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试题分类—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2011-2015)详解
2009-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2020年7月整理).pdf
答案:D
【解析】Th 有质量数为 230、232 的两种同位素,因此无法确定 Th 的质量数,A 项错误;不
知 230Th 与 232Th 的丰度,无法确定 Th 的相对原子质量,B 项错误;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种类
不变,而 232Th 转化为 U 233 原子种类发生变化,C 项错误; 230Th 与 232Th 互为同位素,二者化
(2013 四川卷)4. 短周期主族元素 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 原子的最外
层电子数之比为 4:3,Z 原子比 X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多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W、Y、Z 的电负性大小顺序一定是 Z>Y>W
B.W、X、Y、Z 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可能是 W>X>Y>Z
C.Y、Z 形成的分子空间构型可能是正四面体
确;F、Cl、Br 三种元素位于同主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氢化物的稳
定性依次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减弱,C 错误、D 正确。答案:BD
命题意图: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2013 浙江卷)9、短周期元素 X、Y、Z、W、Q 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如表所示,其中 X
4
学海无涯
B.元素 Z、W 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不同
C.元素 Y 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 Z 的强
D.只含 X、Y、Z 三种元素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
【参考答案】D
【解析】该题以“周期表中元素的推断”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熟悉程度及其对
表中各元素性质和相应原子结构的周期性递变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考查了学生对物质结
(2013 全国新课标卷 1)9、短周期元素 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简单离子都能
2015-2019近五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高考题解析版
专题六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解析版)1.【2019 北京】2019年是元素周期表发表150周年,期间科学家为完善周期表做出了不懈努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曾主持测定了铟(49In)等9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采用为国际新标准。
铟与铷(37Rb)同周期。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In是第五周期第ⅢA族元素B. 11549In的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值为17C. 原子半径:In>AlD. 碱性:In(OH)3>RbOH【答案】D【解析】A.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该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因此In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第IIIA族,故A不符合题意;B.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因此该原子的质子数=电子数=49,中子数为115-49=66,所以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为66-49=17,故B不符合题意;C.Al位于元素周期表的三周期IIIA族,In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第IIIA族,同主族元素的原子,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半径逐渐增大,因此原子半径In>Al,故C不符合题意;D.In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铷(Rb)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第IA族,同周期元素,核电荷数越大,金属性越越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弱,因此碱性:In(OH)3 <RbOH,故D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应选D。
【点睛】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原子构成及表示方法,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
2.【2019 江苏】8.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Z的单质晶体是应用最广泛的半导体材料,W 与X位于同一主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r(W)> r(Z)> r(Y)> r(X)B.由X、Y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C.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强D.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X的强【答案】【解析】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因此X为O元素,Y的最外层有两个电子,且Y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大于O,因此Y为Mg元素,Z的单质晶体是广泛应用的半导体材料,所以Z为Si元素,W与X同主族,且W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大于X,所以W 为S元素;根据分析可知:X为O,Y为Mg,Z为Si,W为S元素。
2011年高考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试题的启示
书 写规则 切人 , 行 综 合判 断 . 子式 、 子 结 构 和 进 电 原 离子 结构 示意 图 、 化学 式 、 构 简 式 、 构 式 等 化学 结 结 用语 都是 考查 热点 .
三、 以短 周期 元 素为 载 体 考 查 元素 位 、 、 关 构 性
系
质 子数 =原 子序 数 :核 电荷 数 , 质 量数 )=质 A(
) .
子数 等于 电子层 数 , 为铝 . 丁 A项 , 、 、 、 的原 氢 氮 钠 铝
子半 径 :( a r N )>r A )>r N)>r H) A项 正确 ; (1 ( ( , B
BS 的 示意图: . 一 结构
V |l
; 3
项, 单质 的还原 性 :a A >H>N, N > 1 B项错 误 ; C项 ,
素材 为载体 . 题 以 日本 核泄 漏 事 件为 载体 联 系 原 本 子组成 命题 , 现试题 与 时俱进 . 子结 构知识 常 考 体 原 点 主要有 : 1 核 素 的表 示 方 法 , () 包括 元 素符 号 、 质
子数、 质量数 . 2 质 量数 、 子数 和 中子数 关 系 : () 质 质 量数 ( A)=质子 数 ( z)+中子 数 ( . 3 “ N) ( ) 四同 ” 概
学性质 相 同 , 为 原 子最 外 层 电子 数 ( 因 或外 围 电 子 数) 决定元 素 的主要 化 学性 质 , A项 正确 ; 据 原 子 根 的表示 方法 , 素符 号左下 角数 字表示 质 子数 , 子 元 质
数 =原 子 序 数 , B项 正 确 ; C项 , 原子 的核 外 电 子数
甲、 丙 对 应 的氧 化 物 分别 为 H O H O ; O、 乙、 、 N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必须掌握的典型题(带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必须掌握的典型题单选题1、锂、钠、钾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根本原因是A.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B.原子半径相近C.都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D.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答案:D金属的化学性质由核外电子数决定,所以锂、钠、钾化学性质相似的根本原因在于原子的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即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选D。
2、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不正确...的是A.B.C.D.答案:AA.二氧化碳为共价化合物,碳原子与两个氧原子分别共用2对电子,电子式为:,故A错误;B.氯化氢为共价化合物,氢原子与氯原子通过共用1对电子结合,电子式为:,故B正确;C.水分子中O原子分别与H原子以共价键结合,故电子式为,故C正确;D.氢气中H原子之间以单键结合,故其电子式为H:H,故D正确;故答案选A。
3、已知氢元素有1H、2H、3H三种核素,氯元素有35Cl、37Cl两种核素。
由这五种微粒构成的HCl分子中,其质量数的数值可能有A.1种B.5种C.6种D.7种答案:BH的核素有3种,氯的核素有2种,所以HCl的种类=C31×C21=6种,但1H37Cl和3H35Cl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所以HCl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数值可能有5种,故选:B。
4、下列关于离子半径的比较不正确的是A.Fe > Fe2+> Fe3+B.Ca2+> Cl-C.Na+>Mg2+D.S2-> Cl->K+答案:BA.同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于阳离子半径,离子所带电荷越多,阳离子半径越小,半径:Fe > Fe2+>Fe3+,故A正确;B.Cl-、Ca2+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离子半径:Cl->Ca2+,故B错误;C.Na+、Mg2+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分别为11 .12,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离子半径:Na+>Mg2+,故C正确;D.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离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离子半径:S2->Cl->K+,故D正确;故选B。
2015年高考化学真题解析分类汇编--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 Word版含解析]
2015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6.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2015·新课标I)12.W、X、Y、Z均为的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原子核外L 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0、5、8、8,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单质的沸点:W>XB.阴离子的还原性:A>ZC.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ZD.X与Y不能存在于同一离子化合物中【答案】B【解析】W的L层电子数为0,可知W为H元素;X的L层电子数为5,可知X为N元素;Y和Z的L层电子数为8,均为第3周期元素;根据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原子序数依次增加,可知Y为P元素,Z为Cl元素。
A选项,氢气和氮气均为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错误;B选项,H元素的非金属性比Cl弱,所以简单离子还原性H+>Cl-,正确;C选项,未说明是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错误;D选项,以磷酸铵(NH4)3PO4为例,错误。
(2015·新课标II)9.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b、c、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
a-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b和c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c-和d+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c>b>aB. a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C. d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D.元素a、b、c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推出a、b、c、d,依次为H、S、Cl、K,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性质及递变规律,A非金属性c>b>a,B能与H、S、Cl形成共价化学物,但是与K只能形成离子化合物,K是金属元素只能和其他元素形成离子化合物,根据化合价的递变规律,D选项也是正确的,所以答案选B.(2015·北京)7、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A、酸性;H2SO4>H3PO4B、非金属性:Cl>BrC、碱性:NaOH>Mg(OH)2D、热稳定性:Na2CO3>NaHCO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中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及其递变规律。
高中化学必修1《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测试题 (含答案)
24.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除标出的元素外,表中的每个编号表示一种元素,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族
周期
ⅠA
0
1
H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⑤
Ne
3
①
②
③
④
⑥
(1)元素④的符号是_______;
22.A产生淡黄色沉淀Na2S+Cl2=2NaCl+S↓吸收氯气,防止污染大气Cl2+2OH-=Cl-+ClO-+H2O①③④4mol
23.CO
24.Si<>2NaOH+2Al +2H2O =2NaAlO2+3H2↑
25.(1)0.54 g(2)0≤a<50 mL(3)80(4)2.5(5)Al(OH)3+OH-===AlO2-+2H2O
17.A、B、M、N、O、P、QⅠBⅡBH、I、J10
18.>>
19.DBCEFGH①⑤②③④
20.5种Na2ONa2O2He、Ne、ArNaNH3SiH4
21.浓HClMnO2MnO2+4H++2Cl- Mn2++Cl2↑+2H2O饱和食盐水除去Cl2中混有的HClA有黄色沉淀生成Cl2+S2-=S↓+2Cl-B
14.判断Cl的非金属性比S的强,可依据的事实是
A.HCl的热稳定性比H2S的强B.氯气能溶于水,硫难溶于水
C.常温下,氯单质呈气态,硫单质呈固态D.AgCl是白色固体,Ag2S是黑色固体
2011年高考“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考点精析
( ) 素 Y 的 1种 氧化物 与元 素 Z的 1种 氧化 物 3元
互 为 等 电 子 体 , 素 Z 的 这 种 氧 化 物 的 分 子 式 是 元
( ) 素 W 的 1种 氯 4元
) .
化 物 晶体 的 晶胞结 构 如 右 图所 示 , 氯 化 物 的 化 学 该
了结构 、 性质 和 用 途 等 基 础 知 识 的 考 查. 习备 考 此 复 类试 题 时 , 熟悉 原 子 核 外 电子 排 布 特 征 , 应 熟悉 短周 期 元素 的 电子排 布特 点及 性 质特 点, 此基 础 上 应 用 在 4 以典型 元素 的原 子结 构信 息为载体 考查物 质 的 结
应 方程 式 为
一 析 M、 依次为 c N、 H、 a r 耪 W 、 O、 N .选项 A 的原
子半 径 应 为 C 大 于 N 大 于 O, 错 误 ; 项 B 中 故 选 w 。即 H。 应 为折 线 型分 子 , Z O , 故错 误 ; 项 C 中 选 石墨、 C 。等 为 非 原 子 晶 体 , 正 确 ; 项 D 中 故 选 NH HC 为离 子 化 合 物 , 合 条 件 , C 一 N0。 O。 符 而 H。 为共价 化合 物. 因此 , 正确 答案 为 C .
构 和 性 质 相 关 知 识
■ 、 - ,
2 I HC =H2 u 1( C C +2 I C C3 或 u l HC =H2 C C 3 )  ̄u1 . ]
彝 麓 嚣 主 言
结构 等知 识 的考 查 备 受命 题 人 青 睐. 因此 , 生在 复 考
习备 考过 程 中应 注 意 对 教 材 中 出现 的典 型 物质 的 空 间结构 熟练 掌握 , 对典 型分 子 的极 性 和典 型物 质 所包
2011高考化学复习专题3:(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专题3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专题目标】1.掌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掌握元素周期表(长式)中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和电子排布。
3.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如: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ⅠA 族和ⅦA 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经典题型】题型一:几个量的关系(AZ X)例1 已知某元素的阳离子R 2+的核内中子数为n ,质量数为A ,则m g 它的氧化物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 A )A.mol n A A m )8(16+-+ B. mol n A A m)10(16+-+C. (A-n +2)molD. mol n A Am)6(+-点拨: 由A →M →n →N 规律总结: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离子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巩固:1 以N A 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A 53g 碳酸钠中含N A 个CO 32-B 0.1molOH -含N A 个电子 C 1.8g 重水(D 2O )中含N A 个中子D 标准状况下11.2L 臭氧中含N A 个氧原子题型二: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和电子排布及电子排布的规律运用 例2 写出10电子的微粒的化学式指出53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点拨:10电子的稳定结构→Ne →以Ne 为中心→左右移动54号元素是第5号0族元素→回答的是53号→前推一位 规律总结: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和电子排布的规律很强:2、10、18、36、54、86、118相隔二个8、二个18、二个32;8、18、32就是该周期容纳的元素种类。
阴、阳离子的稳定结构就是向最近的0族靠。
例3 R 为短周期元素,其原子所具有的电子层数为最外层电子数的1/2。
它可能形成的含氧酸根离子有①R 2O 42-、②RO 4-、③R 2O 32-、④RO 3-。
2015届高考化学知识点排查:8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pdf
电解质溶液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向20 mL 0.5 mol·L-1的醋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烧碱溶液,测定混合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混合溶液的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B点>A点 B.由水电离出的c(OH-):B点>C点 C.从A点到B点,混合溶液中可能存在:c(CH3COO-)=c(Na+) D.从B点到C点,混合溶液中一直存在:c(Na+)>c(CH3COO-)>c(OH-)>c(H+) 2.常温下,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均相等的四种溶液:①盐酸;②醋酸;③氨水;④CH3COONa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①与②分别稀释相同倍数后溶液的pH:①>② B.若②与③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在常温下Ka(CH3COOH)=Kb(NH3·H2O) C.③与④中已电离的水分子的数目相等 D.②与④混合所得溶液显酸性,则:c(CH3COO-)+c(OH-)T2,反应A(g)+B(g)2C(g)的ΔH<0 B.图乙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2B(g)3C(g)+D(s)的影响,乙的压强比甲的压强大 C.根据图丙,若除去CuSO4溶液中的Fe3+,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调节pH≈4 D.图丁表示用0.1 mol·L-1的盐酸滴定20 mL 0.1 mol·L-1NaOH溶液,溶液pH随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常温下,强酸溶液的pH=a,将溶液的体积稀释到原来的10n倍,则pH=a+n ②已知BaSO4的Ksp=c(Ba2+)·c(S),所以在BaSO4溶液中有c(Ba2+)=c(S)=③将0.1 mol·L-1的NaHS和0.1 mol·L-1 Na2S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有c(S2-)+2c(OH-)=2c(H+)+c(HS-)+3c(H2S) ④在0.1 mol·L-1氨水中滴加0.1 mol·L-1盐酸,刚好完全中和时pH=a,则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0-a mol·L-1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 5.常温下,将某一元酸HA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两种溶液的浓度和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如下表: 实验编号HA溶液物质的量浓度/(mol·L-1)NaOH溶液物质的量浓度/(mol·L-1)混合溶液的pH0.10.1pH=9②c0.2pH=7③0.20.1pHc(Na+)>c(HA)>c(H+)>c(OH-) D.①组实验中,混合溶液中c(A-)=(0.1+10-9-10-5) mol·L-1 6.(2014安徽合肥三次质检)常温下,向20.00 mL 0.100 0 mol·L-1 CH3COONa溶液中逐滴加入0.100 0 mol·L-1盐酸,混合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201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测试: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人教版)
201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测试: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人教版)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16O 和18O 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A N 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62O 与182O 互为同分异构体 B.16O 与18O 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C.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 与18O 间的相互转化D.标准状况下,1.12L 162O 和1.12L 182O 均含有0.1A N 个氧原子【答案】D 【解析】2.A 、B 、C 为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如右图所示:A 、C 两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B 原子的核电荷数。
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 的氧化物有多种形式B .B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一种强酸C .C 的氢化物水溶液通常用玻璃试剂瓶盛放D .D 元素形成的单质不止一种 【答案】C【解析】设A 的原子序数是x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B 、C 、D 的原子序数分别为(x +9)、(x +2)、(x +1)。
A 、C 两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B 原子的核电荷数,即x +x +2=x +9,解得x =7,所以A 、B 、C 、D 分别是N 、S 、F 、O 。
N 的化合价有+1价、+2价直到+5价,所以氧化物有多种。
S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硫酸,硫酸是强酸。
HF 能腐蚀玻璃,所以保存HF 通常用塑料瓶,而不是玻璃瓶,C 不正确。
氧元素的单质还有臭氧O 3,答案是C 。
3.下面关于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 B .所有电子在同一区域里运动C .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D .不同能量的电子在核外运动占有的区域形状可能不同 【答案】AD【解析】根据玻尔理论可直接判断B 、C 二项不正确;D 项叙述“可能不同”是正确的,如2p x 与4p y 电子运动占有的区域形状相同,但它们的能量不同,1s 与2p 电子能量不同,运动占有的区域形状也不同。
历年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高考试题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一、选择题1。
(2011·四川高考·7)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
的沸点高于CH4,可推测的沸点高于B。
为正四面体结构,可推测出也为正四面体结构C。
晶体是分子晶体,可推测晶体也是分子晶体D.是碳链为直线形的非极性分子,可推测也是碳链为直线形的非极性分子【答案】选B.2.(2011·四川高考·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分子间作用力,不一定存在共价键B.分子中含两个氢原子的酸一定是二元酸C.含有金属阳离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活泼性一定越强【答案】选A。
3.(2011·江苏高考·5)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X与元素Z的最高正化合价之和的数值等于8B.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rX 〉rY〉rZ〉rW>rQC。
离子Y2-和Z3+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都不相同D.元素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Q的强【答案】选A。
4.(2011·福建高考·7)依据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
H3BO3的酸性比H2CO3的强 B.Mg(OH)2的碱性比Be(OH)2的强C.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增强 D。
若M+和R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M 【答案】选B。
5.(2011·广东高考·22)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和乙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乙位于第VA族,甲和丙同主族,丁的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则A.原子半径:丙>丁〉乙 B。
单质的还原性:丁>丙〉甲C.甲、乙、丙的氧化物均为共价化合物D.乙、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答案】选A、D.6.(2011·海南高考·4)I是常规核裂变产物之一,可以通过测定大气或水中I的含量变化来检测核电站是否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化学汇编 第五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2011年上海化学·9)氯元素在自然界有35Cl和37Cl两种同位素,在计算式34.969×75.77%+36.966×24.23% =35.453中()A.75.77%表示35Cl的质量分数B.24.23%表示35Cl的丰度C.35. 453表示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D.36.966表示37Cl的质量数【答案】C【解析】计算式左侧数值代表该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是质量数,因为质量数是整数值;百分数表示该核素的分度,不是质量分数;计算式右侧的数值代表氯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
2.(双选)(2011年广东理综·22)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和乙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乙位于第ⅤA族,甲和丙同主族,丁的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则()A.原子半径:丙>丁>乙B.单质的还原性:丁>丙>甲C.甲、乙、丙的氧化物均为共价化合物D.乙、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答案】AD【解析】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得知:甲为H,乙为N,丙为Na,丁为Al;所以A正确;钠单质的还原性比铝单质的强,B错误;钠的氧化物为金属氧化物,C错误;乙、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是硝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铝,它们可以相互反应,D正确。
3.(2011年全国新课标理综·13)短周期元素W、X、Y和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元素W是制备一种高效电池的重要材料,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元素W、X的氯化物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B.元素X与氢形成的原子比为1︰1的化合物有很多种C.元素Y的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均有氢气生成D.元素Z可与元素X形成共价化合物XZ2【答案】A【解析】元素W是制备一种高效电池的重要材料,说明W是Li;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说明X是碳元素;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因此Y是Al ;短周期元素电子层数最多是3层,如果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此原子可能是He 、C 和S ,又因为W 、X 、Y 和Z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所以Z 只能是S 。
高考化学复习专题3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15页,含答案解析).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学案5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最新考纲展示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2.了解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3.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4.以第三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5.以第ⅠA族和第ⅦA族元素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6.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7.了解化学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基础回扣1.下列8种符号:63Li、73Li、14 6C、14 7N、16 8O、2311Na、2412Mg、3517Cl(1)包含________种元素,________种核素,其中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___。
(2)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3倍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4)质量数相等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1)7 8 63Li和73Li(2)(3)14 6C 16 8O(4)14 6C 14 7N2.依据下表选择有关序号,并用相应的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主族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周期一H二①②③④三⑤⑥⑦⑧⑨⑩⑪⑫四⑬⑭…………(1)这些元素中,______是最活泼的金属元素;________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________是最不活泼的元素。
(2)短周期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________酸性最强;________碱性最强;________呈两性。
(3)⑥和⑭的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__;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顺序是________。
(4)第三周期的元素中,______原子半径最大;________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都很弱。
2015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E单元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化学高考题分类目录E单元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E1 原子结构2.E1、E3[2015·江苏卷] 下列有关氯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表示正确的是()A.质子数为17、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2017ClB.氯离子(Cl-)C.氯分子的电子式:错误!Cl,··),··,)·,·)Cl,··),··,)·,·)D.氯乙烯分子的结构简式:H3C—CH2Cl2.C[解析] 元素左上角的数字表示质量数,应为17+20=37,A项错误;Cl-的最外层为8个电子,B项错误;Cl2中两个Cl原子之间有一对共用电子对,C项正确;H3C—CH2Cl 为氯乙烷,氯乙烯中有一个碳碳双键,结构简式为CH2===CHCl, D项错误。
12.E1、E2、E3[2015·海南卷] a、b、c、d为短周期元素,a的M电子层有1个电子,b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内层电子数的2倍,c的最高化合价为最低化合价绝对值的3倍,c与d 同周期,d的原子半径小于c。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d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B.它们均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氧化物C.只有a与其他元素生成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D.b、c、d分别与氢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均为极性共价键12.D[解析] M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是Na;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2倍,则核外电子排布有两个电子层,分别为2、4,b是碳元素;c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的绝对值和为8,最高化合价是最低化合价绝对值的3倍,则该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分别是+6、-2价,故为S;第三周期原子半径比硫小的元素是氯,即为d。
上述非金属元素中氯的非金属性最强,A项正确;Na可以形成氧化物Na2O、Na2O2,C可以形成氧化物CO、CO2,S的氧化物有SO2、SO3,Cl的氧化物有Cl2O、ClO2、ClO3等多种氧化物,B项正确;Na为金属元素,与其他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C项正确;碳形成的有机物如CH3CH3,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D项错误。
高考化学练习题: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含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练习题: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一.选择题(共7小题)1.(2015•上海)中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已确定第116号元素Lv的名称为鉝.关于Lv的叙述错误的是()A.原子序数116 B.中子数177C.核外电子数116 D.相对原子质量2932.(2015•江苏)在CO2中,Mg燃烧生成MgO和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C的单质只存在金刚石和石墨两种同素异形体B.Mg、MgO中镁元素微粒的半径:r(Mg2+)>r(Mg)C.在该反应条件下,Mg的还原性强于C的还原性D.该反应中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3.(2014•四川)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A.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B.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C.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D.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4.(2013•上海)230Th和232Th是钍的两种同位素,232Th可以转化成233U.下列有关Th的说法正确的是()A.Th元素的质量数是232B.Th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31C.232Th转化成233U是化学变化D.230Th和232Th的化学性质相同5.(2013•海南)重水(D2O)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氘(D)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B.1H与D互称同位素C.H2O与D2O互称同素异形体D.1H218O与D216O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6.(2013•四川)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B.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C.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D.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7.(2012•天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乙酸与丙二酸互为同系物B.不同元素的原子构成的分子只含极性共价键C.U和U是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的同种核素D.短周期第ⅣA与ⅦA族元素的原子间构成的分子,均满足原子最外层8电子结构二.填空题(共1小题)8.(2012•上海)2009年《自然》杂志报道了我国科学家通过测量SiO2中26Al和10Be两种元素的比例确定“北京人”年龄的研究结果,这种测量方法叫“铝铍测年法”.完成下列填空:(1)10Be和9Be.a.是同一种原子b.具有相同的中子数c.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d.具有恒定的丰度(2)Be所在的周期中,最外层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元素相互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晶体.(3)Al和Be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写出BeCl2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研究表明26Al可以衰变为26Mg,可以比较这两种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方法是.A.比较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的硬度和熔点B.在氯化铝和氯化镁的溶液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将打磨过的镁带和铝片分别和热水作用,并滴入酚酞溶液D.将空气中放置已久的这两种元素的单质分别和热水作用(5)目前还有一种测量方法叫“钾氩测年法”.写出和Ar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阴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用化学符号表示);其中一种离子与钾相邻元素的离子所形成的化合物可用做干燥剂,此化合物的电子式是.高考化学练习题: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答案解析一.选择题(共7小题)1.(2015•上海)中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已确定第116号元素Lv的名称为鉝.关于Lv的叙述错误的是()A.原子序数116 B.中子数177C.核外电子数116 D.相对原子质量293考点:核素;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进行解答.解答:解:A.第116号元素Lv的原子序数为116,故A正确;B.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293﹣116=177,故B正确;C.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可知核外电子数为116,故C正确;D.293代表该原子的质量数,一种元素有多种核素,质量数指的是质子与中子质量的和,不同核素的质量数不同,即一种元素可以有多个质量数,相对原子质量为各核素的平均相对质量,所以同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只有一个数值,两者近似相等,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原子符号的含义,掌握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2.(2015•江苏)在CO2中,Mg燃烧生成MgO和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C的单质只存在金刚石和石墨两种同素异形体B.Mg、MgO中镁元素微粒的半径:r(Mg2+)>r(Mg)C.在该反应条件下,Mg的还原性强于C的还原性D.该反应中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考点:同素异形体;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分析:A、C元素的单质存在多种同素异形体;B、电子层数越多,微粒半径越大;C、依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判断即可,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D、镁燃烧放出强光,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A、元素C除存在金刚石和石墨外,还存在足球烯(C60)等同素异形体,故A错误;B、Mg有3个电子层,Mg2+为Mg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形成的阳离子,只有2个电子层,故半径r(Mg2+)<r(Mg),故B错误;C、该反应为:2Mg+CO22MgO+2C,此反应中Mg为还原剂,C为还原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即还原性Mg>C,故C正确;D、该反应放出光,即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且生成物仍具有能量,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同素异形体的判断、微粒半径大小比较、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性强弱比较以及能量之间的转化等,综合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3.(2014•四川)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A.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B.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C.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D.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考点:单质和化合物;混合物和纯净物;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分析:A.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B.由一种物质组成的为纯净物;C.完全电离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D.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化合物是高分子化合物,常见的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有蛋白质、纤维素和淀粉.解答:解:A.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金刚石、白磷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属于单质,故A正确;B.由一种物质组成的为纯净物,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钙、次氯酸钙,所以为混合物,故B错误;C.完全电离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次氯酸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为弱电解质,故C错误;D.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化合物是高分子化合物,常见的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有蛋白质、纤维素和淀粉,葡萄糖是小分子有机物,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基本概念,明确单质、纯净物、强电解质、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是解本题关键,知道常见物质的成分结合基本概念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4.(2013•上海)230Th和232Th是钍的两种同位素,232Th可以转化成233U.下列有关Th的说法正确的是()A.Th元素的质量数是232B.Th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31C.232Th转化成233U是化学变化D.230Th和232Th的化学性质相同考点:核素;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专题: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分析:A.Th元素有2种核素;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算出来的平均值;C.化学变化的最小微粒是原子;D.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相同.解答:解:A.Th元素有2种核素,230Th和232Th的质量数分别是230,232,故A错误;B.不知道各种天然同位素的含量无法求出,故B错误;C.化学变化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原子不变,而c项的原子发生变化,故C错误;D.同位素的物理性质可以不同,但化学性质几乎相同,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核素、同位素的性质,难度中等,注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算出来的平均值.5.(2013•海南)重水(D2O)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氘(D)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B.1H与D互称同位素C.H2O与D2O互称同素异形体D.1H218O与D216O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考点:同位素及其应用.专题: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分析:A.氘(D)质子数为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B.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或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C.相同元素组成,不同形态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D.1H218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8=20,D216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16=20.解答:解:A.氘(D)质子数为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故A正确;B.1H与D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故互为同位素,故B正确;C.H2O与D2O都是化合物,不是单质,故C错误;D.1H218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8=20,D216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16=20,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难度不大.对于元素、核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同种物质等概念的区别是考试的热点问题.6.(2013•四川)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B.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C.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D.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混合物和纯净物;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电解质与非电解质.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分析:A、酸性氧化物是指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氧化碳是不成盐氧化物;B、胶体是分散质直径在1﹣100nm的分散系,硅酸是沉淀,氯化铁溶液不是胶体;C、电解质是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能导电的化合物,四氯化碳是非电解质;D、不同物质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解答:解:A、SO2、SiO2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均为酸性氧化物,CO不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是不成盐氧化物,故A错误;B、稀豆浆属于胶体、硅酸是难溶的沉淀、氯化铁溶液不是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不同是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故B错误;C、烧碱是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冰醋酸水溶液中部分电离是弱电解质、四氯化碳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都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故C错误;D、福尔马林是甲醛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水玻璃是硅酸钠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氨水氨气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属于混合物,所以均为混合物,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物分类,分散系的区分,电解质的判断,混合物的物质组成,题目较简单.7.(2012•天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乙酸与丙二酸互为同系物B.不同元素的原子构成的分子只含极性共价键C.U和U是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的同种核素D.短周期第ⅣA与ⅦA族元素的原子间构成的分子,均满足原子最外层8电子结构考点:核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化学键;芳香烃、烃基和同系物.专题: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有机化学基础.分析:A.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1个或者若干个CH2基团的化合物互称为同系物;B.同种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非极性共价键,不同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极性共价键;C.核素是指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D..ⅣA(用X表示)与ⅦA(用Y表示)形成的化合物为XY4.解答:解:A.乙酸含有一个羧基,丙二酸含有2个羧基,结构不相似,不互为同系物,故A错误;B.如H2O2分子,分子中含有一个O﹣O非极性键,故B错误;C.U和U的中子数不同,不是相同的同种核素,故C错误;D.ⅣA(用X表示)与ⅦA(用Y表示)形成的化合物为XY4,X形成四个键,加上原来的4个电子,最外层共8个电子,每个Y形成一个键,加上原来的7个电子,共8个电子,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同系物、极性键、核素等,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知识的积累.二.填空题(共1小题)8.(2012•上海)2009年《自然》杂志报道了我国科学家通过测量SiO2中26Al和10Be两种元素的比例确定“北京人”年龄的研究结果,这种测量方法叫“铝铍测年法”.完成下列填空:(1)10Be和9Be cd.a.是同一种原子b.具有相同的中子数c.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d.具有恒定的丰度(2)Be所在的周期中,最外层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元素相互组成的化合物属于分子晶体.(3)Al和Be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写出BeCl2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eCl2+2H2O⇌Be(OH)2+2HCl.(4)研究表明26Al可以衰变为26Mg,可以比较这两种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方法是BC.A.比较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的硬度和熔点B.在氯化铝和氯化镁的溶液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将打磨过的镁带和铝片分别和热水作用,并滴入酚酞溶液D.将空气中放置已久的这两种元素的单质分别和热水作用(5)目前还有一种测量方法叫“钾氩测年法”.写出和Ar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阴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S2﹣>Cl﹣(用化学符号表示);其中一种离子与钾相邻元素的离子所形成的化合物可用做干燥剂,此化合物的电子式是.考点:同位素及其应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分析:(1)10Be和9Be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属于同位素;(2)Be所在的周期中,最外层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元素分别为C、O,二者相互组成的化合物有CO、CO2,根据物质的构成微粒确定晶体类型;(3)Al和Be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根据AlCl3水解反应知,BeCl2水解生成Be(OH)2和HCl;(4)金属的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有:金属之间的置换反应、金属与同种酸或水生成氢气的难易程度、金属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弱等来判断;(5)和Ar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阴离子有S2﹣、Cl﹣,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其离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其中一种离子与钾相邻元素的离子所形成的化合物可用做干燥剂,该干燥剂是CaCl2,CaCl2中阴阳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解答:解:(1)10Be和9Be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属于同位素,a.其质量数不同,所以不是同一种原子,故错误;b.10Be和9Be的中子数分别为6、5,所以其中子数不同,故错误;c.决定化学性质的是其最外层电子,二者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所以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故正确;d.同位素具有恒定的丰度,故正确;故选cd;(2)Be所在的周期中,最外层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元素分别为C、O,二者相互组成的化合物有CO、CO2,CO、CO2晶体的构成微粒都是分子,所以都属于分子晶体,故答案为:分子;(3)Al和Be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根据AlCl3水解反应知,BeCl2水解生成Be(OH)2和HCl,氯化铍的水解方程式为BeCl2+2H2O⇌Be(OH)2+2HCl,故答案为:BeCl2+2H2O⇌Be(OH)2+2HCl;(4)A.金属性强弱与其单质的硬度和熔点无关,故错误;B.在氯化铝和氯化镁的溶液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铝能溶于NaOH溶液,而氢氧化镁不溶于NaOH溶液,所以Mg的金属性大于Al,故正确;C.将打磨过的镁带和铝片分别和热水作用,并滴入酚酞溶液,Mg和沸水的溶液呈红色、Al和沸水的溶液不变色,说明Mg能置换出氢气,则Mg的活泼性大于Al,故正确;D.将空气中放置已久的这两种元素的单质分别和热水作用,二者表面都生成氧化物薄膜,氧化镁和氧化铝都不与水反应,所以无法判断金属性强弱,故错误;故选BC;(5)和Ar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阴离子有S2﹣、Cl﹣,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其离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所以这两种离子半径大小顺序是S2﹣>Cl﹣;其中一种离子与钾相邻元素的离子所形成的化合物可用做干燥剂,该离子是钙离子,该干燥剂是CaCl2,CaCl2中阴阳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其电子式为,故答案为:S2﹣>Cl﹣;.点评:本题考查较综合,涉及同位素、晶体类型的判断、离子半径大小比较、金属性强弱判断、电子式等知识点,这些知识点都是考试高频点,根据基本概念及元素周期律等知识点来分析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2011江苏高考5)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1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X与元素Z的最高正化合价之和的数值等于8B.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r X>r Y>r Z>r W>r QC.离子Y2-和Z 3+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都不相同D.元素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Q的强2.(2011安徽高考7)科学家最近研制出可望成为高效火箭推进剂的N(NO2)3(如下图所示)。
已知该分子中N-N-N键角都是108.1°,下列有关N(NO2) 3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中N、O间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B.分子中四个氮原子共平面C.该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D.15.2g该物质含有6.02×1022个原子3.(2011福建高考7)依据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H3BO3的酸性比H2CO3的强B.Mg(OH)2的碱性比Be(OH)2的强C.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增强D.若M+和R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M4.(2011广东高考22)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和乙形成的气态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乙位于第V A族,甲和丙同主族,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等,则A、原子半径:丙>丁>乙B、单质的还原性:丁>丙>甲C、甲、乙、丙的氧化物均为共价化合物D、乙、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5.(2011山东高考13)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其性质和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元素的最高化合价B.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C.P、S、Cl得电子能力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均依次增强D.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6.(2011天津高考)以下有关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第IA族元素铯的两种同位素137Cs比133Cs多4个质子B.同周期元素(除0族元素外)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C.第ⅦA元素从上到下,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D.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7.(2011新课标全国)短周期元素W、X、Y和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元素W是制备一种高效电池的重要材料,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元素W、X的氯化物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B. 元素X与氢形成的原子比为1:1的化合物有很多种C. 元素Y的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均有氢气生成D. 元素Z可与元素X形成共价化合物XZ28.(2011海南) 是常规核裂变产物之一,可以通过测定大气或水中的含量变化来检测核电站是否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
下列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的化学性质与相同B. 的原子序数为53C. 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78D. 的原子核内中子数多于质子数9.(2011上海9)氯元素在自然界有35Cl和37Cl两种同位素,在计算式34.969×75.77%+36.966×24.23% =35.453中A.75.77%表示35Cl的质量分数B.24.23%表示35Cl的丰度C.35. 453表示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D.36.966表示37Cl的质量数10.(2011重庆,15分)用于金属焊接的某种焊条,其药皮由大理石、水泥、硅铁等配制而成。
(1)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Al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0Si的原子的中子数为_________。
(3)Al3+与Y n-的电子数相同,Y所在族的各元素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均显酸性,则该族氢化物中沸点最低的是________。
(4)焊接过程中,药皮在高温下产生了熔渣和使金属不被氧化的气体,该气体是__________。
(5)经处理后的熔渣36.0g (仅含Fe 2O 3、Al 2O 3、SiO 2),加入足量稀盐酸,分离得到11.0g 固体;滤液中加入过量NaOH 溶液,分离得到21.4g 固体;则此熔渣中Al 2O 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
11.(2011海南,9分)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所示,其中Z 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
XYZ W请回答下列问题:(1)元素Z 位于周期表中第______________周期,___________族;(2)这些元素的氢化物中,水溶液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3)XW 2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4)Y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5)W 和Y 形成的一种二元化合物具有色温效应,请相对分子质量在170~190之间, 且W 的质量分数约为70%。
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012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1.(2012北京∙9)已知33As 、35Br 位于同一周期,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As >C1>PB .热稳定性:HC1>AsH 3>HBrC .还原性:As 3−>S 2−>C1−D .酸性:H 3AsO 4>H 2SO 4>H 3PO 42.(2012新课标∙13)短周期元素W 、X 、Y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W 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与X 、Y 、Z 原子的核外内层电子数相同。
X 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工业上采用液态空气分馏方法来生产Y 的单质,而Z 不能形成双原子分子。
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上述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为W<X<Y<ZB .W 、X 、Y 、Z 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20C . W 与Y 可形成既含极性共价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D .由W 与X 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总低于由W 与Y 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3.(2012福建∙8)短周期元素R 、T 、Q 、W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下图所示,其中T 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QB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Q<WC .原子半径:T>Q>RD .含T 的盐溶液一定显酸性4.(2012山东∙9)下列关于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 .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B .IA 族金属元素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C .同种元素的原子均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中子数D .ⅦA 族元素的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5.(2012四川∙8)已知W 、X 、Y 、Z 为短周期元素,W 、Z 同主族,X 、Y 、Z 同周期,W 的气态氢化物RT Q W的稳定性大于Z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X、Y为金属元素,X的阳离子的氧化性小于Y的阳离子的氧化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Y、Z、W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B.W与X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C.W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一定高于Z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D.若W与Y的原子序数相差5,则二者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一定为Y2W310.[2012·全国大纲理综化学卷10]元素X形成的离子与钙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且X的离子半径小于负二价硫的离子半径,X元素为A AlB PC ArD K11.⑴W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周期第族。
⑵X的非金属性比Y的(填“强”或“弱”);X和Y的气态氢化物中,较稳定的是(写化学式)⑶写出Z2Y2与XY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15.(2012四川∙26)下列框图中的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常见的物质或其溶液,相互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已知A、B为气态单质,F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单质,E、16回答下列问题:⑴Y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⑵上述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写化学式),非金属气态氢化物还原性最强的是(写化学式)。
⑶Y、G的单质与两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可作水消毒剂的有(写出其中两种物质的化学式)。
⑷ZX的电子式为;ZX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⑸熔融状态下,Z的单质和FeG2能组成可充电电池(装置示意图如下),反应原理为:Fe+ 2ZG2Z+ FeG2放电充电放电时,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充电时,(写物质名称)电极接电源的负极;该电池的电解质为。
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汇编: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2013江苏卷)10.短周期元素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
X 的原子半径比Y 的小,X 与W 同主族,Z 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 r(Y)>r(Z)>r(W)B.元素Z、W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不同C.元素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强D.只含X、Y、Z三种元素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2013海南卷)3.重水(D2O)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氘(D)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B.1H与D互称同位素C.H2O与D2O互称同素异形体D.1H18O与D216O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2013福建卷)9.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其中只有M为金属元素。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Z<MB.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X 的弱C.X 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小D.Z位于元索周期表中第2 周期、第ⅥA族[2013高考∙重庆卷∙3]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酸性:H2CO3<C6H5OH<CH3COOH B.碱性:Ba(OH)2<Ca(OH)2<KOHC.熔点:MgBr2<SiCl4<BN D.沸点:PH3<NH3<H2O(2013上海卷)3.230Th和232Th是钍的两种同位素,232Th可以转化成233U。
下列有关Th的说法正确的是A. Th 元素的质量数是232B. Th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31C. 232Th 转换成233U是化学变化D. 230Th和232Th的化学性质相同(2013上海卷)4.下列变化需克服相同类型作用力的是A.碘和干冰的升华B.硅和C60的熔化C.氯化氢和氯化钾的溶解D.溴和汞的气化(2013上海卷)13.X 、Y 、Z 、W 是短周期元素,X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未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工业上通过分离液态空气获得其单质;Y 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s 、p 电子数相等;Z 元素+2价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W 元素原子的M 层有1个未成对的p 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