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提纲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精心整理的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研究透镜的作用及特殊光线的作图,对学生进行色彩美和线条美的教育.2.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第1页共9页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对光的作用.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教学器材透镜一组、光源、老花镜、近视镜、饮料瓶(无色透明、表面没有波纹、去底去瓶口上部)、激光演示器、手电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同学们都见过放大镜,利用放大镜我们可以看清用肉眼看不清的小字;有些同学的视力不好,配上合适的眼镜就可以看清本来看不清的物体;假日外出旅游,用照相机可以把美丽的自然风光留为永恒的记忆;上课时,老师可以把教学内容事先绘制在胶片上用投影打在幕布上,方便了课堂教学;医院化验室的医生,在显微镜下可以看见血液中的各种细胞;科学家们利用巨大的天文望远镜来观察,接收来自宇宙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人们对宇宙越来越了解.前边所说的放大镜的镜片、眼睛的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机、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镜头,都是由透镜组成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透镜,同学们想了解有关透镜的哪些问题?看来同学们对透镜很有兴趣,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要想得出答案,我们就要通过探究和实验来获得.二、进行新课教学(一)什么叫凸透镜?什么叫凹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板书) 凸透镜和凹透镜生活中常用到,我们桌子上放着帮助人们矫正视力,保护眼睛的近视眼镜的镜片和远视眼镜的镜片,看看它们是什么透镜?远视镜的镜片是凸透镜.近视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学生们判断的很对,看投影,看看它们中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再看(课本板图5.12所示),这是研究透镜时常用的两个科学术语,主光轴和光心.组成透镜的两个球的球心连线叫主光轴.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观察有什么变化?现在,让光斑变得最小,最亮.测量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记录下来,换另一个凸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再换一个凹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纸上能够得到很小、很亮的光斑吗?这说明了什么?演示:92页实验,用激光演示器将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到经过凸透镜的光相互靠拢,经过凹透镜的光相互远离.结论: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板书) (二)、焦点和焦距第3页共9页射到地面的太阳光是相互平行的,叫做平行光,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字母表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字母表示.(课本图3.14所示)凹透镜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散,它没实焦点,但通过凹透镜的光反向延长也可以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凹透镜的虚焦点.三、课堂练习1.怎样可以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方法(1):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让光通过凸透镜照到白纸上,移动凸透镜使光斑很小很亮,用刻度尺量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方法(2):在光具座上,让光源的光正照到凸透镜,移动光源和光屏,找出光屏上有很小很亮的点,用刻度尺测出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2.93页1、2、3、4四、知识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1.我们认识了凸透镜和凹透镜,而且知道了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2.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焦点上.3.凸透镜能产生平行光.但是,凹透镜却能使平行光发散.五、布置作业练习册. 备注:板书设计:5.1 透镜一、凸透镜和凹透镜三、作图:三条光线1、凸透镜(1)定义: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以声波形式向外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最慢,在液体中传播的较快,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
5、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距离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科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物理复习提纲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一、温度: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2、摄氏温度:(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二、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3、温度计的使用:(1) 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2) 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3) 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八年级物理上册关于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对于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八年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学年,大家必定仔细复习,接下来看看查词典物理网为大家介绍的对于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会有很大的收获哦!鉴别凸面镜和凹面镜的方法:1、用手摸透镜,中间厚、边沿薄的是凸面镜;中间薄、边沿厚的是凹面镜 ;2、让透镜正对太阳光,挪动透镜,在纸上能的到较小、较亮光斑的为凸面镜,不然为凹面镜; 3、用透镜看字,能让字放大的是凸面镜,字减小的是凹面镜;照相机: 1、镜头是凸面镜 ;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 )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减小的实像; 七、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面镜; 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当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 ) 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 1、放大镜是凸面镜; 2、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 )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注:要让物体更大,应当让放大镜远离物体;研究凸面镜的成像规律:器械:凸面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带刻度尺 )第1页/共2页1 / 2注意事项:三心共线: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向来线上;又叫三心等高十一、凸面镜成像的规律( 要求熟记、并理解):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实像小,虚像大。
注意: 1、实像是由实质光芒汇聚而成,在光屏上可体现,可用眼睛直接看,全部光芒必过像点;2、虚像不可以在光屏上体现,但能用眼睛看,由光芒的反向延伸线汇聚而成;注意:凹面镜一直成减小、正立的虚像;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面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 );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前,晶状体曲度过大,需戴凹面镜调理; 十四、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近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后边,晶状体曲度过小,需戴凸面镜调理; 显微镜和望远镜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面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构成,物镜使物体成减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八年级物理上下册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提纲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常用单位有: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 km= m 1m= dm 1dm= cm 1cm= mm 1mm= μm 1μm= nm 1m= μm 1m= nm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课桌高 m、一只新铅笔长度 dm 、手掌宽度 cm5、特殊的测量方法:☆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答:☆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答:☆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吗?答:☆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简述)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练习:有两位同学测同一只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结果12.82cm,乙测得结果为12.8cm。
如果这两位同学测量时都没有错误,那么结果不同的原因是:。
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都是mm,则同学的结果错误。
7、误差:(1)定义:叫误差。
(2)减小误差的方法:二、时间的测量:1、单位:秒(S)2、测量工具: 古代: 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三、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1、定义:叫做机械运动。
2、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关键在于选择,这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的。
练习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和。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 光现象”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必背知识点一、光源1. 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 分类:天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等。
人造光源:如电灯、蜡烛、油灯等。
需要注意的是,月亮本身不发光,它反射太阳光,所以不是光源。
3. 光源的类型:按不同标准可分为天然光源与人造光源、热光源与冷光源、点光源与平行光源等。
其中,太阳光属于平行光源。
二、光的直线传播1. 基本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现象与应用:现象: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应用:激光准直、射击时的三点一线、学生排队等。
3. 光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为3×10^8m/s,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也接近此值。
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速度的3/4,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三、光的反射1. 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 反射定律:三线同面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法线居中(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角相等(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路可逆。
3. 分类:镜面反射:射到平滑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应用如平静的水面、黑板反光等。
漫反射:射到凹凸不平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应用如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四、平面镜成像1. 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即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且成的是虚像。
2.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3. 应用:成像(如镜子)、改变光路(如潜望镜)。
五、光的折射1. 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2. 折射规律:三线共面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法线居中(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角不等 (折射角不等于入射角,具体取决于光从哪种介质射入哪种介质),光路可逆。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提纲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提纲人教新课标版一、基本知识1、透镜的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
2、关于透镜的几个概念:(1)焦点:凸透镜能使平行与主轴的光线会聚于主轴上的一点,这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凹透镜能使平行与主轴的光线向外发散,发散的光线反向延长线交于主轴上的一点,这一点叫凹透镜的焦点。
焦点用字母F表示。
(2)焦距: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用f表示。
(3)眼镜的度数与镜片的焦距的关系是焦距倒数的100倍(焦距的单位必须用m)。
3、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自己补充完整)4、用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器材研究凸透镜成像,应把凸透镜放在其他两种器材之间,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在光屏的中央成完整清晰的像。
5、实验过程:(1)当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倒立、缩小的像时,这时物距u与焦距f及2 f的关系是u>2 f,像距v 与焦距f及2f的关系是2f>v>f,像与物位于凸透镜的两侧(2)当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倒立、等大的像时,这时物距u与焦距f及2 f的关系是u=2 f,像距v与焦距f及2f的关系是v=2 f,像与物位于凸透镜的两侧(3)当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倒立、放大的像时,这时物距u与焦距f及2 f的关系是2f>u>f,像距v与焦距f及2f的关系是v>2 f,像与物位于凸透镜的两侧(4)当物距u<f时,光屏上没有像,通过凸透镜向蜡烛一侧看,能观察到烛焰正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位于凸透镜的同侧。
7、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8、照相机原理:物距在2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9、眼睛:原理:物距在2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视觉暂留:眼睛有暂时的记忆力,在外界景物忽然消失之后,视神经对它的印象还会延续0.1s左右,眼睛的这种特性叫做视觉暂留。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 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测量1、长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根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 )、纳米(nm)。
1km=1 000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 001m 。
测量长度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运用方法:①留意刻度标尺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根本单位是秒(s)。
时间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歼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人有关。
削减误差方法:屡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分: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可以防止,误差恒久存在不能防止。
二、运动描绘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更叫做机械运动。
2、在探讨物体运动时,选作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须要选择相宜参照物〔不能选被探讨物体作参照物〕。
探讨地面上物体运动状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参照物来视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相对性。
三、运动快慢1、物体运动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一样时间内,物体经过路程越长,它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一样路程,所花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
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快慢,采纳“一样时间比较路程〞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路程除以所用时间。
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一样。
计算公式:v=s t其中:s ——路程——米(m);t ——时间——秒(s);v ——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 或m·s -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单位,符号为km/h 或km·h -1,1m/skm/h 。
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重难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重难点归纳单选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近视眼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B.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C.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三种色光D.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答案:B解析:A.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A项错误;B.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会在介质表面发生光的反射现象,光的反射过程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故B项正确;C.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色光,故C项错误;D.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D项错误。
故选B。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8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①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②若蜡烛远离透镜,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靠近透镜③该透镜的焦距一定满足9cm<f<15cm④将远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远离透镜A.只有①和③B.只有②和④C.只有②和③D.只有①和④答案:C解析:①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8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物距大于像距,故物距在两倍的焦距外,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故成的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故①错误;②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若蜡烛远离透镜,则光屏靠近透镜,故②正确;③故物距在两倍的焦距外,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u=30cm>2ff<18cm<2f解得9cm<f<15cm故③正确;④将远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远视是凸透镜会聚光线,故需要将光屏靠近透镜,故④错误。
故选C正确。
故选C。
3、将如图甲所示的黑白卡片放在一只未装满水的薄高脚玻璃杯后面,在高脚杯前方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此时装水部分的高脚杯和杯内水的组合相当于一个()A.凸透镜B.凹透镜C.凸面镜D.凹面镜答案:A解析:玻璃杯中有水的这一部分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详解
a.凸透镜b.凹透镜a.凸透镜光路基本概念a.照相机镜头b.望远镜基础义务教育资料欢迎使用本资料,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愿同学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早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自己的力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详解一、透镜1.什么是透镜:透镜是用透明物质制成的表面为球面一部分的光学元件,透镜是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制成的。
欢迎使用本资料,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
愿同学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早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自己的力量☆制作透镜的材料常见的有:玻璃、水欢迎使用本资料,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
愿同学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早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自己的力量晶、树脂等。
透镜的应用如图(1)所示。
2.透镜与面镜区欢迎使用本资料,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
愿同学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早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自己的力量别:面镜利用光的反射现象成像,透镜利欢迎使用本资料,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
愿同学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早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自己的力量用光的折射现象成像;透镜成像遵循光的折射定律,面镜成像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透镜分类:(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如:远视镜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如图(2)a 所示)。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如:近视镜等(如图(2)b所示)。
二、光路的基本概念图(3)是透镜光路示意图。
1. 主光轴(主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CC/”表示,如图(3)所示。
2. 光心:通常情况下,光心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如图(3)所示。
☆光心是主光轴上的一个特殊点,其性质是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3.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如图(4)所示。
☆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其反向延长线会交于一点,这是凹透镜的焦点(虚焦点),如图(5)所示。
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1. 透镜的基本概念透镜是一种光学器件,由透明介质制成,可以使光线发生折射。
根据透镜的形状,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种。
•凸透镜:厚边薄边,中间薄,两面都是弯曲的。
•凹透镜:薄边厚边,中间厚,两面都是弯曲的。
2. 凸透镜的主要性质2.1 焦距焦距是指光线经过透镜后在光轴上交叉的位置到透镜的距离。
焦距可以分为正焦距(凸透镜)和负焦距(凹透镜)两种。
2.2 焦点焦点是指光线经过透镜折射后的交叉点。
凸透镜的焦点位于透镜的正面,凹透镜的焦点位于透镜的背面。
2.3 物距和像距物距是指光线通过透镜前的物体与透镜之间的距离,通常用符号u表示。
像距是指光线通过透镜后在光轴上形成的像与透镜之间的距离,通常用符号v表示。
2.4 放大率放大率是指物体的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之比。
3.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指根据物距、焦距和像距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像的位置和放大率。
3.1 物距和像距的关系根据凸透镜成像公式,物距、焦距和像距的关系可以表示为:1/f = 1/v - 1/u,其中,f表示焦距。
•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像距为正,成实像;•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无穷远处的实像;•当物距小于二倍焦距但大于焦距时,像距为负,成虚像;•当物距等于焦距时,成无穷远处的虚像;•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虚像。
3.2 放大率的计算放大率的计算公式为:放大率 = 像的高度 / 物体的高度。
4. 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凹透镜的成像规律与凸透镜相似,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焦距为负值。
凹透镜成像规律可以用同样的公式来表示:1/f = 1/v - 1/u。
5. 透镜的应用5.1 透镜的使用透镜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比如眼镜、相机镜头、望远镜等。
通过使用透镜,可以调节焦距和放大率,使得眼睛能够看清远处的物体,相机能够拍摄清晰的照片,望远镜能够观测到更远的星体等。
5.2 成像原理在光学仪器中的应用透镜的成像原理在光学仪器中有广泛的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物体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前者不能治愈,后者可以治愈。
?3.骨传导:声音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4.双耳效应?三、声音的特性?1.音调: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可闻声:频率在20~20000Hz之间。
?次??声:频率低于20Hz。
?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
?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
?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大小)。
声音的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产生的响度越大。
?3.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人们根据音色能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2.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听觉下限)为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3.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五、声的利用?1.声可传递信息的例子:a.用声呐技术探测海底的深度。
?b.判断雷声有多远。
??c.医生用超声波检查身体。
?回声定位――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2.声可传递能量的例子:?a.工人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名师总结
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名师总结单选题1、学校倡议:“保护视力,少用手机,从我做起”。
某同学由于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损害了视力。
如图所示的是远处物体在他眼睛里成像的光路图,则该同学的眼睛是()A.远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B.远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C.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D.近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线,经晶状体折射后,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该模型是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造成的,应佩戴具有发散功能的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刚好成清晰的像。
若凸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观察到()A.正立放大的虚像B.倒立等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实像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此时物距为15cm,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则物距与焦距的关系是f<15cm<2f从中可得,透镜的焦距小于15cm。
当将透镜放在20cm刻度线处时,物距为30cm,则此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通过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毕业照给同学们留下了美好的青春记忆。
拍照时()A.照相机镜头相当于凹透镜B.同学们应站在镜头一倍焦距以内C.照相机成缩小的实像D.想让成的像变大,镜头应远离同学们答案:C解析: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故A不符合题意;BC.照相机照相时,同学们应站在透镜的两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D.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越靠近透镜,像越远离透镜,成的像会变大,所以想让成的像变大,镜头应靠近同学们,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及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0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练习:☆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
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二、透镜
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典型光路
3.填表: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
3.
⑴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⑷成实像时:
⑸成虚像时:
四、眼睛和眼镜
1.成像原理: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2.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
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
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
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