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原电池》【创新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取人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一节,本课以必修化学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为基础,进一步介绍原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教材的设置体现了学习知识的阶梯性,更加关注学生的化学专业知识和科学素养的提升。
在必修部分只要求学生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在选修部分则进一步要求学生指导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能设计原电池。
本节课教学内容中,从双液锌铜原电池入手,通过一个盐桥的设置,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离开来。
这对学生而言不仅仅是装置的改进,更是对氧化还原反应思维方式的转变,也是学生学习最困难的地方。
学生通过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进行应用,设计原电池,加深了学生对原电池的理解。
学生对电化学知识,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有神秘感和探索欲望,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设计层层实验和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自主实验、积极思考和相互讨论中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重要装置,小到手机、心脏起搏器,大到交通工具、人造卫星、宇宙飞船都离不开原电池。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不仅再现了氧化还原反应中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规律,也为金属的防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因此本节是电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学好本节知识,具有比较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能够根据原电池的形成条件设计原电池。
(3)能书写简单的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原电池模型的建立,让学生体会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加以简单应用。
(2)通过对原电池的了解,进一步深化对原电池构成条件和工作原理的理解。
(3)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善于在体验过程中发现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能量之间的转换的学习和了解,使学生了解化学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能量的守恒和电子的守恒等守恒思想的建立,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守恒的思想。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化学电源》【创新学案】

专题一第二单元课时2 化学电源1.了解生活中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工作原理;2.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际意义。
【自主梳理】学点1 一次电池1.银锌纽扣电池:(构造教材P15)电解质溶液为:正极:电极反应式:负极:电极反应式:总反应式:2.普通锌锰干电池:碱性锌锰干电池:正极:电极反应式:负极:电极反应式:总反应式:学点2 二次电池1.铅蓄电池:蓄电池能够充电再生,当其放电时,发生自发反应,它起一个原电池的作用;充电时发生电解反应,起电解池的作用,可使原来的反应物再生。
当电池放电时,发生下列反应:正极:电极反应式:负极:电极反应式:总反应式:当电池充电时,就是通以直流电,铅板与电源负极相连,二氧化铅板与电源正极相连,在电解过程中,上述电极反应都逆向进行:阳极(PbO2):Pb SO4+2H2O-2 e—=PbO2+4H++SO42—阴极(Pb):Pb SO4+2 e—=Pb+SO42—总反应:2Pb SO4+2H2O=Pb+PbO2+2H2 SO4故该蓄电池的反应可表示为:Pb+PbO2+2H2 SO4 2Pb SO4+2H2O学点3 燃料电池(重点理解)1.氢氧燃料电池:阿波罗号宇宙飞船用的就是氢燃料电池,其负极是多孔镍电极,在负极通入H2,正极为覆盖氧化镍的镍电极,正极通入O2。
(1)用KOH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
电极反应为:负极:正极:电池总反应:(2)用H2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电极反应为:负极:正极:电池总反应:3.燃料电池的优越性能:【典题精析】〖例1〗日常所用的干电池其电极分别为碳棒(上面有铜帽)和锌(皮),以糊状NH4Cl和ZnCl2作为电解质(其中加入MnO2吸收H2),电极反应可简化为:Zn一2e一=Zn2+,2NH4++2e一=2NH3↑+H2↑(NH3与Zn2+结合),根据上述叙述判断( ) A.Zn为正极,碳为负极B.Zn为负极,碳为正极C.工作时电子由碳极经外电路流向锌极D.长时间继续使用时内装的糊状物可能流出腐蚀所用的电器〖变式题1〗电子表所用的钮扣电池的两极材料为锌和氧化银,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其电极反应如下:锌极:Zn+2OH一一2e—=Zn(OH)2,氧化银极:Ag2O+H2O+2e一==2Ag+2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锌为正极,被氧化B.Ag2O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C.电子从负极流向Ag2O极D.Zn为负极,被还原〖例2〗电瓶车所用电池一般为铅蓄电池(如图),这是一种典型的可充电电池,电池总反应式为:Pb+PbO2+2H2 SO4 2Pb SO4+2H2O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负极板上发生了还原反应B.放电时,正极反应是:Pb一2e一+ SO42—=PbSO4C.充电时,铅蓄电池的负极应与充电器电源的正极相连D.充电时,阳极反应是:PbSO4一2e一+2H2O= PbO2+ SO42—+4H+〖变式题2〗(2006年重庆卷·27)铅蓄电池是典型的可充电电池,它的正负极格板是惰性材料,电池总反应式为:Pb+PbO2+4H+ +2SO42—2Pb SO4+2H2O请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氢、氧的氧化还原):(1)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电解液中H2SO4的浓度将变;当外电路通过1 mol电子时,理论上负极板的质量增加g(2)在完全放电耗尽PbO2和Pb时,若按下图连接,电解一段时间后,则在A电极上生成,B电极上生成,此时铅蓄电池的正负极的极性将。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原电池教案

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原 电 池一、原电池及其工作原理课前导学1.概念原电池是把原电池是把 能转化为能转化为 能的装置。
能的装置。
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1)一看反应:一看反应:看是否有能自发进行的_________________发生(一般是活泼性强的金属与电解质溶液反应)。
(2)二看两电极:一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两电极。
的两电极。
(3)三看是否形成闭合回路,形成闭合回路需三个条件:三看是否形成闭合回路,形成闭合回路需三个条件:①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溶液;②两电极直接或间接接触;③两电极插入_________溶液。
总结为“氧化还原是核心,两极一液成回路”总结为“氧化还原是核心,两极一液成回路” 3.工作原理以锌铜原电池为例以锌铜原电池为例电极名称电极名称 负极负极 正极正极 电极材料电极材料 电极反应式电极反应式 反应类型反应类型总反应式总反应式电子流向电子流向 从______流出沿导线流入______ 电流方向电流方向 从______沿导线流向______盐桥中离子移向盐桥中离子移向 盐桥含饱和KCl 溶液,K +移向移向 极,Cl -移向移向极自 学 检 测1.分析下图所示的两个原电池装置,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 A .①②中Mg 均作负极均作负极B .①中Al 表面产生气体,②中Al 表面有固体析出表面有固体析出C .①中Al 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 ++2e -===H 2↑ D .②中Al 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Al -3e -===Al 3+2.一个原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Zn +Cu 2+===Zn 2++Cu ,该原电池可能为( )A B C D 正极正极 FeCu Zn Al 负极负极ZnZnCuZn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 CuSO 4 H 2SO 4 ZnCl 2 CuCl 23.热激活电池可用作火箭、导弹的工作电源。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

目录绪言 (2)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2)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3)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6)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8)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9)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9)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0)第三节化学平衡 (14)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24)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26)第一节电离平衡 (26)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31)第三节盐类的水解 (38)第四节沉淀溶解平衡 (45)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49)第一节原电池 (49)第二节化学电源 (53)第三节电解池 (57)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60)《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绪言一学习目标:1学习化学原理的目的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3: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催化剂二学习过程1: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1)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2)化学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是:设计和创造新的分子3)如何实现这个过程?通常是利用已发现的原理来进行设计并实现这个过程,所以我们必须对什么要清楚才能做到,对化学反应的原理的理解要清楚,我们才能知道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如何控制化学反应才能为人所用!这就是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是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问题2)化学反应的速率、方向及限度的问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问题4)电化学的基础知识3:基本概念1)什么是有效碰撞?引起分子间的化学反应的碰撞是有效碰撞,分子间的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有关2)什么是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
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多少有关。
3)什么是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是活化能,如图活化分子的多少与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有关,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内因)活化能越小则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容易,则活化分子越多,则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越多,则反应速率越快。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4.1原电池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

第四章电化学根底§原电池一、探究目体化学能与能相互化的探究程二、探究重点初步原池概念、原理、成及用。
三、探究点通原池的研究,引学生从子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能化的本,以及种化的合利用价。
四、教学程【引入】能是代社会中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力。
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提、、相机、像机⋯⋯一切都依于池的用。
那么,池是怎把化学能能的呢?我来一起复一下有关原池的相关内容。
【板】§原池一、原池探究1799年意大:片、片、硫酸都是同学很熟悉的物,利用三种物我再了利物理学家----伏打留我的史光点!【探究】(原池)×CuZn 步象1、片插入稀硫酸2、片插入稀硫酸3、片和片上端接在一起插入稀硫酸【探究】1、片和片分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象生?2、片和片用接后插入稀硫酸中,象又怎?什么?3、片的量有无化?溶液中 c(H+)如何化?4、片和片上化的反式怎写?5、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讲:我们发现检流计指针偏转,说明产生了电流,这样的装置架起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桥梁,这就是生活中提供电能的所有电池的开山鼻祖---- 原电池。
【板书】〔1〕原电池概念: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问:在原电池装置中只能发生怎样的化学变化?学生:Zn+2H+2+2↑=Zn+H讲:为什么会产生电流呢?答:其实锌和稀硫酸反响是氧化复原反响,有电子的转移,但氧化剂和复原剂热运动相遇发生有效碰撞电子转移时,由于分子热运动无一定的方向,因此电子转移不会形成电流,而通常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剧烈的时候还伴随有光、声等其他的形式的能量。
显然从理论上讲,一个能自发进行的氧化复原反响,假设能设法使氧化与复原分开进行,让电子的不规那么转移变成定向移动,便能形成电流。
所以原电池的实质就是将氧化复原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实质:将一定的氧化复原反响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
即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形式释放。
高中化学 《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4

原电池一、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原电池是中学电化学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了解化学原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重要切入点之一。
在前期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初步掌握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途径,并已有原电池、正极、负极、电解质溶液的概念。
选修四第四章第一节再次学习原电池的目的在于借助对单、双液原电池的对比,深化学生对原电池的认识,并介绍半电池、盐桥等新概念。
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在于如何深化学生对原电池构成条件的认识,及能够书写较复杂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式。
学生在对如何提供稳定持续电流问题的探究时,认识了双液原电池,在探究组装新的原电池的过程中,深化了对原电池构成条件的认识,并通过合作学习掌握复杂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式的书写。
在此过程中,学生发散思维、相互合作,同时体验探究的艰辛与快乐!通过多次总结发言、归纳概括,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么?装一个与之前反应原理不同的解质溶液用心 爱心 专心3三、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了解双液原电池的结构与特点;2.深入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3.会书写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式;【学习重点】原电池原理、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式的书写 【学习难点】原电池原理、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式的书写 【知识回顾】1.判断下列装置是否能构成原电池2.能否以反应Zn+CuSO 4=ZnSO 4+Cu 为原理设计原电池? 如何实现?【引入新知】【学生实验-1】利用老师提供的仪器和药品组装以反应:Zn+CuSO 4=ZnSO 4+Cu 为原理的原电池。
【实验探究】探究步骤-1:发现问题: 探究步骤-2:提出假设: 探究步骤-3:实验验证:【学生实验-2】在老师的引导下,利用给定的仪器和药品组装双液原电池。
【思维提示】用什么材料连通两个溶液?4探究步骤-4:得出结论:【新知介绍】负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池总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知到行】【学生实验-3】请同学们利用老师提供的药品及仪器,组装一个有别于之前的原电池,越特别越好,请同学们分工合作,画出原电池结构示意图,并标注特别之处。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4.1原电池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_最新修正版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4.1 原电池一、探究目标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二、探究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三、探究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四、教学过程【引入】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
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提电脑、手机、相机、摄像机……这一切都依赖于电池的应用。
那么,电池是怎样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呢?我们这节课来一起复习一下有关原电池的相关内容。
【板书】§4.1 原电池一、原电池实验探究讲:铜片、锌片、硫酸都是同学们很熟悉的物质,利用这三种物质我们再现了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留给我们的历史闪光点!【实验探究】(铜锌原电池)【问题探究】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3、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 (H +)如何变化?4、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怎样书写?5、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讲:我们发现检流计指针偏转,说明产生了电流,这样的装置架起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桥梁,这就是生活中提供电能的所有电池的开山鼻祖----原电池。
【板书】(1)原电池概念: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问:在原电池装置中只能发生怎样的化学变化?学生: Zn+2H +=Zn 2++H 2↑讲:为什么会产生电流呢?答:其实锌和稀硫酸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但氧化剂和还原剂热运动相遇发生有效碰撞电子转移时,由于分子热运动无一定的方向,因此电子转移不会形成电流,而通常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激烈的时候还伴随有光、声等其他的形式的能量。
显然从理论上讲,一个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若能设法使氧化与还原分开进行,让电子的不规则转移变成定向移动,便能形成电流。
所以原电池的实质就是将氧化还原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 课程教学设计

选修四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原电池”,是人教版、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中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的第一节内容。
在人教版教材必修2中以铜锌简单的单液电池模型为载体,简单介绍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这一节中主要以盐桥双液电池模型为载体,深化认识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并随之引入盐桥的概念,结合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学习盐桥的作用,并从围观本质上学习掌握盐桥的工作原理。
随之,第二节《化学电源》则在此基础上介绍实用化学电池及其工作原理。
因此,本节课在教材内容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1、认知基础:学生对原电池的定义、工作原理、构成条件等内容有初步认识;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2、局限认识:认为氧化剂和还原剂只有接触才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往往容易固守原有的知识,在原有原电池的认识、发现简单原电池存在的缺点、引入盐桥的概念构建新的原电池装置等问题上可能存在一些学习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进一步认识原电池,掌握原电池的概念,深入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完整的认识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2)了解简单原电池的缺点和改进方法;能根据化学反应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3)掌握盐桥的作用及其工作原理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简单原电池装置的优化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2)培养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问题意识,敢于、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质疑,勤于思考;(3)学会运用观察、探究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自主探究根据现象设疑,根据疑问求解的模式,进行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探究态度和科学创新精神;(2)培养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的意识,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原电池工作原理、盐桥的作用及原理难点:盐桥的作用及原理五、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引导探究法、问题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法学法:自主学习探究法、对比学习法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设计意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图节【思考】思考必修二学环1原电池相关的内电广泛应用,钮扣电池普通干电池手机电池引入新课,体现化学与“神六”用摄像机笔记本电脑专用电池太阳能电池专用电池密活生【讲】生活中有许多电池,人类这分可不足着举智些慧的结晶在生活中起的意义。
【VIP专享】高中化学 《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4

一、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 原电池是中学电化学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了解化学原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重要切
入点之一。在前期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初步掌握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途径,并已有 原电池、正极、负极、电解质溶液的概念。选修四第四章第一节再次学习原电池的目 的在于借助对单、双液原电池的对比,深化学生对原电池的认 识,并介绍半电池、盐 桥等新概念。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在于如何深化学生对原电池构成条件的认识,及能 够书写较复杂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式。学生在对如何提供稳定持续电流问题的探究 时,认识了双液原电池,在探究组装新的原电池的过程中,深化了对原电池构成条件 的认识,并通过合作学习掌握复杂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式的书写。在此过程中,学 生发散思维、相互合作,同时体验探究的艰辛与快乐!
二、教学流程示意图
知识 回顾
布置作业
三、教学设计
课题
引入新知: 组装原电池 观察现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小结
实验探究: 原电池如何提 供稳定电流
练习反馈 练习巩固
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一节 原电池
1.了解双液原电池的结构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点;
2.深入理解原电池原理;
3.会书写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式;
过程与方法
教学方法 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学案导学
仪器、用品 电脑、投影仪、化学实验仪器药品
教师活动
用心 爱心 专心
6.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对比及分析综合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蚯蚓教的学实难验点,线培形养动观物察和能环力节和动实物验的能主力要;特2征.通。过教对学观方察法到与的教现学象手分段析观与察讨法论、,实对验线法形、动分物组和讨环论节法动教特学征准的备概多括媒,体继课续件培、养活分蚯析蚓、、归硬纳纸、板综、合平的面思玻维璃能、力镊。子情、感烧态杯度、价水值教观1和.通过学理解的蛔1虫.过观适1、察于程3观阅 六蛔寄.内列察读 、虫生出蚯材 让标容生3根常蚓料 学本教活.了 据见身: 生,师的2、解 问的体巩鸟 总看活形作 用蛔 题线的固类 结雌动态业 手虫 自形练与 本雄学、三: 摸对 学动状习人 节蛔生结4、、收 一人 后物和同类 课虫活构请一蚯集 摸体 回并颜步关 重的动、学、蚓鸟 蚯的 答归色学系 点形教生生让在类 蚓危 问纳。习从 并状学理列学平的害 题线蚯四线人 归、意特出四生面体以形蚓、形类 纳大图点常、五观玻存 表及动的鸟请动文 本小引以见引、察璃现 ,预物身类 3学物明 节有言及的、导巩蚯上状 是防的体之生和历 课什根蚯环怎学固蚓和, 干感主是所列环史 学么据蚓节二样生练引牛鸟 燥染要否以举节揭 到不上适动、区回习导皮类 还的特分分蚯动晓 的同节于物让分答。学纸减 是方征节布蚓物起 一,课穴并学蚯课生上少 湿法。?广的教, 些体所居归在生蚓前回运的 润;4泛益学鸟色生纳.靠物完的问答动原 的4蛔,处目类 习和活环.近在成前题蚯的因 ?了虫以。标就 生体的节身其实端并蚓快及 触解寄上知同 物表内特动体结验和总利的慢我 摸蚯生适识人 学有容点物前构并后结用生一国 蚯蚓在于与类 的什,的端中思端线问活样的 蚓人飞技有 基么引进主的的考?形题环吗十 体生行能着 本特出要几变以动,境?大 节活的1密 方征本“特节化下物.让并为珍 近习会形理切 法。课生征有以问的小学引什稀 腹性态解的 。2课物。什游题主.结生出么鸟 面和起结蛔关观题体么戏:要利明蚯?类 处适哪构虫系察:的特的特用确蚓等 ,于些特适。蛔章形殊形征板,这资 是穴疾点于可虫我态结式。书生种料 光居病是寄的们结构,五小物典, 滑生?重生鸟内学构,学、结的型以 还活5要生类部习与.其习巩鸟结的爱 是如原活生结了功颜消固类构线鸟 粗形何因的存构腔能色化练适特形护 糙态预之结的,肠相是系习于点动鸟 ?、防一构现你动适否统。飞都物为结蛔。和状认物应与的行是。主构虫课生却为和”其结的与题、病本理不蛔扁的他构特环以生?8特乐虫形观部特8征境小理三页点观的动位点梳相组等、这;,哪物教相,理适为方引些2鸟,育同师.知应单面导鸟掌类结了;?生识的位学你握日构解2互.。办特生认线益特了通动手征观识形减点它过,抄;察吗动少是们理生报5蛔?物,与的解.参一了虫它和有寄主蛔与份解结们环些生要虫其。蚯构都节已生特对中爱蚓。会动经活征人培鸟与飞物灭相。类养护人吗的绝适这造兴鸟类?主或应节成趣的为要濒的课情关什特临?就危感系么征灭来害教;?;绝学,育,习使。我比学们它生可们理以更解做高养些等成什的良么两好。类卫动生物习。惯根的据重学要生意回义答;的3.情通况过,了给解出蚯课蚓课与题人。类回的答关:系线,形进动行物生和命环科节学动价环值节观动的物教一育、。根教据学蛔重虫点病1.引蛔出虫蛔适虫于这寄种生典生型活的线结形构动和物生。理二特、点设;置2.问蚯题蚓让的学生生活思习考性预和习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3.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020-2021年高中化学 《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 第一节原电池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4

2019-2020年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选修4一、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原电池是中学电化学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了解化学原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重要切入点之一。
在前期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初步掌握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途径,并已有原电池、正极、负极、电解质溶液的概念。
选修四第四章第一节再次学习原电池的目的在于借助对单、双液原电池的对比,深化学生对原电池的认识,并介绍半电池、盐桥等新概念。
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在于如何深化学生对原电池构成条件的认识,及能够书写较复杂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式。
学生在对如何提供稳定持续电流问题的探究时,认识了双液原电池,在探究组装新的原电池的过程中,深化了对原电池构成条件的认识,并通过合作学习掌握复杂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式的书写。
在此过程中,学生发散思维、相互合作,同时体验探究的艰辛与快乐!二、教学流程示意图[引导]哪个小组感觉自己组装的原电池很特别,请上前介绍![点评]此原电池没有氧还反应发生吗?[总结提升] [板书]氧化剂未见得是电解质溶液电极未见得参加还原反应[演示]复杂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程序[板书]四、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投影]练习反馈、练习巩固[小结] 特别之处展示本组原电池,指出特别之处思考、回答聆听、思考观察、思考、感悟合作学习解决复杂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式的书写表达能力得到提高深入思考引入新知巩固新知[布置作业]完成学案巩固练习巩固对重难点理解[板书设计]一、原电池的构成条件: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未见得是电解质溶液电极未见得参加反应)两极一液一连接结构:二、单液原电池特点:一般电流较大缺点:往往电流不稳定结构:三、双液原电池特点:能提供稳定的电流缺点:电流小四、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式的书写:总反应=负极反应+正极反应注意电解液的酸碱性三、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了解双液原电池的结构与特点;2.深入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3.会书写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式;【学习重点】原电池原理、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式的书写【学习难点】原电池原理、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式的书写【知识回顾】1.判断下列装置是否能构成原电池2.能否以反应Zn+CuSO4=ZnSO4+Cu为原理设计原电池?如何实现?【引入新知】【学生实验-1】利用老师提供的仪器和药品组装以反应:Zn+CuSO4=ZnSO4+Cu为原理的原电池。
高中化学选修4原电池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4原电池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介绍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常见原电池的类型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原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 熟悉常见原电池的类型和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原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常见原电池的类型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
1. 教师讲解结合示例;
2. 实验观察;
3. 讨论交流。
五、教学过程安排
1. 前期准备:教师准备好所需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2.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各种常见原电池,引导学生思考原电池的作用和应用。
3. 理论讲解:介绍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结构和工作原理。
4. 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原电池的制作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数据。
5. 分析总结: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原电池的特点和应用。
6. 拓展延伸:介绍一些新型原电池的发展和应用领域。
7. 总结交流: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答疑并征求学生意见。
六、教学评价
1. 实验结果记录;
2. 课堂表现评价;
3. 课后作业评价。
七、教学资源
1. 化学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
2. PPT课件;
3. 教科书和参考书籍。
八、教学反思
本课程通过实验操作和理论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原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拓展学生的化学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电解原理》【创新教案】

第3节电解池(第一课时)核心素养通过电解原理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能够根据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并能完成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对现象做出解释。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教学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第四章第三节电解池的第1课时内容。
本章着重研究化学反应与电能的关系,教材中本节内容的设置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借助“电解氯化铜溶液”的实验帮助学生建立电解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二是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电解镀铜、电解熔融氯化钠等介绍电解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应用。
本节课重在带领学生通过实验分析、理解电解的原理。
因此这节课的重心是通过实验探究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描述,利用氧化还原理论进行分析、推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形成一定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学生情况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已经掌握了电解质溶液导电、氧化还原理论、能量的转化等相关知识,为学习电解原理在分析问题时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但是对于电解池工作原理的微观想象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学生求知欲较强,合作意识与探究精神逐渐形成。
电解原理的分析:首先引导学生分析通电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及运动情况,依据反应现象分析得失电子、氧化还原过程,用自己的语言归纳。
2.实验技能基础学生经过高一化学的学习,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有一定提高。
教学目标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初步形成电解池工作原理的理论模型;能用氧化还原的知识正确书写简单电解池的阴、阳极的电极反应式及电解反应方程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总结交流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描述,利用氧化还原理论进行分析、推理,形成一定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实验探究与交流活动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原电池-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教案

原电池-人教版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教案1. 教学目标1.了解原电池的基本概念和组成结构。
2.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电解质浓度对电动势的影响。
3.理解原电池和其他电化学电池的区别和联系。
4.能够运用原电池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2.1 原电池的基本概念和组成结构2.1.1 基本概念原电池是利用自然界中某些金属或半金属在自身与其离子之间转移电子形成电势差的装置。
即金属或半金属电极与其离子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会释放或吸收电子,从而形成电势差。
如锌原电池的电位为-0.76V,铜原电池为+0.34V,两者之差为1.10V。
2.1.2 组成结构原电池由电极和电解质两部分组成。
其中电极由可氧化金属或半金属制成。
电解质为可以导电的溶液或固体。
例如,锌原电池中,锌是负极,铜是正极,硫酸锌溶液是电解质。
2.2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电解质浓度对电动势的影响2.2.1 工作原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自然界中某些金属或半金属在自身与其离子之间转移电子形成电势差的装置。
通过对电极和电解质进行适当的选择和设计,可以使离子的沉淀和析出在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引起电流流动。
2.2.2 电解质浓度对电动势的影响电解质浓度是原电池电动势大小的一个重要参数。
随着浓度的增加,电池电动势也相应增大。
例如,对于锌原电池,如果溶液中的硫酸锌浓度变大,则锌离子在负极上的活动性也会增大,从而使电子的传递速率增加,电流变大,电动势也相应增大。
2.3 原电池和其他电化学电池的区别和联系原电池与其他电化学电池的区别主要在于其组成和工作原理。
原电池是利用自然界中某些金属或半金属在自身与其离子之间转移电子形成电势差的装置,而其他电化学电池则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设计和制造,在结构和性质上都有所区别。
但不管是何种电池,它们的核心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即在电极和电解质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因此,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来看,原电池和其他电化学电池都有相同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课程教学设计

选修四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一、教材剖析本节课的教课内容“原电池”,是人教版、选修 4 《化学反响原理》中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的第一节内容。
在人教版教材必修 2 中以铜锌简单的单液电池模型为载体,简单介绍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这一节中主要以盐桥双液电池模型为载体,深入认识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并随之引入盐桥的观点,联合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学习盐桥的作用,并从围观实质上学习掌握盐桥的工作原理。
随之,第二节《化学电源》则在此基础上介绍适用化学电池及其工作原理。
所以,本节课在教材内容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情剖析1、认知基础:学生对原电池的定义、工作原理、构成条件等内容有初步认识;拥有必定的实验研究能力。
2、限制认识:以为氧化剂和复原剂只有接触才可能发生氧化复原反响;常常简单坚守原有的知识,在原有原电池的认识、发现简单原电池存在的弊端、引入盐桥的观点建立新的原电池装置等问题上可能存在一些学习的困难。
三、教课目的1、知识和技术:(1)进一步认识原电池,掌握原电池的观点,深入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完好的认识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2)认识简单原电池的弊端和改良方法;能依据化学反响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3)掌握盐桥的作用及其工作原理2、过程与方法:(1)经过对简单原电池装置的优化过程,感悟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理解科学研究的意义;(2)培育科学研究过程中的问题意识,敢于、擅长发现问题并提出怀疑,勤于思虑;(3)学会运用察看、研究等多种手段获守信息,并运用比较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办理。
3、感情态度价值观:(1)经过自主研究依据现象设疑,依据疑问求解的模式,进行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科学研究态度和科学创新精神;培育( 2)培育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的意识,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门问题,可连续发展的思想。
四、教课重难点要点:原电池工作原理、盐桥的作用及原理难点:盐桥的作用及原理五、教课方法:教法:解说法、指引研究法、问题研究法、多媒体协助法学法:自主学习研究法、对照学习法六、教课过程教课环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节图环节 1 【图片】生活中常见的电池【思虑】思虑必修二学过结合生新课引原电池有关的内容活中电入池的广一般干电池手机电池钮扣电池泛应用,引入新课,表现笔录本电脑摄像机“神六”用化学与专用电池专用电池太阳能电池生活密【讲】生活中有很多电池,人类这不可分些智慧的结晶在生活中起着举足的意义。
鲁科版化学选修四 1.3.1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原电池工作原理 教案

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原电池工作原理教材分析地位和作用: 学生在《必修一》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的电离、离子反应,在《必修二》学习了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中化学能与电能等知识的基础上,本节内容理论性很强,学生不能根据日常生活、生产直接得出本节课知识。
本节课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知识,对于指导日常生活有很大的作用。
本节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创设问题情境,接着通过实验模拟动画,然后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反应原理,得出相关的结论。
教学目标:1、了解原电池的构成及工作原理2、学会写电极反应式和原电池反应方程式3、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其中乐趣,养成科学严谨的态度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式和原电池反应方程式。
教学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过程:一、趣味情景导学学生平板电脑以强大的人机互动模式、多媒体化的学习方式,集便携性与实用性于一身,无可争议地终结了传统教育电子产品时代,教育电子产品进入以平板电脑为硬件载体的第五代发展时期。
这些电子产品都配有电池,可以不需要外接电源。
一块电池用完时可以换另外一块电池,电量用完的电池可以再次充电,反复利用。
你知道这种电池的工作原理吗?请让我们一起学习: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
二、探究原电池工作原理【动画演示实验】1.将锌片和铜片分别浸入盛有H2SO4溶液的的烧杯中。
观察现象2.将锌片与铜片分别通过导线与电流计连接,并使锌片和铜片不直接接触,再同时浸入盛有CuSO4溶液的烧杯中(指导学生演示实验并观察总结,回答问题)现象: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并指示电子是由锌片流向铜片,在铜片表面有红色的铜析出。
结论:发生原电池反应,说明该装置构成了原电池,且锌为原电池的负极,铜为正极。
电极反应式:负极:Zn- 2e -= Zn2+氧化反应正极:2H+ + 2e- = H2还原反应总反应式:2H+ + Zn= Zn2++ H2↑小结原电池原理口诀:原电池分两极,负极氧化正还原电子桥上走离子水中游电子由负流向正阳离子向正,阴离子向负练习1、课前练习中是原电池反应的写出其原电池电极反应式及总反应式。
选修四原电池教案

选修四原电池教案选修四原电池教案一、基本信息学科:化学年级:高中选修四教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原电池的定义和构造2. 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3. 了解原电池的应用和发展教学重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难点:原电池的应用和发展二、教学准备教材:高中化学选修四教材教具:PPT、实物原电池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1.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激发其学习兴趣。
2. 提问:你们了解什么是原电池吗?它有什么应用?3. 让学生总结原电池的定义和应用。
第二步,讲解原电池的基本概念1. 通过PPT向学生介绍原电池的概念和起源。
2. 引导学生了解原电池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第三步,实验展示1. 展示实物原电池,让学生观察和描述。
2. 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手操作。
3. 导出实验结论,总结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第四步,讲解原电池的应用和发展1. 向学生介绍原电池的应用领域和发展状况。
2. 引导学生思考原电池的优缺点,并与其他电池进行比较。
第五步,课堂讨论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原电池的前景和应用。
2. 让学生展示讨论结果,并与全班分享。
第六步,总结与检验1. 整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向学生进行知识点总结。
2. 设计一份小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讲解概念、实验演示、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
通过实物展示和实验演示,学生深刻理解了原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通过讨论和总结,学生了解了原电池的应用和发展。
整个教学过程轻松愉快,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015年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4.1原电池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4.1 原电池一、探究目标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二、探究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三、探究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四、教学过程【引入】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
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提电脑、手机、相机、摄像机……这一切都依赖于电池的应用。
那么,电池是怎样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呢?我们这节课来一起复习一下有关原电池的相关内容。
【板书】§4.1 原电池一、原电池实验探究讲:铜片、锌片、硫酸都是同学们很熟悉的物质,利用这三种物质我们再现了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留给我们的历史闪光点!【实验探究】(铜锌原电池)【问题探究】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3、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 (H +)如何变化?4、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怎样书写?5、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讲:我们发现检流计指针偏转,说明产生了电流,这样的装置架起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桥梁,这就是生活中提供电能的所有电池的开山鼻祖----原电池。
【板书】(1)原电池概念: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问:在原电池装置中只能发生怎样的化学变化?学生: Zn+2H +=Zn 2++H 2↑讲:为什么会产生电流呢?答:其实锌和稀硫酸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但氧化剂和还原剂热运动相遇发生有效碰撞电子转移时,由于分子热运动无一定的方向,因此电子转移不会形成电流,而通常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激烈的时候还伴随有光、声等其他的形式的能量。
显然从理论上讲,一个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若能设法使氧化与还原分开进行,让电子的不规则转移变成定向移动,便能形成电流。
所以原电池的实质就是将氧化还原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原电池
核心素养
通过对原电池和工作原理的深入学习,通过自主探究、自主求解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的化学素养。
简单说课
本节内容为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选修4的第四章电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该内容学生在必修2已有一定的了解,本节是该内容的加深,主要是增加了一个盐桥内容。
本节课试图以“教师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分析设计”的学习方式学习。
本节课大致分为:回顾原电池,设计原电池,改良原电池等几个基本环节,完成了复习基本概念,总结单池原电池的设计思路,过度盐桥原电池的设计思路,还探讨了盐桥的作用。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亲手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疑问,自主解答,自主设计,自主评价。
在自主提问的过程中推动课的前进,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问题意识,学会实验,学会提问、学会探究、学会设计、学会评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原电池的概念和盐桥电池的工作原理;
2.学会设计原电池;
3.体会盐桥电池的优点和应用
技能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原电池原理,学会观察、学会提问、学会思考;
2.通过对单池原电池与盐桥原电池的设计对比,学会比较,评价设计方案;情感与价值观:
1.通过自主探究根据现象设疑,根据疑问求解的模式,进行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探究态度和科学创新精神:
2.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团结合作的探究学习观念,强化合作意识;教学重点
设计锌铜原电池,由一锌三用到一锌一用建构过程
教学难点
原电池中盐桥的作用分析
教学方案
教师引导实验探究与学生自主提问推进相结合
教学用品
多媒体设备:多媒体电脑及显示屏
实验仪器
每组电流表,导线两根,烧杯两个,铜电极,锌电极,温度计,砂纸,盐桥。
(共8组,2人一组)
化学药品
硫酸铜溶液、硫酸锌溶液。
(共8组)
教学设计
回忆、思考交流的方式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投影问题内容。
2.带电粒子的移动?
3.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期探究
准备。
2.教师请学生回答问投影仪上的3个已学关于原电池的核心问题学生回忆并回答投影问题答案:
1.正负极规定?
2.带电粒子的移动?
3.形成原电池的条
件?
一开始
提问便
展示对
学生的
信任。
设计体验单液电池
1.活动:请根据反应:Zn + CuSO4=ZnSO4+ Cu
能设计成原电池吗?
请画出你的装置,并标出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写出电极反应方程式。
学生根据刚才复
习内容回答能,
因为属于自发进
行的氧化还原反
应
指定某个学生上台板
书:设计的原电池装置
和电极反应
通过实
验设计
提高同
学的动
手能力
并加强
对原电
池原理
理解。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进行原电池设计学生开始动手设计原电池装置
3.教师的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实验验证,并要求学生仔细记录现象并与预测现象进行对比分析
4.教师请各小组汇报自己小组所观察到的实验学生小组合作进
行实验验证自己
所设计的装置并
与预测现象进行
比较
生1:Zn片有红
色物质析出,Cu
板书
二、设计体验原电池
板书:学生的实验现象
学生分
组合作,
探究结
论,发现
问题,分
析问题,
提出解
决问题
现象
教师追问其他各组同学进行现象的补充
5.教师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分析产生上述现象原因,并分析意外现象产生对电池的工作效率有何影响。
片也有红色物质
析出,电流表指
针发生偏转。
生2:电流表指针
偏转,但不稳定,
锌片还产生少量
气泡。
生3:溶液温度还
升高了
学生通过相互交
流方式并在教师
的引导下进行思
考,分析上述意
外现象产生原
因。
板书:意外现象原因导
致电池“一锌三用”
a.效率低
b.电流不稳定
的分析过程
的方法,
使学生
在实践
中提升
合作探
究分析
问题能
力
改进单液原电池,探究盐桥作用
1.师不断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电池的改进过程,逐渐由单液电池建构出盐桥电池
问题1:如何改进,改进的思路是?
问题2:锌片应插入什么样的溶液中?
问题3:投影上的装置形成了原电池吗?
问题4:该用什么样的物质连接装置的内电路大家一起讨论:
生l:将Zn从
CuSO4中分离开
来。
生2:不行,得放
在其它电解质
中,比如ZnSO4
不反应了。
生3:不行。
因为
不能形成闭合回
路。
事实上电流表指
通过不同的想法的商
讨,大家得出一个较为
合理的方案。
让学生感
到交流的愉悦。
培养学
生问题
意识和
解决问
题能力
矛盾激
发起来
了,要试
图解决
了。
呢?针也没有偏转。
生4:内电路是通
过离子导电的,
应该可以用电解
质溶液连接两烧
杯
2.师演示建构盐桥过程。
实验1:纸张加KCl溶液
实验2:2纸张加KCl 溶液
实验3:U型管加KCl 溶液
3.师引导探讨盐桥作用我来介绍一下这个物件。
这是盐桥,里面装的是琼脂和饱和KCl溶液,其中琼脂起固定作用,主要注意分析KCl 的作用。
大家可以讨论学生在出乎意料
的现象中惊奇,
惊喜,接着困惑。
学生的兴趣一下
又被提起来了。
学生:哇,有电
了。
学生:有了,指
针偏转了!
而且偏转稳定,
偏转还大了呢!
学生:这是为什
么呀?
学生:这东西是
什么呀?
学生对这个盐桥
进行分析推理,
理出思路进行语
言组织。
学生:首先,从
电流表的偏转来
看,已经形成原
板书三、盐桥电池
1.盐桥的结构
学生不
断体验
探究过
程带来
的喜悦,
激发学
生兴趣
此处难
度较大,
但还是
期待学
生自己
通过热
烈的讨
论解决
教学反思
优点:本节课的引入比较新颖,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介绍完电化学的基本内容后,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了原电池概念,然后再以实验情景再现为题材,以生师互动的活动方式对原电池的原理进行了探讨,这个过程的设计主要以学生对实验描述的思考、生问师答,生问生答的模式推进探讨原电池原理,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设计原电池的过程中,学生自主设计并总结后完成实验,分析评价实验,并在观察过程中,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
老师在整个过程中最多的语言是“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你有什么疑问?“你能给出解释吗?”“你有什么想法?”等,这样来引导学生,但主体的内容主要由学生推动。
此外,盐桥使双池原电池形成闭合回路,不仅能出乎学生的意料,还又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发了学生的思考。
盐桥的引入不仅是一种技术进步,更是思维模式的改变,也提供了一个思想教育的机会“解放思想能推动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