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沉降观测规范.doc

合集下载

沉降观测规范要求

沉降观测规范要求

沉降观测规范要求沉降观测是工程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用于监测土地表面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沉降情况。

沉降观测规范要求着重规范观测的方法、仪器设备、观测点的选择、数据处理等各方面,以确保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观测方法1.观测方法应根据工程类型和施工过程中的土体性质选择合适的方法,包括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和数学模型法等。

2.观测方法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并按照工程施工进度和需要进行连续观测。

二、仪器设备1.使用的仪器设备应具备高精度、高灵敏度和稳定可靠的特点,能够满足观测的要求。

2.仪器设备应经过校准和检验,并有相关证书和检测报告。

三、观测点的选择1.观测点应根据工程区域的特点和需要进行选择,包括建筑物、道路、桥梁等工程部位,以及周围的监测点。

2.观测点应具备代表性,能够反映整个工程范围内的沉降情况。

四、观测数据的处理1.观测数据应按照规定的频率和方式进行采集和记录,包括观测点的坐标、沉降量等数据。

2.观测数据应进行校正和修正,排除仪器误差和环境因素的干扰,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观测数据应进行统计和分析,绘制相关图表和图像,以便于观察沉降趋势和变化规律。

五、观测报告1.观测报告应包括沉降观测的目的、观测方法、观测点的选择、仪器设备的使用、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等内容。

2.观测报告应具备可读性和科学性,必要时还应提出相关改进和建议。

总之,沉降观测规范要求对于工程建设中的沉降观测提供了详细、准确的要求和指导。

只有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观测,才能够获得准确可靠的观测数据,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和保障。

铁路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要求

铁路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要求

路基工程1、路基沉降变形观测(1)路基沉降观测控制标准无砟轨道地段路基可压缩性地基均进行沉降分析。

按照《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设计指南》4.1.4条:路基在无砟轨道铺设完成后的工后沉降,应满足扣件调整和线路竖曲线圆顺的要求。

工后沉降一般不应超过扣件允许的沉降调高量15mm;沉降比较均匀、长度大于20m的路基,允许的最大工后沉降量为30mm,并且调整轨面高程后的竖曲线半径应能满足下列要求:R sh≥ 0.4V sj2式中:R sh——轨面圆顺的竖曲线半径(m);V sj——设计最高速度(km/h)。

(2)一般规定1)观测的目的是通过沉降观测,利用沉降观测资料分析、预测工后沉降,指导进行信息化施工,必要时提出加速路基沉降的措施,确定无砟轨道的铺设时间,评估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确保无砟轨道结构的安全。

2)路基上无砟轨道铺设前,应对路基沉降变形作系统的评估,确认路基的工后沉降和沉降变形满足无砟轨道铺设要求。

3)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

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延长观测时间或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

4)评估时发现异常现象或对原始记录资料存在疑问,要进行必要的检查。

(3)沉降观测的内容路基变形监测的内容主要有:路基面沉降变形监测、路基基底沉降监测、既有线监测、水平位移监测、地基土深层沉降监测。

(4)沉降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沉降观测装置应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应对观测装置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根据经验,埋设的观测设施的有效性以及对其保护是否得力是决定整个观测工作成败的关键。

各部位观测点应设在同一横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

路基沉降观测断面及观测断面的观测点的布置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布设,并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处理方法、路堤高度、地形地势的起伏情况、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结合沉降观测方法和工期要求核对设计资料,根据施工核对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

路基工程沉降观测细则

路基工程沉降观测细则

目录一总则 (1)二技术依据 (2)三组织管理 (2)四职责 (2)1.职责 (2)2.测量阶段 (3)五沉降变形测量 (4)1.基本原则 (4)2 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4)3 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 (4)4 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5)5 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7)6 测量过程具体要求 (8)六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11)1.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11)2 过渡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17)七附表 (17)路基工程沉降观测实施细则一总则新建昆明铁路枢纽东南环线工程路基的沉降观测、评估过程是确定铺设有砟轨道的关键时间节点和关键工序的主要依据,是工程成败的关键因素,观测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是评估工作的基础。

因此,观测工作尤其重要,必须加强“零周期”(即初始值)的过程控制。

为适应昆枢东南环线工程对路基(含过渡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的统一,为路基工程提供完整详实、准确可靠的评估依据,特制订本细则。

二技术依据《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 2009-12-01实施《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交桩资料表》中铁第二勘察设计院提供《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285号)《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 J447-2005)新建昆明枢纽东南环线工程设计文件铁道部有关规定;三组织管理中铁七局昆明枢纽东南环线工程指挥部测量组负责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测量管理工作。

沉降变形观测配备专职人员2~3名组长沉降变形观测组。

各测量组配备专职测量工程师和专职测量员。

四职责1.职责1. 中铁七局昆明枢纽东南环线工程指挥部测量组职责:负责本标段测量工作的统筹和协调;代表本标段参与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参与和配合建设单位或评估单位组织的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说明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说明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说明1.背景介绍路基沉降是指路基土层由于自身重量和外界荷载的作用下,发生的垂直沉降变形。

观测路基沉降的目的是为了及时掌握路基变形的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维修和加固措施,确保路基的安全。

2.观测目的通过观测路基沉降,可以获得以下信息:(1)了解路基的沉降速率和变形趋势,为维修和加固提供依据;(2)判断路基土层的稳定性,评估路基工程的安全性;(3)记录和监测路基沉降的历史数据,为后续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3.观测方法(1)传统方法:使用水准仪、水平仪等测量仪器,在已建立的基准点上进行直接测量,获取沉降点的高程变化。

(2)全站仪法:使用全站仪测量仪器,通过摄像测量和数据处理,获得沉降点的三维坐标变化。

4.观测点选择选择观测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对于重要的交通干线和重大工程,观测点应覆盖整个路段,均匀分布,反映整体情况;(2)对于特殊地质条件或已知存在沉降问题的路段,观测点应密集设置,以便更加准确地监测变形情况;(3)观测点应尽可能选择在路基上的固定建筑物或地物,以确保稳定的基准。

5.现场观测要点(1)观测前应进行周边环境的调查,了解可能影响沉降观测的因素;(2)观测时应照明良好,保证观测点的能见度;(3)观测时应避免触碰设备,以防影响观测结果的准确性;(4)观测过程中应注意记录和标注观测时间、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以便后期数据处理和分析;(5)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处理观测数据,计算分析沉降变形情况,制作观测报告。

6.数据处理和分析对观测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计算路基的平均沉降速率和变形趋势;(2)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观测点之间的差异性和相关性;(3)根据观测数据,生成沉降曲线和变形云图,直观地展示路基的变形情况;(4)将观测数据与设计参数进行比较,评估路基工程的稳定性。

7.观测报告根据观测数据和分析结果,编写观测报告(1)观测目的和方法的介绍;(2)观测点选择和布置方案的说明;(3)观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步骤;(4)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结果;(5)对路基的沉降情况进行评价和建议;(6)如果需要,还可以提出相应的维修和加固措施建议。

公路路基沉降观测规范要求

公路路基沉降观测规范要求

公路路基沉降观测规范要求
以下是中国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公路路基沉降观测规范要求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路基沉降的观测工作在目前高速公路建设施工中主要包含有两个方面:重点断面沉降观测和普通沉降观测。

为了方便对地基沉降情况进行管理,因此有必要进行重点断面沉降及稳定观测,主要方式是通过测定所需数据进而对地基填土速率进行合理调配;施工人员在掌控到重点断面沉降以及稳定数据之后,据此判断路基中可能存在的地质结构和稳定性,能够进一步提高高速公路路基的安全和稳定状况;检测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掌握路基结构状况、路面预压以及卸载时间和施工作业时间来实现对运营期间路基存在的横向以及纵向的不均匀沉降,最终掌握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降的规模、发生原因和发展机理;据此可以对施工过程中采用的处理和应对措施、施工工艺所产生的效果进行评价;据此验证路基设计是否符合现场实际情况;更加观测信息可以指定施工过程中的控制标注,用以对高速公路的设计和施工进行指导和帮助。

对于普通沉降及稳定观测也有其存在的必要,其主要目的包括如下:正确控制路堤施工填筑速率,指导现场施工,提供施工期间的沉降土方计量依据,对结构物及路面施工时间和预压卸载时间进行科学、合理制定,并进行信息化施工;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
并且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时采取方式进行应对,尽最大可能性避免由此产生的环境和工程事故,控制和保证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确保路堤施工中的安全和稳定。

更多关于“公路路基沉降观测规范要求”等建筑方面的知识、建设规模以及建筑施工企业资质,可以关注本店铺进行查询。

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技术

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技术
路基沉降观测技术
2014.05.20
目录
1、公路路基沉降观测目的 2、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技术要求 3、公路路基沉降观测传统技术 4、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新技术
公路路基沉降观测目的
高填方路基、软地基
根据测定数据调整填土速率 预测沉降趋势,确定预压卸载时间、结构物及路
面施工时间 提供施工期间沉降土方量的计算依据
⑩ 埋桩(冬季应在水管外包保温棉),并人工掩 埋沉降杯(保护沉降杯,以免机械回填时被打翻)
3、使用流程
① 用水准仪观测方桩桩顶高程,并记录。
② 拔出堵头,向水管内缓慢补水,等液面连续三次稳定 在同一位置后,停止补水。 ③ 从方桩桩顶高程基准点处向下引尺,分别读取并记录 各水管的液面高度(必须保证刻度尺竖直)并记录。 ④ 读数完毕后,用堵头堵住测管。 ⑤ 为不影响施工,可将方桩周围用土回填(冬季应在水 管外侧采取保温装置,以免水管冻住)。
3、使用流程
(1)将方桩周围回填土清除,直至测管液面全部露出, 并确定测管内液面处于标记处(若低于测管上的标记,则 采用液面下注水至标记高度处) (2)用水准仪观测方桩桩顶高程,并记录。 (3)将所有测管的堵头拔出。
(4)用二次仪表读取降值。
(5)读数完毕后,用堵头堵住 测管。
(6)为不影响施工,可将方桩 周围用土回填(冬季应在水 管外侧采取保温装置,以免 水管冻住)。
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技术要求
观测频率要求
按设计要求进行沉降和稳定的跟踪观测,观测频率应与沉 降、稳定的变形速率相适应,每填筑一层应观测一次。
如果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每3天至少观测一次。 路堤填筑完成后,堆载预压期间观测应视地基稳定情况而
定,半月或每月观测一次,直至预压期结束。

路基、桥梁沉降观测方案

路基、桥梁沉降观测方案

桥梁和路基变形观测实施方案一、沉降观测网沉降观测网可采用全线统一的二等水准网,精度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控制,高程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网系统。

沉降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观测点。

以设计院交桩并经过复测合格的CPI、CPII二等水准点作为基准点。

基准点应选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

使用时应做稳定性检查与检验,并应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位作为测定变形的参考点。

1、工作基点应设在比较稳定的位置。

对观测条件较好或观测项目较少的工程,可不设立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量沉降观测点。

2、沉降观测点应设在能反映沉降特征的变形体上。

二、沉降观测1.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2.每次沉降观测时,宜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相同的图形或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2)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3)固定观测人员(4)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三、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1.水准基点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变形的参考点,并应有一定数量稳固可靠的点以资校核。

2.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3.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应符合:(1)严格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

首次观测每个往返测均进行两次读数。

(2)参与观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并固定观测人员。

(3)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测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

(4)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5)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

(6)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断。

(7)对工作基点的稳定性要定期检核,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

(8)数据计算方法和计算用工作基点一致。

(完整word版)高填方路基沉降观测专项方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高填方路基沉降观测专项方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京台高速公路南平段A10合同段高填方路基沉降及位移观测专项方案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南平京台高速公路A10合同段项目经理部南平京台高速公路A10合同段高填方路基沉降及位移观测专项方案施工单位:中交第二公路工程有限公司编制:审核:审批:中交二公局南平京台高速公路A10项目部2012年11月18日目录一、工程概况 (3)二、相关技术要求 (3)三、时间安排 (3)四、施工观测内容 (3)五、施工观测人员及设备 (4)六、施工观测方法 (4)(一)、位移桩埋设及观测 (4)(二)、沉降管设置及观测 (5)(三)、基桩的设置 (6)(四)、观测的管理 (7)一、工程概况本合同段路基填方48.054万 m3,基底采用清淤换填透水性材料21450 m3,路基填方主要集中在K59+925~K60+135段,最大填土高度28.543 m,属高填方路基;路基填料主要采用隧道洞渣进行填筑,基底为粘质性淤泥,采用换填透水性材料(隧道洞渣)进行回填处理。

防护工程主要有:M7.5浆砌片石拱形骨回护坡1020.1 m3,浆砌片石挡土墙5316.2m3,三维土工网垫边坡防护7135.7㎡,TBS护坡12344㎡。

二、相关技术要求1、京台线建瓯至闽侯高速公路南平段路基土建工程A10合同段招标文件、设计图纸、补遗书、答疑书等有关内容。

2、南平京台高速公路A10合同段路基部分施工图;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_F80-2004);4、《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

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相关规定与《工程测量规范》;三、时间安排计划于该段软基处理结束后,路基开始填筑时预埋沉降检测管及位移桩,并在路基施工全过程进行观测,直至工程竣工。

四、施工观测内容1、稳定性观测,在路堤趾部(距路堤坡脚4m处)埋设位移桩,观测其位移情况;2、沉降观测,在路基中线上埋设沉降观测管,沉降板置于路堤底部,观测其沉降变化;3、在距路堤坡脚30m以外,且地基稳定的地方设置基桩,用于施工观测的基点。

路基沉降观测规范标准

路基沉降观测规范标准

路基沉降观测规范标准路基沉降是指道路路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发生的沉降现象。

路基沉降观测是为了及时发现路基沉降情况,采取相应的维护和修复措施,保障道路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为了规范路基沉降观测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观测规范标准,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对路基沉降观测规范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观测设备和工具的准备。

在进行路基沉降观测之前,需要准备好相应的观测设备和工具。

首先是测量仪器,包括水准仪、全站仪、测距仪等,这些设备要求精度高、稳定性好。

其次是观测工具,如标尺、铁锤、支架等,这些工具要求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在准备设备和工具的同时,还需要对观测现场进行勘察,确定观测点的位置和布设方式。

二、观测点的设置。

观测点的设置是路基沉降观测的关键环节。

观测点应该选择在路基沉降可能发生的位置,如路基边坡、桥梁下部等。

观测点的设置要均匀分布,以全面反映路基的沉降情况。

在设置观测点的同时,还需要确定好观测点的编号和坐标,以便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三、观测方法和步骤。

路基沉降的观测方法主要包括水准观测和全站仪观测两种。

水准观测是通过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全站仪观测是通过全站仪进行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测量。

在进行观测时,需要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包括设站、测量、记录等。

观测数据应该及时上传到数据库中,以便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四、数据处理和分析。

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路基沉降观测的关键环节。

在进行数据处理时,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校核和筛选,去除异常数据和误差数据。

在数据分析时,需要绘制沉降曲线和变形图,以直观反映路基的沉降情况。

同时,还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路基沉降的趋势和规律。

五、报告编制和归档。

路基沉降观测结束后,需要编制观测报告,并将观测数据进行归档保存。

观测报告应该包括观测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情况、观测点的设置情况、观测方法和步骤的执行情况、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结果等内容。

观测数据的归档保存要求完整、可靠、方便查阅。

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内容提要: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一、观测标的设置1、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以路基面沉降观测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应根据不同的结构部位、填方高度、地基条件、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来设置沉降变形观测断面。

同时应根据施工过程中掌握的地形、地质变化情况调整或增设观测断面。

2、观测断面一般按以下原则设置,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1)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对地势平坦且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填方高度小于5m 且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堤及路堑可放宽到100m。

2)对于地形、地质条件变化大的地段应适当加密,在变化点附近应设观测断面,以确保能够反映真实差异沉降,覆盖型岩溶地段,沉降监测断面适当加密。

3)一个沉降观测单元(连续路基沉降观测区段为一单元)原则上应不少于2个观测断面。

4)对地形横向坡度大于1:5或地层横向厚度变化的地段应布设不少于1个横向观测断面。

3、观测点设置原则;1)为有利于测点看护、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观测数据的综合分析,各部位观测点须设在同一横断面上。

2)断面观测点包括沉降观测桩、沉降板、单点沉降计等设备。

其中沉降观测桩和沉降板需要进行水准测量,其余剖面沉降管、分层沉降计等设备用于特殊监测项目,由设计单位根据工程情况和地质情况明确设置位置、规格型号、观测技术要求及成果输出格式。

4、路基面沉降监测:一个监测断面共设3个监测点,分别在路基中心、两侧路肩各设一个监测桩,于路基成形后设置。

本线一般不采用预压措施。

当路基有预压土时,在中心两侧向外3.5m处增设2个沉降板,位于基床底层顶部,并将基底沉降监测的中心沉降板接管至预压土顶部,预压期间按规定要求进行观测;预压土卸除后,将基底沉降板截管至基床表层高度,两侧沉降板拆除,待级配碎石填筑完成后,再设沉降观测桩。

5、基底沉降监测:1)一般情况于线路中心预埋1个单点数码沉降计,单点沉降计的埋设深度原则上应将沉降计的锚固端埋设至强风化岩面,当强风化岩埋深很大,单点沉降计的埋设深度应根据路堤填高等确定,即黏性土地基单点沉降计应埋至附加应力等于0.1倍自重应力的深度处,砂类土、碎石类土地基单点沉降计应埋至附加应力等于0.2倍自重应力的深度处,路堤基底单点沉降计的顶面应至路基基底垫层底面。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一、路基沉降观测施工工艺路基沉降观测按设计要求进行。

深层沉降监测、加筋(土工格栅)变形和应力监测按不同的地质地貌单元,选择有代表性地基类型工点进行;在一般路基地段,监测点布置于路基基底和基床底层顶面;软土及松软土路基填筑时,沿线纵向每隔20~50m 在距坡脚2m 处设置位移边桩。

路基沉降观测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

图1 路基沉降观测施工工艺流程图二、沉降观测控制标准路堤中线地面沉降速率每昼夜≯1.0cm ,坡脚水平位移速率每昼夜≯0.5cm ,如果超出此限应立即停止填筑,待观测值恢复到限界值以下再进行填筑,填筑速率以水平位移控制为主。

未超填选择观测断面埋 设 测 点填 土 压 实位移及沉降观测计算位移及沉降速率整理绘制“填土高-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推算预留沉降量暂停填筑 超填三、监测测试项目以路基中心沉降监测为重点,其他包括路基面位移监测、基底沉降位移监测、路堤本体沉降监测、深厚层第四系地层的深层沉降监测,另外还有软土或松软土地段的边桩位移监测等。

(1)路基面沉降监测路堤地段分别于路基中心、两侧路肩各设一个监测点。

每个监测断面共3个点。

采用监测桩方式,路基成形后设置。

路堑地段分别于路基中心、两侧路肩各设一个监测点。

每个监测断面共3个点。

采用监测桩(φ40钢钎)方式,路基成形后设置。

路堑地段主要指:厚层地质、全风化层路堑;浅挖路堑(挖深≤3m)。

(2)路堤基底沉降监测路堤填筑前,分别于路堤基底地面的线路中线、两侧路肩各设一个监测点,每个监测断面共3个测点。

测试设备可为沉降板或预埋单点沉降计。

在试验段路基加密。

(3)路堤基底全断面沉降监测试验段路基全断面沉降监测可采用剖面沉降仪进行。

监测设备选用水平测斜仪,以满足测试精度要求。

(4)地基深层沉降监测土层、全风化层厚度≥10m(软土、松软土厚度大于6m)地基,一般每隔50m设置一处深层沉降监测断面,过渡段路基必须设置。

采用串联式分层沉降仪,每断面设1个,于路堤中心地基中设置。

路基土方压实度控制及沉降观测

路基土方压实度控制及沉降观测

路基土方压实度控制及沉降观测A、压实度控制a、路基填土材料:采用能被压实到规定密实度能形成稳定的填方路基的材料,不准使用用沼泽土、淤泥及泥炭,及液限>50及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

同时土中不应含有草皮、树根等易腐朽物质。

填土材料的填前试验:填前应对填方用土按规范要求的频率进行下列试验:通过土的重型击实试验,求出填方用土的干密度与含水量关系曲线。

以便确定各类型土的最大密度和达到最大干密度的最佳含水量,用于控制填方作业。

填砂必须有90cm厚的顶土和3m厚的包边土(粘性土)b、填前压实试验:试验的目的是确定正确的压实方法,确保土方工程达到规定的密度。

内容有:压实设备选择、压实工序、压实遍数、压路机的行走速度,以及确定填料的有效厚度。

在现场准备试验场地,面积为10m×50m。

压实试验中,应详细记录各种已定的填筑材料的压实工序、压实设备类型,各种填筑材料的含水量界线、松方厚度和压实遍数等参数,压实试验必须按规定达到密实度的要求为止。

c、软基处理措施:当遇到旧有鱼塘等等软弱地基时,应清除淤泥,抛填片石,必要时应用土工布进行处理。

以加强路基。

d、填土:将填料土运至现场,用平地机,按上列试验的摊铺厚度整平,在土样最佳含水量附近时,用上列压实试验确定的参数将土样碾压到规定的密实度要求为止。

经检查合格,监理批准,才能填筑上一层土。

(1).采用符合图纸及规范要求的土料填筑。

(2).在填筑之前,对填料进行含水量等指标的试验,控制填料在最佳含水量情况下进行填筑。

填土高度小于0.8m或不填不挖时,原地表进行清理后,将表面翻松深0.3m,然后整平压实,压实度不少于95%,填土高度大于0.8m时,将原地面整平后分层压实,基底80cm以下范围内压实度不小于93%。

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后才开始填筑。

(3).分开两次填土,其第二次填土至设计标高须加沉降值,180天后固结度不小于93%。

(4).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最大层厚不超过30cm,按照横断面全宽分成水平层次,逐层向上填筑,并形成2%~4%横坡以利排水,且使每层填料铺设的宽度超出每层路堤的设计宽度50cm以上,以保证完工后的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

路基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实行方案一、总则根据玉铁施工图纸规定,需进行路基沉降观测及边桩位移观测。

现结合《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和玉铁施工图纸,制定如下方案。

二、精度及频次规定1、路基变形测量精度规定路基变形测量包括路堤、路堑变形测量、滑坡监测和裂缝监测,路基沉降观测控制网旳精度规定及观测点频次规定如下:(1)根据《铁路工程测量规范》旳规定,变形观测等级及精度应符合表2.1旳规定。

表2.1 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规定(2)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可采用三角形网、导线网、GPS 网和视准轴线等形。

当采用视准轴线时,轴线上或轴线两端应设置校核点。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旳重要技术规定,应符合表2.2 旳规定(3)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旳建立应符合下列规定:a、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应布设成闭合环状或附合水准路线等形式。

b、水准基点应埋设在变形区以外旳基岩或原状土层上,亦可利用稳固旳建筑物、构筑物设置墙上水准点。

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旳重要技术规定应符合表2.3旳规定:(4)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水准观测旳重要技术规定,应符合表2.4旳规定。

(5) 滑坡监测旳精度, 不应超过表2.5 旳规定(6)裂缝监测可采用游标卡尺进行量测,量测应精确至0.1mm。

(7) 沉降观测外业测量按四等水准规定进行测量,测量时读数至0.1毫米,计算高差取位至0.1毫米,沉降量精确到1毫米。

位移观测旳控制原则为边桩水平位移5毫米/天,竖向位移10毫米/天,路基中心沉降板沉降量10毫米/天。

其工后沉降量不能不小于50毫米。

在填筑过程中出现沉降速率不小于以上值时,则规定施工单位停止填筑,同步加大观测频次,观测其沉降量。

若沉降量急剧增长,则需同设计单位联络,对此处地质进行复核。

2、观测频次规定在路堤填筑期间,应每天观测一次(松土及松软土早晚一次),多种原因临时停工期间,前2天每天观测一次,后来每三天观测一次。

施工完毕后,前15天内每3天观测一次,第15-30天每星期观测一次,第30-90天每15天观测一次,后来每月观测一次。

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一、背景介绍公路路基的沉降观测是为了了解路基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形情况,及时掌握路基的稳定性,以便采取必要的维护和修复措施,确保公路的安全通行。

本文将介绍一种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二、观测目标本观测方案的目标是测量公路路基的沉降情况,包括实际沉降量和沉降速率。

通过观测,可以了解路基的变形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公路的安全通行。

三、观测方法1.观测点的选取为了全面了解公路路基的沉降情况,应该在路基不同位置选取观测点进行观测。

观测点的选取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路基不同部位的使用情况,如高速公路的匝道、桥梁附近等,这些地方的沉降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路基的地质条件,如土质、岩性等,地质条件不同会对路基的变形产生影响。

2.观测仪器的选择为了测量公路路基的沉降情况,应选择合适的观测仪器。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全站仪、水准仪或GPS仪等仪器。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仪器,并确保仪器的精度和稳定性。

3.观测方法的确定公路路基的沉降观测可以采用静态观测法或动态观测法。

静态观测法是在固定的时间间隔内进行观测,通过测量地面标志点的位置变化来计算沉降量和沉降速率。

动态观测法则是通过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振动信号来计算路基的变形情况。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

四、观测程序1.建立基准点在观测前,应先建立基准点。

基准点应选择在不会发生沉降的位置,如周围的岩石或土质较硬的地方。

建立基准点可以使用GPS仪器或全站仪等设备测量,确保基准点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定期观测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观测的时间间隔,一般为一年或半年进行一次观测。

在观测过程中,要确保选取的观测点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如施工活动、地质灾害等。

3.数据处理和分析观测数据应及时进行处理和分析。

可以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或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到路基的沉降量和沉降速率等信息,并将结果与设计要求进行对比,判断路基的稳定性。

路基沉降观测规范

路基沉降观测规范

观测设备的选择与安装
选择合适的沉降观测设备,如水准仪、全站仪等 确定观测点位置,确保能够全面反映路基沉降情况 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备安装,确保稳定可靠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观测结果的准确性
观测频率和周期
观测频率:根据工程需要和沉降速度确定,一般 不超过10天
观测周期:根据工程等级和沉降速度确定,一般 不少于3个月
应用范围:适用于大型工程、高速公路、桥梁等需要进行高精度沉降观测的场合。 实施步骤:确定观测点、安装测量设备、数据采集与传输、数据分析与处理等。
近景摄影测量法
优点:精度高、非接触、适 用于各种地形和天气条件
应用场景:高速公路、桥梁、 隧道等大型工程
定义:通过拍摄建筑物的各个 角度照片,利用摄影测量技术 计算建筑物沉降量
测。
液体静力水准测 量法:利用连通 管原理,通过测 量液体静止时各 管中液面的高程 来计算沉降量。
数据处理流程
数据采集:通过各 种观测仪器和设备, 获取沉降观测数据。
数据预处理:对原始 数据进行校准、筛选 和整理,确保数据准 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分析:根据沉降 观测目的和要求,对 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找出沉降规律和趋势 。
沉降观测数据的积累可以为道路设计和施工提供经验和参考,提高道路建设的质量和安 全性。
观测点的布设要求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和工程特点确定观测点。 观测点应能够反映路基沉降的变化情况。 观测点的位置和数量应满足沉降观测精度的要求。
观测点的布设应便于观测和保护,并应避免对路基稳定性和行车安全造成影响。
数据共享与分析:建立统 一的沉降观测数据平台, 实现数据共享和分析,为 工程安全预警和决策提供 支持。
跨学科融合发展:将沉降 观测与地质工程、土木工 程等领域进行跨学科融合, 推动沉降观测技术的发展 和应用。

路基沉降观测规范

路基沉降观测规范

路基沉降观测规范路基沉降观测是指对道路基础的沉降情况进行定期观测和记录。

通过路基沉降观测可以及时发现和评估道路基础的变形状况,为道路维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是路基沉降观测的相关规范。

一、观测设备和工具1. 观测设备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并具备必要的精度和可靠性。

2. 观测设备应定期校准和维护,并遵循操作规范,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观测设备和工具应放置在安全、稳定的位置,以确保观测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二、观测频率和时段1. 路基沉降观测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观测频率,通常为每季度或每半年观测一次。

2. 观测时段应选择在相对稳定的气候和交通条件下进行,以减小外部因素对观测数据的影响。

三、观测内容和要求1. 观测点的选择应具有代表性,通常应选择在路基上平均分布,并考虑到不同地质和工程条件的影响。

2. 每个观测点应设置固定标志,以确保观测点的稳定性和可追踪性。

3. 观测内容应包括路基沉降量和变形速率,可以通过测量地表沉降、标志物位移等方式进行。

4. 观测数据应记录在册,并及时汇总和分析。

四、数据处理和分析1. 观测数据应经过质量控制和处理,包括数据去噪、异常值剔除等。

2. 观测数据应根据相关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包括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等。

3. 分析结果应与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对比,评估路基的沉降情况。

五、报告和应用1. 观测结果应及时归档并编制观测报告,包括观测数据、处理方法、分析结果等。

2. 观测报告应提供具体的路基沉降情况和变化趋势,为相关部门和管理人员提供决策参考。

3. 观测报告还可以用于道路维护和修复计划的制定,以及工程设计的改进和优化。

总之,路基沉降观测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道路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准确的观测和分析,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路基沉降问题,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和运行效率。

同时,规范的路基沉降观测也为相关科研和工程技术提供了宝贵的实测数据和实验平台。

路基沉降观测

路基沉降观测

路基沉降观测路基沉降观测实施细则一.参照执行的标准及规范1.《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2.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3.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条文说明》(TB10601-2009)二.路基沉降观测断面设置原则1.路基沉降观测断面的设置及观测断面的观测内容根据沉降控制要求、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处理方法、路堤高度、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并结合施工工期确定,同时还需根据施工核对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

2.观测断面一般按以下原则设置,同时满足设计文件要求:(1)路基沉降观测断面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高度小于5m的路堤可放宽到100m;过渡段和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

(2)一个沉降观测单元(连续路基沉降观测区段为一单元)不少于2个观测断面。

(3)对地形横向坡度大于1:5或地层横向厚度变化的地段布设不少于1个横向观测断面。

三.路基沉降观测点设置原则(1)各部位观测点设在同一横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

(2)路基沉降监测分为:完整的沉降监测断面和一般的沉降监测断面。

完整的沉降监测断面包括:在路基底部预埋一个单点数码沉降计及路基面沉降监测桩,或一个剖面沉降检测管;一般的沉降监测断面只有路基面设置沉降监测桩。

①正线路堤地段,一般每100m设一个完整的沉降监测断面,中间50m 一个一般的沉降监测断面。

过渡地段监测断面需加密。

一般桥路过渡段,在距台尾5m处各设一个完整的沉降观测断面,1m、20m、30m等处各设一个一般的沉降观测断面。

涵洞等横向构筑物,在涵洞一侧(最好在填土较高一侧)5m处设一个完整的沉降观测断面。

完整的沉降监测断面除按过渡段及距离确定外,还应选择路基较高,或加固较深的断面。

②正线路堑地段,及地质条件简单且路堤不高时,每50m 设置一个一般的沉降监测断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观测沉降要形成附和水准路线。
沉降板观测标、工作基点桩在观测期均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还应在标杆上有醒目的警示标志。
控制标准为:
由于本工程需要进行观测的是堆载预压段落,且观测顶面一次整体沉降值即工后沉降控制,最终应根据沉降补偿观测值的结果对路基沉降进行补偿修正。以上路段路基封顶后,堆载预压3个月,按照《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容许工后沉降控制标准:一般路段为30cm,涵洞及箱型通道处为20cm,路堤与桥梁毗邻处为10cm。
其次:当完成以上道路预压段落的96区施工后,用全站仪放出沉降板埋设的位置,在埋设处挖土坑,深度50cm,然后回填土,用小型夯机夯实。夯实后要求连接管垂直水平面,不得歪斜。路基施工完成需要埋设沉降板位置并开始堆载预压,预压高度2.5m。
最后:用水准仪测出沉降管的标高,作为该沉降管的初始读数。管口要求高于填土面,并防止沉降管被偷盗。
观测频率要求:
施工期间,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沉降的跟踪观测。沉降观测频率开始以每周一次;应与稳定的变形速率相适应,堆载预压完成后,开始观测,直至沉降稳定。
沉降观测仪器要求:
1、沉降板观测仪器要求:采用红黑双面尺严格按照三等水准要求施测,往返水准测量精度1㎜∕㎞。
2、使用的所有测量设备与器具必须定期进行检定,以保证测量设备长期处于良好状态。
沉降板的埋设及保护:
首先:由于本工程沉降观测直接测工后一次整体沉降,所以沉降板接杆采用一根直接到顶的整体直杆(内直径=25.4mm的钢管或自来水管)和400×400×10mm的钢板组成。连接管长度大于2.5m,比预压土方高出20cm左右,能便于观测即可。直杆底部用三块0.3cm角钢焊接在沉降钢板上,沉降板埋设在路床顶。
路基沉降观不同地质情况、不同部位变化情况设置3种断面类型:
断面一:一般堆载预压段,沉降观测板在每个断面设置3处,分别位于路中和两侧路肩位置处;
断面二:堆载预压段且为河塘部位,仅在路基中心布置一个观测沉降板;
断面三:箱涵位置的观测沉降板布置,在箱涵东侧路线中心和路线右侧路肩以及箱涵西侧左路肩这三处,离箱涵边3m台背位置各设置一处沉降观测板进行观测。另在箱涵顶面西南角和东北角各设置两处观测点,用于直接观测箱涵涵身的沉降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