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的成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地区收入差距现状及原因分析

中国地区收入差距现状及原因分析

中国地区收入差距现状及原因分析一、收入差距现状的概况二、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1.教育水平的差异2.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3.城乡发展不平衡4.职业选择和技能水平的差异5.企业和个人不公平竞争三、案例分析与对策建议1.深圳中心区与卫星城市的收入差距2.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收入困局3.城镇化改革与农民工待遇的提高4.职业教育与技能提升的实现5.税制改革与收入分配制度的完善一、收入差距现状的概况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但与之伴随的是严重的收入差距问题。

收入差距的现状表明:在贫富分化越发明显的过程中,深究背后的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的总和。

据国家统计局和财政部等权威机构的数据,2019年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指数达到3.97,较2018年略有收紧,但仍在高位徘徊,这一指数创下了近10年的新高。

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加剧,使得不同群体的生活、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难以均衡满足,需要进一步的整改矫正。

二、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1.教育水平的差异教育水平是影响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

做清晰的论述,如果人口整体水平的用人红利开始减弱,那么,优质的教育将逐渐成为获取更高收入的一个重要因素。

拥有一定教育背景的人员相较于文化常识水平较低的人员可能会获得更多机会,自然能获得更高薪资。

在中国的现实情况下,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导致教育的资源整合不均为发展经济的支持条件,教育资源还是严重偏离经济发展的中心地区,南北方的教育供求结构也日益错位,因此,这种人口结构导致社会的分化。

2.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影响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

在现代化过程中,中国的核心地区在市场开放和产业集聚等多因素下的选择都使得其有着其他地区更多的战略资源和先进时代的盈利难度。

与之相对,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却远没有那么顺利,这样也导致了常常被吐槽的东北、西北被较多的输送工作加班,而其他几大城市的年轻人获得了机会的实测更多。

中国收入差距的走势和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收入差距的走势和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收入差距的走势和影响因素分析中国收入差距的走势和影响因素分析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收入差距的问题逐渐凸显。

本文将对中国收入差距的走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收入差距的走势1. 过去几十年的走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但同时也伴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收入分配相对较为均衡,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市场经济的推进以及改革政策带来的效果,收入差距逐渐扩大。

2000年代以后,中国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更加明显,且持续加剧。

2. 当前的走势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2019年的基尼系数为0.467,相比2015年的0.462有所上升。

整体而言,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

二、影响因素分析1. 结构性因素(1)教育差距:教育水平与收入水平常常存在正相关关系。

目前,城市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而农村地区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这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2)职业选择:部分高薪职业如金融、科技等倾向于在大城市,而农业、建筑等低薪职业多集中在农村地区,这也是造成收入差距的原因之一。

2. 制度性因素(1)土地制度改革:土地资源在中国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的土地制度使得土地收益更加集中于城市及少数拥有土地的农民手中,而大部分农民无法充分享受到土地价值的增长,进而加剧了城乡差距。

(2)人力资本积累:劳动者本身的技能、知识以及社会关系等因素对收入差距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在一些城市,许多人可能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进而赢得更高的收入。

然而,一些农村地区则存在教育资源匮乏,人力资本积累困难的问题。

三、对策建议1. 教育改革加强教育均衡发展,在农村地区增设更多中小学,并提升教育质量。

通过教育公平,提高农村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减少因教育差距导致的收入差距。

2. 职业培训在农村地区推广职业培训项目,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化产业,提升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我国当前行业收入失衡问题分析

我国当前行业收入失衡问题分析

我国当前行业收入失衡问题分析概述我国当前存在着行业收入失衡的问题,即不同行业之间的薪资差距较大。

一方面,一些行业的从业人员收入过高,而另一些行业的从业人员收入偏低,这导致了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平、社会不稳定等问题的出现。

本文将就我国当前行业收入失衡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

问题表现我国当前行业收入失衡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收入行业:一些行业如金融、互联网科技等高科技行业的从业人员薪资偏高,部分人员甚至高过一线城市的平均工资水平。

2.低收入行业:与高收入行业相对应的是一些基础服务行业,如餐饮、物流等,从业人员的薪资普遍偏低,甚至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3.行业内部差距:即使在同一行业中,不同级别或职位的从业人员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薪资差距,高层管理人员与基层员工的收入差距较大。

问题原因分析造成我国当前行业收入失衡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1.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目前还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高薪行业主要集中在金融、互联网等高科技领域,而基础服务行业的薪资水平相对较低。

2.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高收入行业对于高等教育背景的依赖较高,而一些低收入行业对劳动力的教育背景要求较低,这导致了高收入行业从业人员相对较多,供需失衡进一步加剧了薪资差距。

3.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由于一些高收入行业发展迅速,而一些传统行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导致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从而影响了不同行业的薪资水平。

4.人才流失与高薪吸引:由于一些行业的高收入,一些优秀的人才倾向于流向高薪行业,这进一步加剧了高收入行业的薪资差距。

解决办法为了解决我国当前行业收入失衡的问题,需要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完善教育资源的分配:加大对基础服务行业的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的投入,提高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使其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

2.优化产业结构:鼓励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引导劳动力向高收入行业流动,提高低收入行业的发展水平,减少薪资差距。

3.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建立公平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加强对薪资水平和招聘行为的监管,防止利用垄断地位进行薪资压制。

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的成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的成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的成因及影响因素分析二、行业收入差距的理论解释(一)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理论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理论由短期差异说和补偿性差异说两部分构成。

前者认为,行业收入差异只是一种短期现象,是劳动力市场对产品市场的需求变化做出的反应;而后者认为,劳动者在确定合适的工资水平时,不仅关心货币方面的收益,还重视非货币方面的收益。

工作的复杂程度、工作强度、工作环境等会给劳动者带来负效应的非货币特征,为了补偿这些负效应,这些行业通常会为劳动者支付相对较高的工资,即补偿性工资。

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理论实际上指出了行业收入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行业产品需求的变化或行业非货币特征的差异。

如果一个行业的劳动程序复杂、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较恶劣,亦或者行业的产品需求增加,则该行业通常会为劳动者提供较高的工资水平。

(二)人力资本理论虽然早期的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Adam Smith,1776)、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90)等都在各自的著作中对人力资本的概念进行了阐述,但是最早将其发展为理论的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 W Schult,1960)。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行业收入差异反映了行业间劳动力质量的差异,高收入行业拥有更大比例的高质量劳动力。

由于先天禀赋的差异,所受教育的数量、质量和类型的不同,不同的劳动力往往拥有不同的人力资本存量结构,这使得劳动群体之间甚至是个人之间都不可能完全替代。

人力资本的差异使得人们具有不同的生产率,并最终导致工资差异。

(三)效率工资理论效率工资理论最早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Robert M Solow,1979)提出的,其主要观点是,通过支付高于市场出清水平的工资,即效率工资,可以提高工人的努力程度和失业的机会成本、增强工人对企业的忠诚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在监督成本很高或偷懒会使雇主遭受很大损失的企业中,雇主将选择支付效率工资,从而降低为每一单位有效劳动支付的成本,使企业利润最大化。

收入差距加大(成因、危害、措施)

收入差距加大(成因、危害、措施)

收入差距加大的成因、危害、对策——成因一、城乡居民的不平等机遇和政策不公平第一,我国农村人口量大,人均占有耕地量决定了难于采用高度机械化和现代化的技术,否则会造成大量的失业,从而制约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第二,农村现行财税体制强化了城乡收入差距。

它主要表现在:①农村公共产品的投资由农民承担。

供给公共物品,本是政府的—项重要职能,但政府只承担了城市公共物品的提供。

②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由农民自己承担。

义务教育作为基础性教育,实际上具备公共产品的性质,应由国家来承担。

这也导致农村受教育水平低下,失学率高,造成农村经济发展的障碍。

③从纳税额占收入的比例来看,对农民来说这一比例远高于城市居民。

第三,工农业产品价格存在剪刀差。

由于农村知识水平低下,农民没有代表自己利益的农会之类的组织,国内价格形成惯例中,农民在价格制定中缺乏知情、监督和参与的权利和能力,一般是被动接受着已经制定的不利于自己的价格,而不是在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下讨价还价,造成农村收入低。

此外农产品在销售流通环节中,各级的经销商也获得非常高的利润,使农民应当得到的利益被不合理分割。

第四,在我们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国,政府对农业科研的投入也相对不足,而农民显然缺乏自己科研的能力,造成农村生产力水平提高缓慢。

第五,政府和农民对教育进行了大量的投入,而教育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的事业。

从教育中提拔并且培养的精英(包括农村的)大多数是就业于城市,对城市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由于能够创造很高价值的精英都是流向城市,农村很少会得到教育的回报,从而限制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第六,在转移支付方面表现为,长期以来对农村实行净税收,对城市实行净福利政策。

在城市实行的住房、采暖、医疗、保健、通信和交通等福利性补贴政策等,都具有逆调节的特征。

这些政策不仅不能缩小,反而拉大了城乡居民之间、城市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第七,现代城市工业与乡村传统农业之间生产力存在显著差异,从而引起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

行业差距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分析

行业差距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分析

行业差距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分析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行业差距逐渐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不同行业之间的差距造成了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源分配不公等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揭示行业差距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市场需求与供给偏差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偏差是导致行业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需求和供给之间存在失调,企业在选择产业时更倾向于满足高利润、高增长领域的需求,而较低利润或增长潜力较小的行业则被忽视。

这种偏好选择导致资源过度集中在某些特定行业上,其他行业则缺乏投资与发展机会。

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进行市场研究与预测,准确评估各个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并建立长期规划指导企业资源配置。

同时,政府可以通过建立良性竞争机制和相应政策支持来鼓励企业投资于低远景但有潜力的行业,平衡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失调。

二、技术创新与转型升级不足缺乏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是导致行业差距扩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在全球科技进步的背景下,一些企业未能及时适应新兴技术和工艺的变革,导致其在国际竞争中日益落后。

为解决这一问题,企业需要加强研发投入并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机制。

政府可以提供资金、税收减免等激励措施来鼓励企业进行产品和工艺创新,并建立智力资本与产业结合的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三、教育水平与人才培养不均衡教育水平与人才培养不均衡也是导致行业差距扩大的原因之一。

一些行业需要高素质人才,而其他行业则更加注重劳动力技能。

当前教育体系仍然存在于就业市场需求脱节、人才培养内容与实际工作要求不匹配等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教育机构和企业应加强合作,制定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培养方案,并提供更为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

政府可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力度,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身兴趣与特长的职业岗位,并建立跨行业人才流动机制,使得人才能在各个领域间流动和转化。

四、金融支持不足金融支持不足是导致行业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小企业由于信用度低、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往往无法获得必要的金融支持。

对造成我国国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及建议

对造成我国国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及建议

对造成我国国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及建议国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一)历史沿革、资源禀赋及发展阶段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城乡不同的发展政策以及城乡居民的不平等待遇,如“剪刀差”、“户籍制度”等的实施,加重了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加上改革开放以来采取由东向西的经济梯次推进和区域不平衡发展战略,客观上拉大了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

这是导致中国个人收入分配呈现出地区差别的直接原因。

(二)经济体制改革及体制变迁的影响。

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不断发展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竞争的结果导致不同劳动者或生产要素拥有者之间的收入差别。

(三)原有体制的政策惯性及部分宏观政策的影响。

长期存在的城乡分割是原有体制下的一种政策产物。

农产品的低价收购政策、限制农民进城政策、对农民的税收政策、对农民的税外负担政策、对城市居民的福利补贴政策,都是原有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制度的缺陷及政策制度不到位因素的影响。

目前,制度缺陷主要表现在新旧体制并存、体制缺位、体制错位、体制虚设、法律政策缺位、法律政策本身的规制力度不够、政策规定有不周延的空隙、法律法规贯彻落实不力或受到干扰等。

加上管理的疏漏和一些现行政策法规的不完善、不配套,非法收入与财产转移、灰色收入与灰色财产转移由此大量出现,特别是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等严重腐败问题以及利用制假售假、走私贩私、偷税漏税、投机欺诈等各种非法手段获取高额收入的现象,造成居民收入差距迅速扩大。

(五)社会保障乏力、教育机会不均等因素的影响。

目前中国的社会保障面太窄,只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部分大型集体所有制职工享受,而私营企业、乡镇企业、外资企业的中方员工却很少享受。

这种在享受社会保险方面的不均等性,使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当前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已临近警戒线,是否已进入两极分化状态?国际上衡量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主要是基尼系数。

我国行业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行业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行业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分析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行业收入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过高的行业收入差距不仅不利于消费结构的优化和调整,而且还会影响十八大提出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顺利实施。

本文首先分析了学术界有关行业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不同观点,其次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对我国行业收入差距逐渐增大的事实进行了测算,最后选取了2003-2011年的面板数据,从省市的角度分析了影响行业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缩小行业收入差距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行业收入差距核密度估计面板数据行业收入差距的判断关于我国行业收入差距的价值判断问题,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

其中大部分学者认为当前过大的行业收入差距是不公平和不合理的,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行业之间存在一部分的差距是有利于经济发展且正常合理的。

那些认为行业之间存在收入差距不公平且不合理的学者,大多是基于垄断性行业与非垄断性行业职工之间的收入比较而得出的。

就我国而言,垄断性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远远超过非垄断性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

大部分研究者认为这种由于行业垄断性质不同而造成的过大的行业收入差距是不公平且不合理的。

咎其原因,主要表现在:第一,不同行业的机会不平等。

垄断性行业凭借其在某些行业的垄断地位,垄断某种生产要素、划定经营范围、确定产品价格,与一般行业相比,垄断行业的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承担的风险较小,能够较多较快地获得利润。

垄断厂商还有意设置行业进入壁垒,加上自然垄断因素的推进作用,阻碍了资源在行业间的自由流动,从而造成垄断性行业与一般行业在机会面前并不是“行行平等”。

第二,投入与收入不相符。

我国垄断性行业职工获取高收入,并不完全因为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大,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收益于国家垄断、不尽合理的行业政策以及不正之风。

因此,垄断性行业与非垄断性行业职工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不能较好地体现按劳取酬的原则,是一种明显的不公平,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消极的,对社会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浅析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对策摘要:在我国,收入差距问题已成为现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

而产生这种收入差距的原因和影响是不同的。

有的是以提高效率为目的,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用牺牲一定的公平作为代价。

而有一些则是既损失效率,又妨碍公平的。

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应该充分了解各种产生收入差距的原因,并对其影响有足够的认识。

关键词:收入差距;公平;效率在我国,收入差距逐步拉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其对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而收入差距问题并不是简单予以缩小就能解决的,而是一种对公平与效率的权衡取舍问题。

一、产生收入差距扩大化的原因及影响(一)市场竞争产生的收入差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更加重视“激励”作用的有效发挥。

在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手段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机制,以合理拉大收入差距,这主要表现在企业之间和个人之间。

企业之间的竞争。

通过竞争,使那些更有能力创造价值,有更广阔发展空间的企业存活下来。

而那些生产技术落后,不善于抓住市场机遇的企业则面临破产。

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机制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在竞争中壮大自己。

为了保证本企业不在下一次的竞争中失败,企业必须加强管理,改进技术,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充分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主动适应市场需求。

这种竞争虽然会导致不同企业效益的差异,使不同企业职工所获报酬不同,拉大了他们之间收入的差距。

但这种收入差距能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快经济发展,是人们可以接受的。

个人之间的竞争。

通过竞争,使那些个人素质高,工作能力强,适应市场,业绩突出的人获得更高的报酬。

在这种收入差距的激励下,人们会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来改善生活水平。

这也同样是有益于我国经济发展的。

当然,竞争也不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努力,由于个人条件不同,机遇不同,同样的努力不一定获得相同的回报。

但总的来说,竞争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教育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体现了市场经济的效率。

收入差距原因以及调整举措

收入差距原因以及调整举措

收入差距原因以及调整举措
收入差距是指不同人群之间的收入水平差异。

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程度:教育程度通常与个人能力和技能相关联,高学历的人通常更容易找到高薪工作。

因此,教育程度的差异会导致收入差距。

2. 职业和行业选择:不同职业和行业的收入水平存在差异。

一些高技能、高风险和高需求的职业通常会支付更高的薪酬,而一些低技能的工作可能薪酬较低。

3. 性别和种族:性别和种族也可能影响收入差距。

在一些社会中,女性和某些少数族裔往往面临更高的就业障碍和薪酬差距。

4. 劳动力市场结构: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条件也会影响收入差距。

如果某个行业的需求超过供应,薪酬可能较高。

相反,如果供应超过需求,薪酬可能较低。

为了调整收入差距,可以采取以下举措:
1. 教育改革:提供公平和高质量的教育,使更多人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能力,从而增加就业机会和薪酬水平。

2. 薪酬公平:建立公平的薪酬机制,消除性别和种族等因素对薪酬的影响,确保同样工作的人获得同样的报酬。

3. 政府干预: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和福利政策来调节收入差距,例如提高富人的税负,减少贫困人口的税负,提供社会福利和救助等。

4. 劳动力市场监管: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防止非法雇佣和不平等待遇,确保劳动者的权益受到保护。

以上只是一些可能的调整举措,具体的政策需要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制定。

调整收入差距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中国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地区间的收入差距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该问题涉及到经济、社会、教育等多个领域,影响因素复杂多样。

本文将从产业结构、教育水平、城乡差距以及人口流动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中国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

首先,产业结构是中国地区间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的东部地区在经济改革开放初期就率先发展起来,并形成了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而西部地区则主要以农业为主,产业结构相对较为单一。

东部地区具备较高的科技和产业发展水平,吸引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和外资投入,从而创造了较高的收入水平。

而西部地区由于产业结构的制约,缺乏高技能和高收入的就业机会,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其次,教育水平也是影响地区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

教育能力决定了一个人的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

在中国,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衡是普遍现象。

东部地区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教育水平相对较高,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因此收入水平普遍较高。

而西部地区的教育条件相对较差,缺乏高水平的院校和师资力量,导致人才培养质量较低,相应的收入水平也偏低。

此外,城乡差距也是导致中国地区间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

中国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农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城市则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优质公共服务设施,因此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普遍较高。

这种城乡差距导致了地区间的收入差距,也加剧了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公平的问题。

最后,人口流动也对中国地区间收入差距产生了影响。

中国的人口流动主要表现在农民工的迁徙和大城市的吸纳。

许多农民工离开农村来到城市工作,寻求更好的收入和生活条件。

由于东部地区相对发达,就业机会相对较多,吸引了大量的农民工。

而迁徙后的农民工往往面临低收入、劳动权益保护不足等问题,导致了地区间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综上所述,中国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产业结构、教育水平、城乡差距以及人口流动。

要缩小地区间的收入差距,需要加强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教育水平,减少城乡差距,改善农民工的权益保护等。

关于我国目前个人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及对策

关于我国目前个人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及对策

关于我国目前个人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及对策一、引言目前,我国的经济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个人收入差距拉大是其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这不仅影响着社会的公平性和稳定性,也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本次报告旨在分析我国目前个人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及对策,向政府和社会提供参考,推动我国经济的更加均衡和可持续发展。

二、原因分析1. 产业结构不平衡当前,我国的经济结构依然以第二产业为主导,而第一、第三产业的比重较小。

这种产业结构不平衡,一方面是导致了工业行业中的高薪人才收入普遍较高,另一方面则使得服务业中的机会较少,使得那些从事服务行业的人们的收入普遍较低。

2. 教育水平差异教育水平和个人收入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特别是高等教育和高收入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

然而,当前我国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尤其是教育资源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分配不平衡,这将对个人的未来收入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

3. 技术进步当前,全球涌现了大量的新技术,这些技术创新不仅带来了新的生产力,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工作机会。

然而,这些技术的应用也同时导致许多传统产业逐渐减少或淘汰,从而导致许多人失去了工作。

这加剧了社会上的收入差距问题。

4. 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当前,我国的科技创新领域已经有了很大的飞跃,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

同时,许多高科技行业具有高风险和高收益的特点,由于人才的稀缺,这进一步扩大了收入差距。

5. 区域经济差异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平衡也是导致个人收入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前,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比较成熟,而内陆地区的经济相对滞后。

这种不平衡的发展经济结构导致了回流资金的分配不均衡,使得我国的财富集中在沿海地区,而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制约,从而造成了收入差距的拉大。

三、应对措施1. 多元化发展产业结构政府应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的发展,特别是在完善第一、第三产业的发展情况,并鼓励以人为本的服务行业的发展,在这样的服务行业工作的收入也要与其他行业接近甚至更高,特别是在提高农村服务业的发展情况,这样能进一步改变农村地区人们对工资的收入情况。

中国地区收入差距现状及原因分析1000字

中国地区收入差距现状及原因分析1000字

中国地区收入差距现状及原因分析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多元文化的大国,近年来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但是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收入差距问题。

不同地区的收入水平相差悬殊,导致一些地区的居民贫困、失业等问题严重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谐。

本文将就中国地区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其原因进行分析。

一、中国地区收入差距的现状中国地区之所以一直存在着收入差距问题,主要是由于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所造成的。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0),从2019年来看,中国东部地区的人均收入已经比中部地区的人均收入高出了一倍以上,而西部地区的人均收入只有中部地区的不到两三分之一。

此外,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也相当显著。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比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高出3.3倍以上。

同时,不同职业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很大,一线城市的高薪职位和基层工作的低薪职位之间的差距也日益扩大。

二、中国地区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1、区域发展水平中国不同地区的历史条件、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文化传统等不同,导致各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差异十分明显。

而这直接影响了不同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

较为发达的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开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处于国内外经济的大环境之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机遇,吸引了国外投资。

相比之下,中西部省份以及贫困偏远的地区的发展速度远远赶不上东部的经济发展势头。

2、教育和技能水平教育和技能水平是衡量个人工作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决定所处地区发展和收入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教育程度越高的人,获得工作机会和晋升的机会越多,从而获得的收入也会相应更高。

然而,中国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比沿海地区和城市地区低得多,这直接导致了这些地区的收入水平普遍较低。

3、行业分布差异不同行业、不同经济结构的地区,其收入水平也有着很大的差异。

一些行业的工作人员从事的工作相对繁忙、艰苦、危险,但获得的收入相对较低,如农业和服务业等。

而金融、科技、能源和房地产等高技术和高收益的行业的薪资普遍较高。

全部收入差距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全部收入差距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全部收入差距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收入差距是指不同人群之间收入分配上的不平等程度,在任何一个社会中都是一个广泛而持久的问题。

世界各地的统计数据显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收入差距都在不断扩大。

而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我国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这对于社会的平衡稳定造成了不小的威胁。

本文将从收入差距的变化、原因分析和影响因素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一、收入差距的变化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数据显示,1997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最大收入与最小收入比值为13.5:1,而到了2019年这一比例已经达到了29.3 :1 。

这么大的收入差距给社会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包括社会矛盾加剧、贫富差距扩大等等。

二、原因分析收入差距的扩大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劳动力市场和税收制度等多个方面。

经济发展水平是收入差距扩大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经济发展越快,资本主义色彩就越明显,市场对于社会财富的分配会越加倾向于富人。

而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也会导致收入不平衡。

教育水平的差异也是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

高学历人才拥有更多的技能和知识资源,在劳动力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因此他们的工资水平更高。

而低学历的人由于技能相对较低,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面临着更大的就业风险和税收负担。

这种教育差异会直接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

劳动力市场对于工资水平的走向至关重要。

活跃的劳动力市场能够提高工资水平,创造更多机会,增加就业。

但是在劳动力市场上,市场竞争无法完全杜绝歧视和不公,从而导致部分人的薪资水平更高,而另一些人则无法获得足够的收入。

税收制度的不合理也会导致收入的不公。

在我国,个人所得税系统针对高收入者实行更高的税负,但是利用各种方式规避税收的情况非常普遍,税负实际上并没有像宣传那样高。

除了个人所得税,地方政府对财富纳税的标准也不能保证税负合理分配。

三、影响因素收入差距有很多消极影响,这也是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浅析中国行业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中国行业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中国行业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原因及对策一.文献综述多数学者都将92年作为收入差距变化拉大的拐点。

92年之前,行业间收入差距不大,最高行业和最低行业之间差距仅为1.17倍。

但之后的时间里,行业间的利润差别逐渐被拉大,为何行业间收入差距拉大?很大一部分是由行业垄断造成的。

武鹏论证了行业垄断对中国行业收入差距扩大的贡献最大。

部分学者在Lucas的基础上解释了平均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决定了行业收入的高低。

还有一部分学者则从产业结构调整出发来说明,认为各部门增长率的差异必将导致收入增长率的差距。

叶明则从制度层面出发,认为收入差距被拉大主要是由于没有一套完善的转移支付制度作保障。

针对日益扩大的行业收入差距,大多数学者提出引入市场竞争的主张,认为政府应该转变职能,打破行政垄断。

华生则主张通过税收的调节来缩小行业收入差距。

还有部分学者则提出直接对垄断行业进行工资管理,健全垄断行业的价格制度,建立起针对垄断行业的监控系统。

二.行业之间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改革开放以后的第一个15年,实行统一的薪金发放制度,各行业间的差距并不明显。

正式引入市场经济体制后,行业间存在的收入差距逐渐扩大。

传统的高危,高劳动强度的行业逐步退出高收入行业群体,取而代之的是具有高科技含量,高垄断化水平的行业,如IT,金融保险以及电信,石油,烟草。

IT这种新兴行业其有着自身的创新和人力资本优势,可观的行业利润是毋庸置疑的。

但电信这种行政垄断行业的高收入则是不合理的,经历了多年的调控,其行业利润仍超过20%,远远高于全球同行业的利润水平(不足10%)。

王小鲁指出,自然垄断和行政性垄断行业,虽然较普通行业工资水平仅高出2-3倍,但是隐形待遇却十分优厚。

机会和政策上的分配不公对经济,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如果按照库兹涅茨的倒U假说,这种差距将会处于继续上升的阶段。

三.行业之间产生较大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行业收入差距存在于每个国家,但目前行业间收入差距已经不合理,超过了人们可承受的范围。

国内外收入差距与影响因素分析

国内外收入差距与影响因素分析

国内外收入差距与影响因素分析近年来,国内外收入差距不断被提及,这一现象给人们带来了深思。

收入差距是指不同人群、地区、行业的收入水平之间的差异。

在国内,收入差距的问题依然严重,同时也随着国际化的进程和全球化的发展愈发显著。

这种现象的背后原因错综复杂,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找到产生收入差距的深层次原因及其影响。

一、收入差距的定义和表现收入差距是指社会各群体在取得不同收入水平的差异。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收入差距的表现和定义略有不同,但总体来说是指一小部分富裕人群的收入水平高于大部分人群。

在国内,收入差距的问题严重。

尽管取得了全球最高的经济增长率,但是穷富分化依旧很严重,城乡收入差距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在不断暴露。

二、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一)教育程度教育一直被视为改善收入分配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容易从事高收入职业。

因此,受过高等教育对于提高收入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教育福利制度的改善也是优化收入分配的有效途径。

(二)技术水平随着技术的发展,对于高技术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大量的传统劳动岗位缩减。

从长期来看,提高技术水平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是优化收入分配的重要措施。

(三)行政管理和政策制度政策和行政管理制度对于收入分配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政府对于劳动力市场的干预,税收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的设立对于整体收入水平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加强监管和管理以确保公平,同时促进可持续发展。

(四)自身能力和努力程度自己的努力和能力也是影响个人收入的重要因素。

高度自律、优秀的工作能力和广泛的社会网络可以帮助人们从事更高收入的职业。

同时,长期投入和改善优化自身素养,也是提高个人收入的重要手段。

(五)人口结构和就业方向就业方向和人口结构也是影响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

特别是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拥有多项技能的劳动力对于职业发展以及收入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因此,国家应该制定完善的就业政策,促进社会就业需求的发展。

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②市场化程度低和体制不完善造成的收入差距扩大。
我国的市场化程度低,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机会均等原则还未实现,这是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
3.政策因素
收入分配政策是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政策主体在收入分配领域,采用政策手段,去实现收入分配目标的行动或行动方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收入分配政策几经调整,对居民收入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也使得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以下是对近年来我国对分配收入产生重大影响的几大政策的结果分析。
目前,我国仍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即仍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各部门间的收入差别扩大,人口转移的速度加快,劳动差别随着社会文化教育水平的拉开而扩大,这必然带来人均收入水平的差异,从而导致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这是经济发展经历的必然阶段。
2.制度因素
在当代,人们通常以社会财富(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分配是否合理作为评判社会公平程度的直接依据。分配是否公平,不仅关系到效率的高低,对社会制度的变革和社会秩序的维护与稳定也起着决定性作用。反过来我国的社会制度也是引起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因素之一。
①城乡分割体制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严格的户籍制度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再就业的空间,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造成了城乡发展的不均衡,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不充分,从而使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另一方面,工农产品价格差距过大,导致农民收入过低,没有充足的资金积累。
①1978年到20世纪80年代末收入分配政策分析。
总体来看,在这一阶段,政府在收入分配政策中,强调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打破平均主义,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居民的收入开始有了合理的差距。
②20世纪90年代收入分配政策分析。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成因及对策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成因及对策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成因及对策
一、成因
1.经济发展阶段不均衡: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不同地区呈现出明显的差别,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一些地区的经济落后,导致收入分配出现了巨大的差距。

2.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我国的教育资源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呈现出不平衡,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于农村更加充足,因此城市居民的平均收入也高于农村居民。

3.行业收入差异大:我国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异也很大,高技术行业和新兴产业的平均收入较高,而传统的工业和农业收入较低。

4.政府政策不当:政府的社会保障政策对不同人群的收入分配影响较大,如果政府的政策偏向富人,其实就是在推动贫富差距的扩大。

二、对策
1.改善收入分配制度:要坚持“共同富裕”理念,创新收入分配制度,确立以调整分配关系、冲击贫困为核心的分配政策,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2.加强地区发展协调:政府要加强地区发展协调,尤其关注落后地区的发展,提高其收入水平,从而实现区域平衡发展。

3.加强教育资源平衡:重视农村教育、培养农村人才,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4.转型发展重沙盘未来:政府应该鼓励和支持发展新兴产业,促进创新创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增加居民的收入来源。

总的来说,收入分配不平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打破各种束缚,运用各种政策手段进行有效的调整,走向更加平等、公正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中国收入差距的走势和影响因素

中国收入差距的走势和影响因素

中国收入差距的走势和影响因素中国收入差距的走势及影响因素分析一、引言二、中国收入差距的走势分析三、中国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分析四、案例分析五、结论六、参考文献一、引言收入差距是当代社会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不仅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水平,还涉及到社会公平和稳定。

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发展不平衡的大国中,探讨和解决收入差距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收入差距的走势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通过案例分析来说明中国收入差距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二、中国收入差距的走势分析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但在这个过程中,收入差距也随着不断扩大。

据数据显示,90年代起,中国的收入差距有所扩大,进入21世纪后收入差距扩大更为明显。

其中,城乡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均达到了历史最高。

同时,由于收入分配的不平衡,中国的家庭收入也呈现出极度分化的趋势,比如中高收入家庭的收入已经高于贫困家庭的50倍以上。

三、中国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分析1.制度因素中国的制度因素是影响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之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市场经济逐渐建立,但由于宏观调控不到位,导致市场状况不稳定。

例如,土地财政、生态环境监管等问题存在,通过逐利的行业化模式发展导致行业收入差距比较大,以及相关的不当份额分配。

另外,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的不均等,则会导致城乡、地区之间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2.社会结构因素社会结构因素是影响收入差距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中国是一个深度发展中的大国,不同地区的社会结构有很大的差异。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传统观念、就业机会缺乏、教育资源匮乏、难以享受优质医疗等,造成了农村贫困严重,农村地区的收入与城市差距也就越拉大。

3.技术进步因素技术进步是影响收入差距的另一个因素。

技术的进步和差距,使得技术先进的企业和员工相比于技术被淘汰的企业和员工有着更高的薪资。

同时,经济发达、科技创新方面产生的人才积聚,也使城市和地区之间产生了不同水平的人才流动,进一步扩大了收入差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的成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行业收入差距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从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效率工资理论和租金分享理论四个角度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的成因,总结出影响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的成因包括:行业垄断、行业构成要素不同、行业人力资本水平不同和税收制度不完善。

要缩小行业间收入差距必须(1)规范行业竞争制度,降低行业垄断水平;(2)健全劳动力市场,提高劳动生产率;(3)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各行业人力资本水平;(4)完善税收制度,加强对垄断行业税收的重点监控。

【关键词】
行业收入差距;人力资本水平;垄断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行业收入差距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并且已成为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因素之一。

长期以来,国内对行业收入差距问题的研究相对较为薄弱,相关文献也主要从行业垄断角度入手。

本文从四个主流的行业间收入差距理论入手,分析了影响中国行业间收入差距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二、行业收入差距的理论解释
(一)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理论
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理论由短期差异说和补偿性差异说
两部分构成。

前者认为,行业收入差异只是一种短期现象,是劳动力市场对产品市场的需求变化做出的反应;而后者认为,劳动者在确定合适的工资水平时,不仅关心货币方面的收益,还重视非货币方面的收益。

工作的复杂程度、工作强度、工作环境等会给劳动者带来负效应的非货币特征,为了补偿这些负效应,这些行业通常会为劳动者支付相对较高的工资,即补偿性工资。

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理论实际上指出了行业收入差距形
成的主要原因是行业产品需求的变化或行业非货币特征的
差异。

如果一个行业的劳动程序复杂、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较恶劣,亦或者行业的产品需求增加,则该行业通常会为劳动者提供较高的工资水平。

(二)人力资本理论
虽然早期的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Adam Smith,1776)、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90)等都在各自的著作中对人力资本的概念进行了阐述,但是最早将其发展为理论的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 W Schult,1960)。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行业收入差异反映了行业间劳动力质量的差异,高收入行业拥有更大比例的高质量劳动力。

由于先
天禀赋的差异,所受教育的数量、质量和类型的不同,不同的劳动力往往拥有不同的人力资本存量结构,这使得劳动群体之间甚至是个人之间都不可能完全替代。

人力资本的差异使得人们具有不同的生产率,并最终导致工资差异。

(三)效率工资理论
效率工资理论最早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Robert M Solow,1979)提出的,其主要观点是,通过支付高于市场出清水平的工资,即效率工资,可以提高工人的努力程度和失业的机会成本、增强工人对企业的忠诚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在监督成本很高或偷懒会使雇主遭受很大损失的企业中,雇主将选择支付效率工资,从而降低为每一单位有效劳动支付的成本,使企业利润最大化。

因此,由于不同行业的监督成本不同,工人偷懒给雇主造成的损失不同,行业经营的特点不同等原因导致行业的工资存在差异。

(四)租金分享理论
租金分享理论认为,一些在产品市场上具有垄断势力的企业在获取高额利润时,会将部分利润与企业的管理层及员工分享,当企业盈利水平较好时,企业员工也会获得高于劳动力市场均衡水平的工资。

这样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就受到企业盈利水平以及企业分配政策的影响,各企业盈利能力及分配政策的不同将使得各企业向职工支付不同的工资水平,从而导致企业间工资差异的产生。

三、我国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分析
国内学者对我国行业间收入差距的解释主要从行政垄
断和人力资本理论进行解释,除此之外,还对影响行业收入差距的其他因素进行了分析。

学者对行业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分析的切入点都比较集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论述了造成影响行业收入差距的因素。

(一)行业垄断
我国目前市场上的垄断行业几乎都是从计划经济体制
下演化而来,作为市场经济改革不彻底的产物,与政府部门密切相关。

为了贯彻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实现国家对涉及国民经济命脉和社会安全稳定行业的控制,政府对一些行业进行了垄断。

除了拥有垄断地位之外,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大部分垄断行业企业中所有者缺位也是一大历史遗
留问题。

再加上垄断行业企业管理者缺乏相应的监督与制约,从而形成了“内部人控制”现象,这使得企业管理者成为真正“控制”企业的权力者。

企业内部这种“所有者缺位一政府监管乏力一内部人控制”链条,必然导致不同行业和部门间收入分配格局不均衡。

(二)行业要素构成不同
新古典经济学派提出边际生产率影响行业的工资水平,而产出是劳动、资本、技术的函数。

按照产出对要素的依赖程度,可以分为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

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边际生产率要比资本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汇聚着高技能、高素质人才,所以工人工资水平也较高。

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工资水平次之;劳动密集型产业多数扎根于农村地区,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对设备和技术的依赖程度比较低,其边际生产率极为低下。

加上工厂多数设在郊区或者农村,地区平均工资水平较低,所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员工工资较低。

因此行业要素构成的不同也构成行业工资收入产生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行业人力资本水平不同
进入知识资本时代后,行业收入水平与行业本身的劳动强度等之间的联系已远没有从前重要,而是更多地与行业人力资本水平相关联。

如不考虑垄断行业,我国的高收入行业多集中在人力资本水平较高的行业,如金融、通信、互联网行业等。

而收入较低的行业则多为人力资本水平偏低的行业,如住宿和餐饮业等。

人力资本水平不同的行业,其职工所拥有的人力资本投资的机会也不同,这就又加剧了人力资本水平的差异。

(四)税收制度不完善
税收作为调节收入分配的杠杆,对行业收入差距调节作用有限。

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偏低,其对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效果有限。

此外,我国个人所得税调节功能不足、在实际操作中监管不到位也使税收的调节作用大打折扣。

四、缩小行业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一)规范行业竞争制度,降低行业垄断水平
虽然目前我国在对垄断性行业的改革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结果并不理想。

在短期内彻底根除行业垄断是不现实的,并且也不是所有的垄断都要反对。

现阶段我们破除行业垄断的应重点放在引入竞争机制上,根除行政垄断,重塑垄断行业具有竞争活力的微观经济主体。

另外要加强对垄断利润的管理,将超额垄断利润合理地分配到国民经济中去,以达到限制垄断行业收入的增长,缩小因垄断而引起的行业间收入差距的目的。

(二)健全劳动力市场,提高劳动生产率
行业劳动生产率是一个行业在市场中投入与产出的综合反映,行业劳动生产率越大,其产出相对越高,职工个人从行业获利中分享的利润就越多,从而获得的工资水平也越高。

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力结构还不是很合理,文化程度、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较低的劳动者占了较大比例,而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管理人才则严重缺乏。

为了克服这些难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对人员进行合理地组织和配置,提供与其劳动生产率相适应的薪酬,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2)引进先进设备,强调技术与工艺的创新,学习国际、国内成功经验,发掘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潜力。

(三)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各行业人力资本水平
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发展教育、增加培训,提升各行业从业人员人力资本水平,使我国劳动力的能力水平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跟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步伐。

尤其是对那些缺乏专业技能的劳动者,更要加强培训,鼓励他们学习新技术,缩小高低技能劳动力之间的收入差距。

另外,要加强人力资源的职业教育和在职培训,调动各行业企业的在职培训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劳动力从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从整体上提高各行业人力资本存量,在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的同时也能够缩小行业从业人员之间的收入差距。

(四)完善税收制度,加强对垄断行业税收的重点监控加大税收监管力度,增加个人所得税在税收结构中的比重,充分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

尽快完善和健全垄断行业职工个人所得税征收体系,实施个人所得综合税制,将垄断行业职工收入与其税收上缴水平挂钩。

对于超过社会各行业平均工资水平合理范围高收入,建议按累进方式对其征收个人所得税,可以有效实现税收公平和避免因行业收入不平等导致的收入差距的扩大。

参考文献:
[1]
杜鑫.中国垄断性行业与竞争性行业的收入差距:基于北京市微观数据的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10,(05):111124
[2]张车伟,薛欣欣.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工资差异及人
力资本贡献[J].经济研究,2008,(04):1525
[3]罗楚亮,李实.人力资本、行业特征与收入差距[J].管理世界,2007,(10):1931
[4]蔡?P.行业间工资差异的成因与变化趋势[J].财贸经济,1996,(11):35
[5]金玉国,王晓红.我国行业工资差异之演进及其原因[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2):9699
[6]金玉国.行业工资水平与垄断程度的定量测度[J].统计与决策,2001(2):32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