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中国肿瘤药物相关血小板减少诊疗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肿瘤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肿瘤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06
专家共识总结与展望
本次共识主要成果回顾
确立了中性粒细胞减少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诊断标准和分级,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明确的 指导。
总结了针对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现有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以及支持治疗等,为临床医生 提供了全面的治疗选择。
强调了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重要性,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建议,有助于降低患者的感染风险和改 善生活质量。
提高公众认知度和重视程度
01
02
03
加强中性粒细胞减少相关知识的 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认知度 和重视程度。
鼓励患者及其家属积极参与中性 粒细胞减少的预防和治疗,加强 自我管理和保健意识。
倡导社会各界关注中性粒细胞减 少患者的健康问题,为患者提供 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THANKS
感谢观看
预防感染
化疗期间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个人 卫生习惯,避免接触感染源,同 时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治疗方法选择及注意事项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治疗
根据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可选择使用粒细 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等药物促进中性粒细胞生成,或 采用抗生素等药物预防感染。
肿瘤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诊 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汇报人:xxx 2024-01-24
目 录
• 引言 • 中性粒细胞减少概述 • 肿瘤化疗与中性粒细胞减少关系 • 诊治原则与方法 • 并发症处理与风险评估 • 专家共识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共识背景与意义
中性粒细胞减少是肿瘤化疗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和生存质 量。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表现因病因和程 度而异。轻度减少可能无明显症状,而 重度减少则可能导致严重的感染甚至危 及生命。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乏力、 头晕、食欲减退等。此外,患者还可能 出现口腔溃疡、皮肤感染等并发症。

《中国肿瘤相关贫血诊治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中国肿瘤相关贫血诊治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多学科之间的 信息共享和沟通,提高诊疗效率和质 量。
优化诊疗流程,确保患者在最短时间 内得到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肿瘤相关性贫血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并发症,影 响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
制定《中国肿瘤相关贫血诊治专家共识》旨在规 范临床诊治行为,提高诊治水平。
共识的推广与应用有助于提升我国肿瘤相关性贫 血的整体诊治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外研究现状
国际上对肿瘤相关性贫血的研 究较为深入,已形成较为完善
《中国肿瘤相关贫血诊治专家共识 (2023版)》解读
汇报人:xxx 2024-05-08
目录
• 引言 • 肿瘤相关贫血概述 • 肿瘤相关贫血治疗原则与策略 • 特殊类型肿瘤患者贫血管理建议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专家共识亮点与争议问题探讨 • 临床实践应用与改进建议
01 引言
共识背景与意义
感染风险预防与处理策略
加强感染防控
在治疗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加强手卫生和环境消 毒等措施,以降低感染风险。
监测感染指标
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白细胞计数等感染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 感染迹象。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原菌种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滥 用和耐药性的产生。
其他并发症管理建议
诊断依据
肿瘤相关贫血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等综合判断。其中,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骨髓穿刺、铁代谢等相关指标检测 ,影像学检查则有助于明确肿瘤的存在和转移情况。
03 肿瘤相关贫血治疗原则与 策略
治疗原则及目标设定

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CIT是肿瘤化疗常见的并发症
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hemotherapy 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CIT):由于抗肿瘤化疗药物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尤其对巨核系细胞产生抑制作 用,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值。
美国一项针对43995例实体瘤CIT患者的调研显示,CIT是肿瘤化疗中常见并发 症,各瘤种中CIT*的发生率,最高的可达61.7% 1。
多项随机前瞻性输血试验:比较了预防性 血小板输注的阈值带来的临床获益,发现 当PLT ≤10x109/L时输注血小板与PLT ≤20x109/L时输注血小板,在出血风险上 无明显差异;
美国ASH血小板输注指南中推荐:预防性 血小板输注的阈值为PLT≤10x109/L,这 样不仅降低出血风险,还能减少血小板输 注所需的昂贵费用。
1. 王芳, 等.[J].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8, 14(2):109-112.
更新要点一: 规范血小板输注治疗
成人白血病和多数实体瘤患者中
新版共识规定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阈值为PLT≤10x109/L
2014版CIT共识1
2018版CIT共识2
1. 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14版) 2. 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
• rhTPO超适应症使 用比例为67.75%
用药剂量不规范
• rhTPO未使用个体 化治疗剂量,而是 采用固定剂量;
• rhIL-11在推荐剂量 范围内使用比例仅 为24%
用药疗程不规范
• 正确监测PLT的水 平,并且合理停药 的比例仅为55.9% (rhTPO)和 41.2%(rhIL-11)
赵敏, 吴楠.[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22):31-32.

促血小板生成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解读PPT课件

促血小板生成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解读PPT课件
促血小板生成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 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解读
汇报人:xxx 2024-01-03
目录
• 引言 • 促血小板生成药物概述 • 促血小板生成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原则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促血小板生成药物不良反应及风险管理 • 专家共识对临床实践指导意义及挑战 • 总结与展望
01
报告范围与目的
报告范围
本共识涵盖了促血小板生成药物的分 类、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及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
报告目的
通过解读本共识,帮助临床医师更好 地了解和应用促血小板生成药物,提 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02
促血小板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药物概述
药物定义与分类
促血小板生成药物定义
专家共识核心内容解读
促血小板生成药物种类及作用机制
详细阐述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促血小板生成药物的种类,包括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艾曲泊帕等,以及它们的作用机 制和适应症。
临床应用规范
明确了促血小板生成药物在不同疾病状态下的应用规范,包括用药时机、剂量调整、疗程管理等,为临床医生提供了 明确的指导。
安全性评估及监测
促血小板生成药物不良反应及风 险管理
常见不良反应类型及表现
肝功能异常
表现为转氨酶升高、黄疸等。
血液系统异常
如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 等。
过敏反应
包括皮疹、瘙痒、荨麻疹、呼 吸困难等。
肾功能异常
可能出现蛋白尿、血尿等症状 。
其他不良反应
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 道症状,以及头痛、发热等全 身症状。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简化的治疗方案 ,减少用药种类和次数,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

219441175_肿瘤合并肝损伤患者血小板减少症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_)

219441175_肿瘤合并肝损伤患者血小板减少症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_)

!()*+,!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3.06.005肿瘤合并肝损伤患者血小板减少症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通信作者:袁响林,yuanxianglin@hust.edu.cn摘要:血小板减少症和肝损伤是肿瘤患者常见且严重的临床问题。

肿瘤合并肝损伤患者血小板减少症(TCLI)的病因更加复杂,但常见于肝损伤和肿瘤治疗。

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管理已逐渐形成规范,肝损伤相关血小板减少症随着相关药物的获批上市,管理日益明晰。

但肿瘤合并肝损伤患者血小板减少症的管理仍是空白,血小板减少症和肝损伤的叠加进一步增加了肿瘤治疗的难度。

为此,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对文献进行分析和讨论,形成肿瘤合并肝损伤患者血小板减少症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以指导临床实践。

关键词:肿瘤;肝病;肝损伤;血小板减少症;专家共识Chineseexpertconsensusonmanagementofthrombocytopeniaincancerpatientswithliverinjury(2022edition)CommitteeofNeoplasticSupportive-care(CONS),ChinaAnti-CancerAssociationCorrespondingauthor:YUANXianglin,yuanxianglin@hust.edu.cnAbstract:Thrombocytopeniaandliverinjuryarecommonandseriousclinicalproblemsincancerpatients.Theetiologyofthrombocytopeniaincancerpatientswithliverinjury(TCLI)iscomplicated,whichiscommoninliverinjuryandtumortreatment.Themanagementofcancertherapy-inducedthrombocytopeniahasgraduallybecomestandardized,andthemanagementofliverinjury-associatedthrombocytopeniaisbecomingclearwiththeapprovalandmarketingofrelevantdrugs.However,themanagementofTCLIisstillblank,andthesuperpositionofthrombocytopeniaandliverinjuryfurtherincreasesthedifficultyofcancertreatment.Therefore,theCommitteeofNeoplasticSupportive-care,ChinaAnti-CancerAssociationorganizesexpertstoanalyzeanddiscussrelevantliteraturestoformaChineseexpertconsensusonthemanagementofthrombocytopeniaincancerpatientswithliverinjury(2022Edition)toguideclinicalpractice.Keywords:Cancer;LiverDisease;LiverInjury;Thrombocytopenia;ExpertConsensus本文中文版首次发表于[肿瘤防治研究,2023,50(3):211-223] 血小板减少症通常定义为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100×109/L[1],是肿瘤患者常见并发症。

2023版中国肿瘤药物相关血小板减少诊疗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2023版中国肿瘤药物相关血小板减少诊疗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激素治疗
血小板输注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症状。当患者血小板数量严重不足时,应考虑输注血小板。
适应症
血小板输注可以通过静脉输注进行,一般采用肘静脉或股静脉输注。每次输注前应检查血型、交叉配合等指标,确保输注的安全性。
输注方法
血小板输注
免疫调节剂
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可以调节免疫反应,减轻血小板减少的症状。
控制出血
对于出现出血症状的患者,应积极控制出血,防止发生意外。可以采用局部压迫、冷敷等方法止血,同时给予止血药物和抗感染治疗。
一般治疗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免疫反应,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减轻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症状。常用的糖皮质激素包括地塞米松、泼尼松等。
免疫抑制剂
对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
03
本指南的编写过程中汇集了众多专家学者的智慧和经验,它的发布将有助于推动相关学术研究的深入开展。
不断完善更新
由于肿瘤药物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复杂性,本指南将不断完善和更新,以适应临床实践的需要和学术研究的进展。
未来展望
加强培训和教育
为了更好地推广和应用本指南,需要加强对医生和患者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指南的普及度和信任度。
营养支持
03
提供心理支持
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增强信心和勇气,积极面对疾病。
患者教育
01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向患者普及肿瘤药物相关血小板减少的知识,减轻恐慌和焦虑情绪。
02
指导患者自我管理
教育患者如何监测血小板水平、避免危险因素等,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06
肿瘤药物相关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管理

中国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专家诊疗共识

中国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专家诊疗共识

中国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专家诊疗共识一、本文概述随着癌症治疗方法的不断进步,化疗作为其中的重要手段,为众多癌症患者带来了生存的希望。

化疗药物在杀灭肿瘤细胞的也常常伴随着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

为了规范我国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疗行为,提高临床医生的诊疗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与健康,我们组织专家团队,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制定了《中国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专家诊疗共识》。

本共识旨在明确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定义、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治疗策略以及预防措施,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规范、实用的诊疗指导。

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一共识的推广与实施,促进国内外同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诊疗水平的提高,为更多的癌症患者带来福音。

二、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Chemotherapy-Induced Thrombocytopenia,CIT)是化疗过程中常见的血液学毒性反应之一,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因化疗药物种类、剂量、治疗方案以及患者个体差异而异。

据流行病学调查,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中,约20%~5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症。

严重者可导致出血风险增加,甚至危及生命。

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个环节。

化疗药物对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直接损伤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这些药物可抑制骨髓内巨核细胞的成熟与分化,从而减少血小板的生成。

化疗药物还可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

化疗药物还可能影响血小板的功能,如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血小板凋亡等。

不同类型的化疗药物对血小板生成的抑制作用有所不同。

例如,烷化剂类、抗代谢类、抗肿瘤抗生素等药物主要抑制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而铂类药物则主要通过诱导免疫反应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

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以减少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

《2023 CSCO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指南》解读 PPT课件

《2023 CSCO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指南》解读 PPT课件
临床表现
皮肤黏膜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月经过多等。严重者可出现内脏出血和颅内出血。
诊断依据
血常规检查发现血小板计数减少,可伴有贫血和白细胞减少。骨髓检查可见巨核细胞数量减少或成熟障碍。
治疗策略及预防措施
治疗策略
轻度血小板减少可观察或口服升血小 板药物;中重度血小板减少需使用血 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输注血小板 等治疗。
《2023 CSCO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 减少症诊疗指南》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11
目录
• 引言 • 血小板减少症概述 • 肿瘤治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 • 指南推荐诊疗方案解读 •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理建议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策略探讨
01
引言
血小板减少症背景介绍
血小板减少症定义
二线治疗方案选择时机及优缺点分析
选择时机
一线治疗无效或不耐受时,考虑二线治疗方案。
优缺点分析
包括免疫抑制剂、血小板输注等,需权衡疗效与风险,关注患者个体差异。
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思路和方法
制定思路
综合考虑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类型、分期、治疗方案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制定方法
通过多学科团队协作,评估患者出血风险、血栓风险、生活质量等因素,制定合适的治 疗策略。同时,关注患者心理需求,提供全
发生原因及危险因素
化疗药物
化疗药物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血小板减少。常见药物包括铂类、吉西他滨等。
放疗
放疗可损伤骨髓微环境,影响血小板生成。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
部分靶向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
危险因素
高龄、既往血液病史、肝肾功能不全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改善患者预后

中国成人重症患者血小板减少诊疗专家共识

中国成人重症患者血小板减少诊疗专家共识

中国成人重症患者血小板减少诊疗专家共识一、本文概述《中国成人重症患者血小板减少诊疗专家共识》是一份针对成人重症患者血小板减少问题的权威指南。

血小板减少是重症患者常见的临床问题,可能引发出血风险增加,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本共识旨在提供全面、科学、实用的诊疗建议,帮助医生更好地处理成人重症患者的血小板减少问题。

本共识首先概述了血小板减少的定义、分类和评估方法,为后续诊疗提供基础。

接着,详细讨论了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包括感染、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因素。

在此基础上,共识提出了针对不同病因的诊疗策略,包括药物治疗、输血治疗、手术治疗等多种手段。

本共识还强调了预防和治疗出血并发症的重要性,提出了具体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孕妇、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血小板减少问题,也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本共识总结了当前血小板减少诊疗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信息。

通过遵循本共识的建议,我们期望能够提高成人重症患者血小板减少的诊疗水平,降低出血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二、定义与分类定义:血小板减少症,即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参考值下限,在中国成人中通常被定义为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

在重症患者中,血小板减少症往往更为复杂,可能涉及多个病理生理过程,并与疾病预后紧密相关。

生成减少型: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受损或受抑制,导致血小板生成不足。

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破坏过多型:由于免疫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增加,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

分布异常型:如脾大导致的血小板滞留于脾脏,造成外周血血小板减少。

急性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在短时间内迅速下降,常见于感染、药物反应等。

慢性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持续低于正常参考值下限,常见于慢性ITP、骨髓增生性疾病等。

在重症患者中,血小板减少症往往不是单一原因造成,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对于重症患者的血小板减少症,需要全面考虑其可能的病因和病理生理过程,以便进行精准的诊断和治疗。

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护理课件

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护理课件
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评估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是否得到改善。
03
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共识形成背景
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诊疗现状
化疗药物对骨髓抑制作用导致血小板减少,增加出血风险,影响肿瘤治疗效果。
专家共识的意义
为临床提供规范化的诊疗指导,提高诊疗效果,降低患者风险。
共识主要内容
诊断标准
明确血小板减少症的诊 断标准,包括血小板计 数、临床表现和出血情
血栓形成
对于高凝状态的患者,应采取预防血栓形成的措施,如使 用抗凝药物等。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肢体肿胀、疼痛等症 状,及时发现并处理血栓形成。
05
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 少症患者教育
患者认知教育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发 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提高患者对疾 病的认知水平。
感谢观看

诊疗方法
药物治疗
使用升血小板药物、止血 药物等进行治疗。
输血治疗
在必要情况下,通过输注 血小板悬液来提高血小板 计数。
其他治疗
如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 新型治疗方法,仍处于研 究阶段。
诊疗效果评估
血小板计数恢复情况
评估治疗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是否恢复至正常范围。
出血症状改善情况
评估治疗后患者的出血症状是否得到有效控制或消失。
预防出血
避免可能导致出血的活动,如 剧烈运动、锐器划伤等。
健康宣教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血小板减少 症的预防和注意事项,提高患
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护理措施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出血情况 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肿瘤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

肿瘤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
些方案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 使用。
风险等级
这些化疗方案根据其引发FN 的风险等级分为高危和中危 ,以便医生能够更好地评估
患者的风险。
预防措施
对于可能引发FN的高危或中 危化疗方案,医生需要采取 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患 者发生FN的风险。
患者自身因素
患者自身因素
患者自身因素是影响FN发生风险的重要因素, 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
FN发生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
01
FN发生风险与化疗药物骨髓毒性、剂量强度、患者自身因素及
联合用药有关。
评估内容
02
疾病类型、化疗方案、患者自身因素和治疗目的,是评估FN发
生风险的主要方面。
风险分类
03
根据化疗后FN的发生率,将化疗方案分为高危、中危和低危三
类。
化疗相关因素
化疗方案
常见的可能引发FN的高危或 中危化疗方案如表2所示,这
FN的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的定义
一级预防是指在首次使用具有骨髓抑制的化疗药物后 24~72 h使用G-CSF,以预防FN的发生。
推荐使用G-CSF的情况
接受FN高危或中危化疗方案的患者;伴有自身风险因素 的FN中危化疗患者;以及需要足量化疗的根治性或辅助 性化疗患者。
不推荐使用G-CSF的情况
接受FN低危化疗方案的患者;以及接受姑息性化疗的患 者,G-CSF的预防作用尚无定论。
粒细胞减少性发热
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N)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严重后果,会 引起治疗费用的增加、抗生素的使用、住院时间的延长、 化学药物的减量或延迟。
肿瘤化疗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
风险评估与预防
正确评估患者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早期识别 FN和感染并进行合理地预防和治疗,对减少CIN相关 并发症、提高患者治疗安全及抗肿瘤化学治疗的疗效 具有重要意义。

《2023版CSCO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指南更新要点》解读PPT课件

《2023版CSCO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指南更新要点》解读PPT课件
血小板减少症概述
定义与发病制
定义
血小板减少症是指外周血中血小板数 量异常减少的一种病症。
发病机制
主要包括血小板生成减少、血小板破 坏过多和血小板分布异常等。其中, 肿瘤治疗(如化疗、放疗等)是导致 血小板减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率
肿瘤患者中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 率较高,尤其是接受化疗的患者 。
预防性药物治疗
对于高危人群,可考虑使用预防性药 物治疗,以降低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 率。
长期随访和监测计划
制定随访计划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制定个性化的随访计划,确保 患者得到持续关注和照顾。
定期监测血小板水 平
通过实验室检查等手段,定期 监测患者的血小板水平,及时 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评估治疗效果及调 整方案
《2023版CSCO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 少症诊疗指南更新要点》解读
汇报人:xxx 2024-03-11
目录
• 血小板减少症概述 • 肿瘤治疗与血小板减少症关系 • 2023版CSCO指南更新要点总览 • 诊断与评估方法更新 • 治疗方案调整与优化策略 • 患者管理与教育改进建议 • 总结与展望
01
02
肿瘤治疗与血小板减少症关系
化疗药物导致血小板减少
化疗药物作用机制
化疗药物通过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 致血小板生成减少,同时增加血小板 破坏,从而引发血小板减少症。
影响因素
化疗药物的剂量、给药方式、联合用 药等都会影响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和发 生率。
常见化疗药物
如环磷酰胺、阿霉素、卡铂等,这些 药物在治疗肿瘤的同时,也容易导致 血小板减少。
患者的个体差异、药物的种类和剂量等都可能影 响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 和严重程度。

中国肿瘤相关贫血诊治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中国肿瘤相关贫血诊治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肿瘤合并出血引起的贫血
肿瘤患者可能因肿瘤侵犯血管或血小板减少等原因导致出血,进而引起 贫血。
03
肿瘤治疗相关性贫血
包括化疗、放疗等治疗手段可能导致骨髓抑制、红细胞破坏增加或铁代
谢异常等,从而引起贫血。
临床表现和诊断
临床表现
肿瘤患者出现贫血时,可表现为乏力、头晕、心悸、气短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心绞痛、心力衰竭等。
血等严重血液病患者。
免疫抑制治疗
通过抑制免疫系统对红细胞的破坏, 减轻溶血性贫血症状,适用于自身免
疫性溶血性贫血等患者。
中医中药治疗
采用益气养血、滋阴补肾等中药治疗 方法,改善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
04
肿瘤相关贫血的预防和 管理
预防策略
早期识别和评估
对肿瘤患者进行常规贫血筛查,及早发现并评 估贫血风险。
药物治疗
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铁 剂等药物治疗,促进红细 胞生成和改善贫血症状。
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
知识普及
向患者和家属普及肿瘤相关贫血的知识,提高其 对疾病的认知和理解。
心理干预
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 等负面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过程,提供情感 支持和生活照顾,共同应对疾病挑战。
高临床医生的诊疗水平和治疗效果。
推动学科发展
专家共识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推动肿瘤相关贫血领域的 学科发展,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科整体水平和影
响力。
改善患者预后
通过规范的诊疗流程和有效的治疗方案,可以改善肿瘤相 关贫血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
担。
02
肿瘤相关贫血概述
定义和分类
谢谢观看

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及研究进展上传详解演示文稿

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及研究进展上传详解演示文稿

第十六页,共49页。
Schiffer CA, et al. J Clin Oncol. 2001;19:1519-38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临床医生. 2001,29(3):29-30
王芳..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8.14(2): 109-112
我国卫生部2001年发布的《内科输血指南》 中规定
水肿:约占20% 心律失常:约占15%
肾功能不全者减量
老年人,尤其有心脏病史者慎用
第二十二页,共49页。
ONS指南重点提示 心脏病史的患者慎用rhIL-11
ONS指南重点提示
对于既往有液体潴留、充血性心功能衰竭、房颤或冠状动脉疾病 史的患者使用rhIL-11应慎重;具有上述症状风险的患者,如老年或使 用大剂量蒽环类药物预处理的患者应小心监测。
/L
CIT常导致化疗减量或延期或终止 CIT影响肿瘤的疗效,生存期和生活质量
通常在化疗后3至14天出现
CIT的出现及下降幅度和所用的化疗药物、剂量、是否联 合用药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和化疗次数有关
第三页,共49页。
不同的化疗方案导致不同程度的CIT
第四页,共49页。
Shipp MA et al. J Clin Oncol. 1995;13:2916-2923 Kabger Cj et al. Semin Oncol. 1999;26:12-18
TPO在体内外均可刺激巨核细胞系的增殖和 分化,调控血小板生成各阶段
血小板生成的特异性调控因子,特异性升高 血小板
第二十六页,共49页。
国外:TPO降低凋亡率,提高存活率
不使用TPO
使用TPO
不使用TPO,巨核细胞存活率随着培养时间推 移显著下降。
使用TPO,巨核细胞存活率随着培养时间显 著上升。

最新:中国肿瘤相关贫血诊治专家共识(2023版)

最新:中国肿瘤相关贫血诊治专家共识(2023版)

最新:中国肿瘤相关贫血诊治专家共识(2023版)肿瘤相关贫血(cancer related anemia,CRA)主要是指肿瘤患者在疾病进展和(或)治疗过程中发生的贫血,表现为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减少、血红蛋白浓度减低或红细胞比容(red blood cell specific volume, HCT)降低至正常水平以下。

30%~90%的肿瘤患者合并贫血,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年龄、肿瘤类型、分期、病程、治疗方案、药物剂量及化疗期间是否发生感染等因素有关。

CRA 会导致患者出现多脏器缺血缺氧性改变和免疫力降低,加剧疾病进展,影响预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出血、溶血、机体营养吸收障碍、遗传性疾病、肾功能不全、内分泌紊乱及患者接受长期多种治疗等均为CRA 发生的主要原因。

恶性肿瘤本身也能通过多种途径导致或加重贫血,如肿瘤直接侵犯骨髓产生细胞因子导致铁吸收障碍,肿瘤侵犯血管或器官导致慢性失血等。

多数情况下,CRA 属于低增生、正细胞性贫血,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而血清铁蛋白正常或升高。

化疗药物可通过阻断红系前体细胞的合成直接影响骨髓造血。

细胞毒性药物的骨髓抑制效应可能会在重复治疗周期的过程中蓄积,导致贫血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随着化疗周期增多而增高和加重。

铂类药物广泛应用导致的肾不良反应为CRA 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细胞毒性药物和铂类药物能促进红细胞凋亡,同时会造成肾小管细胞损伤导致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减少而导致贫血。

化疗新药的开发及联合应用使贫血问题在临床上日渐凸显。

此外,靶向治疗药物也会引起血液不良反应,如PARP 抑制剂可靶向作用于PARP1、PARP2、PARP3 和PARP13,PARP 除参与DNA 修复外,在其他生理过程中也起到重要作用,PARP1 调节骨髓或血液系统的细胞分化,PARP2 在调节红细胞生成过程中发挥作用。

研究表明,PARP2 缺失会损伤小鼠红系细胞分化,增加溶血反应,导致贫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版《中国肿瘤药物相关血小板减少诊疗专家共识》
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TIT)是抗肿瘤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不仅增加患者出血风险、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会影响抗肿瘤治疗的疗效,对患者长期生存产生不利影响¹。

2019年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和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联合发布了《中国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专家诊疗共识(2019版)》(以下简称2019版共识)²。

然而三年来,肿瘤治疗技术和药物日新月异,引起的CTIT更加复杂难治,迫切需要新的管理共识指引现阶段CTIT 的防治。

应时代所需,近日,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和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权威专家共同更新了《中国肿瘤药物相关血小板减少诊疗专家共识(2023版)》(以下简称2023版共识),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符合当前中国国情、科学的CTIT防治指导意见,更好地规范临床实践,满足临床需求。

本文对共识中的关键信息进行解读,以供医疗工作者参考应用。

披沙沥金,挖掘精粹——共识更新要点汇总
当今肿瘤治疗已发展为由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细胞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结合的综合治疗,治疗引起的CTIT也变得更为复杂,2023版共识紧随肿瘤治疗发展步伐对CTIT的概念、诊疗与预防等做出了更新。

CTIT概念扩展
此次共识全面更新了CTIT的涵盖范围,除2019版共识中着重介绍的化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症外,纳入了免疫治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症和靶向治疗药物相关血小板减少症。

2023版共识进一步细化了CTIT治疗目标:(1)降低血小板减少所导致的出血风险;(2)提高血小板最低值,缩短血小板减少的持续时间;(3)减少CTIT导致的剂量强度降低及对远期生存的不良影响。

治疗方案:在2023版共识中,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相关血小板减少(TTIT)和化疗药物相关血小板减少(CIT)的治疗方案相同。

对于血小板计数≤10×10⁹/L、CTIT合并世界卫生组织(WHO)出血分级2级及以上,或WHO 出血分级1级但有高出血风险的患者推荐输注血小板(推荐级别:1类)。

实体瘤CTIT患者推荐在血小板计数<75×10⁹/L时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或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对rhTPO或rhIL-11疗效不佳或不耐受的患者,可考虑使用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推荐级别:2A)。

此外,2023版共识新增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血小板减少(ICIIT)治疗方案,建议对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导致的继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ITP),参考成人原发性ITP指南予以相应处理³。

在一线治疗失败时可以考虑使用TPO-RA。

CTIT预防相关更新
2023版共识进一步明确了CTIT二级预防的定义及用药时间,提出针对上一个治疗周期发生过≥3度的严重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以及发生2度血小板减少但同时伴有一项出血高风险因素的患者,为保证后续化疗顺利进行,推荐在本周期化疗后1~2天开始预防性应用促血小板生成药物。

防微杜渐,未雨绸缪——论CTIT预防的重要性
防患于未然之前,更胜于治乱于已成之后。

基于血小板减少发生的延迟性特点以及对患者本身和抗肿瘤治疗的不良影响,2023版共识对CTIT的预防作出强调。

2023版共识指出,临床上CTIT通常发生在化疗1周后,而内源性促血小板生成素(TPO)提升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至少需要5~7天,在此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血小板计数的最低值,可能导致出血和严重并发症。

因此,许多专家建议对已经出现过严重CTIT的患者或者高风险人群进行预防。

CTIT的预防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一级预防是指对于容易出现CTIT
的药物,在首次进行抗肿瘤治疗后即予以升板药物预防。

但目前CTIT的一级预防尚缺乏明确的循证支持。

二级预防主要针对上一个治疗周期已发生CTIT患者,目的是保证治疗按时足量进行。

2023版共识推荐上一个化疗周期发生过≥3度血小板减少以及发生2度血小板减少但同时伴有至少一项出血高风险因素的患者,在本周期化疗后1~2天开始应用促血小板生成药物进行CTIT二级预防(推荐级别:2B)。

2023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指南》⁴也强调了二级预防的重要性,并明确对于上一个化疗周期血小板计数最低值<50×10⁹/L的患者,或上一个化疗周期血小板计数最低值≥50×10⁹/L但<75×10⁹/L且有出血高风险因素的患者,可使用口服TPO-RA海曲泊帕进行二级预防(Ⅱ级推荐,2A类证据)。

有的放矢,共识推荐——海曲泊帕防治CTIT未来可期
2023版共识推荐实体瘤CTIT患者在血小板计数<75×10⁹/L且对rhTPO 或rhIL-11疗效不佳或不耐受时,可考虑使用TPO-RA(推荐级别:2A)。

在TPO-RA药物中,我国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海曲泊帕疗效突出。

作为国内首个取得CTIT随机双盲多中心II期注册临床研究阳性结果的口服TPO-RA药物,海曲泊帕为肿瘤患者的CTIT的管理提供了更优的选择。

注册临床研究结果显示⁵,接受海曲泊帕(起始剂量7.5mg/d)治疗的患者,85.7%能够在14天内血小板计数≥100×10⁹/L并恢复化疗,血小板
计数恢复至≥100×10⁹/L的中位时间为7.5天;72%能够完成2个连续化疗周期且未因血小板减少导致化疗方案调整,同时未使用升血小板援救治疗;从主要研究终点来看,海曲泊帕治疗有效率(在开始海曲泊帕治疗后14天内血小板≥100×10⁹/L并恢复化疗,后续能够完成两个连续化疗周期,无因血小板减少导致的化疗方案调整且未使用任何升血小板援救治疗)为60.7%,显著高于安慰剂组(12.9%,P=0.0001)。

同时,海曲泊帕耐受性良好,安全可控,未发生严重程度≥3级与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TEAEs)、治疗相关严重不良事件(SAE)以及出血,未发生血栓形成/血栓栓塞事件。

这表明,海曲泊帕连续给药可以显著提升CTIT人群的治疗有效率,使患者血小板恢复更快;连续使用海曲泊帕进行预防可保证后续化疗的及时开始和顺利进行,但未增加安全风险。

2022年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公布的另外一项研究显示,在血小板计数≤50×10⁹/L的实体瘤CTIT患者中,海曲泊帕5mg/d联合rhTPO 治疗7天内应答率显著优于rhTPO单药(75.0% vs 30.0%,P<0.05),且两组中位治疗时间存在显著差异(6.5天vs 9.5天,P<0.0001),而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海曲泊帕联合rhTPO可更快且更有效地提升血小板水平,而不增加安全性顾虑⁶。

此外,海曲泊帕作为小分子非肽类TPO-RA药物,不与内源性TPO竞争性结合受体,不诱导体内TPO抗体产生,不干扰内源性TPO生成反馈机制,升板更稳定。

作为口服制剂,海曲泊帕使用更方便,能减少患者住院
时间和频繁往返医院的次数,可更好地满足院外管理需求。

同时,海曲泊帕使用更安全,在海曲泊帕所有的CTIT临床研究中,未观察到血栓事件发生,发生率低于其他TPO-RA药物。

综上所述,海曲泊帕为CTIT患者提供了高效、安全、便利的选择,在CTIT的治疗与预防方面应用前景广阔。

结语
CTIT是抗肿瘤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之一。

随着肿瘤治疗的发展,新型治疗方式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以及疾病特点更加复杂,亟需与时俱进调整CTIT的临床防治策略。

2023版共识纳入了CTIT防治最新证据,提供了更符合当前临床现状的CTIT防治指导意见,犹如一盏明灯,照亮CTIT患者的规范化诊疗之路。

参考文献:
1. Ten Berg MJ, et al.Thrombocytopenia in adult cancer patients receiving cytotoxic chemotherapy: results from a retrospective hospital‑based cohort study[J]. Drug Saf, 2011, 34(12):1151‑1160.
2.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 中国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专家诊疗共识(2019版)[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9, 46(18):923‑929.
3. 庄俊玲, 赵静婷, 郭潇潇,等.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血液毒性处理的临床诊疗建议[J]. 中国肺癌杂志, 2019,22(10):676-680.
4.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指南2023.
5. Jun Ma, Yusheng Wang, Jun Yao, et al.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phase trial on the efhcacy and safety of hetrombopag for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 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solid tumors. 2023 EICM abstract 2360.
6. Yan, D., Yang, J., Gao, Y., et al. Combination of Thrombopoietin Receptor Agonist and 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 for Treating Cancer Therapy Induced Thrombopenia. Blood, 20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