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人际交往心理案例分析复习课程

合集下载

做最好的自己(心理辅导活动课教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社交能力

做最好的自己(心理辅导活动课教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社交能力

1.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和优点,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价值。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培养自信心。

1.2 教学内容:讨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如何正确认识自己。

进行自我性格分析,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分享自己的成就和失败经历,鼓励学生积极面对困难。

1.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分享自己的优点和特长。

学生进行性格测试,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了解彼此的优点和不足,给予鼓励和建议。

第二章:尊重他人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讨论尊重他人的意义,学会欣赏和接纳他人的不同。

学习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技巧,避免偏见和歧视。

2.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场景下的尊重他人行为。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尊重他人的经验和感受。

教师给出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尊重他人时遇到的问题。

3.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学会用适当的方式与他人沟通,避免误解和冲突。

3.2 教学内容:学习有效的表达方式,包括清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倾听他人的观点。

学习非语言沟通技巧,如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的运用。

3.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练习用清晰明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场景下的沟通技巧。

教师给出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沟通中遇到的问题。

4.1 教学目标:4.2 教学内容:学习与他人合作和相处的技巧,包括倾听、理解和支持他人。

学习解决人际冲突的技巧,包括冷静沟通和寻求共识。

4.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任务,练习与他人合作和相处的技巧。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解决人际冲突的场景。

教师给出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人际关系中遇到的问题。

第五章:增强社交能力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增强社交能力,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和扩大社交圈子。

5.2 教学内容:学习与他人建立联系的技巧,包括主动介绍自己和与他人交流。

小学生心理辅导课教案人际交往

小学生心理辅导课教案人际交往

小学生心理辅导课教案人际交往设计理念:我们都知道,与人友好相处的人际关系小窍门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处理得当,和和气气;处理不当,心里产生怨恨。

所以我设计人际心理活动方案,来调整他们的心态,帮助他们改正缺点。

活动的中心主体是学生,建立在“合作”和“情感”的基础上,学会如何正确地去处理人际关系,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中的规则,学会换位思考,从而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

活动目标:1、让学生懂得在人际交往中,发生磕磕碰碰的事情是难免的,关键是学会如何正确地去处理人际关系。

2、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伙伴之间友谊的珍贵。

懂得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种快乐,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3、让学生学会一些处理人际关系的小窍门,结交更多的好朋友。

4、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中的规则,学会换位思考,从而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

活动重点:1、让学会掌握人际关系的小窍门,不断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

2、引导学生善于换位思考,不要以“我”为中心,要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去考虑问题。

活动准备:学生提前自制的礼物;音乐《找朋友》,《快乐向前冲》;写有字词,数字,诗句的卡片,奖品。

活动过程:一、激趣导入1.拍手游戏在上新课前,我们先来放松一下心情,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做!用你右手的一个手指拍击你左手的掌心,然后再用两个手指拍击掌心,再用三个??直到用五个手指一起拍 2.谈体会:问:为什么五个手指一起拍击手掌时才会有很响的声音呢?3. 揭示课题其实是因为五个手指一起合作才会成功地拍出响亮的声音,如果他们不合作,就象刚才一样,用一个或者两个手指去拍是不会有响亮的声音的。

二、“找朋友”1、把学生自制的礼物贴上数字,再让每个学生抽取带有数字的卡片,然后按照与卡片上对应的数字领取礼物;2、老师把准备好的各种卡片打乱,让学生按顺序抽取卡片,寻找与自己手中卡片上内容相同的另一张卡片,两人即成为搭档进行接下来的游戏;3、好了,同学们,都找到自己的小伙伴了吗?那接下来我们就开始今天的第一个游戏吧。

大学人际交往心理微课教案

大学人际交往心理微课教案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人际交往的含义及其在大学生活中的重要性。

2. 了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特点。

3. 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4. 学会解决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教学内容:一、人际交往概述1. 人际交往的定义与作用2. 人际交往的类型与特点二、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特点1. 自我意识增强2. 社交焦虑3. 偏好圈子化4. 情绪波动大三、人际交往技巧1. 倾听与表达2. 沟通技巧3. 情绪管理4. 建立信任四、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1. 自卑心理2. 嫉妒心理3. 孤僻心理4. 以我为中心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大学生要学习人际交往?2. 通过提问,让学生认识到人际交往在大学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讲授1. 讲解人际交往的定义、作用、类型与特点。

2. 分析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特点,如自我意识增强、社交焦虑等。

3. 介绍人际交往技巧,如倾听与表达、沟通技巧、情绪管理等。

三、案例分析1. 以“森林中的刺猬”为例,引导学生理解人际交往中保持适当距离的重要性。

2. 通过案例,让学生学会在人际交往中寻找平衡点。

四、互动讨论1.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克服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问题?2. 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总结1. 强调人际交往在大学生活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人际交往技巧,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人际交往的认识程度。

2. 学生掌握人际交往技巧的情况。

3. 学生在解决人际交往中心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1. 人际交往相关书籍、文章。

2. 案例分析视频、图片。

3. 在线互动平台,供学生课后讨论和交流。

小学生人际关系教案心理课

小学生人际关系教案心理课

小学生人际关系教案心理课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人际关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角色和特点。

3、教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和方法。

4、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与他人交往的态度和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学生理解人际关系的概念和重要性。

(2)教授学生有效的沟通技巧和合作方法。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和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冲突。

(2)帮助学生克服人际交往中的恐惧和焦虑。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阐述,让学生了解人际关系的相关知识和概念。

2、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人际交往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角色扮演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亲身体验人际交往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1、播放一段关于小学生在学校里一起玩耍、学习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同学们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2、提问学生:在视频中,你看到了同学们之间的哪些交往方式?你觉得这些交往重要吗?为什么?(二)知识讲解(10 分钟)1、讲解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

2、强调人际关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让我们感到快乐、自信,有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而不好的人际关系可能会让我们感到孤独、失落,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

(三)自我认知(10 分钟)1、让学生填写一份关于自己人际关系的问卷,包括自己的好朋友是谁、喜欢和什么样的人一起玩、在与人交往中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等。

2、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问卷结果,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角色和特点。

(四)技巧传授(20 分钟)1、沟通技巧(1)学会倾听:认真倾听对方的讲话,不打断,不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2)清晰表达: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避免含糊不清。

(3)眼神交流:看着对方的眼睛,显示出自己的专注和尊重。

小学生人际关系教案(心理课)

小学生人际关系教案(心理课)

小学生人际关系教案(心理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际关系的概念,认识到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人际交往技巧。

二、教学内容1. 人际关系的定义与类型2.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3. 与人沟通的注意事项4. 尊重他人的重要性5. 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际关系的定义、类型,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尊重他人,团队合作精神。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人际交往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际关系的基本概念、类型,传授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

2.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人际交往经验,提高沟通技巧。

3. 情景模拟法:设计情景剧,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人际交往的过程,学会尊重他人、倾听等。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际关系的含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人际关系的定义、类型,传授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

3.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人际交往经验,提高沟通技巧。

4. 情景模拟:设计情景剧,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人际交往的过程,学会尊重他人、倾听等。

5.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情景模拟等。

2. 学生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环节中的表达能力。

3. 学生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检验学生对人际关系知识的掌握。

4. 学生行为变化: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变化,是否运用所学知识处理人际关系。

七、教学资源1. 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 情景模拟道具、案例资料。

3. 作业纸、评价表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讲解人际关系的基本概念、类型。

大学生心理课人际关系教案

大学生心理课人际关系教案

教案名称:大学生心理课人际关系课时:2课时年级:大学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际关系的概念及其在大学生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3.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和问题,促进心理健康。

教学内容:1. 人际关系的定义与类型2. 人际交往的原则与技巧3. 人际关系问题的处理方法4. 提升人际沟通能力的实践训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在大学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人际关系的问题?你是如何处理的?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教师总结人際关系在大学生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讲解人际关系(15分钟)1. 教师讲解人际关系的定义、类型及影响因素。

2. 学生了解人际关系的基本概念,认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三、人际交往原则与技巧(20分钟)1. 教师讲解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如尊重、真诚、平等、互助等)。

2. 教师介绍人际交往的技巧(如倾听、表达、同理心、赞美等)。

3. 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提高沟通能力。

四、人际关系问题的处理方法(15分钟)1. 教师讲解人际关系问题的常见类型及处理方法。

2. 学生学会识别和处理人际关系问题,促进心理健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际关系的哪些内容?2. 学生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巩固学习成果。

二、提升人际沟通能力(20分钟)1. 教师讲解提升人际沟通能力的途径(如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等)。

2. 学生了解提升人际沟通能力的方法,并进行实践训练。

三、案例分析与讨论(20分钟)1. 教师呈现一个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案例中问题的方法。

3.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总结与反思(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感悟和收获。

大学心理课人际交往教案

大学心理课人际交往教案

课程目标:1. 理解人际交往的含义和重要性。

2. 掌握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特点。

3. 学习并实践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

4.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重点:1.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特点。

2.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

教学难点:1.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及心理调适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案例分析材料3. 心理测试问卷4. 分组讨论话题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人际交往?为什么人际交往对大学生来说很重要?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教学内容1. 人际交往的含义和重要性- 介绍人际交往的定义,包括人际关系的形成、发展和维护。

- 强调人际交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学业发展和未来职业生涯的重要性。

2.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特点- 分析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特点,如自卑、焦虑、孤独等。

-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这些心理特点。

三、案例分析1. 分享案例:森林中的刺猬2. 引导学生思考:案例中的刺猬如何处理彼此的关系?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3. 总结:人际交往需要适度,既要保持独立,又要互相尊重。

四、小组讨论1. 分组讨论:如何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问题?2. 汇报讨论成果。

五、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强调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人际交往技巧。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人际交往的理解。

2. 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二、教学内容1.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 介绍平等尊重、宽容理解、沟通表达等人际交往技巧。

- 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让学生掌握这些技巧。

2. 心理调适方法- 讲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相应的心理调适方法。

- 强调心理调适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三、心理测试1. 分发心理测试问卷,让学生了解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心理特点。

2. 分析测试结果,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人际交往问题心理辅导案例分享

人际交往问题心理辅导案例分享

人际交往问题心理辅导案例分享人际交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困扰与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几个实际案例,通过心理辅导的方式来帮助解决人际交往问题。

一、沟通障碍与自卑感小明是一个内向而缺乏自信的学生。

他总是害怕和人交谈,并且总觉得自己说话做事都比别人差。

这种自卑感让他在班级中孤立了很长时间。

经过心理辅导师的引导,他意识到自己在沟通时过于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进而产生了压力和焦虑。

为了帮助小明改善这种情况,心理辅导师建议他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接受自己: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包括小明本身也不例外。

通过接受现实,尊重自己就可以逐渐摆脱困境。

2. 改变思维方式:将注意力转移到积极方面,并激发自身的潜力。

心理辅导师通过与小明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以认可和鼓励的话语来帮助他改变自卑感。

3. 建立自信:要提高与他人沟通的能力,需要从积极体验中获得自信。

心理辅导师建议小明尝试主动参加课堂讨论、社交活动等,逐渐增加自己的经验,并成功地克服沟通障碍。

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后,小明逐渐克服了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的困难。

他不再因为说错话或做事不够完美而紧张和焦虑,开始拥有更多的朋友并取得了积极的人际关系。

二、冲突解决与争吵年轻夫妇小王和小李之间存在着频繁的争吵和冲突。

每次发生争执时,两个人都无法冷静地分析问题,并迅速陷入情绪化的争吵当中。

心理辅导师通过针对性训练帮助他们改善冲突解决能力:1. 学会倾听:双方应该学会倾听对方的观点和感受,理解他人立场的重要性。

心理辅导师通过角色扮演让小王和小李模拟冲突情景,并教会他们如何更好地倾听对方。

2. 控制情绪:争吵时,控制情绪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冷静下来之前,不要说出伤害别人感情的话语。

心理辅导师鼓励小王和小李通过深呼吸、暂时离开争论场合等方式控制自己的情绪。

3. 寻找共识:通过分析问题的本质,在沟通中寻找共同点并达成一致。

在心理辅导师的引导下,夫妇俩学会了采用妥协、合作等积极方式解决问题,确保彼此利益最大化而非互相攻击。

2024年度-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特点及技巧教案

2024年度-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特点及技巧教案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特点及技巧教 案
1
目录
• 引言 •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特点 •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问题 • 人际交往的技巧与方法 • 大学生如何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 案例分析与实践应用
2
01
引言
Chapter
3
目的和背景
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大学生掌握基 本的人际交往技巧,提高沟通效率。
通过反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双方之间 的沟通和理解。同时鼓励他人也进行反馈, 以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
17
05
大学生如何建立健康的人际关 系
Chapter
18
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念
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的观点、感受和需求,是建立健康人际关系 的基础。
真诚待人
以真诚的态度对待他人,不做作、不虚伪,才能赢得 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互动反馈
在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过程中,鼓励 学生之间相互点评,提出改进建议, 教师也可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反 馈和指导。
情景模拟
教师提供一系列人际交往中可能遇到 的难题,如面对批评、处理冲突、拒 绝他人等,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解决 方案,再进行全班分享。
经验分享
邀请有成功人际交往经验的学生分享 自己的心得和体会,为其他同学提供 借鉴和参考。
14
倾听技巧
积极倾听
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 和肯定性回应,展示对说 话者的兴趣和关注。
理解并反馈
在倾听过程中,通过重述 或总结说话者的观点,确 保信息的准确理解。
避免打断
尊重说话者的发言权,避 免过早提出自己的观点或 建议。
15
表达技巧
清晰表达
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避免 模糊不清或含糊其辞。

高中生《解决人际关系的智慧》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生《解决人际关系的智慧》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生《解决人际关系的智慧》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际关系日益复杂,高中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人际交往的挑战。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心理健康素质,本教案围绕“解决人际关系的智慧”展开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人际关系的概念、类型及重要性,掌握解决人际关系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提高学生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的人际交往态度,增强学生的人际信任感,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三、教学内容1. 人际关系的概念与类型2.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3. 解决人际关系的智慧4. 增进人际沟通的技巧5. 提高人际信任感的策略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现实案例,引发学生对人际关系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人际关系的概念、类型及重要性,讲解解决人际关系的智慧,包括沟通技巧、同理心、换位思考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提出解决人际关系的策略。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5.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现实场景,运用所学技巧解决人际关系问题。

6. 总结与反思: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及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包括分析问题的深度、提出解决方案的合理性等。

3. 角色扮演表现: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包括沟通技巧、同理心、换位思考等能力的运用。

4.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本次课程的评价及建议。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合适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为学生提供权威、专业的知识来源。

小学生人际关系教案心理课

小学生人际关系教案心理课

小学生人际关系教案心理课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人际关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优点和不足。

3、教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和方法。

4、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与他人交往的态度和意愿。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人际关系的概念和意义。

(2)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理解他人的感受。

2、难点(1)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在人际交往中的恐惧和焦虑。

(2)怎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交往技巧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人际关系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性。

2、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经验和困惑,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实际的人际交往场景,锻炼他们的交往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1、播放一段关于小学生在学校里快乐玩耍、互相帮助的视频,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2、提问学生:“视频中的小朋友们相处得怎么样?你们在学校里和同学们相处得好吗?”引发学生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二)知识讲解(10 分钟)1、讲解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在交往中形成的心理关系,它包括同学关系、朋友关系、师生关系等等。

”2、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让我们感到快乐、自信,还能帮助我们学习和成长。

相反,不好的人际关系可能会让我们感到孤独、难过。

”(三)自我认知(10 分钟)1、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纸,让他们写下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优点和不足。

2、邀请几位同学分享自己所写的内容,其他同学可以给予补充和建议。

(四)交往技巧(20 分钟)1、倾听技巧(1)讲解倾听的重要性:“认真倾听别人说话,是对别人的尊重,也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别人的想法和感受。

”(2)演示正确的倾听姿势和表情,如身体前倾、眼神专注、点头表示认同等。

(3)让学生两两一组,进行倾听练习,一方讲述一件事情,另一方认真倾听,然后交换角色。

心理健康六年级人际交往教学案例分析

心理健康六年级人际交往教学案例分析

心理健康六年级人际交往教学案例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人际交往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选取一个六年级学生的人际交往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教学措施,以期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开展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案例描述:小明是一名六年级学生,性格开朗外向,但在与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中存在一定困扰。

他经常在与同学们交流的时候过于主动,作为说话高手的他经常抢话头,几乎没有给别人发言的机会,这让其他同学感到不满和排斥。

有时,小明还会表现出情绪的失控,当他的提议得不到认可或遭到反对时,他就会情绪失控,发脾气甚至打架。

分析:小明在人际交往中的困扰主要集中在过度主动和情绪失控两个方面。

首先,小明过于主动的行为表明他对自己的话语权高度重视,但这种主动控制的过度使得他忽略了与他人的平等交流和倾听。

其次,小明情绪失控的行为表明他缺少情绪管理的能力,当遭遇挫折或不被认可时,他无法有效地控制情绪,这不仅影响了他与他人的关系,还对他自己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教学措施:1. 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通过课堂教学、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优点和不足,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客观认识,增强自信心。

2. 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活动,教导学生倾听他人发言的重要性,让他们体验到倾听的力量和意义,提醒他们在交流中给予他人充分的发言机会。

3. 开展情绪管理训练:通过情景模拟、情绪调节游戏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情绪的表达方式和影响,引导他们学会有效地管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以减少因情绪失控而导致的冲突和挫败感。

4. 引导学生培养合作意识和尊重他人的态度: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尊重他人的态度,减少过于主动的行为。

5. 正确引导学生处理冲突: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活动,教导学生如何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引导他们学会与他人沟通、协商和解决问题,以改善人际关系。

中学生人际交往心理辅导案例

中学生人际交往心理辅导案例

中学生人际交往心理辅导案例中学生人际交往心理辅导案例人际交往辅导还有人喜欢我吗?案例介绍王红,女,15岁,初二学生。

学习成绩较好,智商中上等。

外向型性格,开朗,有个性,思维活跃,敢说敢做。

但盛气凌人,自以为是,孤芳自赏,桀骜不驯,嫉妒心强;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和善良可言,皆唯利是图;对他人缺乏真诚。

虽然王红学习成绩好,但同学不太喜欢她。

她与家长、老师说话也是咄咄逼人,因此与人沟通时总带着争吵的神态,难以心平气和地交流。

自认为是不太受人欢迎的人。

她想交知心朋友,但同学敬而远之。

所担任的班干工作常因同学的不合作而使她不能如愿。

她因而情绪极受影响,气哭过几次,辞职几次,甚至想走绝路。

案例分析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高峰时期,独立意识和自信心逐渐增强。

王红因学习成绩好,思维活跃,加之性格外向,敢说敢做,因而不隐藏自己的喜、怒、哀、乐,说话易得罪同学。

她的过于自信使她产生自傲心理,同学因被她瞧不起而远之。

她没有知心朋友来交流思想,以期获得同伴的认可。

所以她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都是虚伪的。

她为了保护自己的荣誉和自尊,以自私、嫉妒的心理,盛气凌人的态度对待同学、家长、老师,唯我独尊,而她内心又渴望大家对她友善和关爱。

在日记《推荐我自己》中能明确分析自己的优劣,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但对改变自己无能为力,发出:“还有人喜欢我吗?”的感叹,请求老师帮助她向同学推荐自己。

这是优等生常出现的人际交往的心理问题。

辅导方法1、从家里做起:家里亲人是最能宽容自己的错误和不良态度的人了。

要求家长配合,在与王红交谈时,切忌大声争吵。

如果态度不平和,提醒她停止谈话,数5-10下后再说话,使她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扩展到与同学交谈时也如此。

2、学会聆听:虚心倾听他人的谈话,这是对别人的极大尊重。

即使有不同的观点,也不要立即反驳,让别人把话说完。

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不必强加于人接受、赞同自己的观点。

这样可以改变自以为是的毛病。

聆听,先从观众做起,就可以让你走近同学。

中学生人际交往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中学生人际交往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263 高了学生判断能力的同时,又增加了学生学几何的兴趣。

这一切无不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计算机的这种功能在解决抽象问题的时候会令人茅塞顿开,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信息技术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数学学科的特点就是逻辑严密,思维抽象。

而数学得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过程,尤其对于可以将计算器带入考场的今天,纯计算的数学问题逐渐减少,更多的则是注重解决一道数学题目的思维过程。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等,这些特点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巨大的作用。

在初中几何教学中。

由于中学生对空间观察的形成十分困难,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能为学生提供视觉、听觉、动态形象,并具有善变化、可移动、拆拼自如、化繁为简等特点,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水平,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在空间上有所拓展。

总之,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弄清信息技术在辅助教学中的时机和地位,深入研究现代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抽象而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探索数学的奥秘、发现数学解题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这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确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参考文献[1]教师与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数学电化教学,1995.022.[2]重视计算机辅助教学促进教学改革,现代教育技术,1996.023[3]徐秋慧《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学数学教学》,2005.浅谈新时代背景下中职学生敬业精神的培养■葛立清 (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 300381)【摘 要】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中职学校肩负着向社会培养和输送大批专业型技能人才的重任。

人际交往心理健康主题教案(精选9篇)

人际交往心理健康主题教案(精选9篇)

人际交往心理健康主题教案(精选9篇)人际交往心理健康主题教案(篇1)班会目的:1、以“克服浮躁”为主题,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使同学们克服浮躁、保持平和的心态、踏实学习。

班会过程:一、导入课题提出问题:你认为,在你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健康、金钱、事业、爱情、亲情、友情、美貌、道德品质等) (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如下):老师:同学们,现在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重视,健康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

我们在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心理健康。

联系学习,我们更应该有个怎样健康的心理呢?二、班长主持1、提问如何解释浮躁,为何会存在浮躁心理,怎样克服,让同学们自由发表看法。

2、班长总结(见补充材料)三、全班同学集体学习诸葛亮的《诫子书》片段。

《诫子书》片段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四、全班同学积极参与讨论。

注意事项:(1)两个值周班干部想办法组织同学上讲台发表自己对上述话题的看法,谈各自的亲身体会。

方法和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或推荐同学,或指定每组两个同学等等。

(2)做好各方面的文字记录(尤其是同学们的发言),简要写出此次班会的总结(成功经验、失败教训等等),形成文字材料。

五、班主任对此次班会课做总结,指出亮点和不足之处。

班会总结:这次班会的主题极具针对性,意义重大。

因为是同学自发组织协调,班会气氛和谐,很多同学都能主动起来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大部分同学能够认真地听并且积极思考。

这次班会让同学们受到了很好的心理教育,同学们心态平和,积极进取,找到了克服浮躁的方法:(1)明确目标,加强学习,勤于思考。

(2)保持一颗平常心和正确的进取心。

人贵有自知之明,非宁静无以致远。

克服浮躁,要有这种心宇澄清的境界。

在成绩、荣誉和位置面前,要始终能够正确认识自己。

心理健康六年级下册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案例分析

心理健康六年级下册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案例分析

心理健康六年级下册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案例分析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人际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还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然而,孩子在面对人际关系问题时往往存在困扰和挑战。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人际关系案例,探讨如何帮助六年级学生处理人际关系问题。

案例分析:小明是班级里的一名六年级学生,他在一次班级活动中遭到了同学的嘲笑和排斥,这让他感到非常伤心和失落。

这个情境可以引发小明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和情感上的困惑,需要我们去关心和帮助。

解决方案:1. 倾听和共情:首先,重要的是让小明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支持。

当小明向我们倾诉时,我们要主动倾听并体验共情。

通过给予他情感的认可和肯定,他会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

这种支持可以为小明的情绪调节和心理安慰提供帮助。

2. 鼓励表达情感:我们需要鼓励小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他可以通过绘画、写作或与我们交流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这种表达可以帮助他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并有助于缓解情绪压力。

3. 引导自我反思:我们可以帮助小明从案例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通过询问问题,他可以思考自己是否做出了什么可能导致同学嘲笑和排斥的举动。

这样的自我反思能够帮助他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激励他积极地改变。

4. 培养友善和合作意识:为了帮助小明处理人际关系问题,我们应该鼓励他培养友善和合作的意识。

通过参加团队活动、分享等方式,小明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发展他与同学之间的友好关系。

这样的行为有助于增强他的社交技能,并改善他的人际关系。

5. 倡导积极沟通:积极沟通是处理人际关系问题的关键。

我们需要向小明解释沟通的重要性,并鼓励他积极地与同学们进行沟通。

通过明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小明可以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联系,并解决潜在的冲突。

6. 培养自尊和自信:最后,我们需要帮助小明培养自尊和自信。

通过鼓励小明尝试新的事物、表扬他的成就和潜力,他将逐渐树立起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

小学生人际关系教案(心理课)

小学生人际关系教案(心理课)

小学生人际关系教案(心理课)第一章:认识人际关系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际关系的概念培养学生认识和理解与人相处的重要性1.2 教学内容人际关系的定义与人相处的好处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讨论与人相处的例子讲解人际关系的定义和重要性学生分享与人相处的经历和感受1.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第二章:与人沟通的技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沟通技巧培养学生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2.2 教学内容沟通技巧的重要性如何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2.3 教学活动角色扮演:模拟与人沟通的场景讲解如何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沟通技巧2.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能力3.2 教学内容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如何尊重他人、理解他人3.3 教学活动讲解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重要性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3.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第四章:处理人际关系的冲突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冲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2 教学内容处理人际关系冲突的方法如何解决问题情景剧:模拟人际关系冲突的场景讲解处理人际关系冲突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处理方式4.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情景剧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和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和收获培养学生持续改进自己人际关系的意识5.2 教学内容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在人际关系方面的改进空间5.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教师给予反馈和建议5.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自我反思和总结的过程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第六章:学会倾听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倾听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耐心倾听他人讲话的能力倾听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如何耐心倾听他人讲话6.3 教学活动故事分享:讲述一个关于倾听的故事讲解倾听的重要性和如何耐心倾听他人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倾听的场景6.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第七章:培养同理心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同理心的概念培养学生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7.2 教学内容同理心的定义及其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如何培养同理心7.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探讨同理心的含义和作用讲解如何培养同理心,并分享相关实例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展现同理心的场景7.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第八章:团队协作与合作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合作的能力8.2 教学内容团队协作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如何进行有效的团队协作和合作8.3 教学活动小组游戏:通过团队游戏让学生体验团队协作讲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和如何进行有效的团队协作学生分享在游戏中的团队协作经历和感受8.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团队游戏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第九章:学会拒绝与妥协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如何在人际关系中学会拒绝和妥协培养学生妥善处理人际关系中冲突的能力9.2 教学内容在人际关系中学会拒绝和妥协的重要性如何妥善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9.3 教学活动情景剧:模拟在人际关系中学会拒绝和妥协的场景讲解如何妥善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处理方式9.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情景剧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第十章:总结与反思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和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和收获培养学生持续改进自己人际关系的意识10.2 教学内容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在人际关系方面的改进空间10.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教师给予反馈和建议10.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自我反思和总结的过程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第一章认识人际关系中的“讨论话题引入”和“学生分享经历和感受”环节。

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课教案

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课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际关系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帮助学生掌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和方法。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心理健康。

教学重点:1. 人际关系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在人际交往中保持自我和尊重他人。

2. 如何处理人际冲突。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心理测试问卷3. 案例分析材料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课程背景和目标。

2. 提问:什么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对我们有什么重要性?二、教学内容1. 人际关系的定义和类型- 解释人际关系的概念,如人际交往、人际互动等。

- 介绍人际关系的类型,如亲密关系、工作关系、同学关系等。

2.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分析人际关系对个人心理健康、学业成绩、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影响。

- 引导学生认识到良好人际关系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三、互动环节1. 心理测试问卷- 发放心理测试问卷,让学生了解自身的人际交往状况。

- 针对问卷结果,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2. 案例分析- 选取典型人际关系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四、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一个提升人际交往能力的计划。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和认识。

2. 提问: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二、教学内容1.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 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价值观和兴趣爱好。

- 沟通技巧:学会倾听、表达、提问和反馈。

- 情绪管理: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避免情绪波动影响人际关系。

- 合作与共赢:在团队中积极参与,共同完成任务。

2. 处理人际冲突的方法- 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 积极沟通:坦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 适当妥协: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适当调整自己的立场。

三、互动环节1. 角色扮演-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体验人际交往的过程,学会处理人际冲突。

小学级别心理健康与社交技巧教学案例

小学级别心理健康与社交技巧教学案例

小学级别心理健康与社交技巧教学案例1. 引言心理健康与社交技巧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小学阶段。

在这个年龄段,孩子们开始形成自我意识,建立人际关系,并逐渐适应社会。

为了帮助小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和社交能力,我们设计了一份详细的教学案例。

2. 教学目标- 了解心理健康与社交技巧的重要性- 学会基本的心理健康与社交技巧- 培养积极的人际关系3. 教学内容3.1 心理健康3.1.1 情绪管理- 认识情绪:让学生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情绪,如快乐、悲伤、愤怒等。

- 情绪表达:教授学生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例如通过画画、写日记等方式。

- 情绪调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如深呼吸、冥想等方法。

3.1.2 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培养自信心。

- 目标设定:教授学生如何设定合理的目标,并鼓励他们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3.2 社交技巧3.2.1 沟通技巧- 倾听: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 表达:教授学生如何清晰、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 非言语沟通:引导学生注意自己的肢体语言,理解非言语信息。

3.2.2 人际关系- 合作: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 冲突解决:教授学生如何处理人际冲突,寻求和平解决方案。

- 友善互动:引导学生学会友善相处,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人际氛围。

4.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观点。

- 角色扮演: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模拟实际场景,提高实践能力。

-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5. 教学评估-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6. 教学总结通过本案例的教学,我们期望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与社交技巧,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并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知识与案例分析》教案11 学会常见人际交往

《心理健康知识与案例分析》教案11 学会常见人际交往
4.碰上同学违犯纪律怎么办
第一,要大胆坦率地劝止和批评。碰上同学违纪,袖手旁观,不仅丢掉了是非,也丧失了作为同窗学友的良心。
第二,会阻止,善批评。在阻止、批评同学违犯纪律时.一定要入情、入理、入脑。也就是说,要冷静地分析同学违纪时的心理状态、周围环境的影响等,采用最佳方式使当事者接受批评,放弃错误。
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列出三件你觉得他人对不起你的事情;反思一下,在事件发展过程中,你的行为有是怎样的,它们是否也促成了消极结果的发生?
二、集思广益
一部分中职生与同学交往时产生障碍的主要原因是:①性格内向,以自我为中心,自卑,猜疑,偏激,报复心强等;②个人能力方面的原因,如言语表达力差,缺乏交往的技巧,不善交往等;③曾有过交往失败的经历,缺乏人际信任;④找不到共同语言等。
第一,应通过正确认识自己,来维持该主动地予以帮助,使之尽快丢掉这一不健康的心理。
第四,被嫉妒者应该适当地隐藏锋芒。
心理体验
一、思考苑
两个同学为一个小组,活动开始时,A同学静静地听B同学讲话,但在B同学讲话的过程中,需要A同学适时地稍微摇摇头或撇撇嘴。记住,这时A同学不可开口说话,摇头或撇嘴时也不要太夸张,自然一些即可。请A同学观察一下B同学的反应。过一段时间后,A同学需适时地点点头或向B同学微笑,动作幅度也可稍大一些。此时A同学再观察一下对方。然后A和B互换角色,活动重新进行一次。
二、小游戏
游戏规则和程序:
(1)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A组和B组;每组有两面小旗——红旗和黑旗。比赛过程中,每组可以出示任意一面旗给对方,得到红旗的组记-1分,得到黑旗的组记+1分。
(2)两组同学分别呆在教室的两边,老师或者一个同学为联络员,给每个组通报对方组为自己出示的旗的颜色,并进行记分。每组给对方出旗的次数相等。用抽签决定哪个组先出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人际交往心理案
例分析
人际交往案例分析
良好的人际交往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
(一)良好的人际交往能让大学生内心变得宽容、理解和信任,这是心理健康的前提条件
大量事实表明,心胸是否宽广、包容与大学生人际交往是否和谐直接相关,只有良好的人际交往,才能让大学生的心里对人对事变得宽容、理解和信任。

在多年的心理咨询实践中,接触了许多因人际交往不协调而产生心胸狭窄的实例,而且有的大学生为此形成了恶性循环,让人很痛心。

小李从北方来到南方一所省城大学读书,临行前在一家企业做人事主管的父亲反复告戒儿子,在大学里首先要和寝室的同学搞好关系,这样你的生活环境才会愉快,大学四年心理才有归属感。

进校后,小李时刻告诉自己父亲的话肯定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由于和同寝室的一名南方同学在对爱情的看法上相差甚远,经常斗嘴,导致彼此不服气,互相看不起,矛盾时有发生,而那位南方同学用小李的话说比自己更会处理人际关系,到最后同寝室的其他同学都站到了自己的对立面,自己的寝室同学关系开始变得紧张起来,其他人都不理解他、信任他,少数同学甚至奚落他。

自己对他们也充满怨恨和不信任,进而猜疑和反感,只要有两位同学当着自己的面嘀咕几句,自己就认为他们是在说自己的坏话,心理十分苦闷;而那位南方同学却好像整天都过得很开心、很快乐,看到这一切,小李感到无能为力的同时又十分伤心,心胸开始变得狭窄,一度产生了退学的念头。

从小李和南方同学的对比来看,可见人际交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小李因人际交往的紧张,使自己的心里充满了猜忌、嫉妒和对他人的不信任。

经过对小李人际交往技巧和艺术的辅导,小李对南方同学开始变得更加宽容,并试着改变和寝室其他同学的关系,慢慢在小李的脸上又看到了灿烂的笑容。

(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让大学生学会分享、接受和给予这是心理健康的基本心理条件
不会分享与分担是这一带大学生特殊的成长背景中极易形成的负性品质,也是造成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受挫的重要原因,尽管本次心理健康水平测量结果表明独生子女的健康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但在各学段的教育中,我们都能明确地感受到这一代青少年存在的分享与分担的问题。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够让大学生在良性的人际氛围中,充分体验与享受交往对象带来的快乐,并乐意将自己的快乐与对象分享,进而学会分担与体验交往对象的痛苦,并产生同感与共情,积极帮助交往对象解决问题,重新找回失去的快乐。

分享是一个很重要的品质,尤其对心理健康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在樊富岷教授的团体咨询中,分享是首当其冲的训练项目,其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参与团体活动的人体验到分享的心理感受,学会分享。

从而达成人与人的心理相容,在互相帮助下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接受与给予是矛盾统一于人际交往中的一对交互影响的心理品质与行为。

由于每个人都生活在某个群体中,必然会与群体中的人发生各种形式的联系,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无法离开他人的给予,也正是在这种接受与给予的过程中,体验帮助与被帮助的快乐,感受做事与做人的真正涵义。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更多的是在接受中成长,不懂或很少给予,体会不到给予的愉悦,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明显的“自我中心”,而使人际关系遭到破坏,心理健康也倍受影响。

因此,学会接受与给予,有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相反,良好的人际交往,更能使大学生体验到接受与给予的乐趣,养成接受与给予的良好心理品质。

蓝风是大三的学生,是学生干部,学习成绩优秀,但人际关系较紧张,不仅与寝室同学相处不好,就连班上的许多同学也无法正常交往,在同学们心目中,他是一个清高、傲慢的人,实在不好接近,虽然优秀,但对他的其他方面则不敢恭维。

蓝风也为此很头疼,只要是他主持的活动项目,同学们似乎都有意不参加,好象故意和他做对,而他本人长期坚持的做人准则就是:我行我素,万事不求人。

他几乎不接受别人的帮助,也认为自己没有帮助别人的义务,他成绩好,可每当班上同学向他求教时,他要么说不知道,要么就在给别人讲完之后,将别人奚落一顿,有时还要加上一句“拜托你上课时认真听讲,下次不要再来问我这么简单的问题。

”时间一长,同学们都不愿意与他交往,人际关系越来越差。

蓝风也对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十分不满意,感到孤独、没有归属感,有时孤独感令他窒息,他焦虑甚至恐惧,但不知如何入手改善现状。

因为他自己也纳闷:我究竟有什么问题?
蓝风的人际关系不佳的重要原因就在于他是一个不懂得接受,更不知道给予的人,在他的观念里,每个人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足够了,没有给予与接受的意识,最终将失去支持,生活在自己孤独的世界里,痛苦不堪。

不懂接受与给予,不仅影响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而且影响了心理健康的水平。

拒绝交往让他尝尽了苦头
小张是大一新生,性格较内向,从来没有住过校,从小都住在属于自己的房间里,进大学后与 7 名同学同住,在条件优裕的环境中成长的他,看不惯的是同寝室同学“不良”的卫生习惯,更不喜欢他们随便的作息制度,尤其不喜欢他们的高谈阔论,总之,看谁都不顺眼。

由于内向的他本来就不擅长与人沟通,再加之看不起那些同学,于是,就以独来独往来减少与同学们的交往,时间一长,他发现寝室同学说说笑笑,进进出出都结伴而行,似乎视他不存在,他开始感到失落了,孤独感油然而升,曾经多次萌发过主动与他们交往的念头,可都事与愿违。

他回寝室时总觉得同学们都在议论他,对他评头品足,还窃窃私语,一副嘲笑、鄙视的模样,他觉得受不了了,想过换寝室,但没有得到批准。

为了不和他们交往,他很少回寝室,只有睡觉时才回去,即使这样避开他们,似乎还是没有减少他们对自己的议论与不满,他开始失眠,食欲下降,精神状态越来越差,身体急剧消瘦,在寝室,话越来越少,甚至连笑声都很少听见,他感觉到听课的效率也越来越差,最后终于病倒了。

在住院期间,寝室同学轮流守护在病床旁,看到那些平时让自己反感透顶的同学都忙着照顾他,送水喂饭,就象自己的家人生病了似的,他的心被震撼了。

他把内心的苦闷与孤独告诉了他们,才知道原来一切都是自己“想”出来的,同学们只是觉得他不愿与他们交往,并不知道由此引发了他内心如此大的震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