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党员身份认同问题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党员身份认同问题研究
一、大学生党员身份认同现状
本次调研,从全日制在校的大学生中抽样调查,随机抽取调查对象。
1.多数调查对象对于“大学生党员身份”持肯定的态度
在調查结果来看,当前在校大学生对“大学生党员的身份”,大多数调查对象对其是持认同的态度。
另外,对于共产党的认可度还是比较高的,极大多数在校大学生还是十分愿意加入党组织,因此,从总体上调查对象是认同大学生党员这一身份,一方面体现在入党积极性上,另一方面对身边党员的肯定上。
但也不难发现,还是有少部分人对其持否定态度。
2.目前对于“大学生党员的素质”的认同度处于良性水平,但缺乏优性认定
尽管大多数调查对象,给予“大学生党员的素质”肯定的评判,但是良性鉴定却占多数,优秀鉴定占其少数。
随后在访问中得知多数党员对于自己不够自信的原因是怕达不到群众期望的标准或者被群众去将自己和他人进行比较。
这说明大学生党员群体中,大多数党员的素质还是良好的,学生党员的身份和形象处在一种良性的认定水平。
虽然不差,但缺乏群众和自身的优性肯定,说明党员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3.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观念积极向上
在问卷的统计结果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观念,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
对于“你作为一名党员,是否有潜在的精英意识”,“当代大学生党员如何才能够体现时代感”,等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积极的,可见,大多数的学生党员能够认识到自身肩负的使命和党员这一身份所要承担的更多社会义务与责任,并能自觉的担当,做出表率。
4.大学生党员对“党员”身份的情感有待增强
在情感层面上考察党员身份认同,也就是考察大学生党员是否对“党员”身份的热爱和心理满足感。
大学生党员对党的领导地位、光辉历程、优良传统、服务宗旨等都高度认同,表现出对党的热爱和拥护。
他们对党的历史以及英雄人物先进事迹表示高度肯定和赞扬,认为这些历史与事迹能够让人体验到党的光荣传统与优良作风,从而在内心深处对党的性质形成认同。
但同时也有人认为,党内存在的腐败问题让人对党的性质与宗旨的认识产生动摇。
同时调查显示,对于参加组织生活会,小部分人表示不喜欢参加,其中主要原因集中在支部组织生活枯燥乏味、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帮助等方面。
二、大学生党员身份认同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党员的主体意识不明确
党员主体意识是指广大党员有明确的主人翁意识,认同自己不仅是权力的主体,更是义务的主体,不仅意识到自己是党内生活的主体,更要意识到自己是群众生活中的先锋模范。
“您认为目前身边的大学生党员是否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的调查,多数人认为“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不明显”,还有,在访谈问及“您认为大学生党员群体的存在价值是什么?”的问题时,多数人表示对此思考不多,自己不是很清楚到底该如何去发挥党员的作用和价值。
以上调研结果不难看出,大学生党员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主体意识不明确,模范带头意识不明显,对于大学生党员的存在价值感到模糊和明显不确定。
2.入党动机不纯正,功利性因素较为明显
入党动机,通常是指入党申请人,申请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是推动其争取入党的精神动力。
由于现在大学生在就业、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不断增加,就可能会导致入党动机不纯正,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
多数人在入党前都缺乏正确的入党动机。
比如:对于入党动机的调查中,非党员绝大多数是为了找份好工作或者是满足自己和家人的虚荣心。
也有一小部分人是随大流,盲目跟风。
另外,关于大学生党员身份优势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党员最看重的大学生党员身份优势,就是学校里的各种有“评优”,其次是大学生党员身份在“求职”和“锻炼自己的个人能力”方面的优势。
在非党员的调查中也是这三项成为首要优势。
由此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人的入党动机还停留在为了毕业好找工作或者考公务员等现实的考虑,带有明显的投机性和功利性。
这些党员在入党之后,如果不加强教育,很容易放松要求,并以各种借口,不参加组织指定活动,无法发挥应有积极表率作用。
3.党员的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
党员的价值取向应该最倾向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共产主义而不懈努力。
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带来的不良影响以及就业压力增大而造成的社会不稳定因素等,这些都影响着大学生党员的价值观念。
在问卷调查和访谈中,我们发现部分大学生在入党之后就放松了自身党性修养的提高,这也就使得他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发生了一定的倾斜。
对于问题“您认为党员应该坚持什么样的价值观?”被选率位居第一的选项竟然是“做好眼前的工作和学习”,更加的关注现实和与自己相关的事情。
三、大学生党员身份认同问题的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党员身份的认同所存在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较严重的党内腐败问题的负面性影响大学生中党员对大学生党员身份的尊重和认可。
还有就是当前高校的党员教育趋于形式化,方式单一,没有充分重视党员学生的党性修养和实践,疏于对入党后的党员的培养。
1.入党前培养教育不足,入党后思想教育放松
当前我们对于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和继续教育工作有所欠缺,大学基层党支部不同程度的存在对学生党员入党前的教育不足和入党后的思想教育放松的现象。
客观而言,正确的入党动机并不是一时就能够确立的,首先应该是从递交入党申请书的那一刻甚至是之前就开始养成的一种意识,这就要求各学生党支部将学生党员入党前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培养学生党员形成正确的入党动机,让这种意识贯穿于每一位党员的整个政治生活。
其次,对于大学生党员入党后的思想教育同样是重中之重。
但是,一些学生党支部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发展党员的数量上,而忽视了学生入党的质量,认为发展完就任务完成了,对已发展的党员没有严格的制度管理,也没有分配一定的工作任务,更缺少应有的监督机制,这在相当程度上使得大学生党员放松了对自己的约束和要求,思想松懈,从而造成党员仅仅是一个身份而已的误区。
2.大学生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缺失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党员是十分想得到他人的认可,不过大学生党员缺少发挥作用的有效平台,使得多数党性修养不深的大学生党员,不能有效发挥自身余热,彰显自身的价值。
在党员访谈中,多数党员认为,党员发挥带头作用的领域和渠道比较单一,集中在班干部,学生会,献血以及志愿者,并且在这些活动中也都不会用“党组织”的名义组织,所以即使真的党员参加了也会被身上的其他身份所掩盖,淡化党员身份的影响。
即使偶尔用党组织的名义组织一些公益活动,但是由于活动的连续性不强、党内腐败现象和社会功利主义因素等影响,也会被误视为是在作秀或者是走形式。
比如,对于问题“您对大学生党员身份不认同的原因有哪些?”“脱离群众”和“作秀”被选率很高。
由此可见,由于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的平台不健全和路径单一,使得以党组织为单位的党员活动没有有效的与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密切联系起来。
3.部分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不足,政治信仰不堅定
调查结果显示,关于大学生党员身份认同的原因,调查对象主要关注,党员的“思想觉悟高,品行端正”以及“乐于助人,团结同学”。
由此可见,大多数同学认为,大学生党员本应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严格的组织纪律,在大学生的行为规范方面,起着带头和示范作用。
但是由于近年来社会变革等多方面原因,部分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不足、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奉献意识比较淡薄,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
同时由于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正处于趋向成熟但尚未完全成熟时期,在信仰方面还未形成应有的坚韧性、执着性和稳定性,一旦受到外部因素影响,信仰便会模糊,价值观趋于多元化。
四、构建大学生党员身份认同的途径
身份认同是一个不断认知的过程。
构建大学生党员的身份认同,其中一个必要前提就是加强理论教育,提高其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帮助他们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这种理论教育不仅在入党前要开展,更要注重入党后也要常抓不懈;要充实完善理论教育的内容,同时要紧跟时代脉搏,着眼新形势,更新理论教育内容。
同时要和党员的自身学习与
实践教育结合起来,脱离了自觉学习和实践活动,理论教育就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1.抓好党校教育,抓好党员发展培养
就目前高校发展大学生党员的方式来看,通常是以党校的教育形式为主。
入党积极分子集中通过学校的党校学习,加深对党和党员的了解,修正自己的入党动机,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所以做好党校教育的大文章,在当前发展党员的环节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当前的党校教育教学方式,将一些理论,灌输给学员,降低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吸收程度。
以考试的形式毕业,学员为了应付考也大都采用考前突击的方式,虽然当时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通过考试,可是考后不久便淡忘了,从而会让党校教育流于形式,减低了党校效果。
调研中了解到,多数学生希望,党校的理论教育可以多一点主题实践活动,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和思考的自主性,采用红色基地参观的主题活动、理论讲座、电影欣赏、小组讨论、实践和理论综合测评等多样的形式,让学员们可以在听教、辩论、思考、运用中消化和吸收党课内容,同时又提高自己实际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党员的教育培养不是一朝一夕,是持之以恒的一件事,对提高思想觉悟和坚定理想信念的正确引导党员发展及培养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2.丰富“发挥大学生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的实践活动
以社会实践为载体,促进大学生党员深入体验社会,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将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党性修养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注重奉献精神与服务意识的培养,注重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内化,使大学生党员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发挥大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组织公益实践活动,例如环保小先锋、养老院志愿者等。
3.以新媒体手段增进基层党组织对于学生党员的教育效果
新媒体克服了传统教育“覆盖面窄、资源利用率低、受众人数少”的缺点,打破了空间、时间上的局限性,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
高校可以针对本校实际,尽可能完善网络上的学生党团活动场所。
可以设立专门的党团网站,以虚拟的网站部分代替以往的实体化的党团活动室小型阅览室。
这类党团网站可以是多种各种形式的:如学校一级可以建立正式的电子论坛,增加微博、微信等应用,提供广大师生的交流提供便捷的条件,让师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参与评论,促进校级党组织与师生的互动;院系一级可以通过发送电子邮件,向党员大量提供免学校的相关文件、政策,定期地通过互联网直接向广大党员发送,这有利于及时传达党和国家的重大时政以及高校各级党组织的。
通过这些丰富而有意义的组织生活能时刻提醒高校学生党员自己的党员身份。
能使党员同学在工作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强化党员身份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