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16年版)

合集下载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6年版)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6年版)

∙标准与讨论∙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6年版)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中国抗淋巴瘤联盟DOI :10.3760/cma.j.issn.0253-2727.2016.09.001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4BAI09B12)通信作者:邱录贵,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Email :qiulg@ ;周道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Email :zhoudb@The consensus of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lymphoplasmacytic lymphoma/Walderström mac-roglobulinemia in China (2016version )Hematol-ogy Oncology Committee of China Anti-Cancer Association;Leukemia &Lymphoma Group Society of Hematology at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Union for China Lymphoma InvestigatorsCorresponding author:Qiu Lugui,Institute of Hematology and Blood Disease Hospital,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and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Tianjin 300020,China.Email:qiulg@;Zhou Daobin,Department of Hematology,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Beijing 100730,China.Email:zhoudb@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lymphoplasmacytic lymphoma/Waldenström macro-globulinemia ,LPL/WM )是一种少见的惰性成熟B 细胞淋巴瘤,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所占比例<2%。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23例临床分析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23例临床分析

白血病•淋巴瘤2020年12月第29卷第12期Journal cf Leukemia&Lymphoma,December2020,Vol.29.No.12・727・•论著•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23例临床分析王莹陈饪张苏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部院区血液科201801通信作者:张苏江,Email:zbruce.*****************【摘要】目的探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近期疗效、预后及预后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部院区收治的23例初发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进行总结。

结果23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32岁(14~58岁)。

诱导治疗采用标准VDPCP方案,总有效率为60.9%(14/23),完全缓解率为47.8%(11/23),部分缓解率为13.0%(3/23);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1.5个月(0〜66.0个月)冲位总生存时间为15.4个月(2.0〜66.0个月)。

与诱导缓解相关的可评价预后因素包括年龄、初发时白细胞计数、NOTCH1基因突变、染色体核型及疾病特殊类型,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o结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预后较差,初次诱导缓解率低,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短。

【关键词】白血病,T细胞;治疗结果;预后DOI:10.3760/115356-20200531-00147T-cell 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clinical analyses of23casesWang Ying,Chen Yu,Zhang SujiangDepartment of Hematology,North District of Ruiji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Medical School of Shanghai JiaotongUniversity,Shanghai201801,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Zhang Sujiang,Email:zbruce******************[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prognosis and prognostic factors of patientswith T-cell 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23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T-cell 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 from January2013to December2018in North District of Ruijin HospitalAffiliated to Medical Schoo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their clinicalcharacteristics,treatment and prognosis were summarized combined with literature.Results Among23patients,14were males and9were females,with a median age of32years old(14-58years old).Theinduction therapy adopted standard VDPCP regimen.The overall response rate was60.9%(14/23),thecomplete remission rate was47.8%(11/23),the partial remission rate was13.0%(3/23),the median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time was11.5months(0-66.0months),and the median overall survival time was15.4months(2.0-66.0months).The evaluable prognostic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induction remission includedage,white blood cell count at the time of onset,NOTCH1gene mutation,chromosome karyotype,and specifictypes of disease,but 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all P>0.05).Conclusion The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T-cell 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 is poor,the remission rate of initial in d uction islow,the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time is short,and the overall survival time is short as well.[Key words]Leukemia,T-cell;Treatment outcome;PrognosisDOI:10.3760/115356-20200531-00147扫码阅读电子版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约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25%,总体发病率不高。

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巩固强化治疗阶段药物选择和剂量调整原则
药物选择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前期治疗 效果,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巩固 强化治疗,如阿糖胞苷、高三尖
杉酯碱等。
剂量调整
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反应 和耐受情况及时调整药物剂量,以 确保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用。
监测与评估
在巩固强化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 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药物反应,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
素质。
02
缓解疲劳和不适
适当的运动可以缓解患者因疾病和治疗带来的疲劳和不适,提高舒适度

03
改善生活质量
通过运动康复,患者可以更好地参与日常活动和社会交往,提高生活质
量。同时,运动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强自信心和积极情绪

06
总结回顾与未来展望
本次指南更新内容总结回顾
1 2 3
更新诊断标准和分类
实验室检查项目选择及意义解读
血常规
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变化, 为诊断提供依据。
骨髓穿刺
骨髓穿刺是确诊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重要手段,通过骨髓涂片和活检 可以观察骨髓细胞的增生程度和异常细胞的比例。
免疫学检查
通过免疫学检查可以检测白血病细胞表面的特异性抗原,有助于白 血病的分型和鉴别诊断。
趋势分析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AML的发病率可能会继续上升。未来需要进 一步加强AML的预防和诊疗研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02
诊断方法与标准
临床表现与体征识别
症状
发热、贫血、出血等是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常见症状。此外, 还可能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骨关节疼痛等表现。
体征
面色苍白、皮肤瘀点、紫癜、淋巴结肿大等是急性髓系白血 病的典型体征。医生在查体时应特别注意这些异常表现。

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2023年版)

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2023年版)
▪ 完全缓解伴不完全血液学恢复(CRi):骨髓原始细胞小于5%,外周血原始细胞及髓外病灶消失,中性 粒细胞<1×109/L,或PLT<100×109/L。如果同时使用CRh和CRi,CRi只包括不符合CRh的患者。
▪ 骨髓无白血病状态(MLFS):骨髓原始细胞小于5%,外周血原始细胞及髓外病灶消失,对血象恢复没 有要求。
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治疗
4.联合靶向药物的治疗方案: ▪ 研究显示在化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靶向药物可以提高缓解率及
MRD转阴比例,因此,可以酌情考虑在化疗基础上联合靶向药物, 中高危组联合维奈克拉(1~2周); ▪ 高危组接受标准强化诱导治疗缓解率低于低中危组,亦可采用维 奈克拉联合去甲基化药物诱导治疗;FLT3突变患者可以联合FLT3 抑制剂;IDH突变患者可以联合IDH抑制剂(证据等级2b)。
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治疗
(4)其他巩固治疗方案: ①中大剂量Ara-C(1~2 g·m-2·12 h-1,6个剂量)为基础的方案: 与蒽环/蒽醌类等药物联合应用,2~3个疗程后行标准剂量化疗,总 的缓解后化疗周期≥4个疗程(证据等级1b)。 ②标准剂量化疗(Ara-C联合蒽环/蒽醌类、HHT、鬼臼类等),总 的缓解后化疗周期≥6个疗程或标准剂量化疗巩固3~4个疗程后行 (或不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证据等级2b)。
▪ 初诊不能耐受强烈治疗的患者经过低强度诱导治疗达完全缓解后,如果可以耐受强 化疗,应按照可以耐受强化疗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
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治疗
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诱导治疗 1.常规的诱导治疗方案:标准剂量阿糖胞苷(Ara-C)100~200 mg·m2·d-1×7 d联合去甲氧柔红霉素(IDA)12 mg·m-2·d-1×3 d或柔红霉素 (DNR)60~90 mg·m-2·d-1×3 d(证据等级1a)。 2.含中剂量Ara-C的诱导治疗方案:高三尖杉酯碱(HHT)2 mg·m2·d-1×7 d,DNR 40 mg·m-2·d-1×3 d,Ara-C前4 d为100 mg·m-2·d-1, 第5、6、7天为1 g·m-2·12 h-1(证据等级1a)。

成人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路径(2016年县级医院版)

成人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路径(2016年县级医院版)

成人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路径(2016年县级医院版)一、成人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成人(≥16岁)患者。

(二)诊断依据:按《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rs. Pathology and Genetic of Tumors of Ha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2008)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三版,科学出版社)诊断。

具体为:1.有或无以下症状、体征:发热、皮肤粘膜苍白、皮肤出血点及瘀斑、淋巴结及肝脾肿大、胸骨压痛等。

2.血细胞计数及分类发现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贫血、血小板减少。

3.骨髓细胞形态学和细胞化学染色确定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原始、幼稚淋巴细胞比例超过25%)。

4.白血病细胞免疫分型明确为前体B-或T-细胞型。

5.细胞和分子遗传学检测除外t(9; 22)/BCR-ABL1融合基因阳性。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确定治疗方案和疗程。

1.预治疗(CP)白细胞≥30×109/L或者髓外肿瘤细胞负荷大(肝脾、淋巴结肿大明显者)的,建议给予预治疗以防止肿瘤溶解综合征的。

同时注意水化、碱化利尿。

泼尼松(PDN)1mg•kg-1•d-1,3~5天,可以和环磷酰胺(CTX)联合应用(200mg•m-2•d-1,静滴,3~5天)。

2.诱导化疗方案(VDCP、VDLP或VDCLP)长春新碱(VCR):1.4mg•m-2•d-1,最大剂量不超过2mg/次,第1、8、15、22天。

柔红霉素(DNR):40mg•m-2•d-1,第1~3天, 第15~16天(?)。

环磷酰胺(CTX):750mg•m-2•d-1,第1天、第15天(单次用量超过1g的可给予等量美司钠分次解救)。

2024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指南要点PPT

2024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指南要点PPT

ALL的分型诊断
按照WHO 2022(第5版)标准,ALL分 为前体淋巴细胞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 瘤和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两大类。
常见的几种ALL的特点
包括BCR::ABL1样ALL、ETP-ALL、Ph+ALL等,这些类型的ALL具有特殊的基因改 变和临床特征。
WHO 2022(第5版)分类
mg/m2每周1次。
特殊类型ALL的维持治疗方案
02 如涉及ABL系列融合基因的患者可以联合相应的靶向药物治疗,如TKI治疗。
无合适供者患者的维持治疗方案
03 无合适供者的患者,按计划继续CD19/CD3双特异性抗体+TKI和(或)多药化疗+TKI治
疗。
感谢观看
ALL的诊断分型
采用MICM(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 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诊断模式,按 WHO 2022(第5版)标准进行诊断分型 。
Ph+-ALL的治疗原则
诱导治疗原则包括临床试验、多药化 疗+TKI治疗以及TKI+糖皮质激素±长 春碱类;CR后的治疗原则是保证TKI的 用药。
特殊类型ALL的治疗
Ph+-ALL的治疗原则
诱导治疗可采用临床试验或多药化 疗方案,CR后的治疗推荐使用TKI 维持,老年患者可适当降低化疗强 度。
特殊类型ALL的治疗建议
如ETP-ALL、BCR::ABL1样ALL等,治 疗较为复杂,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选择 合适的治疗方案。
CR后治疗建议
维持治疗的重要性
ALL患者在获得CR后应继续治疗 ,以防止复发,提高生存率。
老年Ph+-ALL的治疗原则
老年Ph+-ALL的治疗原则以TKI为 基础,化疗参考老年Ph—ALL。

ALL诊断与治疗指南2016

ALL诊断与治疗指南2016

• CTX 750mg·m-2·d-1 第5天(后续美司那解救3-4次)
• Pred 60mg·m-2·次 p.o. 第1-5天
• 鞘注 MTX 10mg+Ara-C50mg+DXM 10mg 化疗间歇期,每疗程2次
大剂量MTX后亚叶酸钙解救方法
a. MTX使用后监测用药后24h、48h、72h浓度; b. 若MTX代谢正常,24h浓度≤20μ mol/L,48h浓度≤1μ mol/L,72h浓
200mg·m-2·d-1
ADM
25mg·m-2·d-1
VCR
2mg
MTX
1500mg·m-2·d-1
Dex
10mg·m-2·d-1
鞘注 Ara-C 40mg MTX 15mg
第1-5天 第1-5天
第0天, 第1-5天 第4-5天 第1天 第4-5天 第1天,维持24h(亚叶酸钙解救) 第1-5天 Dex4mg 第1,5天,
体(EPOR)截短重排、激活等少见情况。CRLF2易位患者常与JAK基因突 变有关。 (3)涉及酪氨酸激酶突变的易位可以累及ABL1(伙伴基因并非BCR)、 ABL2、TYK2、PDGFRB、CSF1R、NTRK3、JAK2等,形成30余种伴侣基因。 (4)IKZF1和CDKN2A/B缺失发生率较高。
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 (2016年版)
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 殷献录
内容
诊断分型 ALL的 治 疗 MRD的监测 CNSL的诊断、预防和治疗 ALL治疗反应的定义
诊断分型
ALL诊断应采用MICM(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 和分子学)诊断模式,最低标准 (MI) ;
(1)标危组—年龄35岁,白细胞计数BALL30109/L、T-ALL100109/L,4周内达CR。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规范化治疗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规范化治疗
-30
1-3
总计
40-45
40-45
*这一百分率代表在前体B细胞ALL和T细胞ALL中的频率 #在婴儿ALL,t(4;11)的发生频率为50%,11q23异常的频率为70%
细胞遗传学异常和分子标志
染色体异常
分子标志(mRNA或DNA)
检测频率(%)*
儿童
成人
T-ALL
TAL1 deletion
SIL-TAL1(DNA/mRNA)
T细胞型 ALL
前-前B 普通型 前B 成熟B
早期T 胸腺皮质/髓质T 成熟T
CD10+ cylg+ slg+
CD1a+ sCD3+
细胞遗传学和分子标志分析
流式细胞仪免疫表型分析
免疫表型
B-ALL
TdT
HLA-DR
CD34
CD19
CD22
细胞遗传学异常和分子标志
AF1P AF10 ENL ?ATM
TAL1 TAL2 LCK TAN1 LYL1 RHOM1 RHOM2 TCL1 HOX11
(30~40%)
?13q14
(1~2%)
(7~15%)
P16/p14/p15
MLL
(3~4%)
(5~7%)
AF4-MLL
E2A-PBX1
(5~7%)
WHO 分类 (MICM方法)
单击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02
单击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诊 断
CONTENT
ALL的诊断
骨髓和外周血中原始细胞20%
形态学
细胞组化染色
L1,L2
L3
MPO、EST、PAS

世卫组织(WHO)骨髓瘤和急性白血病临床分型(2016版)

世卫组织(WHO)骨髓瘤和急性白血病临床分型(2016版)

世卫组织(WHO)骨髓瘤和急性白血病临床分型(2016版)整理:血液科那条鱼来源:肿瘤资讯自2008年世卫组织(WHO)血液肿瘤和淋巴瘤临床分型公布之后,骨髓瘤和急性白血病的某些特异性生物学标志物有了长足研究发展,包括基因表达分析和下一代基因测序,对完善疾病的诊断标准以及治疗策略帮助巨大。

因此,WHO纳入最新的临床研究、预后研究、形态学研究、免疫学研究和基因研究等数据,对2008版骨髓瘤和急性白血病临床分型进行修正和更新。

骨髓肿瘤和急性白血病WHO分型骨髓增生性肿瘤(MPN)慢性髓系白血病,BCR-ABL1阳性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纤维化前期/早期阶段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纤维化明显期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未另作规定(NOS)骨髓增生性肿瘤,未归类肥大细胞增多症髓系/淋系肿瘤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PDGFRA、PDGFRA或FGFR1基因异常,或伴PCM1-JAK2髓系/淋系肿瘤伴PDGFRA基因重组髓系/淋系肿瘤伴PDGFRB基因重组髓系/淋系肿瘤伴FGFR1基因重组暂时分型:髓系/淋系肿瘤伴PCM1-JAK2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生性肿瘤(MDS/MPN)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不典型慢性髓系白血病,BCR-ABL1阴性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生性肿瘤伴环状铁粒幼红细胞和血小板增多(MDS/MPN-RS-T)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MDS伴单系发育异常MDS伴环状铁粒幼红细胞MDS伴单系发育异常和环状铁粒幼红细胞MDS伴多系发育异常MDS伴原始细胞过多MDS伴异常核型del(5q)未分类MDS暂时分型:儿童难治性血细胞减少骨髓肿瘤伴生殖细胞倾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相关肿瘤AML伴重现型遗传异常AML伴t(8;21)(q22;q22.1);RUNX1-RUNX1T1AML伴inv(16)(p13.1q22) 或t(16;16)(p13.1;q22);CBFB-MYH11AML伴PML-RARAAML伴t(9;11)(p21.3;q23.3); MLLT3-KMT2AAML伴t(6;9)(p23;q34.1); DEK-NUP214AML伴inv(3)(q21.3q26.2) 或t(3;3)(q21.3;q26.2); GATA2,MECOMAML(巨核细胞)伴t(1;22)(p13.3;q13.3); RBM15-MKL1暂时分型:AML伴BCR-ABL1AML伴NPM1突变AML伴CEBPA等位基因突变暂时分型:AML伴RUNX1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伴脊髓发育异常相关改变治疗相关骨髓肿瘤急性髓系白血病,NOSAML伴微分化型AML伴未成熟型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纯红系白血病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急性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全髓白血病伴骨髓纤维化骨髓肉瘤唐氏综合征相关性骨髓增生一过性骨髓细胞生成异常唐氏综合征相关性髓系白血病系列不明性急性白血病急性未分化性白血病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伴t(9;22)(q34.1;q11.2); BCR-ABL1 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伴t(v;11q23.3); MLL重组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B/髓系,NOS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T/髓系,NOSB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B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NOSB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重现性细胞遗传学异常B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t(9;22)(q34.1;q11.2);BCR-ABL1B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t(v;11q23.3);KMT2A重组B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t(12;21)(p13.2;q22.1); ETV6-RUNX1B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超二倍体核型B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亚二倍体核型B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t(5;14)(q31.1;q32.3) IL3-IGHB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t(1;19)(q23;p13.3);TCF3-PBX1暂时分型:BCR-ABL1样B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暂时分型:B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iAMP21T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暂时分型:早期前T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暂时分型:自然杀伤(NK)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慢性髓系白血病加速期的诊断标准符合下列至少1项血液学/细胞学指标或TKI治疗响应条件·白细胞计数持续性增加(>10 x 10^9/L),且治疗无效。

最新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

最新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

CR ≤4周
≥ 4周
免疫分型
Pro- B-ALL 早期B-ALL 成熟T-ALL 伴t(9;22)/BCR/ABL 或t(4;11)/MLL-AF4
2008年《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 关于前体淋巴细胞肿瘤的分型
1. 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NOS,非体制型) 2. 伴重现性细胞遗传学异常的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暂停伊马替尼
巩固治疗中伊马替尼的应用
有条件应



有供体的患者



巩固强化治疗后,尽早行allo-SCT
伊马替尼持续口服至2次融合基因检测结果为阴性
allo-SCT后应定期检测BCR/ABL融合基因表达,伊马替尼 至少预防性应用至2次融合基因结果为阴性
无供体、无条件或其他 原因不能行allo-SCT
用法
2.诱导治疗 Ⅰ VDCLP方案
VCR 2mg
静注 第1.8.15.22天
DNR 40mg/m2
静滴 第1-3天;第15-16(依14天血象骨髓象)
(或IDA 8mg.m-2.d-1) (静滴 第1-3天)
CTX 750mg/m2
静滴 第1、15天(美司钠解救)
L-Asp 6000IU/m2
静滴 第11、14、17、20、23、26
-MA方案:米托蒽醌8mg.m-2 .d-1(5mg/支)或6mg.m-2 .d-1 (2mg/支),静脉滴 注,第1-3天; Ara-C 0.75g/m2每12h静脉滴注1次,第1-3天
伊马替尼诱导治疗时粒细胞缺乏的管理
伊马替尼用药剂量400-600mg/d
粒细胞缺乏(ANC<0.2×109/L) > 1周、 出现感染、发热等并发症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方案与预后评估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方案与预后评估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方案与预后评估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和成人恶性血液病。

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方案通常包括化疗、放疗和干细胞移植等治疗手段,同时还需要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

本文将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进行探讨。

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方案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年龄、疾病的分期和临床特点而定。

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治疗:1. 化疗:化疗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的主要手段。

化疗方案通常采用多种抗白血病药物的联合应用,如VXLD(Vincristine、Dexamethasone、L-Asparaginase、Daunorubicin)方案和Hyper CVAD (Cyclophosphamide、Vincristine、Doxorubicin、Dexamethasone)方案等。

化疗旨在通过干扰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达到治疗和缓解疾病的目的。

2. 放疗:对于有中枢神经系统累及的患者,放疗是必要的治疗手段。

通过放疗可以减轻或消除白血病细胞在脑脊髓液中的存在,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的复发。

3. 干细胞移植:对于高危患者或治疗失败的患者,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干细胞移植可以重建患者的造血系统,提供正常的造血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预后评估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预后评估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指标进行:1. 分子生物学指标:通过检测白血病细胞中的基因和染色体异常,可以评估疾病的风险程度和预后情况。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指标包括BCR-ABL融合基因、TEL-AML1融合基因等。

2. 基线血象指标:基线血象指标是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进行初步评估的重要指标。

包括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等。

3. 骨髓象检查结果:骨髓象检查可以直接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根据骨髓象检查结果可以确定患者的完全缓解情况以及疾病的程度。

中国CLL/SLL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年版)

中国CLL/SLL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年版)

中国CLL/SLL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年版)一、定义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是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的一种成熟B淋巴细胞克隆增殖性肿瘤,以淋巴细胞在外周血、骨髓、脾脏和淋巴结聚集为特征。

二、诊断、分期、预后及鉴别诊断1.诊断:达到以下3项标准可以诊断:①外周血B淋巴细胞(CD19+细胞)计数≥5×109/L;B淋巴细胞<5×109/L 时,如存在CLL细胞骨髓浸润所致的血细胞减少,也可诊断CLL。

②外周血涂片中特征性的表现为小的、形态成熟的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其细胞质少、核致密、核仁不明显、染色质部分聚集,并易见涂抹细胞。

外周血淋巴细胞中不典型淋巴细胞及幼稚淋巴细胞≤55%。

③典型的免疫表型:CD19+、CD5+、CD23+、CD10-、FMC7-、CD43+/-、CCND1-;表面免疫球蛋白(sIg)、CD20及CD79b弱表达(dim)。

流式细胞学确认B细胞的克隆性,即B细胞表面限制性表达κ或λ轻链(κ:λ>3:1或<0.3∶1)或>25%的B细胞sIg不表达。

SLL:与CLL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表现。

淋巴组织具有CLL的细胞形态与免疫表型特征。

确诊主要依赖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

临床特征:①淋巴结和(或)脾、肝肿大;②无血细胞减少;③外周血B淋巴细胞<5×109/L。

CLL与SLL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主要累及外周血和骨髓,而后者则主要累及淋巴结和骨髓。

Ann Arbor Ⅰ期SLL可局部放疗,其他SLL的治疗指征和治疗选择同CLL,以下均称为CLL。

单克隆B淋巴细胞增多症(MBL):MBL是指健康个体外周血存在低水平的单克隆B淋巴细胞。

诊断标准:①B细胞克隆性异常;②外周血B淋巴细胞<5×109/L;③无肝、脾、淋巴结肿大(所有淋巴结长径均<1.5 cm);④无贫血及血小板减少;⑤无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CLPD)的其他临床症状。

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诊断和预后分组解读

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诊断和预后分组解读

Corresponding
中推荐的免疫学分型)。在此基础上99%的病例可以确诊; 成人ALL中B.ALL占75%,T-ALL占25%,25%~30%的成人 ALL表达髓系相关抗原1。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染色体缺陷和分子异常可以有规 律地出现在ALL患者,这些为更好地认识ALL、确定不同的
D如ease
ofExperimental Hematology,Institute ofHematology&Blood Hospital,CAMS&PUMC,Tianjiin 300024 China. Email:miyingch@medmail.com.cn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一种生物学特征和临床 异质性很大的疾病,以骨髓和淋巴组织中不成熟淋巴细胞的 异常增殖和聚集为特点。20世纪70年代之前,细胞形态学、 细胞化学是唯一的诊断T具,此后逐渐发展为细胞形态学、 细胞化学、细胞遗传学(常规细胞遗传学)、免疫表型[多参数 流式细胞术(MFC)]、分子细胞遗传学[荧光原位杂交 (FISH),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分子生物学(大多数以PCR 为基础的技术和测序)等相结合的综合诊断模式。可见ALL 的诊断分类是一个逐步完善、多步骤的过程,ALL的现代检 查、诊断方法应包括精确的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 学。这些方法的结合有助于精确的诊断、确定预后相关因 素、微小残留白血病的检测标记,设计针对性的治疗策略。 一、ALL诊断方法的演进 ALL诊断分型主要有FAB(French—American—British)和 WHO(World
・995
TCF3、TEL、BCRJABL)的成人B—ALL,为预后不良因素。在 B—ALL中CRLF2高表达转录调控信号与BCR/ABL信号部 分重叠,可能与BCRJABL阴性患者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有一定疗效有关9。 Notchl基因定位于染色体9q34,编码Notchl受体。正 常Notchl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在造血干细胞向T细胞分化、 T细胞受体基因的重排和CD4+CD8+T细胞谱系定向发育、以 及外周T细胞的分化及活化中均发挥重要作用。约50%的 T-ALL患者可检测到NOTCHl活化型突变,但NOTCHl对 ALL患者预后影响尚不明确,GRAALL研究表明NOTCHl 或FBXW7突变成人ALL患者预后较好。ECOG E2993研究 结果也提示NOTCHl和FBXW7野生型成人T-ALL患者无 事件生存率低于突变型…l。 另外,基因组分析还有助于分析免疫学、遗传学或分子 生物学特点相似的ALL患者基因表达的不同,结果有助于 确定系列的起源、细胞转化的不同机制及指导制定个体化的 治疗策略。 i、成人ALL的预后判断 儿童和成人ALL的治疗效果均受治疗方案、临床特征、 白血病细胞的遗传学、宿主的药代动力学和药物遗传学、全 基因表达谱(基因组研究)、治疗的早期反应等多种因素的影 响。关于成人ALL预后分组的标准各家不尽一致,列举部 分有代表性的临床研究的分组情况: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规范(2018年版)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规范(2018年版)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规范(2018年版)一、概述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血液病,生物学特征多样而临床异质性很大,以骨髓和淋巴组织中不成熟淋巴细胞的异常增殖和聚集为特点。

ALL占所有白血病的15%,约占急性白血病的30%~40%。

发病率在美国白人中为1.5/10万,黑人为0.8/10万;男女之比为1.4:1。

我国1986年白血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我国的ALL发病率为0.69/10万。

美国统计资料显示75%的患者<15岁,发病高峰在3~7岁,10岁以后发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但50岁以后发病率又略有上升。

成人ALL 的中位年龄30~40岁。

通常男性比女性稍多见。

ALL包括B-ALL及T-ALL,其中B-ALL中20%~30%患者染色体伴(9;22)(q34;q11.2)/BCR-ABL1重现性遗传学异常,称为Ph+ALL。

二、临床表现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包括骨髓组织受白血病细胞浸润所引起的骨髓正常造血衰竭表现(如贫血、感染、出血等)以及白血病细胞的髓外浸润引起的异常(如淋巴结、肝脾肿大等)两大方面。

ALL的临床表现各异,症状可以表现比较隐匿,也可以呈急性,这取决于骨髓被恶性克隆替代的程度和髓外浸润的范围;患者就医前的症状期平均约6周(可短于1周至长达1年)。

与急性髓系白血病比较,起病情况及发热、出血、贫血等症状基本相似,但ALL的髓外浸润及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更常见。

(一)正常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的表现1.贫血贫血是白血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常较早出现,且随着病情进展而加重。

表现为苍白、无力、头晕、心悸、厌食、浮肿等。

患者贫血的程度与出血量不成比例。

2.出血出血也是常见表现,约半数病例可有不同程度出血。

出血部位分布广泛,以皮肤、黏膜最常见,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及鼻出血、齿龈出血等。

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泌尿系出血虽少见,但往往导致严重后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16年版)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最常见的成人急性白血病之一,约占成人急性白血病的20%~ 30%,目前国际上有比较统一的诊断标准和不同研究组报道的系统治疗方案,完全缓解(CR)率可达70%~90%,3~5年无病生存(DFS)率达30%~60%;美国癌症综合网(NCCN)于2012年首次公布了ALL的诊断治疗指南,我国于2012年发表我国第1版成人ALL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得到了国内同行的认可。

最近2016版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发表,对于ALL的分类有一些更新,提出了一些新概念;NCCN对于成人ALL的临床指南也先后几次修改。

基于此,对我国成人ALL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进行了更新。

一、诊断分型(一)概述ALL诊断应采用MICM(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诊断模式,诊断分型采用WHO 2016标准。

最低标准应进行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检查,以保证诊断的可靠性;骨髓中原始/幼稚淋巴细胞比例≥20%才可以诊断ALL;免疫分型应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最低诊断分型可以参考1995年欧洲白血病免疫学分型协作组(EGIL)标准(表1),疾病分型参照WHO 2016版分类标准。

同时应除外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的系列确定建议参照WHO 2008造血及淋巴组织肿瘤分类的标准(表2),可以同时参考1998 EGIL标准(表3)。

预后分组参考G?kbuget 等发表的危险度分组标准(表4)。

细胞遗传学分组参考NCCN 2016建议:预后良好遗传学异常包括超二倍体(51~65条染色体)、t(12;21)(p13;q22)和(或)ETV6-RUNX1;预后不良遗传学异常包括亚二倍体(&lt;44条染色体)、t(v;11q23)[t(4;11)和其他MLL重排]、t(9;22)(q34;q11.2)、复杂染色体异常。

建议开展相关的遗传学检查,提供诊断分型、预后判断所需的标志,如:IKZF1缺失、CDKN2A/B缺失、CRLF2重排、JAK2重排、NOTCH1突变等(有条件者可以行ABL1、ABL2基因分离探针的分析)。

ALL诊断确立后应根据具体分型、预后分组采用规范化的分层治疗策略,以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二)WHO 2016版前体淋巴细胞肿瘤分类1.原始B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具体见表5。

2.原始T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根据抗原表达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早期前T、前T、皮质T、髓质T。

建议分类:早期前体T淋巴细胞白血病(Early T-cell precursor lymphoblastic leukemia,ETP)。

(三)几种特殊类型ALL的特点1.BCR-ABL1样ALL(BCR-ABL1-like ALL):(1)和BCR-ABL1阳性ALL患者具有相似的基因表达谱。

(2)共同特征是涉及其他酪氨酸激酶的易位、CRLF2易位。

还包括EPO受体(EPOR)截短重排、激活等少见情况。

CRLF2易位患者常与JAK基因突变有关。

(3)涉及酪氨酸激酶突变的易位可以累及ABL1(伙伴基因并非BCR)、ABL2、PDGFRB、NTRK3、TYK2、CSF1R、JAK2等,形成30余种伴侣基因。

(4)IKZF1和CDKN2A/B缺失发生率较高。

2.伴21号染色体内部扩增的B-ALL(with intrachromosomal amplification of chromosome 21,iAMP21):(1)第21号染色体部分扩增(采用RUNX1探针,FISH方法可发现5个或5个以上的基因拷贝,或中期分裂细胞的一条染色体上有≥3拷贝)。

(2)占儿童ALL的2%,成人少见。

(3)低白细胞计数。

(4)预后差,建议强化疗。

3.ETP-ALL:(1)CD7阳性,CD1a和CD8阴性。

CD2、胞质CD3阳性,CD4可以阳性。

(2)CD5一般阴性,或阳性率&lt;75%。

(3)髓系/干细胞抗原CD34、CD117、HLA-DR、CD13、CD33、CD11b或CD65一个或多个阳性。

(4)常伴有髓系相关基因突变:FLT3、NRAS/KRAS、DNMT3A、IDH1和IDH2等。

(5)T-ALL常见的突变,如NOTCH1、CDKN1/2不常见。

(四)Burkitt淋巴瘤/白血病(BL)的诊断尽管WHO造血及淋巴组织肿瘤分类将BL归入成熟B细胞肿瘤,但由于该疾病的高度侵袭性、多以骨髓受累起病、治疗较为特殊的特点,仍然将该疾病纳入本指南讨论。

1.细胞形态学:①典型BL;②变异型——浆细胞样BL和不典型Burkitt/Burkitt样。

2.免疫表型:细胞表达轻链限制性膜IgM和B细胞相关抗原CD19、CD20、CD22及CD10、Bcl-6。

CD5、CD23、TdT阴性,Bcl-2阴性。

浆细胞样变异型细胞内可检测到单一的胞质内免疫球蛋白,几乎100%的细胞Ki-67阳性。

3.遗传学:肿瘤细胞的免疫球蛋白重链和轻链基因为克隆性重排,所有患者均有t(8;14)(q24;q32)/MYC-IgH改变或较少见的t(2;8)(p12;q24)/Igκ-MYC 或t(8;22)(q24;q11)/MYC-Igλ。

根据WHO 2016淋巴肿瘤分类建议,怀疑BL者注意查TCF3和ID3突变(发生率可达70%)。

注意与"伴11q异常的Burkitt样淋巴瘤"鉴别(一种新的建议分类,形态学类似BL,但无MYC基因重排;伴有11q改变。

和BL比较更易出现复杂染色体异常、MYC 低表达、细胞形态多形性,偶尔可类似滤泡类型,常常呈结节改变)。

BL的预后不良因素包括:年龄偏大、疾病晚期(Ⅲ期以上)、体能状况差、骨髓受累(尤其是外周血出现原始细胞)或中枢神经系统(CNS)受累、LDH增高等。

二、治疗患者一经确诊后应尽快开始治疗,治疗应根据疾病分型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案、策略。

以下患者予以预治疗,以防止肿瘤溶解综合征的发生:确诊BL的患者;ALL(Ph阴性或Ph 阳性)患者,若WBC≥50×109/L,或者肝、脾、淋巴结肿大明显,或有发生肿瘤溶解特征。

预治疗方案: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口服或静脉给药,连续3~5 d。

可以和环磷酰胺(CTX)联合应用(200 mg·m-2·d-1,静脉滴注,连续3~5 d)。

(一)BL的治疗1.由于该类型患者肿瘤细胞增殖速度快,治疗方案建议优先采用短疗程、短间隔的治疗。

治疗疗程一般不少于6个,如MDACC的Hyper-CV AD、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大剂量阿糖胞苷(HDAra-C)方案;GMALL方案(A、B方案)。

鉴于抗CD20的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可以明显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有条件的患者可联合抗CD20的单克隆抗体治疗。

2.治疗中应注意早期开始、充分的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预防和治疗,包括鞘内注射化疗药物和头颅放疗的进行。

3.考虑预后不良的患者推荐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有合适供者的患者可以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无供者的患者可以考虑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

推荐方案:1.GMALL B-NHL86(A、B方案)方案(Hoffmann C. Leuk &amp; Lymphoma,2006,47:1872-1880. Oriol A. Cancer,2008,113:117-125)±利妥昔单抗。

2.Hyper-CV AD±利妥昔单抗(Thomas DA. J Clin Oncol,2010,28:3880-3889)。

3.CODOX-M/IV AC (Magrath I. J Clin Oncol,1996,14:925-934)。

(二)Ph--ALL的治疗1.诱导治疗:(1)治疗原则:年龄&lt;40岁的患者:临床试验或多药联合化疗(优先选择儿童特点方案)。

年龄≥40岁的患者:①&lt;60岁者,可以入组临床试验,或采用多药联合化疗;②≥60岁者,可以入组临床试验,或采用多药化疗(不强调门冬酰胺酶的应用),或糖皮质激素诱导治疗。

临床试验:如常规的、前瞻性系统治疗方案;CD20阳性的ALL患者可以采用化疗联合抗CD20的单克隆抗体治疗方案;其他有科学依据的探索性研究方案等。

(2)具体治疗方案组合:一般以4周方案为基础。

至少应予长春新碱(VCR)或长春地辛、蒽环/蒽醌类药物[如柔红霉素(DNR)、去甲氧柔红霉素(IDA)、阿霉素、米托蒽醌等]、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为基础的方案(VDP)诱导治疗。

推荐采用VDP方案联合CTX和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或培门冬酶组成的VDCLP方案,鼓励开展临床研究。

也可以采用Hyper-CV AD方案。

(3)诱导治疗中注意事项:①蒽环/蒽醌类药物:可以连续应用(连续2~3 d,第1、3周,或仅第1周用药);也可以每周用药1次。

用药参考剂量:DNR 30~45 mg·m-2·d-1×2~3 d,IDA 6~10 mg·m-2·d-1×2~3 d,米托蒽醌6~10 mg·m-2·d-1×2~3 d(如果为2 mg/支,剂量调整为6~8 mg·m-2·d-1)。

②单次应用CTX剂量较大时(超过1 g)可予以美司钠解救。

③诱导治疗第14天复查骨髓,根据骨髓情况调整第3周的治疗。

诱导治疗第28(±7)天判断疗效,未能达CR的患者进入挽救治疗。

④尽早开始腰椎穿刺、鞘内注射,预防CNSL(可选择在血细胞计数达安全水平时进行)。

2.CR后的治疗:为减少复发、提高生存率,诱导治疗结束后应尽快开始缓解后的巩固强化治疗(诱导缓解治疗和缓解后治疗不要有过长的间歇期)。

应根据患者的危险度分组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行allo-HSCT,需行allo-HSCT者积极寻找供者。

(1)治疗原则:年龄&lt;40岁的患者:①继续多药联合化疗(尤其是MRD阴性者);②allo-HSCT(尤其是MRD阳性、高白细胞计数或伴预后不良细胞遗传学异常的B-ALL,T-ALL患者)。

年龄≥40岁的患者:①&lt;60岁者,继续多药联合化疗(尤其是MRD阴性者);或考虑allo-HSCT(尤其是MRD阳性、高白细胞计数或伴预后不良细胞遗传学异常的B-ALL,T-ALL患者)。

②≥60岁或不适合强烈治疗者(高龄、体能状态较差、严重脏器并发症等)可考虑继续化疗。

(2)具体注意事项:缓解后强烈的巩固治疗可清除残存的白血病细胞、提高疗效,但是巩固治疗方案在不同的研究组、不同的人群并不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