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全册评课稿
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这些是大家的》说课稿 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说课稿】
![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这些是大家的》说课稿 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8fe94b859eef8c75ebfb347.png)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说课稿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第九课《这些是大家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我爱我们班》。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程序”、“说板书”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具体研说,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这些是大家的》这一课共有四个活动主题:“学校里的公物”、“身边的公物还好吗”“我和公物的故事”“大家一起来爱护”。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学校里的公物,明确这些公物的作用,从而唤起对学校里的公物的保护意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主动爱护公物,做到小心使用不损坏。
二、说学情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因此,虽然学生在学校生活中不缺乏使用公物的经历,并且时时刻刻都在享受公物提供的方便,但对于什么是公物还没有明确的、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对于“公”与“私”概念的分辨。
另外,学生虽时刻享受着校园公物所带来的便利,但是对于身边公物的使用情况却缺乏一定的关注,因此容易忽视校园公物与自己的密切性关系,内心无法主动产生对校园公物的感激之情。
三、教学目标:1、认识学校里的公物,并知道它们的作用。
2、知道要爱护身边的公物。
3、能够主动爱护公物,做到小心使用不损坏。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要爱护身边的公物。
【教学难点】:能够主动爱护公物,做到小心使用不损坏。
五、说教法和学法依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年龄特征,本课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直观演示法指导学生使用合作探究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于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主动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六、教学过程活动一:猜谜导入,认识学校里的公物1.师:小朋友们,今天小叮当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她要考考大家。
(出示谜语)2.小结:班级里的课桌是学校提供的,是给大家共同使用的,是学校里的公物。
(板书:学校公物)【设计意图】用猜谜游戏导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激发了学习兴趣。
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乡物产养育我》说课稿 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说课稿】
![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乡物产养育我》说课稿 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cf0b69faa00b52acfc7ca92.png)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说课稿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我爱我们班》。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程序”、“说板书”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具体研说,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课程标准将“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主要物产等有关知识,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列为“爱家乡”的重要目标内容之一。
《家乡物产养育我》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的第二课,包含两个主题:“我的家乡产什么”和“家乡物产惹人爱”。
教材通过图片的形式呈现了一个乡村土特产集市的场景,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家门,让学生亲近家乡,充分了解家乡的物产,感受家乡物产的丰富与家乡的富饶。
旨在让孩子们在了解并知道家乡物产的同时,为家乡物产的丰富而自豪,为美丽的乡土文化而骄傲,从而激发对家乡热爱之情。
二、说学情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适应了小学的生活,让他们去了解家乡的特产以及这些特产的来历不难,但是在感受家乡物产丰富的基础上过渡到“爱家乡”这一主题,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通过各种活动进行引导,使他们对家乡产生自豪感,从而立志建设家乡。
三、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的物产,感受家乡物产的丰富。
2.初步学习运用调查、搜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介绍家乡的物产。
3.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交流介绍家乡的物产,感受家乡物产的丰富。
【教学难点】:在收集、整理资料和交流的活动过程中,培养爱家乡的情感。
五、紧扣重点,说教法依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年龄特征,本课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直观演示法指导学生使用合作探究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于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主动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六、教学过程导语:同学们,在前一节课时,我们游玩了家乡山和水,哪位同学能给老师说一说:我们家乡鹤峰是什么样子的呢?你最喜欢家乡的什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感受到了我们家乡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好地方,其实我们家乡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物产富饶。
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我爱我们班》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 【共两套说课稿】
![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我爱我们班》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 【共两套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f8728905fbfc77da269b1c4.png)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说课稿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第五课《我爱我们班》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我爱我们班》。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程序”、“说板书”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具体研说,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我爱我们班》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上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中的一课,本单元引导学生进入最近的准社会、公共生活空间——班级。
《我爱我们班》通过班级生活体验与班级故事等,引导学生初步树立班级的集体生活观念,萌发集体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本课编写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班集体的温暖,感受集体对个人成长的帮助,进而对集体产生归属感、责任感。
二、说学情升入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校园生活,集体意识正在萌发,他们喜欢过集体生活,但因其独生子女的身份等各种主客观因素,所享受到的关爱过多,导致他们对个体与集体的关系认识比较模糊,归属感、责任感有待提升,团结合作的意识也需要加强,所以我把“温暖的班级生活”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从“班级生活快乐多”开始进而到“团结友爱的同学”,通过回忆、再现,让快乐而温暖贯穿整节课,以增强班级体归属感。
三、教学目标:1、通过和同学一起回忆班级生活的点点滴滴,感受班级生活的快乐。
2、在活动中学会和同学互帮互助、友好相处,感受班级的温暖,增强班级凝聚力。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和同学一起回忆班级生活的点点滴滴,感受班级生活的快乐。
【教学难点】:学会和同学友好相处,感受班级的温暖,增强班级凝聚力。
五、说教法和学法依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年龄特征,本课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直观演示法指导学生使用合作探究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于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主动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六、教学过程活动一、班级生活快乐多1. 师:不知不觉,从去年9月1日到现在已经过去了400多个日子,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一起进步。
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6篇
![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6篇](https://img.taocdn.com/s3/m/09c32e24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b2.png)
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6篇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篇1改变课程观念,教师的本职不仅仅是教书,而是教书育人。
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要求小学教师会教两门课程。
在学生发展方面,学生是生命个体,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而不是割裂成学科人。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使命是增加生命的厚度,增长生命的意义。
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应有的观念是:道德与法治教材和课程是儿童的,不是成人的。
具体来说,道德与法治课程应该采用儿童惯有的语言,而不是成人化的命令方式。
包括话题、内容、儿歌、童谣等,主持人、活动的人、教材的生活内容、引导儿童思考的话题和问题。
此外,课程是生活的,不是学科的。
采用儿童生活语言不是书面语言,如公物:这些是我们大家的,而不是用科学的概念来解释。
避免制造心理距离。
关心儿童生活真实存在的问题。
课程的目的是改变儿童生活的状态,由当下走向更加美好、更加善的生活,而不是建构知识体系。
使儿童养成文明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完成书面作业和考试。
此外,课程应该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
时间上的开放,回望过去,反思当下,规划未来。
你想想你有过这样的事情吗,为什么会这样,他们怎样做。
由此汲取营养。
空间上的开放,以德育课程为核心,辐射学生各种活动和教育,如入学教育、班团队、学校大型活动、家庭生活、社区公共空间。
还要向学生开放,通过学生研究,完善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
向教师开放,教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是解释者不是强调研究重点的人,而是引路人,是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结合的引导者,是教学内容的再创造者。
最后,课程应该是融合的,不是割裂的。
内容之间融合,彼此相互解释、相互融合,以生活为导向,深度融合。
如大家排好队与规则。
多元心理素质的融合,是综合性的实践智慧,只有与情感、意愿、判断、行动结合在一起的道德知识才是有行动力的知识,而不是僵化的知识,这就是生活智慧。
人与世界的融合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天人合一的理念,人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自身的完善,更是为了与自然对话、与家庭和谐相处、对社区有所贡献、对国家兴旺有所努力。
2019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全册评课稿
![2019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全册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1b7fac16bec0975f565e24f.png)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本目录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1 假期有收获2 周末巧安排3 欢欢喜喜庆国庆4 团团圆圆过中秋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5 我爱我们班6 班级生活有规则7 我是班级值日生8 装扮我们的教室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9 这些是大家的10 我们不乱扔11 大家排好队12 我们小点儿声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13 我爱家乡山和水14 家乡物产养育我15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16 家乡新变化2019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全册评课稿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1 、假期有收获评课稿今天下午,我有幸聆听了董老师执教的《假期有收获》课堂教学实况,整个过程都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非浅,感受很深。
下面就这堂课,我谈一谈自己的不成熟看法,与各位老师共同交流。
二年级的学生刚刚经历了小学阶段的第一个暑假,假期生活各具特色,内心充满与同学分享的期待。
然而,限于年龄特点,他们还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假期有收获》一课将会使学生学会感受长假带来的乐趣,乐于与人交流收获。
此外,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在长假中缺少家人的陪伴,也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合理应对。
与此同时,二年级的学生大多数还没有形成自主计划和安排生活的习惯,特别是长时段闲暇时间的安排,对他们有较大难度。
董老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生动的情境,设计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思考,学会安排。
感受长假带来的乐趣,乐于与人交流自己的收获;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并持之以恒地坚持。
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假期生活状态,学会记录自己的成长进步。
通过小调查、走迷宫等活动,映射自我的生活情境,学会对学习、生活进行总结反思,鼓励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生活。
学习有计划地合理安排长假生活,并由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周末巧安排评课稿今天下午,我有幸聆听了董老师执教的《周末巧安排》课堂教学实况,整个过程都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非浅,感受很深。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说课稿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7df4c74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b4.png)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我们生活的地方》是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们生活的地方,包括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风俗习惯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热爱家乡,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案例,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家乡的特色。
同时,教材还设计了各种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家乡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家乡的认识还比较片面,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宽视野,全面了解家乡。
此外,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正逐渐培养,对本节课的内容充满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特点,提高对家乡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热爱家乡,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列举出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特点。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家乡的特色,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实践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案例等,直观展示家乡的特色,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家乡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介绍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特点,让学生全面了解家乡。
3.实践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家乡的特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明确家乡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5.情感升华:让学生谈谈对家乡的认识,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大家排好队》说课稿 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说课稿】
![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大家排好队》说课稿 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3b072c70b1c59eef9c7b447.png)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说课稿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第十一课《大家排好队》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我爱我们班》。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程序”、“说板书”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具体研说,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大家排好队》是部编教材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中的第三课。
本单元是通过对“公共财物”“公共卫生”“公共秩序”以及“公共文明修养”这四个方面的重点引导,来帮助学生养成公共场所所需要的文明行为习惯。
《大家排好队》这课书的教学是从“还是排队好”、“这些地方要排队”和“怎样排队好”三个方面来展开的,强调在公共场所有秩序,才会更安全、更有效率,也更文明。
同时在副版绘本中加入了礼让,目的是引导学生超越教条的排队思维,遵守规则的同时也要加入人文关怀,做到有情有义合情合理。
二、说学情对于低段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道德思维还处在前习俗阶段,他们多是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利益来支配行为,而规则意识需要考虑集体和他人的利益,因此养成规则意识较难。
而且说教的方式对孩子来说是无效的,因此我们要让孩子通过体验和感受规则对生活的影响,从内心认同规则,才能真正做到遵守规则与秩序。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树立规则意识,知道在任何时候、地点都要排队。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两次次拿礼物的体验活动、视频播报等方式让学生切身感受排队带来的秩序感、安全与公平。
3、情感与态度:从内心认同排队规则和意义,感受排队的美感与愉快心情,并做到心中有他人,形成安全排队的意识。
4、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自觉、安全、文明排队的习惯,维护公共秩序。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多次活动体验中明白排队有秩序、更安全、更公平,养成自觉排队的习惯。
【教学难点】:切身认同排队的重要性和意义,明白当规则和利益冲突时,仍要做到遵守秩序,自觉排队。
五、说教法和学法依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年龄特征,本课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直观演示法指导学生使用合作探究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于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主动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0《我们不乱扔》说课稿3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0《我们不乱扔》说课稿3](https://img.taocdn.com/s3/m/c94329cc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51.png)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0《我们不乱扔》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我们不乱扔》是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十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乱扔垃圾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以及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应该做到不乱扔垃圾,爱护环境。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故事,引导学生学会分类垃圾、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并自觉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环保意识,但部分学生在生活中仍然存在乱扔垃圾的现象。
他们对垃圾分类有一定的了解,但分类意识不强,缺乏系统性的垃圾分类知识。
此外,学生们的自觉性和自控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乱扔垃圾的危害,学会垃圾分类的基本方法,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的自觉性和自控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方法,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觉参与环保行动,将垃圾分类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道具、垃圾分类小游戏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个乱扔垃圾导致环境污染的短片,引发学生对环保的思考,导入新课。
2.学习垃圾分类知识:讲解垃圾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分类标准,让学生了解各类垃圾的归属。
3.讨论与实践: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垃圾分类,并分组进行垃圾分类实践,让学生学以致用。
4.案例分析:分析一些乱扔垃圾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乱扔垃圾的危害,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2019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全册评课稿
![2019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全册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570768ede80d4d8d15a4fa8.png)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本目录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1假期有收获2周末巧安排3欢欢喜喜庆国庆4团团圆圆过中秋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5我爱我们班6班级生活有规则7我是班级值日生8装扮我们的教室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9这些是大家的10我们不乱扔11大家排好队12我们小点儿声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13我爱家乡山和水14家乡物产养育我15可亲可敬的家乡人16家乡新变化2019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全册评课稿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1、假期有收获评课稿今天下午,我有幸聆听了董老师执教的《假期有收获》课堂教学实况,整个过程都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非浅,感受很深。
下面就这堂课,我谈一谈自己的不成熟看法,与各位老师共同交流。
二年级的学生刚刚经历了小学阶段的第一个暑假,假期生活各具特色,内心充满与同学分享的期待。
然而,限于年龄特点,他们还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假期有收获》一课将会使学生学会感受长假带来的乐趣,乐于与人交流收获。
此外,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在长假中缺少家人的陪伴,也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合理应对。
与此同时,二年级的学生大多数还没有形成自主计划和安排生活的习惯,特别是长时段闲暇时间的安排,对他们有较大难度。
董老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生动的情境,设计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思考,学会安排。
感受长假带来的乐趣,乐于与人交流自己的收获;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并持之以恒地坚持。
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假期生活状态,学会记录自己的成长进步。
通过小调查、走迷宫等活动,映射自我的生活情境,学会对学习、生活进行总结反思,鼓励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生活。
学习有计划地合理安排长假生活,并由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周末巧安排评课稿今天下午,我有幸聆听了董老师执教的《周末巧安排》课堂教学实况,整个过程都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非浅,感受很深。
下面就这堂课,我谈一谈自己的不成熟看法,与各位老师共同交流。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34b3b70975f46527d3e1f8.png)
二年级上《道德与法治》教案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1.教材编排注重图文结合,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坚持以学生品行教育为主线,切实抓好学生品行教育和养成良好习惯教育两个环节,为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2.本教材游戏较多,通过游戏和各种儿童喜欢的主体活动,对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
为学生形成积极地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初步的基础。
3.本教材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题材。
课程将从课堂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生活的所有空间。
二、教学目标:1.通过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的教学,不仅让孩子们关注身边最常见的传统节日,感受节日的气氛,感受美好的生活和浓浓的亲情,而且还通过延伸、拓展学习,让孩子们了解源远流长的祖国传统节日,关注祖国大家庭其它民族的一些民俗、传统礼仪、积极的民间文化等,集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建立起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的精神链条。
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相结合。
2.通过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的教学,帮助孩子们建立集体观念,学习做小主人,自己的班级自己爱,自己的班级自己管,班级生活规则大家定、齐遵守,从而培养孩子们初步的集体意识和自主管理意识、责任意识。
3.通过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场所》的教学,引导孩子们在社会生活中养成遵守秩序,爱护环境、爱护公共设施等良好行为习惯,学习做一个文明的小公民。
渗透《环境保护法》、《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制教育。
4.通过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的教学,让孩子们爱祖国从爱自己的家乡做起,了解家乡的美丽山水、丰富物产,认识为家乡作出贡献的可亲可敬的人们,为伟大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而骄傲自豪。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采取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形式多样等方式,引导孩子们通过学习,从不同角度、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道德与法治评课稿12篇
![道德与法治评课稿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88a4d35d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48.png)
道德与法治评课稿12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评课稿准备工作,通过评课,可以把教学活动的有关信息及时提供给师生,以便调节教学活动,使之始终目的明确、方向正确、方法得当、行之有效。
如何把评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道德与法治评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道德与法治评课稿1本次听了赵老师执教的是三年级《我学习,我快乐》一课。
这节课,我觉得孩子们就给展示了他们不一样的风采,而师生完美的配合,为我留下深刻印象。
现在简单谈一下自己的听课体会:从内涵方面来说,《我学习,我快乐》这节课始终洋溢着快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孩子们首先从展示自我的“才艺大比拼“活动导入新课的学习,孩子们有的表演相声,有的表演古诗,有的展示魔方的还原,孩子们精彩的节目给听课的老师和学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表演相声的同学以其幽默的谈吐给大家带来阵阵欢笑,表演古诗的同学以其饱含激情的朗诵让孩子感受古诗的魅力,表演魔方的同学在极短的时间内让魔方还原六面,更是让大家瞠目结舌,佩服不已,大家在丰富多彩的才艺展示中感受孩子们各自成长的幸福、进步和自豪的情感,学生的表现积极向上,教师所采用的评价方式是采取了让孩子们夸一夸的方式,让大家对表演的同学进行夸赞,孩子们听到夸赞之后,就产生了快乐、激动、兴奋的情感,从而为本节课以后的开展调节了一个良好的情绪和感情基调,也就自然而然的导入了课题《我学习,我快乐》这节课,我觉得教师做到了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始终洋溢着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因为我教师创设了一个人人参与的学习交流的氛围,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每个孩子在教学中都始终洋溢着积极参与的热情。
本节课,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始终有效融为一体,学生的交流没有流于形式,参与面广,几乎每个孩子都参与了课堂发言,而且孩子们也是有感而发。
这节课,教师的多媒体的使用比较合理,本节课,没有过多地使用媒体,而是恰如其分的利用了多媒体的有效性来辅助教学,教师精心选择的视频,更是为孩子们以后的生活导向,引导孩子联系生活,回归生活指明了以后学习的方向,正像有的孩子说的那样“孝敬父母,从现在做起”,“帮助别人,举手之劳”,孩子们能够从那些视频中学习到学习做人,体会到文明,感悟到帮助别人的快乐,这样的教学效果达到了,教学目标就是完美的落实了。
《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19篇)
![《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19篇)](https://img.taocdn.com/s3/m/656f7360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33.png)
《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19篇)《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通用19篇)《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篇1《这些是大家的》是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的内容。
本学期有幸听了区道德与法治优质课竞赛。
本课的教学以“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作为教学的基本理念。
下面谈谈个人浅薄看法:1、贯彻生活化的原则。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章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在本堂课中,教师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实际情况为主要的内容开展活动,针对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学生的交流、探讨、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1)调动生活中的经验。
让学生说生活中的公用设施,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生活经验与课本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使面对学习主题感到有话可说,因而乐于探究,善于,政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深切感受公用设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充分利用好生活中的'事例,为达到教学目的服务。
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已身边爱护公物的真实事例,让学生积极发言,通过积极岁与,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
2、积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扬了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才有可能拉近师生间的感情距离,学生才能有话说,有真话说。
商榷点:①如何正确地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通过教师在一个个问题的“开导”下,采用“一问一答”的模式,让学生的思维跟者教师在转,削弱了的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
②缺少对学生多元化的激励性评价。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了对学生回答的评价,却忽视了对学生激励性的评价,因为只有通过学生激励性的评价,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
③教学的形式比较单,致使蔡个课堂氛围还不够轻松、活跃。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全册评课稿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全册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1915160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9d.png)
部编版⼆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全册评课稿部编版⼆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本⽬录第⼀单元我们的节假⽇1假期有收获2周末巧安排3欢欢喜喜庆国庆4团团圆圆过中秋第⼆单元我们的班级5我爱我们班6班级⽣活有规则7我是班级值⽇⽣8装扮我们的教室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9这些是⼤家的10我们不乱扔11⼤家排好队12我们⼩点⼉声第四单元我们⽣活的地⽅13我爱家乡⼭和⽔14家乡物产养育我15可亲可敬的家乡⼈16家乡新变化2019部编版⼆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全册评课稿第⼀单元我们的节假⽇1、假期有收获评课稿今天下午,我有幸聆听了董⽼师执教的《假期有收获》课堂教学实况,整个过程都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浅,感受很深。
下⾯就这堂课,我谈⼀谈⾃⼰的不成熟看法,与各位⽼师共同交流。
⼆年级的学⽣刚刚经历了⼩学阶段的第⼀个暑假,假期⽣活各具特⾊,内⼼充满与同学分享的期待。
然⽽,限于年龄特点,他们还不善于表达⾃⼰的所见所闻所感,《假期有收获》⼀课将会使学⽣学会感受长假带来的乐趣,乐于与⼈交流收获。
此外,有为数不少的学⽣在长假中缺少家⼈的陪伴,也要在课堂中引导学⽣正确认识,合理应对。
与此同时,⼆年级的学⽣⼤多数还没有形成⾃主计划和安排⽣活的习惯,特别是长时段闲暇时间的安排,对他们有较⼤难度。
董⽼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的年龄特点,创设⽣动的情境,设计有趣的活动,让学⽣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思考,学会安排。
感受长假带来的乐趣,乐于与⼈交流⾃⼰的收获;指导学⽣有计划地安排好⾃⼰的⽣活,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并持之以恒地坚持。
引导学⽣分析⾃⼰的假期⽣活状态,学会记录⾃⼰的成长进步。
通过⼩调查、⾛迷宫等活动,映射⾃我的⽣活情境,学会对学习、⽣活进⾏总结反思,⿎励学⽣学会调控⾃⼰的⽣活。
学习有计划地合理安排长假⽣活,并由此养成良好的⽣活习惯。
2、周末巧安排评课稿今天下午,我有幸聆听了董⽼师执教的《周末巧安排》课堂教学实况,整个过程都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浅,感受很深。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完整表格式教案设计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完整表格式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a74cd5db9d528ea80c7791d.png)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授课年级:二年级授课教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进度表起止日期周次计划进度实际进度课型备注8.21—8.25 1 假期用心过新课8.28—9.1 2 周末巧安排新课9.4—9.8 3 欢欢喜喜庆国庆新课9.11—9.15 4 团团圆圆过中秋新课9.18— 9.22 5 我爱我们班新课9.25—9.29 6 班级生活有规则新课10.2—10.6 7 我是班级值日生新课10.9—10.13 8 装扮我们班级的教室新课10.16—10.20 9 .这些是大家的新课10.23—10.27 10 我们不乱扔新课10.30—11.3 11 大家排好队新课11.6—11.10 12 我们小点声新课11.13—11.17 13 .我爱家乡山和水新课11.2— 11.24 14 家乡物产养育我新课11.27—12.1 15 可爱可敬的家乡人新课12.4—12.8 16 家乡的变化新课12.11—12.15 17 复习新课12.1— 12.22 18 复习新课12.2— 12.29 19 期末测试学校(二)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案检查时间:执教时间:年月日教学单元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总( 1 )课时课题 1.假期有收获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分享暑期生活经历的快乐,重温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
2.展示在暑假中学到的本领,分享收获,增强小组合作、交流的意义。
3.懂得暑假的意义。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分享暑期生活经历的快乐,重温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
教学难点:懂得暑假的意义。
教学准备、资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问:孩子们,你们喜欢夏天吗?夏天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学生汇报)夏天给我们的很多很多,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关于夏天的小诗吧。
教师领读:夏天的礼物是烈日和蝉鸣夏天的礼物是雷雨和彩虹夏天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是有滋有味丰富多彩的暑假教师:提到暑假,我们的暑假正好刚刚结束,能告诉我你们的暑假怎么过的?在这样的暑假里你收获到了什么?今天我们学习“假期有收获”(板书课题)二、学习探究(一)故事导入:讲述书下小故事《小强的暑假快乐吗》。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5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教学设计(含评价设计、教学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5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教学设计(含评价设计、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5f5cf2b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ed.png)
那我们为什么要讲诚信呢?
诚信是立人之本,
诚信是齐家之道,
诚信是交友之基,
诚信是为政之法,
诚信是经商之魂。
2.我们还可以通过名人足迹来寻找可敬的家乡人。
邓稼先,出生于安徽怀宁县,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最后,我们进行最美家乡人评选活动,可以写具体某个人,也可以写某个职业,并写出评选理由。
学生活动
分享自己和身边人的故事
填一填。
讲述自己遇到的美好的事
评选最美家乡人。
设计意图
让学生明白身边人无私地帮助自己,他们是多么的可亲可敬,让人感受到温暖。
板书设计
家乡人
身边人 感恩
第二课时 (可敬的家乡人)
课时目标
学生活动
观看视频,抒发感受。
思考诚信的重要性。
讲述关于家乡人的故事
设计意图
对名人的生平事迹有所了解,增加对家乡的热爱。
环节三:
教师活动
家乡美丽的山水培育了一代代名人,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当然,身边也有很多普通的人,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服务大众,恪守诚信,爱国敬业,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我们听着他们的故事,感受着他们带来的正能量。
2.通过收集信息,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
3.在认识和了解中,激发学生对家乡人的感激之情。
学习重点
了解家乡人,了解身边的人。
学习难点
在认识和了解中,激发学生对家乡人的感激之情。
环节一:激趣导入
教师活动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ada3313e518964bcf847c93.png)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
四、拓展(2分钟)
1.中秋月诗词大会
月亮是中秋节的标志,所以月亮也被古人们赋予相思和团聚的意义,你知道哪些写月的古诗词呢?我们来比一比吧
2.制作月饼,开展中秋庆祝活动。
制作月饼,感受与教师,同伴共度佳节的快乐。
3.向父母收集还有哪些秋天的节日。
第二课时
二、授新(23分钟)
(一)故事导入:讲述书下小故事《小强的暑假快乐吗》
大家来讨论:小强的暑假快乐吗?
(学生汇报)
教师总结:
(二)教师课件出示课文3页彩图
谁来说说图画上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他们说了些什么?
你假期里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
展示一下你们假期里最好的照片,给大家讲讲你们一家的假期故事。
(三)小调查:你们的假期作业都写了吗?
揭示课题
二、教学活动(34分钟)
1、你知道关于国庆节的那些故事,你能讲给同学们听吗?
2、教师分享国庆节的故事,让大家懂得新中国的来之不易。
3、介绍国家象征:
国旗:五星红旗
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国徽:五星天安门谷穗齿轮
这些都是我们国家的象征。我们应该尊重国旗,国徽,学会唱国歌
4、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国家象征?
教学课题
第3课 欢欢喜喜庆国庆
课型
授课时间
教学课时
备课教师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简要的了解有国庆节的历史、文化、习俗,了解新中国来之不易,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激发学生的国家意识,爱国情怀。
2、初步认识国家象征,知道国旗,国歌,国徽。知道要尊重国家象征。
3、引导学生合作,探究,采用多种方式了解身边的人是怎样建设祖国的,他们将会怎么过国庆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本目录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1假期有收获2周末巧安排3欢欢喜喜庆国庆4团团圆圆过中秋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5我爱我们班6班级生活有规则7我是班级值日生8装扮我们的教室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9这些是大家的10我们不乱扔11大家排好队12我们小点儿声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13我爱家乡山和水14家乡物产养育我15可亲可敬的家乡人16家乡新变化2019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全册评课稿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1、假期有收获评课稿今天下午,我有幸聆听了董老师执教的《假期有收获》课堂教学实况,整个过程都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非浅,感受很深。
下面就这堂课,我谈一谈自己的不成熟看法,与各位老师共同交流。
二年级的学生刚刚经历了小学阶段的第一个暑假,假期生活各具特色,内心充满与同学分享的期待。
然而,限于年龄特点,他们还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假期有收获》一课将会使学生学会感受长假带来的乐趣,乐于与人交流收获。
此外,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在长假中缺少家人的陪伴,也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合理应对。
与此同时,二年级的学生大多数还没有形成自主计划和安排生活的习惯,特别是长时段闲暇时间的安排,对他们有较大难度。
董老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生动的情境,设计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思考,学会安排。
感受长假带来的乐趣,乐于与人交流自己的收获;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并持之以恒地坚持。
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假期生活状态,学会记录自己的成长进步。
通过小调查、走迷宫等活动,映射自我的生活情境,学会对学习、生活进行总结反思,鼓励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生活。
学习有计划地合理安排长假生活,并由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周末巧安排评课稿今天下午,我有幸聆听了董老师执教的《周末巧安排》课堂教学实况,整个过程都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非浅,感受很深。
下面就这堂课,我谈一谈自己的不成熟看法,与各位老师共同交流。
教师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经验。
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时时处处不离孩子们的实际生活,在第一环节“周末生活大盘点”,首先由文中欣欣的周末引出孩子们自己的周末生活,在自由说中感受周末生活各不同,接着通过小组交流说、全班分享说和欣赏大家的周末图片中中意识到周末生活也是丰富多彩收获多的,从而萌生要过好周末的愿望。
在第二环节“观点对对碰”围绕“周末是早起还是晚起”“作业先做还是后做”“电视可不可以看”让孩子们能够结合自己生活的实际情况,明白合理安排最重要。
这些以孩子们课堂上的汇报、交流来演绎教材,既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又提供了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学习情境,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凸显课程的体验型,体验活动丰富。
《道德与法治》课程属于经验课程、活动课程,立足于儿童在活动中获得经验和形成体验。
因而课堂上采用了分享自己的周末、欣赏照片、上台展示自己周末的收获、看绘本视频等活动,给孩子们带来丰富的感受,引发他们内心而非表面的情感。
在提高认知的基础上,到生活中拓展延伸,做到知行合一。
比如第三个环节“解决小宝的烦恼”将文中的绘本内容进行了创编,拍成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困惑的小视频。
利用很直观形象的视频,吸引孩子们感受周末安排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孩子们在帮忙解决中其实也是在反思和规范自己的周末生活,从而意识到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在自然而然的过程中达成教学目标。
3、欢欢喜喜庆国庆评课稿今天下午,我有幸聆听了蔡老师老师执教的《欢欢喜喜庆国庆》课堂教学实况,整个过程都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非浅,感受很深。
下面就这堂课,我谈一谈自己的不成熟看法,与各位老师共同交流。
本课重在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国家意识,理解国庆节的由来及含义,崇敬革命英雄,并对其深怀敬意;能识别自己国家的象征,“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并在实际行动中做到会唱国歌,自觉遵守升国旗时的基本礼仪;初步培养学生参加节日活动的能力,能从日常生活中积累学习资源,主动探索,能用自己的方式,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国家是非常抽象的大概念,如何将这个概念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衔接,从而真正初步产生对国家的认同,是本课的重难点。
部分学生已经知道国庆节是哪一天,知道国旗、国徽,会唱国歌,能以画画、唱歌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祝福和热爱。
教师在课堂中以此为基础,提升国家意识,强化爱国情感,激发爱国情怀。
课前,蔡老师教师充分了解学情,课堂中采用小老师讲解等方式,发现学生认识、情感中的生长点,再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引导。
也通过同伴之间的感悟分享,提高全班学生对国庆节及相关知识的认识,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
教学设计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以学生的已有认知为起点展开教学,提高实效。
让学生大胆猜测,说一说国旗的相关知识,激发自主探究的兴趣。
每一个中国人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升起时,内心都会无比激动。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加强情感体验,以他人的情感体验来触动学生的情感,努力向儿童的现实生活靠拢。
爱国情感升华后,再进行升国旗的礼仪教育,可谓水到渠成。
4、团团圆圆过中秋评课稿成老师的《团团圆圆过中秋》在引导学生感受珍惜幸福时,没有局限于教材中所提供的图片与内容,而是给学生提供了各行各业在节日忙碌工作的图片,使学生在观看图片的同时,受到一种震撼,原来在万家团圆的中秋节,还有这么多人不能回家团圆,他们真是了不起,他们辛苦了,从而自然的逐层过渡,由家庭的团圆到班级的团圆再到祖国大家庭的团圆,这样的情感教育逐层深入的体验以后,在之后的送祝福环节学生的感受比较深,送出了自己最真挚的祝福。
一、生活化的品德课堂是有生命力的课堂。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注重服务于未来生活,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它不仅使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隔离,也与学生本来的发展相去甚远。
儿童生活化的现实性,决定了品德教学的真实性。
儿童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他们生活在现实的社会里,他们的生活天天在进行,时时在进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东西。
所以品德教学应该从儿童生活选择有代表性的、具有普遍意义或典型意义的事例进行加工,用于引导儿童的再生活。
成老师的《团团圆圆过中秋》,从学生自己家过中秋节的情景,引起学生对中秋节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中秋节的欲望,然后通过学生自己的交流体验了解中秋节,“品味中秋美食——月饼”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很生活化的活动,既勾起学生对中秋的记忆,又是对学生生活的升华。
使学生在自然的熏陶中自发的心存感恩,懂得珍惜。
教学中教师将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二、活动化的课堂是最有效的课堂。
活动不仅是儿童认识的源泉,也是儿童发展的基础。
只有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儿童的主体参与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有效地改变儿童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
品德教学,需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
成老师在教学中都能以活动的形式组织教学,很好地突出了活动性,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
教师充分挖掘活动资源,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活动过程,力求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感悟、获得各方面的发展。
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5、我爱我们班评课稿刚刚上听完张老师了《我爱我们班》,通过一节课上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整节课的节奏基本能按照前面的设计来进行,学生的表现还比较令人满意。
在本节课的设计时,张老师着重考虑到了本班学生的特点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法重难点,本节课注重培养儿童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感,重视实际生活中现实性的、情景性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对班级的了解和对班级深深的爱,培养班集体团结,合作,进取的品质,所以在设计中,张老师较多地把有趣的活动寓于课堂当中,给学生更多地自主性,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主动领悟。
这样的学习方法,孩子们喜欢,也学得更加轻松。
在课堂的实施过程中,张老师把握住了课堂节奏,把握好了放和收的尺度,该让孩子们发挥的地方,就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讨论,交流,以及在班级内民展示的机会,这样,思维的碰撞,给予孩子们更多的是思想上的共鸣和更加强烈的内心体验。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学生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活动形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直接参与各种实际活动,获得对自我、对世界、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各种能力。
而我在我的教学设计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让学生不再成为被动受教育者,而是教学活动完成的主动者。
真正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充分表明了张老师的设计是符合孩子们的实际的。
6、班级生活有规则评课稿今天下午有幸听了张老师的《班级生活有规则》的课,课堂生动自然,效果十分。
下面谈谈我浅薄的看法。
《班级生活有规则》这一课题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科书展示了学生学习、生活中与规则有关的照片,并配以文字说明,通过列举学生“跳绳”“下棋”的事例,引导他们从自己喜欢的游戏中找规则,从而直观地建立起规则的概念,帮助他们对规则的理解具体化、生活化。
此外,教科书还通过展示班级、学校、生活中各种各样遵守规则的情境,如上课时聚精会神地听讲、值日生按时搞好卫生、楼内慢步右行、进校时主动向老师问好、过马路时应看好信号灯等,帮助学生认识规则存在的普遍性和重要性,懂得遵守规则会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更安全。
在观察、分析、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活动方式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提出建议,指导他们开展活动,使他们学会实践,乐于实践。
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生活,服务社会,使他们的自我价值得到了体现。
通过主动实践,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了生活中的规则,并在实践中产生了新的价值观,使他们的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了提高,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得到了培养。
学生在实践中设计的“好行为示范活动”在全校普遍开展,达到了宣传教育的目的。
更可贵的是,有的学生认识到,只要心中想着他人,就能自觉地遵守规则。
可见,被规则约束的行为正在内化为自觉的行动。
在活动中,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的独立性及个性也得到了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还需要加以改进的地方是,应该教给学生用数字说明问题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及办事认真负责的态度,使他们在多方面能得到提高。
7、我是班级值日生评课稿下午听了杨老师的《我是班级值日生》的课,教学新知时循循善诱,让学生学习起来毫不费力,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设计很好,引导得也很到位,同时还让学生意识到到学生与生活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