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沪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古诗诵读采莲曲二首其二》过关习题
沪教版四年级上学期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辅导专项练习题精编
沪教版四年级上学期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辅导专项练习题精编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理解。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渔歌子”是()。
A. 诗的题目B. 词牌名[2]这首词的一二句,写的是远处的景物,主要有、、、和。
三四句写的是;最后一句意思是,在“斜风细雨”中仍然“不归”的原因是。
2. 阅读与欣赏。
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这是一首( )。
A. 唐诗B. 汉代乐府诗C. 宋词[2]“田田”的意思是( )。
A. 一块块农田B. 耕作C. 荷叶茂盛的样子[3]“鱼戏莲叶间”这句诗歌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A. 拟人B. 比喻C. 夸张[4]这首诗通过对莲和鱼的描写,表现了( )快乐的心情。
A. 孩童B. 采莲人C. 鱼儿[5]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
请用自已的话把这个场景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这首诗是_____代诗人_____写的。
[2]这首诗后两句揭示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生活中你有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经历吗?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读古诗,完成练习。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这首古诗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所作。
诗中写景的诗句是________,说理的诗句是________。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古诗诵读采莲曲二首其二》公开课学案
《采莲曲二首(其二)》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认“莲、罗、裁”3个字。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结合看图、读诗,了解诗文大意,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恬静之美。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正确认识生字,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是教学重点。
2.难点: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恬静之美是难点。
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请翻译下这首诗。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参考资料
1.简介
《采莲曲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诗主要描写了采莲女
子的美貌,都具有诗情画意。
第一首以花、月、舟、水来衬托女子的容貌;第二首以写意法,表现采莲女子的整体印象,诗人将采莲少女置于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少女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2.作者简介
王昌龄,唐代诗人。
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一作太原(今属陕西)人。
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
晚年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
因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其诗擅长七绝,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也有愤慨时政及刻画宫怨之作。
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专项习题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专项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课外阅读。
秋天向我们微笑(节选)玉米举着红缨乐了,忘掉一个夏天的烦恼;高梁红着脸儿笑了,一曲酒歌在心窝酿造。
几只小小的鸟,把快活的音符一路轻抛。
觅食的小蚂蚁看见了,衔入小小蚁巢。
满树的黄叶,飘进大地妈妈的怀抱。
它们好像在对我们诉说——明年春天,我们会重新长满树梢。
走在秋天,头顶有明丽的阳光照耀。
捡一片黄叶悄悄地珍藏,秋天永远会向我们微笑。
[1]第一节作者运用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派______________的景象。
[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满树的黄叶,飘进大地妈妈的怀抱”,这里运用比喻的手法,写秋天来了。
(______)(2)从“我们会重新长满树梢”这一句,我仿佛看到落光叶子的树木又重新长出新叶。
(______)[3]这首诗通过描写____________的成熟、____________的活动、____________的飘落和捡起黄叶悄悄珍藏,向我们展示了秋天的多彩和迷人,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之情。
[4]雨过天晴,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都变得生动起来,请你结合诗歌内容,发挥想象,选择其中一个事物,具体描写它的情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内外比较阅读。
(一)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____________度阴山。
(二)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注释)青海:指青海湖。
雪山:终年积雪的山,指祁连山。
孤城:指玉门关,因地广人稀,给人以孤城之感。
穿:磨破。
金甲:铠甲的美称。
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借指敌人。
[1]读《出塞》,按原文把句子补充完整。
四年级沪教版语文上册古诗词理解阅读专项水平练习题
四年级沪教版语文上册古诗词理解阅读专项水平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繁星(七一)冰心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节选)管桦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1]上面的诗歌和歌词,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母亲对孩子(______)和孩子对母亲(______)。
A.深深的依恋B.深深的爱C.殷切的期望D.深深的款意[2]对《繁星(七一)》中加点词语的解,正确的有(________)(填序号)①形容这样的回忆非常多,像潮水一样漫上来,使作者整个人都沉漫在这样的回忆之中。
②形容这样的回忆给作者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永远不会模糊、消失。
③从中能够感受到人的回忆是非常珍贵却又非常容易消失的。
④与它意思相近的词语有“永不磨灭”“刻骨铭心”等。
[3]《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中,把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写出了它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下面两幅图,图(______)对应《繁星(七一)》,图(______)对应《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填序号)[5]你有怎样永不漫灭的回忆?仿照《繁星(七一)》中画“___”的部分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读古诗,完成练习。
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从诗体上看,这是一首________诗,全诗紧扣一个“______”字,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叙述。
[2]“______”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____”字写出了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
王昌龄《采莲曲》阅读答案及全翻译赏析
王昌龄《采莲曲》阅读答案及全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采莲曲二首(其二)(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注:罗裙:丝绸制作的裙子。
芙蓉:即荷花。
1.结合诗句,概括采莲女的形象特点。
(3分)2.从修辞角度,赏析“芙蓉向脸两边开”一句的妙处。
【参考答案】:1.从“采莲”看出勤劳,从“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看出美丽,从“乱入池中”“闻歌”看出活泼。
2.用衬托的手法,明写荷花,实则为了衬出人之美。
描绘出一群采莲女拨开满池荷花划船前行的情景。
【问题】①谈谈你对前两句诗的理解:答:诗人巧妙地将采莲女与周围的环境组成了一个和谐完美的整体。
荷叶像罗裙,罗裙似荷叶,一样绿来一样美;少女的脸庞似荷花,荷花的娇艳又映衬着少女的脸庞,一样的红来一样的艳。
②三、四句写出了伫立凝望着在刹那间所产生的感觉,请你谈谈这种感觉:答:是一种人花难辨的朦胧飘渺之境,令人情飞思动,禁不住会问:“花耶?人耶?”又禁不住会自答道:“花也,人也。
”回味不尽,品咂不尽,余韵无穷。
③请谈谈这首诗的艺术构思:答:如果说可以把这首诗看成是一幅《少女采莲图》的话,那么画面的中心自然应该是采莲的少女们,但诗人却自始至终也没有让采莲女们在画面上出现,而是将她们“隐”在了田田的荷叶、艳艳的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人与荷花,人与自然,浑然一体。
全诗洋溢着浮动着一种飘渺朦胧的美。
【问题】(1)王昌龄的《采莲曲》中写出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采莲女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景是: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2)这首诗刻画的是怎样一位少女的形象?在刻画人物的手法上有什么特色?[答]刻画的是美丽、活泼、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以自然的清新美丽来衬托采莲少女的活泼美丽,使少女的形象在画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留下悠然不尽的意味。
(3)诗中的“向脸”二字用得极为神妙,你的看法如何?[答]“向脸”二字用得极为神妙。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古诗诵读采莲曲二首其二》精选习题
《采莲曲二首(其二)》习题一、基础过关1.白居易与(人名)世称“元白”,发起“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意趣生动的采莲图,刻画了一群的采莲女形象。
诗的第三句说采莲女“乱入池中看不见”,这是因为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的荷叶之中,叶裙难分;少女的脸庞;又密又高的荷叶荷花遮住了采莲女。
二、综合训练1.谈谈你对前两句诗的理解:2.两首《采莲曲》都塑造了可爱的采莲少女形象,试分析两诗采莲女形象的差别。
三、拓展应用1.结合诗句简析两首诗塑造形象艺术手法的有何不同。
2.诗中的“向脸”二字用得极为神妙,你的看法如何?参考答案一、基础过关1.元稹新乐府2.美丽、快乐(或美丽、活泼/美丽的、充满青春活力的)。
与鲜艳的荷花相互映照,花面难辨。
二、综合训练1.诗人巧妙地将采莲女与周围的环境组成了一个和谐完美的整体。
荷叶像罗裙,罗裙似荷叶,一样绿来一样美;少女的脸庞似荷花,荷花的娇艳又映衬着少女的脸庞,一样的红来一样的艳。
2.白诗中少女腼腆羞涩、多情纯真。
王诗中少女青春美丽、活泼欢乐。
三、拓展应用1.白居易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以欲语而笑、搔头落水两个细节的描写,刻画情窦初开的少女形象。
王昌龄运用比喻和衬托的手法,将罗裙比作荷叶,采莲女比作娇嫩的莲花,人花相互照映,难以分辨,表现采莲女的青春娇艳。
2.“向脸”二字用得极为神妙。
人面荷花,浑然一体,相映成趣,乍一看去,几乎分辨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哪是荷花,哪是脸庞。
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成了美丽大自然的一部分。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诵读采莲曲其二》资料作品鉴赏(精品)
《采莲曲(其二)》资料作品鉴赏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
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
次句的芙蓉即荷花。
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
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
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
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
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又带有浓郁的童话色彩。
第三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
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
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
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
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
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
“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
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
2021年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课后练习
2021年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课后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课外阅读。
纸船冰心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一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倘若——(___________)惊讶——(___________)悲哀——(___________)[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B.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C.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D.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3]“我”叠纸船时为什么流着泪?为什么悲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首诗抒发了___________母亲、___________母亲的情感,表达了对母爱的感恩和____________。
[5]本诗用“纸船”做题目的好处不正确的是()A.以“纸船”为题,借物抒情,用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
B.表达出诗人对母亲的思念。
C.抒发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之情。
D.表达诗人对祖国母亲深深的眷恋之情。
2. 古诗对比阅读。
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赠汪伦》中,作者用“______,______”这两句诗表达了自己和汪伦之间的深厚情谊。
这两句诗采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
[2]长江上有那么多帆船经过,诗人为什么说“孤帆”呢?下列说法最合理的一项是( )A. 朋友离去,诗人伫立江边,眼中只看到友人的帆船,而对于江上其他的帆船视而不见,足见诗人对友人的感情之深。
四年级语文沪教版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过关专项题
四年级语文沪教版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过关专项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林中小景金波阳光透过枝叶,染上嫩绿的颜色。
风,打着唿哨,在叶面上轻轻滑过。
流进树林里的空气,也变得又甜、又柔和。
因此,在每棵树上,都挂着小鸟的歌。
(选自《让太阳长上翅膀》)(1)写出部首相同的词语。
例如:唿哨、、、(2)写出形容小鸟歌声的词语。
例如:啾啾、、、(3)在这片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听到了什么声音?(4)你觉得这片树林中还有什么景物?2. 读《绿》片段,完成练习。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绿得发黑、绿得出奇;[1]说说文中的绿色有几种,省略号表示省略了什么。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_等绿。
[3]“这各种各样的绿,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出奇”意思是________。
[4]为什么会有“绿得发黑、绿得出奇”这样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补全词,完成练习。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妤,白发谁家翁媪?大儿________溪东,中儿___________。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__________。
[1]补全词,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正确内容。
[2]本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__”。
我还知道“渔歌子”“西江月”“忆江南”“_________”“_________”等也是词牌名。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中“相媚好”形容老夫妇互相逗趣取乐的样子。
B.词的上阕描写了江南山村的景色,下阕描写了两代人的生活画面。
C.这首词围绕着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的活动。
D.全词表达了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之情。
四年级语文沪教版秋季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过关专项题
四年级语文沪教版秋季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过关专项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重点片段品析。
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1]月明时分又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体会情感:母亲给予我们生命,养育我们长大,趴在母亲的膝上感受到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仿照着写一写。
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_____)的(_____),(_____)的(_____),(_____)的(_____)。
2. 课内阅读。
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解释下列画线字词语的意思。
人闲桂花落:(________)时鸣春涧中:(________)[2]王维的山水诗多以画入诗,这首诗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突出了山涧的_________。
[3]“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写出诗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吟:____________ 瑟瑟:____________可怜:________________ 真珠:____________[2]这首诗按_________顺序,描写了从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这段时间江边的景色变化,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3]下列对于“铺”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写出了残阳几乎是贴着水面照射过来的景象B.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C.写出了霞光非常强烈,把江水映得通红的景象D.给人亲切、安闲的感觉[4]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本诗前两句的景象。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沪教版古诗词阅读理解考试巩固练习精编题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沪教版古诗词阅读理解考试巩固练习精编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操场边的树一株株一排排操场边的这些树是穿着迷彩服正在军训的学生么?烈日下,精神抖擞纪律十分严明虽然蝉声就像汗水一样不停地流下来它们一动也不动保持着立正的姿势挺胸、抬头望着前方休息十分钟---这个时候,我看见它们相互搭着肩膀轻松地说着、笑着哗哗的声音一阵阵传来很绿、很生动[1]选择合适的词填空。
姿势姿态(1)它们一动也不动,保持着立正的(___________)。
(2)同学们个个准备好,以全新的(________)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严明严肃(3)他的表情(_______),让人觉得紧张。
(4)军训的学生们纪律十分(_______)。
[2]“擞”用按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部,再查____画。
“抖擞”的意思是______。
请你用“精神抖擞”造个句子吧。
______________[3]诗歌全篇运用了_________修辞手法。
[4]把操场边的树比拟为军训的学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______________[5]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从操场边的树身上学到什么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与理解。
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解释古诗文中加点的字词。
平明:____________________ 冰心:____________________[2]用斜线画出下列诗句的停顿。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3]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判断下列语句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①这是一首送别诗,题目告诉了我们,诗人的朋友要去的地方。
小学四年级沪教版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家庭练习题完美版
小学四年级沪教版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家庭练习题完美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品读诗句,按要求完成练习。
大海啊!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1]诗句中的“思潮”是指接二连三的像____________一样的思想活动;从“清响”一词可以体会到波涛的声音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
[2]给画“”部分换种说法,去掉问号,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3]从诗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_________。
请仿照诗句写一写。
明月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诗歌,拓展知识。
云之歌(节选)鲁藜我是云我轻轻地飘我爱漫游忽而东去忽而西来早晨我披着玫瑰紫的围巾飞向原野去迎接日出黄昏我穿着灿烂的金衣伫立湖畔去欢送落日(选自《新时期文学二十年精选诗歌卷》)(1)写出下列字词的反义词。
来——西——落——迎接——灿烂——早晨——(2)诗歌中的云都有什么颜色?(3)“伫立”的意思是:。
用“伫立”一词造句:。
(4)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写一写天上的白云像什么?3. 阅读。
已是傍晚。
荨麻上……(俄)叶赛宁已是傍晚。
荨麻上闪着()的露珠。
我站在大道旁,倚靠着一棵柳树。
()的月光倾泻在我家房顶。
远处不知哪里,传来夜莺的歌声。
既温暖又惬意,仿佛围着冬天的火炉。
白桦亭亭玉立,如一根根高大的蜡烛。
而在树林的尽头,在远处的河对岸,一个()的更夫,敲着()的梆点。
[1]选择恰当的词语依次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困倦沉闷皎洁晶莹[2]这首诗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在这幅画中,除了诗人,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
如果给这幅画起个名字,我们可以称它为:________。
[3]结尾处描写更夫敲着梆点,更突出了乡村傍晚的________。
[4]这首诗让我们仿佛置身于宁静祥和的童话世界,寻常可见的乡村景色也变得更美了,充满了诗人的挚爱。
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沪教版古诗词阅读理解周末巩固训练专项题完美版
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沪教版古诗词阅读理解周末巩固训练专项题完美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课内阅读。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____________;心中的风雨来了,____________。
[1]将诗歌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选自她的诗集《_______》。
[3]“心中的风雨”比喻_____________。
[4]作者还有另一首小诗“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隐蔽?”请指出这两首诗的共同情感并简析其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综合训练。
候鸟之歌北岛①我们是一群候鸟,飞进了冬天的牢笼;在绿色的拂晓,去天涯远征。
②让脱落的羽毛,落在姑娘们的头顶;让结实的翅膀,托着那太阳上升。
③我们放牧着乌云,抖动的鬓毛穿过彩虹;我们放牧着风,飞行的口袋装满歌声。
④是我们的叫喊,冰山吓得老泪纵横;是我们的嘲笑,玫瑰羞得满面绯红。
⑤北方呵,故乡,请收下我们的梦:从每条冰缝长出大树,结满欢乐的铃铛和钟……[1]读了诗,我知道诗中的“我们”是________________,“我们的故乡”在__________,“我们的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放牧”的本义是把牲畜放到草地等处吃食和活动。
诗歌第③小节提到了“放牧着乌云”“放牧着风”,这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候鸟的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候鸟的_______________之情。
[3]关于本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群候鸟对冰山叫喊,嘲笑玫瑰,太狂妄B.“在绿色的拂晓”说明候鸟们在黎明启程C.作者对候鸟的精神是持肯定态度的D.“铃铛”和“钟”这两个事物表达的意义是欢乐的[4]如果为这首诗选择一幅插图,你会选择哪一幅?请说明理由。
四年级上册语文沪教版古诗词阅读理解过关专项题
四年级上册语文沪教版古诗词阅读理解过关专项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课内阅读。
宿新市徐公店宋_______________,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_______________。
[1]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2]《宿新市徐公店》是由____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选取的是其中一首。
新市:_______。
[3]“儿童急走追黄蝶”中的两个动词分别是____和____,意思是____,将儿童的____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试着将《宿新市徐公店》的另一首诗写出来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在天(晴睛)了的时候,请到小径中去走走:給雨(佃润)过的泥路,一定是凉爽又温(顺柔);炫耀着新绿的小草,一下子洗净了尘垢;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1]选择括号内正确的汉字,用“√”标出。
[2]根据意思写词语。
(1)夸耀显示。
(______)(2)胆小怯弱。
(______)(3)灰尘与污垢。
(______)3.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秋天何其芳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①叶的影子。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②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廓③了。
溪水因枯涸④见石更清洌⑤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秋天梦寐⑥在牧羊女的眼里。
(注释)①乌桕(jiù):落叶乔木,叶子呈菱形,秋天变红。
②归泊:诗中指归船。
③寥廓:高远空旷。
④枯涸:干涸,没有水了。
⑤清洌:水清。
⑥梦寐:睡梦。
[1]诗人描绘了一组乡村秋景图,每一小节诗都是一幅画。
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沪教版古诗词阅读理解过关专项题
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沪教版古诗词阅读理解过关专项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横线上补全诗句。
[2]诗中墨梅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清气”这一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嗅到的梅花开花后那种清新淡雅的香气。
B.暗喻人之清高自爱的精神。
[4]墨梅的品行体现在(用诗句填空)“__________,________”,诗人看起来在赞美墨梅,实际上是借梅花表达自己_______的品格,这种写法是________。
[5]如果你是本诗作者,站在《墨梅》图前,你会想到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外阅读。
美丽的夜雨美丽的夜雨像轻声到来的客人打开啤酒吧,欢迎于是,泡沫,水珠在脚下和车轮下飞进美丽的夜雨辛勤地擦洗大地处处都是闪光的镜子城市一下亮了起来地下也联起灯的长虹美丽的夜雨把情人牵到一把伞下雨声掩住了低低的私语把雨丝蒸酿成了蜜美丽的夜雨像拉着小提琴滑过每一家的玻璃窗把明天更甜的生活飘进孩子的梦[1]这首诗从各种角度反复设喻,请你说说诗中都将美丽的夜雨比喻成了什么?(写出其中四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一共提到了_____次“美丽的夜雨”,表达了诗人对夜雨的______和对生活的_______之情。
[3]品析诗句。
(1)“美丽的夜雨/辛勤地擦洗大地/处处都是闪光的镜子/城市一下亮了起来/地下也联起灯的长虹”画“”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城市一下亮了起来”一句写出了___________,“地下也联起灯的长虹”一句写出了____________。
(2)“美丽的夜雨/像拉着小提琴/滑过每一家的玻璃窗”“拉着小提琴”写出了___________,“滑”字写出了_________。
最新四年级语文沪教版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辅导专项练习题
最新四年级语文沪教版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辅导专项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默写古诗,并完成练习。
独坐敬亭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_______ 代诗人____________ 写的。
[3]这首诗中诗人对“______”“_______”进行描写,用了“_______ ”“________”这两个字把诗人心里的_______之情表达出来了。
[4]这首诗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 课外阅读。
石灰吟①[明]于谦千锤万凿②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③。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④在人间⑤。
[注释]①石灰吟:赞颂石灰。
②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③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④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⑤人间:人世间。
(1)这是一首( )。
A.送别诗B.山水诗C.咏物诗(2)试着用“/”画出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3)读了这首诗的前两句我体会到了石灰的精神;读了后两句中的“浑不怕”,我想到了描写英雄人物的四字词语、,这两句诗还让我想到了文天祥的诗句:“,。
”(4)理解古诗,下面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明代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思乡诗。
B.诗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语言也铿锵有力。
C.后两句表达出诗人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D.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思想。
(5)联系本课中学习的三首古诗,你觉得这首古诗和哪首古诗的写作方法是相同的?相同点是什么?3. 课文精彩回放。
繁星(一五九)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最新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练习题沪教版
最新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练习题沪教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读《绿》片段,完成练习。
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
[1]在作者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绿的。
[2]在你的眼中什么是绿的?仿照这小节写一写你眼中的绿。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能说出本节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好处吗?___________________。
[4]所有的事物都是绿的,描绘出了一派________(填成语)的景象。
2. 课内阅读。
芙蓉楼送辛渐_____________,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首句中“_______”点明了诗人送别辛渐的季节是_______。
[3]请说说第二句中“孤”字好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最后一句诗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理解。
四时田园杂兴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1]给下列的字注音。
筑(____)霜(____)枷(____)[2]知词义,解句意。
场:打谷场。
霜晴:下霜后的晴天。
前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按照读音的韵律,用“/”给诗分节奏。
例如:新筑/场泥/镜面平。
[4]这首诗所写的季节和表现的主题是( )。
A.春日,农民忙着耕种播种。
B.夏日,农闲时人们聚在一起谈笑风生。
C.秋日,农民夜以继日赶打稻谷时的快乐心情。
4. 阅读下面的诗歌(节选),完成练习。
炫耀着新绿的小草,一下子洗净了尘垢;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试试寒,试试暖,然后一瓣瓣地绽透;抖去水珠的凤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把它五彩的智慧书页,曝着阳光一开一收。
最新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沪教版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练习题
最新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沪教版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绿》片段,回答问题。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绿得发黑、绿得出奇;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1]用横线画出文中表示绿的词语,再仿写三个表示绿的词语。
[2]文中的绿指的是()A.一种颜色B.绿色的植物C.绿墨水、绿衣服D.大自然的景象、生命的象征。
[3]春天来了,你还发现哪里有绿色呢?我发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有绿色。
[4]仿照画线的句子,写一段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绿的;2. 课内阅读1.默写《题西林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写的。
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日积月累。
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这首诗补充完整,并说说所补充的诗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体会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专项习题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专项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短文。
迎春花开迎春花开放,在火红的太阳底下——你听,那是百鸟的啁鸣,它们惊喜地叩响了,春天的第一道门扉。
白云衔来温暖的思念,久违的问候——又为我们带来了新年的祝福,那些沉甸甸的欢笑,像父亲母亲的双手写满劳动和收获!一杯烈酒,盛满酽酽(yàn)的乡愁,在迎风的早晨把我醉倒,漂泊的游子,不由得加紧了回家的脚步![1]仿写词语。
沉甸甸(ABB形式):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2]根据诗歌内容把词语补充完整。
(_____)的太阳(______)的思念(______)的问候(_____)的祝福(______)的游子(______)的脚步[3]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是一首描写______的诗,诗中写到了太阳、______、______等景物,使人联想到思念、______、______。
2. 课内阅读。
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
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在灿灿的金晖里闪着晶亮的雪花。
[1]“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比喻B.夸张C.拟人D.排比[2]“流苏”在文中指()A.花穗样的装饰物品B.白桦枝条上垂落的冰凌C.流动的物体D.一种树[3]这首诗以_________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姿态,表现出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美。
[4]下列对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的分析,正确的是()A.“洁白的流苏如画”赞美了流苏的洁白。
B.“在灿灿的金晖里闪着晶亮的雪花”说明白雪反射朝霞,产生光芒,这光芒让白桦更加圣洁,表达了对白桦的喜爱之情。
3. 默写古诗,并完成练习。
题西林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提升训练题精编沪教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提升训练题精编沪教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完成练习。
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谁人不识君?[1]把诗句补充完整。
[2]《别董大》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是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主要内容写的是_________送别___________。
[3]画“”的句子是一个________句,意思是:_____________[4]这首送别诗与常见的不同,因为从这首诗中我们能感受到( )。
A.离愁别绪之情B.旷达豪迈之情C.伤感惋惜之情[5]请补充诗中句子。
关于送别的诗句,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检测台。
题西林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题西林壁》。
[2]《题西林壁》是苏轼在游________时题在__________墙壁上的一首诗。
[3]本诗的诗人苏轼,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4]《题西林壁》这首诗告诉我们: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让我想起一句俗语:___________。
3. 诗歌鉴赏。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默写古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莲曲二首(其二)》习题
一、基础过关
1.白居易与(人名)世称“元白”,发起“运动”,主张“文章合为
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意趣生动的采莲图,刻画了一群的采莲女形象。
诗的第
三句说采莲女“乱入池中看不见”,这是因为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的荷叶之中,叶裙难分;少女的脸庞;又密又高的荷叶荷花遮住了采莲女。
二、综合训练
1.谈谈你对前两句诗的理解:
2.两首《采莲曲》都塑造了可爱的采莲少女形象,试分析两诗采莲女形象的差别。
三、拓展应用
1.结合诗句简析两首诗塑造形象艺术手法的有何不同。
2.诗中的“向脸”二字用得极为神妙,你的看法如何?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过关
1.元稹新乐府
2.美丽、快乐(或美丽、活泼/美丽的、充满青春活力的)。
与鲜艳的荷花相互映照,花面难辨。
二、综合训练
1.诗人巧妙地将采莲女与周围的环境组成了一个和谐完美的整体。
荷叶像罗裙,罗裙似荷叶,一样绿来一样美;少女的脸庞似荷花,荷花的娇艳又映衬着少女的脸庞,一样的红来一样的艳。
2.白诗中少女腼腆羞涩、多情纯真。
王诗中少女青春美丽、活泼欢乐。
三、拓展应用
1.白居易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以欲语而笑、搔头落水两个细节的描写,刻画情窦初开的少女形象。
王昌龄运用比喻和衬托的手法,将罗裙比作荷叶,采莲女比作娇嫩的莲花,人花相互照映,难以分辨,表现采莲女的青春娇艳。
2.“向脸”二字用得极为神妙。
人面荷花,浑然一体,相映成趣,乍一看去,几乎分辨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哪是荷花,哪是脸庞。
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成了美丽大自然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