题。

如何认识新时代我国社 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如何认识新时代我国社 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如何认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如何认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一重大政治论断,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指明了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根本着力点,对我国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要认识这一主要矛盾的变化,首先得理解什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过去,我们更多地关注温饱问题,追求物质方面的满足。

而如今,人民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物质层面,而是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领域。

比如,在经济方面,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有一份工作、有一定的收入,还希望有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更公平的竞争环境;在文化方面,人们对丰富多样、高品质的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渴望更多的文化活动和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在社会方面,人们对公平正义、社会安全、公共服务等的要求越来越高,期待有更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和谐的社会环境;在生态方面,人们希望能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喝到干净的水、生活在优美的环境中。

那么,“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从区域发展来看,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一些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条件相对落后。

从城乡发展来看,城乡之间在收入水平、公共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不平衡依然较为明显。

农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与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从产业结构来看,我国一些产业还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高端产业的发展还不够充分,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从社会领域来看,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的供给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的需求,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

这一变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在经济发展方面,我们不能再单纯追求速度和规模,而是要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一重大政治论断为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长远战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我们要全面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深刻理解“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

社会主要矛盾是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客观反映。

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主要矛盾。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人们不可能主观选择;但对其判断必须及时准确,认识超前或滞后都会干扰社会发展进步,甚至会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

过去,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作出这一判断,主要是基于当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社会生产力相对落后。

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告别贫困、跨越温饱,即将实现全面小康。

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益成熟定型。

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都发生变化。

因此,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相应变化,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具体来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产力发展在总体上依然处于中等水平。

也就是说,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态并没有根本改变。

这种不平衡不充分不仅表现在落后地区、农村发展不充分,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农村与城市发展不平衡;而且表现在东部发达地区包括一些大城市依然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如高质量的医疗、教育还是稀缺资源,高等级的城市地下管网建设刚刚起步,有的城市还存在不少“城中村”。

因此,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与物质文化需要相比,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容更广泛。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判断依据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判断依据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判断依据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有着充分的判断依据。

首先,从人民需求的变化来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物质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而是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过去,人们关注的是能否吃饱穿暖,而现在更加注重食品的品质和安全,追求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过去,人们渴望拥有基本的家用电器,而如今,对智能家居、高科技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过去,人们为了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而努力,现在则更注重职业发展的空间和个人价值的实现。

这种需求的转变,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

其次,社会生产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我们在一些领域已经取得了领先地位,比如高铁、5G 技术、电子商务等。

然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

比如,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依然较大,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在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相对滞后;产业结构不够优化,一些传统产业产能过剩,而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发展还不充分;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还存在诸多“卡脖子”问题。

再者,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要求不断提高。

过去,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源要素的投入和规模的扩张,这种发展方式在一定时期内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

在新时代,经济发展必须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实现创新驱动、绿色发展。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的变化。

这一变化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出发,探讨其背景、内涵、特点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以期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一变化反映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文章将深入分析这一矛盾变化的内涵,指出其表现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生态文明建设等多个方面,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

同时,文章还将探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特点,包括矛盾的复杂性、长期性、阶段性等。

这些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以新的思路和方法来认识和解决社会矛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文章将分析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这一变化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我们需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本文旨在全面深入地分析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我们相信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变化规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演变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经历了历史性的演变。

这一演变过程,既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认识不断深化的必然产物。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表现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的提出,反映了当时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这一阶段,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简述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理解

简述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理解

简述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理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主要矛盾也在不断变化。

毛泽东曾经指出:“中国是一个被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因此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矛盾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一变化是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密切相关的。

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城乡差距、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等等。

这些问题导致人们对于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增长,而目前我国在某些方面还没有完全满足人们需求。

首先,城乡差距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城市地区相对于农村地区,具有更多的经济、文化和社会资源,因此城乡差距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当前我国城乡差距问题还比较严重,尤其是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

这导致了农民工的生活水平相对较低,难以享受到城市居民同样的福利待遇。

其次,贫富差距也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虽然我国在减贫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贫富差距依然存在。

一些人拥有极高的收入和财富,而另一些人则处于相对贫困状态。

这种不公平现象引起了社会的不满和抵触情绪。

最后,环境污染也是当前我国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空气污染、水污染等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也影响了经济发展。

总之,在当前社会中,“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改善环境质量等措施来缩小差距,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

正确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正确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正确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作者:孙桂秋来源:《大东方》2018年第09期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在根本讲的是需要和供给之间的矛盾关系。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核心内容是人民需求的变化,具体体现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在“变”与“不变”的统一中认识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关键词:主要矛盾;需求;发展;国情党的十九大把脉时代问题,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的重大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是我们党对当今中国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判断,成为党和国家制定新时代大政方针与安排全局工作的重要依据。

事关对我国基本国情的正确认识和把握,事关科学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长远战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远发展。

我们必须深入学习,准确理解把握。

一、比较转化前后表述,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主要矛盾1981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总结和研究了过去30多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通过的《历史决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科学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017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大研究和分析判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阶段性特征,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对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前后的表述进行比较,我们得出以下两点认识:其一,转化前后的主要矛盾具有共性,即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在根本讲的是需要和供给之间的矛盾关系,是围绕需要和供给之间的矛盾关系变化来确定的。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考试要点总结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考试要点总结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考试要点总结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个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是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依据,也是新时代的重要特征。

(1)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反映了我国新时代的阶段性特征。

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这已成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具体来说,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城乡发展不平衡、居民生活水平不平衡、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不平衡上。

发展不充分既表现为总体发展水平的不充分,也表现为部分地区、部分行业的发展不充分,还表现为发展质量不高、发展效益不好的发展不充分。

(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没有改变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虽然变化了,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这一方面要承认,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前后的初级阶段,分别是初级阶段的不同发展阶段,当前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特征与以前相比确实有了很大的不同。

另一方面,还要认识到“两个没有变”仍然是一个基本事实,还不能说我国已经走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能说在初级阶段上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3)在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基础上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就决定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能变;但矛盾变化了,解决矛盾的方式也要变,坚持基本路线的着重点也要变。

具体来说,新时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和以人民为中心统一起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实质上就是在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

新时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就是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科学指导思想,就是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新时代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我们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内涵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内涵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内涵作者:戴汶奇来源:《视界观·下半月》2020年第08期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本文从社会主要矛盾理论出发,解读和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内涵。

关键词:新时代;主要矛盾;科学;内涵一、社会主要矛盾理论的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一论断,不仅高度总结了我国当前实际,更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它体现并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二、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丰富内涵看似平常简单的“美好生活”,蕴藏着丰富深奥的含义。

首先,“美好生活”是主观感受和客观现实的统一。

一方面,生活是否美好取决于个体之间由于个体的特殊性形成的不同的主观感受,另一方面,美好生活也有基本的客观衡量尺度,标准是能否满足人们的各种生活需要,给人们带来相当程度的幸福感。

其次,“美好生活”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一方面,人们所憧憬现实中的美好生活是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愿景,是触手可及的希冀;另一方面,这一向往又是无限的,可以穷极想象,超越时间和空间。

再次,“美好生活”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一方面,生活不断变化发展,人们在不同阶段对“美好”的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另一方面,在特定语境和历史阶段,美好生活又相对静止,有着能被具体描述的固定特征。

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对美好生活图景的具体描绘。

这一美好生活图景全面清晰地被呈现在了十九大报告中,其中的描绘内容遵循了“立足现实,放眼未来”的基本路线,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等多个维度解析了美好生活的丰富内涵”。

美好生活意味着充足的物质条件。

党探索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实践和启示

党探索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实践和启示

中共党史研究2018年第1期!"#$%&'()*+,-./01黄 一 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①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的重大政治论断,深刻揭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为我们准确把握新时代的发展新要求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实践遵循。

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是正确认识我国基本国情的关键,是科学判明发展形势、正确制定大政方针的重要前提,是确定工作中心和基本任务的客观基础,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

90多年来,我们党在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问题上,经历了艰辛的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问题的探索 马克思主义认为,“需要”是人们活动的原动力。

“人以其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②,“需要是同满足需要的手段一同发展的,并且是依靠这些手段发展的”③。

社会需要与社会生产贯穿社会发展的始终,无论在哪个社会形态或社会发展阶段上,都普遍存在。

马克思主义同时强调,承认社会需要与社会生产的普遍性,但并不是说它们在复杂的社会系统中是唯一的矛盾,也并非一定是主要矛盾。

只有当这对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决定和制约着其他社会矛盾与问题,并成为影响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源时,它才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准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不断通过解决主要矛盾推进社会进步和发展,是先进政党的历史责任,也是政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

自成立之日起,在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刻把握我国社会矛盾运动规律,创造性地回答了有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三个基本问题,推进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发展。

第一,近代以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怎样正确解决新民主革命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者:暂无来源:《中华儿女》 2018年第1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一重大政治论断,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十九大的一个重要理论创新成果。

对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特征的新概括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具有坚实的经济社会基础,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近40年的高速发展,现今我国社会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阶段性特征。

一方面,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我国经济依然保持中高速增长,自2 010年开始,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目前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 0万亿元,比1978年的3678.7亿元,增长217倍,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工农业生产能力大幅提高,粗钢、煤、水泥、化肥、发电量以及谷物、肉类、花生等220多种产品的生产能力稳居世界第一,一些产品甚至出现大量过剩,长期所处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的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

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较大提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156美元左右增长到2016年的超过8000美元,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年分别达到33616元和12363元,绝大多数人都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

社会保障水平极大提高,城乡健康状况显著改善,居民平均预期寿命2015年达到76.34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处在中等收入阶段,还有43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实体经济还不够强,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

在解决温饱问题和进入小康社会以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无论是生活需要的种类、结构还是水平、质量,都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

高中论述类阅读: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

高中论述类阅读: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
3.试题分析:题干问“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项,“如果……就……”表述过于绝对。
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的更高阶段。广义的精神文明,不仅包括文明礼仪,也包括人们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和环境等各方面的追求,当下人们除了满足吃喝玩乐,还希望更多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更加看重社会安全和环境保护,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需求。为此,除了继续发展生产力,还需要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等。中国的发展经验表明,先努力发展经济,才能为建设民主和法治强国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相反在经济水平低下时贸然进行改革就可能遭遇东欧式的失败。
高中论述类阅读2019.11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因为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意味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变化,意味着政府政策方针和发展理念的变化。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提高,目前,中国GDP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总体物质财富比较丰富,贫困人口只占极少数。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的主要矛盾就不再是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供求矛盾,而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需求满足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代,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物质文化需求是主要目标,因此关键是快速发展生产力,做大经济蛋糕。而当经济总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如何公平地分配蛋糕日益成为一个主要问题。当前,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这带来了一些社会矛盾和冲突。既然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那么新时代的工作重心就是努力实现平衡式发展。例如,通过收入调节政策减少收入差距,通过精准扶贫减少贫富差距。过去中央推行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地区发展差距。若能做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其成就不亚于从一个生产力水平落后的国家变成经济大国。1,【答案】1来自A2.C3.B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怎么理解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怎么理解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理解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矛盾的双方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矛盾的内容是当前阶段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那么,准确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内涵,就需要分析三个问题:一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指什么,二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指什么,三是为什么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即二者之间为什么构成矛盾。

与过去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相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两大特征——即更加广泛和更高要求。

这种更加广泛和更高要求的美好生活需要可以区分为两大范畴。

首先,是物质文化的需要。

在物质需要上不再是追求解决温饱问题,而是开始追去吃得舒适、健康、安全,甚至开始追求保健、养生;在文化需要上不再是追求基本的教育、文化娱乐,而是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教育与文化娱乐;不仅追求知识技能方面的教育传授,而且追求思想、精神方面的教育熏陶;不仅追求身体愉悦方面的文化娱乐,而且追求心智愉悦方面的文化娱乐。

其次,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开始产生明显的要求,而且不断地增长。

在过去,人民的温饱问题占据主体地位,而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很不明显。

那么,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在当前阶段,这方面的需要开始从无到有,并不断增强。

也就是说,为了实现美好生活,人民开始要求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更加完善、公平更有保障、正义更能伸张、安全更高程度、环境更加优美。

从过去到现在,人民对生活的需要逐步变得更加全面,标准也更为完善。

对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指什么?十九大报告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报告指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一些改革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落实;党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 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 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题目】:
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

A. 基本国情
B. 战略目标
C. 主要矛盾
D. 治国方略
【答案解析】:C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所以C是正确的选项;我国基本国情是仍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我国的治国方略是依法治国,故ABD与题意不符。

故选:C。

本题考查我国社会主义矛盾。

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本题属基础知识题,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采用直选法,选出正确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们日益增长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十九大报告的一大理论创新,就是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而“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

这个美好生活需要,已经不只是要稳定解决温饱问题和物质文化需要,还包括要满足人们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