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二化学选修4第四章全套教案

合集下载

化学选修4教案全册42页word

化学选修4教案全册42页word

绪言知识与技能:了解本书的基本学习内容——研究基本的化学反应原理(反应速率、方向、限度);初步掌握化学反应原理基本学习方法:概念模型法过程与方法:自学与讲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化学的精髓是化学反应规律,了解化学反应规律,可更好的获取物质为人类服务重点:概念模型法的理解难点: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概念模型建立导入:学习化学的目的——化学研究的对象——化学研究问题的核心——本书的作用一、本书研究的内容最基本的化学反应原理:反应的速率、方向、限度章节简介二、学习的基本思路与方法从物质相互作用导入概念模型1、简化后的有效碰撞模型有效碰撞:具有较高能量的分子之间的碰撞2、活化分子与活化能活化分子: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活化能:活化分子能量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化学反应过程的简化模型:普通分子——活化分子——有效活化能合理取向碰撞——新物质、能量变化3、催化剂在反应中的作用与意义: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加有效碰撞的次数,加快反应的速率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教学计划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化学热力学)焓变、反应热1课时;热化学方程式1课时;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测定1课时;习题2课时燃烧热能源1课时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盖斯定律1课时;反应热的计算1课时;习题2课时章末归纳与整理1课时;章末检测2课时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知识与技能:了解学习本章的主要目的——解决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定量计算过程与方法:讲授、交流讨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对人类的重要性重点: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原因与形式;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难点:焓变的概念理解,焓变的正负意义,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第一课时导入:必须2有关化学能与热能知识回忆——定量研究一、焓变反应热焓(H):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焓变(∆H):H生成物- H反应物单位:KJ/mol反应热: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分析:化学能是物质内能的一种,化学能的变化也是物质内能的变化。

物质内能的变化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U=W+Q 。

选修4第四章教案详细完美版

选修4第四章教案详细完美版

Zn Cu ×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第一节 原电池教学目标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教学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教学过程【引入】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

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提电脑、手机、相机、摄像机……这一切都依赖于电池的应用。

那么,电池是怎样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呢?我们这节课来一起复习一下有关原电池的相关内容。

【板书】§4.1 原电池一、原电池实验探究讲:铜片、锌片、硫酸都是同学们很熟悉的物质,利用这三种物质我们再现了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留给我们的历史闪光点! 实 验 步 骤 现 象1、锌片插入稀硫酸2、铜片插入稀硫酸3、锌片和铜片上端连接在一起插入稀硫酸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3、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 (H +)如何变化?4、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怎样书写?5、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讲:我们发现检流计指针偏转,说明产生了电流,这样的装置架起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桥梁,这就是生活中提供电能的所有电池的开山鼻祖----原电池。

【板书】(1)原电池概念: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问:在原电池装置中只能发生怎样的化学变化?学生: Zn+2H +=Zn 2++H 2↑讲:为什么会产生电流呢?答:其实锌和稀硫酸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但氧化剂和还原剂热运动相遇发生有效碰撞电子转移时,由于分子热运动无一定的方向,因此电子转移不会形成电流,而通常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激烈的时候还伴随有光、声等其他的形式的能量。

显然从理论上讲,一个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若能设法使氧化与还原分开进行,让电子的不规则转移变成定向移动,便能形成电流。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取人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一节,本课以必修化学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为基础,进一步介绍原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教材的设置体现了学习知识的阶梯性,更加关注学生的化学专业知识和科学素养的提升。

在必修部分只要求学生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在选修部分则进一步要求学生指导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能设计原电池。

本节课教学内容中,从双液锌铜原电池入手,通过一个盐桥的设置,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离开来。

这对学生而言不仅仅是装置的改进,更是对氧化还原反应思维方式的转变,也是学生学习最困难的地方。

学生通过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进行应用,设计原电池,加深了学生对原电池的理解。

学生对电化学知识,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有神秘感和探索欲望,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设计层层实验和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自主实验、积极思考和相互讨论中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重要装置,小到手机、心脏起搏器,大到交通工具、人造卫星、宇宙飞船都离不开原电池。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不仅再现了氧化还原反应中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规律,也为金属的防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因此本节是电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学好本节知识,具有比较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能够根据原电池的形成条件设计原电池。

(3)能书写简单的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原电池模型的建立,让学生体会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加以简单应用。

(2)通过对原电池的了解,进一步深化对原电池构成条件和工作原理的理解。

(3)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善于在体验过程中发现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能量之间的转换的学习和了解,使学生了解化学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能量的守恒和电子的守恒等守恒思想的建立,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守恒的思想。

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第一节:总论高中化学选修4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涵盖了许多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知识。

针对该课程内容,本教案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设计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二节:课程目标1. 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理解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形成及特点;2. 掌握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热力学等知识,理解其中的关系;3. 能够应用电化学原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腐蚀、电解等;4.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

第三节: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化学键与晶体结构1.1 化学键的类型及特点1.2 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及分类1.3 晶体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2. 第二单元:化学平衡2.1 平衡常数和平衡位置的计算2.2 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及调节方法2.3 平衡常数的应用及实际问题解决3. 第三单元:化学反应速率3.1 反应速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3.2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及调节方法3.3 反应速率与化学动力学的关系4. 第四单元:化学反应热力学4.1 热力学基本概念及第一、第二、第三定律4.2 内能、焓、熵的变化及热力学循环4.3 应用热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四节: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结合实验教学,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2. 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相关化学现象和实验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 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提问、讨论,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深化;4.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实验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第五节: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占比6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 期中考试占比20%,考察学生对前几章内容的掌握情况;3. 期末考试占比20%,考察学生对整体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六节: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在化学选修4课程中能够获得系统的化学知识,并能够灵活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高中化学选修4整套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4整套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4整套教案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2.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及在反应中的作用;
3. 能够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
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2.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定义和特点;
3.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过程;
4.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实验现象或提出相关问题引入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20分钟)
1. 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作用;
3. 讲解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过程;
4. 引导学生探讨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和计算方法。

三、实验操作(3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反应过程并观察结果,培养实验技能和创新意识。

四、讨论(15分钟)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理论知识进行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

五、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和掌握。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掌握。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思维能力。

未来教学中可适当增加案例分析和课外拓展,拓宽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和理解。

-学高中化学选修四教案人教版

-学高中化学选修四教案人教版
- 教师可以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
今天的课堂氛围整体不错,学生们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在导入环节,通过提问和展示实验图片,成功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在基础知识讲解和案例分析环节,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一些有深度的问题,这也让我感到欣慰。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和挑战: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勒夏特列原理的具体运用、化学平衡移动的判断和分析等。学生可能对这些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存在困惑,需要教师通过示例和讲解来进行澄清和巩固。同时,学生可能需要进一步培养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认识和理解。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大部分学生对化学实验和实际应用感兴趣,因此可以通过实验和实际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分析问题和逻辑推理方面能力较强,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和问题引导来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学生的学习风格各有不同,有的喜欢自主学习,有的喜欢合作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引导。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化学平衡移动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高二化学选修4第四章全套教案

高二化学选修4第四章全套教案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4.1 原电池一、探究目标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二、探究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三、探究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四、教学过程【引入】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

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提电脑、手机、相机、摄像机……这一切都依赖于电池的应用。

那么,电池是怎样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呢?我们这节课来一起复习一下有关原电池的相关内容。

【板书】§4.1 原电池一、原电池实验探究讲:铜片、锌片、硫酸都是同学们很熟悉的物质,利用这三种物质我们再现了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留给我们的历史闪光点!×实验步骤现象1、锌片插入稀硫酸2、铜片插入稀硫酸3、锌片和铜片上端连接在一起插入稀硫酸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3、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 (H+)如何变化?4、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怎样书写?5、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讲:我们发现检流计指针偏转,说明产生了电流,这样的装置架起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桥梁,这就是生活中提供电能的所有电池的开山鼻祖----原电池。

【板书】(1)原电池概念: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问:在原电池装置中只能发生怎样的化学变化?学生:Zn+2H+=Zn2++H2↑讲:为什么会产生电流呢?答:其实锌和稀硫酸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但氧化剂和还原剂热运动相遇发生有效碰撞电子转移时,由于分子热运动无一定的方向,因此电子转移不会形成电流,而通常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激烈的时候还伴随有光、声等其他的形式的能量。

显然从理论上讲,一个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若能设法使氧化与还原分开进行,让电子的不规则转移变成定向移动,便能形成电流。

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详案

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详案

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详案
教学内容: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标:
1.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氧化数的计算方法;
3.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方程式的构建方法;
4. 熟练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材:《高中化学选修4》
2. 实验器材:试管、试剂、电子天平等
3.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并与同学们讨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的例子,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讲解
1.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和概念
2.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数计算方法
3. 氧化还原反应平衡方程式的构建方法
三、示范
老师通过做实验或者举例子的方式,展示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方程式的构建过程,让学生们更直观地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四、练习
让学生进行一些氧化还原反应平衡方程式的练习,巩固他们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

五、总结
老师对今天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指出重点和难点,并鼓励学生在家中继续加强学习。

六、作业
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今天所学内容。

七、课堂反思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评估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掌握程度,发现问题并进行及时纠正。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 精品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 精品

课题: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授课班级课时 2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关系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4、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过程与方法1、通过化学反应的实质的回顾,逐步探究引起反应热内在原因的方法,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化学原理的学习方法,2、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难点焓变,△H的“+”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一、反应热焓变1、定义: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焓变2、符号:△H3、单位:kJ/mol或kJmol-14、反应热表示方法:△H为“+”或△H>0时为吸热反应;△H为“一”或△H<0时为放热反应。

5、△H计算的三种表达式:(1) △H == 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化学键生成所释放的总能量(2) △H == 生成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3) △H == 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二、热化学方程式(thermochemical equation)1.定义: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例:H2(g)+I2(g) 2HI(g);△H=-14.9 kJ/mol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1)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

因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不同时,其△H不同。

(2)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

物质的聚集状态,与它们所具有的能量有关。

(3)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也不同。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二化学新人教版选修4第四章第二节 化学电源 教案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二化学新人教版选修4第四章第二节 化学电源 教案

其次节化学电源一、教材分析通过以前章节的学习,同学已经把握了能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和化学反应的自发性、以及原电池的原理等理论学问,为本节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理论学问预备。

化学电池是依据原电池原理开发的具有很强的有用性,和宽敞的应用范围的技术产品。

本节的教学是理论学问在实践中的延长和拓展,将抽象的理论和同学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感性体验联系起来,挂念同学进一步的深化生疏化学电池。

现代科技的飞速进展也带动了电池工业的进步,各种新型的电池层出不穷。

教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三大类电池,如生活中最常用的一次电池(碱性锌锰电池)、二次电池(铅蓄电池)、和在将来有着奇特应用前景燃料电池。

简介了电池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性能和适用范围。

同时向同学渗透绿色环保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1)知道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化学电源和新型化学电池;(2)生疏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等几类化学电池;(3) 会书写常用化学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及总反应式。

2.力量目标:培育同学观看、分析、整理、归纳总结、探究等力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悟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以及化学电源可能会引起的环境问题,初步形成较为客观、正确的能源观,增加同学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化学电源的结构及电极反应的书写难点:化学电源的结构及电极反应的书写四、学情分析在化学2中同学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初步学问,前一节又已经学过原电池的基本内容,知道原电池的定义,形成条件,简洁得电极反应等,所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化学电源的学问。

同学能通过对试验现象的观看、有关数据的分析和得出相关结论,具有肯定的观看力量、试验力量和思维力量。

五、教学方法1.试验探究与启发争辩法。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怀疑→情境导入、呈现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预备1.同学的学习预备:初步把握试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

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模板(共4篇)

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模板(共4篇)

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模板(共4篇)第1篇:高中化学选修4详细教案高中化学选修4详细教案【篇1: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总教案(共91页)】第一章化学反应和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和能量的变更(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①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②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2.过程和方法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即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角度研究反应热发生的原因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简单过程中的能量变更中的热效应教学着重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教学难点能量变更中的热效应教学用具:投影仪学习过程引言:我们知道:一次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思考(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次简单的总结吗?活泼金属和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次简单的总结吗?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和二氧碳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1:当能量变更以热能的形式表示时:我们知道:一次化学反应同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那么一次反应中的质量和能量有没相关系呢?有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更的物质为基础,二者密不可分,但以物质为主。

能量的多少则以反应物和产物的质量为基础。

那么化学反应中能量到底怎样变更2:反应热,焓变化学反应过程中为什么会有能量的变更?(用学过的知识回答)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从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的过程。

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

而一般化学反应中,旧键的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和新键形成所放出的总能量是不相等的,而这次差值就是反应中能量的变更。

所以化学反应过程中会有能量的变更。

反应热焓变?h为“-” 为放热反应,?h为“+” 为吸热反应思考:能量如何转换的?能量从哪里转移到哪里?体系的能量如何变更?升高是降低?环境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还是降低?规定放热反应的是环境??h=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h=e(反应物的键能)-e(生成物的键能)3:练习1)1molc和1molh2o(g)反应失成lmol co(g)和1mol h2(g),需要吸收131.5kj的热量,该反应的反应热为△h= kj/mol。

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全册

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全册

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化学动力学
课时安排:10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的相关概念;
2. 掌握速率常数、速率方程、反应级数等概念和计算方法;
3. 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和影响规律;
4. 能够应用动力学理论解释化学反应过程。

教学内容:
1. 反应速率的概念与计算;
2. 反应速率与物质浓度的关系;
3. 反应级数和反应机理;
4.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5. 动力学理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举例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兴趣;
2. 概念讲解:讲解速率常数、速率方程和反应级数等概念,引导学生理解;
3. 实验操作:设计反应速率实验,让学生亲自测量反应速率,并分析结果;
4. 练习应用:让学生通过计算题及实例题加深对速率常数和反应级数的理解;
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究化学反应速率受影响的因素及相关实验;
6. 总结归纳:总结本单元知识点,强化学生理解。

评估方式:
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小组讨论或汇报探究实验结果;
3. 学生课后作业及考试。

教学资源:
1. PowerPoint课件;
2. 实验器材和试剂;
3. 课外阅读材料;
4. 教辅教材。

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教学主要注重学生对动力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操作和实例题的训练,提高学生对化学动力学的认识和掌握程度,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确保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第一章:物质的结构和性质课时一:化学物质的分类1.1 课程目标:- 了解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 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特征和特性1.2 学习内容:- 纯物质和混合物的概念和区别- 元素和化合物的分类及特性1.3 教学流程:1.3.1 导入(10分钟)- 引入化学物质的概念,让学生思考物质是如何分类的,有何特点。

- 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质,让学生进行分类讨论。

1.3.2 学习(35分钟)- 分两组,让学生自行探究纯物质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别,并总结出纯物质和混合物的特点。

- 讲解纯物质和混合物的概念和区别,并列举实例进行解释。

- 分小组进行讨论,总结元素和化合物的分类特征和特性,并用实例加以说明。

1.3.3 拓展(20分钟)-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判断其为纯物质还是混合物,并提出理由。

- 让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找出一些元素和化合物的实例,并进行分类和总结。

1.3.4 小结(10分钟)- 向学生阐述本课所学的知识点,并提醒学生复习巩固。

- 分发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和拓展。

课时二:物质的量与摩尔2.1 课程目标:- 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和本质- 掌握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及计算方法2.2 学习内容:- 物质的量的概念与本质- 摩尔及相关计算方法2.3 教学流程:2.3.1 导入(10分钟)- 进行一个小实验,用不同的物质装满同样体积的容器,观察并讨论它们的重量有何不同。

-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2.3.2 学习(35分钟)- 讲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和本质,引入摩尔的概念。

- 通过具体实例,教授如何计算物质的量和摩尔。

-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的知识。

2.3.3 拓展(2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摩尔与质量、体积、容器的关联性,并向学生展示一些实际应用场景。

- 进一步讲解摩尔质量、摩尔体积等概念,并介绍相关计算方法。

2.3.4 小结(10分钟)- 对本课所学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和回顾。

【优教通】高二人教版化学选修四教案设计:4-4《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优教通】高二人教版化学选修四教案设计:4-4《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课标要求1.能解释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缘由。

2.生疏金属腐蚀的危害。

3.通过试验探究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课标解读1.从原电池原理分析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缘由及危害。

2.用原电池、电解池的原理实行措施,防止金属腐蚀。

●教学地位在学习了原电池原理及电解池原理的基础上开放,介绍了金属腐蚀造成的严峻危害、电化学腐蚀的原理及防止金属腐蚀的几种方法,重点是把握金属电化学腐蚀(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本质(金属表面形成了微型原电池),同时指出,人们依据对金属电化学腐蚀本质的生疏,发觉了防护金属电化学腐蚀的方法。

本节内容是本章理论学问的实际应用,有利于培育同学发觉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气。

●新课导入建议矗立于美国纽约港外一个海岛上15层楼高的自由女神铜像,历来被认为是美利坚合众国的象征。

然而,经过近百年的风风雨雨,它和人一样,已经生“病”了。

自由女神铜像近百年来始终受着一种“疾病”的熬煎,那就是电化学腐蚀。

“自由女神”的外壳材料是铜,而支撑整个雕像的内支架却是铁的,在它们之间仅用一层浸透油的毛毡隔开。

随着时间的消逝,那一层毛毡失去了隔离作用,而大西洋夹带着盐分的潮湿空气不断地向自由女神“攻击”,很多的原电池便在“自由女神”的身上形成了。

这种原电池以铁为负极,铜为正极,夹带盐分的湿空气正好在两极之间起着电解质溶液的作用,结果加速了铁的腐蚀。

面对自由女神雕像的腐蚀问题,应实行什么措施和方法?【提示】连接一活泼金属,如Zn,阻挡自身形成Fe、Cu原电池,使Fe、Cu作原电池正极,而被疼惜。

●教学流程设计步骤1:导入新课、本课时教材地位分析。

⇒步骤2: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化学腐蚀和电化腐蚀的比较”,可利用【问题导思】中的内容,由浅入深地进行。

⇒步骤3:老师通过【例1】和教材P84~85页教材研析,对“探究1”的内容进行总结。

⇒步骤4:在老师引导下同学完成【变式训练1】和【当堂双基达标】中的1、2两题,验证同学对探究1的把握状况。

化学高中选修四教案

化学高中选修四教案

化学高中选修四教案课题:酸碱中和反应
教学目标:
1. 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实验操作
3. 能够分析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场景
教学内容:
1. 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 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和种类
3. 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及观察现象
教学重点:
1. 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性质
2. 酸碱指示剂的种类和作用
3. 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难点:
1. 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2. 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节:引入
1. 引入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分析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和种类
第二节:理论学习
1. 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 分析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和种类
3. 引导学生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三节:实验操作
1. 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
2. 指导学生整理实验数据,写出实验报告
第四节:课堂讨论
1. 分析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2.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第五节:作业布置
1. 布置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
2. 要求学生写一篇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学习体会
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正确写出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理解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和种类。

同时,学生还应该能够分析和应用酸碱中和反应的相关知识,丰富自己的化学知识体系。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教案标题: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高中化学选修4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

2. 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选修4的知识和技能。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实验技能。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本教案主要围绕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的教学内容展开,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单元:1. 单元一:无机化学基础- 学习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 掌握无机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 了解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2. 单元二:有机化学基础- 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3. 单元三:化学计量与化学方程式- 学习化学计量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计算方法。

- 了解化学计量和化学方程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4. 单元四:化学反应动力学- 学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速率常数的概念。

- 掌握反应速率和反应级数的计算方法。

-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的影响因素。

5. 单元五:化学平衡与溶液- 学习化学平衡的概念和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 掌握溶液的浓度计算和溶解度的计算方法。

- 了解化学平衡和溶液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1. 概念解释与讨论: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选修4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探究:设计适当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化学实验,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3.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共同解决化学问题和完成化学实验,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案例分析与解决:通过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帮助学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

5. 复习与评价:定期进行复习和评价,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4.1 原电池一、探究目标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二、探究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三、探究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四、教学过程【引入】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

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提电脑、手机、相机、摄像机……这一切都依赖于电池的应用。

那么,电池是怎样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呢?我们这节课来一起复习一下有关原电池的相关内容。

【板书】§4.1 原电池一、原电池实验探究讲:铜片、锌片、硫酸都是同学们很熟悉的物质,利用这三种物质我们再现了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留给我们的历史闪光点!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3、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 (H +)如何变化?4、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怎样书写?5、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讲:我们发现检流计指针偏转,说明产生了电流,这样的装置架起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桥梁,这就是生活中提供电能的所有电池的开山鼻祖----原电池。

【板书】(1)原电池概念: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问:在原电池装置中只能发生怎样的化学变化?学生: Zn+2H +=Zn 2++H 2↑讲:为什么会产生电流呢?答:其实锌和稀硫酸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但氧化剂和还原剂热运动相遇发生有效碰撞电子转移时,由于分子热运动无一定的方向,因此电子转移不会形成电流,而通常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激烈的时候还伴随有光、声等其他的形式的能量。

显然从理论上讲,一个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若能设法使氧化与还原分开进行,让电子的不规则转移变成定向移动,便能形成电流。

所以原电池的实质就是将氧化还原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实质:将一定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

即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形式释放。

问:那么这个过程是怎样实现的呢?我们来看原电池原理的工作原理。

(3)原理:(负氧正还)问:在锌铜原电池中哪种物质失电子?哪种物质得到电子?学生:活泼金属锌失电子,氢离子得到电子问:导线上有电流产生,即有电子的定向移动,那么电子从锌流向铜,还是铜流向锌?学生:锌流向铜讲:当铜上有电子富集时,又是谁得到了电子?学生:溶液中的氢离子讲:整个放电过程是:锌上的电子通过导线流向用电器,从铜流回原电池,形成电流,同时氢离子在正极上得到电子放出氢气,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铜片上产生了气泡的原因。

讲:我们知道电流的方向和电子运动的方向正好相反,所以电流的方向是从铜到锌,在电学上我们知道电流是从正极流向负极的,所以,锌铜原电池中,正负极分别是什么?学生:负极(Zn)正极(Cu)实验:我们用干电池验证一下我们分析的正负极是否正确!讲:我们一般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原电池正负极的工作原理,又叫电极方程式或电极反应。

一般先写负极,所以可表示为:负极(Zn):Zn-2e=Zn2+(氧化)正极(Cu):2H++2e=H2↑(还原)讲:其中负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正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即负氧正还。

注意:电极方程式要①注明正负极和电极材料②满足所有守衡总反应是:Zn+2H+=Zn2++H2↑讲:原来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一定的装置让氧化剂和还原剂不规则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就形成了原电池。

转折:可以看出一个完整的原电池包括正负两个电极和电解质溶液,及导线。

那么铜锌原电池中的正负极和硫酸电解质能否换成其他的物质呢?学生:当然能,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电池。

过渡:也就是构成原电池要具备怎样的条件?二、原电池的构成条件1、活泼性不同的两电极2、电解质溶液3、形成闭合回路(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且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本质条件)思考:锌铜原电池的正负极可换成哪些物质?保证锌铜原电池原理不变,正负极可换成哪些物质?(C、Fe、Sn、Pb、Ag、Pt、Au等)问:锌铜原电池中硫酸能换成硫酸钠吗?判断是否构成原电池,是的写出原电池原理。

(1)镁铝/硫酸;铝碳/氢氧化钠;锌碳/硝酸银;铁铜在硫酸中短路;锌铜/水;锌铁/乙醇;硅碳/氢氧化钠(2)[锌铜/硫酸(无导线);碳碳/氢氧化钠] 若一个碳棒产生气体11.2升,另一个产生气体5.6升,判断原电池正负极并求锌片溶解了多少克?设原硫酸的浓度是1mol/L,体积为3L,求此时氢离子浓度。

(3)银圈和铁圈用细线连在一起悬在水中,滴入硫酸铜,问是否平衡?(银圈下沉)(4)Zn/ZnSO4//Cu/CuSO4盐桥(充满用饱和氯化钠浸泡的琼脂)(5)铁和铜一起用导线相连插入浓硝酸中镁和铝一起用导线相连插入氢氧化钠中思考:如何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来设计原电池呢?请将氧化还原反应Zn + Cu2+2+设计成电池:硫酸铜硫酸铜硫s硫酸此电池的优点:能产生持续、稳定的电流。

其中,用到了盐桥什么是盐桥?盐桥中装有饱和的KCl溶液和琼脂制成的胶冻,胶冻的作用是防止管中溶液流出。

盐桥的作用是什么?可使由它连接的两溶液保持电中性,否则锌盐溶液会由于锌溶解成为Zn2+而带上正电,铜盐溶液会由于铜的析出减少了Cu2+而带上了负电。

盐桥保障了电子通过外电路从锌到铜的不断转移,使锌的溶解和铜的析出过程得以继续进行。

导线的作用是传递电子,沟通外电路。

而盐桥的作用则是沟通内电路。

三、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正极反应:得到电子(还原反应)负极反应:失去电子(氧化反应)总反应:正极反应+负极反应想一想:如何书写复杂反应的电极反应式?较繁电极反应式=总反应式-简单电极反应式例:熔融盐燃料电池具有高的放电效率,因而受到重视,可用Li2CO3和Na2CO3的熔融盐混合物作电解质,CO为负极燃气,空气与CO2的混合气为正极助燃气,已制得在6500C下工作的燃料电池,试完成有关的电极反应式:•负极反应式为:2CO+2CO32--4e-=4CO2正极反应式为:2CO2+O2+4e-=2CO32-电池总反应式:2CO+O2=2CO2四、原电池中的几个判断1.正极负极的判断:正极:活泼的一极负极:不活泼的一极思考:这方法一定正确吗?2.电流方向与电子流向的判断电流方向:正→负电子流向:负→正电解质溶液中离子运动方向的判断阳离子:向正极区移动阴离子:向负极区移动练习:下列哪些装置能构成原电池?练习:某原电池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 == 3Fe2+,不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组成是()A、正极为铜,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FeCl3溶液B、正极为碳,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Fe(NO3)3溶液C、正极为铁,负极为锌,电解质溶液为Fe2(SO4)3溶液D、正极为银,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练习:宇宙飞船上使用的氢氧燃料电池,其电池反应为2H2+O2=2H2O,电解质溶液为KOH,反应保持在高温下,使H2O蒸发,正确叙述正确的是:()A.H2为正极,O2为负极B.电极反应(正极):O2+2H2O+4e- =4OH-C.电极反应(负极):2H2+4OH-=4H2O-4e-D.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练习: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A、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B、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C、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该极被还原D、原电池放电时,电流的方向是从负极到正极第二节化学电源一、化学电池的种类化学电池:借助于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化学电池的主要部分是电解质溶液,和浸在溶液中的正极和负极,使用时将两极用导线接通,就有电流产生,因而获得电能。

化学电池放电到一定程度,电能减弱,有的经充电复原又可使用,这样的电池叫蓄电池,如铅蓄电池、银锌电池等;有的不能充电复原,称为原电池,如干电池、燃料电池等。

下面介绍化学电池的种类:1.干电池:普通锌锰干电池的简称,在一般手电筒中使用锌锰干电池,是用锌皮制成的锌筒作负极兼做容器,中央插一根碳棒作正极,碳棒顶端加一铜帽。

在石墨碳棒周围填满二氧化锰和炭黑的混合物,并用离子可以通过的长纤维纸包裹作隔膜,隔膜外是用氯化锌、氯化铵和淀粉等调成糊状作电解质溶液;电池顶端用蜡和火漆封口。

在石墨周围填充ZnCl2、NH4Cl和淀粉糊作电解质,还填有MnO2作去极化剂(吸收正极放出的H2,防止产生极化现象,即作去极剂),淀粉糊的作用是提高阴、阳离子在两个电极的迁移速率。

电极反应为:负极Zn-2 e-=Zn2+正极2 e-=2NH3+H2H2+2MnO2=Mn2O3+H2O正极产生的NH3又和ZnCl2作用:Zn2++4NH3=[Zn(NH3)4]2+干电池的总反应式:Zn+2NH4Cl+2MnO2=Zn(NH3)2Cl2+Mn2O3+H2O或2Zn+4NH4Cl+2MnO2=[Zn(NH3)2]Cl2+ZnCl2+Mn2O3+H2O 正极生成的氨被电解质溶液吸收,生成的氢气被二氧化锰氧化成水。

干电池的电压1.5 V—1.6 V。

在使用中锌皮腐蚀,电压逐渐下降,不能重新充电复原,因而不宜长时间连续使用。

这种电池的电量小,在放电过程中容易发生气涨或漏液。

而今体积小,性能好的碱性锌—锰干电池是电解液由原来的中性变为离子导电性能更好的碱性,负极也由锌片改为锌粉,反应面积成倍增加,使放电电流大加幅度提高。

碱性干电池的容量和放电时间比普通干电池增加几倍。

2.铅蓄电池:铅蓄电池可放电亦可充电,具有双重功能。

它是用硬橡胶或透明塑料制成长方形外壳,用含锑5%~8%的铅锑合金铸成格板,在正极格板上附着一层PbO 2,负极格板上附着海绵状金属铅,两极均浸在一定浓度的硫酸溶液(密度为1.25—1.28 g / cm 3)中,且两极间用微孔橡胶或微孔塑料隔开。

放电的电极反应为:负极:Pb2e - =PbSO 4↓正极:PbO 2+4H +2e - =PbSO 4↓+2H 2O铅蓄电池的电压正常情况下保持2.0 V ,当电压下降到1.85 V 时,即当放电进行到硫酸浓度降低,溶液密度达1.18 g / cm 3时即停止放电,而需要将蓄电池进行充电,其电极反应为:阳极:PbSO 4+2H 2O -2e - =PbO 2+4H +阴极:PbSO 4+2e - =Pb 当密度增加至1.28 g / cm 3时,应停止充电。

这种电池性能良好,价格低廉,缺点是比较笨重。

蓄电池放电和充电的总反应式:PbO 2+Pb +2H 2SO 44↓+2H 2O 目前汽车上使用的电池,有很多是铅蓄电池。

由于它的电压稳定,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又可以循环使用,因此广泛应用于国防、科研、交通、生产和生活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