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栽培技术
小麦栽培技术
小麦栽培技术小麦栽培技术,就是在整个生育过程中,根据小麦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反应,综合运用一系列的农业技术措施,充分发挥有利因素的作用,克服或避免不利因素的影响,协调环境条件与小麦生育的关系,保证麦苗齐、匀、全、壮、足,群、个体协调发展,穗、粒、重三因素合理,最终实现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益的生产目的。
小麦栽培技术包括整地技术、施肥技术、灌溉技术(见前),以及合理密植技术、播种技术、管理技术、收获与贮藏技术等环节。
一、因地制宜,合理密植所谓合理密植,是指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产量水平、品种特性,以及所采用的栽培技术等来充分协调麦田的群体和个体之间的关系,使之能尽可能地利用光能和地力,既要求单位面积上有足够的苗数、蘖数和穗数,又要求所有个体能良好地生长发育,从而达到穗多、穗大、粒多、粒饱,实现高产稳产。
(一)合理密植的增产原因1.群体结构合理,光合效率高,干物质积累多基本苗数过少,地力和光能无为消耗大(裸地、漏光),净光合生产率低,干物质积累少;基本苗数过多,群体过大,干物质大部分用于茎叶的形态建成,同时后期易倒伏,所以,净光合生产率亦不高,干物质的积累也少。
只有做到合理密植,群体结构的发展才能协调合理,叶面积适宜,株间光照条件良好,光能和地力得到充分利用,光合效率提高,干物质积累最多,产量较高。
2.分蘖的增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带有分蘖的幼苗可形成强大的根系和健壮的地上部分,因此,它比无蘖苗为壮。
同理,带有分蘖的主茎穗也优于无蘖主茎穗。
生产上如过于密植,单株营养面积减少,分蘖少,单株成穗数更少,有些甚至不能形成分蘖穗;如过于稀植,虽然单株营养面积较大,分蘖多,单株成穗数较多,但单位面积上的总穗数不足。
在上述这两种情况下,小麦产量均会降低。
只有实行合理密植,才可使单株分蘖数增加,成穗率提高,产量增加。
1403.成产三因素发展协调,经济系数较高密度过大,虽然亩穗数多,便个体发育受到很大影响,造成穗粒数减少,粒重减轻,经济系数下降,产量较低;密度过小,虽然穗粒数和粒重有所增加,但其增加幅度抵销不了由于密度下降所造成的减产幅度,因此,即使经济系数不升不降,产量也不高。
小麦种植技术
小麦种植技术简介小麦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广、产量最高的农作物之一。
其种植技术的掌握对于农民而言至关重要,能够提高小麦产量、改善质量,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本文将详细介绍小麦种植的技术要点,包括土壤准备、品种选择、播种方式、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
1. 土壤准备1.1 土壤选择小麦适宜生长的土壤主要有以下特点:•肥沃:土壤富含有机质,有利于小麦的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
•疏松:土壤质地疏松,排水良好,有利于根系的通气和发育。
•pH值:土壤的pH值应在6.0-7.5之间,过酸或过碱都会对小麦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1.2 土壤改良对于质地较重或排水不良的土壤,应采取以下措施改良:•耕地翻耕:深翻土层,增加土壤通气性和肥力。
•施加腐熟有机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种植绿肥作物:如大豆、燕麦等,能够增加土壤氮素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2. 品种选择小麦的品种选择直接影响产量和品质,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病虫害抗性等因素进行选择。
主要考虑的因素有:•生育期: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小麦品种,以确保生长期能够与当地的气候相适应。
•抗病虫害性:选择具有较高抗病虫害能力的品种,能够减少病虫害对小麦产量的损失。
•品质特点: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具有良好品质特点的品种,以提高小麦的销售价值。
3. 播种方式3.1 种子处理种子处理能够改善种子的发芽率和抗病虫害能力。
常见的种子处理方法有:•温水浸种:将种子放入温水中浸泡,促进发芽。
•种子浸泡剂:使用杀菌剂或生物农药浸种,抑制病原菌或虫害的发生。
•催芽剂处理:使用生物催芽剂进行处理,促进种子的发芽。
3.2 播种方式小麦的主要播种方式包括:•广播播种:将种子均匀撒在整块耕地上,然后进行耕作覆盖,适用于大面积种植。
•行播种:按行距和行间距将种子进行排列,适用于规模较小的种植。
4. 施肥管理4.1 土壤养分分析在施肥之前,进行土壤养分分析是很重要的,以确定土壤中养分的含量和缺失情况。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对于提高小麦产量、改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育种选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
一、育种选种1. 选育优质抗病品种小麦优良品种是高产的基础,育种工作首先要选育出耐逆境、抗病害的优质品种。
目前,我国已经选育出了许多高产的小麦品种,各地种植者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品种,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2. 种子处理在种子处理方面,可以进行浸种、干热处理等措施,使种子消毒、消毒,增加种子的萌发力和抗病能力,提高小麦产量。
二、田间管理1. 种植密度小麦的种植密度对于产量有很大的影响,过大或者过小的密度都会影响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一般来说,种植密度在每亩750-900株之间为宜,株距在10-15cm为宜,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小麦的产量。
2. 水肥管理小麦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因此在田间管理中要做好水肥管理工作。
及时进行水肥施用,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在表土覆盖上一层稻草或麦秸,可起到保水保肥的作用。
3. 施肥小麦生长初期需要施加磷、钾肥,中后期需要施加氮肥。
在肥料施用方面,应做到量少、多次,适时施肥,避免一次施入过多肥料造成短时间内的快速吸收,从而引发病虫害的滋生。
4. 田间杂草管理小麦生长期间,要及时进行田间的除草工作,保持良好的生长环境,防止杂草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5. 栽培措施在小麦生长初期,要加强耕作,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中后期要合理控制浇水,避免过多或过少的灌溉。
三、病虫害防治1. 病虫害防治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在田间管理中要及时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防范病虫害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增加小麦的抗病能力,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4. 合理间作在田间管理中,可以适量种植一些对害虫有防治作用的植物,例如:黄秆根、百善草等,这样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对小麦的危害。
小麦种植管理方法
小麦种植管理方法在小麦栽培过程中,大部分农户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种植技术,那么你们知道小麦的种植管理方法吗?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小麦种植管理方法,一起来看看。
小麦种植管理方法一、小麦苗期的田间管理首先,整理田钩。
根据播种出苗后的降水情况,及时的整理田沟,防治水涝。
然后,调整麦苗稀疏,对于过于浓稠的麦苗要移植或疏苗,对于缺苗的地方,可以移植或补苗。
在麦苗3叶之后,进行追肥以促进分蘖,通常一亩地5公斤尿素肥。
如果因为底肥较好,在3叶的时候明显的出现麦苗浓绿,长势过旺,可以采用镇压方法控制长势。
在麦苗的出苗伴随着杂草出现。
农户要分别杂草是单子叶为主还是双子叶为主,进而采用不同的除草剂。
在华南地区,常见的阔叶杂草多为双子叶,单子叶植物往往叶子窄或尖。
苗期常见的病虫害有需要农户仔细观察叶片才能发现。
常见的病害通过观察叶子,在早期对症喷洒农药就能及时控制。
二、小麦分蘖期的田间管理在华南地区,小麦越冬开始前进入分蘖期,因此农户要在越冬之前,追肥促进分蘖。
在冬至节气到小寒之间,根据麦苗的长势追一遍肥。
仍然提倡农家肥,辅以少量的氮肥。
在越冬后期,根据天气预报,观察是否出现冻害。
如果已经出现冻害,但是分蘖节还没完全冻死,可以用氮肥追肥,促进受冻小麦及时恢复。
而预防冻害的根本措施,还在播种阶段,即深耕早播,施好底肥,才能够有效预防冻害。
三、拔节孕穗期的管理拔节的时候,是小麦成长关键时期,对水肥都有需要。
此时应该施用拔节肥。
考虑到肥力转化速度,化肥比农家肥能更加快速的提供植株养分。
因此,这时的追肥,以氮肥为主,约占60%,辅助磷肥和钾肥,约占40。
拔节期的小麦比较怕干旱。
春旱会严重影响小麦的长势,而恰恰在河南地区,春旱灾情最为普遍。
这就需要农户及时灌溉。
农户种植小麦的地块,也应该配套有基本的灌溉设施。
伴随着春季的气温回升,和麦田越来越浓密,病虫害开始发生,例如白粉病、锈病等病害,和圆蜘蛛的虫害,这些虫害也伴随着干旱发生。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小麦的产量和质量直接关系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收入。
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一直都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任务。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是指利用科学的种植管理技术和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通过合理的种植方式和施肥水、控制病虫害等方法,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下面就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一、合理的田间管理1.合理的排水排灌。
小麦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但同时也需要排水良好,防止水涝,使土壤保持适度的湿润。
所以在小麦田间种植的时候,需注意做好排灌工作。
2.合理的地膜覆盖。
地膜覆盖可以有效防止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润度,同时还可以有效抑制杂草生长,保护土壤,提高小麦产量。
3.合理的密植。
合理的密植可以占地面积,提高土壤利用率,增加小麦的产量,但过密植也会降低小麦的产量,所以需要根据小麦品种和土壤条件确定密植度。
4.合理的深松。
小麦喜欢疏松的土壤,深松可以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促进根系生长,提高小麦产量。
二、合理的施肥技术1.合理的基肥施用。
小麦生长初期对营养物质需求量较小,因此需要提前合理施用基肥,为小麦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
2.合理的追肥技术。
小麦生长中后期需要较多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因此需要根据小麦生长的不同阶段,及时合理追施氮、磷、钾肥料,提供充足的营养。
3.精准施肥。
根据不同的土壤条件和小麦生长的不同阶段,进行精准施肥,提高施肥利用率,减少浪费。
4.有机肥的应用。
合适的施用有机肥料,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三、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技术1.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是提高小麦产量的关键。
在小麦生长期间,要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及时发现病虫害,并根据病虫害种类和发生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
2.加强病虫害防治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病虫害的认识和防治技术水平。
3.做好防治药剂的保存和使用,确保使用安全,防止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
小麦栽培管理技术
小麦栽培管理技术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产技术的优化对我国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下
面介绍小麦栽培管理的相关技术。
1. 农田选择与准备
小麦生产最适宜的土壤为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黏性土壤,而酸性土壤、盐碱土则不适合小麦生长。
开垦新土地前需进行土地调查,并制定相应的土地改良计划。
2. 育种选优
育种选优是小麦产量和品质优化的关键。
通过选取耐旱、耐病、高产、品质良好的优
良品种,可有效提高小麦的综合生产能力。
3. 播种管理
小麦播种时机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全国不同地区的最佳播种时间也不同。
一般情况下,北方应在每年的10月上下旬进行秋季播种,南方则在11月初至12月中旬进行冬季播种。
为确保播后生长,应按照每亩繁殖3-5公斤稀有苗。
4. 施肥技术
小麦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营养,因此施肥是保障小麦高产和品质的重要措施。
在
播种前需进行基础化肥的施用,此后再根据地区土壤性质和种植要求,适时补充追肥。
5. 病虫害防治
小麦生长过程中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对其进行防治是保障小麦产量,保证品质的重
要措施。
在栽培过程中,应尽量采用生态措施进行防治,如坚持进行轮作、广泛引进天敌、采用植物无毒农药等。
6. 种植密度与密植管理
种植密度和密植管理对小麦产量和品质也具有重要影响。
应根据当地的地形、气候和
优良品种特征,选择适当的密度和密植度,提高生产效益。
以上就是小麦栽培管理的相关技术,相信掌握这些技术能够帮助农民提高小麦的生产
能力和品质。
小麦的种植技术
小麦的种植技术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技术的正确应用对于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介绍小麦的种植技术,包括土壤准备、品种选择、播种方法、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
一、土壤准备小麦对土壤的要求较为严格,应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地进行种植。
在播种前,应进行土壤松土、翻耕,并进行有机肥料的施用,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持土壤湿润。
二、品种选择根据种植区域的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的小麦品种是确保丰收的关键。
常见的小麦品种包括冬小麦、秋小麦和春小麦,根据不同的生长季节选择适宜的品种进行种植。
三、播种方法小麦的播种方法主要有直播和秧苗移栽两种。
直播适用于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地,将小麦种子直接撒播于土壤中,然后进行覆土、压实和浇水。
秧苗移栽适用于土质较差的地区,先将小麦种子育苗,待苗长至一定高度后移栽至田间,并进行适当的浇水和培土。
四、施肥对于小麦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合理的施肥是至关重要的。
在种植前需进行土壤测试,以确定土壤中养分的含量和缺失情况。
一般情况下,小麦的施肥主要分为基肥和追肥两个阶段。
基肥在土壤准备时施用,追肥则在小麦苗期和抽穗期进行补充,以满足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
五、病虫害防治小麦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影响产量和品质。
对于常见的小麦病虫害,可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防控。
例如,及时清除病虫害源,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合理使用农药等方式,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六、灌溉管理小麦对水分的需求较大,灌溉管理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根据土壤水分情况和小麦生长期的需水量,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浇水量,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对小麦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总结:小麦的种植技术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正确的种植技术应涵盖土壤准备、品种选择、播种方法、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
合理运用这些技术,将有助于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为粮食生产做出贡献。
小麦种植的技术
小麦种植的技术小麦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生活条件,光、温取自气候,而水,气,养分等主要来自土壤。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小麦种植的技术,一起来看看。
小麦种植的技术(一)建设高产、稳产麦田1.小麦高产对土壤的要求,小麦适应性强,各种类型土壤均可种植,但要高产稳产,必须有综合性能较好的土壤,主要表现是:土层深厚,结构良好耕层较深,有利于蓄水保肥,促进根系发育。
土壤结构是指固体(有机体和无机体)、液体、气体的组成比例,它与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养分有着密切关系,如沙土、重粘土结构不良,难以形成高产。
有机质丰富,养分充足有机质能直接为作物及微生物提供养分,并在转化过程中形成腐殖质,既改变沙土的松散状态和粘土的坚韧状态,又能提高蓄水及通气性能,并有利于耕作,所以是量度土壤肥力的重要内容。
西南区高产麦田有机质应在2~3%以上,全氮0.2%,全磷0.12~0.25%、速效钾40~100pppm,养分平衡。
土地平整,能灌能排这是防止水、土、肥流失,保证田间作业质量,使小麦生长均匀一致,实现旱涝保收的重要条件之一,特别是丘陵山区更应重视土地平整工作。
最后,土壤酸碱度(pH)对小麦生长也有影响。
pH 6~8均可种植,但以6.8~7的中性土壤较宜。
2.低产田、土的改良,不同地区所谓低产田土是与高产相对而言,并无统一指标。
据统计,西南三省中低产田土约为13.8~40.0%,根据其理化特性对于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归纳为以下主要问题,并提出简要改良措施。
(1)山区、丘陵旱地,土层浅薄,又无结构,水土流失,跑水跑肥,形成旱、薄、瘦、蚀等特点。
应以聚土种植为中心,逐年加深耕层,增施有机肥,强化培肥;横坡种植,烂蓄水土,平整土地,坡改梯田等,提高土壤生产潜力。
(2)黄、红壤以及由它们发育成的水稻土,质地粘重,通气不良,“天晴一把刀,下雨一包糟”,耕性很差;pH多为5~6,酸性较强,有效磷奇缺,形成粘、酸、冷、烂等特点。
应在深耕晒垡、稿秆还田或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客土掺砂,施用石灰,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温。
小麦栽培管理技术
小麦栽培管理技术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栽培管理技术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小麦栽培管理技术的关键要点。
1. 地块选择和土壤处理选择适宜的地块对小麦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首先要选择沟地和整地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地,并避免连续种植。
在土壤处理方面,要进行深翻、耕坡平地、开沟排水和除草等措施,以保证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
2. 品种选择根据地理区域和栽培条件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的小麦品种,具有耐逆性、抗病虫害和优良品质的品种更受青睐。
同时还要考虑小麦品种之间的互作性,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3. 播种和密度管理在播种前要提前准备好种子,进行浸种、糊种或发芽处理,促进种子的发芽和生长。
根据不同的品种和地区,确定合适的播种期,并将种子均匀地撒播在地块上。
在密度管理方面,要根据品种和地理条件确定适宜的行株距和每株密度,以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4. 施肥管理小麦对养分的需求较高,因此施肥是提高产量和质量的关键环节。
在肥料选择上,要根据土壤的养分状况和小麦的需求,合理配置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并选择速效性好、成分稳定的肥料。
施肥时间要根据小麦的生长期和需求,进行分次追肥,避免浪费和营养不均衡。
5. 灌溉管理小麦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适量的水分,特别是在孕穗期到灌浆期,对水分的需求较高。
合理的灌溉管理至关重要。
根据土壤的含水量和小麦的需水量确定灌水的时间和量,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对小麦的影响。
要及时排除积水,保持土壤的透气性和排水性。
6. 病虫害防治小麦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害,影响产量和质量。
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预防、防治和控制。
在预防上,要做好地块的清理和消毒工作,加强栽培管理,提高小麦的抗病虫害能力。
在防治上,要及时发现和采取措施,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
在控制上,要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和程度,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避免病虫害的扩散和危害。
7. 采收和后期管理小麦的采收时间要根据小麦的生长期和品种的特点确定,要及时采收防止粒实或麦粒的质量下降。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泛,但由于受到气候、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小麦的产量并不稳定。
科学的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措施对于提高小麦的产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进行具体介绍。
一、小麦高产栽培技术1. 土壤选择与改良选择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种植小麦,酸碱度适中,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在土壤改良方面,可以利用翻耕、施肥和灌溉等手段,改善土壤的肥力和水分状况,增加小麦的产量。
2. 种子选择选择抗逆性强、叶绿素含量高、生长势旺盛、抗病虫害的小麦种子进行种植。
在选择种子的要注意保证种子的纯度和发芽率,提高种植效率。
3. 合理密植小麦的密植可以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但是要避免密植过度导致小麦植株生长不良。
一般来说,小麦的密植范围在25-30万株/亩之间比较合适。
4.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保证小麦生长所需的养分,并且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和小麦的营养需求,施用适量的氮、磷、钾等肥料,以及微量元素,增加小麦的生长力和抗逆能力。
5. 种植期和栽培措施选择适宜的种植期,避开气温过高或过低的时段,保证小麦的生长发育。
在栽培方面,及时耕耘、中耕、松土、排水等措施可以帮助小麦根系生长,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湿性,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发育。
6. 病虫害防治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注意清除病虫害隐患,定期喷药防治病虫害,避免对小麦的危害,保证小麦的健康生长。
二、田间管理措施1. 土壤保护在小麦生长期间,要注重土壤的保护和管理,避免土壤侵蚀和流失。
采取覆盖、植被保护、排水排渍等措施,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水分,有利于小麦的栽培和生长。
2. 水分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做好小麦的灌溉工作,保证小麦的生长所需的水分。
在干旱地区,要采取节水措施,避免水分浪费,提高灌溉效率。
5. 空气流通保证小麦田的通风良好,避免病虫害滋生,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6. 理顶和掐顶适时进行小麦的理顶和掐顶,有利于提高小麦的穗粒数和产量,促进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占据了粮食种植的重要地位。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是指利用科学的栽培管理方法和农业技术手段,最大化地提高小麦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下面,介绍一些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1. 土壤调理小麦喜欢在富含养分、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
因此,在小麦栽培前,应对土壤进行调理。
首先,对土壤进行深翻,使其疏松,有利于通气和排水。
其次,施入有机肥,增加土壤肥力。
最后,根据土壤酸碱度,适量添加石灰和其他土壤改良剂,调整土壤pH值。
2. 种子选择和处理选用高质量、高产量的小麦品种,是小麦高产的前提。
同时,在小麦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处理,以提高发芽率和抗病能力。
处理方法可以包括浸泡法、热水处理法、种子包衣法等。
3. 合理的播种时间和密度小麦的播种时间和密度直接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一般来说,北方地区小麦的适宜播种时间为10月底到11月初,南方地区为11月中旬到12月初。
同时,根据不同品种和生长环境,合理控制种植密度,一般为每亩300公斤左右,种子行距为25-30厘米,植株株距为14-16厘米。
4. 施肥技术小麦的施肥应该结合土壤肥力和小麦生长需要,采用分期施肥和配施有机肥、矿质肥等多种肥料的施肥方法。
在小麦生长的不同阶段,施肥也应有所区别,如在孕穗期和拔节期应增施氮肥,增加籽粒的质量和数量。
5. 病虫害防治小麦容易受到赤霉病、白粉病、条锈病、蚜虫等病虫害的影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因此,在小麦生长期间,应及时进行病虫害调查,科学选择防治措施,如选择抗病虫小麦品种、精准施药、合理轮作等。
小麦种植的方法
小麦种植的方法为引导农民科学种田,实现小麦高产、优质、丰产丰收,小麦种植的方法是必须要知道的。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小麦种植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小麦种植的方法1选择良种选用品质优良、单株生产力高、抗逆性强、经济系数高、不早衰的良种,有利于实现千斤以上的产量目标。
2精细整地,平衡施肥2.1精细整地为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播前进行精耕细整,翻耕23~25 cm,进行桔秆还田,不但增强土壤肥力,而且可以打破犁底层,达到深、细、透、平、实、足(水)的标准,即耕作层要深(旱地20~25cm,稻茬地15~20 cm),耕后耙细(碎)、耙透、整平、踏实,达到上松下实、蓄水保墒。
[1]2.2做畦开沟垒筑田埂,建立麦田灌、排水相配套的设施,挖好“三沟”(墒沟、腰沟、地头沟),开春后及时疏通“三沟”,使沟渠相通,以满足灌、排水的要求。
2.3平衡施肥根据土壤综合肥力状况制定施肥方案,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无机肥结合施用,改善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从而达到均衡施肥的目的。
在耕地的同时要施足基肥,施有机肥30~45 t/公顷、纯N 225.0kg/公顷,P2O5 90.0~112.5 kg/公顷、K20 75.0~112.5 kg/公顷,为减少冬雪春雨造成的化肥流失损耗,避免小麦中后期脱肥早衰,将50%左右的氮素化肥后移到拔节至孕穗期间分2次追施,从而使小麦籽粒中赖氨酸、蛋白质含量提高。
3适期适量播种3.1种子处理播种前要进行药剂拌种或直接选用包衣种子。
3.2适期播种为培育壮苗,形成根系发达、茎蘖数较多的小麦生产群体,充分利用热量资源,要适期播种,从而为小麦高产奠定基础。
一般小麦在田间持水量为70%~80%时最有利于出苗。
因此,当播期、土壤墒情发生冲突时,一定要做到适墒播种,可晚播3~5天,从而使小麦全苗。
一般在日均温、冬前>=0℃积温分别16~17,650℃时播种最佳,在越冬期能够形成6叶1心壮苗。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高产稳产已成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目标。
在小麦的栽培和管理过程中,合理的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措施是确保高产稳产的关键,下面就针对小麦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措施进行简要阐述。
一、小麦的栽培技术1.选择良种良苗:在小麦种植前,应选用品质优良、抗性强、产量高的良种,同时应从优质、强抗的母体种植材料中选出生长良好、生长健壮的种苗,并进行尽快定植。
2.合理施肥:小麦的根系比较发达,需要充分的营养供应,因此,应根据土壤类型和农作制度进行科学施肥,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3.适当控制密度:根据土壤肥力和生长环境的不同,应选择适合的栽培密度,避免株间距过大或过小,从而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4.科学管理土壤水分:小麦的生长环境中,土壤水分的充足与否是影响小麦产量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应科学管理土壤水分,进行适时的灌溉和排水措施,从而调节土壤水分的含量。
5.合理病虫防治: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病虫害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在栽培小麦的过程中,应加强病虫害防治措施,采用安全、环保、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从源头上保障小麦的品质与产量。
1.灌溉管理: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灌溉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根据小麦所处的生长环境,制定适同的灌溉方案,保证灌溉的合理性与准确性,同时避免过量灌溉或过少灌溉的情况发生。
2.施肥管理:小麦的生长需要充足的养分供给,应根据小麦所处的地区、化肥性质、土壤肥力等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确保小麦的生长与发育。
4.定期田间管理:定期进行田间管理,如清除田间杂草、及时修剪茎秆等,以促进小麦的生长、加速开花授粉、并为收获期做好准备。
以上就是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的简要阐述。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工作者也应不断创新、探索新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为促进小麦产量稳步增长和质量提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高的农作物之一。
而要想获得优质高产的小麦,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栽培技术。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小麦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一、土壤整理小麦生长适宜的土壤类型为疏松、肥沃的壤土或粘壤土,较不适宜硬壤或砂地。
在栽培小麦前,要对土地进行整理,包括耕翻、翻土和施肥。
土地整理的目的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为小麦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品种选择小麦的品种选择对于优质高产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环境的小麦品种,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在选择小麦品种时,应该考虑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和生长期,选用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的品种,从而保证小麦的稳产性和高产性。
三、密植管理密植是一种提高小麦产量的有效方法。
适当的密植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在进行密植时,要注意保持适当的间距,避免造成小麦生长空间的过度竞争,影响产量和品质。
四、合理施肥小麦的生长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因此合理施肥对于小麦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施肥应该分为基础施肥和追肥两个阶段进行。
在基础施肥阶段,可以施入含氮、磷、钾等多种元素的有机肥或复合肥,为小麦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在追肥阶段,根据小麦的生长状态和需求,适时进行追肥,补充养分,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
五、病虫害防治小麦的生长过程中容易遭受各种病虫害的侵害,因此病虫害防治是小麦栽培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在日常管理中要加强病虫害的监测,一旦发现病虫害的迹象,要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病虫害对小麦的危害影响产量和品质。
六、灌溉管理小麦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
在干旱地区,要加强灌溉管理,保证小麦生长期间的水分供应。
在进行灌溉时,要合理控制灌溉的时间和水量,避免因为过度灌溉导致水浸和缺氧,影响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七、及时收获小麦的收获时间对于小麦的品质和产量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小麦的收获时间应该在成熟期,及时收获可以避免由于过度成熟导致小麦的质量下降。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种植面积大、产量高等特点,对于农民来说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
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需要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措施。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的相关知识。
一、小麦高产栽培技术1. 种子选择:高产小麦的种子选用至关重要,应选择种子饱满、色泽鲜艳、无病虫害的种子,避免使用长势弱、矮秆、病虫害严重的种子。
2. 合理施肥:小麦是一种喜肥作物,应在播种前充分施足底肥,对土壤进行深翻,使得土壤肥力更均衡,有利于小麦生长。
在生长期间,还需要进行追肥,及时补充作物所需的养分。
3. 优良品种选用: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该地区种植的小麦品种,可以有效提高产量和抗逆性。
4. 合理密植:小麦的密植度对产量也有着较大的影响,应根据品种特性和气候条件合理确定密植度,以充分利用光照和土壤养分资源。
5. 控制病虫害:小麦病虫害较为严重,需要采取预防措施,包括间作、轮作管理,喷洒农药等,及时排除病虫害对作物的危害。
6. 土壤管理:小麦喜欢吸收养分充足的土壤,因此在栽培过程中应注意进行土壤管理,包括施肥、翻耕、水分管理等工作。
二、小麦田间管理措施1. 合理播种: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和方法,统一培肥、播种、施肥、浇水等作业,确保作物生长发育的良好条件。
2. 及时中耕:小麦生长期间需进行中耕作业,即翻耕和松土,松土有助于改善土壤通气性,促进根系生长,提高小麦产量。
3. 种植密度控制:在生长期内,需根据作物生长情况进行适时的稀苗,保证充足的营养和生长空间。
4. 浇水管理:小麦生长期间需注意及时浇水,保证适当的湿度,但又要避免水涝或者缺水的情况。
5. 病虫害防治:在生长期内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病害,可以有效保证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的关键措施,这对于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希望广大农民朋友能够根据这些技术和管理措施,科学种植小麦,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也能够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小麦栽培管理技术
小麦栽培管理技术小麦是世界上广泛种植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栽培技术对于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小麦栽培管理,是指在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其土壤、水分、气温、光照、肥料、病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管理,以促进其健康快速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一、土壤管理1. 土壤选址:小麦适应性强,但土质要求较高。
土质要求肥沃、松软、排水良好和含水保水能力强的土壤。
2. 土壤肥力管理:小麦生长需要供给充足的氮、磷、钾等养分,及时施肥,保持土壤肥力可以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肥料的选择、施肥量、施肥时间等需要根据具体地区的土地条件和小麦吸肥规律来进行调整。
3. 土壤保墒管理:保持土壤湿度,可以促进小麦生长,并且防止小麦过早发育,影响产量和品质。
保墒措施包括:合理排水、增加土壤有机物和有机肥、覆盖农膜或稻草、间作。
二、水分管理1. 土壤含水量观察:施肥前、中后期巡查,通过插秧、地膜孔检测等方式观察土壤含水和排水情况,及时调整灌溉周期和灌溉量。
2. 灌溉:根据小麦所在地区的降雨情况,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和灌溉量。
合理的灌溉可以在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有效地保持水分,避免贫、富水现象,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3. 防止涝灾:小麦根系很浅,不耐持久涝灾,出现涝情况,需要及时抽调积水,避免根系窒息而导致减产。
三、气温管理1. 温室开花:根据地区气候特征和小麦品种特性,选择温室开花,可早期达到优质高产。
2. 冬季温度管理:北方地区小麦在整个生育期中会经历很多寒冷过程,其中霜害是最常见的影响小麦发育过程的因素,需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3. 抗旱:旱区的小麦对于旱情适应能力逐渐适应性较强。
应选用抗旱小麦品种,施用鞣花酸钙或过磷酸钙等改良根系器官。
四、光照管理1. 光照时间和强度:小麦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光照时间和强度的影响是相互关联的。
合理的光照时间和强度,可以在生长期内提高小麦的光合效率和促进小麦发育。
2. 防止寒害:在北方地区春季种植小麦,往往需要通过提前育苗和小拱棚来调整光照时间和温度,从而避免小麦出现的寒害现象。
小麦栽培种植管理技术要点
一、播种前的准备工作1. 土壤准备:选择排水良好、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种植小麦。
播种前进行深耕,耕深20-25厘米,确保土壤松软,有利于小麦根系发育。
2. 种子处理:选用优质小麦种子,播种前进行消毒处理,以预防病虫害。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晒种、药剂浸种等。
3. 底肥施用:底肥应以有机肥为主,适量施用氮、磷、钾肥。
一般亩施有机粪肥3000-5000公斤,碳铵、磷肥各50-100公斤,钾肥5-10公斤。
二、播种期和播种方法1. 播种期:小麦播种期一般选择在秋季,以当地气候条件为依据。
北方地区一般在9月底至10月初播种,南方地区可根据气候适当调整。
2. 播种方法:采用条播或撒播方式,行距20-30厘米,播深2-3厘米。
播种量根据品种、土壤肥力和播种密度进行调整。
三、田间管理1. 水分管理:小麦生长期间,要确保土壤湿润。
播种后要及时浇水,以促进种子发芽。
拔节期和孕穗期是小麦需水量最大的时期,要及时浇水,防止干旱。
2. 施肥管理:小麦生长期间,要适时追肥。
拔节初期每亩追施尿素6-8公斤、钾肥5-6公斤;幼穗分化后,若剑叶露尖的叶色转淡,需每亩追施尿素5-6公斤。
3. 预防病虫害:小麦生长期间,要密切关注病虫害的发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常用的防治方法有喷洒农药、生物防治等。
4. 防止倒伏:小麦倒伏对产量影响较大,要采取措施预防倒伏。
主要措施有合理施肥、控制播种密度、加强田间管理等。
四、收获与贮藏1. 收获:小麦成熟后,要及时收获。
一般以麦穗颜色变为黄色、籽粒饱满为收获标准。
2. 贮藏:收获后的小麦要及时晾晒,降低水分含量。
在干燥、通风、防潮的条件下储存,以防霉变。
总之,小麦栽培种植管理技术要点包括播种前的准备工作、播种期和播种方法、田间管理、收获与贮藏等方面。
只有掌握这些技术要点,才能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生产量最大的农作物之一。
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直接关系着农民的收入和国家的粮食安全。
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我们需要采用优质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确保小麦的稳产增产。
下面我们将就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选种1. 选择适宜的小麦品种:根据种植区域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小麦品种。
在北方地区一般选择冬小麦,南方地区选择春小麦。
2. 种源质量要求:购买种子时,要选择无病害、无病毒、无杂种和纯度高的种子,并且要购买有种子质量检验合格证的种子,以保证种子的品质和纯度。
二、土壤准备1. 土壤选择: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肥力较好的土地进行种植。
避免选择盐碱地、重金属污染地或者有病害的土地进行种植。
2. 土壤改良:对于土壤肥力较差的地块,可以进行有机肥和化肥的施入,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增加土壤的肥力。
三、田间管理1. 种植密度:根据不同小麦品种和生长地区的气候条件,合理确定小麦的种植密度。
通常情况下,冬小麦的行距为20-25厘米,春小麦的行距为15-20厘米。
2. 施肥:小麦的施肥要根据土壤养分情况和生长阶段适时适量地施入。
在播种前要进行基础施肥,播种后要进行追肥,同时也要根据小麦的生长状况进行有机肥和化肥的施入。
3. 灌溉管理:合理的灌溉是小麦生长的关键,要根据小麦的生长需要和土壤含水量,合理确定灌溉时间和水量,避免干旱和水涝对小麦的影响。
4. 病虫害防治:小麦生长期间要注意定期巡查,及时发现并控制小麦的病虫害,避免对小麦的危害。
5. 杂草控制:及时清除小麦田间的杂草,避免杂草对小麦的光照、养分和水分的竞争,影响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四、收获处理1. 收获时间:小麦的收获时间要根据品种的成熟期和气候条件来确定,一般情况下选择小麦籽粒的含水量为20-22%左右时进行收获。
2. 收获方式:小麦的收获方式主要有机械化收获和人工收获两种方法,选择合适的收获方式进行收获,尽量减少小麦的脱粒和破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栽培技术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全世界1/3以上的人口以小麦为主食。
小麦的营养价值很高,籽粒中蛋白质含量一般为11%—14%(高的可达17%—18%),高于一般谷类作物。
小麦类型和品种繁多,分布广,对土壤、气候条件适应性强,耐寒、耐旱、稳产、高产。
小麦适于机械耕作,生产成本低,劳动生产率较高。
冬小麦利用秋末及冬季低温季节,既可以与夏播作物复种,还可以与冬、春、夏作物带状间作、套种,对改革制度、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产量都有重要意义。
一、小麦生产的土、肥、水条件(一)土、肥、水在小麦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小麦产量和品质是品种特性(内因)和环境条件(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大田生产中,小麦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生活条件,光、温主要从自然环境中得到满足,而水、气和养分除部分来自自然环境外,主要靠人们在栽培过程中予以供应和调节。
而这种调节大部分是通过土壤而发生作用。
土壤是小麦生长的基础,营养和水分是小麦赖以生长的物质条件。
(二)小麦对土壤的要求小麦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粘土、壤土和砂土都可以种植小麦,但要达到高产必须具备一个良好的土壤条件,以满足生育过程中对水、肥、气、热的要求。
高产田土壤具备以下特点。
1、深厚的耕作层耕作层是在长期的耕作栽培措施下逐步形成的。
耕作层深厚可蓄纳较多的水分,扩大施肥范围,为小麦根系发育创造有利条件。
耕作层深度一般应在30cm以上。
2、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和养分状况是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
总结各地经验,产量为6000kg/hm2以上的麦田,播前土壤应具备以下指标:有机质1%以上,全氮0.06%以上,速效氮30mg/kg以上,速效磷20mg/kg以上,速效钾40mg/kg 以上。
3、良好的土壤质地和适宜的酸、碱、盐土壤质地直接影响小麦生长发育。
重粘土或粘土,因质地细,结构紧密,通气性差,不利于小麦发芽和出苗。
沙质土壤,结构松散,保水保肥能力差,养分含量低,温度变幅大,不利于小麦生长和越冬。
最适宜种植小麦的土壤是壤土,这类土壤具有较强的保水保肥能力,磷钾含量高,有利于小麦出苗和根系发育,增产潜力大。
土壤容重以1.14-1.365g/cm3、孔隙度以50%-55%为好。
这样的土壤抗旱、抗涝、保肥、耕性好,有利于提高整地质量。
小麦在微酸性和微碱性土壤上均能生长,但最适宜的土壤酸碱度为PH6.8-7.0,即以中性反应的土壤为宜。
土壤中含盐量对小麦发芽出苗影响较大。
根据各地测定结果,一般土壤耕层含盐总量达0.25%即为小麦播种和苗期阶段的耐盐临界点,达0.4%以上种子即失去发芽能力,幼苗受到严重抑制。
4、土地平整土地平整是防止肥水流失,保证灌溉质量,确保全苗、匀苗、齐苗和壮苗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播种、管理、收割等各项作业质量的基础。
所以有灌溉条件的麦田,地面坡降应控制在0.1%-0.3%范围内。
( 三)麦对养分的要求1、小麦生长发育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小麦一生中从土壤、空气和水中吸收的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硫、钙、镁等和微量元素铁、锰、硼、锌、铜、钼、氯等。
其中碳、氢、氧占小麦干物质的90%以上,氮及灰分元素(磷、钾、钙、镁、硫、铁及一些微量元素)的含量不足5%。
(1)、小麦对氮素的需要氮肥对增加小麦产量和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氮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根、茎、叶、蘖的生长,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能力,增加干物质积累,延长光合器官寿命,在幼穗分化中可增加小穗数、小花数,提高结实率。
在小麦后期施用适量氮素,可以提高千粒重并改进籽粒品质。
(2)、小麦对磷素的需要磷素是小麦细胞核的主要成分,直接参与呼吸过程,并在光合作用和物质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磷与氮在土壤中是相互作用的营养元素,磷素充足时,由于根素发育好,吸氮能力增强,氮的利用率提高,能促使麦苗早发犰长多分蘖,磷在植物体内可以影响含氮物质的代谢,能提高植侏组织中蛋白质的百分含量,在改善小麦营养生长方面发挥以磷促氮的作用。
相反,氮素充足时,也有利磷素作用更好的发挥。
(3)、小麦对钾素的需要钾不直接参与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它能促进化合物的形成和转化,使叶中的糖分向正在生长的器官输送。
钾对原生质胶体的理化性质有良好的影响,能增强植株抵抗低温、高温和干早的能力。
(4)、小麦对其他营养元素的需要除氮磷钾外,其他营养元素对小麦生长发育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如缺镁时麦叶起皱或卷曲,生育期推迟;缺钙时,根系发育受阻;缺铁时,则发生绿现象;缺硼、铜、锰、锌、钼时,植株矮小、白化或死亡;缺硼还会导致性器官发育受阻,花粉败育,结实能力下降。
2、小麦的需肥量及施肥量在大田上生产确定施肥量,除根据产量要求外,还应考虑土壤肥力基础和肥料利用率的高低。
而肥料利用率的高低,除肥料种类、质量和施肥方法外,还与其他措施的配合有很大的关系。
一般而言,有机肥当年的利用率为20%-25%,氮素化肥为50%-70%,磷肥为15%-30%,钾肥为50%-70%。
施肥量一般要比需肥量大。
一般施肥量,氮素大于需要量的一倍左右,磷素2-4倍,钾素在1倍以下。
3、小麦的合理施肥(1)、有机与无机结合从一些高产地区经验来看,小麦施肥应做到有机和无机相结合。
有机质的含量和养分状况是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
小麦产量高低与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有密切的关系。
有机质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具有良好作用。
而且能保持作物有连续增产的作用。
(2)、坚持氮磷配合新疆土壤养分含量总的情况是缺磷、少氮、钾有余。
由于镁和钙的固磷作用,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显得特别少。
所以不仅要补施氮肥,也要增加磷肥,以协调氮、磷比例。
(3)、施足基肥基肥是小麦增产的基础。
小麦基肥的用量,一般占总施肥量的60%-80%。
粘性土壤保肥能力能强,基肥比重可大些,砂性土壤肥料容易分解,保水能力差,基肥比重应略少一些。
基肥最好以有机肥料为主,配合施用少量的氮磷化肥,做到粗肥与细肥结合,迟效与速效结合,因地制宜,因茬制宜,晚茬、薄地要多施,早茬、肥地要少施,基肥多的要全层施肥,精肥要适当浅施或集中施于中层。
氮、磷、钾速效性肥料都应施入8cm以下,以提高肥效。
(4)、带好种肥带好种肥不仅是培育壮苗、保证小麦越冬的重要措施,也是有效的增产手段。
种肥施在种子附近,肥料集中,肥效来得快,利用率高,能有效地协调土壤中氮磷比例,促使根系发达,幼苗粗壮。
种肥用量不宜多,若以有效成分计算,氮、磷肥各15.0-22.5kg/hm2即可。
(5)、适时追肥追肥应因地制宜,看苗进行。
土壤性质不同,施肥方法和施肥量应有所区别。
沙土地保水保肥能力差,施肥要少量多施,防止脱肥早。
粘土地保肥性强,一次追肥量可大些,但施肥要适当提前,防贪青晚熟。
追肥数量有适当,追肥主要是施氮肥,一般施纯氮45-75kg/hm2比较合适。
(6)、测土配方施肥施肥应避免盲目性,讲求科学性。
应根据小麦需肥规律、产量要求、土壤肥力状况和品种特性等,合理确定施肥期、种类、数量、比例和施肥方式,减少肥料损失,发挥肥料的效益。
(四)对水分的要求1、小麦的耗水量小麦耗水量是指小麦从播种到收获整个生育期间消耗水分的总量。
水浇麦田耗水量常在1500-5250m3/hm2。
2、田灌溉技术(1)、灌溉原则为了提高灌溉麦田的水分有效利用率,从根本上讲,首先要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平整土地,培肥土壤,改善土壤结构,合理配置畦式,提高灌溉质量,在小麦需水关键时期保证供水,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生态耗水,满足生理用水,防止受旱。
(2)、灌水方法A、畦灌:凡地势平坦、坡降在0.2-0.8%、范围内、土壤无盐碱的地块,宜采用畦灌法。
B、沟灌:这种灌水方法主要适用于坡降大(1.0%-2.5%)、土层薄(40-80cm)、土壤板结、渗水性差的地块。
C、格田灌溉:格田灌适用于地势平坦(坡降在0.1%以下)而土壤含有一定盐碱的地区。
格田灌是一种淹灌形式,灌后地面板结,应及进耙地松土,防止返盐。
D、喷灌:喷灌易控制土壤湿润深度,对地形要求不严格,不易造成地面径流和产生渗漏现象。
喷灌比地面灌溉一般可节约用水30%-60%。
喷灌在干早地区有利于扩大灌溉面积;,在坡地上可防止土壤冲刷,减少土、肥流失;在盐渍化地区可防止地下水位上升造成次生盐渍化。
喷灌能减少土壤板结,保持土壤疏松,利于根系发育。
喷灌还可以减轻小麦受干热风危害。
E、滴灌:在目前各种灌溉方式中,滴灌用水最最省,效率最高,不易造成土壤板结,有利于根系生长,样加产量。
缺水严重的以色列等国家已大面积应用,我国麦田使用正处于试验阶段。
二、冬小麦栽培技术(一)播前准备1、麦田土壤耕作冬小麦的土壤,包括深耕和播前整地两个环节。
种小麦的地都要求深耕,深耕能加深耕层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利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土壤养分的转化。
这些都有利于小麦根系向纵向深发展,有利于小麦根系向纵向深发展,有利于提高产量。
土壤耕翻深度,应根据原来的基础和土质而定,机耕深度一般在25-30cm ,不应浅于22cm。
对播前整地质量以“齐、平、松、碎、净、墒”六字要求作为作业质量指标。
2、种子准备(1)、选用良种良种是丰产的内因,在生产上能起到不同程度的高产、稳产、优质、低消耗的作用。
对一定自然条件和栽培条件有适应性,能充分利用自然和栽培中的有利条件,抵抗和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
同时,选用发芽率高、发芽势强、无病虫、无杂质的大而饱满、整齐一致的种子,播种后出苗快,出苗整齐,而且根系多,幼苗叶片大,分蘖好,有利于培育壮苗,是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大田生产中一般种子净度应在98%以上,发芽率不低于96%。
(2)、种子药剂处理A、病害防治:除不从疫区引种外,凡是带病种子都要认真进行防病处理。
种子防病处理,不仅对以种传为主的黑穗病、线虫病和黑颖病有极好的防治效果,而且用多菌灵拌种,对土传的雪霉病和雪腐病等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有内吸粉锈宁处理种子,对气传的锈病和白粉病以及对花器传染的散黑穗病的防治,也有重要作用。
B、虫害防治:药剂拌种既可防治地下害虫如地老虎、金针虫和蝼蛄等,又能防治苗期为害地上部分的麦蚜、黑森瘿蚊和白翅潜叶蝇等。
(二)播种1、适期播种适宜的播种期,须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品种特性等确定,以小麦入冬前能达到壮苗为标准。
壮苗一般从两个方面衡量,一是个体,二是群体。
北方冬麦区,一般中量播种的麦田,入冬前基本苗300万株/hm2左右,单株主茎长出5-6片叶,单株分蘖2-4个,蘖大而壮,次生根4-6条,总茎数900-1200万茎/hm2。
肥水条件较好的麦田,在精量播种的情况下,入冬前基本苗150万株/hm2左右,单株长出6-7片叶,分蘖3-5个,不徒长,次生根6-8条,总茎数900-1050万茎/hm2。
概括说,各地最适播期,和田、喀什一带为9月25日至10月5日,塔城盆地和伊犁谷为9月15日-25日;北疆沿天山一带(乌苏-石河子-乌鲁木齐)为9月15-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