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_0
室性早搏的治疗
室性早搏室性过早搏动(VPBs)简称室性早搏,亦称室性期前收缩,是指在窦性激动尚未到达之前,自心室中某一起搏点提前发生激动,引起心室除极,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在器质性心脏病和正常人均可见到,从胎儿直至高龄者均可发生,但在10岁以下儿童较少见。
室性早搏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病因(一)自主神经功能因素此系室性早搏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当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时,不论是迷走神经兴奋,还是交感神经兴奋,均可使心肌的快、慢纤维的兴奋性失去均衡,可使不应期和传导速度发生改变,引发折返性室性早搏。
儿茶酚胺分泌过多使心室自律细胞自律性增高,导致室性早搏等。
过量的烟、酒、茶、咖啡等的摄入,精神过度紧张、过度疲劳、长期失眠、进食过饱、神经衰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更年期等因素与室性早搏的发生有关。
应注意的是,一些器质性心脏病早期的患者就合并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而导致室性早搏,这给室性早搏的病因鉴别带来了困难。
此时应加以分析,而不能简单地认为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发生的室性早搏均为器质性的。
(二)左心室内假腱索与室性早搏在有室性早搏而无器质性心脏病依据者,经超声心动图检测, 56%~75%患者检出左心室内假腱索。
假腱索所致的室性早搏系良性早搏,如发作不频繁则不需治疗。
(三)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也多见于器质性因素,例如缺血性心肌病、冠心病、肺心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等;各种病因的心肌炎、心肌病等,心力衰竭,无论是急性弥漫性心肌病变,还是局灶性病变,均可因缺血、缺氧、炎症损害等导致异位节律点兴奋性增高或影响心肌纤维不应期或传导速度,引起室性早搏。
1.心肌炎:室性早搏发生率为34.3%~81.3%,而室上性早搏为8%~28.1%。
2.扩张性心肌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达83%~100%,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LownⅢ级)发生率为58%~87%。
尤其是当EF<0.40时易诱发室性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过早搏动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心律失常——过早搏动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心律失常(Cardiac arrhythmia)是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方面任何一项的异常。
导致心律失常的原因包括各种心血管疾病、水电解质紊乱、药物、缺氧、情绪激动、吸烟和酗酒等,也可见于正常人。
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过早搏动(房性、交界性或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室上性或室性)、扑动和颤动(房性或室性)、房室传导阻滞和心室内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预激综合征等。
过早搏动过早搏动系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提前发出激动引起的心脏搏动,与当时基本心律中其他搏动相比,在时间上过早发生,故称过早搏动,简称早搏,亦称期前(期外)收缩。
根据在其起源部位之不同,可分为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结性早搏等。
结合本病的临床表现(证候特点),一般将其归类于中医“心悸”、“怔忡”、“眩晕”等范畴。
【病因病理】一、西医早搏可发生于正常人及迷走神经功能亢进者,更常见于心脏神经官能症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其出现可无明显的诱因,但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疲劳、消化不良、过度吸烟、饮酒或喝浓茶等因素可引起发作,洋地黄、锑剂、肾上腺素类等药物的毒性作用,感染、电解质紊乱等亦可诱发。
如系器质性心脏病,则常见于心肌炎、冠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肺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
上述病因导致心脏异位起搏点(心房、心室、房室结区)的自律性增强,环行折返,局灶性折返,异位起搏点周围有“单向保护性阻滞”以及后电位和振荡电位等,均可导致提前发出异位激动而引起早搏。
二、中医本病的发生,常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亏损、内伤七情、外感六淫、痰湿阻滞、水饮内停、气滞血瘀等因素引起。
《杂病源流犀烛·怔忡源流》日:“怔忡、心血不足病也……心血消亡,神气失守,则心中空虚,怏怏动摆不得安宁,无时不作,名日怔忡;或由阴血内耗,或由水饮停于心下,水气乘心……,或事故烦冗,用心太劳……或由气郁不宣而致心动……,以上皆怔忡所致之由也”。
心悸病中医临床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
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
(3)心电图
(4)胸部X线片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
-室性早搏)诊疗方案 ”。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临床常见证候:
气阴两虚证
心脾两虚证
阴阳两虚证
痰瘀互阻证
气滞血瘀证
痰火扰心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十一五 '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 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 指南》(ZYYXH/T19-2008,ZYYXH/T65-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W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心悸(TCD编码:BNX010)和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编码:I49.302)的患者。
2.病情分级:Myerburg分级<3级。
3.患者同时具有其它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 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完成入院检查
重 占 八、、 医 嘱
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心电监测
□低盐低脂饮食
□中医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静点中药注射液
□针灸治疗
临时医嘱
室性早搏的诊断与治疗
龙源期刊网 室性早搏的诊断与治疗作者:贺耀宗来源:《家庭医学》2005年第08期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是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在人的一生中,几乎人人都出现过室早。
但人们对室早有较多的认识误区,治疗很不规范。
因此,深入了解室早,进行规范化处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医生通常将室早分为良性室早和恶性室早。
良性室早大部分是功能性的,很多健康人也可以出现,饮酒、浓茶和咖啡,精神受刺激、精神紧张、吸烟等,是引起良性室早的常见原因。
恶性室早则大部分是病理性室早,各种心脏病,如心肌炎、心肌病、低氧血症,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血钾;洋地黄中毒,以及药物影响等,均可诱发室早。
值得提出的是,许多抗心律失常药也可引起室早。
近年来发现,脊椎和脊神经病变,特别是脊柱骨胸1~5的错位,常会引起各种心律失常,包括室早。
因此,正确判断室早的性质和原因,对于病人的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判断室早的性质一般根据两个方面:心电图的表现形态、心脏的基础病变以及病人的临床症状。
但不可根据一份心电图来判断室早的性质,需要反复观察多份较长时间的心电图。
因此,仔细做好临床检查很重要。
一般来说,健康人的室早可以完全无症状,仅在体检时被发现,也有一部分人可以出现心悸或失重感。
而有器质性心脏病、心脏扩大、心衰、心绞痛,以及发生在老年人或儿童,和运动后、服用洋地黄后出现的室早,则多为病理性的,需要积极治疗。
这里需要提醒的是,不可把无证据的老年人室早,都归之于冠心病;也不可把无充分证据的青年人室早,都归之于心肌炎或心肌炎后遗症。
实际上,大多数心脏正常人发生的室早,不论频发或偶发,也不论其复杂程度如何,多是属于良性,预后良好。
至于室早需不需要治疗,在大医院可以根据进一步的检查来确定处理方案。
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按下列原则进行处理:1.对无明确器质性心脏病的偶发室早,一般可不必治疗,予以定期观察。
2.对有明确原因者(如心衰、电解质紊乱、缺氧、心肌缺血、心肌炎、药物中毒等),应以治疗病因为主,不宜盲目使用抗心律失常药。
心悸症状起因
心悸症状起因
*导读:心悸症状是怎么引起的?引起心悸症状的疾病有哪些?
心悸的病因多种多样,有的是心脏器质性病变,有的是由于功能性的因素所致,临床上须加以鉴别,从而进行不同的诊治。
常见的引起心悸的病因有以下几种。
一、心律失常
1、过早搏动如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及室性早搏等。
2、心动过速如各种原因所致的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及快速型心房颤动、心房补动等。
3、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二、高动力循环状态引起心脏收缩增强
1、生理性如剧烈运动、大量烟、酒、茶的刺激、某些药物如阿托品、氨茶碱、肾上腺素应用等。
2、病理性如高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低血糖、缺氧、嗜铬细胞瘤等。
三、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如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原发性心肌病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等。
四、心脏神经官能症。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心悸的病因,心悸怎么引起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心悸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或者站内搜索了解更多。
心悸的鉴别诊断
心悸的鉴别诊断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心悸的基本概念
03 心悸与心律失常的 鉴别诊断
04 心悸与心脏神经官 能症的鉴别诊断
05 心悸与其他疾病的 鉴别诊断
06 心悸的预防与日常 护理
添加章节标题
心悸的基本概念
心悸的定义
心悸是一种主 观感觉表现为 心跳加快、心 慌、心悸等症
病因:血糖过低 低于正常值
检查:血糖检测、 心电图等
治疗:补充葡萄 糖提高血糖水平
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心悸鉴别诊断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代谢加快心跳加速 心悸:心悸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常见症状表现为心跳加速、心慌、胸闷等 鉴别诊断: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治疗: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控制甲状腺激素分泌缓解心悸症状
保持良好的心理 状态避免过度焦 虑和抑郁
定期进行体检及 时发现并治疗相 关疾病
心悸的日常护理方法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摄入过多咖啡因和酒精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焦虑和抑郁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心悸患者的注意事项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避免过 度劳累和紧张
状。
心悸可以是生 理性的也可以 是病理性的。
生理性心悸通 常由运动、情 绪激动、饮酒、 咖啡因等引起。
病理性心悸通 常由心脏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 进、贫血等疾
病引起。
心悸的症状表现
心慌、心跳加速 胸闷、气短 头晕、乏力 心前区不适或疼痛 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反应 心律失常如早搏、房颤等
心悸的病因分类
心脏疾病:如心律失常、 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
心脏室性早搏应急预案
一、背景心脏室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心悸、头晕、胸闷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心脏骤停。
为了提高临床救治效率,降低患者死亡率,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应急预案目标1. 提高医护人员对心脏室性早搏的识别能力。
2. 保障患者在心脏室性早搏发作时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3. 降低心脏室性早搏患者的死亡率。
三、应急预案组织架构1. 成立心脏室性早搏应急救治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应急预案。
2. 小组成员包括:内科医生、护士、心电图室、抢救室、药剂科等相关科室人员。
四、应急预案流程1. 患者识别(1)医护人员应熟悉心脏室性早搏的症状,如心悸、头晕、胸闷等。
(2)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时,医护人员应立即进行初步判断,必要时进行心电图检查。
2. 评估病情(1)根据心电图结果,判断患者是否为心脏室性早搏。
(2)评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如是否伴有心功能不全、血压降低等症状。
3. 急救措施(1)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
(2)立即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利多卡因、胺碘酮等。
(3)如患者出现血压降低、心功能不全等症状,给予相应处理,如补液、升压等。
4. 严密观察(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
(2)监测心电图,观察心律变化。
(3)如患者出现反复发作、病情加重等情况,立即通知上级医师。
5. 转诊(1)如患者病情稳定,转至心脏内科病房进一步治疗。
(2)如患者病情危重,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同时通知上级医师及救护车。
五、应急预案注意事项1. 加强医护人员对心脏室性早搏的培训,提高识别和救治能力。
2. 完善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确保应急预案的可行性。
3. 加强与相关科室的沟通与协作,提高救治效率。
4. 关注患者心理状况,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
5. 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告知工作,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六、应急预案总结本应急预案旨在提高心脏室性早搏的救治水平,降低患者死亡率。
通过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救治效率等措施,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室性早搏(出现早搏就一辈子无法治愈吗)
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室性早搏室性早搏的分类一.定义室性早搏是指窦房结脉冲到达心室前,心室任何部位或室间隔异位节律点的电脉冲引起的心室去极化,也称为室性早搏或室性早搏。
根据起源不同,可分为高室性早搏、右心室早搏、左心室后壁早搏、心尖室性早搏、基底室性早搏、后壁早搏和前壁早搏。
根据病情程度可分为:偶发性室性早搏;频发室性早搏;多形性室性早搏;连续性,呈两三律或短室性心动过速、早搏;Ron(r波落在t波上)。
室性早搏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生在广泛的人群中,包括正常健康人和各种心脏病患者。
普通心电图检出率低,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出率高。
二、室性早搏的分类方法01、Lown分类方法[1]这是最有代表性的分类方法。
1971年,美国医生Lown和Wolf总结了室性早搏与冠心病猝死的关系。
根据2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电图监测资料,将相关室性早搏按“风险”进行分类,进而推断不同程度的室性早搏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该分类基于室性心律失常的频率和/或复杂性。
室性早搏率越高,危险因素越大。
一般认为级以上室性早搏的风险程度较高。
赵等[2]根据危险程度由高到低将严重心律失常分为三级:致死性心律失常、严重警告性心律失常和警告性心律失常。
lown级为警告性心律失常,、级为严重警告性心律失常。
值得注意的是,Lown分级方案是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资料中推导出来的,Lown曾反复强调,该方案只适用于急性心肌缺血患者。
目前认为Lown分级方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室性早搏分层有实用价值;虽然有关于扩张型心肌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早搏风险分层的研究,但仍缺乏共识;对正常人没有预测价值。
02、沙马罗分类[3]近期资料显示,在Lown分类方法中,高分级的室性早搏不一定是病理性的,其对猝死和预后的预测价值有待进一步确定。
此外,Lown分类没有考虑室性早搏的形态学特征。
根据室性早搏的QRS复合波和ST-T波的形态特征,Schamaroth 提出了病理性室性早搏和单纯性室性早搏的心电图鉴别要点,弥补了Lown分类在某些方面的不足。
室性早搏是否需要治疗
小
结
室性早搏是常见的心律失常
正确评估室早的临床危害,避免过度治疗,积极处
理危害性室早
– 器质性心脏病室早
– R on T室早
– >10000次/24h,损害心功能
– 引发室速/室颤的室早
状明显, 否则无需预防性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6. 导管消融
适应证
1.室早数量过多:>10000次/24h,不耐受、
不依从
2.室早介导性心律失常性心肌病
3.室早诱发室速
4.室早诱发室颤
RFCA治疗单形性RVOT室早逆转心肌病
27例(47±15岁)反复单形性VPC,其中8例(30%)
有左室功能降低(EF≤45%),其年龄明显大于左
风心病:无心功能不全者室早发生率7%
二尖瓣脱垂:室早发生率43%~56% (乳头
肌异常张力、腱索增厚而导致心内膜机械性激惹、
血儿茶酚胺异常增高和复极异常)
2. 室性早搏的病因学
肥厚型心肌病:47%~64%,与心肌肥厚
程度有关
扩张型心肌病:几乎所有患者都有室早,
且近50%患者有短阵室速,且随疾病的恶
25–50%
20–30%
25–50%
更有效
器质性心脏病伴频发室早的治疗
目的与重点
预防心源性猝死, 而非治疗室早本身
针对基础心脏病本身或触发室速的机制的治疗
比治疗室早更为重要
冠心病与心肌梗死
过去主张AMI后无论有无室早都应常规预防性静注利
多卡因, 但临床试验并无证据表明利多卡因预防性应用
可降低AMI患者的病死率。因此, 已不再主张常规预
防性应用此药。
目前治疗建议:
频发室早、成对、非持续性室速, 可严密观察或利多卡因治疗,
中医治疗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72例临床疗效观察
[] 史瑞 芬 . 情志 康 复精 神【] 士进 修杂 志 , 9 ,( : . 1 调理 J. 护 1 1 12 9 6 )6
【】 张伯 讷, 根冲 医基 础学 [ . : 民卫 生 出版社, 9 : — . 2 袁银 M】 北京 人 1 26 6 9 89
中医治疗心悸 ( 心律 失常一 室性早搏 )7例 临床疗效观察 2
有温情 在 。使 其主动说 出了 自己被 男友抛弃 而一时想 不开 ,差点 丧失
变 ,抢救 要尽 可 能地争 取 时间 。 因为病 起急 骤 ,病情 多变 ,病 势 迅
猛 ,患者 因突然患病 ,在思想 上缺少足够 心理准备 , ̄ J 病所致 痛 HI ] 疾 苦折生 ,甚 至会 出现角色不 能马上适应 现象 ,因此对于此类病 患要特 别重视情 志
马 翮 苏 秀 文
( 长春市 中医院 ,吉林 长春 1 0 0 ) 3 0 0
【 要 】 目的 讨 论 中 医治疗 心悸 ( 摘 心律 失常 - 室性早 搏 , 情 分级 Myrug≤ 3级 )的临床 疗 效。方 法 临床 统 计 了 7 病 e r b 2例心 悸 ( 心律 失常 一 室性早 搏 ,病情 分级 Myrug≤ 3级) 惠者 ,治 疗 组 ( 医疗 法 组 )3 例 ,对照 组 ( 药疗 法组 )3 e r b 中 6 西 6例 ,治疗 组行 口服 中药汤 剂、 中成
任 。在与病 患或 ( )家属的沟通 中除掌握 好语言性 沟通技巧 外 ,还 及 要 注意表情 等非语言性 沟通方 式 ,要亲切 自然 ,态度 诚恳 。医护人 员
在救 治过程 中要有足够 的爱心 和同情心 ,并具有高度 的责任 感 ,注 重 职业道德 ,给予病 患及病患 家属足够 的同情 、安 慰、体贴 、照顾 ,消 除病患 的不安恐惧 心理 ,获取 病患家属 的充分信任 ,这在整 个救治 过 程 中都是 非常主要 的 ,它能使 医护人 员顺利开展 救治工 作 ,从而 获得 满意临床救 治效果 。 通过情 志护理 ,可解 除 患者 不 良的情 绪 ,从 而使 其心 神 尽早 平
心悸胸痹的鉴别
心悸胸痹的鉴别
心悸和胸痹都是心脏疾病的常见症状,虽然都与心脏有关,但它们的含义和特征有明显的区别。
正确鉴别心悸与胸痹,对于诊断和治疗心脏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心悸(Palpitation)是指患者感到心脏跳动不正常,或者心脏出现不规律跳动,常常伴随着心前区不适、心跳加速、心慌等症状。
心悸通常是由于心律失常引起的,包括窦性心动过速、房颤、室性早搏等。
胸痹(chest pain)是指胸部疼痛或不适,常常伴随着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
胸痹通常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导致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以下是心悸与胸痹的鉴别要点:
1.症状差异:心悸主要是心脏跳动异常,表现为心慌、心跳加速等症状;而
胸痹主要是胸部疼痛或不适,表现为胸闷、气短等症状。
2.病因不同:心悸主要是心律失常引起的;而胸痹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
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
3.伴随症状不同:心悸可能伴随有心前区不适、头晕等症状;而胸痹可能伴
随有出汗、放射至肩背部等症状。
4.病程不同:心悸通常持续时间较短,可能几秒钟到几分钟;而胸痹的持续
时间可能较长,需要数分钟到数小时不等。
5.对治疗的反应不同:心悸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心律失常;而胸痹的治疗主要
是改善心肌缺血、缺氧。
综上所述,心悸和胸痹虽然都与心脏有关,但它们的含义、症状、病因、治疗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区别。
正确鉴别心悸与胸痹,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心脏疾病,提高治疗效果。
室性早搏治疗策略
室性早搏治疗策略渠县人民医院四川达州 635200一、室性早搏概述(一)如何定义室性早搏室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多发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又常常出现在无器质性心脏病个体中。
医学上又将室性早搏称之为室性期前收缩。
它出现心悸、胸闷、乏力时会严重影响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降低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二)室性早搏形成的原因室性早搏不仅会发生在各种心脏病患者中还容易发生在正常人内。
根据正常健康人动态心电图监测表明,有一半以上的人可以检测到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不管是频发还是偶发,复杂还是简单的类型都在正常人中存在。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室性早搏的几率不断增加。
室性早搏原因常见原因是心脏外因素,如:发热,手术、麻醉、贫血、药物、缺氧、电解质紊乱、中毒、甲亢、焦虑紧张、睡眠不足等多种因素导致心肌受到物理、化学、电、机械刺激而形成室性早搏。
人在药物中毒后产生快速心律失常之前会发生室性早搏。
心脏原因室性早搏常发生在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
(三)室性早搏所表现出的症状一部分室性早搏患者在发生室性早搏时期没有直接的症状,而是伴随着其他疾病就诊时突然或者意外发现的。
不同患者的室性早搏频率和复杂程度有所不同,甚至会与医护人员不正确的护理和患者自身的精神紧张有关。
一般室性早搏的症状包含心率不适,在发作频繁或呈二联律时,可导致患者心排血量减少。
一旦患者的左室功能减退,室性早搏发生频率就会明显增加,长时间发作可引起心绞痛、血压降低、心功能减退急性加重现象,甚至并发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出现一过性黑朦昏厥。
二、分析室性早搏的几种治疗策略针对室性早搏的治疗的目的主要是缓解患者的症状,有效预防猝死现象的发生。
治疗需要判断出预后的不同性,进行科学的危险分层,然后具有针对性的治疗。
(一)药物治疗1、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针对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频发室性早搏,它主要的治疗是原发疾病及室性早搏诱发因素治疗,其次才是针对早博本身治疗,由于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副作用,很多抗心律失常药物有效性、安全性并没有得到循证医学有利证据,同时也没有明确指南推荐,临床使用受到很大局限。
室性早搏要不要治
多把握 ,尤其 是没有 心 电生理
知识 的 非专科 医师。 的 确 , 室 性 早 搏 变 化 莫 测 ,有 时可 能是 正 常 的 表 现 , 有 时 却 是 恶 性 心 律 失 常 的 先
心 率 失常 选 1 3 受 体 阻 滞 剂
由于 上 面 的 试 验 ,过 去 使
搏抑制试验 ( C A S T 试 验)。该 试验对于那 些冠心病、 心 肌梗死
室性 早搏要不要治
口 广州红十字会 医院心血管 内科 副主任 医师 林梓卿
室性早搏 是最常见 的一种
心律失常 ( 所 谓 心律 失 常 ,就
冠 心病 ,不 用专 门针 对 这个 早搏 特 别处 理 。 最常 见的 基础 病 因有
包 括 偶 发 室 性 早搏 、 频 发 室 性 早 搏 , 甚 至 二 联 律 、 三 联 律
大家放 心 ,一 个总的 情况是 , 临床上 绝大多数的 室性早搏 是
没 有 什 么危 险 的 ,不 需 要特 别
处理。
处 原 发 病 为 _ l : ,早 搏 无 需 特 别 处 理
早 搏 本 身 不 需 要 特 别 处
理 ,主 要 是 看 有 没 有 隐藏 在 后
患者 出现的室性早搏、室性心动 过速 ( 这 是1 临床上很常见的一种 类型) ,给 予抗心律失常的药物 ( 刽 对室性早搏本身的药物 ,它 能够使 室 性早搏 的 发 生明显减 少)。试验表 明,试验 组能够控 制绝大多数 的室性早搏和 室性心 动过速 ;但令人诧异的是 ,试验 组的死亡率没有 下降,却 明显高
外 ,离 I f [ L ) 也 足 视 网 膜 黄 斑 病 变币 ¨ 肯光 眼 的满 在 危 险 因素 。 综 } 所 述 , 离 m 许 多
室性早搏(2024)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室性早搏的临床表现因个体差异而异,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而另一些患 者可能出现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情况下,室性早搏可能导致心律失 常、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诊断依据
室性早搏的诊断主要依据心电图检查。在心电图上,室性早搏表现为提前出现 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其前无P波,代偿间歇完全。此外,24小时动态心电 图监测对于发现偶发或无症状的室性早搏具有重要价值。
2024/1/28
19
动态心电图监测技术应用前景
2024/1/28
• 方便性:随着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动态心电图监 测技术逐渐实现便携化,方便患者随时随地进行 自我监测。
20
动态心电图监测技术应用前景
2024/1/28
成本较高
动态心电图监测技术需要使用专业设 备,费用相对较高。
数据解读难度
大量连续的心电数据需要专业医生进 行解读和分析,对数据解读能力要求 较高。
室性早搏
2024/1/28
1
contents
目录
2024/1/28
• 室性早搏基本概念与分类 • 室性早搏发生机制探讨 • 危险因素评估与预测模型建立 • 诊断方法比较与选择策略制定 • 治疗方案制定及效果评估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建议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2
01
室性早搏基本概念与分类
搏产生的焦虑、抑郁等不良
指导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当
运动等,以改善自主神经功能,减少室性早搏的发作。
家属参与心理支持
03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心理支持工作,提供情感支持和理解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室性早搏的分类及治疗
室性早搏的分类及治疗室性早搏也叫室性期前收缩,简称室早,它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
一般按室性早搏的发作频率可将其分为5个级别,即1级室早至5级室早。
1级室早是指偶发室早,即患者每分钟出现室早的次数在2次以内(含2次),或每小时出现室早的次数在30次以内(含30次);2级室早是指频发室早,即患者每分钟出现室早的次数在2次以上,或每小时出现室早的次数在30次以上;3级室早是指多源性室早,即患者在同一导联上出现了不同形态的室早:4级室早又可分为4a级室早(两个室早连发)和4b级室早(室早连续发作3次或3次以上,又叫室性心动过速):5级室早是指过早出现的R波落在T波上(R-ON-T)的室早。
3级以上的室早统称为复杂性室早。
临床研究表明,引起室早的原因比较复杂,但不论是由器质性病变还是功能性病变所导致的室早,其数量与级别都有较大的波动和交叉,并非完全一致或始终如一。
一般来说,级别越高的室早,对诊断患者的此类病情越有意义,尤其是在过去完全依靠常规心电图来诊断心律失常的年代更是如此。
随着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在临床上的应用,室早的检出率大大地提高了。
其实正常人偶尔也会出现室早,只是无需治疗而已。
目前,临床上多从预后和治疗的角度将室早进一步分为良性室早、有预后意义的室早和恶性室早三种类型:1.良性室早:该型室早不是由器质性心脏病导致的,多数该症患者无明显的不适症状。
有些该症患者只是在精神紧张或恐惧时才会出现室早,一般不需要用药治疗,预后也比较好。
但有明显症状的该症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地用药治疗。
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该型室早的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心得安、阿替洛尔等,此外还有慢心律(美西律)、莫雷西嗪、心律平(普洛帕酮)及一些中药制剂。
由于良性室早的发生与患者植物神经系统的张力失衡有关,所以该型室早患者在平时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还要戒烟酒,不饮用浓茶和咖啡。
2.有预后意义的室早:该型室早是由器质性心脏病导致的。
早搏有哪些症状和并发症
/1 早搏有哪些症状和并发症在正常人群中,室早可因一般的因素而诱发,例如吸烟、喝浓茶、饮酒、情绪紧张、过度疲劳、消化不良、血钾过低、甲状腺功能亢进、服用某些药物等,有的甚至查不到任何原因。
在器质性心脏病中,最常见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及二尖瓣脱垂等。
室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病人常诉说心悸、胸部有“撞击感”。
大多数在心脏听诊时即可做出诊断,早搏的第一心音较正常,第一心音响亮,第二心音微弱,或者听不到,这些特点与房性早搏相同,但室性早搏后的代偿间歇时间较长,属于完全代偿间歇。
如果室早频繁发生,有时不易与心房颤动区别,可让病人活动一下,若体力活动后,病人心率加快,而节律趋于规则,则室性早搏的可能性较大,因为人体活动后,窦性频率增加,克服了异位心律的显示。
如果每次正常心搏后均随一个室性早搏,则形成二联律,多见于洋地黄中毒,不是洋地黄中毒引起的二联律,常提示有器质性心脏病。
室性早搏多见于正常人,要判断室早的性质,必须综合分析,如果早搏由烟、酒等一些诱因引起,多属于功能性的,一般勿需治疗。
对于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室早,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给予治疗。
本病会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在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心性猝死。
1、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是指起源于希氏束分叉处以下的3-5个以上宽大畸形QRS 波组成的心动过速。
与阵发性室上形式上心动过速相似,但症状比较严重。
小儿烦躁不安、苍白、呼吸急促。
年长儿可诉心悸、心前区疼痛、严重病例可有昏厥、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者等。
发作短暂者血液动力学的改变较轻,发作持续24小时以上者则可发生显著的血液动力学改变。
体检发现心率增快,常在150次/min 以上,节律整齐,心音可有强弱不等现象。
2、心室颤动(VF)是由于许多相互交叉的折返电活动波引起,其心电图表现为混乱的记录曲线。
VF 常可以致死,除非用直流电去颤(用胸部重击或抗心律失常药物去颤难以奏效).3、心性猝死猝死系一临床综合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9 年)。
(1)自觉心中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
(2)可见结脉、代脉、促脉等脉象。
(3)常有情志剌激、惊恐、紧张、劳倦、烟酒等诱发因素。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指南》(ACC/AHA/ESC 制定, 2006 年)。
(1)临床表现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不适,部分病人还可以出现心前区重击感、头晕、乏力、胸闷,甚至晕厥;较轻的室性期前收缩常无临床症状。
体征:心脏听诊有提前出现的心搏,其后有较长的间歇,提前出现的室性期前搏动的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有时仅能听到第一心音。
1 / 16桡动脉搏动有漏搏现象。
(2)心电图特征①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 QRS 波群,时限>0. 12s,其前无 P 波,其后常有完全性代偿间期, T 波方向与QRS 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②室性早搏的类型:室性早搏可孤立或规律出现。
每个窦性搏动后跟随一个室性早搏,并有规律出现两次以上者称为室性早搏二联律;每 2 个窦性搏动后出现一个室性早搏,并有规律出现两次以上者称为室性早搏三联律;连续发生 2 个室性早搏称成对室性早搏;连续 3 个以上室性早搏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位于两个窦性心律之间的室性早搏称为间位性室性早搏。
若室性早搏在同一导联内形态相同,且偶联间期固定者,称为单形性室性早搏。
若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不同,但配对间期相等者称多形性室性早搏。
若室性早搏在同一导联内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且偶联间期存在差异者,称为多源性室性早搏。
(3)病情分类①按发作频率分类偶发室性期前收缩:ECG 示<5 次/min, DCG 示<30 次/h;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ECG 示>5 次/min, DCG 示>30 次/h;②按形态分类单源(单灶):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及配对间期均相同;多源(多灶):---------------------------------------------------------------最新资料推荐------------------------------------------------------ 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及配对间期均不相同;多形(联律间期相同,形态迥异):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不同,但配对间期相等。
(4)病情分级:Myerburg 室性早搏危险程度分级室性早搏的频率分级室性早搏的形态分级 0 无 1 少见(1 次/h) 2 偶发(1-9 次/h) 3 常见(10-29 次/h) 4 频发(30 次/h) A 单形、单源 B 多形、多源 C 连发、成对(2 次连发)成串或连发(3-5 次连发)D 非持续性室速(6-30 次连发) E 持续性室速(30 次连发)(二)证候诊断 1.气阴两虚证:心悸,气短,体倦乏力,少寐多梦,心烦,自汗盗汗,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2.心脾两虚证:心悸气短,头晕乏力,面色不华,腹胀纳呆,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结代。
3.阴阳两虚证:心悸,怔忡,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头晕乏力,自汗或盗汗,舌质淡红或嫩红,舌苔薄白,脉结代。
4.痰瘀互阻证:心悸怔忡,胸闷痛,形体肥胖,痰多气短,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口黏,恶心,咯吐痰涎,舌质淡紫或紫暗,苔白腻,3 / 16脉弦滑或结代。
5.气滞血瘀证:心悸、胸闷,胸痛阵发,痛无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脘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6.痰火扰心证:心悸,呕恶,口苦尿赤,痰多气短,舌暗红苔黄腻,脉滑数。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养阴,安神定悸。
推荐方药:生脉散加味。
生晒参、麦门冬、五味子、黄精、百合、天门冬、生地、茯神、远志、石菖蒲、龙齿(先煎)、炙甘草。
中成药:稳心颗粒、参松养心胶囊等。
2.心脾两虚证治法:健脾益气,养心安神。
推荐方药:归脾汤加减。
党参、黄芪、当归、龙眼肉、白术、茯神、远志、木香、---------------------------------------------------------------最新资料推荐------------------------------------------------------ 炒枣仁、石菖蒲、浮小麦、炙甘草。
中成药:归脾丸、补心气口服液、安神补心胶囊等。
3.阴阳两虚证治法:滋阴补血,通阳复脉。
推荐方药:炙甘草汤加减。
炙甘草、西洋参、麦冬、五味子、生地、阿胶(烊化)、桂枝、当归、黄芪、元胡、甘松、炒枣仁。
4.痰瘀互阻证治法:化痰泄浊,活血化瘀。
推荐方药: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陈皮、半夏、茯苓、桃仁、红花、生地、川芎、当归、赤芍、瓜蒌、元胡、甘松、苍术。
5.气滞血瘀证治法:活血祛瘀,理气通脉。
推荐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柴胡、当归、生地、牛膝、桔梗、赤芍、桃仁、红花、川芎、枳壳、酸枣仁、鸡血藤、丹参。
5 / 166.痰火扰心证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定悸。
推荐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味。
黄连、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丹皮、郁金、远志、石菖蒲、焦山楂、全瓜蒌、胆南星。
(二)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根据病情,可辨证选择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红花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等。
(三)针灸治疗 1.体针疗法主穴:内关、神门、心俞、膻中、厥阴俞,每次选用 2~3 个穴位。
配穴:气虚加脾俞、足三里、气海;阴虚加三阴交、肾俞;心脉痹阻加膈俞、列缺;阳虚加关元、大椎;痰湿内蕴加丰隆、脾俞;阴虚火旺加厥阴俞、太冲、太溪。
患者取卧位,用平补平泻法,得气为度,留针 20~30 分钟。
2.耳针疗法选穴:心、交感、神门、皮质下、肝、内分泌、三焦、肾。
方法:每次选 3~4 穴。
---------------------------------------------------------------最新资料推荐------------------------------------------------------ 中度刺激,留针 30~40 分钟。
留针期间捻针 3~4 次,每日1 次。
(四)护理起居:居室环境安静;生活起居规律,适当休息,避免过劳。
饮食:应适当的饮食调养,可辨证选用红枣、莲子、银耳、黑木耳、牛奶等食品。
水肿者,低盐或无盐饮食,适当限制水的摄入量。
戒烟忌酒,限制茶、咖啡的饮入量,忌食辛辣刺激性食品;体胖者应清淡饮食,忌肥甘厚腻多形之品。
调整心态,减轻紧张情绪,避免精神刺激。
当病人心悸发作时,患者常心情恐惧,最好有人陪护,使病人心情放松,情绪稳定。
三、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 1.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参照 2019 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
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
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7 / 162.西医疗效判断标准:参照 1979 年全国中西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修订的《常见心律失常病因、严重程度及疗效判断标准》制定。
显效:室早完全不发作或偶有发作(ECG 示<5 次/分, DCG 示<30 次/小时)。
有效:室早发作减少 60%以上(时间和次数)。
无效:达不到显效或有效标准者。
(二)评价方法 1.中医证候评价:按照中医证候积分量表进行积分评价。
2.西医疗效评价:按照西医疗效评价标准以自身症状积分及 DCG 的结果评价。
3.生活质量评价:基于病人结局报告的 PRO 量表及生活质量量表(SF-36 健康简表)评分进行评价。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病情分级Myerburg3 级的患者。
一、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最新资料推荐------------------------------------------------------ (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悸(TCD 编码:BNX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 编码:I49. 3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9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 2006 年 ACC/AHA/ESC 制定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指南》进行诊断。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临床常见证候:气阴两虚证心脾两虚证阴阳两虚证痰瘀互阻证气滞血瘀证痰火扰心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ZYYXH/T19-2008 , ZYYXH/T65-2008)。
9 / 16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心悸(TCD 编码: BNX010)和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 编码:I49. 302)的患者。
2.病情分级: Myerburg 分级3 级。
3. 患者同时具有其它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4.心脏超声提示心脏收缩功能不全(EF 值45%)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3)心电图(4)胸部 X 线片(5)心脏超声(6) 24 小时动态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心脏电生理检查、心肌核素扫描或心脏核磁、冠状动脉 CTA、凝血功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