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实验分析与研究

合集下载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摘要:物理是中学学习的必学课程,在教育学科分配上,占据了不小的比例。

物理实验教学是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开拓更大的潜能,并且获得更充分、生动的教学成果。

但是,国内大部分学校都只是注重学生在物理学科的卷面分数,以追求升学率为主要目的,却剥夺了学生的实践课程,使得国内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非常薄弱。

面对目前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与问题,本文将个人做出一定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关键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问题分析;对策研究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212-01“在物理学产生和发展的漫长过程中,物理实验始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们所指出的理论是否正确,都必须通过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来检验。

物理学是实验科学,实验室物理学的基础。

凡物理学的概念、规律及公式等都是以客观实验为基础的,即物理理论绝不能脱离物理实验结果的验证。

”1.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1.1 有限的物理实验条件,满足不了实验教学的运行。

”目前,国内大部分的中学都存在物理实验条件有限的问题。

由于中学校园的场地有限,不能合理的安排足够的物理实验室,更不能把物理实验室的实验工作放在适当的位置。

”再加上中学学校对学生的物理实践活动一直都不重视,因此,中学物理实验的条件,根本满足不了学生的实践需求。

1.2 学校物理实验室的实验仪器缺乏,实验材料有限。

因为物理实验室的实验仪器价格不便宜,建立一个物理实验室需要花费比较大的一笔资金,但是,中学的教育资金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很多学校所建立的物理实验室都特别少,器材也缺乏,在实验中所需的材料也非常有限。

而且,物理实验教学的部分实验要求严格,以中学的物理实验条件来说,并不能满足实验的实际需求。

1.3 学校态度不端正,对于中学实验教学并没有真正重视。

”虽然,国内的教育体系都倡导以实践为主要教学方式,但是大部分中学为了达到好的升学率,在物理实验教学完全没有投入实际的运作。

高中物理的实验及结论教案

高中物理的实验及结论教案

高中物理的实验及结论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磁场对电流的影响,探究磁场与电流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磁铁、导线、电源、电流表、磁场仪
实验步骤:
1. 将导线绕制成圆圈形,并连接电源和电流表,组成一个简单的电路。

2. 将磁场仪放在导线圈中间,记录磁场强度的数值。

3. 打开电源,使电流通过导线圈流动。

4. 观察磁场仪的指针变化,并记录此时磁场的强度值。

5. 逐渐增大电流,再次观察磁场仪的指针变化。

实验结论:
1. 当电流通过导线圈流动时,会在周围产生一个磁场。

2. 增大电流强度会使磁场的强度增大。

3.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电流与磁场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即安培右手定则。

注意事项:
1. 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实验场地的整洁,注意安全。

2. 在实验过程中小心操作,避免触电或其他意外发生。

3. 实验结束后,及时关闭电源,并注意导线圈可能产生的热量。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实验报告2 - 力学演示实验研究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实验报告2 - 力学演示实验研究

力学演示实验研究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熟悉仪器使用,熟练基本操作2.参与实验过程,获得实验体会3.明确实验原理,掌握操作要领4.探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能【实验器材】实验仪器如下所示:【实验过程与数据处理】一、重心实验重心,是在重力场中,物体处于任何方位时所有各组成质点的重力的合力都通过的那一点。

规则而密度均匀物体的重心就是它的几何中心。

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以用悬挂法来确定。

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另外,重心可以指事情的中心或主要部分。

1.定义: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2.物体的重心位置:(1)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例如,均匀细直棒的中心在棒的中点,均匀球体的重心在球心,均匀圆柱的重心在轴线的中点。

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以用悬挂法来确定.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2)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

载重汽车的重心随着装货多少和装载位置而变化,起重机的重心随着提升物体的重量和高度而变化。

3.重心的影响因素:(1)物体的形状(2)质量的分布实验一:寻找薄片重心实验寻找重心的方法:(1)悬挂法:只适用于薄板(不一定均匀)。

首先找一根细绳,在物体上找一点,用绳悬挂,划出物体静止后的重力线,同理再找一点悬挂,两条重力线的交点就是物体重心。

(2)支撑法:只适用于细棒(不一定均匀)。

用一个支点支撑物体,不断变化位置,越稳定的位置,越接近重心。

一种可能的变通方式是用两个支点支撑,然后施加较小的力使两个支点靠近,因为离重心近的支点摩擦力会大,所以物体会随之移动,使另一个支点更接近重心,如此可以找到重心的近似位置。

(3)针顶法:同样只适用于薄板。

用一根细针顶住板子的下面,当板子能够保持平衡,那么针顶的位置接近重心。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论文8篇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论文8篇

第一篇苏科版初中物理实验的思虑一、目前实验教课的常有形式苏科版物理实验固然以活动的形式表现,但是在教课中主要表此刻以下四个方面。

1演示实验。

此类实验应当保证成功,简略方便,视度要尽量大,现象要清楚。

在实验中要注意解说配合,引导学生察看,启迪学生概括推理。

2随堂实验。

这类方式能使学生听、视、动、思同时激发,但需要的器材比较多,能够敷衍了事,发动学生利用生活用品和自制教具。

3学生疏组实验。

学生在实验室中,用几乎一节课的时间都是自己着手达成预约的实验任务,而教师则在讲堂上巡回指导。

学生经过实验学习基本仪器的使用,学习基本的丈量、察看技术,并试试办理实验数据,进行偏差解析,独立写出实验报告,使实验能力获取提高。

4课外实践活动。

这是物理实验的一种增补形式,对一些需要用时较长的察看实验,或不可以在讲堂达成的实验是极实用的。

二、对物理实验的思虑及改良在物理实验教课,笔者碰到了一些实验现象不显然或实验不好操作等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虑及改良。

⒈苏科物理八上13 音调实验中,纸片划过木梳、橡皮筋振动的实验目的是让学生感觉音调高低并研究音调高低与振动之间的关系。

⒉苏科物理八年级上教材39 图 2-20 中压缩体积,乙醚液化的实验,在常温下,靠拉开活塞很难做到液态乙醚所有消逝,压缩体积气态乙醚液化后散布注射器筒壁,多半学生察看困难,直观成效不好。

如用一只空的透明外壳打火机和充气罐取代上述实验,调整好打火和充气罐的地点关系,对打火机充气,则能够清清楚楚地察看到打火机内气体被压缩时变为液体,还简单联想到自家液化气罐的灌入情景。

⒊苏科物理八年级下教材97 图10-136,在解说物体沉浮条件时,采纳向清水中加盐的方法使已沉底的鸡蛋上调,假如用彩色气球中注满密度比水略重的盐水经过调理烧杯中盐水浓度演示此现象,因为气球坚韧不易破、颜色娇艳易察看和时间长了密度不变,成效比用鸡蛋要好。

⒋苏科物理八年级下教材 85 图 10-17 马德堡半球实验作为阅读资料出现,假如先让学生看课本开头一自然段对于历史上马德堡半球实验后,再取出马德堡半球,让学生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这时它在学生眼前的就不再不过是一个冷飕飕的球形铁制品,而成为一个富裕传奇色彩的生动开朗的历史目睹。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

Jn20 u.08
V019 No 2 . .
中学 物 理 实验 教 学 现 状 分 析 与策 略研 究
蔡 志 凌
( 温州 大学 教育学 院 , 浙江 温州 3 5 1) 205

要 : 理实 验既是 物理 教 学 的重 要 基 础 , 是 物理 教 学 的 重要 内容 、 法 和 手段 , 是 培养 学 生 创 物 又 方 也
理解 和掌 握就 会更 好 。 变验 证 性 实验 为探 索性 实验 。 传 统 的物 理 实 验教 学常 常 是 教 师 把 实 验 目的 、 容 、 骤 详 细 而 内 步 周 密地安 排好 , 至 连结 论 也 预先 讲 给 学 生 。学生 甚 只需 依葫 芦 画瓢 地 被 动 验 证 结 论 。结 果 使 学 生 失 去对 实验 的探 究欲 望 , 在学 习 中缺 乏灵 活 性 和创 造
才 能最 终达 到改变 实验 教学现 状 , 提高学 生实 验能 力的 目标 。 关 键词 : 物理 实验 ; 教学方 法 ; 实验室 管理 ; 教师 素养
中图分 类号 : 6 3 7 文献标识 码 : 文章 编号 : 0 7 2 ( 0 8 0 0 3 0 G3. A 1 9— 2 8 2 0 )2— 0 9— 4 0
南 地 区五所 中 学 12 0名 学 生 及 7 0 5名 物理 教 师 和
合 当代科 技 发展 、 利 于培 养 具 有扎 实 基 础 知识 和 有
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的物理 实验教学新体 系, 下 面就几 方 面 的问题进 行探讨 。


体现探究 , 更新实验教学方 法
改 演示 实验 为 师 生 协 同 实验 。协 同 实 验 指 在 教师示 范 的 同时 学 生 也 进 行 实 验 操作 。学 生 只有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分析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分析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分析引言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并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增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实验报告进行分析,从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及结果、实验问题及解决方法等方面展开讨论。

实验目的实验报告应首先明确实验的目的,即进行实验的原因和要达到的效果。

例如,通过实验测量弹簧的弹性系数,目的是研究弹簧的力学性质,并探讨力和位移之间的关系。

实验目的的明确性对于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准确分析具有重要作用。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是实验报告中的重要部分,它详细描述了实验的操作过程和使用的仪器工具。

实验步骤的清晰度和准确性对于他人能否复制实验有关联,并且决定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在实验步骤中,应提供足够的细节,例如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所使用的仪器的型号和精确度等等,以保证实验可以被其他人顺利复制。

实验数据及结果实验数据及结果是实验报告的核心内容,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并验证实验目的。

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于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在报告中,可以通过表格、图表、计算公式等形式来展示实验数据,以便其他人更直观地理解实验结果。

此外,还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解释和分析,指出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是否相符,并探讨可能的误差来源。

实验问题及解决方法在实验进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测量误差较大、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不符等等。

在实验报告中,应对这些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可能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例如,如果实验中发现力与位移之间的关系并不符合理论公式,可以分析可能的原因是仪器精度不足、实验操作不准确等,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如增加测量次数、提高仪器精度等。

实验改进方法通过对实验过程的分析可以发现一些不足之处,可以在实验报告中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

例如,如果实验中测量误差较大,可以通过增加测量次数、提高仪器精度等方式来改进实验。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行动研究——研究报告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行动研究——研究报告

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的行动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依据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实验探究成为物理教学的主要教学模式,本人在实施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在上实验时异常兴奋,出现很多问题:比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需要完成的实验,有个别学生不愿参与动手进行实验,只是在那看其他同学操作,等结果出来一抄就结束了,还有原有的实验报告单太过于简单,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规定的时间内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尤其是分组实验教学任务是我要解决的问题。

1.物理教学的现状在指导思想上,将科学教育等同于学科教育,忽略了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培养目标的定位。

在教学内容上,过于强调对概念、规律抽象的记忆,大量、反复的进行习题训练等,淡化了科学方法教育以及科学思想形成的过程。

在教学方法上,传承性的讲授法仍占主导地位,重结果教学轻过程教学,学生难以体验物理科学的魅力,因而也就不利于科学素养的形成。

2.物理新课程标准实施现状物理新课程已进入实施阶段,探究式教学逐渐被广大物理教师接受,但如何进行科学实验探究的研究还不多,如何有计划的上好实验课。

彻底摆脱讲实验、背实验的被动接受的教学局面,教师感觉还很棘手,不能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教学思想。

二.研究依据1.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是本研究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物理新课程标准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物理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理解物理、学习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它的基本理念是: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学习,并形成持续的物理学习兴趣以及学好物理的自信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一定的科学素养;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评价方式等。

物理教学实践研究报告(3篇)

物理教学实践研究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物理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本报告以某中学物理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教学实践过程的观察、分析和总结,探讨物理教学的有效策略,为物理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1. 研究对象:某中学七年级物理教师及学生2. 研究方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三、研究内容1. 物理教学现状分析(1)教师教学观念: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够深入,教学方法单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2)学生学习情况:学生对物理学科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不高,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3)教学资源:学校物理实验室设施不完善,实验器材不足,教师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2. 物理教学实践策略(1)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新课程理念教师应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学观念,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学校应加大物理实验室建设力度,完善实验设施,教师应充分运用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5)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学质量。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1.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通过开展新课程理念培训,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教学观念逐渐转变,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

2. 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3. 学生实验能力的提升通过加强实验教学,学生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得到锻炼。

4. 家校合作得到加强教师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学生成长,形成了良好的教育合力。

中学物理老师教研小课题(3篇)

中学物理老师教研小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

物理学科作为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物理实验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内容单一、实验过程缺乏引导、实验评价方式单一等。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以提高物理实验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目的1. 了解核心素养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体现,明确物理实验教学的目标。

2. 分析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3. 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提高物理实验教学质量。

4. 为教师提供有效的实验教学策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课题研究内容1. 核心素养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体现(1)科学素养: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推理能力。

(2)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创新意识。

(3)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2. 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实验内容单一,缺乏创新性。

(2)实验过程缺乏引导,学生自主性不足。

(3)实验评价方式单一,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

3.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1)构建实验教学目标体系,明确核心素养在实验教学中的体现。

(2)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和创新性。

(3)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能力。

(4)改革实验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

4. 实验教学策略(1)教师培训:加强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提高教师实验教学能力。

(2)实验器材更新:更新实验器材,提高实验效果。

(3)实验课程设置:合理设置实验课程,保证实验教学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核心素养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物理详细实验方法分析(精品推荐)

初中物理详细实验方法分析(精品推荐)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分析一、控制变量法物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或条件加以人为控制,使其中的一些条件按照特定的要求发生变化或不发生变化,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可以说任何物理实验,都要按照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控制某些条件来研究.如: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以及导体的电阻都有关系,中学物理实验难以同时研究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而是在分别控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分别得出实验结论.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在动脑与动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找到这“两个关系”,最终得出欧姆定律I=U/R.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控制导体的长度和材料不变,研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保证压力相同时,研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扭转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学会学习.中学物理课本中,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的有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阻一定、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研究电压一定、电流和电阻的关系;研究电流做功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等均应用了这种科学方法.二、转换法一些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的微观现象,要研究它们的运动等规律,使之转化为学生熟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现象来认识它们.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转换法”. 如:分子的运动,电流的存在等,如:空气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可以根据空气流动(风)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分子看不见、摸不到,不好研究,可以通过研究墨水的扩散现象去认识它;电流看不见、摸不到,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我们可以根据电流产生的效应来认识它;磁场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可以根据它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再如,有一些物理量不容易测得,我们可以根据定义式转换成直接测得的物理量.在由其定义式计算出其值,如电功率(我们无法直接测出电功率只能通过P=UI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出U、I计算得出P)、电阻、密度等.中学物理课本中,测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我们转换成测排开水的体积;我们测曲线的长短时转换成细棉线的长度;在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换成测拉力的大小;大气压强的测量(无法直接测出大气压的值,转换成求被大气压压起的水银柱的压强)测硬币的直径时转换成测刻度尺的长度;测液体压强(我们将液体的压强转换成我们能看到的液柱高度差的变化);通过电流的效应来判断电流的存在(我们无法直接看到电流);通过磁场的效应来证明磁场的存在(我们无法直接看到磁场);研究物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我们无法直接感知内能的变化,只能转换成测出温度的改变来说明内能的变化);在研究电热与电流、电阻的因素时,我们将电热的多少转换成液柱上升的高度;在我们研究电功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时候,我们将电功的多少转换成砝码上升的高度;密度、功率、电功率、电阻、压强(大气压强)等物理量都是利用转换法测得的;在我们回答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我们回答说小球在平面上滑动的越远则动能越大,就是将动能的大小转换成了小球运动的远近.以上列举的这些问题均应用了这种科学方法.三、放大法在有些实验中,实验的现象我们是能看到的,但是不容易观察.我们就将产生的效果进行放大再进行研究. 比如音叉的振动很不容易观察,所以我们利用小泡沫球将其现象放大.观察压力对玻璃瓶的作用效果时我们将玻璃瓶密闭,装水,插上一个小玻璃管,将玻璃瓶的形变引起的液面变化放大成小玻璃管液面的变化.四、积累法在测量微小量的时候,我们常常将微小的量积累成一个比较大的量、比如在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的时候,我们先测量100张纸的厚度在将结果除以100,这样使测量的结果更接近真实的值就是采取的积累法.要测量出一张邮票的质量、测量出心跳一下的时间,测量出导线的直径,均可用积累法来完成.五、类比法在我们学习一些十分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量时,由于不易理解我们就拿出一个大家能看见的与之很相似的量来进行对照学习.如电流的形成、电压的作用通过以熟悉的水流的形成,水压使水管中形成了水流进行类比,从而得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的结论.学生在学习电学知识时,在老师的引导下,联想到:水压迫使水沿着一定的方向流动,使水管中形成了水流;类似的,电压迫使自由电荷做定向移动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抽水机是提供水压的装置;类似的,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水流通过涡轮时,消耗水能转化为涡轮的动能;类似的,电流通过电灯时,消耗的电能转化为内能.我们学习分子动能的时候与物体的动能进行类比;学习功率时,将功率和速度进行类比.通过类比,用大家熟悉的水流、水压的直观认识,使得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电流、电压等知识跃然纸面,栩栩如生.六、理想化物理模型实际现象和过程一般都十分复杂的,涉及到众多的因素,采用模型方法对学习和研究起到了简化和纯化的作用.但简化后的模型一定要表现出原型所反映出的特点、知识.模型法有较大的灵活性.每种模型有限定的运用条件和运用的范围.中学课本中很多知识都应用了这个方法,比如有:液柱、(比如在求液体对竖直的容器底的压强的时候,我们就选了一个液柱作为研究的对象简化,简化后的模型依然保留原来的特点和知识);光线、(在我们学习光线的时候光线是一束的,而且是看不见的,我们使用一条看的见的实线来表示就是将问题简化,利用了理想化模型);液片、(在我们研究连通器的特点,求大气压时我们都在某一位置取了一个液面,研究该液面所受到的压强和压力,也是将问题简化,利用理想化模型法);光沿直线传播(在我们学习中我们知道真正的空气是各处都不均匀的,比如越往上空气越稀薄,在比如因为空气各处不均匀形成了风,而在光是沿直线传播一节中我们将问题简化,只取一个简单的模型,一条光线在均匀的介质中传播).匀速直线运动;(生活中很少有一个物体真正的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我们研究问题的时候匀速直线运动只是一个模型)磁感线(磁感线是不存在的一条线,但是我们为了便于研究磁场我们人为的引入了一条线,将我们研究的问题简化.)七、科学推理法当你在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的时候就是在进行推理,或说是在做出推论,例如当你家的狗在叫的时,你可能会推想有人在你家的门外,要做出这一推论,你就需要把现象(狗的叫声)与以往的知识经验,即有陌生人来时狗会叫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得出符合逻辑的答案如: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时,当我们把物体在越光滑的平面运动的就越远的知识结合起来我们就推理出,如果平面绝对光滑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在做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时,当我们发现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就越小时,我们就推理出,真空是不能传声的.八、等效替代法比如在研究合力时,一个力与两个力使弹簧发生的形变是等效的,那么这一个力就替代了两个力所以叫等效替代法,在研究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时,也用到了这样的方法.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我们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验证物与像的大小相同,因为我们无法真正的测出物与像的大小关系,所以我们利用了一个完全相同的另一根蜡烛来等效替代物体的大小. 九、归纳法是通过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信息的技术.要做出正确的归纳,就要从总体中选出的样本,这个样本必须足够大而且具有代表性.在我们买葡萄的时候就用了归纳法,我们往往先尝一尝,如果都很甜,就归纳出所有的葡萄都很甜的,就放心的买上一大串.比如铜能导电,银能导电,锌能导电则归纳出金属能导电.在实验中为了验证一个物理规律或定理,反复的通过实验来验证他的正确性然后归纳、分析整理得出正确的结论.在阿基米德原理中,为了验证F浮=G排,我们分别利用石块和木块做了两次实验,归纳、整理均得出F浮=G排,于是我们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确性,使用的正是这种方法.在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中,我们反复做了三次实验来验证F1×L1=F2×L2也是利用这种方法.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结论的得出(在实验中对多种结论进行分析整理并得出最后结论时),都要用到这一方法.在验证导体的电阻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时候,经过多次的实验我们得出了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材料,横截面积,温度有关,也是将实验的结论整理到一起后归纳总结得出的.在所有的科学实验和原理的得出中,我们几乎都用到了这种方法.十、比较法(对比法)当你想寻找两件事物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就需要用到比较法,可以进行比较的事物和物理量很多,对不同或有联系的两个对象进行比较,我们主要从中寻找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从而进一步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如,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如,比较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点;如,电动机和热机;如,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利用比较法不仅加深了对它们的理解和区别,使同学们很快地记住它们,还能发现一些有趣的东西.十一、分类法把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导体和绝缘体.十二、观察法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和思索得来的.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如长度、时间、温度、质量、密度、力、电流、电压等物理量的测量实验中,要求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实验技能.大部分均利用的是观察法.十三、比值定义法例:密度、压强、功率、电流等概念公式采取的都是这样的方法.十四、多因式乘积法例:电功、电热、热量等概念公式采取的都是这样的方法.十五、逆向思维法例:由电生磁想到磁生电。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优)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优)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优)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物理探究实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准备技能准备:弹簧测力计,长木板,棉布,毛巾,带钩长方体木块,砝码,刻度尺,秒表。

知识准备:1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平衡。

2 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4 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的大小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拉力的数值可从弹簧测力计上读出,这样就测出了木块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力。

探究导引探究指导:关闭发动机的列车会停下来,自由摆动的秋千会停下来,踢出去的足球会停下来,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

运动物体产生摩擦力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物体间要相互接触,且挤压;2接触面要粗糙;3两物体间要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由力的三要素可知:摩擦力除了有作用点、方向外,还有大小。

提出问题: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猜想1: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

猜想2: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3: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产生摩擦力的两种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探究方案: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从而改变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压力;把棉布铺在长木板上,从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改变木块与长木板的接触面,从而改变接触面积。

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探究过程:1 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2 在木块上加50g的砝码,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8N3 在木块上加200g的砝码,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12N4 在木板上铺上棉布,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11N5 加快匀速拉动木块的速度,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6 将木块翻转,使另一个面积更小的面与长木板接触,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探究结论:1 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10篇及分析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10篇及分析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10篇及分析实验一:简单机械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简单机械实验,探究摩擦力和力的平衡。

实验步骤:
1. 将一块物体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质量并记录。

2. 在物体上加上一块具有一定质量的重物,测力计测量物体的质量,并记录测得的力值。

3. 将物体放在平衡辐射光滑斜面上,调整斜面的角度,直到物体静止不动。

4. 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斜面上的质量,并记录测得的力值。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当斜面的角度增加时,物体在斜面上的质量也随之增加。

这说明斜面的倾斜角度会影响物体的平衡状态。

另外,实验中测得的力值也可以用来计算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以及力的平衡情况。

实验二:电路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电路实验,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性。

实验步骤:
1. 将两个电阻器连接在一起,并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流和
电压的数值。

2. 将两个电阻器改为并联连接,并再次测量电流和电压的数值。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串联电路中电流的数值相同,而电压的数
值相加;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数值相加,而电压的数值相同。

这说
明电阻器的串联和并联连接方式对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分布有影响。

这些结果对于电路的设计和分析非常重要。

......(继续编写其他实验报告和分析)。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实践研究一、引言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一直被认为是物理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数据等,从而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目前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内容不够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实验步骤过于复杂,实验结果难以观察和记录等。

需要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进行创新与实践研究,以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和吸引力。

二、核心素养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作用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等。

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至关重要,因为通过实验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学习物理知识,还可以培养核心素养。

在进行物理实验时,学生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能力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需要发挥创新能力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改进;需要运用沟通能力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任务等。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三、创新实验教学设计1. 实验内容的选择在进行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时,应该注重实验内容的选择,要选择能够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的实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选择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实验内容,如自由落体实验、摩擦力实验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物理规律。

2. 实验步骤的简化实验步骤的简化是创新实验教学的重要举措之一。

过于复杂的实验步骤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应该对实验步骤进行简化,让学生能够轻松掌握实验操作技巧,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3. 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记录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记录,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物理知识,并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良好地观察实验现象,并且规范地记录实验数据。

四、实践研究在进行创新实验教学设计后,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践研究,发现以下效果:1. 学生学习兴趣增强通过创新实验教学设计,实验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学生学习兴趣大大增强。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一、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已经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然而,目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1.实验设备陈旧、实验内容过时。

由于资金不足、设备更新缓慢,很多学校的物理实验室设备陈旧、实验内容过时,导致学生无法真正感受到科学实验的魅力。

2.实验操作简单、缺乏挑战性。

很多实验内容偏向于基础实验,操作简单,缺乏挑战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

有些学校在教学中将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割裂开来,导致学生无法将实验中学到的知识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不能达到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4.实验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和师资培训的不足,一些中学物理实验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无法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

二、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对策研究为解决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加强实验设备更新,拓展实验内容。

学校应该加大对实验设备的投入,及时更新实验设备,增加新颖有趣的实验内容,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科学的乐趣。

2.设计有挑战性的实验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有挑战性的实验内容,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教师应该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验中学到的知识与理论知识相互印证,达到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4.提高实验教师水平,加强师资培训。

学校应该加大对实验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实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

综上所述,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加强实验设备更新、设计有挑战性的实验内容、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以及提高实验教师水平等对策,可以进一步提高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物理教学实践报告中学生(3篇)

物理教学实践报告中学生(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物理教学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开展了一次物理教学实践活动。

本文将对我校物理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实践效果及反思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实践活动的开展1. 实践活动背景本次物理教学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活动时间为两周,涉及初中物理课程的多个知识点。

2. 实践活动内容(1)分组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每个小组负责一个知识点的研究和探究。

(2)实验操作:针对每个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3)小组讨论:实验结束后,各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实验心得,总结实验规律。

(4)课堂展示: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在课堂上进行实验展示和讲解。

(5)知识竞赛:组织一次物理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活动实施过程(1)前期准备: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和知识点,制定详细的实践活动方案,包括实验材料、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

(2)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3)小组讨论:实验结束后,教师组织各小组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规律。

(4)课堂展示:各小组代表在课堂上进行实验展示和讲解,其他学生认真聆听,积极参与讨论。

(5)知识竞赛:组织一次物理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实践效果1. 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了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2.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尝试、改进实验方法,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提升了学生的物理素养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对物理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物理素养。

4. 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加强了交流与合作,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物理实验中的结果分析与讨论

物理实验中的结果分析与讨论

物理实验中的结果分析与讨论在进行物理实验时,得到实验结果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结果分析与讨论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实验现象,验证理论模型,并为未来研究和应用提供指导。

本文将以物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为主题,从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及数据处理等方面展开讨论。

1. 实验目的物理实验的目的通常是为了验证或研究特定物理现象,并获得与目标相关的实验数据。

在结果分析与讨论中,我们需要明确实验目的,以便在后续部分对实验数据进行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2. 实验方法描述实验方法是结果分析与讨论的重要一部分。

通过详细描述实验装置、测量仪器、实验条件等,读者可以了解到实验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在此部分,还可以附上实验装置示意图和实验过程简述,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实验的过程。

3. 数据处理在进行物理实验时,我们通常会获得一系列实验数据。

在结果分析与讨论中,数据处理是不可或缺的一步。

数据处理的目的是通过统计方法、图表和方程式等手段,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

a. 数据整理:将实验数据按照不同变量进行分类和整理。

可以使用表格或图表等形式,将数据可视化,以便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实验结果。

b.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数据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数据分析。

可以通过计算平均值、方差、相关系数等统计量,以及绘制曲线图、柱状图等图形来展示实验结果。

c. 误差分析:在结果分析与讨论中,对于实验误差的讨论是十分重要的。

误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并对后续实验及理论模型的改进提出指导意见。

4. 结果解释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一系列结果。

在结果解释部分,我们需要根据实验目的和数据分析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和推论。

a.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目的和数据分析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

可以从实验结果的物理意义、实验方法的局限性等方面进行论述。

b. 结果验证:将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进行比较和验证。

如果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一致,我们可以得出实验结果的进一步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讲
分析和测量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各 种方法
用仪表直接测量电流 电流、 7、1 用仪表直接测量电流、电压 和电阻
电流表,检流计,电压表和多用电表
7、 2、 1
用伏安法测量
右图为伏安法测量 线路图。 线路图。而电流表与电 压在电路中所处的不同 位置, 位置,则又可分为电流 表或电压表的内接法及 外接法两种。 外接法两种。
13.用光衍射法测量位移变化量 13.用光衍射法测量位移变化量
• 单缝衍射法 在符合远场条件下,它的光强为: 在符合远场条件下,它的光强为:Iθ=I0sin²β/β²¸ (β=παsinθ/λ) 1.当β=0(即θ=0)时 处的光强I 为最大值。 1.当β=0(即θ=0)时,Pθ处的光强Iθ=I0为最大值。 2.当β=kπ(K=±1,±2,±,3······), 2.当β=kπ(K=±1,±2,±,3······), αsinθ=αx/D=λ, αsinθ=αx/D=λ,α=λD/x 为一级暗条纹到中央亮条纹中心的距离) (x为一级暗条纹到中央亮条纹1.如何确定任意薄板形状重心的位置
2.如何确定杆状物体重心的位置 2.如何确定杆状物体重心的位置
第二讲
压强的分析与测量方法
压强的定义: 压强的定义: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称作压强 即:
F p= S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称作压力,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称作压力, 压力的单位是牛, 压力的单位是牛,受力面积的单位是米2, 压强的单位即为牛/米2 。 压强的单位即为牛/ 有一个专门名称,为帕斯卡,简称帕, 牛/米2有一个专门名称,为帕斯卡,简称帕, Pa表示 表示。 用Pa表示。 =1牛 1帕=1牛/米2
14.光栅衍射法 14.光栅衍射法
当光栅到观察屏的距 离足够大时, 离足够大时, dsinθ=kλ,(d=a+b), dsinθ=kλ,(d=a+b), 所以dx/L=kλ dx/L=kλ, 所以dx/L=kλ,所以 d=kλL/x
思考的问题
1.测量长度量的常用工具有哪些? 1.测量长度量的常用工具有哪些? 测量长度量的常用工具有哪些 2.测量长度变化量的方法有哪些? 2.测量长度变化量的方法有哪些? 测量长度变化量的方法有哪些 各具有的测量原理是怎样的? 各具有的测量原理是怎样的?
第六讲
分析和测量时间的各种方法
6、1 测量时间的工具
6、1、1 节拍器 左图为机械节拍器的外观图, 左图为机械节拍器的外观图,右图为电 子节拍器的面板图
6、1、2 电子秒表
6、 1、 3
多用数字测试仪
思考的问题
1.常用测量时间的工具有哪些? 1.常用测量时间的工具有哪些? 常用测量时间的工具有哪些
4、2、4 用液压法测大质量
根据帕斯卡原理, 根据帕斯卡原理,可用 右图制成液压秤。图中的m 右图制成液压秤。图中的mQ 和mr分别表示被测物和标准 砝码的质量, 砝码的质量,A1和A2分别表 示两个液压活塞的有效面积, 示两个液压活塞的有效面积, 则当平衡时可得到以下的关 系式为: 系式为: mQ=mrA1/A2
4.2 用间接的方法测量质量
4、2、1.弹簧振子
4、2、2 惯性秤
• 右图为惯性秤装置。 右图为惯性秤装置。 即利用图中A,B A,B的两 即利用图中A,B的两 片钢条作左右摆动 时,测其摆动周期 来得到相应的物体 质量。 质量。
4、2、3 气垫导轨
振动法测物体质量,由 T=2π[(m0+m)/K]½ 得到: m=–m0+KT²/4π2. 右图为气垫导轨测速度、 加速度及测弹簧振动周 期的实验装置图。
2、杆状物体:
• 目的:测定杆状物体的重心 目的: • 器材:杆状物体 器材:
方法: 方法:
用两手指( 1. 用两手指(或用两相同材质 的细杆)平端起杆状物, 的细杆)平端起杆状物,见 右图( 右图(b)。 2. 当两手指(或用两相同材质 当两手指( 的细杆)相互逐渐靠近时, 的细杆)相互逐渐靠近时, 则摩擦力小的一边先滑动。 则摩擦力小的一边先滑动。 当两手指( 3. 当两手指(或用两相同材质 的细杆)相遇时, 的细杆)相遇时,则相遇点 即为杆状物体的重心处。 即为杆状物体的重心处。
7、2、2 用补偿法测量
右图为补偿法测量线路图。 右图为补偿法测量线路图。 其根本的问题是解决了指针式电 表因内阻的影响导致了测量结果 的过大偏差,从图3上可见, 的过大偏差,从图3上可见,当C、 端电位相等时, B端电位相等时,经过电压表内 阻的电流将不再流经电流表, 阻的电流将不再流经电流表,则 使测到的电流及电压值能尽可能 贴近实际结果。 贴近实际结果。
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液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DIS 实验
探究一定质量的气体, 探究一定质量的气体, 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 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其压 强与温度的关系。 强与温度的关系。
思考的问题
1.测量压强有哪些方法? 1.测量压强有哪些方法? 测量压强有哪些方法 2.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间的关系如何? 2.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间的关系如何? 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间的关系如何 3.液体的压强与流速间的关系如何? 3.液体的压强与流速间的关系如何? 液体的压强与流速间的关系如何
第五讲
分析和测量温度的各种方法
用酒精温度计、 5.1 用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测量 温度
特点: 简单、方便、直观,但不宜测量较 高的温度,有时还会受到条件的限制。
5.2
用热敏电阻温度计测温
b/T b/T
RT=ρl/s=a0e /s=ae 式中,(a=a0 l/s) ㏑RT=㏑a+b/T 设x=1/T,y=㏑RT ,A=㏑a 上式可写为线性关系式 Y=A+BX 用作图法或计算法求出参数A、 B值,又可由A得到a值。
2. 游标卡尺
一般使用的游标n为10,20,50,其 游标精度分别为0.1mm,0.05mm,0.02mm。 主尺的一分格宽为x,则游标的一分 格宽为(n-1)X/n ,两者的差△x=x/n 为游标精度。
3. 螺旋测微器
常用的螺旋测微器量程为25mm,精确 度为0.01mm,即千分之一厘米。
4. 用光杠杆法测量长度
5.3 用热电偶测温
热电偶的电动势和温差之间的关系取二 级近似式为: ξ=a(t-t0)+b(t-t0)²
思考的问题
1.测量温度的常用工具是哪些? 1.测量温度的常用工具是哪些? 测量温度的常用工具是哪些 2.测量温度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2.测量温度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测量温度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各具有的测量原理是怎样的? 各具有的测量原理是怎样的?
4.气体压强与流速间的关系如何? 4.气体压强与流速间的关系如何?
第三讲
分析各种测量长度的方法
用工具直接测量长度量-------米尺 1. 用工具直接测量长度量----米尺 直尺) (直尺)
• • 注意事项 米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多次测 量取平均。 温度误差的消除方法 被测物与米尺的温度不同,被测物与米尺的线膨胀系数不同。 ΔL=L[a2(t2-20℃)-a1(t1-20℃)
电容上两极板间的间距变化即引起电容量的 变化;反之,通过测定电容的变化则能得到位移 的变化量。
10.用测电感的方法测量位移变化量
测线圈与线圈的间距变化或线圈内的介 质位移变化。
11.用显微镜直接测量 11.用显微镜直接测量
显微镜测量等倾干涉条纹的间距变化 用干涉仪测量位移变化量。
12.用干涉仪测量位移变化量 12.用干涉仪测量位移变化量
4、 3、 2
研究阿基米德定律
(1)实验时向溢杯中装稍过量的水,让部分水溢出到烧 杯中,然后读出两个弹簧秤的读数,作为初读数。 (2)降低悬挂的被测物,使其浸没在水中,并由小烧杯3 上方的弹簧秤显示出增加的被测物排开水所受的重力G的值。 图(b)为改变实验状态后得到的一组F和G的值。
4、3、5 测定空气的密度(排水法) 测定空气的密度(排水法)
4、3、1 测量密度的一般方法
1. 2. 3. 4. 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的密度 ρ=m/V 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的密度 ρ=(m–m0)/V ρ=(m m 用天平和比重瓶测气体的密度 ρ=(m1–m2)/V m 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固体的密度 ρ=m1ρ0/(m1–m2) m 如果将上述固体浸没在某待测液体中,设天平平衡 如果将上述固体浸没在某待测液体中, 时的砝码示值为M 则可求待测液体的密度ρ 时的砝码示值为M3,则可求待测液体的密度ρ´,它等 于 ρ´=(m1–m3)ρ0/(m1–m2) m m 5. 用比重瓶法测液体的密度 比重瓶的容积 V=(m3–m1)/ρ0 m 待测液体的密度 ρ=(m2–m1)ρ0/(m3–m1) m m 同样可用比重瓶法测量微小颗粒固体的密度 ρ=m1ρ0/(m1+m2–m3) m
1. 右图所示,用气筒将皮球 打足气,称出皮球的质量 m 1。 2. 将量杯装满水后,倒放在 水盆中,用气针和乳胶管 将皮球中的空气引入量杯 内,用量杯排水集气法可 得到释放的气体体积。 3. 被排出的气体质量可由排 气前后两次秤量的结果得 到,即m=m1-m2 。
思考的问题
1.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有哪些? 1.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有哪些? 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有哪些 2.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有哪些? 2.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有哪些? 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有哪些 各具有的测量原理是怎样的? 各具有的测量原理是怎样的?
第四讲
分析和测量质量、密度及液体粘滞系 数的各种方法
4、1 用工具测量质量
天平: 天平: 托盘天平(精度0.25g 0.25g) 1、托盘天平(精度0.25g) 物理天平(精度0.01g 0.01g) 2、物理天平(精度0.01g) 分析天平(精度0.02g 0.02g) 3、分析天平(精度0.02g) 光电天平(精度0.0001g 0.0001g) 4、光电天平(精度0.0001g) 电子天平(精度0.01 0.0001g) 0.01— 5、电子天平(精度0.01 0.0001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