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课堂实录
篇一:九年级化学课堂实录
九年级化学《水的净化》课堂实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蒸馏水与天然水区别,会用简单的方法区分硬水与软水。

(2)观察和操作净化水的实验,通过与同学交流合作,了解净化水的一
些基本方法,如沉淀、过滤、吸附、蒸馏,能把简单净化水的方法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设计并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2)通过对水净化过程的初步探究,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形成良好的
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水污染的了解和对净化过程的参与,教育学生关心、爱护、珍惜水资源。

(2)通过学生亲自参与水净化过程的实验探究,感受化学对生活、对社会的积极意义,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进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探究欲。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具准备】
重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解决简单的水净化处理问题。

难点:探究水净化的一般过程。

教具准备:
1.教师用具
(1)多媒体、河水、自来水、纯净水、硬水、肥皂等;
(2)烧杯、玻璃棒、滤纸、剪刀、铁架台、烧瓶、碎瓷片、酒精灯、冷凝管、试管、锥形瓶
2.学生用具
(1)烧杯、玻璃棒、滤纸、剪刀、铁架台、酒精灯、烧瓶、冷凝管;
(2)河水、硬水。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同学们看,这三杯水有什么不同吗?(一杯是天然水,一杯是自来水,一杯是纯水,)纯水是无色清澈的透明液体而另一杯是比较浑浊的,这杯水我们可以饮用吗?生:不能,因为有杂质等。

师:同学们回答正确。

这杯水我们不能饮用那我们通过什么方法使河水变成自来水,使自来水变成纯水呢?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水的净化》。

(设问)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我想问问大家你们知道我们每天饮用的自来水是怎样的一个净化过程吗?好下面来了解一下自来水厂净化过程。

(播放视频)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然后学生阅读课本。

师:首先我们从水库取出,大家看这是未处理的湖水,大颗粒的沉淀速度比较快,,一些小颗粒的沉淀速度比较慢。

所以必须加入一种试剂——明矾,它是白色晶体,可以加快沉淀的速度,沉淀完之后再过滤,滤后虽然处去看的见的杂质那还有看不见的杂质,我们采用活性
炭来吸附。

经吸附后的水我们不可以饮用,因为里面有我们看不见的
细菌,我们必须投入药消毒这样我们就可以饮用,以上就是自来水厂
的净化水的过程。

结合实验着重介绍实验原理及注意事项,也就是不
容性的杂质的净化。

(由学生讲述,老师补充)
师:自来水厂的净化水的过程,你了解了水的净化有哪些常用的方法?(板书: 一、水的净化常用的方法)
生:沉淀、吸附、过滤)
师:介绍过滤。

生活中见过哪些过滤的例子?
生:回答......
师:(介绍实验室中的过滤操作。

展示课件,介绍操作要点。

学生分组进行过滤实验,学生操作完毕后,请学生评价交流。


(板书: 1、制做过滤器 2、一贴二低三靠)
(启发学生针对一杯浑浊水的净化利用废弃的塑料瓶、棉花团等设计实验,提示在化学实验室里哪种仪器能代替塑料瓶、棉花团)
师:同学们看经过处理的水变的澄清了是吗?
生:是
师:那是不是可以喝?
师:对,不能喝。

我们只是处去了看的见的杂质,而水中还有许多看不见的杂质。

需要用吸附剂除(活性炭)再经消毒。

3.吸附(加活性炭就可以吸附)
4.消毒:煮沸,通入Cl2
师:同学们再想想上面经过处理的水是纯净物吗?
生:不是
师:对,那不是纯净物。

我们只是除去水中的不容物质而在水中还有许多可溶物质。

比如我们看到的水垢它是水中大量的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或常时间的放置就生成的水垢。

那么如何除去可溶性杂质?
(板书二、硬水和软水)
硬水:含较多的可容性物质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不含或含少量的可容性物质钙镁化合物的水
师:那么,我们如何鉴别它们呢?阅读一下课本。

生:肥皂水来鉴别。

(演示实验分别向两杯同样清澈透明的水中加入肥皂水不断的搅拌观察现象)师:同学们看这两只烧杯中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泡沫多,一个泡沫少。

师: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产生渣泡沫少的是硬水。

3.鉴别:用肥皂水
师:生活中为什么不用硬水,有什么危害?
4.硬水的危害:
(学生总结硬水洗衣服,即很费肥皂也洗不干净衣服时间常了衣服会变硬;硬水会使锅炉内结垢,不仅浪费燃料,使锅炉内管道局部过热,易引起管道变形,爆炸)。

师:小组讨论一下,那么硬水如何转化为软水?
5.硬水的软化
(学生总结生活中通过煮沸来降低水的硬度,而在工业上和实验室用水的蒸馏来降低水的硬度。


生活上:煮沸
工业上:蒸馏:液加热气冷凝液(蒸馏水)
实验室:蒸馏(多媒体展示)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过程。

(教师介绍蒸馏装置:由蒸馏瓶,温度计,冷凝管,接液管,接受瓶组成。

温度计水银球的上银和蒸馏头侧管的下限在同一水平线上,冷凝水应从冷凝管的下口流入,上口流出,以保证冷凝管的套管中充满水,用不带支管的接液管时,接液管与接受瓶之间不可用塞子连接,以造成封闭体系。


(小结本节课的三大问题:
1.水的净化常用方法
2.着重掌握过滤的实验原理及注意要点
3.掌握硬水,软水的概念及区别)
练习:作业:P56:1.2.3.
板书设计:课题3 水的净化
一、水的净化常用方法
静置沉淀法
吸附沉淀法
3、过滤法
4、蒸馏法
二、硬水与软水
1、定义硬水——含钙、镁化合物比较多的水
软水——含比较少甚至不含钙、镁化合物的水
2、区别方法:肥皂水法
3、硬水软化方法:煮沸、蒸馏等
三、【课堂评价】
课题围绕水的净化问题,将沉淀、过滤、吸附和消毒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联系起来,主要介绍了含不溶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其中过滤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也是本课题中最重要的学习内容。

本课题与生活结合很紧密,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分析形成一定的概念。

为了使学生对整个自来水的净化过程有个全面深刻的了解,对于过滤操作技能的训练及其方法的掌握,教师采用学生先合作预习、课堂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过滤的操作录像,然后学生自己
动手实验,学生评价、教师总评讲解的方法,一方面可以规范学生操作,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操作要领,达到掌握过滤操作的教学目的。

教学时通过多媒体和实验演示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感受了自来水的净化处理过程,教学中教师将各难点分散讲解,最后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使学生理解教材净化水的流程图,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比较明显的优点是:第一,贴近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上这节课之前,我从河里取回几瓶水,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把这浑水变得清澈一些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起来了。

第二,学生分组实验、发现问题、提高实验技能。

学生分组进行过滤实验,学生操作完毕后,请学生评价交流。

这一过程中,我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中做真正的主人,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为“一贴、二低、三靠”。

这节课找到了许多不足之处:课堂组织设计不当,在探究时间控制上把握欠佳,讨论问题过细,花费时间较长。

因此教师要很好地进行调控,说明什么时候探究、什么时候讨论,要探究多长时间,讨论什么
问题、讨论多长时间等,都是要提前思考的问题。

篇二: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课堂实录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课堂实录
丛林
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识冲突)我们学过了很多的化学反应,这个是?(师出示图片)
生:硫和氧气在点燃时生成二氧化硫;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师:请大家再举几个例子?
生: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师:这些化学反应有什么特点?
生A:都是化合反应。

师:请再举一个没有这些特点的化学反应的例子。

生A: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生成水和氧气。

师:化学反应的特点是什么?
生:分子发生了变化,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师:宏观上看是有新的物质生成。

物质的种类改变,物质的质量变不变呢?生:没有。

师:有句诗叫“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烧到最后就没了,还是蜡烛吗?生:不是,应该是二氧化碳。

师:少掉的和多出来的物质的质量有什么关系?
生:是相等的。

师:能用实验证明它吗?
【评价】在这节课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采用了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

把问题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产生认知冲突,激发求知欲。

设计用原有知识和经验无法解决问题,与学生原有的知识形成矛盾,产生一种探究的冲突。

师:(引导实验探究学习活动)许多的化学反应都可以证明这一点。

今天,我们选取两个化学反应。

一个是铁和硫酸铜,一个是氯化钙和
碳酸钠反应。

以这两个反应为例来研究一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

请先观察一下实验药品,讨论一下实验方案。

(学生讨论。

)师:你打算怎么验证我们所讨论的问题呢?
生A:应该先称量一定的药品。

然后把和它们相同质量的砝码放在右盘内,在它们反应后再称量质量有没有变化。

师:用什么容器称量呢?
生A:把它们放在烧杯和试管中称。

师:谁放在试管内?谁在烧杯内?
生A:我还没研究这个问题。

师:设计实验方案就是每一步都要想好!我再请同学补充一下。

生B:分别把两种不同的溶液放在两只试管中,把一个试管中的溶液倒到另一只试管内,放回原处。

看前后的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

试管在天平上不容易放,我把它们放到烧杯中。

师:请同学们评价一下她的观点。

生C:可以把药品倾倒在烧杯中,这样防止药品撒漏。

再就是要先调节天平平衡。

师:比较一下两个同学的观点,你认为哪个更好操作一些呢?
生D:先在烧杯中取一种液体,再在试管中取另一种液体,把这两者小心分开不放在一起,但是要先称一称。

然后把它们小心地混合,让它们反应,再称一称。

师:很好。

下面我想请同学们再说铁和硫酸铜的实验怎么做。

生E:先把硫酸铜溶液倒入烧杯中,不让铁丝放入硫酸铜,把铁丝和硫酸铜溶液先放在天平的左盘,取相同质量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这样测出它们反应之前的质量。

然后,把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反应后直接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

因为按预计的话,砝码就不用拿出来了,如果这时它还能保持平衡的话就能证明我们的猜想。

生F:我认为不用把它们拿下来,让它们在托盘天平上,直接把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这样就可以直观地看看指针有没有偏转,看出它
们的质量有没有变化。

师:我们总结一下。

(出示幻灯片)
师:好,大家清楚了吗?下面请同学们试试看,在做实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出示幻灯片)
师:请同学们注意我的提示,根据我的提示进行实验。

(学生实验)
【评价】本环节是引导实验探究学习活动。

这节课是要通过实验来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而且实验是定量实验。

教师采用了引导学习的方式来促使学生主动地进行实验探究。

在引导过程中,教师含而不露,引而不发,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先前的经验。

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他们研究的结果。

生A:观察到的现象有:氯化钙与碳酸钠混合后颜色是乳白色的、絮状的,反应后氯化钙和碳酸钠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前氯化钙和碳酸钠的质量总和是相等的。

师:你怎么知道它们是相等的?
生A:我们进行了测量,天平的指针不动,所以我们的结论是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没有发生变化。

师:刚才同学说:“我观察到天平的指针不动,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不变的。

”你对这个结论有没有疑问呢?
生B:在实验过程中,天平会动。

但天平停止时,质量不变。

师:好。

铁与硫酸铜的实验小组有什么结论吗?
生C:铁原来是银白色的,反应后,它有一部分脱落了,与溶液接触的地方,颜色变成红色。

反应过程中,不断有气泡向上冒出。

硫酸铜溶液的颜色也有一些变淡了。

我们把它放在天平上,反应前和反应后的质量是完全相同的。

师:有没有不同结论?
生D:我认为是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总质量是相等的。

师:(教师出示幻灯片)我们以铁和硫酸铜为例。

除去药品后的所有质量,我们用M表示;没反应完的铁,我们用m铁表示;同样没反应完的硫酸铜的质量,我们表示为m硫酸铜;反应掉的铁和硫酸铜的质量,生成的铜和硫酸亚铁的质量,我们分别用m铁和m硫酸铜来表示。

生A:应该选择第三种。

我们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参加反应的铁和硫酸铜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铜和
硫酸亚铁的质量之和。

另一个实验呢?
生:参加反应的氯化钙和碳酸钠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碳酸钙和氯化钠的质量之和。

师:不管你取得的试剂是恰好反应的,还是有剩余的,我们都可以得到这样的一个结论,就是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产物的质量之和。

是不是普遍的意义?
生:是。

师:那么我们再做一个吧。

我们用白磷和氧气的反应做一下。

我们用的是白磷,为什么呢?
生:白磷能够自燃。

师:磷和氧气,我们知道在一定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

怎么操作呢?(学生讨论。


师:请一位同学说说看。

生:在燃烧匙中放一点白磷,把它放在锥形瓶中,用塞子堵住锥形瓶口,聚光让白磷自燃。

在实验之前,应该先称一称锥形瓶中所有物质的重量,反应后再称一称它的重量。

师:我把它放在敞口的烧杯中做可以吗?你为什么加塞子呢?
生:反应会生成一些气体。

师:是气体吗?
生:不是。

是固体。

加塞子是为了防止白烟跑掉。

师:有没有同学有不同看法?
生:而且塞子上要加根导管,上面绑一个气球。

这样有利于减小压强,瓶内压强太大,会爆炸。

师:是用塞子,还是用有导管并绑气球的塞子?为什么?
生:是用有导管并绑气球的塞子。

用塞子,受热塞子会弹出去。

生:在瓶内还应该放少量细砂。

师:为什么呢?
生:防止瓶底受不了白磷燃烧的温度而炸裂。

师:好,下面我们来做做这个实验。

(教师动用实验,并出示幻灯片分析)
【评价】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展示了实验照片,来创设情境,突出实验原理、步骤、要求、分析过程、实验结论,从微观角度展示化学反应实质,帮助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突破难点。

这种细致的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师:那么为什么会有质量守恒定律?从微观粒子,我们能不能解释它?生:化学反应中,分子分开生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原子的质量是不变的,所以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质量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是相等的。

师: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没有改变,原子的种类也不变,原子的质量都不改变,所以存在质量守恒定律。

(教师出示动画,说明化学反应的过程原子重组)
师:化学反应中还有哪些不变的?
生:元素的种类不变。

师:还有哪些是一定改变的?
生:物质的化学性质一定改变,物质的物理性质一定改变。

师:这是由于分子改变,所以物质改变。

师:我们都说质量守恒定律具有普遍意义,可镁条燃烧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镁条的质量增加了,蜡烛燃烧后完合消失了,这些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为什么?
生:镁条在称量的时候是不包括参加反应的氧气的,所以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比镁条的质量大。

蜡烛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汽的质量逸出到空气中去了,所以看到蜡烛消失了。

师:很好!留两个作业给同学们。

第一,设计实验方案证明蜡烛燃烧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守恒。

第二,查找有关质量守恒定律发现和发展的资料。

【评价】在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了质量守恒定律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变式练习,深化理解,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规律解释有关的现象,从而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篇三:初中化学优质课课堂实录1
初中化学优质课课堂实录
文字整理:向旭军
课题: 初中化学第四单元课题4 化合价(1)
过程:
一,导入
老师:“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第6节化合价啊。

”——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二,授新
老师:“离子化合物及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回顾已学知识,以抛出本堂课核心问题:
老师:“元素之间在形成化合物的时候,他们的原子个数比是不是一个定值?”——激发学生思考,带着问题进入新课。

(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可能还有些抽象)
老师:“比如说:钠和氯在形成氯化钠的时候原子个数比是几比几?”——提问,学生回答——这一环节,老师把上面的抽象问题落实到一种离子化合物上,目的是把抽象问题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接受。

学生:“84比……”——迟疑不定的回答,明显,学生还没有准确领悟老师的问题。

老师:“钠离子、氯离子的离子个数比是多少?”
——老师加重了“离子个数比”几个字的语音,以提醒学生注意,老师问的是“个数比”。

学生:“10比上……”——该学生还是完全没有领悟。

学生:“5比9吧”——换了学生回答,继续出错,说明大多数学生
对老师的问题不能准确把握。

学生:“1比1”——有懂得的学生回答出来,老师见有学生答对后,没有进一步跟学生讲明为什么是“1比1”,就进行了下一步共价化合物的分析。

(此处稍显粗糙,大多学生明显还没弄明白到底什么是“离子个数比”,可以写出氯化钠的化学式“NaCl”,一个Na和一个Cl,构成一个“NaCl”,是以,离子的个数比为“1比1”。

甚至,还可再增加一个离子个数比不是“1比1”的离子化合物来分析,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老师:“在共价化合物里面,我们是以氯化氢为典型特例来进行分析。

那么在氯化氢中氯、氢原子的个数比是多少?”
学生回答不上——明显对粒子个数比还不清楚。

老师:“氯化氢怎么写呀?”——老师改变了问题,通过提醒怎么写来帮助学生认识个数比。

学生:“1比1”——学生答对,老师迅速转入下一问题。

老师:“离子个数比、原子个数比是不是一个定值?”
(此处过快,因为,学生对粒子个数比尚不完全理解。


老师写出“NaCl”和“HCl”进一步讲析,它是一个定值,只能是“1比1”的关系。

然后导出“元素在化合时的数目就决定了元素的化合价”。

老师:“大家在书上把这句话找出来……”——指导学生看书,把握重点。

1、“化合价的定义:……”——让学生抄在书上面,进一步强化。

2、“化合价的组成部分,主要是两个部分:既有数值,又有正负。


(整段老师讲叙过多,学生只是被动听。


3、“到底元素的化合价的数值和它的正负是通过什么来进行确定的呢?”——用问题导出表格,增强学生对表格的关注。

(教师就表格进行详细讲析。


老师:“NaCl中Na和Cl的化合价各是多少?”——让学生听了老师以上解析以后来尝试着确定化合价。

学生:“正1价。


老师:“那你是怎么确定它是正1价的?”——进一步深入。

学生:“它在形成化合物的时候失去1个电子。

”——学生能挖到根本,不错。

进一步分析“Cl”的化合价是“负1价”。

老师:“在MgCl2中Mg和Cl分别显几价?”——引导学生深入分析。

学生:“Mg显正2价。

”“因为,在形成化合物的时候,他失去两个电子。

”老师:“那Cl显几价?”
学生:“负2价。


老师提示:“一个原子”
学生:“负1价。


老师:“接下来,我们来讲共价化合物的两个例子。

……”
以氯化氢和水为例,让学生分析,指名作答。

——让学生作答并分析原因,激发思考。

老师:“讲得很好……”——给以肯定和鼓励。

4、老师:“化合价如何来标识它?”——教师在学生理解化合价的确定后转入第4个知识点:化合价的正确标识。

重点讲析与离子书写的区别,对比找规律,引导学生理解记忆。

(此环节老师讲述过多,可否引导分析一两个,留下的让学生尝试分析?)
学生演板,书写化合价的标识。

——指导下面学生在纸上划一下。

5、老师:“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化合价的规律。

”——转入第5个知识点。

大屏呈现化合价的规律:(1)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老师结合例子讲析,再让学生计算,然后说明可以依据这个规律
来进行物质
中未知元素的化合价的推算。

学生课堂练习推算化合价。

——1人演板,下面学生在草稿纸上计算,教师再点评。

大屏呈现化合价的规律二:(2)在化合物里,氢通常显+1价,氧显—2价。

——教师进行例题分析。

大屏呈现化合价的规律三:(3)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

——教师进行例题分析。

大屏呈现化合价的规律四:(4)单质里面,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例题分析。

大屏呈现化合价的规律五:(5)许多元素具有可变化合价。

——请学生们看书,引导学生认识化合价可变的原因,并以铜Cu、铁Fe为例举例分析学习其读法、命名办法。

老师:“请大家写出亚铁离子、铁离子、铜离子、亚铜离子的符号。

”——当堂训练,让学生动起来,好。

选一位同学演板,教师巡回了解学生情况。

教师点评学生的演板,规范书写。

老师指导学生了解哪些变价是需要掌握的。

(本环节为了强调化合价的规律这个重点,老师采取直接呈现——引导分析——例题引证——当堂训练——客观点评五步进行。

但在后面的点评中,可否改为让其他学生点评?并且,能否让下面小组或者同桌同学互相点评一下各自的课堂训练作业?——让学生观察、思考、点评,相互找找不足之处,让学生动起来。


大屏呈现化合价的规律六:(6)原子团的化合价有构成元素原子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算出。

“根”的化合价一定不为零。

以硫酸根SO4为例进行具体分析——以硅酸根SiO3为例,进行演板、课堂推算训练,再点评。

——做到当堂训练,讲练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