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蔡邕传-蔡邕听琴》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解析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强化练习及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1)长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2),感泣辞母,去之南都(3),入学舎。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4)以水沃面。
往往饘粥(5)不继,日昃(6)食。
遂大通“六经”(7)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1)适:女子出嫁。
(2)世家:家世。
(3)南都:今河南商丘。
(4)辄:总是,就。
(5)饘粥:稠粥。
(6)昃;日偏西。
六经:儒家的六部经典著作。
(8)慨然:慷慨的样子。
1、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的用法和意思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是:()A、去之.南都B、先天下之.忧而忧C、送孟浩然之.广陵D、之.虚所卖之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范仲淹二岁而孤(2)去之南都3、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短文的主要内容。
【答案】119、范仲淹有志天下1 B2 (1)幼年死去父亲(2)离开3于是他精通“六经”的旨意,慨然豪迈,立志以天下为己任。
4记叙了范仲淹的身世及求学的经历,表达了他心忧天下的大志。
读孟尝君传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①,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导读:孟尝君传,指《史记·孟尝君列传》。
王安石指出孟尝君非将士之人,只不过是鸡鸣狗盗之雄而已。
而贤明之士是指能治国安邦的人,正因孟尝君门下尽是一些雕虫小技之士,所以真正的贤明之士是不肯投靠他的。
观点有新意。
其实这里有一个人才的标准问题。
注释:①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孟尝君只不过是个鸡鸣狗盗之徒的头领罢了。
特,只不过。
狗盗,披狗皮,钻狗洞,进入别人家里进行偷盗。
孟尝君被困于秦,使人到秦昭王宠姬处求援,宠姬向他索取狐白裘。
孟尝君有一狐白裘,已献昭王。
《后汉书·蔡邕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后汉书·蔡邕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后汉书·蔡邕传》阅读答案(附翻译)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9题。
①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
少博学,唯辞章、数术、天文是好,妙操音律。
②桓帝时,中常侍徐璜等五侯擅恣,闻邕善鼓琴,遂白天子,敕陈留太守督促发遣。
邕不得已,行到偃师,称疾而归。
闲居玩古,不交当世。
感东方朔《客难》及杨雄、班固之徒设疑以自通,乃斟酌群言,韪其是而矫其非,作《释诲》以戒厉云尔。
③在吴。
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
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
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憘!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
僮仆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
”邕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
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前却不止。
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
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
”④董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
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
允勃然叱之,即收付廷尉治罪。
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
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
太尉驰往谓允曰:“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
且忠孝素著,所坐无实,诛之无乃失人望乎?”允不纳。
太尉退而告人曰:“王公其不长世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
灭纪废典,其能久乎?”⑤允悔欲止而不及邕遂死狱中年六十一搢绅诸儒莫不流涕北海郑玄闻而叹曰汉世之事谁与正之兖州陈留间皆画像而颂焉。
(选自《后汉书·蔡邕传》,有删改)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雄、班固之徒设疑以自通一类人B.比往而酒以酣焉等到C.螳螂为之前却不止但是D.邕陈辞谢谢罪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称疾而归邕莞然而笑曰B.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以乐召我而有杀心C.因请而裁为琴螳螂为之前却不止D.王公其不长世乎其能久乎7.从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含有宾语前置的一项是A.唯辞章、数术、天文是好B.伯喈旷世逸才C.邕素为邦乡所宗D.邕具以告8.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邕少年时博学多才,因擅长弹琴,由陈留太守举荐而被征召,但进京途中,走到偃师就假托有病回家了。
珠海市紫荆中学2024年中考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珠海市紫荆中学2024年中考联考语文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积累1.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中国比其他任何国家都更关心南海的和平与稳定,为维护其和平与稳定,我国发扬了灯塔的作用。
B.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C.青春剧应该既重视对青春梦想、追求、奋斗历程的深度呈现,又要重视青少年情感的生动刻画。
D.海燕队第一仗就以3比0的比分淘汰了近两年一直没赢过的飞虎队。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斡.旋(wò)汩.汩(gǔ)翌.日(yì)怒不可遏.(è)B.缄.默(jiān)拾.级(shí)襁褓.(bǎo)讲信修睦.(mù)C.翩.然(piān)寒噤.(jìn)突兀.(wù)俶.尔远逝(chù)D.俨.然(yǎn)溯洄.(huí)寤寐.(mèi)不知所措.(cuò)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民俗是民间流传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
B.中餐的推广使豆腐日益受到各国的欢迎是可以预期的。
C.不仅议论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
D.《水浒传》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虔.信(qián) 荫庇.(bì) 自知之名.(míng)B.托辞.(cí) 蓦.然(mù) 中流砥.柱(dǐ)C.告罄.(qìng) 刹.那(chà) 断章取.义(qǔ)D.感概.(kǎi) 孱.弱(chán) 面面相觑.(qù)5.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后汉书—蔡邕传》和李贽《汇评三国演义》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后汉书—蔡邕传》和李贽《汇评三国演义》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请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甲)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
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嘻!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
僮仆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
”邕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
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
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
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
”及卓①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
允勃然叱之,即收付廷尉治罪。
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②,继成汉史。
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
太尉驰往谓允曰:“伯喈③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
且忠孝素著,所坐无实,诛之无乃失人望乎?”允曰:“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
方今国祚中衰,神器④不固,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
既无益圣德,复使吾党蒙其讪议。
”太尉退而告人曰:“王公其不长世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⑤,国之典也。
灭纪废典,其能久乎?”允悔,欲止而不及,邕遂死狱中,年六十一,搢绅诸儒莫不流涕。
(节选自《后汉书·蔡邕传》)(乙)今人俱以蔡邕哭董卓为非,是论固正矣。
(A)然情有可原,事有足录,何也?(B)设有人受恩桀纣,在他人固为桀纣,在此人则尧舜也,何可概论也?(C)董卓诚为邕之知己,哭而报之,杀而残之,不为过也。
(D)犹胜今之势盛则借其余润,势衰则掉臂⑥去之,甚至为操戈⑦,为下石,无所不至者。
毕竟蔡为君子,而此辈..则真小人也。
(李贽《汇评三国演义》)注:①卓:董卓掌权时,曾强召蔡邕为祭酒。
三日之内,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侍中、左中郎将等职。
①黥首刖足:刻额染墨,截断双脚,是古代的酷刑。
①伯喈:蔡邕,字伯喈。
①神器:帝王的印玺,借指帝位、国家权力。
①制作:这里指史书。
①掉臂:甩动胳膊走开,表示不顾而去。
苏教版八上语文《蔡邕听琴》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蔡邕听琴吴人有烧桐以爨①者,邕闻火烈②之声,知其良木,因③请而裁④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扰焦,故时人⑤名⑥曰“焦尾琴”焉。
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⑦邕者,比⑧往而酒已酣焉。
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⑨听之,曰:“嘻!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
将命者…告主人曰:“蔡君向⑩来,至门而⑪去。
”邕素⑫为乡邦所宗⑳二,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⑬。
弹琴者曰:“我向鼓⑭弦,见螳螂方向⑮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⑯。
吾心耸然,惟⑰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⑱于声者乎⑲?”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
”阅读练习1.解释:①名②屏③潜④却⑤耸然⑥莞然2.翻译:①比往而酒已酣焉②邕素为乡邦所宗③邕具以告④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 3.理解:从“蔡邕听琴”的角度看,这则故事要说明参考答案1.①命名②屏风后③暗暗地④退⑤惊动的样子⑥微笑的样子2.①等到(他)去时对方已喝得酒酣耳热了;②蔡邕一向为乡里人所推崇;③蔡邕一一把全部情况告诉对方;④这难道是杀心显露在琴声中吗?3.蔡邕精通音律,善于辨识琴声解释①爨:烧饭②烈:同“裂”③因:于是④裁:剪⑤时人:当时的人⑥名:n→v,命名⑦召:同“招”,招待⑧比:等到⑨潜:偷偷地⑩向:刚才⑪而:表转折,却⑫素:向来⑬怃然:失落的样子⑭鼓:弹奏⑮方向:正对着⑯却:后退⑰惟:只是希望⑱形:表现⑲岂...乎:难道...吗?⑳宗:尊重蔡邕:公元133年-公元192年,字伯喈,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圉人,东汉文学家、书法家。
汉献帝时曾拜左中郎将,故后人也称他“蔡中郎”。
后汉三国时期著名才女·蔡琰(蔡文姬)之父。
译文:吴地有个焚烧桐木做饭的人,蔡邕听到桐木在火中爆裂的声音,知道这是一段很好的木头,就请人用这个木头做了一张琴,果然弹出了美妙的音乐,可是木头尾部烧焦了,所以当时把这个琴就叫做“焦尾琴”。
起初,蔡邕在陈留时,他的邻居用酒食招待蔡邕,等到蔡邕去时邻家酒喝得正高兴,有一个客人在屏风后弹琴,蔡邕到门口偷偷地听,大惊道:“啊!用音乐来请我却有杀心,是什么原因呢?”就溜回去了。
《后汉书蔡邕传》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后汉书蔡邕传》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后汉书蔡邕传》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篇一」班昭续《汉书》扶风①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②之女也,名昭,字惠班。
博学高才。
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
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竞而卒。
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③踵而成之。
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
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
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注释]①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
②班彪:当时著名学者。
③东观藏书阁:皇家藏书楼。
【文化常识】女文史家。
班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文史家。
她帮助哥哥班固完成了未竟的事业,而且对阐述《汉书》起到了重要作用,她的诗赋在当时也很著名。
女性精通文史的在中国历史上不多,另一个是汉末的蔡文姬(蔡琰,见后文),还有一个是宋朝的李清照,她是杰出的女词人,她早年还同丈夫一起研究金石书画。
【译文】班昭续《汉书》扶风郡曹世叔,他的妻子是同郡(扶风郡)班彪的'女儿,叫做班昭,字惠班。
学识渊博文采很高。
曹世叔去世的早,班昭守节讲究礼节法度。
她的哥哥班固写作《汉书》,其中有八卷表记和《天文志》没有写完就去世了。
汉和帝下诏命令班昭在东观藏书阁继承班固遗志完成《汉书》。
和帝多次下诏让班昭进宫,并命令皇后和贵人们以老师之礼对待她,班昭因此号称“大家(gu)”。
每当各地或外国有贡献来的奇异的东西,就下令让班昭写诗赋颂扬。
当时《汉书》刚一发行,大多数人都不能理解,同郡(扶风郡)的马融趴跪在楼阁下边,拜班昭为老师诵读传授《汉书》。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竞_________②辄_________2.翻译:①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②师事焉3、写马融的目的是什么?【参考答案】1、①终②总是2、①汉和帝下令班昭到东观藏书阁继续完成《汉书》(就,到;踵,继续);②像跟老师一样向她学习。
3、衬托《汉书》精深。
《后汉书蔡邕传》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篇二」文言文阅读。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及答案[1]
阅读训练60(1-20)1.班昭续《汉书》 班 昭 班 《汉书》 昭 书 《汉书》 于下 从昭受读( 《 汉书 》)[注释] 班 书 书 [ 化常识]班昭 班《汉书》 汉(琰 见 ) 书 [ 练 】1.解释 竞__________________2. 昭 书 2. 见 诚实相矜 然 状⑤已去 奈何?何 命乎! 感 乃追原⑦ ( 《 汉书 》)[注释】 职官 称 判决 ⑤ 状 书 称⑦原 原谅 此指赦[ 化常识]琰 汉 () 汉 贤王 居 12原 《 》 《》话《 》[ 练 ]1.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 诚实相矜; 命3. 解 感 ?3.炳烛于 吾 七 欲 恐已暮矣 何 炳烛 呼? 乎??炳烛 炳烛 昧 乎? 善哉!( 汉 刘向《说苑》)[注释] 炳烛 点燃蜡烛[ 化常识] 职 称 傅扁 称 扁[ 练 】1.解释 暮 善2. 乎?炳烛 昧 乎?3它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识 见 于 何[注释] (wǎn) 此指 常[ 识]它 ; 称 称 相 ; [ 练 ]1.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祸王 (r uì) 于王 王欲 王 于 于王 王 祸 王 王 王 ( 刘基《郁离 》)[注释] 称 争吵[ 识] 称 此 [ 练 ]1.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2. 解 于王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乎?; ; 啜( 《魏源集》)[注释] 此指 于 啜(chuò) 尝 口 [ 识]说本指 此它 解 它(它 况) 语 追 从 解释 指 次 格 录[ 练 ]1.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2. 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解 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于 于 休 禁 奈何? 于 下 休矣( 《韩 》)[注释] 指 此指 侮辱[ 化常识]于 器具; 说 具 受 此 具[ 练 ]1.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禁 奈何?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解 _____________; 解 ___________________4. 解 ? 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于氏 向 氏 盍已乎! 欲 于 ⑤ 吾 向 . 盍 乎? 向 矣 矣欲 何 乎?( 《 语 语》)[注释] 氏 向 称 ⑤ 吊 悬 [ 识] 吾 吾 按 吾 解 示(毋 等) 它 语 吾 ( 等) 勿 忘 勿忘 ;[ 练 ]1.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2. 氏 盍已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盍 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 何 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王昭 汉汉 乃 欲 呼 常 王 状 美 于汉见 已去欲 于(刘义庆《 说新语》)[注释] 指 [ 化常识]王昭 说 王 汉 王昭 昭 昭 王昭 王 王昭 秭(z ǐ)() 书 说 宁 (33) 王 于汉 按 王昭 普 说() 称宁阏氏(yānzhī) 阏氏 王 善汉昭[ 练 ]1.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欲 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解 常 常 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向_________________4. 解 已去 去 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乃 解 宁毋 矣!淖⑤ 纵 耶?宁毋 乎?吾 乃 何 ? 吾 ⑦吾 贤 ; 贤 下受祸 何 耶? 宁毋 ⑧( 《 集》)[注释] (wù)(s h ǐ) 猪 (è) 宁毋 ⑤淖(nào) 口 ⑦ 统治 ⑧ ()[ 识]说 它 解释 相 解 解 贤 解 ; 何 耶 解 把[ 练 ]1.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2. 解 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 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解 本 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1. 哪 阅2.泰 恒 衡 嵩3. ;尝 口 4.实践71. 没 2. ; 禁 ? 3. 语 义; 那4.81.2. 氏 何 ( )! ( )! ( )想 呢?9 王昭 汉1. 只 途2.想 哪 ,唤3. 常;4.报101. 责 错 ⑤近于 ⑦ 概2. ; ; 把责 话去责 那统治呢? 3. 统治 贤1 1.魏 魏 已 欲 荥 郑 调 魏郎弄戟(jǐ)? 读书⑤ 显( 《 书 魏 》[注释] 魏 荥(xíng) 调 嘲笑 (⑤ 背[ 化常识]戟 郑 嘲笑魏 说 魏郎弄戟 ? 戟 指 器戟 本 器 它 《 》 戟 说 戟 器 戟 器 斧 箭 炮等 [ 练 ]1.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2. 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欲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显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读书 下 解哪 确?_______ 向 读书;此 读书; 于 读书; 器致读书12. 汉 于 下 错 见 呼 ⑤ 已化 乃 次 诚 已 辱⑦ 吾 然 笑 何见 哉? 于 然( 《 集》)[注释] 具品⑧ (chī) 错 (角) 相 错它 斓⑤(cuì)油 次争 ⑦ 辱 挖苦[ 识]说 诚 诚 指 诚实 诚 诚 诚 去诚 诚 解 确实 确 确品 吾诚 确实 它 解 诚 此 王 矣 那 王 [ 练 ]1 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 ________________⑦ _______⑧次 ________⑨已________⑩ 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吾 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于 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 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强弱强 弱 强;弱 弱 强 弱 弱 强 强 弱 下相 然 然 强耶? 弱 耶? 乎 乎 下 ; 下 矣 续; 矣 ; 弱 ( 唐. 《 书》)[注释] 此指陪衬 支配 此指显 (chuò) 停 此指消 [ 识]然 然 相 于 然() 那 然 强耶? 然 那 强 说 只吗? 然 相 于( 说) 然 然 本 原说 然 那 本源 于 相 于 于 然下 [ 练 ]1.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 基本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 汉 于 刘 乃 于草庐 相 魏 刘 ⑤ 七 乃 ⑦ 称 相 ( 陈寿《 ( 集) 》)[注释]汉 17 魏 称 追 魏 刘 刘 ⑤ 把 ⑦ 指 区[ 化常识]说 说 说 《 书 禹 》 指冀()兖()()徐( 徐 )扬( 下 区)() 豫()粱()雍( 甘肃 ) 《 氏 》 梁 ;《 》 营 梁 说 ()政区划[ 练 ]1.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 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解 指__________15. 书 于 ⑤ ⑦ ⑧ 欲 此 ⑨ 书 称 等 语书 ( 沈括《梦溪笔 》)[注释]官 ⑤ 指 官 然 ⑦ ⑧ (1án) 读书 ⑨ [ 识]说 称 书 等 那 呢? 指 指 说 话 语 说 义 它 义[ 练 ]1.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解 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11 魏 1. 等 停 此指懈怠2.; 想 练 ; 此 ; 3.121. 指 汉 模仿 打 洞⑤ 相 只 ⑦哪 ⑧依次⑨停⑩闭口2.那 把它,它; 那 ; 集 ( ); 读书 3.13 强弱1. 语 义 崇2. 说 只 弱吗?3.强 弱 相141.⑤已 命2.;没;佩刘 3.15书1. 拔2.只 官3. 16. 迈书辱书 从 美官 读书 然 何 饱闲散耶?此居 读书 ( 黄庭 《 谷全集》)[注释] 迈书 黄庭 迈 录 迈 辱书 说感受 说 [ 识]说 解释 等 解 它 义 注 指 只 官 只 已 官 《廉 蔺相 》 吾 强 于 吾 《 》 笑 解释 只 指 《 》 僧哉![ 练 ]1.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解 从 指____________________3. 解 指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何 饱闲散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__________》________说17. 忘 勿 !命 显 已 矣 何 吹 快哉! 善 ⑤见乎 笑 ⑦ 欲 ⑧耶? 书 何 ⑨耶?( . 《 刘氏 实》)[注释] 此指 次均 (rú) 相 吹 呼 ⑤ (biǎn) ⑦ 此指 ⑧ 此指 ⑨ (jué)[ 识]说 显 显 义 指 显 显 语 显 见指 命 显 命显 显 显 官 指 显 显 美称 显 (已 去 ) 显妣 (已 去 )[ 练 ]1.解释 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善 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解释 ______________; 何 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18. 下 下 从 见 此乎?话 已见 耶? 吾 从 欲 去 从 下惊何 ? ⑤见 此? 此 去( 《 集》)[注释] 指 官 院检讨( 院 ) 职官 称 此指 校(yú) 轿 ⑤[ 识]说 义 常见 义 指 语 指 欲 均指决 指 本 诚然 《六 》 于 然 指 乃 此乎? 吗?[ 练 ]1.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 ________ ________⑦ 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 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见 此 见 下解释哪 确? _________ 指 ; 见; ;19. 书于 器于 实 尝 ; 于下 下 下 然 此 于 ( 黄庭 《 谷全集》)[注释] 黄庭 ( 录) 于 下 称 廷[ 识]说器 解释职 均 校 职 等 语 近 原 料[ 练 ]1.解释 _________ 然________2. 解 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解 器 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此 于 下 解哪 确?___________________ 续 ; ; ; 续 20.黄庭 书草 笔 草 欲 于 书 本 ⑤ 散 尝 于笔 纸 书 纸 已 品 ⑦ ⑧ 然矣 然吾 乎?( 黄庭 《 草 》)[注释] 黄庭 草 草书 ⑨草 欲 想 草 草 草书 称 黄庭 称 ⑤ 没 (rul)虫 ⑦品 坏 ⑧[ 识]说 指 义 它 指点 注 均指 巧 语 " 指 调 美 然 书""书 [ 练 ]1.解释 已2. 尝 于然吾 乎?3. 解 "____ _16 迈书1. 苦恼 , 下 (指 )2. ;3. ;4.何闲散 呢?5.《 语》;171. 快 只2. ; 话 ; (追 ) 想 语 (见 ); 讨3.181. 赌 致 浓 拱 ⑤已 ⑦ 返2. 轿 去;去; 3.19 书1.2.钻炼3. 器4.那 懒 ( )5.20 黄庭 书1. 程 停 差 符2. 从 划; ( ) 话吗?3.阅读训练60(21-40)21. 泰 庐 于 示 泰 泰 读 已 美 " 然⑤ 语于义 于 溥⑦ 似局 拟换 何? 凝⑧ 颔 殆欲下( 迈《 斋 笔》)[注释] 称 庐 庐 指 ⑤ 然 惊 拱 ⑦溥(pǔ) ⑧凝 注 集 [ 化常识]说 汉 刘 刘 王 称 () 去 于 居 庐 近常 碑[ 练 ]1.解释 已⑤ ⑦颔2. 示 泰 殆欲下3. 读 指4. 解 " 换 " 它 哪 ?说 点22. 汉 治 相 七 见 见 欲何 称 ?"化 于 下 弄 下 于欲 耶??" 说 贤 欲 新 书 ⑤ 器 乃 然 乃 见 ⑦ 乃 何 佩!" 实狱讼( 《汉书 》)[注释] 官 此指 化 化 此 ⑤ 镰 (xī)然 下 下 ⑦ [ 识]"""本指 《 》 于 模 " 指 于 " 指 冷 说" 解 励" 勉励" 勉励()从 产 勉励() 义 注 搞错 恨 它 指 恨 解 遗憾" 《 》 此 尝 痛恨于 汉 汉 (刘 ) 纵然 刘 恨 此 痛恨 解释 痛 遗憾[ 练 ]1.解释 ⑤ 说⑦ ⑧ ⑨ ⑩ ⑩ ⑩2. 欲何 称 ???书 乃 3. 解 " 指23 矣! 实 于 谷 乎原 已 奈何 然遗 冀 于?贪肆 ⑧ ⑨ 何乃 ? 于 然 报 ⑩ 尝 怠; ? 命悬于居 相 ; 决⑿ !( 孝 《逊 斋集》)[注释]植 ⑧ 原 (xí)(lǚ)本指 指弄 此指 打 谷 ⑦ 下 ⑧ ⑨⑩ 报 指 ⑧ (k uàn g)[ 识]示 示 汉语 冀""指 它 示 [ 练 ]1.解释 于⑤冀⑧2. 于? 何乃 ?⑤居 相24. 刘谐" 冠 伦" 纸 ⑤ 刘谐 刘谐 见" 然 何 呼 ?"刘谐 燃纸烛⑦ ?" 然 然 哉! ⑧ 善 昭 矣此 于 调笑 语然 ( 贽《 温 集》)[注释] 指崇 说 屐(jī) 此指 常 指 常 义 它 伦 伦 ⑤纸 指 氏 说 ⑦纸烛 ⑧ 贽 称[ 识] 汉语 均 只 汉语 汉语 " 呼 善 善 本 解释"昭 矣" 昭 本指 朗 解 指[ 练 ]1.解释2. 然 然 哉!3.解释下 "() 劳;4. 解 燃纸烛 ? 陈 示它 21. 泰 1. 停 换⑤ ⑦点 2. 把它 ; 下 ; 乎 下 3. 次 4. 1感局 ; 流 播22. 1. 擒 荐 符 ⑤ 谅 ⑦打 ( ) 去⑧撤去⑨ ⑩ 11122. 想 那 ? 想 呢? 下 ; 打 粮 粮 3.指23. 1. ⑤ ⑦ ⑧ 谅 2. 它 庭 ; 向 报它? ( ) 去 官 想下去?⑤ 官 续 下去24. 刘谐1. 笑 2. 语录; 那 站 ; 然 说 刻啊! 3. 只 4. 25.邴原戒酒邴原 酒 酒 向口 苦 陈 韩 陈 原 酒 原原 本 酒 见 于 酒 醉( 《 魏书 邴原 》注 )[注释] 邴(bǐng)原 魏 此指 苦 支 陈 ⑤ (kuàng)[ 识]见义 它 《 》 受 于 命于 受 命 义 化 见义 陈 义 义 它 见义 《》 下 括 括 见义 下见义[ 练 ]1.解释2. 3. 见 下 解哪 确?见 酒 ;机 ;;次 见 4. 解 强调 醉 ?26. 尝 氏 氏 《孝 》 孝 居 ⑤ 何 ! 笃 于 何 ! 流 乃感 受书 怠居⑦ 欲 《 》 《 》( 《 书 》)[注释] 氏 指 孝 羊 猪() 称 孝 此指 ⑤ 此指 ⑦ [ 识]感 汉语 感 指感 它指 感 乃感 感 《 》 感 义 指 见识 ; 指 相 ; 指 ; 指 于[ 练 ]1.解释 ⑤ 笃⑦ ⑧居⑨2.何 于 何 !3. 受书 下 解哪 确? 那 读书;那 书读;那 去读书4. 解 说 ?( 猪 ) 说 ?27. 衡 (guī) 烛 烛 衡乃 书 读 识 书 衡乃 衡衡 书读 感 书 ⑤ 衡 说《 》 语说《 》 ; 说《 》 解 衡 解 笑 衡 《》衡从 语屐去 衡追更 ⑦ 矣 去 返( 《 杂 》)[注释] 衡 汉 指烛 识识 ⑤ 解 (yí) 笑 ⑦更 把 说[ 识]说 义 指 说 善 只 指 矣 没 说语 义 指 指 《 源 》 欲 [ 练 ]1.解释2. 衡乃 衡从 语3. 解 屐 去 屐 去 ?28. 命 洞庭 ⑤相 然 ⑦ 命 报⑧ 何 见! 具 于 下 惊 ⑨ ⑩ ⑿ 致( 《 》 )[注释] (kuí)官洞庭 指洞庭 ⑤ 拖欠 (què) 此指 ⑦ ⑧ 报 ⑨ 下 ⑩ ⑿ 官[ 化常识]统治 示 悬 从 然 爷呢? 只 从 吗? 语 官 说[ 练 ]1.解释 具⑤2. 然 解释 (A) ;(B) ;(C) ;(D)责骂 指 (A) 娘 ;(B) ;(c)没 房;(D)3. 相 于 下4. 解 扬 命 说25.邴原戒酒1. 集 2. 背 书 ; 只 此 3. 4.说 邴 酒 酒 强 26. 1. 限 ⑤ 专 ⑦泪⑧ ⑨ 职 2. 没 受 ( ); 没 ; 啊! 受 !⑤ 3. 4. 环 ; 27. 衡 1. 感 2. 衡 报 ; 此 衡; 衡 去 追 3. 狈相28. 命1. 官 近 准 ⑤ 2. (A) (B) 3. ;; 下 吊 ;口 4.统治 29. 寿 善 模 寿 治 下 强 寿 善 酒 寿 背 盎然 浮( 全 《 集 》[注释] 寿 书 仆 浮 杯 酒[ 识]说 义 指指 治 善 善于治 治 话 解释雕刻 指 《 说》 术 专 专[ 练 ]1.解释 治⑤2 模 30. 梦刘 欲 梦 狱 梦 梦 吾 何 ?强梦 致语 书 下 ! 赦 ( 查 佐《 录 》)[注释] 梦 梦 [ 化常识] 本 王 唐 统称 官近 王 王 此 魏 贤 等 刘 机 伙[ 练 ]1解释 致 2.下 !31.陈 显陈 于酒 致 笔 显 笔 乃 强 骂 显 欲 于 显 然 乃 去 笔 ( 《读 录》)[注释](n uò) 戴帽 然 甩 ()[ 识] 说 致 a 致 义 指 致 致 指致 致 致 常 此致 此 指 致 只指 语 专 致 致[ 练 ]1.解释 ⑤2. 于酒 显 3. 笔 指32. 程篁墩程篁墩 化 于 见 程 相 下程 于 然 见( 郎瑛《七 稿》)[注释] 指 指 化 区[ 识]说 指 荐 于 荐 指《 》 帆 指 占 《阿房 》 戍 函谷 指 全 《六 》 草芥 语 下 它 等解释[ 练 ]1.解释 ⑤2. 相 下3. 原 4. 原 ;它 官职?33. 孝 善语 此 见 韩 欲 相 尝 ⑤官 命 专 ⑦ 报 政⑧ 呼纸书 韩 专 吾 ⑨报 孤 ! 书 笔 逝 (《 》[注释]孝 指 孝 昚(s hèn) 韩 (tuō)专政 相⑤ 指 官 (jiàn) 越本 ⑦ (d ǐ) 此指官 ⑧ ⑨吾 已 已[ 识]说 见 见 义 指 见 相指 见 见 王见韩 韩 见 王 指 此 见 于 原指 见 《 》 吹草 见羊[ 练 ]1.解释 善⑤ ⑦ ⑧ ⑨2. 欲 相 34.专 杂 粗 尝 王 (jiē)语休宁 戴 原 吾 矣 原 何耶? 见 专 杂 粗 原 见 悚( 鼐《 抱轩集》)[注释] 本 鼐(nài) 称区 休宁 [ 识] 说 相 解 尝 离 指 30 指 等闲 ! 语 指 [ 练 ]1.解释 悚2. 见 原 见 3. 下 解哪 确? 只 没 ; ;⑧ 没; 没 只 4. 解 鼐感 点 ?原35. (chè) 孤 居 孝 甘扬 欲 书 读 常 于 居 郁郁 书集 ⑤恐 忘 ⑦ 书 笥矣( 《 录》)[注释]⑤ (xǐ xǐ) 恐 (yúyú) 读书 ⑦ 指[ 识] 常 尝 常 常 常 解 相 常 尝 解 常 于 说《 本 》 常 汉 尝 常 解 [ 练 ]1.解释 孤 居甘⑤ ⑦ ⑧ ⑨2. 郁郁; 书 笥矣36.黄 于 冠荐 肃 实相 下 离 惊 庭 哉? 黄 本 ( 《 氏 见 录》)[注释] 黄庭 [ 化常识] 指 指 区 向 流向 向 此 指 区; 指 区 此 说 等于 [ 练 ]1.解释2. 冠荐 肃 ; 哉?3. 实相 下 下 解哪 确?把 下 黄 ; 黄 实 相下; ; 说 相下37. 识 庆 角 校 《庆 》示 从 何 何? 此 耶? ; 何 ?韩 此 已 识 矣 碑 读 流 吾 见 命 ?( 《 集叙》)[注释] 庆 韩 指韩 ⑤[ 化常识] 角 说 常常 称 髫(tiáo) 它指 《 源 》 黄 髫 然 角 它指 角 指 指 弱冠 指 六 指 七 指 命 稀 等[ 练 ]1.解释 ⑤ ⑦ ⑧2. 何 ?;;3. 吾 下 解哪 确 ? ; 见 ; 说 品; 解 38. 解寿 扬 竞相 致 于 政 次 苦 矣 然 笑 此 全 返 实乃 口占此 解 越 馈( 《 》)[注释] 寿 寿 善 等 扬 扬 指扬 说 指 ⑤ 扬 近 [ 化常识](shāng)政 政 酒 它 酒官 流说 酒 说 酒 酒 酒 口 箭 决 酒 酒 ( 指 示) 酒[ 练 ]1.解释 次⑤2. 竞相 致; ; 越 馈3. 解 指 ??39. 善 善 善 善 笔 占 书 何( 《 》)[注释] 诚 强 称王[ 识]说 义 指 指 《 钟 》 指 振 《 刿 》 衰 竭造 等解释[ 练 ]1.解释 2. 攘 囿 肆何3. 解 占 ? 从 40. 美 陈 酒 酒已 于 ! 何 ?命 向 去 追具 然 向 见 向 去 吾 然 恐 此 于 乎? 然 笑此 ⑦矣(《 汉书 》)饭 爆裂然 美把“” 陈 居 酒 等 去酒 口惊 “啊! 原 呢?” 溜 去仆 说 “ 口 离” 向急忙 追 去 追 逃离 原 详细把况 没 惊 说“ 见 爬向 只 离 没紧 只 它啊产流露 原 吗?” 笑 说“称 !”[注释](cuàn) 蒸饭 (yōng) 汉 书 陈 ⑤ 命 从 然 然 ⑦ 称 [ 识]说 向 向 义 指 向 向向 指 向 指 近 近 向 原 向 近 向 向 近 去 义 向向 向 均 解 ;《 源 》 向向 解 ;《 说》 向吾 已 矣 向 解 从[ 练 ]1.解释 ⑤ 然 然2. 酒已 具 此 于 乎?3. 解 从 角 说阅读训练60(41-60)41. 从 ? 书? 乃 善 笑 于 鹤骨 已 见 ? ( 《 醒杂 》)调 休 下概 啊? 书 啊 说 吗? 说 啊于 说 说 想调 啊 笑墙鹤骨 已见 ?[注释](D 官 儋 (). 书 官 书 称 书鹤骨(rán) 已 [ 化常识]()等 称 示 吗? 那 称 示 说 呼 乃 称 只 说 吾乃 说吾乃 [ 练 ]1.解释 从2. 官 善 3. 解 见 ?42.郑 冀 乃 酒 ⑤ 温 说 见 竞说 依 ⑦ 于 ⑧ ⑨ 称 何? 笑 ⑩ 称官阀⑿( 《 汉书 郑 》)统 冀郑郑 郑酒 温爽口 见郑识 竞相郑 依次 乎 料全 惊佩夸 说“从麽 ?”郑笑 说 “ 语 政等 称官职 ”[注释] 汉 强 冀 郑 ⑤ (hú) 器 此指 格格 点 ⑦ ⑧ 泰 ⑨ ⑩ ; 指 语 政 ⑿ 称官阀 按官职相称[ 化常识]10110110 l据 证 16.5 汉 7 说郑 按 算1.85 算 解 况 相 那 郑 2.7乎 [ 练 ]1.解释 竞2. 乃 3. 解 郑 话?43.冯梦 补《 》《 》 于冯 冯 致 然 冯 粮 冯 馈 矣 乃 勿闭 相 馈 更 书 ⑤ 呼 冯 乃 见 洞 烛 书 相 惊 冯 吾料 ⑦ 已 矣 乃《错梦》 《 》 《错梦》 口《 》 去冯梦 那 指 冯梦 书桌 迷 解 那 冯 粮 粮 冯梦 说 “没 馈 ”于 “ 相 更 把 书房 ”说笑话 徘徊 然拿 去冯 依然 ( ) 说 “ 点蜡烛 书房等 呢!” 惊 快 书房 冯梦 说 “( ) 差 已 ” 《错梦》 惊 佩 那 〈 〉 受 〈错梦〉 口( 褚 《 瓠集》)[注释](yùn) 于 冯 冯梦 称 (hūn) ⑤ 徘徊 ⑦本 [ 识]说 更 更 算 更 更( 更)1900~2100 说 更 指 更 更 2100~23 00; 更 2300~100; 更 100~300; 更 300~500 [ 练 ]1.解释 馈⑤⑧料 2. 然 烛 书相3. 解 冯梦 致?44.细 指 苦 书 尝 然 程限 恒从 ⑤ 背 书 暮 受 见 书 已 从 书 叠纸 ⑦( 唐. 《樊 集》)纤 毛相 指细 笔晨 仆 背 品没 想去傍 只 醉 吊等 去 丫鬟见 说“ 啊休啊”[注释] 唐 确仆 ⑤ 指 ⑦ 补 [ 识]说 从 从 指 从 搞错 恒从 指 此 从 按 解 从 从 解 从 《鸿 》 从 鸿 从 指 于 从 那 然 解 只 从 书 从 指 向[ 练 ]1.解释 2. 苦 书 程限 3. 解 从 已 语45. 何 汉 下 酒 何 何 下 何 下 彭 王⑤ 去 下 乎? 何 下 何 下 何 贤于然 下何 下 何 ? 吾 乃 何 护 ⑦ (《 黥 》)下 酒 ( 劳)何 劳 说 何 迂 读书治 下 迂 读书 呢 何 下说“ 打彭 王 没 离下 吗?” 说 “” 何说 “实 此 劳 说 迂 读书 治 下 呢?” 说 “ 想 劳 ”于 命 何 护 (“护 ” 称护汉 护 称护 职 护 调)[注释] 指汉 刘 辱 彭 ⑤ 王 指 ⑦护 官职称 [ 识]说 义 相 它 均 指义注 指 下 何 解 《鸿 》 强 等 指 指称 于 [ 练 ]1.解释 去⑤2. 下 何 贤于3. 解 从 下 何 劳?46. 相寿 程 均 相 岘(xiàn) 尝从 命酒酌 何 实 诧 邨 堪 乎? 何 ? 粗 《 》 《 》 相 然( .陈 《郎 笔》)寿 程 均 () 贯 称善 岘从 次 从 船停船 拿 酒 品尝仔细 ( ) 从哪 ( )把实话 ( )诧 说 “吗?”“ 啊””粗 懂点《 》吧”《 》 相《 》解释 (常 它)此 想 识[注释] 善[ 识]说 指 相 原 从 指 指离 ; 指去 ; 指 官[ 练 ]1.解释 诧⑤2. 邨 堪 乎? 然47. 氏 欲 郑 具 郑 居 ⑤ 酒 从 然从 于氏 8 想郑徳 去去 氏 想 于 帧 仔细 说郑酒 氏说 “ 从于” 氏( .刘 《霏 录》)[注释] 书 区⑤ 聘 [ 识]说 下 似 竞 指 语 它 指 然 ( 乎 )点 注[ 练 ]1.解释 ⑤2. 具具 郑 从 3. 解 欲 语48. 氏 氏 禁 勿 相 氏 饱 祸 氏 器 状 氏 居 居 ⑤ 何 乎? 六 撤 乃已零 于辰禁 乎 常那 逢支 护 狗仆 禁 粮 房 从 此 相 报纷纷 饱饱没 器具 没啃咬 打 弄 响 睡感 讨 搬 去 原 房 换居 那 说 “没 坏 坏呢!”于 弄 六只 把 撤去 滚 浇 洞 仆 兜 堆把它丢 角 散呼 饱 祸 恒哉!( 唐. 《 戒》)[注释] 零 迷 祸 此 讳 (y ǐ)⑤ 状 [ 化常识]说 拿 配 支 相( 相 )丑 辰 羊 狗 猪 2005 ; 狗; 猪 下 [ 练 ]1.解释⑦ ⑧ ⑨ ⑩已 恒2. 49.王 王 术 下 敌 于逆旅 烛 呼 局乎? 下 矣?下 矣 矣! 局⑤ (《唐 补》)王 下 下没 敌 次 去 旅馆 熄 见旅馆 婆婆 墙 媳 说 “ 温没 消 下 局 ?”媳 说“” 婆婆说 “下 下 ”媳 说 “下” 流说 下 婆婆说 “ 输 !”媳 说 “ 输 ”王 把 下 程把 下 下[注释] 王 唐 逆旅 旅 指媳 ⑤ 局 局 输[ 化常识]源 流 流 衰 《 》 说 唐 已 纵19361点它 汉 魏 王下 下 此 已实 等品 等 汉 班 等 下 唐 于 专 已 《 义 》 《 》等 ( 枰) 本 从 流 去 [ 练 ]1.解释 敌2.3. 解 说50. 居 常 于 ; 闭肆下 书 何 ?具 粮 吾 奈何 ? 吾 乃 谬乎? 然 吾 尝 下 埃 此 ?( 《 》)[注释] 算命 急 [ 识]相 于 没 没 本 《鸿 》 王 没 下去[ 练 ]1.解释 肆 具⑤乃 谬⑦然2. 奈何 ?3. 吾 下 解哪 确?感 ; 治 想 官; 此 感 ; 弱点 想 官51. 蜃尝读《汉书 》 蜃 饭 报 尝 ! 相 ⑤ 见 叠 ⑦ 见 常 ⑧ ⑨ 区⑩ 相 浮 ⑩ ⑿ 钟 输巧 散 盎器 近 向 ?!( 《 集》)[注释] 蜃 蜃 指 此指 ⑤ 叠 (yǎn) 叠 ⑦(zú)(xiù)⑧(xiè )敞⑨ (xū) 然 ⑩ 区 浮 ⑿ 相 ⒀ 庙 ⒂ (bū)相 于 35[ 识]说 指 次 指 只 见 只见 汉 只 汉 指 等房房 指 格 等指录 ; 指 榜[ 练 ]1.解释 ⑤ ⑦向2. 见 常 钟 52.陈 于 陈 于 乎? 尝 庭《 》 乎? 《 》 庭《 》乎? 《 》 《 》 陈 《 》 《 》 ( 《 语 氏》)[注释] 指《 》 没 [ 识] 指 ;翌 () 指 ; 指 没 ; 指 指 ; 指 ; 指 ; 指没 ; 指没 ;已 指 ; 指[ 练 ]1.解释 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乎? 下 解哪 确?_____ 那吗? 吧? 新 吗? 近 新 消吗?4. 解 尝 语_______________53. 下 实 政 专 尝于 寿 草 ⑤ 强 肃冠 状 ⑦ 近 致寿 见乎? 乃 读 受 ⑧ 廷 下矣( 近 徐珂《 稗 钞》)[注释] 指 政(1ú)()⑤ ⑦ 指 ⑧ (gōng) 酒器[ 识] 示 概 等 示 ; 等 示 ; 等 示 [ 练 ] 1.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 _______ 肃_______⑦见_______⑧ _______⑨ 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状________54. 诚实 荐 于 廷 下 见 此 稿 命 馆职⑤ 下 从 馆 ⑦ ⑧ 酒肆⑨ 居 官 ⑩ 政 次 近 ⑿ 读书 此 官受命 语 ⒀具; 诚实( 沈括《梦溪笔 》)[注释] 官 相 (què)下 此指 廷 此指 ⑤ 馆职 馆 职 ⑦ 指 官 ⑧ 指 点 ⑨肆 铺 ⑩ 官 次 示() ⑿ ⒀ 朴实[ 化常识] 居 常 从官责 傅 品 居 称 [ 练 ]1.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 _______ _______⑦ _______2. 解释 _______(A) (B) (C) (D) 命 下 解哪 确? _______(A) 命 ;(B)讨 ;(c) 命 ;(D) 命 () 颢3. 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__________________; 诚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解 诚实 哪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55.郑 郑 乃 近 责 讼 骂 驼 骡⑤ 何陈? 命皂 帽 ⑦ 黥 ⑧ 算⑨ ( 《 全集》)[注释](tiào) 粮(jù) 护 苦 此指 ⑤驼 骡 只 骂 话皂 官差⑦ (zu6)揪 ⑧黥(qíng) 本 刻 此指 笔 ⑨ 算[ 化常识]侵 墙 墙 实 下 状 墙 于 墙下然护 浮 侵 想 越 ; 想爬墙 更[ 练 ]1.解释 讼⑤⑧2. 解释 (A)依 ;(B)懒 ;(C) 此;(D)幸3. ; 4. 解 郑 此责骂 侮辱?56.王 从 王 从 王 见 六 语 ⑤ 此 ? 去 荐⑦ 惊 吾本 ⑧ ⑨ (刘义庆《 说新语》)[注释] 王 王 王 (diàn) ⑤ () 相 于 ⑦荐 草 ⑧ 称⑨ (zhàng)[ 化常识] 具下 然 语 庭 草点 王 从 [ 练 ]1.解释 ⑤ 2. 依次说 它指 (A) (B) (C)3. 下 解哪 确? 相 吗?把 吗? 拿吗?下吗? 4. 5. 解 王 没话 说? 原 语 语 57.韩 méi)聘 氏 韩郎 器 配 欲 于 韩 然 已 美 见 欲 见 全 居 于 ⑤于 豫⑦ 称 笃 ( 钮 《觚賸》)[注释] 聘 聘 (yì ng) 美 陪 ⑤ 格 责 官 ⑦豫 [ 化常识](1672)(辛) 支( 丑 辰)相配 丑 辰 支 六 六 然 从 说 丑 ()() 下 此 [ 点]1.解释 然⑤ 笃 2. 欲 于 ; 挈 ; 3. 下 语哪 近⑤向4. 解 全 居 下 解哪 确? 全 美; 房 ; 此 ; 此 全 产58.(dī) 识汉 续书 ; 乃 乎! 书流于衰 笔 ⑤ 吾 王 乎!善 ; ; 乎! 狱 ( 《 治 》 六 )[注释] 王 (jiē) 汉 书 政 王 ⑤ 指汉[ 化常识]职官 杂 统 下 相( 政 )()() 汉 基本 说 王 ( 汉 相) 均 官 [练 ]1.解释 —— —— —— ——2. 乃 乎!王 乎59. 从 悸 僧 此瀑瀑见 ⑤ 瀑 谷 下 ⑦ 注 ⑧ 下 受 ⑨ 去暮⑩ 何等语 已 呼 此谛 ⑿ 毛 竖 矣 ( 《 郎全集》) [注释] 瀑 此 瀑 称瀑此那 庙 ;指 ⑧ 绿 算 指 指 此 ⑤ (fú)墙 瀑⑦ ⑧ (q ī) ⑨ ⑩ 说 狱 指 (xiāo)⑿谛 仔细[ 识]说 汉语 指 下 下 钢笔 谷 指 摇 摆 瀑 下 谷 指摆 ; 语 指 摆 机 指 ; 指搬弄 从 义差 解 然 汉语 义去解释 语[ 练 ]1.解释 —— 悸—— —— ——⑤2. 瀑见60. 摆见 只 品 已 常 陈品 相 斋 于 近 品 尝 官 然此 此 宁 责耶!( 何 《 斋 说》)[注释] 指 品 官 官官[ 识] 说 常 ; 常 算 算 普 常 普 常 普( 常)刘禹 《 》 王 常 辛 《 》 常 [ 练 ]1.解释 2. 陈宁 责耶!3. 于 下 解哪 确? ; ; 向 解释; 原1 班昭续《汉书》1. 2. 汉 下 班昭 书 续 《汉书》( ; 续); 向 21. 见 2. 露 想此 ; 确实 (相, );3.3 炳烛1. 迟2. 哪 笑 呢? 点燃蜡烛 哪 呢?3.下 话4.;4 识 1. 更 ⑤2. ; 等 ; 然 5祸1. ⑤2.[] 于王; []3. 没 ; 致 ; 王 ;王贪 口 错61. 哪 阅2.泰 恒 衡 嵩3. ;尝 口 4.实践71. 没 2. ;禁 ? 3. 语 义;那 4.81.2. 氏 何 ( )! ( )! ( )想 呢?9 王昭 汉1. 只 途2.想 哪 , 唤3.常;4.报101. 责 错 ⑤近于 ⑦ 概2. ; ; 把责话去责 那统治 呢?3. 统治 贤11 魏 1. 等 停 此指懈怠2.; 想 练 ; 此 ; 3.121. 指 汉 模仿 打 洞⑤ 相 只 ⑦哪 ⑧依次⑨停⑩闭口2. 那 把它,它; 那 ; 集 ( ); 读书 3.13 强弱1. 语 义 崇2. 说 只 弱吗?3.强 弱 相141. ⑤已 命2.;没;佩刘 3.15书1. 拔2.只 官3.16 迈书1. 苦恼 , 下 (指 )2. ;3. ;4. 何闲散 呢?5.《 语》;171. 快 只2. ; 话 ; (追 ) 想 语 (见 ); 讨 3.181. 赌 致 浓 拱 ⑤已 ⑦ 返2. 轿 去;去;3.19 书1.2.钻 炼3. 器4.那 懒 ( ) 5.20 黄庭 书1.程 停差 符2. 从 划; ( ) 话吗?3.21. 泰 1. 停 换⑤ ⑦点 2. 把它 ; 下 ; 乎 下3. 次 4. 1 感局 ; 流 播 22. 1. 擒 荐 符 ⑤ 谅 ⑦打 ( ) 去⑧撤去⑨ ⑩ 1112 2. 想 那 ? 想 呢?下 ; 打 粮 粮 3.指 23. 1. ⑤ ⑦ ⑧ 谅2. 它 庭 ; 向 报它? ( ) 去 官 想下去?⑤ 官 续 下去24. 刘谐1. 笑 2. 语录; 那 站 ; 然 说 刻啊!3. 只4. 25.邴原戒酒1. 集 2. 背 书 ; 只 此 3. 4.说 邴 酒 酒 强 26. 1. 限 ⑤ 专 ⑦泪⑧ ⑨ 职 2. 没 受 ( ); 没 ; 啊! 受 !⑤ 3.4. 环 ; 27. 衡 1. 感 2. 衡 报 ; 此 衡; 衡 去 追3. 狈相28. 命1. 官 近 准 ⑤ 2. (A) (B)3. ; ; 下 吊 ;口4.统治 29. 1. 雕刻 只 ⑤刻2.( ) 30. 梦1. 近 摆 2. ; 于 刘 命 下 概 谅解( ) !31.陈 显1. 依 讨 已 ⑤ 2. 酒打 ; ; 品 显 3.32. 程篁墩1. 巧 ⑤2. 相 3.美 4. ; 政33. 1. 忿恨⑤ 快 刻⑦ 刻⑧ ⑨ 2. 想 ; 韩 ; 专 34.专 杂 粗1. 流 感 惊2. 追 专 想 ; 戴 原把 话 (见 )3. 4.专杂 粗35. 1. 居 甜 美 ⑤ ⑦油⑧ ⑨ 2. ; 书 书全读 化36.黄 1. 悬 挂 2. 晨 戴帽 点 打 ; 搞错 次 呢?3. 37. 识 1. 下 ⑤已 泪⑦ 概⑧2. 何 它呢? 那 把全 况 ; 然 全 弄 3.38. 解1. 依次 造 贴 ⑤2. 相争 ( ) ; 识 ;指 3. ; 返 39. 善 1. 2. 扩 ( ) ; 肆 ; ;( 善) 3. ; 40.1. 命 ⑤惊 笑 2. 等 ( )去 已 酒 ;向 崇;把全 况 ;显露 吗?3. 善于 识 41. 1. 拱 2. 旅 休 ; 官 ? 说 ; 爷3. 官 去42.郑 1. 集 争 依 2. 于 (郑 ) ;识 ; 于 ( 识 ); 没 感佩 3.嘲笑 基本 懂43.冯梦 补《 》1. ⑤ 唐⑦本 ⑧预料2. 迷 然 ; 点燃蜡烛 书房等 (相 )3. 等 44.1. 袋 2. 苦 然 下 ; 那苦 想 强 按 格3. 沥45. 何 汉 1. 离 (此) ⑤ 虑2. 治 下哪 迂 ; 何 劳 3. 语 说 刘 46. 相1. 称 惊 ⑤背 尝 2. ? 想 读 47. 1. ( ) ⑤ 2. 准 ; 说 郑 ( ) 3. ;欲 []48. 氏 1. 从此 ⑤咬 ⑦ ⑧ ⑨ ⑩停 消 112. 房 全 ; ; 坏 ; 仆 49.王 1. 配 已 2. 美 打 ; (按婆媳下 程)恢 局 3.唐 下 普 50. 1. 官 铺 ⑤ 唐⑦ 2. 呢? ; 扬 3.51. 蜃1. 惊 逢 ⑤ ⑦ 2. 相 ; ; 钟 它 ; 消 52.陈 于 1. 去 2. 没 ; ; 说 3. 4.53.1. 纵 官 ⑤ ⑦ ⑧ ⑨命 2. 廷 ;草拟 ;54. 诚实1. 瞒 ⑤ 已 ⑦只2.(A)(C)3. 官 原( 官 ); 没 ; 更 扬 诚实4. 命 ; 想 55.郑 1. 讼 状⑤ 见 瞪 眼睛⑦ 说⑧ 2.(A)3. 逢 欠; 强郑4. 见说56.王 从 1. ; 称呼 拿 ⑤ 解2.(A)王 (B)王 (C) 3. 4.已 没 5. ; 没57.韩 1. 配 决 按⑤ 专 品 2. 想 ; ;3. 4.58.1. 巧语2. 恐 去 吧!王 概 !59. 1. 猛跳 雾 然⑤仿2. 快 逢 瀑 ; ( 见 ) ; 已 此 60. 摆1. 口袋 糟蹋2. 品全摆;责吗?3.。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人琴俱亡》蔡邕听琴阅读训练苏教版
蔡邕听琴吴人有烧桐以爨①者,邕闻火烈②之声,知其良木,因③请而裁④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扰焦,故时人⑤名⑥曰“焦尾琴”焉。
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⑦邕者,比⑧往而酒已酣焉。
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⑨听之,曰:“嘻!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
将命者…告主人曰:“蔡君向⑩来,至门而⑪去。
”邕素⑫为乡邦所宗⑳二,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⑬。
弹琴者曰:“我向鼓⑭弦,见螳螂方向⑮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⑯。
吾心耸然,惟⑰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⑱于声者乎⑲?”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
”阅读练习1.解释:①名②屏③潜④却⑤耸然⑥莞然2.翻译:①比往而酒已酣焉②邕素为乡邦所宗③邕具以告④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 3.理解:从“蔡邕听琴”的角度看,这则故事要说明参考答案1.①命名②屏风后③暗暗地④退⑤惊动的样子⑥微笑的样子2.①等到(他)去时对方已喝得酒酣耳热了;②蔡邕一向为乡里人所推崇;③蔡邕一一把全部情况告诉对方;④这难道是杀心显露在琴声中吗?3.蔡邕精通音律,善于辨识琴声解释①爨:烧饭②烈:同“裂”③因:于是④裁:剪⑤时人:当时的人⑥名:n→v,命名⑦召:同“招”,招待⑧比:等到⑨潜:偷偷地⑩向:刚才⑪而:表转折,却⑫素:向来⑬怃然:失落的样子⑭鼓:弹奏⑮方向:正对着⑯却:后退⑰惟:只是希望⑱形:表现⑲岂...乎:难道...吗?⑳宗:尊重蔡邕:公元133年-公元192年,字伯喈,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圉人,东汉文学家、书法家。
汉献帝时曾拜左中郎将,故后人也称他“蔡中郎”。
后汉三国时期著名才女·蔡琰(蔡文姬)之父。
译文:吴地有个焚烧桐木做饭的人,蔡邕听到桐木在火中爆裂的声音,知道这是一段很好的木头,就请人用这个木头做了一张琴,果然弹出了美妙的音乐,可是木头尾部烧焦了,所以当时把这个琴就叫做“焦尾琴”。
起初,蔡邕在陈留时,他的邻居用酒食招待蔡邕,等到蔡邕去时邻家酒喝得正高兴,有一个客人在屏风后弹琴,蔡邕到门口偷偷地听,大惊道:“啊!用音乐来请我却有杀心,是什么原因呢?”就溜回去了。
苏教版八上语文《蔡邕听琴》
初中语文试卷鼎尚图文整理制作蔡邕听琴吴人有烧桐以爨①者,邕闻火烈②之声,知其良木,因③请而裁④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扰焦,故时人⑤名⑥曰“焦尾琴”焉。
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⑦邕者,比⑧往而酒已酣焉。
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⑨听之,曰:“嘻!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
将命者…告主人曰:“蔡君向⑩来,至门而⑪去。
”邕素⑫为乡邦所宗⑳二,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⑬。
弹琴者曰:“我向鼓⑭弦,见螳螂方向⑮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⑯。
吾心耸然,惟⑰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⑱于声者乎⑲?”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
”阅读练习1.解释:①名②屏③潜④却⑤耸然⑥莞然2.翻译:①比往而酒已酣焉②邕素为乡邦所宗③邕具以告④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 3.理解:从“蔡邕听琴”的角度看,这则故事要说明参考答案1.①命名②屏风后③暗暗地④退⑤惊动的样子⑥微笑的样子2.①等到(他)去时对方已喝得酒酣耳热了;②蔡邕一向为乡里人所推崇;③蔡邕一一把全部情况告诉对方;④这难道是杀心显露在琴声中吗?3.蔡邕精通音律,善于辨识琴声解释①爨:烧饭②烈:同“裂”③因:于是④裁:剪⑤时人:当时的人⑥名:n→v,命名⑦召:同“招”,招待⑧比:等到⑨潜:偷偷地⑩向:刚才⑪而:表转折,却⑫素:向来⑬怃然:失落的样子⑭鼓:弹奏⑮方向:正对着⑯却:后退⑰惟:只是希望⑱形:表现⑲岂...乎:难道...吗?⑳宗:尊重蔡邕:公元133年-公元192年,字伯喈,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圉人,东汉文学家、书法家。
汉献帝时曾拜左中郎将,故后人也称他“蔡中郎”。
后汉三国时期著名才女·蔡琰(蔡文姬)之父。
译文:吴地有个焚烧桐木做饭的人,蔡邕听到桐木在火中爆裂的声音,知道这是一段很好的木头,就请人用这个木头做了一张琴,果然弹出了美妙的音乐,可是木头尾部烧焦了,所以当时把这个琴就叫做“焦尾琴”。
起初,蔡邕在陈留时,他的邻居用酒食招待蔡邕,等到蔡邕去时邻家酒喝得正高兴,有一个客人在屏风后弹琴,蔡邕到门口偷偷地听,大惊道:“啊!用音乐来请我却有杀心,是什么原因呢?”就溜回去了。
文言文阅读训练:《后汉书-蔡邕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后汉书·蔡邕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蔡邕字伯嘴,陈留圉人也。
邕性笃孝,与叔父从弟同居,三世不分财,乡党高其义。
少博学,师事太傅胡广。
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
中平六年,灵帝崩,董卓为司空,闻邕名高,辟之。
称疾不就。
卓大怒,詈曰:“我力能族人,蔡邕乃偃蹇者,致祸不旋踵矣。
”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甚见敬重。
举高第,补侍御史,又转持书御史,迁尚书。
三日之间,周历三台。
迁巴郡太守,复留为侍中。
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每集宴,辄令邕鼓琴赞事。
邕亦每存匡益,然卓多自用,邕恨其言少从,谓从弟谷曰:“董公性刚而逐非,终难济也。
吾欲东.奔兖州,若道远难达,且遁逃山东以待之,何如?”谷曰:“君状异恒人,每行观者盈集。
以此自匿,不亦难乎?”邕乃止。
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
允勃然叱之,即收付廷尉治罪。
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
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
邕遂死狱中。
时年六十一。
搢绅诸儒莫不流涕。
(节选自范晔《后汉书·蔡邕传》)材料二:卓之死也,左中郎将高阳侯蔡邕在王允坐,闻之惊叹。
允勃然,叱之曰:“董卓国之大贼,几亡汉室,君为王臣,所宜同疾,而怀其私遇,反相伤痛,岂不共为逆哉!”即收付廷尉。
邕谢曰:“身虽不忠,古今大义,耳所厌闻,口所常玩,岂当背国而向卓也!愿黥首刖足,继成汉史。
”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
太尉马日碑谓允曰:“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而所坐至微,诛之,无乃失人望乎!”允曰:“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流于后世。
方今国祚.中衰,戎马在郊,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既无益圣德,复使吾党蒙其讪议。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10.材料二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伯喈旷世A逸才B多识C汉事D当续E成后史F为G一代大典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向东,与《赤壁赋》中“下江陵,顺流而东也”的“东”字用法不同。
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蔡邕听琴.doc
2019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蔡邕听琴
吴人有烧桐以爨者①,邕②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③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扰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
初,邕在陈留④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已酣焉。
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嘻!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
将命者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
邕素为乡邦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⑥。
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
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⑦矣。
【注释】
①吴人有烧桐爨者:吴地有人用桐木蒸饭。
②邕:即蔡邕,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且精通经史、音律、天文,是蔡文姬之父。
③裁:制作。
④陈留:古地名,今河南境内。
⑤将命者:侍从。
⑥怃然:惘然的样子。
⑦足以当之:足以称为杀心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名
②屏
③潜
④却
⑤耸然
⑥莞然
2.翻译:
①比往而酒已酣焉
②邕素为乡邦所宗
③邕具以告
④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
3.理解:从蔡邕听琴的角度看,这则故事要说明【参考答案】
1.
①命名
②屏风后
③暗暗地
④退
⑤惊动的样子
⑥微笑的样子
2.
①等到去时对方已喝得酒酣耳热了;
②蔡邕一向为乡里人所推崇;
③蔡邕一一把全部情况告诉对方;
④这难道是杀心显露在琴声中吗?
3.蔡邕精通音律,善于辨识琴声。
吉林市重点中学2024届中考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吉林市重点中学2024届中考联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媲.美(pì)讪笑睡眼惺.忪(xīng)妄自菲薄B.愧怍.(zuó)阴霾根深蒂.固(dì)持之以衡C.藉.贯(jí)地窖相形见绌.(zhuó)寻章摘句D.恪.守(kè)啜泣消声匿.迹(nì)鞠躬尽瘁2.对名著中人物和情节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悟空曾被封为齐天大圣,猪八戒原是天蓬元帅,沙僧做过卷帘大将,但后来他们都做了唐僧的徒弟,随唐僧西天取经,(《西游记》)B.诸葛亮一生多次用火攻取得战役的胜利,如: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火烧连营七百里等。
(《三国演义》C.武松是一位豪侠之士,他景阳冈打虎是“勇”的表现,醉打蒋门神是“义”的驱使,斗杀西门庆是“恨”的宣泄。
(《水浒传》)D.祥子到曹家拉包月,曹先生一家对他很好,很尊重他。
一天夜里,祥子拉曹先生回家,不小心撞到石头上,他和曹先生都摔伤了,但曹先生丝毫也没有怪他。
(《骆驼祥子》)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创文明班级是全班同学的事,我绝不能责无旁贷....。
2022六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蔡邕听琴
2022六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蔡邕听琴(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英语资料、语文资料、数学资料、物理资料、化学资料、生物资料、地理资料、历史资料、政治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English material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biolog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2022六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蔡邕听琴吴人有烧桐以爨者①,邕②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③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扰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及答案(1-60)1.班昭续《汉书》扶风①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②之女也,名昭,字惠班。
博学高才。
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
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
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③踵而成之。
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
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
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注释]①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
②班彪:当时著名学者。
③东观藏书阁:皇家藏书楼。
[文化常识]:女文史家。
班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文史家。
她帮助哥哥班固完成了未竟的事业,而且对阐述《汉书》起到了重要作用,她的诗赋在当时也很著名。
女性精通文史的在中国历史上不多,另一个是汉末的蔡文姬(蔡琰,见后文),还有一个是宋朝的李清照,她是杰出的女词人,她早年还同丈夫一起研究金石书画。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竞_________②辄_________2.翻译:①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②师事焉2.蔡文姬求情董祀为屯田都尉①,犯法当②死。
文姬③诣曹操请之。
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④坐者满堂。
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
”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
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⑤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⑥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⑦祀罪。
(选自《后汉书•董祀妻传》)[注释】①屯田都尉:职官名称。
②当:判决。
③文姬:蔡文姬。
④使驿:使者。
⑤文状:文书。
⑥明公:对曹操的敬称。
⑦原:原谅,此指赦罪。
[文化常识]:蔡文姬。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末年的女诗人,其父即蔡邕(字伯喈)。
她博学有才辩,通音律。
初嫁卫仲道。
夫亡后归母家。
遇汉末大乱,为董卓部将所虏,归南匈奴左贤王,居匈奴12年,有子女二人。
曹操平定中原后,念蔡邕无后代,便以重金赎归,再嫁董祀。
她凭记忆写出了四百多篇古文。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后汉书蔡邕传》(含答案)
文言文专题训练------《后汉书蔡邕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
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
与叔父从弟同居,三世不分财,乡党高其义。
少博学,师事太傅胡广。
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
桓帝时,中常侍徐璜、左悺等五侯擅恣,闻邕善鼓琴,遂白天子,敕陈留太守督促发遣。
邕不得已,行到偃师,称疾而归。
闲居玩古,不交当世。
建宁三年,辟司徒桥玄府,玄甚敬待之。
出补河平长。
召拜郎中,校书东观。
迁议郎。
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
奏求正定《六经》文字。
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
于是后儒晚学,咸取正焉。
及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两,填塞街陌。
初,邕与司徒刘郃素不相平,叔父卫尉质又与将作大匠阳球有隙。
球即中常侍程璜女夫也,璜遂使人飞章言邕、质数以私事请托于郃,郃不听,邕含隐切,志欲相中。
于是诏下尚书,召邕诘状。
下邕、质于洛阳狱,劾以仇怨奉公,议害大臣,大不敬,弃市。
事奏,中常侍吕强愍邕无罪,请之,帝亦更思其章,有诏减死一等,与家属髡钳徙朔方,不得以赦令除。
阳球使客追路刺邕客感其义皆莫为用球又赂其部主使加毒害所赂者反以其情戒邕故每得免焉邕前在东观,与卢植、韩说等撰补《后汉记》,会遭事流离,不及得成。
帝嘉其才高,会明年大赦,乃宥邕还本郡。
灵帝崩,董卓为司空,闻邕名高,辟之,称疾不就。
卓大怒,詈曰:“我力能族人,蔡邕遂偃蹇者,不旋踵矣。
”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
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每集宴,辄令邕鼓琴赞事,邕亦每存匡益。
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
允勃然叱之,即收付廷尉治罪。
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
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
邕遂死狱中。
搢绅诸儒莫不流涕。
北海郑玄闻而叹曰:“汉世之事,谁与正之!”(节选自《后汉书蔡邕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阳球使客追/路刺邕/客感其义/皆莫为用/球又赂其部主/使加毒害/所赂者反以其情戒邕/故每得免焉B.阳球使客追路刺邕/客感其义/皆莫为用/球又赂其部主使加毒害/所赂者反以其情戒邕/故每得免焉C.阳球使客追路刺邕/客感其义/皆莫为用/球又赂其部主/使加毒害/所赂者反以其情戒/邕故每得免焉D.阳球使客追/路刺邕/客感其义/皆莫为用/球又赂其部主使加毒害/所赂者反以其情戒/邕故每得免焉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旬,意思主要有“十天”“十年”“满、周”。
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2024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2024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禅.让/禅.宗矩.形/举.步维艰扪.心自问/闷.闷不乐B.应.届/答应.胸膛./瞠.目结舌任.重道远/光阴荏.苒C.发酵./校.订炮.火/如法炮.制肆无忌惮./弹.尽粮绝D.烙.印/贿赂.晕.车/晕.头转向视若寇.仇/豆蔻.年华2.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博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
B.《呐喊》是鲁迅先生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收有14篇小说,《故乡》《社戏》《阿Q正传》《孔乙己》《狂人日记》均收录于此。
取名《呐喊》,是指作者想要借自己的呐喊来鼓舞当时有思想的进步青年。
C.莫泊桑是英国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羊脂球》是莫泊桑公开发表的第一篇重要小说,他因此而一举成名。
D.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
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了童年的代称。
“知命”本意指认识天命,后以“知命”为五十岁的代称。
“百岁”为人生年数之极,故曰期。
此时起居生活待人养护,故曰颐。
所以“期颐”用以称百岁之人。
3.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
__,__。
__。
__,__。
__。
①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②用葫芦做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④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用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A.⑥②③⑤④①B.⑥①④②③⑤C.⑤③④①⑥②D.③⑤④⑥①②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南岳山的石、雾、松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不巧夺天工....,今人赞叹不已。
后汉书·蔡邕传 阅读附答案
后汉书·蔡邕传阅读附答案后汉书蔡邕传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
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
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
有菟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
与叔父从弟同居,三世不分财,乡党高其义。
少博学,师事太傅胡广。
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
桓帝时,中常侍徐璜、左悺等五侯擅恣,闻邕善鼓琴,遂白天子,敕陈留太守督促发遣。
邕不得已,行到偃师,称疾而归。
感东方朔《答客难》及杨雄、班固、崔驷之徒设疑以自通,乃斟酌群言,韪其是而矫其非,作《释诲》以戒厉云尔。
建宁三年,辟司徒桥玄府,玄甚敬待之。
召拜郎中,校书东观,迁议郎。
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
熹平四年,乃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
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
于是后儒晚学,咸取正焉。
及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两,填塞街陌。
邕前在东观,与卢植、韩说等撰补《后汉记》,会遭构陷流离,不及得成,因上书自陈,奏其所着十意,分别首目,连置章左。
帝嘉其才高,会明年大赦,乃宥邕还本郡。
中平六年,灵帝崩,董卓为司空,闻邕名高,辟之。
称疾不就。
卓大怒,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甚见敬重。
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每集燕,辄令邕鼓琴赞事,邕亦每存匡益。
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
允勃然叱之。
即收付廷尉治罪。
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
士大夫多矜救之,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汉书?蔡邕传|蔡邕听琴》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解析蔡邕听琴
而其尾扰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
初,邕在陈留④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已酣焉。
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嘻!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
将命者…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
”邕素为乡邦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⑥。
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
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⑦矣。
”(《后汉书?蔡邕传》)
[注释]①吴人有烧桐爨(cuàn)者:吴地有人用桐木蒸饭。
②邕(yōng):即蔡邕,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且精通经史、音律、天文,是蔡文姬之父。
③裁:制作。
④陈留:古地名,今河南境内。
⑤将命者:侍从。
⑥怃然:惘然的样子。
⑦足以当之:足以称为杀心了。
[文言知识]说“向”。
“向”是个多义词。
一、指“面对”、“朝向”。
上文“方向鸣蝉”中的“向”即指“朝向”。
二、指“接近”、“临近”。
李商隐诗:“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向晚”即临近晚上。
又,杜甫诗:“秋天漠漠向昏黑。
”“向昏黑”即临近昏暗。
三、作为时间副词,表过去,但其含义要随文而定。
上文“蔡君向来”及“我向鼓弦”中两个“向”,均应理解为“刚才”;《桃花源记》中“寻向所志”中的“向”,应理解为“早先”;《捕蛇者说》中“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中的“向”,应理解为“从前”。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名②屏③潜④却⑤耸然⑥莞然
2.翻译:①比往而酒已酣焉②邕素为乡邦所宗③邕具以告④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
3.理解:从“蔡邕听琴”的角度看,这则故事要说明
【译文】
40.蔡邕听琴
吴地有个焚烧桐木做饭的人,蔡邕听到桐木在火中爆裂的声音,知道这是一段很好的木头,就请人用这个木头做了一张琴,果然弹出了美妙的音乐,可是木头尾部烧焦了,所以当时把这个琴就叫做“焦尾琴”。
起初,蔡邕在陈留时,他的邻居用酒食招待蔡邕,等到蔡邕去时邻家酒喝得正高兴,有一个客人在屏风后弹琴,蔡邕到门口偷偷地听,大惊道:“啊!用音乐来请我却有杀心,是什么原因呢?”就溜回去了。
仆人告诉主人说:“蔡君刚才来了,到门口却离开了。
”因为蔡邕向来是被同乡所效法的人,主人急忙亲自追上去并且追问他逃离的原因,蔡邕详细把情况告知了他,大家没有不吃惊的。
弹琴的人说:“我刚才弹琴时,看见螳螂正爬向一只鸣蝉,蝉儿将要离开却没有飞起,螳螂随着他一进一退。
我内心很紧张,只担心螳螂抓不到它啊。
这难道就是产生杀心并且在琴声中流露出来的原因吗?”蔡邕笑着说:“这足以称为杀心了!”
【参考答案】
40.蔡邕听琴
1.①命名②屏风后③暗暗地④退⑤惊动的样子⑥微笑的样子 2.①等到去时对方已喝得酒酣耳热了;②蔡邕一向为乡里人所推崇;③蔡邕一一把全部情况告诉对方;④这难道是杀心显露在琴声中吗? 3.蔡邕精通音律,善于辨识琴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