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检测控制程序

合集下载

检验检测过程控制程序

检验检测过程控制程序

文件制修订记录1目的为使公司的检验检测工作有序进行,并处于受控状态,确保检验检测工作质量,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受理的所有类型的检验检测工作。

3职责公司受理检验检测业务、向各检测部门传递任务、发送检验检测报告、管理送检样品;检测部门确定责任检验检测员进行指定的检验检测工作、出具检验检测原始记录、编制检验检测报告并签字;检测部门负责人审核并签字、然后交授权签字人;授权签字人签发报告,交综合部盖章发送并存档。

4工作程序4.1业务受理4.1.1检验检测业务受理由综合部人员接待。

4.1.2接待人员需认真审核送检单位提交的送检资料。

接待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应及时与公司有关人员联系,或向综合部负责人汇报。

4.1.3送检资料齐全时,接待人员应请送检单位代表认真填写申请(协议)书。

接待人必须对申请(协议)书的内容逐项进行审查,以保证后续工作不会有疑义出现。

同时,在申请(协议)书审查人和文件接收人栏中签字。

4.1.4接待人员应会同样品管理人员对样品进行验收,以保证能正常进行检验检测。

样品验收符合要求后,接待人员应开具《样品验收交接单》,一联交送检单位,一联随样品交公司样品管理人员,同时在申请样品接收人栏中签字。

当需由公司抽样时,按《抽样控制程序》执行。

4.1.5接待人员应根据检验检测收费管理制度开具《检验检测收费通知单》,按规定向送检单位收取相应的检验检测费用。

4.1.6凡未缴纳检验检测费用的申请,综合部不能将申请书输入计算机下达任务。

领取报告。

4.1.8符合要求的申请,综合部应由专人登记并及时输入计算机,填写《检验检测任务单》随同申请书交综合部主任。

4.1.9检验检测任务单由综合部主任签发。

4.1.10已办的申请书必须存放在安全的地方备查。

4.1.11检验检测任务单签发后,应及时送交相应公司接受。

4.2检验检测流程4.2.1公司负责人接受任务单后,应在相应栏中签字并署上接受日期。

对安排不妥的任务单及时和综合部协调。

实验室检测工作控制程序

实验室检测工作控制程序

德信诚培训网
实验室检测工作程序
1 目的
对检测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和充分监督,保证检测工作符合规定要求,为客户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数据和规范的检测报告。

2 范围
适用于本试验室开展的检测工作。

3 职责
3.1.1 样品管理室负责样品收发和保存。

3.1.2 综合办公室负责检测任务分配、检测报告的编制、打印和发放以及资料归档,并负责检测工作的质量监督。

3.1.3 检测试验室负责组织安排完成检测任务,记录检测原始数据。

3.1.4 授权签字人签发检测报告。

3.1.5 质量负责人负责对质量监督计划的审批。

3.1.6 质量监督员负责检测工作质量监督。

4 程序
4.1 接洽客户
4.1.1 样品管理室设立咨询台,接受客户咨询并洽谈业务。

4.1.2 综合办公室工作人员与客户进行充分沟通后,明确检测类别、方法、是否分包和保密等要求。

客户填写《检测委托书》,受理人员填写《试验委托单》,一式三份,一份交客户作为领取检测报告的凭证,一份留存。

4.2 受理人员填写《试验委托单》与样品一并送交检测试验室。

留存样品按《样品的抽取和处置管理程序》。

4.3检测
4.3.1送样检测:检验室根据交接单的要求安排检测人员进行样品测定。

检测人员填写检测原始记录,经审核后出具报告。

4.3.2 抽样检测:
1)采样:采样的过程执行《样品的抽取和处置管理程序》。

2)检测:检验室根据要求安排检测人员进行样品测定。

检测人员填写检测原始记录,经审核后出具报告。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好好学习社区。

质量检验(检测)过程控制程序文件

质量检验(检测)过程控制程序文件

1 目的为确保过程中产生的自制零(部)件、外购件、外协件、原辅材料及最终的成品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和满足顾客的要求,而对创造过程中的质量监控作出具体的规定。

2 范围合用于最终产品及所需的自制零(部)件、外购件、外协件、原辅材料实物质量的监控过程中符合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要求。

3 引用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修订版均不合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合用于本标准。

Q/HZK526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Q/HZK611 《外部供方评定控制管理Q/HZK504 《合同评审和协调程序》Q/HZK517 检验和试验状态控制Q/HZK509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Q/HZK527 顾客财产控制Q/HZK512 检验和试验设备控制Q/HZK515 检验、测量和试验控制Q/HZK520 产品防护控制Q/HZK518 不合格品控制Q/HZK519 事件、不符合预防措施及改进控制程序Q/HZK443 外购外协件、原材料检验规定Q/HZK417 紧急放行追回程序Q/HZK442 外购外协件、在制品、成品抽样检验规定Q/HZK428 质量检验记录管理办法Q/HZK666 改进控制程序Q/HZK53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4 职责4.1 技术质量管理部(质保部)负责过程中产生的自制零(部)件、外购件、外协件、原辅材料及最终的成品符合规定性的技术标准和满足顾客的要求控制。

4.2 综合运行管理部(生产计划部、物资供应部)负责生产创造过程、物资采购过程中按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技术图纸、工艺、原辅材料标准等) 的自制零(部)件、外购件、外协件、原辅材料及最终的成品符合规定性的技术标准和满足顾客要求的过程控制。

4.3 技术质量管理部(各项目开辟室)负责提供产品过程中产生的自制零(部)件、外购件、外协件、原辅材料及最终的成品符合规定性的技术标准及检验(检测) 细则(规定)。

[全]工地试验室检测工作程序

[全]工地试验室检测工作程序

工地试验室检测工作程序一、检测工作开始前的检查程序1、检测人员对样品进行检查,确认其外观质量及尺寸是否符合相应的规程要求,记录检查情况。

2、检测人员对环境条件进行检查(如温度、湿度、振动等),记录检查情况。

3、检测人员对测试仪器、设备的准确度是否满足标准要求,是否在计量检定周期内,配件是否齐全,安装是否平稳等进行检查,并记录校准及检查情况。

4、检测人员应对被测件的安装方式、安装位置、联接方式进行检查,并记录检查情况(必要时)。

二、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1、检测工作应严格按检测规程或检测实施细则进行,检测人员必须在熟悉相关规范、标准的前提下,从事检测工作,做到持证上岗。

2、加每项检测工作的人员一般不得少于两人(数据设有自动记录者除外),应由检测人员读数,记录人员复读记录,以防止数据在传递过程中发生差错。

3、因外界干扰(如停电、停水等)而中断试验,应采取以下措施,以保证检测质量不受影响。

⑴对可用其它非用电仪器设备进行检测的项目应立即改用。

⑵对无法改用的应采用备用发电机使检验继续进行。

⑶若遇停水,养护室即改用备用水槽进行温、湿度控制。

⑷对因停电、停水而影响检验项目质量时,应重新进行该项目的检验。

以上情况均应详细记录备查。

4、因检测仪器、设备故障而中断试验者,可用相同等级满足测试工作要求的代用仪器重新进行检验,无代用仪器、设备者,必须将损坏的仪器、设备修复,重新检定或校验合格后,才能继续试验。

5、因检验工作失误或样品本身原因,造成检验样品损坏,无法得出完整检测数据者,所有检测数据作废,重新抽样试验,必须完成全部检测项目,检验报告以第二次检测数据为准,不允许用两次检测数据拼凑检测报告。

6、检测过程中,如发生检测设备故障、被测件毁坏、人身伤亡等事故时,应保护现场,同时向试验室主任报告,待妥善处理后再进行检验。

7、检测工作结束后,全部检测数据应进行复核,确认无误,才允许对被测件做检后处理。

8、对非破坏性检测样品,要标明“试毕”字样。

23无损检测控制程序

23无损检测控制程序

无损检测控制程序1.目的为确保产品满足设计要求在进行无损检测时确保检测的合理、正确和准确,特编制本控制程序。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我公司所有焊缝和整体的无损检测。

3.职责无损检测责任师负责主持无损检测全面工作,包括组织编制和审核无损检测工艺、组织无损检测实施、审批无损检测报告、签发无损检测出厂文件、组织检测业务管理等。

4.程序4.1 编制工艺文件过程中,无损检测责任师控制无损检测方法。

4.1.1 控制时机:4.1.1.1 在制定工艺方案时,无损检测责任师向无损检测人员写出无损检测工艺方法;4.1.1.2 在对工艺文件审核签字时,再审无损检测方法的正确性,发现错误,立刻纠正。

4.1.2 控制办法:4.1.2.1 由主管工艺员制定工艺方案时,无损检测责任师应讲清选择无损检测方法,选定某一检测项目的理由和依据。

4.1.2.2 当对工艺文件审核签字时,无损检测责任师须先查阅无损检测方法的选择是否按工艺方案执行。

4.2 对无损检测标准、规范选用的控制:4.2.1 控制责任人:4.2.1.1 无损检测标准和规范的控制责任人是无损检测责任师。

4.2.2 控制时机4.2.2.1 无损检测标准:当编制工艺方案时,无损检测责任师就须明确无损检测方法和检测标准,在审核工艺文件时,无损检测责任师须再审无损检测标准的正确性。

4.2.2.2 无损检测规范:当无损检测责任师收到无损检测委托单后,须立刻按委托单要求无损检测方法编制无损检测工艺,给出无损检测工艺规范,交现场无损检测人员操作。

4.2.3控制办法:需要无损检测时,由无损检测人员(Ⅱ级)接相关标准进行,并保持好相关记录由无损检测责任师审批签字后存档。

4.3 无损检测工艺编制、批准控制:4.3.1 控制责任人:无损检测责任师4.3.2 控制内容及办法:4.3.2.1 无损检测工艺编制人资格:必须具有Ⅱ级及以上资格证的人员有权编制无损检测工艺。

经无损检测责任师审批。

4.3.2.2 无损检测工艺文件上无无损检测责任师签字无效,不准使用。

施工现场检测试验技术管理程序

施工现场检测试验技术管理程序

施工现场检测试验技术管理程序一、前言在施工现场进行检试验是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管理程序制定的目的是规范施工现场检测试验技术管理,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水平。

二、管理程序1. 检测试验技术要求•施工现场检试验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检试验技术应由具有相应资质和经验的人员进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检试验计划编制•检试验计划应在施工前编制完成,并按照计划进行检测工作。

•计划应包括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检测时间、检测频次等内容。

3. 检试验记录管理•检测试验记录应详实完整,确保可追溯。

•检测试验记录应及时整理归档,便于后续查阅和审阅。

4. 检试验结果处理•对于检测试验结果异常的情况,应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检测试验结果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评定,并及时通报。

5. 技术管理责任•施工单位应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检试验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人员应熟悉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负责监督检试验工作的开展。

6. 紧急事件处理•对于发生的紧急事件,应立即停止检测工作,并通知相关负责人进行处理。

•在紧急事件处理完成后,应对检测设备和环境进行检查和确认,确保安全。

三、检试验结果评定1. 合格评定•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检验结果,可以被评定为合格。

•合格检验结果应在相应文件中明确记录,并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

2. 不合格评定•检验结果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情况,应被评定为不合格。

•对于不合格检验结果,应及时通知施工方采取改正措施,并重新进行检测。

四、总结施工现场检测试验技术管理程序是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

只有严格按照管理程序执行,才能有效提高施工现场的检验质量和效率,确保工程质量的稳定和安全。

以上是施工现场检测试验技术管理程序的相关内容,希望能为施工单位在检测工作中提供指导和帮助。

现场检测工作协调制度范本

现场检测工作协调制度范本

现场检测工作协调制度范本一、总则为确保现场检测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提高检测质量,预防和控制安全风险,制定本协调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从事现场检测工作的所有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检测人员、辅助人员等。

二、组织架构1. 成立现场检测工作协调小组,由主管领导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

协调小组负责现场检测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评估。

2. 设立现场检测工作指挥部,负责现场检测工作的日常管理和指挥。

指挥部设指挥长一名,副指挥长若干名,成员包括各部门负责人及关键岗位人员。

三、工作程序1. 检测准备(1)提前制定检测方案,明确检测项目、检测标准、人员分工、设备配置等。

(2)检测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培训,熟悉检测标准和方法。

(3)设备应进行检定和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4)准备必要的检测材料和试剂,确保其质量和有效性。

2. 检测实施(1)检测人员按照检测方案要求,进行现场检测。

(2)检测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检测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3)现场检测过程中,如发生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指挥部,并采取相应措施。

(4)检测完成后,及时整理检测数据,编制检测报告。

3. 检测监督与质量控制(1)协调小组对现场检测工作进行不定期监督,确保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2)设立质量控制小组,负责现场检测质量的监督和检查。

(3)检测过程中,如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整改,确保检测质量。

四、协调与沟通1. 建立协调机制,定期召开现场检测工作协调会议,解决检测工作中的问题。

2.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确保检测工作的高效进行。

3. 对检测工作中的变更和调整,应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和部门。

五、安全保障1. 检测现场应符合安全要求,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和急救器材。

2. 检测人员应遵守安全规定,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确保自身安全和他人安全。

3. 建立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故和紧急情况。

六、培训与考核1. 定期对检测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检测技能和综合素质。

05 现场控制

05 现场控制
版本/更改次数:V2.0版/0
实施日期:2018年09月01日
6.5 对测量结果有影响的测量设备需是实验室自带。客户一般只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如场地、环境设施、电源)和辅助工具。
6.6 管理部统一下达检测校准工作任务,明确现场检测校准工作的任务负责人。
6.7 任务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确定现场检测校准工作的合理方案,并到管理部办理《测量设备外出登记》手续,主要内容是:设备名称、编号、用途、经手人、外出时间、设备状态、返回时间及设备状态等。
6.13 执行完任务后,测量设备应尽快送回实验室,任务负责人进行必要的功能检查,必要时进行性能检查,并办理测量设备返回手续。
6.14 任务负责人及时向管理层主管汇报现场工作情况。
6.15 质量监督人员对现场检测校准的工作人员,采取适当的方式实施必要的监督、监控。
7质量记录
7.1 《测量设备外出登记》
7.2 检测校准原始记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3授权由获得检测校准资质和能力的人员方可到现场进行检测校准工作。必要时,对现场工作的人员进行必要的专业技术、安全保密、操作技能等培训。
6.4根据客户要求,在保证测量设备技术性能的条件下,实验室的测量设备、包括标准装置(标准物质)均可到现场使用。
文件编号:CX05-2018
现场检测校准工作的控制程序
3 引用文件
3.1CNAS-CL01:2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ISO/IEC 17025:2017)
3.2CL01-G001:2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应用说明
3.3CL01-A025:2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校准领域的应用说明》
4 定义

检测工作控制程序

检测工作控制程序

47 检测工作控制程序1.目的对检测工作加以控制,保证检测工作规范、统一、有效的进行。

2.范围适用于公司相关的所有检验检测工作的管理。

3.职责3.1技术负责人:负责报告疑问的解答,安排复验工作。

3.2质量负责人:负责报告投诉的调查分析,以及对结果的处理意见。

3.3各科室负责人:负责原始记录的审核。

3.4客服部:负责客户沟通、样品确认,负责检验分包工作。

3.5样品管理员:负责样品的管理以及样品的制备。

3.6实验室检验员:负责样品的检测分析。

4.程序4.1客户沟通市场部、客服部在与客户接触沟通时,业务员需充分了解客户要求,尽量满足客户需要。

4.2合同评审、签订合同客服部针对客户的检测要求,与客户商议合同或协议。

执行《合同评审程序》,并签订《检测委托单》或相关合同。

4.3样品的来源检测样品需经抽样获得的,执行《抽/采样工作管理程序》;客户送样的,需事先与客户沟通好。

4.4下发检验检测任务通知单客服部根据合同和委托单,在样品到达时及时向样品组下发检验检测任务通知单。

4.5样品清点与合同复核客服部负责清点整理样品和《检测委托单》。

整理清点后,《检测委托单》和样品需要合同审查员与样品管理员进行合同、样品复核。

4.6样品交接与管理客服人员与样品管理员当面进行样品交接,样品管理员在《样品登记台账表》中记录,客服人员签字确认。

样品管理员按《样品管理程序》执行样品管理。

对于需要分包的样品,样品管理员需要及时分割,以便客服部相关人员实施分包活动。

对于实验室检验检测样品,样品组按照各组需求,对样品进行分割,并填写工作联络单,各实验组领取样品和联络单。

4.7检测分析4.7.1制样及其它准备样品管理员负责将样品按照规范要求制备样品,制备样品需及时存放在相应地点。

检测人员根据样品检测任务作好检测前准备,准备包括检测的标准方法、试剂、仪器是否满足要求、微生物试验的无菌器械、各种培养基等。

4.7.2样品分析4.7.2.1检测人员根据检测任务上要求的方法、时间、项目对样品进行检测。

检验检测过程及结果监督控制程序

检验检测过程及结果监督控制程序

查验检测过程和结果监察控制程序1 目的经过有计划的质量监控活动,对查验检测过程和结果质量实行监控,实时清除质量环节出现的不切合的要素,以此来考证和评审查验检测活动的有效性和结果的正确性。

2 合用范围合用于本所内部的各项质量监控活动及参加外面的质量监控活动。

3 职责3.1 质量负责人负责该程序的运转。

3.2 技术负责人负责对作业文本等进行按期评审工作。

3.4 查验科、室提出本科室年度质量监控计划,依据同意后的计划参加质量监控活动。

3.5 办公室依据各科室提出的年度质量监控计划,拟订所年度质量监控计划,并报质量负责人审查、所长同意。

办公室负责质量监控计划的实行。

3.6 由质量负责人组织查核组,按期不按期进行抽查。

3.7 各查验科室负责本科室能力考证工作的实行。

4 工作程序4.1 质量监控计划的编制与审批每年初,各查验科室依据各科室人员和设施状况,拟订科室内部《年度质量监控计划》,并报办公室。

办公室依据查验科室提出的年度质量监控计划编制所《年度质量监控计划》,报所质量负责人审查、所长同意。

4.2 内部质量控制4.2.1 在内部经过下述几种方法来考证能否达到规定要求:a)人员比对,比较不一样检测人员技术操作水平的差别;b)设施比对,比较同一型号的不一样设施的技术指标之间的差别水平;c)盲样检测,检查检测整体能力的水平能否满意;d)留样再测,检查过去检测结果的正确性。

4.2.2 依据所内部《年度质量监控计划》的要求,办公室负责制定《质量监控实行方案》,明确详细实行时间、参加人员、样品和设备、检测详细要求、结果评论准则等。

实行方案报质量负责人审查、所长同意。

4.2.3 依据监控活动实行方案的要求,办公室组织实行,保证按如实行方案进行,如实做好活动记录,活动达成后编制监控活动报告,比如人员比对报告、设施比对报告、留样再测剖析报告等,对监控活动的结果进行剖析、总结,评论本所保证检测结果的能力。

4.3 外面质量控制(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考证)4.3.1 本所踊跃参加上司主管部门组织的实验室比对和能力考证活动。

4.3检验检测安全控制程序

4.3检验检测安全控制程序

检验检测现场安全控制程序1、目的为保障特种设备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防止事故的发生,保证检验检测工作的安全顺利开展,制订本程序。

2、范围适用于本院所有从事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工作的现场安全和安全管理。

3、职责3.1项目安全员是检验现场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现场检验安全工作。

3.2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对自己和相关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安全负责。

3.3 安全负责人、安全主管、安全负责人授权管理人、专职安全员负责对检验现场的各项安全制度的落实情况监督检查。

3.4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重要设备检验现场的各项安全制度的落实情况监督抽查。

4、程序4.1检验前的准备:4.1.1对“重要设备”(罐车除外)内部检验,应提前3天(或受理之日)填写《重要设备检验告知》,将检验设备的种类、数量、检验时间和地点等报省院安全管理部门。

4.1.2在开展检验工作前,应向生产、使用单位告知检验前的安全准备工作,遵守该单位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

4.1.3在制定检验细则、检验方案、大纲时应考虑安全方面的要求,明确安全作业的一般要求和特殊要求,“重要设备”内部检验前项目安全员应进行危险源控制并填写《检验现场危险源控制表》;检验前项目安全员应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组织本项目人员进行学习。

4.1.4检验员检验前严禁饮酒和含有酒精的饮料,不得带病进行检验工作,服用抗过敏(麻醉类)药物后不得从事登高、进入设备内等较危险的环境的检验工作,检验环境温度超过36℃时应采取安全措施,保证检验安全。

4.1.5为保证检验现场有毒、有害物质在可控范围之内,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检验等相关检验部门应根据需要配置测氧仪,可燃气体报警仪、有毒气体分析测量仪,射线探伤应配备个人计量仪;应根据需要配置急救装置和器材。

4.2检验现场安全:4.2.1项目安全员在开展检验前应按相关专业的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的要求对检验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进行检查确认,并在检验原始记录的“安全条件”栏签字确认。

监测和测量控制程序

监测和测量控制程序

监测和测量控制程序1.目的对本厂环境体系的运营状况特别是重要环境因素控制情况进行例行监测,以兑现本厂对环境方针的承诺,实现制定的目标、指标和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本厂的环境绩效。

2.适用范围适用于对本厂环境绩效、重要环境因素、运行控制,应急准备和响应、目标、指标实现程度的监测和测量。

3.职责3.1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并监督实施全本厂的监测和测量工作。

3.2办公室负责对环境表现、目标、指标实现情况,体系运行的有效性,符合性的监督和检查;办公室负责能源资源消耗情况的统计分析;负责与本厂外的法定监测单位联系,委托其进行污染源监督监测。

3.3生产科负责对运行控制、重要环境因素进行监测和测量;3.4质保科负责对监测仪器按规定进行维修,校准和提供监测数据。

4.内容与要求4.1监测和测量内容4.1.1组织的环境绩效主要针对组织控制重大环境因素实施特性的有关结果和功效。

为“三废”排放是否达标,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核定的排污总量是否相符,节能降耗消耗指标与年耗量,副产品的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情况。

4.1.2运行控制的监测和测量体系运行控制的监测和测量内容,只要是根据组织制定的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的规定(或)要求确定。

主要包括:清洁生产审计情况,生产现场设备检修维护保养跑冒滴漏控制,各类污染物的排放量和处理效果;对相关方施加影响的落实情况,应急和响应预案的培训演练。

对相关方投诉或抱怨的处理;固废分类收集处理利用情况等方面。

4.1.3.目标指标实现情况的监控组织制定的目标、指标、应对方案执行的每一个步骤和过程的执行情况每半年进行一次监督检查,对目标指标的实现程序进行例行的监测。

4.2监测和测量的方法与频率4.2.1监测和测量时主要针对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关键特性,本着能量化的要进行量化测量、不能量化要作定性描述,一般监测和测量采用以下几种方法:a.理化测定:通过仪器、仪表进行物理化学检测,得到准确数据。

如“三废”排放量、处理量、污染因子处理前后排放浓、用电量、用水量等,污染因子处理前后排放浓度的测定、取样方法执行国家环境监测规范。

检测公司检验检测工作控制程序

检测公司检验检测工作控制程序

检验检测工作控制程序1目的为加强对检验检测过程的控制、规范检验检测(包括现场检测)的工作秩序,监督检验检测的环境、样品、设备及人员的规范性,确保检验检测结果的科学、公正、准确性,保证所有检验检测工作的质量,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实验室开展的各类检验检测工作。

3 职责3.1市场业务部人员负责检验检测业务的接洽和协调;3.2实验室负责人负责检验检测工作的实施,检验检测人员负责样品的采集、处理和检验检测数据分析及结果报告,现场检验检测人员负责现场检验检测的实施和控制;3.3样品管理员负责样品的管理;3.4技术负责人负责检测方案和检测报告数据准确性的审核;3.5授权签字人负责检测方案和检测报告的批准;3.6质量管理部负责检测报告的发放,资料档案室管理员负责检测报告和原始记录的归档管理;3.7 检验检测过程中发生异常情况,由技术负责人主持处理。

4 程序4.1检验检测业务受理4.1.1市场业务部人员负责一般检验检测业务受理,签订委托检验合同(协议),协议内容应包括:(1)委托检验产品的名称、规格型号、出厂等级,生产企业名称、生产日期、生产批号;(2)申请人名称、地址及联系方式;(3)委托仲裁检验的依据和检验项目;(4)批量产品仲裁检验的采样方式;(5)完成时间、检验费用;(6)违约责任及其他约定;(7)双方代表签章。

4.1.2委托检验对客户有要求的,其检验依据、检验方法、抽样方式、判定依据等均应按合同(协议)规定执行。

4.2 合同评审按《评审客户要求、标书、合同程序》进行。

4.3检验检测任务下达检验检测业务由实验室负责人分流并下达给各检验检测人员,检验检测人员根据检验检测协议或合同开展检验检测工作。

4.4样品的标识由样品管理员按《样品管理程序》进行样品标识。

4.5检验检测前的准备4.5.1各检验检测人员应在检验检测前选用合适的检验检测方法。

如需采用非标准方法时按《检验检测方法控制程序》组织方法确认并征得委托方同意后执行,检验检测结束后,所有非标方法的来源、方法确认记录及方法等资料应连同检验检测报告和检验检测原始记录一并存档。

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实验室现场检测工作程序

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实验室现场检测工作程序

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实验室现场检测工作程序1 目的对现场检测时的环境、样品、设备、人员等实施有效控制,保证现场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2 范围适用于客户要求或必须到现场进行的抽样/检测工作。

3 职责3.1 各相关业务科(所)具体实施外部现场检测。

3.2 各相关业务科(所)质量监督员实施外部环境现场检测监督。

4 程序4.1 根据客户需要,各相关业务科室在审核满足工作环境的前提下,负责协调好具体安排,确定检测人员,并通知客户。

4.2 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人同意后,携带“现场检测记录表”方可外出执行现场检测任务。

4.3 检测人员携带的仪器,必须配备专用的设备箱,运输中做好防震、防尘、防潮工作,对特殊的设备,应倍加小心。

4.4 现场检测的样品,检测人员直接与客户签订××PF01-07-01《检测协议书》。

4.5 现场采样需带回检测科室检测的样品,客户需到样品室签订××PF01-07-01《检测协议书》。

4.6 现场检测时,检测人员应根据计量规程或国家标准、技术规范,对检测时的现场工作环境进行检查,确定符合后,才能进行检测工作,并将环境条件记录在检测原始记录上。

4.7 在现场环境符合的情况下,检测人员还应对携带到现场的仪器状态进行检查;确认工作状态良好后,才能进行工作,检测工作结束后也应进行检查。

4.8 现场检测结束后,应按××PF01-24-01《现场检测记录表》的要求填写有关内容,并由委托客户有关人员签署意见,确定取报告方式。

4.9 无样品带回实验室的现场检测,由现场检测人员将资料交样品室,由样品室整理后出具报告;需带回实验室测试的样品,按××PF01-34《采(抽)样程序》进行。

4.10 样品室将××PF01-24-01《现场检测记录表》与检测人员出具的报告作为原始记录归档。

5 相关文件5.1 ××PF01-07《合同评审程序》5.2 ××PF01-17《设施和环境条件控制程序》5.3 ××PF01-30《仪器设备管理程序》5.4 ××PF01-34《采(抽)样程序》6 质量记录6.1 ××PF01-07-01《检测协议书》6.2 ××PF01-24-01《现场检测记录表》。

施工现场检测试验管理制度

施工现场检测试验管理制度

施工现场检测试验管理制度一、总则施工现场是建筑工程实施的核心场所,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工期和安全,必须严格执行检测试验管理制度。

本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和指导施工现场的检测试验工作,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生产。

二、组织机构1.施工单位:负责实施本管理制度,保证施工现场检测试验工作的顺利开展。

2.检测机构:由具备相应资质和能力的第三方机构承担检测工作,为施工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

3.监理单位:负责监督和审核施工现场检测试验工作的执行情况,确保合规性。

三、检测内容1.原材料检测:对施工所用原材料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质量要求。

2.施工工艺检测:对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进行检测,保证施工过程符合设计要求。

3.成品质量检测:对施工完成后的成品进行全面检测,确保工程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四、检测程序1.计划阶段:在施工前制定检测试验计划,明确检测内容、检测方法和检测标准。

2.实施阶段:按照检测试验计划进行检测工作,确保检测结果真实可靠。

3.记录阶段:对检测结果进行记录和整理,形成检测报告并进行归档保存。

五、检测责任1.施工单位:负责组织实施检测试验工作,确保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2.检测机构:负责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检测工作,保证检测结果可信度。

3.监理单位:负责对检测工作进行监督和审核,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

六、监督管理1.自查制度:建立施工单位自查制度,对施工工程进行自检,及时发现并整改问题。

2.定期检查:监理单位定期对施工现场的检测试验工作进行检查,确保检测工作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3.违规处理:对发现的违反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和质量。

七、附则1.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施行统一管理。

2.相关事宜未尽事宜,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执行。

3.本文档最终解释权归施工单位所有。

结束以上即是施工现场检测试验管理制度的内容,希望能够对各位施工单位相关人员提供一些指导和规范。

在施工现场的检测试验工作中,严格遵守本管理制度,共同致力于提升施工质量和安全水平。

程序文件-JY-QP-33-2017采样和现场检测控制程序

程序文件-JY-QP-33-2017采样和现场检测控制程序

1 目的确保采样和现场检测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使采集样品的代表性、有效性和完整性,有效控制样品运输和流转过程,规范实施现场检测行为,制定本程序。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检测过程中样品的采集、运输、流转和现场检测各环节的控制。

3职责3.1 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检测(采样)方案的审定。

3.2 项目负责人负责检测(采样)方案编制。

3.3 实验室负责采样器具、容器管理、固定剂的配制等工作。

3.4 采样人员实施采样,保证所采样品的代表性、有效性和完整性,负责样品的安全移送工作。

3.5 质量监督员负责采样、运输、现场检测过程的质量监督。

4 工作程序4.1 采样方案4.1.1 检测(采样)方案应能够实现检测任务的检测目标,满足相关标准方法的技术要求,保证样品的代表性、有效性和完整性,内容应完整,可操作性强。

4.1.2 检测(采样)方案应包括(但不限于)采样地点、频次、时间、人员、仪器设备、样品标识、运输条件、检测方案和质量控制措施等。

使样品在数量、时空分布上能正确反映被测物质的浓度水平和变化规律。

4.1.3 必要时,应先进性现场踏勘,了解现场实际情况后再编制检测(采样)方案。

必要时,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对检测(采样)方案进行审定,批准后实施。

4.2 样品采集4.2.1 采样工作由实验室承担,应由两人以上协同采样,至少有一人持证上岗。

采样人员根据采样方案确定的采样点位、频次、时间和方法进行采样。

4.2.2 质量控制室和采样人员根据采样方案准备采样所需设备、试剂、采样器具和容器。

如大气和废气采样设备的流量校准、采样管的清洗与干燥、噪声检测仪的声级校准、水和废水采样容器的清洗、固定剂的配制等。

采样前,应核查相关设备的关键指标。

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备、样品、可靠和有效性,对现场检测时的环境、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人员等实施有效控制,使对检测的影响量减至最低,特制定本程序。

范围2
适用于客户要求或必须到现场进行的检测工作,包含了人员和设备的安全、环境的监控、影响现场检测时的隔离措施。

3 职责 3.1 技术负责人的职责维护本程序的有效性。

3.2 测试组组长的职责负决定实施应急隔离措施。

建立监控措施和手段,制定现场环境控制目标,责外出检测工作的质量控制。

检测人员的职责3.3
负责记录检测环境的监控数据。

工作程序4
现场检测的要求4.1在审核满足工作环境的前提下,根据客户需要,对于需要现场检测的产品,4.1.1 由办公室协调好具体的日程安排,并通知客户。

4.1.2 现场检测人员应经检测室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外出执行现场检测任务。

检测人员、测试仪器设备、技术文件的准备按照标准的要求进行。

4.1.3
《样品管理程序》按的规定执行。

4.1.4 在检测过程中,检测样品应有专人负责, 4.1.5 受检单位人员不能担任检测和记录人。

检测人员应严格遵守《保密控制程序》中的保密制度规定。

4.1.6
并由委托客户或其有关人员签现场检测结束后,4.1.7 应按要求填写有关内容,65
员进入工程现场进行检测时必须佩戴安全防护设施。

如:4.2.1
帽、防刺鞋、工作服、防护眼镜、防尘口罩等。

运输中做4.2.2 检测人员所携带的仪器设备必须配置统一的美观的设备运输箱,好防震、防尘、防潮工作,对于有特殊要求的设备应倍加小心。

以及仪4.2.3 进入现场的仪器设备必须配
有防漏电插销板和电源电压检测仪表,器设备防水、防尘护罩及防震措施等。

防止无关人员进入检测区域影响检测结检测区域必须用隔离带实施隔离,4.2.4 果的准确性或对误入者构成人身伤害。

检测活动中,还应符合《实验室安全作业管理程序》中的相关规定,确保4.2.5
化学危险品、毒品、有害生物、电离辐射、高温、高电压、撞击以及水、气、火、电等危及安全的因素和环境得以有效控制,并有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环境的
监控4.3
应根据所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条件和 4.3.1 检测组负责人在制定检测实施方案时,对被测对象的测量要求制定出现场检测时的极限环境的限制条件和条件保障。

如: a. 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保障;供电和供水的条件及保障;A.
吊装和运输保障;c.
供气通风与气压条件;d.
e. 温度和湿度条件;粉尘和烟雾干扰;
f.
g. 光线干扰;噪声震动和电磁场干扰;h.
66
检测组负责人应组织配对有条件要求和限制的检测活动,4.3.2 赴现场检测时,带相应的监测设备。

现场监测设备的使用要求应符合《量值溯源程序》和《仪器设备控制与管理程序》的要求。

开展现场检测时,检测组负责人应组织携带检测仪器设备和环境监测设4.3.3
备。

达到现场作业区后,检测组负责人应根据检测规程或标准、实施细则,安4.3.4装环境监测设备,开展对检测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是否达到要求进行定量评价或验证。

检测组负责人向客户提进行检测准备工作,在确认环境符合检测要求后,4.3.5
即当确认各种环境和条件已满足检测要求后,出配合对各种条件保障进行核查。

可组织实施现场检测,并将环境条件记录在检测原始记录上。

检测人员还应对带到现场的仪器设备状态进行在现场环境符合的情况下,4.3.6
并在仪器使用记录表中记录,确认带到现场仪器设备的技术状态是否完好,检查,装检测工作结束后也应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和记录,确认仪器正常后方可使用。

入储运箱,做好运输准备,回单位后及时送回原存放位置。

4.3.7 借用仪器设备的要求应对所借用仪器设备的技术状态和检定4.3.7.1 需借用外单位仪器设
备检测时,校准有效期是否满足检测标准的要求进行核查,并填写附录《借用仪器设备协/ ,以满足检测工作需要。

议书》检测人员应熟悉和掌握该仪器的结构和工作对借用的外单位仪器设备,4.3.7.2
原理及操作规程,以确保检测数据的正确性。

检测组负责人必须核查该借用仪器设备的技术状态和检定有效期并进4.3.7.3
检测结束后带回借用的主要仪器设核查结果记录在检测测试记录表中,行校验,,附在检测测试记录表中。

复印件备的鉴定证书或相关证明()67
直至环境条件恢复检测规定的要求。

要求时,检测组负责人应责令停止检测作业,以保对难以控制的环境条件,检测活动应考虑在时间和地域上实施隔离,4.3.9
证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检测活动中,检测人员除了应当记录检测数据和环境检测结果,还应记4.3.10
《仪录被测对象的详细情况和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

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可参照器设备控制与管理程序》中的有关要求。

,确保检测产生的废气、废液、4.3.11 检测活动中,还应符合《环境保护程序》固废物等的处理符合环境和健康的要求,并有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粉尘、噪声、检测环境的隔离4.4
检测组负责人应决定停当环境监测结果显示环境条件达不到检测要求时,4.4.1 止检测,对不能间断检测活动的检测数据应宣布数据无效。

即考虑在无干扰时段进行检实施时间隔离。

4.4.2 检测组负责人应与客户协商,测,并希望做好必要的条件保障。

可请客当现场环境持续达不到检测要求时,应停止现场检测计划的实施,4.4.3
户考虑可否改变检测方法,如在实验室中实施模拟检测或其他方式。

4.4.4 必要时检测室可对检测数据或结果进行修正。

对影响工作质量和涉及安全的区域和设施的控制和标识4.5
应对相关工作或当涉及其他客户的机密时,4.5.1 为防止影响工作质量和安全,区域、设施进行正确、显著的标识,如设置警示标识、隔离带等,防止未经允许客户必须经检测组负责人同意在指定人员的陪同下合理进的人员进入检测区域,入该检测工作受控区。

相关文件5
5.1 《量值溯源程序》《样品管理程序》5.2
68
《实验室安全作业管理程序》5.4
《环境保护程序》5.5
6 质量记录《借用仪器设备协议书》6.1
6.2 《仪器设备使用记录》
6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