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传教士进行的侵略活动

合集下载

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通常鸦片战争都指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经常称其为第一次中英战争或"通商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政府以林则徐的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

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乔治·懿律、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

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

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同时,鸦片战争也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

名称:鸦片战争发生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地点:中国东南沿海参战方:英国,清朝结果:英军大获全胜,签订《南京条约》参战方兵力:英国军队19000人清朝军队91680-200000人伤亡情况:英国伤亡523人(阵亡69人)中国伤亡22790人主要指挥官:帕默斯顿、查理·埃利奥特影响: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英国向清政府走私鸦片,引发鸦片战争,而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

[1]英国方面经常称第一次鸦片战争为第一次英中战争或“通商战争”。

虽然这场战争只是鸦片战争的一部分,但有时也经常把它称作鸦片战争。

这场战争一直是断断续续进行,其间的一系列战斗和军事行动相互之间并无关联。

“闭关锁国”后的满清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贸中,中国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

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获取暴利。

[2]1838年,道光帝派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奔赴广东查禁鸦片。

林则徐到任后,严行查缴鸦片2万余箱,并于虎门海口尽数销毁。

打击了英国鸦片走私贩的嚣张气焰,同时影响到了英国的利益。

八上历史第七课笔记

八上历史第七课笔记

八上历史第七课笔记
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一、义和团运动
(1)背景: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

(2)清政府态度:剿灭-利用-镇压。

背景、口号
(3)口号:扶清灭洋
灭洋,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扶清,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

二、抗击八国联军
目的:为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帝国主义利益。

成员: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

经过
大沽炮台失陷,慈禧向八国宣战。

义和团在北京和天津与八国联军战斗。

联军攻陷北京,慈禧逃跑,剿灭义和团。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1)时间:1901年
(2)内容:
赔款白银 4.5 亿两,本息共计 9.8 亿两。

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划定使馆界。

(3)影响: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是发生在19世纪、20世纪之交,以北方农民为主体的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

它震动了当时的中国和世界,体现了我国人民不屈服于帝国主义的民族反抗精神。

义和团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革命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义和团原叫义和拳,是白莲教的一个支派,主要在山东西部秘密活动。

义和拳信神练功,其基本群众是农民和小手工业者。

它的活动一直受清政府的查禁和镇压。

1898年以后,义和拳改称义和团,他们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了帝国主义,集中打击外国教会侵略势力。

1900年6月13日,义和团运动揭开序幕,迅速发展壮大,势如燎原烈火,很快掀起了一场席卷中国北部,震撼全世界的反帝爱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的爆发,是19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的继续和总和。

从19世纪开始,随着列强势力向中国扩张,宗教成了他们进行文化侵略的重要工具。

外国传教士大批涌入中国,成为中国社会的一种特殊势力。

随着传教士日益专横跋扈,人民的反抗也愈来愈强烈。

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加紧侵夺中国沿海军港,并深入内地掠夺铁路、矿山权益,企图瓜分中国。

外国传教士的活动越来越猖狂,他们收罗土豪劣绅、流氓恶棍入教,作为教民,霸占土地,欺压百姓。

清朝官吏屈服于帝国主义压力,庇护教士、教民,压制百姓。

为了保护自己生命和财产的安全,老百姓纷纷加入义和团。

义和团的基层组织是“坛”,每坛25人,设有坛主。

入坛的人都要焚香宣誓,并严格遵守“不扰民、不贪财”等戒条。

他们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仇恨外国侵略势力带来的铁路、轮船、洋货、教堂,见到这些必毁之而后快。

随着义和团反帝斗争声势日益壮大,帝国主义十分惊慌,不断催促清政府采取措施镇压义和团运动,还公然干涉清政府内政,责令清政府派袁世凯到山东镇压义和团。

随后帝国主义又组成八国联军入侵中国,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

义和团为了捍卫民族独立,奋起反抗,给了侵略者沉重打击。

但是,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义和团运动在清政府和帝国主义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

从传教士的活动看鸦片战争及其危害

从传教士的活动看鸦片战争及其危害

从传教士的活动看鸦片战争及其危害由于康乾年间的中西礼仪之争,清政府实行了禁教政策。

鸦片战争爆发前来中国的西方传教士不敢公开传教,第一个来华的英国基督教传教士马礼逊只好以东印度公司职员的身份在中国活动。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一些欧美传教士积极参与了鸦片战争,并协助英国侵略者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德国传教士郭士立(Karl Friedrich August Gutzlaff)就充当了这样的急先锋。

郭士立,又译为郭实腊,1803年出生于普鲁士的波美拉尼亚省。

由于家庭贫穷,他早年辍学当了一名马具学徒工。

当普鲁士国王前来视察时,他借机向国王献上了一首拙劣的诗,表达自己想成为海外传教士的强烈愿望。

国王遂传旨命他学习阿拉伯文和土耳其文,准备将来派其去君士坦丁堡,参加普鲁士使馆的工作。

但郭士立并未遵从国王的旨意,而是选择了献身宗教事业的道路,前往荷兰进入鹿特丹神学院学习。

1826年,郭士立从神学院毕业后被派到东方荷属东印度群岛传教。

郭士立来到东印度群岛后,通过对东方世界的了解,对深入中国内地传教产生了浓厚兴趣。

他除了努力学习中国语言文字外,还给自己取了一个中国名字“士立”,并归宗于来自福建同安的郭姓家族,还经常去码头寻访来自中国的商船水手,恳请带他到中国东南沿海去。

1831年6月3日,有一位来曼谷做生意的福建商人答应带他去天津。

郭士立搭乘的这艘中国商船从暹罗出发,沿中国海岸线北上,于9月底到达天津港口。

他沿途散发宗教传单,运用有限的医学知识和药品为下层群众免费看病、送药,了解中国沿海的政治经济,并借机向中国人传教。

他在船上经常自言自语道:“我心中长久以来就怀有这样的坚定信念,即在当今的日子里,上帝的荣光一定要在中国显现,龙要被废止,在这个辽阔的帝国里,基督将成为唯一的王和崇拜的对象。

”[1]同年12月13日,郭士立折返广东,在澳门上岸后受到了马礼逊等基督教传教士的热烈欢迎和热情接待。

传教士与八国联军

传教士与八国联军

传教士与八国联军周延胜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日期:2007-4-15 点击:7501900年6月,英、法、美、德、日、俄、意、奥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8月14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在这里,他们烧杀抢劫,奸淫虏掠,无恶不作,使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成果遭到空前破坏,千年古都顿成人间地狱,“尸积遍地,白骨纵横”。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罕见的人类大悲剧中,某些西方传教士充当了罪恶的帮凶和直接的刽子手,他们完全背离了宗教的主旨,亵渎了“天主”的“圣灵”,是人类文明史的耻辱。

在历史面前,他们难辞其咎。

下面从几个侧面看看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西方传教士的所为。

首先,直接参加军事行为,第一个表现就是充当军事间谍,为侵略军提供情报。

在八国联军侵入天津时,英国籍传教士宝复礼(Frederick Broun)接受了侵略军司令部的委任,正式编入军队,隶属于军事情报局,成为“英国远征军”的成员。

作为“向导”领着八国联军从天津一直打到北京。

他还驱使信徒搜集军事情报,如清军大炮口径和数目,战壕、水雷和地雷情况,并在地图上标出;为侵略军修筑战壕,把自己管辖的教会馆舍让给英军当兵营,保护侵略军等。

宝复礼后来还亲自著书,炫耀自己的功勋,得到了英国政府和教会的推崇。

天主教北京教区主教樊国梁也充当了侵略军的侦探,为联军将领出谋划策,派遣教徒加入法国军队,他控制的教会还为远征军提供了五十多名翻译,八名传教士被委任为连队长。

樊国梁的行为,深得联军统帅瓦德西的赏识,他自己也感到荣耀:“我们之中的每一个人都继续了自己的服务工作,和过去一样,得到一份军饷,并不是,也永远不会是我们的目的;我们只有一个愿望,为天主和为法国的光荣而工作。

”(《传教杂志》1902年)参加军事行动的第二个表现就是行凶杀人。

美国传教士梅子明,在联军进京后,武装了二百多名教徒,在抢劫了一些富户以后,又疯狂地喊出“以人头抵人头”的口号,在任邱的一个村庄里,竟有680多名无辜百姓遭到杀害!(《中国教案史》548页)其次,传教士参与了洗劫京城的行动。

鸦片战争时期外国传教士在华活动

鸦片战争时期外国传教士在华活动

鸦片战争时期传教士在中国的文化活动及其产生的积极作用对外汉语121班徐嘉莹 2012212680内容提要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是近代史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西方列强获得了传教权。

西方传教士涉足香港和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东南沿海城市,为了传播以基督教为核心的西方文化,他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对近代中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传教士文化活动进步鸦片战争时期,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尤其是中法《黄埔条约》其中一条要求允许传教士在通商口岸传教,法国人可以在五口建造教堂、坟地,清政府有保护教堂的义务。

英、美等各国传教士纷纷涉足东南沿海,从传教的目的出发,想要改变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他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

1.创办报刊、杂志传教士在中国创办报刊的目的,是企图用“文字播道”的方法来宣传基督教,为殖民侵略服务。

用文字改变中国人的思想文化观念。

在传教士看来,“别的方法可以使成千的人改变头脑,而文字宣传可以使成百万的人改变头脑”,只要控制住在中国出版的“主要的报纸”和“主要的杂志”,“我们就控制了这个国家的头和脊梁骨”。

○1因此这些报纸的内容除宣传基督教外,还有干涉中国政治,搜集中国情报,为殖民侵略服务的作用。

但是,由于传教士把介绍西学作为辅助传教的手段,因此, 这些报刊杂志客观上在传播西方科学文化知识和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方面也起了积极作用。

大多数报刊都介绍了大量的有关政治、历史、地理、天文等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

如《格致汇编》、《万国公报》等。

《万国公报》还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介绍马克思及其《资本论》的刊物。

“试稽近世学派,有讲求安民新学(指社会主义)之一派,为德人之马客偲(马克思)主于资本者也。

”○2西方传教士对西方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的介绍,客观上极大地影响了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加深了他们对西方的认识,了解了一些时事,学习到了新事物,推动了他们向西方学习的步伐,促进他们的觉醒。

传教士对中国的消极影响

传教士对中国的消极影响

德国传教士郭实腊(Charles Gutzlaff)充当鸦片贩子的翻 译,并直接参与了鸦片的推销活动。他曾多次出入中国沿海, 参与大规模的鸦片走私活动,同时刺探情报。1832年他到 澳门时,许多鸦片商人都争着请他带路到中国沿海去推销鸦 片,待遇十分优厚。在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里保存的英国鸦 片公司1833年档案中有两封公司老板夸奖郭实腊的信,其 中提到:“郭实腊博士给我很大的帮助。现在生意越开展, 他的帮助越需要了。他的热情是无限的,但未免大胆,太敢 干了。”信中描述郭实腊对付中国官员检查的情景时说, “郭实腊穿上最讲究的衣服,带领两只小船,装出神气十足 的样子,迎上前去,对中国官吏大声威吓,喝令从速离去, 若敢再来,就将他们毁灭。”鸦片战争前,郭实腊还为当时 的英国驻粤领事义律就鸦片的销路出谋划策。
前驻上海的美国领事介尼甘(Hon.T.R.Jeruegan) 说:“如果没有传教士供给情报,中国大陆上的许 多地方到今天还关闭着呢!他们商品的销路也只取 胜于较狭窄的范围。应该记住:商务的旗帜紧随着 十字架的旗帜接踵而来。谁若打掉了执着十字架旗 帜的手,谁就损害商业的利益。”
自从《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签订后,大批传 教士深入中国内地霸占土地、干涉内政和包庇教民。 特别是1860年法国传教士在《北京条约》 中加入“归还旧址”以后,天主教在华 传教士更是强行勒索房地产,大量 霸占田地,扩展教会势力。
传教士对中国的消极影响
由__ 提供下载
传教士基本指的是是坚定地信仰宗教,并且远行向不信 仰宗教的人们传播宗教的修道者。虽然有些宗教,很少 到处传播自己的信仰,但大部分宗教使用传教士来扩散 它的影响。虽然任何宗教都可能送出传教士,一般传教 士这个词是指基督教的宣教师。实际上佛教是最早大规 模传教的宗教,沿着丝绸之路送出他的信仰。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2015年9月23日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表现
(一)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1832年德国基督教传教士郭士立曾受英国东印 度公司派遣,一传教为掩护,在中国沿海进行过长 达几个月的间谍侦探活动,刺探搜索大量军事情报, 并揭力鼓吹对中国发动武装侵略。
2015年9月23日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表现
2015年9月23日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影响
外来入侵者的文化虽然是侵略性的,但是在客观上它使 中西方文化交流更加密切。加强了西方文化与中华文化结 合,使文化面貌开始转变。
2015年9月23日
Thank you!
胡茜 张蕊娇
2015年9月23日
(一)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日本不仅为戊戌变法提供了基本的参照模式,同 时也深度介入中国的维新进程;中国政治改革的思 想资源借自日本,中国社会变迁的动力与人才也来 自日本。
2015年9月23日
影响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表现
(二)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他们利用宣传宗教和西学的名义,为资本-帝国主义侵 略制造舆论,他们采取欺骗讹诈、强迫捐献、低价收买、 强占垦地等手段,霸占土地、建造教堂、剥削佃户。
2015年9月23日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表现
(一)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1860年,中法《北 京条约》担任翻译和 文件起草的法国传教 士孟振生在条约中文 文本中加上法文原本 所没有得并任法国传 教士在各省租买土地 和盖房的特权,为外 国教会在中国的内地 霸占地产,遍设教堂 提供了依据。
文 化 渗 透
2015年9月23日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原因
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 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名的民族自 尊心和自信心

近代来华传教士的活动及其影响

近代来华传教士的活动及其影响

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2期 近代来华传教士创办报刊的活动及其影响刘晓多在近代中国,伴随着西方殖民者对华侵略活动的不断扩张,西方传教士也纷纷接踵而来,从事旨在传播基督教的传教活动,其传教方式可分为直接传教和间接传教两种:直接传教是传统的传教方式,即到民间宣讲教义、游说布道、散发宗教小册子、设立教堂、吸收教徒等;间接传教是采取创办报刊、翻译出版书籍、兴办学校、举办慈善事业(医疗、慈幼、救济)等方式。

在间接传教中,创办报刊是传播迅速、影响较广的一种传教方式。

从19世纪初到19世纪末,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先后创办了近百种报刊,发行范围扩及全国各省及沿海和内地各主要城市,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就西方传教士在华创办报刊的活动及其影响作一探讨。

一西方传教士在华创办报刊活动以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的1842年为界限,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从1815年到1842年是西方传教士在华创办报刊的第一阶段,也是教会报刊在中国的初创时期。

西方传教士创办的第一份以中国人为宣传对象的中文报刊是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米怜于1815年在马六甲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近代化中文报刊。

此后传教士又陆续在南洋、澳门和广州等地出版了一批中外文报刊,这些报刊主要有: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于1823年创办的《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英国传教士纪德于1828年创办的《天下新闻》、美国传教士裨治文于1832年创办的《中国丛报》、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于1833年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于1838年创办的《各国消息》。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禁止外国人在华传教。

因此外国传教士无法在中国内地立足,其创办报刊的活动也被限于南洋一带的华侨聚居区和广州、澳门等中国南部沿海地区。

当时传教士所办报刊大多是中文报刊,主要以华侨为发行对象,多为普通平民,发行范围主要是在民间,目的是想通过华侨把基督教传入中国内地。

考点22.列举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及其影响(a)

考点22.列举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及其影响(a)
C.八国联军不断增兵,攻占了天津、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和亲信大臣,仓皇逃亡西安。
4.经过:
A.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从天津租界出发向北京进攻,但沿路遭到义和团顽强阻击,被迫退回。 (联军统帅:德国人瓦德西)
B.清政府对各国宣战,试图利用义和团对付列强,同时到达削弱义和团的目的。
项目
《天津条约》内容
《北京条约》内容
割地
/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属于香港地区)
开放通商口岸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增开天津为商埠。
赔款
英、法两国得到巨额赔款。
增加大量赔款。
其他
外国公使可进驻北京;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通航。
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5.结果: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从1858年开始,逼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先后割占了中国东北、西北1 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成为这场战争最大的赢家。
202X中考社会思品一轮复习品系列
西方的兴起与近代世界的变迁
22.列举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主要侵犯活动及其影响(a)
社会八下P88—97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及世界
1.清末中国和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差距
中国(危机四伏的清朝封建统治)
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和扩张)
时间
鸦片战争前(19世纪上半期)
6.影响:
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犯势力开始扩大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重要提醒】
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日本明治维新后强大起来,开始图谋侵犯中国,并选择朝鲜作为跳板。日本利用朝鲜爆发起义之机,先是勾引清军入朝,继而以反对清军入朝为借口,派遣大批日军入朝挑起战端,中日战争正式爆发。

从传教士的传教事业看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文化侵略

从传教士的传教事业看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文化侵略

然中的上帝的力量去为他们的同胞谋福利的路”,进而影
响他们去修建铁路、开掘矿藏,避免饥荒再度发生,把 民众从“赤贫之境”解救出来。于是,李提摩太开始将传 教的重点转向结交权贵,联络士绅。他和李鸿章、张之 洞、左宗棠、曾纪泽、庆亲王奕劻、恭亲王奕忻等几乎 所有的朝廷大员都保持着接触,李提摩太还曾做过曾纪 泽家的英语家庭教师。
大,包括书籍、小册子、单张、杂志。同时广学会也有一点宣
《万国公报》 教的工作,不过基本上是一个出版社与文学机构,是在中国历 史影响最大的出版社。出版过两千种书籍和小册子。他主持翻 译了一些著名书籍,这些著作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都很大。主要
译著有:《在华四十五年》、《七国新学备要》、《天下五大
洲各大国》、《百年一觉》、《欧洲八大帝王传》、《泰西新 史揽要》、《新政策》等20多种
传教士来实施的。
沙勿略、罗明坚、龙华民、罗如望、庞 迪我、熊三拔、艾儒略、邓玉函、汤若望、罗雅各等
30
来华传教士对近代社会与后世的影响
31

对近代社会的影响

对后世的影响
32
一 .对近代社会的影响
01
教育
02
传媒
33
1.教育
(1)
(2)
创办教会学校
推动中国学生
留学海外
主张把英国的殖民 统治放到中国
即初级、中级、高级三
等,使学生各得其所, 循序渐进;在教学内容 上他十分强调“中西并
招收上海上流社会
女子,作为扩大基 督教影响的另一途 径。
22
重”
03
利玛窦
23
利玛窦
利玛窦:号西泰,又号清泰、西江。意大利的天主教耶 稣会传教士、学者。
24

近代史上列强对华的宗教侵略

近代史上列强对华的宗教侵略

近代史上列强对华的宗教侵略•发表于:2013-10-22 13:28:39•作者:huarm2002发短信加好友更多作品级别:大元帅积分:272417近代史上列强对华的宗教侵略作者:苦竹马克思早在1843年就一针见血地指出:"近代宗教是压制殖民地的工具"。

近代史上,洋毒药(鸦片)、洋枪炮、洋宗教,是列强侵华的三大工具。

一、西方宗教势力乘机大举侵华【基督教】发源于公元1世纪。

公元2世纪以后,基督教逐渐成为西方统治阶级赖以驯服、压迫人民不可或缺的精神工具。

在基督教的历史进程中分化为许多派别。

主要有【天主教】(中文也可译为公教、罗马公教);【东正教】;【新教】(中文又常称为基督教)三大派别。

三大教派统称为【基督宗教】。

中文的“基督教”一词有时被专指【基督新教】。

近代国人称【基督宗教】为“洋教”。

17世纪以前到中国来的西方【基督宗教】传教士,一般都是注意尊重中国礼俗政教的,未给中国封建王朝的统治和民生带来明显的危害。

所以,中国的统治者和老百姓,对“洋教”都保持一种温和的宽容态度。

唐初从波斯传入的基督教,曾受到太宗、德宗的扶持。

1601年,当尊重中国习俗、粗知儒家经典的意大利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进入北京后,受到了明朝万历皇帝的热情礼遇。

外国洋教人士【汤若望、南怀仁】还分别在明、清朝廷担任官职。

18世纪,随着以罗马教皇为首的梵蒂冈教廷所传播的天主教干涉中国内政,禁止中国天主教徒遵守中国政令习俗,不准敬神佛、尊孔孟、祭祖先,致使清康熙帝震怒,于1 717年下令禁止西洋人在中国传教。

此后,雍正、乾隆、嘉庆历朝,洋教都原则上被悬为厉禁。

至【道光】时,在列强坚船利炮和洋十字架的胁迫下,才被迫开放教禁。

在近代列强侵华的过程中【基督宗教】传教士们秉承本国政府的意志,充当了侵略中国的工具。

传教士们不但滥建教堂,网罗不良之徒,亵渎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对华进行文化侵略,而且霸占田产,抢夺民宅、纵容无赖教民、欺压良善、胁迫官府、干涉司法。

历史清末教会大量涌入中国山东

历史清末教会大量涌入中国山东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历史清末教会大量涌入中国山东
导语: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由此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成批的外国传教士以“用十字架征服中国”为口号,对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宗教侵略。

山东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由此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成批的外国传教士以“用十字架征服中国”为口号,对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宗教侵略。

山东是传统的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更是列强宗教侵略的对象。

济南洪家楼教堂
到山东的传教士,主要来自英国、德国、法国、比利时、俄国、荷兰、瑞典等国,其中德国人最多。

到1919年左右,山东有传教士500多人,教徒约15万人,教堂的数目在1900年发展到1300多处。

传教士的势力,几乎深入到山东的所有城镇和乡村。

青岛教堂
为了达到西方基督教文化控制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目的,传教士十分注重通过开办教会学校来进行宗教说教和奴化教育。

据统计,从1893年到1916年,外国教会在山东共创办学校70多所,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齐鲁大学。

平阴教堂
1864年,美国长老会传教士狄考文在登州创办了“文会馆”,1882年改为专门的文科和理科学校。

1904迁到潍县,1917年在济南建立了新校舍,改名齐鲁大学,包括文、理、医3个学院。

齐鲁大学校友门
西方传教士在山东的宗教侵略活动,是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山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帝国主义侵略活动服务的。

但历史的发展并不以侵略者的意志为转移,教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多人走上了反帝爱。

传教士在西方列强 侵略中国活动中的所作所为

传教士在西方列强 侵略中国活动中的所作所为

传教士在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活动中的所作所为童轩内容提要: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过程中,西方传教士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站在侵略的立场上,极力为本国政府的侵华活动效力,或作“先锋”、或当“军师”、或为“后盾”,成为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一支特殊的别动队。

美国传教士裨治文承认,他们千里迢迢来到中国,“与其说是由于宗教的原因,毋宁说是由于政治的原因”。

美国传教士伯驾则公开宣称“只有战争能开放中国给基督”。

传教士与西方侵华的经济、政治、军事侵略者之间,传教活动与西方列强的对华侵略活动之间,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参与贩卖鸦片不少传教士直接参与了罪恶的鸦片贸易。

当时在华的传教士都不反对英美政府和英美商人经营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贸易。

他们诡称:鸦片是无害的,就像酒对人是无害的一样。

第一个进入中国大陆传教的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就与从事鸦片贸易的英国东印度公司过从甚密。

从1809年到1834年该公司被取消垄断权时为止,马礼逊始终“忠心耿耿地为公司的利益服务”。

德国传教士郭实腊充当鸦片贩子的翻译,并直接参与了鸦片的推销活动。

他曾多次出入中国沿海,参与鸦片走私活动,同时刺探情报。

鸦片战争前,郭实腊还为当时的英国驻粤领事义律就鸦片的销路出谋划策。

由于西方传教士与鸦片贸易有着密切的利益关系,他们对于清政府的禁烟政策和举措十分关注。

1839年初,清政府派钦差大臣林则徐到广州。

传教士们就把注意力集中在林则徐的身上,通过各种办法,刺探林则徐的禁烟措施,搜集中国官方的动态,企图从思想上动摇林则徐禁烟的决心。

为了保护肮脏的鸦片走私,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

传教士们不仅参与鸦片走私,反对禁烟,而且在鸦片战争中,充当了极不光彩的角色。

二、参与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西方教会出版的书籍中关于传教士在对华侵略中的作用直言不讳:“在殖民地修建教堂、驻扎传教士,就像在殖民地修建兵营、驻扎侵略军一样必要。

”“一个传教士抵得上一营军队”,“与其设立九个军事据点,不如设立九个教堂更为有效”。

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宗教政策——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经典运用

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宗教政策——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经典运用

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宗教政策——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经典运用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发生了几次变化。

一方面,这是革命形势动荡不安的缘故;另一方面,这是因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军事等各方面的能力已经成熟。

中国共产党总是能够在变动的革命形势下,从容地改变其各方面的政策方针,把革命不断推向先进,不断地取得革命的胜利。

体现在宗教方面,中国共产党不断地调整宗教政策。

但是,变动的宗教政策总能符合变动的革命形势。

虽然,在一些细节上面,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有些探索的特点。

总的来说,中国共产党不断变化的宗教政策总能促进革命的发展。

这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宗教政策总体特征。

一、抗日战争结束之初,内战爆发之前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1945.8.15-1946.6)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抗日战争即将胜利,在延安杨家岭中央礼堂,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在“七大”的政治报告中,毛泽东提出,要“根据信教自由的原则,中国解放区容许各派宗教存在。

不论是基督教、天主教、回教、佛教及其他宗教,只要教徒们遵守人民政府法律,人民政府就给以保护。

信教的和不信教的各有他们的自由,不许加以强迫或歧视”。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策1092页]“七大”政治报告把“信教自由”作为基本的宗教政策再次明确下来。

报告认为,“人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思想、信仰和身体这几项自由,是最重要的自由。

在中国境内,只有解放区是彻底地实现了”。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策1070页]抗日战争结束之初,中国共产党继续奉行陕甘宁边区的宗教政策。

在解放的城市里面,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军“不侵犯宗教团体与慈善机关”(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第十五册)[M].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264.)二、内战爆发,解放军战略反攻之前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1946.6-1947.7)随着内战爆发,中国共产党把宗教政策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使命和外交关系相联系。

从传教士的活动看鸦片战争及其危害

从传教士的活动看鸦片战争及其危害

从传教士的活动看鸦片战争及其危害由于康乾年间的中西礼仪之争,清政府实行了禁教政策。

鸦片战争爆发前来中国的西方传教士不敢公开传教,第一个来华的英国基督教传教士马礼逊只好以东印度公司职员的身份在中国活动。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一些欧美传教士积极参与了鸦片战争,并协助英国侵略者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德国传教士郭士立(Karl Friedrich August Gutzlaff)就充当了这样的急先锋。

郭士立,又译为郭实腊,1803年出生于普鲁士的波美拉尼亚省。

由于家庭贫穷,他早年辍学当了一名马具学徒工。

当普鲁士国王前来视察时,他借机向国王献上了一首拙劣的诗,表达自己想成为海外传教士的强烈愿望。

国王遂传旨命他学习阿拉伯文和土耳其文,准备将来派其去君士坦丁堡,参加普鲁士使馆的工作。

但郭士立并未遵从国王的旨意,而是选择了献身宗教事业的道路,前往荷兰进入鹿特丹神学院学习。

1826年,郭士立从神学院毕业后被派到东方荷属东印度群岛传教。

郭士立来到东印度群岛后,通过对东方世界的了解,对深入中国内地传教产生了浓厚兴趣。

他除了努力学习中国语言文字外,还给自己取了一个中国名字“士立”,并归宗于来自福建同安的郭姓家族,还经常去码头寻访来自中国的商船水手,恳请带他到中国东南沿海去。

1831年6月3日,有一位来曼谷做生意的福建商人答应带他去天津。

郭士立搭乘的这艘中国商船从暹罗出发,沿中国海岸线北上,于9月底到达天津港口。

他沿途散发宗教传单,运用有限的医学知识和药品为下层群众免费看病、送药,了解中国沿海的政治经济,并借机向中国人传教。

他在船上经常自言自语道:“我心中长久以来就怀有这样的坚定信念,即在当今的日子里,上帝的荣光一定要在中国显现,龙要被废止,在这个辽阔的帝国里,基督将成为唯一的王和崇拜的对象。

”[1]同年12月13日,郭士立折返广东,在澳门上岸后受到了马礼逊等基督教传教士的热烈欢迎和热情接待。

近代来华传教士的活动及其影响

近代来华传教士的活动及其影响

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2期 近代来华传教士创办报刊的活动及其影响刘晓多在近代中国,伴随着西方殖民者对华侵略活动的不断扩张,西方传教士也纷纷接踵而来,从事旨在传播基督教的传教活动,其传教方式可分为直接传教和间接传教两种:直接传教是传统的传教方式,即到民间宣讲教义、游说布道、散发宗教小册子、设立教堂、吸收教徒等;间接传教是采取创办报刊、翻译出版书籍、兴办学校、举办慈善事业(医疗、慈幼、救济)等方式。

在间接传教中,创办报刊是传播迅速、影响较广的一种传教方式。

从19世纪初到19世纪末,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先后创办了近百种报刊,发行范围扩及全国各省及沿海和内地各主要城市,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就西方传教士在华创办报刊的活动及其影响作一探讨。

一西方传教士在华创办报刊活动以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的1842年为界限,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从1815年到1842年是西方传教士在华创办报刊的第一阶段,也是教会报刊在中国的初创时期。

西方传教士创办的第一份以中国人为宣传对象的中文报刊是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米怜于1815年在马六甲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近代化中文报刊。

此后传教士又陆续在南洋、澳门和广州等地出版了一批中外文报刊,这些报刊主要有: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于1823年创办的《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英国传教士纪德于1828年创办的《天下新闻》、美国传教士裨治文于1832年创办的《中国丛报》、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于1833年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于1838年创办的《各国消息》。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禁止外国人在华传教。

因此外国传教士无法在中国内地立足,其创办报刊的活动也被限于南洋一带的华侨聚居区和广州、澳门等中国南部沿海地区。

当时传教士所办报刊大多是中文报刊,主要以华侨为发行对象,多为普通平民,发行范围主要是在民间,目的是想通过华侨把基督教传入中国内地。

帝国主义的文化渗透实例子

帝国主义的文化渗透实例子

帝国主义的文化渗透实例子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在对中国实行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的同时,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

其目的是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资本一帝国主义的文化渗透活动,有许多是披着宗教外衣、在传教的名义下进行的。

一部分西方传教士积极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活动。

比如,1832年德国基督教传教士郭士立曾受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遣,以传教为掩护,在中国沿海进行过长达几个月的间媒侦察活动,刺探搜集大量军事情报,并竭力鼓吹对中国发动武装侵略。

鸦片战争期间,他不仅担任英军陆军总司令的翻译在英军占领浙江定海县时担任“民政官”,还参与了中英《南京条约》的起草和谈判。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北京的俄国东正教传教士向俄国公使和英法联军提供了有关清军在大沽口的设防情况和详细的北京地图。

在1860年法国强迫清政府订立中法《北京条约》时,担任翻译和文件起草的法国传教士孟振生甚至在条约的中文文本中,私自添上条约的法文原本上所没有的“并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土地建造自便”的字句。

外国传教士由此获得了在中国各地城乡租买土地和盖房的特权,为外国教会在中国内地霸占地产、遍设教堂提供了根据。

19世纪60年代后,外国传教士大批来到中国,并进人内地、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

他们中的一些人,采用欺骗讹诈、强迫捐献、压第一节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价购买、强占垦地等手段霸占土地,建造教堂,剥削佃户,出租房产有的还包揽词讼,包庇教徒中的不法分子或者强迫中国教民抛弃中国传统礼俗,甚至公开干涉中国内政。

这些传教士从事的不法活动,激起了中国人民的义愤和反抗。

19世纪60代至90年代,各地群众反对外国教会侵略的斗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并不是偶然的。

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外国教会中的某些势力还利用宣传宗教和西学的名义,为资本一帝国主义的侵略制造舆论。

它们在中国所办的某些报纸、杂志,所翻译、出版的某些书刊,基本上反映了当时外国侵略者对中国的态度和要求。

大革命时期陕西各地的“非基”运动

大革命时期陕西各地的“非基”运动

作者: 熊宇良;徐乃杰
出版物刊名: 人文杂志
页码: 98-100页
主题词: 大革命时期;传教士;教堂;非基督教运动;西安中学;陕西;陕北;帝国主义;大同盟;延安
摘要: <正> 1925年至1927年大革命时期,陕西各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众运动——非基督教运动(简称“非基”运动。

所谓“非基”运动,并不是一概反对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而是指反对帝国主义借传教活动对我国进行的侵略和对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所进行的破坏活动。

它不是我们人为地发动的,而是帝国主义侵华政策的产物,并由宗教反动分子所激起)。

它规模大,范围广,遍及关中、陕北、陕南的许多城乡,成为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传教士进行的侵略活动
利用传教士进行的侵略活动
在近代史上,基督教传教士是随着16世纪以后西方殖民势力向东方的扩张,随着鸦片贸易的输入而陆续进入中国的。

一个美国传教士竟无耻地宣称:“鸦片无害于中国人就像酒无害于美国人一样。

”传教士还大力鼓吹本国政府以强硬政策打开中国封闭的大门。

德国传教士郭实腊从1831—1838年至少10次到中国沿海以传教士为名,刺探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情报。

1844年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黄埔条约》特别规定法国人可以在广州等五口岸建教堂传教。

美国学者丹涅特说:“基督教在一定程度上正像鸦片一样,是未经中国人民的同意而强迫中国人民接受的。

”道光皇帝被迫批准天主教驰禁,发还雍正年间被封闭的天主教堂旧址。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在清政府与英法俄美签订的《天津条约》中,经传教士策划,塞进了允许在中国自由传教的条文。

中法《天津条约》第十款写道:凡奉教之人,皆全获保佑身家,备有盖印执照安然入内地传教之人,地方官必须厚待保护,凡中国人愿信天主教者,皆免惩治。

1860年签订的中法《北京条约》,担任翻译的法国传教士艾美(Louis Delamarre)在条约的中文本里私自添加了“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的文字。

西方传教士参与侵略中国的行径,不胜枚举。

他们伴随着鸦片和商品,源源不断地侵入中国,这些西方传教士所办的教会,很快发展为干涉行政、包揽诉讼、搜集情报、霸占田产、欺压人民的活动场所。

中国人民又多了一项新的灾难。

在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活动中,传教士们积极为本国政府效力,有的在侵略活动中担任先锋,冲锋陷阵;有的担任军师,出谋划策;有的担任后盾,提供各种帮助。

他们参与对中国人民的疯狂掠夺和压迫,双手沾满中国人民的鲜血。

(《环球视野》第478期,摘自2012年2月上《中华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