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生理学》资料-循环系统b
动脉脉搏的波形
下降支: 射血后期,进入A的血量﹤流向外周的血量,
动脉血压↓,形成下降支前段; 心室舒张,主A瓣关闭,血液逆流(降中峡),
倒流的血液弹回,使动脉压稍有上升,形成降 中波;此后,血液不断流向外周,形成较平坦 的后段。
动脉脉搏的波形
上升支: 斜率和幅度受心排血量、射血速度、外周阻力、 大A的可扩张性等因素的影响。
第三节 血管生理
血压形成
动静脉血压
微循环
组织液生成
一、各类血管的结构及功能特点
(founctional parts of blood vessels)
弹性贮器血管(windkessel vessel)
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及其大分 支。管壁坚厚,含丰富弹性纤维, 故有弹性和可扩张性。(图)
分配血管(distribution vessel)
在封闭的系统中,各截面的流 量都相等,等于心输出量。
Q = △P/R = (P1 –P2) / R = PA / R
整体内 / 各器官
血流速度(velocity of blood flow) 各类血管的血流速度与总截面积成
反比。
各段血管的血压、血流速度、血管总截面积的关 系示意图
层流(laminar flow) 血管轴心处流速最快,血细胞数目最多。
欧姆定律: Q=△P/R Poiseuille law: Q=△P r4/8L
r对R的影响很大
η: 血液黏滞度
R= 8ηL/ πr4
r: 血管半径
L: 血管长度
半径r是决定血流量的主要因素。
小动脉及微动脉是产生外周阻力的主要部位。
总外周阻力中: 大、中动脉 小、微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血管是人体循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负责输送血液和维持体内的正常生理功能。
根据其结构和功能的不同,血管可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类。
本文将分别对这三类血管的功能特点进行详细描述,并进行中心扩展。
一、动脉动脉是将氧合血从心脏输送到全身组织细胞的管道,具有以下功能特点:1. 负责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动脉内壁光滑,内膜细胞排列整齐,能够减少血液流动的阻力,使血液以较高的压力快速流动,从而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迅速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2. 具有较高的弹性:动脉壁由三层组成,包括内膜、中膜和外膜。
其中中膜富含弹性纤维和平滑肌细胞,使得动脉具有较高的弹性,能够承受心脏收缩时的冲击力,保持血液的持续流动。
3. 调节血流量:动脉中的平滑肌细胞能够收缩和松弛,通过控制动脉管径的变化来调节血流量。
当机体处于运动或应激状态时,动脉收缩,使得血液流向重要的器官和肌肉组织,以满足其需求;而在休息或睡眠状态下,动脉松弛,减少血流量,以节省能量。
4. 具有一定的压力容积效应:动脉壁的弹性和收缩能力使得其具有压力容积效应。
当心脏收缩推动血液进入动脉时,动脉会稍微膨胀,吸收一部分压力;而在心脏舒张时,动脉会回弹,将血液推向全身细胞。
这种压力容积效应有助于维持血液的持续流动。
二、静脉静脉是将含有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的血液从组织细胞输送回心脏的血管,具有以下功能特点:1. 负责回收废物和二氧化碳:静脉内壁相对粗糙,内膜细胞排列较为松散,能够减少血液流动的阻力,使血液以较低的压力缓慢流动,从而将含有废物和二氧化碳的血液顺利输送回心脏。
2. 具有较大的容量:相比动脉,静脉具有较大的容量。
静脉壁较为薄弱,没有动脉中那样的弹性纤维和平滑肌层,因此能够容纳较大量的血液,起到储存的作用。
3. 具有瓣膜:静脉中有许多瓣膜,可以防止血液逆流。
这些瓣膜位于静脉内壁,当血液流动时,瓣膜打开,使得血液顺利通过;而当血液停止流动或逆流时,瓣膜关闭,阻止血液逆流。
血管生理
三、单选
1.重度营养不良引起水肿的主要原因是 A.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B.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C.组织液静水压降低 D.组织液胶体渗透压降低 E.毛细血管,微静脉管壁通透 性增加
2.右心衰竭时,发生组织水肿的 原因是 A.血管胶体渗透压降低 B.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C.组织液静水压降低 D.淋巴回流受阻 E.毛细血管血一)弹性贮器血管: 主动脉和大动脉的管壁厚,含 丰富的弹性纤维,具有弹性贮血 作用。 (二)分配血管: 中等动脉 (三)阻力血管: 小动脉和微动脉口径小,形成 血流外周阻力。
(四)交换血管 毛细血管的口径小,血液在毛细血管中 流速很慢;毛细血管管壁通透性很大。 (五)容量血管 静脉血管口径较大而管壁较薄,其容量 较大且易扩张。起着贮血库的作用。 (六)短路血管 小动脉和小静脉之间的直接吻合支
组织液的生成和循环:
在毛细血管的动脉端: 有效滤过压为正值,有组织液 生成。 在毛细血管的静脉端: 有效滤过压为负值,有组织液 回流。 一少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 ,成 为淋巴液。
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
毛细血管血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淋巴液回流 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毛细血管血压
毛细血管血压↑→有效滤过压 ↑→组织液生成↑。 如右心衰竭时→静脉回流受阻→ 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生成↑→ 水肿。
(三)血压
血压是指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 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单位为mmHg(或kPa)
三、动脉血压 (一)动脉血压的概念与正常值
1.动脉血压: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力 2.收缩压: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的最高值 3.舒张压: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的最低值 4.脉压:收缩压-舒张压 5.平均动脉压: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 压的平均值。 6.平均动脉压=舒张压+ 1/3脉压
简述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简述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血管是人体中输送血液的管道,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类,其结构和功能特点如下:
1. 动脉:
结构特点:动脉壁较厚,由三层组成。
内层阿米尔乃单列扁平内皮细胞,中层主要由平滑肌细胞构成,外层是结缔组织。
功能特点:动脉承受心脏的心脏的强大脉搏,具有较高的弹性和收缩力,可以维持持续的血流量,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给全身组织。
动脉还具有调节血流量和血压的功能。
2. 静脉:
结构特点:静脉壁较薄,由三层组成,与动脉相比,静脉的中层平滑肌较少,外层结缔组织较丰富。
静脉内有瓣膜,帮助保持血液向心脏方向的流动。
功能特点: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处输送回心脏,具有较低的血压和收缩能力。
静脉还具有贮存血液的功能,能够迅速调节体循环中的血量。
3. 毛细血管:
结构特点:毛细血管是动脉和静脉之间的细小血管,直径只有红细胞的一个角质层,壁薄,只有一层扁平内皮细胞。
毛细血管的形态和分布因人体不同而异,其密度最高的部位是肌肉和内脏器官。
功能特点:毛细血管是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氧气和养分通过毛细血管壁的扁平内皮细胞扩散到组织细胞中,而废弃物和二氧化碳则从组织细胞中通过扁平内皮细胞
扩散到毛细血管中,然后再被动脉和静脉输送出体外。
毛细血管的壁薄且具有较大的表面积,有利于物质的交换。
血管生理1 ppt课件
四、 静脉血压与静脉血流
(一)静脉血压 1. 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定义:指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
正常值:4~12 cmH2O 为何压力这么低?
(三)血压
1. 血压(blood pressure) 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称为血压。
2. 单位:千帕(kPa)或毫米汞柱(mmHg) 3. 血压的形成
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 心脏收缩和射血
Volume of blood in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circulation
为何大动脉在心脏收缩期和舒张期都测有压力?
① 使左心室的间断射血变为动脉 内的连续血流。
② 使心动周期中的动脉血压变化 幅度远小于左心室内压的变化 幅度。
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三)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影响因素
作用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每搏输出量↑ ↑ ↑
↑
↑
心率↑
外周阻力↑
大动脉弹性 贮器作用↓ 体循环平均
♦ Q = × (P1-P2) ×r4 / 8L This equation can be used to calculate Q of laminar flow of blood.
△P = (P1-P2) : The pressure gradient between the two ends of vessels R = radius : The radius of the vessel L = length : the length of the vessel = viscosity : The viscosity of the blood
血液循环 第3节 血管生理
心血量之间的关系。在临床上输液时,如果CVP升高, 提示输液过快或心脏射血功能不全;CVP降低,提示输 液不足。
2.外周静脉压
各器官静脉的血压称为外周静脉压
28
3.重力对静脉血压的影响 直立时:由于血液本身
35
3.动-静脉短路: 主要存在于手掌、足底、耳廓等处。
路径:微A →动-静脉吻合支→微V 特点:管壁厚,流速快,一般不开放,完全无 交换作用。 作用:控制皮肤散热量,调节体温。
36
(三)微循环血流的调节
1. 代谢产物的作用:
局部代谢产物↑ → 后微A、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
↑
↓
微循环血流↓
真毛血管开放
的动力取决于组织液和毛细淋巴管中淋巴液之间 的压力差。 (二)淋巴液回流的生理意义
1.回收蛋白质 2.运输脂肪及其它营养物质 3.调节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液体平衡 4.清除组织中红细胞,细菌及其它微粒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真毛细血管关闭
微循环血流↑
↑
↓
后微A、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 ← 局部代谢产物↓
2. 微A、后微A、微V还受交感神经支配
37
(四)血液和组织血液之间物质交换 1.扩散(溶质分子); 2.吞饮(大分子的物质,如蛋白质); 3.滤过和重吸收(组织液的生成)
38
六、组织液的生成
(一)组织液的生成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的滤过力量和重吸收的力量之
指微静脉。舒缩活动影响毛细血管前、后阻力的 比值,改变血管内和组织间隙内的分配。 7.容量血管(capacitance vessel)
血液循环(3)解析
两个条件:心脏射血和外周阻力
收缩期:动能:推动血液流动(1/3 SV)
心脏射血
压强能:形成收缩期的血压
作 功 势能 弹性势能:血管壁扩张 (贮存能量)
舒张期: 一部分势能 → 推动血液
扩张的血管壁
继续流动的动能
弹性回缩
另一部分势能:压强能,形成舒
小动脉和微动脉 管径较细,含平滑肌,收
缩性能好 对血流的阻力较大,在
总的外周阻力中占47%, 故称阻力血管 作用:控制器官、组织的 血流阻力和血流量
交换血管(exchange vessel)
真毛细血管 数量多;口径细;血流
速度最慢;管壁薄;通 透性好; 是血液与组织液进行物 质交换的场所
容量血管(capacitance vessel)
静 脉 数量多;口径较大;
管壁较薄;容量大 (65 ~ 70 %)
可扩张性 作用:血液贮存库
短路血管(shunt ves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el)
又称为动-静脉短路 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
直接吻合支 部位:手指、足趾、耳
廓的皮肤 作用:与体温调节有关
分配血管
血液在血管内的 流动形式
层流:每个质点的流动方向 一致,与血管的长轴平行, 但流速不同
血流速度加快到一 定程度
湍流:各个质点的流动方向 不一致,出现漩涡
血流阻力(resistance of blood flow)
血液粘滞度
红细胞比容
最重要的因素
血流切率
切率高,轴流显著,粘滞度低
血管口径
口径小,粘滞度低,Fahraeus-Lindqvist效应
外周静脉压(peripheral venous pressure) : 各器官静脉的血压
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血管分为三大类: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它们在构造和功能方面各不相同。
下面将分别介绍它们的功能特点。
动脉:1.输送血液:动脉是从心脏流向全身各组织和器官的血管。
它们具有高压力和高速度的特点,能够将充氧的血液快速传输到身体的各个部分。
2.弹性:动脉具有高度的弹性,能够承受心脏搏动产生的血液冲击,并在心脏收缩和舒张之间保持血液的持续流动。
3.肌肉层:动脉壁由三层组成,其中肌肉层是最厚的一层。
这一特点使得动脉能够调节血液的流量和血压,当需要时收缩,当不需要时舒张,以满足身体各个部分的需求。
4.分支:动脉在体内分支繁多,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这样能够使血液分布到各个组织和器官,为身体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静脉:1.回收血液:静脉是将血液从全身各组织和器官回流到心脏的血管。
它们输送的是含有二氧化碳的经代谢的血液,在除肺以外的全身循环中以较低的压力和速度运输血液。
2.阀门:为了保证血液的单向流动,静脉内部有逆止阀,能够防止血液倒流。
这个特点使得静脉能够有效地将血液送回心脏,避免了静脉淤血。
3.容量大:静脉具有较大的容量,能够储存大量的血液。
这个特点使得静脉能够在短时间内储备更多的血液,并根据需要释放出来,以满足身体对血液的需求。
毛细血管:1.交换气体和营养物质:毛细血管是动脉和静脉的连接部分,其壁非常薄,能够让氧气、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等物质通过,实现气体和营养物质的交换。
这使得毛细血管成为气体和养分在身体中分发的地方。
2.相对于其他血管来说,毛细血管的直径较小,从而增加了血液与周围组织的接触面积,促进物质的交换。
3.此外,毛细血管还能够通过调节其直径和数量,调控血液流动和组织的供血量,以对应不同组织的需求。
总结起来,动脉主要输送氧气充足的血液,具有高压力、弹性和调节功能;静脉主要回收机体代谢产物及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具有较低压力、容量大和单向流动的特点;毛细血管则负责气体和养分的交换,并通过调节直径和数量来调控血流和组织供血。
第二讲血管生理
富含弹性 纤维
富含平滑肌
弹性大
弹性贮备
舒缩性大
产生阻力的 主要部位 (调节阻力,阻力血管) 物质交换 (交换血管) 容量贮存 (容量血管 60-70%贮存)
毛细血管
仅一层内皮 细胞 壁薄、 管腔大
通透性大
小静脉、 大静脉
扩张性大 容量大
◆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1.弹性贮器血管:主A、肺A及大动脉 2.分配血管:中动脉(如肾动脉) 3.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小A及微A 4.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起始部 5.交换血管:真毛细血管 6.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微V 7.容量血管:静脉(容量大,可扩张性大) 8.短路血管:动-静脉短路(参与体温调节)
பைடு நூலகம்
血流动力学的几个问题
4. 压力:血液作 用于单位面积血 管 壁上的 侧压力 。 循环系统平均充 盈压:表示循环系统
中血液充盈的程度. 7 mmHg.
Mean Circulatory Filling Pressure
各段血管 的压力梯度: 主A:100mmHg 小A:85mmHg Cap:30mmHg
(∵平卧回心量↑→前负荷↑→肺郁血↑→呼吸困难)
③久蹲突站→血滞留下肢→ V 回心量↓→心输 量↓→ Bp↓→ 脑、视网膜供血不足→暂时的头晕、
昏厥,视物不清。
回心血量的影响因素:
(1)体循环平均压: 血量 体循环平均压 回心血量 (2)心肌收缩力: →舒张期心室内压低→回心血量 (3)体位改变: 卧位转为立位→总V回心量↓ 立位转为卧位→总V回心量↑ (4)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肌肉收缩,静脉血流入心脏; 舒张时,利于回流。 (5)呼吸运动: 吸气时,胸腔负压增大,CVP降低, 回心血量增多;呼气时,相反。
人体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人体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血管按照组织学结构可分为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小静脉、中静脉和大静脉,而按生理功能的不同则分为以下几类:1.弹性储器血管弹性储器血管是指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及其发出的最大分支,其管壁坚厚,富含弹性纤维,有明显的弹性和可扩张性。
当左心室收缩射血时,从心室射出的血液一部分向前流入外周,另一部分则暂时储存于大动脉中,使其管壁扩张,动脉压升高,同时也将心脏收缩产生的部分动能转化为血管壁的弹性势能。
在心室舒张期,主动脉瓣关闭,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回缩使得储存的弹性势能转变为动能,推动射血期多容纳的那部分血液继续流向外周。
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使心室的间断射血转化为血液在血管中的连续流动,同时使心动周期中血压的波动幅度减小。
2.分配血管分配血管是指中动脉,即从弹性储器血管以后到分支为小动脉前的动脉管道。
分配血管的功能主要是将血液运输至各器官组织。
3.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包括小动脉和微动脉,其管径较细,对血流的阻力较大。
微动脉是最小的动脉分支,其直径仅为几十微米。
微动脉管壁血管平滑肌含量丰富,在生理状态下保持一定的紧张性收缩,它们的舒缩活动可明显改变血管口径,从而改变对血流的阻力及其所在器官、组织的血流量,对动脉血压的维持有重要意义。
4.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是指环绕在真毛细血管起始部的平滑肌,属于阻力血管的一部分。
它的舒缩活动可控制毛细血管的开放或关闭,因此可以控制某一时间内毛细血管开放的数量。
5.交换血管毛细血管位于动静脉之间,分布广泛,相互连通,形成毛细血管网。
毛细血管口径较小,管壁仅由单层内皮细胞组成,其外包绕一薄层基膜,故其通透性很高,是血管内、外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故又称交换血管。
6.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是指微静脉,其管径较小,可对血流产生一定的阻力,但其阻力仅占血管系统总阻力的一小部分。
微静脉的舒缩活动可影响毛细血管前、后阻力的比值,继而改变毛细血管血压、血容量及滤过作用,影响体液在血管内、外的分配情况。
各类血管功能特点
各类血管功能特点各类血管功能特点血管是人体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类。
不同类型的血管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有所不同,下面将从结构、生理功能、疾病等方面介绍各类血管的特点。
一、动脉动脉是指从心脏出发向全身输送氧气和养分的血管。
它们具有以下特点:1.壁厚度大动脉壁由三层组成:内层是内皮细胞,中层是平滑肌和弹性纤维组成的肌层,外层是结缔组织形成的外膜。
这种结构使得动脉壁非常厚实,能够承受高压力的血液流动。
2.弹性好由于中层含有大量弹性纤维,使得动脉具有很好的弹性。
当心脏收缩时,动脉可以迅速扩张以适应高压力的血液流入;当心脏舒张时,动脉可以迅速收缩以保持一定程度上的张力。
3.高压力由于动脉是从心脏出发的血管,所以它们承受的血液压力比其他血管要高。
正常情况下,动脉的平均血压为120/80mmHg左右。
4.疾病易发动脉硬化是一种常见的动脉疾病,它会导致动脉变得僵硬,失去弹性,从而影响其正常功能。
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是高血压、高胆固醇、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
二、静脉静脉是指将含有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的血液从全身输送回心脏的血管。
它们具有以下特点:1.壁较薄与动脉相比,静脉壁较为柔软且较为薄。
这主要是因为静脉中层肌肉和弹性纤维含量较少。
2.弹性差由于静脉中层肌肉和弹性纤维含量较少,使得其弹性差。
当人体处于直立状态时,重力会使得静脉内的血液向下流动,这时静脉需要依靠肌肉收缩来帮助血液回流。
3.低压力由于静脉是将含有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的血液从全身输送回心脏的血管,所以其承受的血液压力比动脉要低得多。
正常情况下,静脉的平均血压为10-15mmHg左右。
4.易发深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的静脉疾病,它会导致深部静脉内形成血栓,从而影响正常的血液循环。
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是长时间不活动、手术、急性感染等。
三、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是指连接动脉和静脉之间的微小管道,其主要功能是将氧气和养分输送到组织细胞,并将代谢产物带走。
关于 血管生理 的相关问题
→SP↑(明显)DP↓→脉压↑ (5)循环血量/血管系统容量的匹配情况 ↓ 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变→Bp变 如:大失血→循环血量→Bp↓(显著) 过敏休克→血管容积↑→Bp↓
动脉血压影响因素
Sp DP 脉压 Bp
搏出量
(明显)
心率
(明显)
外周阻力
(明显) 血量/ 血管容量 (明显) (明显) (明显)
3. 吞饮:大分子物质
六、组织液interstitial fluid
(一) 生成动力:有效滤过压
滤过的力量(+)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 (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重吸收的力量(-)
-10
组织液静水压
-10
+30
毛细血管血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12 -25
A
-25
毛细淋巴管
(二)淋巴回流的生理功能
1. 调节组织液平衡
2. 回收蛋白质和清除组织中大分子
3. 防御功能
4. 吸收脂肪
课后习题
1. 动脉BP是如何形成的?
2. 影响动脉BP的因素有那些?是如何影响的?
3. 简述微循环的血流通路及功能。
4. 影响V回心血量的因素有那些?
5. 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有那些?
6. 名词:血压,动脉BP,收缩压,舒张压,
平均动脉压,中心V压,循环系统平均充盈
压,有效滤过压。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调节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神经支配
心血管中枢
反射性调节
全身性体液调节
局部性体液调节
一、神 经 调 节
生理学第七版血液循环( 精品)
小动脉和微动脉口 径小,受神经系统 调节可产生收缩, 起外周阻力作用。
(3)主动脉和大动脉 的弹性贮器作用
2.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健康青年人):
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 心室收缩期的中期主动脉压的最高值, 为100~120mmHg(13.3 ~ 16.0kPa)。
(二)血流阻力: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所遇到的阻力
欧姆定律: Q=△P/R 泊肃叶定律 Q=π△Pr4/8η L
R=8 η L/r4
血流阻力与血管口径4次方成反比, 与血液粘滞度(η)成正比。
决定血液粘滞度的因素: (1)红细胞比容:成正比,最重要因素。 (2)血 流切率(shear rate):
相邻两层血液流速差和液层厚度的比值。
左心衰竭→肺循环淤血:肺淤血水肿
(3)骨骼肌的挤压作用(肌肉泵、静脉泵): 肌肉运动→挤压静脉 →静脉回心血量↑
(3)外周阻力: 外周阻力↑→心舒期大A血液向外周流出↓, 心舒末期动脉余血量↑→舒张压↑, 收缩压变化不大,脉压↓
一般情况下,舒张压的高低反映外周阻力大小。
(4)主动脉和大动脉弹性储器作用: 弹性↓,收缩压↑,舒张压↓,脉压↑; 若考虑外周阻力,则舒张压↑。
(5)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 比例↓,血压↓。 比例适应才能维持一定的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牛顿液:η不随切率改变的 匀质液体,如血浆。
非牛顿液:η随切率减小而 增大的液体,如血液。
轴流(axial flow):血液在血管内以层流方式流动时, 红cell向中轴部分移动的趋势。 切率↑→轴流明显↑→η ↓
(3)血管口径:d<0.2~0.3mm的微A内,血液η下降。 (Fahraeus-Lindqvist效应)
生理学:第三节--血管生理(完整版)
1、直捷通路:
微动脉 后微动脉
通血毛细血管
微静脉
这条通路经常处于开放状态,血流速度较快,使一 部分血液能迅速通过微循环而回流到心脏。在骨骼 肌内,这类微循环通路较多。
2、迂回通路:
微动脉 后微动脉
毛细血管 前括约肌
毛细血管管壁薄、通透性大,血流缓慢,是物 质交换的场所,故又称“营养通路”。真毛细 血管网是交替开放的。
假如不存在外周阻力,心室射出的血液将全部流至外周, 即心室收缩释放的能量可全部表现为血流的动能,因而 对血管壁的侧压不会增加。
动 心脏射血
脉
血 压
外周阻力
共同作用 的结果
心 脏 约70ml血 射 血
主 、
仅约23ml血在0.25s内
大
外周血管
动 脉
(由于①强大的外周阻力;②仅0.25s)
0.25s
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有每分钟约5-10次的交替性 收缩和舒张。在安静状态下,骨骼肌组织中在同一时间内 只有20%-35%的真毛细血管处于开放状态。
暂储
剩余的约47 ml血
主、大动脉被动扩张,容纳约47 ml血
心
室
主、大动脉弹性回位
舒
张
驱动约47 ml血 流向外周血管
主动脉和肺动脉主干及其较大分支心缩时,被动 扩张容量增大,将一部分血液暂时贮存起来;心 舒时弹性回缩,将射血期中多容纳的那一部分血 液继续向外周推动输出。这类血管通常称之为弹 性贮器血管。
静 脉 血 流 加 快
5.呼吸运动
吸气时胸内负压加大
胸腔内大静脉和 右心大静脉和右心 房更为扩张 程度↓
静脉回心血量 ↑ 静脉回心血量 ↓
五、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
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血管是构成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它们在体内起着不同的功能和特点。
动脉是血液离开心脏的血管,其主要功能是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
动脉具有以下特点:1. 弹性血管:动脉壁由弹性纤维和平滑肌组成,使得它们具有良好的弹性。
当心脏收缩时,动脉可以扩张,吸收来自心脏的血液。
而在心脏舒张时,动脉可以收缩,将血液推向身体各处。
2. 高压血管:动脉内血液压力较高,这是因为它们承受来自心脏的直接泵血作用。
这种高压力有助于将血液迅速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3. 分支网状:动脉具有分支网状的结构,通过不断地分支和细分,将血液输送到更小的血管,最终到达细胞水平。
静脉是血液回流到心脏的血管,其主要功能是将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带回心脏和肺部进行处理。
静脉具有以下特点:1. 低压血管:静脉内血液压力较低,因为它们处于远离心脏的位置,无法直接受到心脏泵血的作用。
静脉的血液回流主要依靠肌肉的收缩和呼吸运动。
2. 有阀门:静脉内设有阀门,防止血液逆流。
这些阀门能够确保血液只能向心脏方向流动,而不会倒流。
3. 薄壁血管:相比动脉,静脉的壁厚度较薄。
这是因为静脉内血液压力较低,壁厚度不需要像动脉那样具有弹性和耐受高压的特性。
毛细血管是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连接,它们是最细小的血管。
毛细血管具有以下特点:1. 单细胞层壁:毛细血管的壁只有一层细胞,这使得营养物质和废物可以更容易地通过血管壁进行交换。
2. 高表面积:毛细血管具有非常高的表面积,这是因为它们非常细小且分布广泛。
这种高表面积有助于增加血液与周围组织的接触,促进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交换。
3. 缓慢流动:毛细血管内的血液流动速度较慢,这是为了给予足够的时间进行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交换。
此外,慢速的血流使得白细胞更容易穿过血管壁,进入组织进行免疫和修复功能。
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着差异。
动脉具有弹性和高压的特点,用于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血管生理概述
(二)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 体循环内静脉回心血量取决于外周静脉压与 中心静脉压之差以及静脉对血流的阻力。因 此凡能影响任一方面的因素,都能影响静脉 回心血量。
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 血管系统内血液充盈程度愈高,静脉回心血 量也就愈多。当血量增加或容量血管收缩时,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升高,静脉回心血量也就 增多。反之,静脉回心血量减少。
2.动脉血压的形成 • 心血管系统内有足
够的血液充盈(循 环系统平均充盈压) 是血压形成的前提 条件。在此基础上, 血压是心脏射血和 外周阻力两个因素 作用于血液而形成 的。此外,大动脉 管壁的弹性在血压 的形成中也起重要 作用。
3.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凡能影响动脉血压形成的各种因素, 都能影响动脉血压。
2.分配血管 从弹性储器血管以后到分支为 小动脉以前的动脉管道,即中动脉。
– 其功能是将血液输送到各器官组织,故称为分 配血管。
3. 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 小动脉和微动脉的 管径小,对血流的阻力大,形成血流的外 周阻力,故称为阻力血管。
4.交换血管 是血液和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 交换的场所,故称交换血管。
(2)心率 • 心率加快时,心缩期与心舒期均缩短,而心舒
期缩短更明显,在心舒期内流向外周的血量减 少,致使心舒期末动脉内存留的血量增多,舒 张压明显升高。
• 心缩期缩短使收缩期动脉内的血量增多,收缩 压也相应的升高,但由于动脉血压升高可使血 流速度加快,在收缩期有较多的血液流至外周, 所以收缩压上升幅度相对较小,表现为脉压减 小。
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1.弹性储器血管 指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及其发
血管PPT学习课件
①左心室间断射血→动脉内连续血流; ②减小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变动幅度,使收缩压 22 不致过高,舒张压不致过低,脉压减小。
(二)动脉血压的正常值
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心室收缩时, 动脉血压上升,心室收缩中期,动脉血压可达 到最高值, N : 100 — 120 mmHg 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心室开始舒张 时,血压迅速下降,在心舒末期,血压降至最 低值,60 — 80 mmHg 脉搏压(脉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 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心脏在整个心动周期中所给予动脉内血液的 平均推动力。 23
17
(二)血流阻力(R): *血流阻力与血管半径的四次方成反比。 8L R=——— πr4 影响血流阻力的因素: ★阻力血管的口径:4次方反比
(调节血流阻力的最主要因素);
*血液粘滞度:正比;
*血管长度:正比.
18
影响血液粘滞度的因素: 1.红细胞比容:正相关;
2.血流的切率: (全血)负相关;
*层流的切率——相邻两层流速的差与液层 厚度的比值。 切率↑→轴流现象↑→粘滞度↓ 3.血管口径:(直径<0.3mm的微A内)正相关;
4.温度:负相关.
19
(三)、血压
血管内流动的血液 对单位面积血管壁
的侧压力。
单位: kPa/mmHg 1 mmHg = 0.133 kPa
20
三、动脉血压
血液对单位面积动脉管壁的侧压力。 一般所说的血压系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论述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
1、每搏输出量:搏出量 ↑→ 心缩期射入 主动脉血量↑→ 心缩期中主动脉、大动 脉内增加的血量↑→ 管壁所受压力↑→ SBP升高明显↑→ 脉压↑ 2、HR:HR ↑→ 心舒期缩短↑→ 心舒期 流向外周的血液 → 心舒末存留的血液 ↑→ DBP ↑→ 脉压 3、外周阻力:外周阻力↑→ 心舒期血液 向外周流动的速度 → 心舒末存留↑→ DBP ↑→ 脉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微静脉(venule) 微循环的后阻力血管 (6) 直捷通路(thoroughfare channel) 连接后微动脉和微静脉的较粗的毛细血管 (7) 动-静脉短路(arteriovenous shunt):
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吻合支
2、微循环的血流通路:
(1) 迂回通路: 微动脉
第三节
血
管
生
理
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血管由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组成。 1. 弹性贮器血管 :主动脉和大动脉 2. 分配血管:中动脉 3. 阻力血管:小动脉、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
4. 交换血管:真毛细血管 5. 容量血管:静脉系统和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 6. 短路血管:小动脉和小静脉间的吻合支
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及血压
(4) 弹性贮器 动脉管壁的顺应性
2.动脉血压的测量方法
3.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及其生理性变动 (1)动脉血压的指标: 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 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 脉搏压(pulse pressure) 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一)动脉血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
1. 动脉血压的形成 (1) 循环系统足够的血液充盈 血量和循环系统容积的相对关系
(2) 心室射血 (3) 外周阻力(peripheral resistance) R =8 ηL /πr4
外周阻力主要来自小动脉和微动脉
4.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心输出量 外周阻力 循环系统的血液充盈程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每搏输出量 收缩压明显升高; 增加时: 舒张压增加较少; 脉压增大; (2)心率 舒张压明显升高;
增加时: 收缩压的升高不显著 脉压减小
(3)外周阻力: 舒张压明显增加
增加时: 收缩压增高较少 脉压减小
(4)主动脉和大动脉弹性贮器作用: 缓冲动脉血压 维持血液的持续流动 (5)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
1. 血流量(blood flow) ; 2. 血流速度(velocity of blood flow); 血流速度与血流量成正比; Q1=Q2 S1V1=S2V2 血流速度与血管横截面积成反比。
3. 血流阻力 (resistance of blood flow) Q =ΔP/R =πΔPr4/8 ηL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渗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动脉端有效滤过压为10mmHg
静脉端有效滤过压为-8mmHg
滤过的动力略大于重吸收的动力 淋巴系统回流
(二)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
1.
2. 3. 4.
毛细血管血压 毛细血管动脉端血压升高 毛细血管静脉端血压升高 血浆胶体渗透压 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 淋巴回流
循环血量改变 血管容积改变 5. 动脉血压相对稳定的生理意义
动脉血压过高或过低的影响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影响因素 搏出量↑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 ↑ ↑ 平均动脉 压 ↑
心率↑
外周阻力↑ 大动脉弹性↓
↑
↑ ↑
↑↑
↑↑ ↓
↓
↓ ↑↑
↑
↑ ↓或不变
循环血量↓
↓↓
↓
↓
↓↓
(二)动脉脉搏 动脉脉搏(arterial pulse), 脉搏 1.动脉脉搏形成的机制 2.脉搏波的波形 ① 上升支 射血速度和阻力及心输出量的影响 ② 下降支:降中峡和降中波 反映外周阻力及主动脉瓣的功能状态 3.动脉脉搏波的传播速度 与血管的顺应性有关
(三)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
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血量增加或容量血管收缩 2.心脏收缩力量: 左、右心衰的不同表现 3. 体位改变: 4.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肌肉泵 5. 呼吸运动:
五、微循环
(microcirculation)
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微循环的生理意义: 血液和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 调节循环血量 ;
后微动脉
功能: 营养性通路 真毛细血管网交替开放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真毛细血管 微静脉
局部代谢产物的作用
(2) 直捷通路 微动脉 后微动脉 通血毛细血管 微静脉 (3) 动-静脉短路 微动脉 血流量的相对恒定 少量物质交换
动-静脉吻合支
非营养性通路 参与体温调节 微静脉
(二)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
毛细血管的前后阻力比 --决定了毛细血管血压 微动脉的阻力 --决定了毛细血管的血流量 毛细血管网交替开放 --局部代谢产物对微循环的调节
(三)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
1. 扩散 2. 吞饮 3. 滤过 4. 重吸收
六、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 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中; 呈胶冻状; 不能自由流动; (一)组织液的生成
滤过: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重吸收: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有效滤过压(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
1.微循环的组成
(一)微循环的组成
(1)微动脉(arteriole): 控制微循环血流的总闸门 (2) 后微动脉(metarteriole):
微循环血量调节的一个分闸门
(3)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precapillary sphincter)
对代谢物敏感,是微循环的又一分闸门
(4) 真毛细血管(capillary)
七、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
(一) 淋巴液的生成
组织液(蛋白质和微粒)→毛细淋巴管→ 集合淋巴管→右淋巴管和胸导管→静脉
(二) 淋巴回流的生理意义
1. 2. 3. 4.
回收蛋白质 运输脂肪及其它营养物质 调节体液平衡 防御和免疫功能
脉压= 收缩压 - 舒张压 平均动脉压= 舒张压 +1/3脉压
(2)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和高血压标准
① 正常成人:
收缩压≤140mmHg ,舒张压 ≤90mmHg 。
② 成人高血压:
收缩压≥160mmHg 及/或舒张压≥95mmHg。 ③ 临界高血压指血压数值在上述二者之间。
(3)动脉血压的生理性变动 性别; 年龄; 不同生理状态; 不同的动脉段
四、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一)静脉血压
1.中心静脉压
右心房和腔静脉压力 :4~12cmH2O
反映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的关系
2. 外周静脉压(peripheral venous pressure)
① ②
③
血压低; 重力和体位对静脉血压的影响大; 静脉充盈程度受跨壁压的影响较大;
(二)重力对静脉压的影响
R =ΔP/Q=8 ηL /πr4
影响血流阻力的因素: (1) 血管长度 血细胞比容 (2) 血管口径 血流的切率 (3) 血液粘滞度 血管口径 温度
4. 血压 (blood pressure)
1kPa=7.5mmHg;1mmHg=0.133kPa 血压的形成: (1) 血液充盈程度 (2) 心室射血和血液遇到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