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精选(10篇附答案)
初中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

初中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篇一: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集锦及答案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集锦(一)(一)文侯与虞人期猎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
始强。
【注释】① 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
② 罢:通“疲”。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①天又雨,公将焉之? 译: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译:2.请简要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二)齐宣王使人吹竽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解释加点的词:①处士请为王吹竽:为②宣王说之:之2.翻译下边句子①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译:②湣王立,好一一听之。
译: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故事:(三)邹孟轲母(节选)邹孟轲母,号孟母。
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
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乃去,舍市傍。
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
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复徙舍学宫之旁。
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
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
”遂居。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注:(1)贾人,商人。
(2)炫卖,叫卖。
(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4)渐化,逐渐濡染。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乃去,舍市傍(2)及孟子长2.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复徙舍学宫之旁。
译:3.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
内容:启示:(四)郑人逃暑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
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
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③衽(rěn):卧席。
九年级文言文阅读10篇含答案

九年级文言文阅读10篇含答案杜小雷【原文】杜小雷,益都之西山人。
母双盲。
杜事之孝,家虽贫,甘旨无缺。
一日,将他适①,市肉付妻,令作馎饦②。
妻最忤逆,切肉时,杂蜣螂其中③。
母觉臭恶不可食,藏以待子。
杜归,问:“馎饦美乎?”母摇首,出示子。
杜裂视,见蜣螂,怒甚。
入窒,欲挞妻,又恐母闻。
上榻筹思,妻问之,不语。
妻自馁,彷徨榻下。
久之,喘息有声。
杜叱曰:“不睡,待敲扑耶④!”亦觉寂然。
起而烛之,但见一豕⑤,细视,则两足犹人,始知为妻所化。
邑令闻之,絷去⑥,使游四门,以戒众人。
谭薇臣曾亲见之。
《聊斋志异》【注释】①适:往,到……去。
②馎饦(bótuō):面食名。
此处指水饺。
③蜣螂(qiāngláng):即屎壳郎。
④敲扑:用棍子打。
⑤豕(sh ǐ):猪。
⑥絷(zhí):拴,捆。
【解词】①杜事之孝()②市肉付妻()③妻问之,不语()④起而烛之()【答案】①杜事之孝(侍奉,服侍)②市肉付妻(买)③妻问之,不语(说话)④起而烛之(用蜡烛照着看)【译文】一天,杜小雷要外出,买了肉给妻子,要她给母亲做水饺吃。
妻子最忤逆不孝,切肉时,将屎壳郎夹杂在肉里。
母亲吃水饺时,觉得味道恶臭,不能下咽,便藏起水饺来,等儿子回家。
杜小雷回来后,问母亲:“水饺好吃吗?”母亲摇摇头,拿出水饺来给儿子。
杜小雷掰开水饺一看,见馅里有屎壳郎,大怒,想责打妻子,又怕母亲听见,便上床想办法。
妻子问他,也不说话。
妻子心中有愧,在床下徘徊,不敢上床。
过了很久,听到很粗的喘气声。
杜小雷躺在床上叱骂道:“还不睡觉,想挨揍吗?”床下却没有一点动静。
起来点亮蜡烛察看,见一头猪在床下;仔细看看,猪的两脚还是人脚,才知道妻子变成了猪。
县令听说了这件事,命将猪拴了去,在城四门游街,以告戒众人。
谭薇臣亲眼见过这事。
鸿【原文】天津弋人得一鸿①。
其雄者随至其家,哀鸣翱翔,抵暮始去。
次日,弋人早出,则鸿已至,飞号从之;既而集其足下。
弋人将并捉之。
[全]中考语文总复习-课外文言文复习含答案
![[全]中考语文总复习-课外文言文复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a546ad5acfa1c7ab00ccb8.png)
中考语文总复习-课外文言文复习含答案鲍子都魏鲍子都,暮行于野,见一书生,卒心痛。
子都下马,为摩其心。
有顷,书生卒。
子都视其囊中,有素书一卷,金十饼。
乃卖一饼具葬书生其余枕之头下置卷书于腹旁。
后数年,子都于道上,有乘骢马者逐之。
既及,以子都为盗,固问儿尸所在。
子都具言,于是相随往。
开墓,取儿尸归,见金九饼在头下,卷书在腹旁,举家感子都之德义。
由是声名大振。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书生卒/身先士卒B. 有卷书一卷/琴棋书画C. 子都具言/不可言状D. 举家感子都之德/感慨万千C A.死/兵;B.书籍/书法;C.说出;D.感谢/感想。
10. 请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乃卖一饼具葬书生其余枕之头下置卷书于腹旁乃卖一饼/具葬书生/其余枕之头下/置素书于腹旁。
11. 鲍子都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鲍子都是一个热心助人、不求回报的道义之人。
在书生病危时他无私救助,可见他热心助人;书生死后,魏子都将其安葬并且把书生所属的金饼等物品一并葬入,可见他不求回报的高尚品德。
译文:魏国人鲍子都,有日下午走及野外,看到一名书生突然心痛发作,于是下马为他按摩,以舒缓心痛。
可过一会儿,书生殒命。
鲍子都看看书生随身物件,有一卷书和十个金饼。
于是鲍子都卖掉一块金饼用来安葬书生,并将其余的金饼放在亡者的头下,那一卷书放在身旁。
过几年以后,鲍子都在路上被骑青花马的人追,那人认为鲍子都是亡命之徒,问他儿子死在那儿了?鲍子都于是将前后具体讲来。
那人于是跟随子都前往,打开墓穴,想将儿子的尸骨带走,看到金饼在儿子头下,书卷在身旁,全家感恩于鲍子都的恩德。
此后,鲍子都声名远播。
高凤痴迷诵读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
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
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
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①流麦。
妻还怪向,凤方悟之。
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于西唐山中。
邻里有争财者持兵而斗凤往解之不已。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24篇(含答案)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24篇(含答案)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24篇(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①书法②写字③临摹④有时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稍微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本段文字赞扬了文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
(二)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①不,没有②阻止)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译文: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有。
是他那知错能改,变骄傲为虚心的态度。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冲刺复习——文言文阅读(十)醉翁亭记(含答案)

醉翁亭记欧阳修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一、词汇积累:二、精讲精练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环.滁皆山也()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3)饮少辄.醉() (4)醉翁之意.不在酒( )(5)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云归而岩穴暝.( )(7)野芳.发而幽香() (8)伛偻..提携( )(9)弈.者胜() (10)觥.筹.交错( )(11)树林阴翳.( ) (12)鸣声上下..(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太守自谓.也太守谓.谁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C.野芳发.而幽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D.饮少辄.醉造饮辄.尽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日出而.林霏开环而攻之而.不胜B.醉能同其.乐其.真无马耶C.山间之.四时也戴朱缨宝饰之.帽D.醒能述以.文者徒以.有先生也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附参考答案)(一)【浙江湖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学习任务。
◎材料一韩魏公在相为“昼锦堂”①,欧公记之“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韩公得之爱赏。
后数日,欧复遣介②,别③以本至,曰:“前有未是,可换此本。
”韩再三玩之,无异前者,但于“仕宦”“富贵”后各添一“而”字,文义尤畅。
先子云:“前辈为文,不易如此。
”(选自范公偁《过庭录》)【注释】①韩魏公:韩琦,封魏国公。
相:相州。
欧阳修曾为他写《相州昼锦堂记》,首句就是“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
②介:传宾主之言的人。
③别:另外。
◎材料二欧公晚年,尝自窜①定平生所为文,用思甚苦。
其夫人止之曰:“何自苦如此!尚畏先生嗔耶?”公笑曰:“不畏先生嗔,却怕后生笑。
”(选自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注释】①窜:改动。
1.给材料一中“韩再三玩.之”中的“玩”字选择合适的义项,并结合文意写出理由。
()A.玩弄,戏弄 B.观赏,欣赏 C.琢磨,研究2.某同学正想写一篇以“好文章是怎么来的”为论题的议论性文章。
你认为他可以从上面材料提炼出什么观点?为什么?3.请你结合下面链接材料,推断上面材料中欧阳修“别以本至”“用思甚苦”的深层原因。
【链接材料】唯有文章烂①日星,气凌②山岳常峥嵘。
贤愚自古皆共尽,突兀空留后世名。
(选自欧阳修《感二子》)【注释】①烂:灿烂,有光芒。
②凌:乘,凌驾。
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①,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②。
(选自欧阳修《送徐无党南归序》)【注释】①“修之于身”三句:加强自身修养,用来建立事功,进而体现在文章中。
②“是三者”句:指“三不朽”之说,即立德、立功、立言。
(二)【四川甘孜·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为学一首示子侄彭端淑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集(一)附答案解析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集(一)一、(2024·山东·中考真题)王公政教[明]沈德符王锐,永平府迁安县人,进士。
景泰间,为彰德知府,锐长身修髯顾眄生威有权术尚严政。
治察郡中吏民,自听其政,吏亡得为奸。
深究事情,吏民畏之如神。
令民临道屋俱作修廊,檐外浚深沟,雨潦得泄,中道隆,立令水赴沟中。
巷口树栅门,有钥,甲夜即阖门钉板,柝竟夜鸣,奸人莫敢入郡地也。
尤留心学校,凡朔望①谒先师庙已,坐明伦堂②,听诸生说经。
诸生皆居学宫,筹识姓名。
政少暇,令隶持数筹,造明伦堂。
诸生持筹来,自临试,或背诵书,或作义。
其他出及不衣冠居者,受笞。
当是时,黉序③间读书声洋洋盈耳。
丁祭④,陈钟鼓,鸣弦管,升降揖逊甚都。
参政姚龙行部至府,往见之,出而叹曰:“此虽国学⑤,亦无以加也。
”(选自《万历野获编》,有删节)[注]①朔望:农历每月的初一日和十五日。
②明伦堂:古代讲学、弘道、研究之所。
③黉(hóng)序:古代学校。
④丁祭:旧时每年于仲春及仲秋上旬丁日祭祀先师孔子。
⑤国学:国子监。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景泰”与“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的“康乐”都是皇帝年号。
B.“吏民畏之如神”与“无丝竹之乱耳”两个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C.“令民临道屋俱作修廊”与“乃重修岳阳楼”的“修”,都是“修建”的意思。
D.“筹”的本义指小竹片,“筹识姓名”这句话意思是用小竹片标识学生的姓名。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锐防涝有法,要求百姓深挖排水沟渠,这样下大雨时可以及时泄洪。
B.王锐重视安全,在巷口处设置栅门,入夜便关门上锁,彻夜有人打更。
C.结尾使用对比,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借参政姚龙的话肯定王锐的政绩。
D.文章以叙为主,从防涝、治安、教育等方面记录王锐施政有为的事迹。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相应的字母依次填写到答题卡上。
初三语文课外文言文十篇含答案修订稿

初三语文课外文言文十篇含答案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一程氏爱鸟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
武阳君1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
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2可俯而窥也。
又有桐花凤四五百,翔集其间,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
此无他,不忮3之诚,信于异类也。
有野老言:鸟雀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扰。
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
由是观之,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
(选自苏轼《东坡杂记》)【注释】 1 .武阳君:苏轼的母亲。
2. 鷇:初生的小鸟。
3. 忮:凶狠。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分)(1)信.于异类也()(2)去.人太远()2、用“/”给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4、联系上下文,众鸟“皆巢于低枝”的原因是什么(2分)5.选文最后“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一句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2分)二太祖视事东阁,天热甚,汗湿衣,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者。
参军宋思颜曰:“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
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
”大祖喜曰:“此言甚善。
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
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信能尽忠于我也。
”乃赐之币。
【注】视事东阁;在东阁处理政务。
浣濯:洗涤。
参军:官名。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1)此言甚善.()(2)信.能尽忠于我也()2、用“/”给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4.太祖“”的神情和“”的决定,表明他对宋思颜的赞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读书佐酒(12分)(元)陆友仁苏子美①豪放不羁,好饮酒。
在外舅②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③。
公深以为疑,使子弟④密觇⑤之。
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⑥”,遽抚掌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饮一大白。
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⑦,此天以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
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
”(选自《研北杂志》)【注释】①苏子美:即宋代诗人苏舜钦,子美是他的字。
②外舅:岳父。
③率(lǜ):标准。
④子弟:家中的晚辈。
⑤觇(chān)偷看。
⑥副车:帝王外出时随从的车。
⑦始臣起下邳(pī),与上会于留:指张良在下邳得到《太公兵法》,后与刘邦于留县相会的经历。
上,指刘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好饮酒()(2)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3)遽抚掌曰()(4)此天以授陛下()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3分)A、以一斗为率(把、用)B、击之不中(指代副车)C、遂满饮一大白(于是、就)D、与上会于留(在)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2分)公深以为疑,使子弟密觇之。
4、从文中看,苏子美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二)(9分)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心中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5.选出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邴原少孤孤:失去父亲B. 一则羡其不孤羡:羡慕C.二则羡其得学其:代词,自己D.师恻然曰恻然:悲伤或同情的样子。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7.短文写了两个人物,邴原和老师,请任选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你对他的看法。
(3分)范元琰为人善良范元琰,字伯蛙,吴郡钱唐人也。
及长好学,博通经史,兼精佛义。
然性谦故,不以所长骄人。
家贫,唯以园蔬为业。
尝出行,见人盗其菘①,元琰遽退走。
母问其故,具以实答。
母问盗者为谁,答曰:“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愿不泄也。
”于是母子秘之。
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自是盗者大惭,一乡无复窃。
(选自《南史•隐逸下》)【注释】①菘:白菜。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元琰遽退走(2)母问其故,具以实答(3)向所以退,畏其愧耻(4)自是盗者大惭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
10.文中的范元琰“待盗者”“遽退走”、“伐木为桥以度之”,你赞同不赞同范元琰的做法?说说你的理由。
(3分)(四)(9分)董永,少偏孤①,与父居,肆力田亩②,鹿车载自随。
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
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
永行三年丧毕。
欲还主人,供其奴职③。
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
”遂与之俱。
主人谓永曰:“以钱与君矣。
”永曰:“蒙君之惠④,父丧收藏⑤,永虽小人⑥,必欲服勤⑦致力,以报厚德。
”主曰:“妇人何能?”永曰:“能织。
”主曰:“必尔⑧者,但令君妇为我织缣⑨百匹。
”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
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也。
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
”语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
【注释】①偏孤:年幼时死了母亲。
②肆力田亩:(父子)一起尽力种地。
③供其奴职:再去做主人的奴仆。
④蒙君之惠:蒙受您的恩惠。
⑤收藏:收养。
⑥小人:贫穷无知的人。
⑦服勤:勤劳服侍。
⑧尔:这样,如此。
⑨缣:细绢。
1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凌空而去(2)与钱一万(3)知其贤(4)天之织女12.凭借注释翻译下面句子。
(2分)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
13.读了这则神话故事,你得到什么启迪?(3分)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
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贪者财货也。
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①,伪也。
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向贼害②,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
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君子则不然。
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③,则同心而共济④;始终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注释】①朋党:唐穆宗常庆初年,以牛僧孺为首和李德裕为首的两个官僚集团,各树朋党展开斗争,史称“牛李党争”。
党引:结成宗派,互相援引。
②贼害:贼、害是同义词,都是伤害的意思。
③事国:为国效力。
④共济:共同克服困难,成就事业。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①其故何哉?( )②君子则不然( )15.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2分)16、请找出能概括本文观点的句子。
(3分)17.你赞同作者的观点吗?请你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3分)(六)(11分)王子敬①自会稽经吴,闻顾辟疆②有名园。
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
值顾方集宾友酣燕,而王游历既毕,指麾好恶③,傍若无人。
顾勃然不堪曰:“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失此二者,不足齿之伧耳④!”便驱其左右出门。
王独在舆上回转,顾望左右移时不至,然后令送箸⑤门外,怡然不屑。
【注释】①王子敬:王献之,官员。
②顾辟疆:人名。
③指麾好恶:指点评论。
麾,通“挥”。
④伧:粗野,鄙陋。
⑤箸:这里相当于“之于”。
18、“燕”有以下几个义项,文中“值顾方集宾友酣燕”一句中“燕”字的意思是( )。
(3分)A.燕子,一种鸟类B.通“宴”,安逸,安闲C.通“宴”,用酒饭招待客人D.周代诸侯国国名19.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3分)A.王游历既毕吾与汝毕力平险B.不足齿人不足为外人道也C.然后令送箸门外处士笑而然之D.以贵骄人以待来年20. 顾辟疆对王子敬的行为“勃然不堪”的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句子作答)(2分)21. 中国是礼仪之邦。
你认为王子敬怎样做才比较得体?(3分)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
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
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
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予千金,不然则否。
彼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
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
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在以势驱之耳。
(节选自苏洵<谏论>)2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且告之曰(将要) B.跳而越者与千金(给予)C.顾见猛虎(回头) D.而越之如康庄矣(宽阔平坦的大道)2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A.有与之临乎渊谷者盖余之勤且艰若此B.能跳而越此乃记之而去C.不然为怯士卒多为用者D.其怯者犹未能也其真不知马也24.这段文字认为“勇”与“怯”皆为“以势驱之一。
其中的“势”内涵丰富:对勇者而言,是指;对半勇半怯者而言,是指;对怯者而言,是指逃命。
(2分) 25.本文认为人没有勇和怯之分,关键是情势驱使他罢了。
你是怎样认为的呢?(3分) (八)画地学书(11分)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而孤,母郑①,守节自誓②,亲诲③之学。
家贫,至以荻④画地学书。
幼敏悟过人,读书辄⑤成诵。
及冠⑥,嶷然有声⑦。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天资刚劲⑧,见义勇为,虽机阱⑨在前,触发之不顾。
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注释】①母郑:母亲郑氏。
②守节自誓:自己下决心不改嫁。
③诲:教导、训导。
④荻:与芦苇同类,这里指荻杆。
⑤辄:立即,就。
⑥冠:指成人。
⑦嶷(nì)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
⑧天资刚劲:生性刚直。
⑨机阱:设置机弩的陷阱。
这里比喻陷害人的圈套。
2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嶷然有声(2)画地学书(3)及冠(4)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2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亲诲之学(他,指欧阳修)B.至以荻画地学书(用)C.四岁而孤(而且)D.见义勇为(做)2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29.结合选文,说说欧阳修为什么最终能成为人品超群的文学家。
(2分)(九)吴富遗事①(8分)罗隐越心未平②,而夫差有忧色。
一旦复筑台于姑苏之左,俾③参政事者以听百姓之痰苦焉,以察四方之兵革焉。
一之日④,视之以伍员⑤.未三、四级⑥,且奏曰:“王之民饥矣,王之兵疲矣,王之国危矣。
”夫差不悦,俾嚭⑦以代焉。
毕九层而不奏,且倡曰⑧:“四国畏王,百姓歌王,彼员者欺王。
”员曰:“彼徒欲其身之亟高⑨,固不暇为王之视也,亦不为百姓谋也,岂臣之欺乎!”王赐员死,而拓用事⑩。
明年,越入吴。
【注释】①吴宫: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宫室。
②越心未平: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和其臣民常怀报仇复国之心。
③俾:使。
④一之日:十月以后的第一个月,即十一月。
⑤伍员:字子胥,吴国大臣。
⑥未三、四级:没等建好第三、第四层。
⑦嚭:伯嚭,吴国太宰。
⑧倡:宣扬。
⑨这句意思是说嚭只想自己的官职赶快升得高些。
亟:急,赶快。
⑩用事:专权,当权。
3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分)①兵:②毕:③固:3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任选一句)(3分)①夫差不悦,俾嚭以代焉。
翻译:②岂臣之欺乎!翻译:32.这篇短文揭示了怎样一条深刻的历史教训?(2分)答:(十)(9分)阂县林琴南孝廉纾①六七岁时,从师读。
师贫甚,炊不得米。
林知之,亟②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
师怒,谓其窃,却弗受。
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③之礼?”即呼备④,赍⑤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
【注释】①林琴南孝廉纾(shū):林纾,字琴南,福建阂县(今福州人)。
近代文学家,尤以翻译外国小说名世。
孝廉,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
②亟:急忙。
③束修:本指十条干肉,后来通常指学生拜师或亲友之间赠送的礼物。
④呼备:叫人准备。
⑤赍(jī):携带。
3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3分)⑴从师读( )⑵以袜实米( )⑶负以致师( )3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3分)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35林琴南为什么急忙回家取米送给老师?从中看出林琴南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