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的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跳动的节律异常,包括心率过快、过慢或不规则。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非常重要,护士需要掌握一些关键的护理要点来提供恰当的护理。

以下是一些心律失常病人护理的关键要点。

1.观察病人的心律和心率:监测病人的心率和心律是护理工作的首要任务。

通过连续监测心电图、脉搏或血压,了解病人的心率和心律是否正常,并及时发现可能的异常情况。

2.观察病人的症状:心律失常可能导致病人出现不适或明显的症状,如心悸、胸闷、头晕、乏力等。

护理人员需要仔细询问病人的症状,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

3.确定病人的病因:针对心律失常病人,护理人员需要了解病人的病因。

一些常见的病因包括冠心病、心肌病、电解质紊乱等。

了解病因可以帮助护理人员针对性地制定护理计划。

4.给予药物治疗:药物是心律失常病人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护理人员需要仔细了解病人所使用的药物,包括药物的名称、用法、剂量和作用。

同时,护理人员需要严格遵守用药的时间规定,并定期观察病人的治疗效果和药物副作用。

5.提供体位调整:有些心律失常病人可能会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包括低血压和晕厥。

在这些情况下,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进行体位调整,如平卧位或半卧位,以帮助维持血流动力学平衡。

6.提供心理支持:心律失常可以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和焦虑。

护理人员需要与病人进行积极的沟通,提供心理支持和鼓励。

同时,护理人员还可以向病人提供相关的心理疏导和调适技巧,帮助病人积极应对心律失常带来的压力。

7.教育病人及家属:护理人员应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

包括告知病人其心律失常的病因和相关的风险因素,帮助他们了解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治疗效果,引导他们掌握一些自我监测和处理相关紧急情况的方法。

8.定期复查和进展记录: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复查病人的心电图、心率等指标,并及时记录和报告情况。

根据病人的进展和变化,适时调整护理措施,确保病人获得最佳的康复效果。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的护理常规



反应较严重,可致心力衰竭、窦性停 搏、房室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诱发尖端扭转性室速、发生 奎尼丁晕厥。其他如畏食、恶心、呕吐、腹泻、头晕、视觉障 碍等多不严重。 2)利多卡因 在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酸中毒和老年病人, 本品半衰期明显延长,应减少剂量,否则可致中枢神经系统毒 性反应和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前者如嗜睡、眩晕、感觉异常、 视物不清,严重者可有谵妄、昏迷;后者有窦房结抑制、传导 阻滞、低血压等。 3)普罗帕酮 副作用较小。可有胃肠道和神经系统反应如恶心、 呕吐及眩晕、口内金属味、眼闪光等。个别病人出现手指震颤、 窦房结抑制、房室传导阻滞和低血压,亦可加重心力衰竭、支 气管痉挛。 4)普萘洛尔(心得安) 可有低血压、心动过缓、心力衰竭等; 可加重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糖尿病病人可能引起低血 糖、乏力。 5)胺碘酮 肺纤维化是其最严重的不良反应,还可发生转氨酶 升高、光过敏、角膜色素沉着,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胃肠 道反应如恶心、呕吐、排便习惯改变,心脏方面反应如心动过 缓、房室传导阻滞或因QT间期过度延长而致尖端扭转性室速。
谢谢



1、 活动无耐力 与心律失常导致心排出量减少有关。 (1) 体位与休息 嘱病人当心律失常发作导致胸闷、心悸、头晕 等不适时采取高枕卧位、半卧位或其他舒适体位,,尽量避免左 侧卧位,因左侧卧位时病人常能感觉到心脏的搏动而使不适感加 重。做好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保证病人充足的休息与睡眠。 (2) 给氧 伴有呼吸困难、发绀等缺氧表现时,给予氧气吸入。 (3) 制定活动计划 评估病人活动受限的原因、活动方式与活动 量,与病人及家属共同制定活动计划,告病人限制最大活动量的 指征。对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良性心律失常病人,鼓励其正常工作 和生活,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 (4) 用药护理 严格按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纠正因心律失 常引起的心排出量减少,改善机体缺氧状况,提高活动耐力。口 服药应按时按量服用,静脉注射药物(如普罗帕酮、维拉帕米) 时速度应缓慢,静滴速度严格按医嘱执行。必要时监测心电图, 注意用药过程中及用药后的心率、心律、血压、脉搏、呼吸、意 识,判断疗效和有无不良反应。常见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不良反应 举例如下:

心律失常的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的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有无心脏病、吸烟史、跌倒史、晕厥史、用药治疗及抢救情况、过敏史及家庭史。

2、评估患者有无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精神不安、过量烟酒等。

3、评估患者有无胸闷、黑朦、晕厥、头晕、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

严重者还应评估患者的神志等。

4、评估患者的情绪及心理反应。

二、护理措施1、休息与活动:(1)根据患者心律失常的类型及临床表现,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活动计划。

对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良性心律失常患者,鼓励其正常工作与生活。

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2)嘱患者出现胸闷、心悸、头晕等不适时采取高枕卧位、半卧位或其他舒适体位,尽量避免左侧卧位。

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保证患者充分的休息与睡眠。

2、药物治疗与护理: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静脉注射时速度易慢,静脉滴注药物时尽量用输液泵控制速度。

观察患者意识和生命体征,必要时上心电监护,观察用药前、中、后的心率、心律等心电的变化,以判断疗效和有无不良反应。

3、潜在并发症的护理:严密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发现恶性心律失常,应立即通知医生。

备好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其他抢救药品、除颤仪、临时起搏器等,一旦出现猝死,立即进行抢救。

4、避免诱发因素:嘱患者避免剧烈活动、情绪激动或紧张、快速改变体位等,一旦有头晕、黑朦等先兆时立即平卧,以免跌伤。

有头晕、晕厥发作或曾有跌倒病史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单独外出,防止意外。

5、减轻焦虑:(1)保持病室环境舒适,避免过冷、过份潮湿或干燥。

(2)为患者提供生理和心理支持,鼓励其战胜疾病,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

(3)抢救时,护士要保持镇静,给患者信任和安全感,并做好必要的解释。

三、健康指导要点1、疾病知识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心律失常的常见病因、诱因及防治知识。

说明遵医嘱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重要性,不可自行减量、停药或擅自改用其他药物。

告知患者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2、避免诱因:嘱患者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休息与睡眠;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戒烟、限酒,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等,避免饱餐;避免劳累、感染,防止诱发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概述本文档旨在介绍心律失常护理的常规措施。

心律失常是心脏节律异常的一种情况,可能导致心脏功能不稳定或心脏衰竭等严重后果。

通过正确的护理,可以有效地管理心律失常患者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1. 监测心电图:对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持续心电图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和记录病情变化。

同时,密切关注心率、心律和ST段等指标的异常。

2. 观察病情:细致观察患者的病情,包括心率的快慢、节律的规律性以及是否出现症状如心悸、胸闷等。

及时记录和报告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给予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指导,按时给予药物治疗,以维持心脏节律的稳定。

药物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4. 控制危险因素:心律失常的发生与一些危险因素有关,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应积极控制和治疗这些危险因素,以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

5. 心理支持:对心律失常患者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教育,帮助他们应对疾病的不适和焦虑,提高生活质量。

6. 饮食和生活方式:饮食要健康均衡,避免摄入过多的咖啡因和刺激性食物。

生活方式要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情绪,保持良好的作息惯。

7. 定期随访:定期随访心律失常患者,对病情变化进行评估和监测。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结心律失常护理常规涉及监测心电图、观察病情、药物治疗、控制危险因素、心理支持、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以及定期随访等方面。

通过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管理心律失常患者,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并与医生紧密合作,以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异常,可以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类。

根据发作心率的快慢,可以分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

在护理评估方面,需要评估患者的病史、身体状况、心理、社会因素以及实验室辅助检查等。

主要护理诊断包括活动无耐力、潜在并发症、有受伤的危险和焦虑等。

在护理措施方面,需要注意体位与休息、半有呼吸困难时给予氧气吸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用药护理、加强心理护理、作好急救准备以及做好各种护理记录和抢救记录等。

在健康教育方面,需要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心律失常的常见病因、诱因以及防治知识,避免刺激性的食物和饮料,多食纤维素丰富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等。

4.家庭指导
为了方便患者自我检测病情,家庭可以教会患者如何自测脉搏。

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家庭还应该教会家属心肺复苏术,以备不时之需。

对于有晕厥史的患者,应该避免从事驾驶、高空作业等危险工作,并在出现头晕、黑蒙等症状时立即平卧,以免摔伤。

5.护理评价
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并且能够长期坚持服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

同时,他们也了解服药的注意事项,能够正确地进行用药管理。

心律失常的护理常规内容

心律失常的护理常规内容

心律失常的护理常规内容
心律失常的护理常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体位护理:当心律失常发作导致胸闷、心悸、头晕等不适时,病人应采取高枕卧位、半卧位或其他舒适体位,尽量避免左侧卧位,因为左侧卧位可能会使不适感加重。

对于严重心律失常的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以减少心肌耗氧量和对交感神经的刺激。

2. 饮食护理:病人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钠的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量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戒烟酒、浓茶和咖啡。

3. 病情观察:应注意病人的神志变化,定期测量生命体征,尤其应仔细检查心率和心律,判断是否有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过早搏动、房颤等心律不齐发生。

对于房颤病人应同时测量心率和脉率并记录,以观察脉搏短绌的变化情况。

4. 用药护理:应严格按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纠正因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排血量减少,改善机体缺氧状况,提高活动耐力。

5. 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嘱咐病人穿柔软、宽松的衣物,保持床单位平整、洁净,保持皮肤清洁,经常按摩骨隆突处,预防压疮的发生。

6. 休息与活动:轻度患者可以做适量的运动,重度患者需要卧床静养,并且要避免患者卧室的光线过于强烈。

7. 环境:保证卧室环境的安静,避免喧哗和嘈杂对病人产生干扰。

尤其对严重心律失常患者来说,嘈杂声会加重患者的病情。

8. 心理护理:避免精神上的过度刺激。

9. 着装:心失常患者的着装不能过紧,以免造成患者呼吸困难,如果患者出现了呼吸困难的症状,应立即解开衣扣。

这些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减轻症状,并预防心律失常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这些措施也有助于提高病人的康复率。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和心电图检查是诊断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

2.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Holter监测)可记录24小时内的心电图变化,有助于明确心律失常的类型和频率。

3.心脏超声检查可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现心脏病变和心律失常的并存情况。

4.其他辅助检查如血液生化、电解质、甲状腺功能、药物浓度等检查有助于明确心律失常的病因和诊断。

五、治疗原则:1.针对病因治疗,如治疗冠心病、心肌病等基础疾病。

2.控制心律失常的发作和频率,如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起搏器等。

3.预防并发症,如预防心力衰竭、脑卒中等。

4.心理护理,如减轻患者的焦虑和压力。

5.生活方式改变,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适当运动等。

六、护理常规: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记录心电图和生命体征。

2.保持患者安静,减轻情绪波动。

3.控制饮食,限制咖啡因、酒精等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4.指导患者按时服药,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不良反应。

5.教育患者及家属掌握心律失常的基本知识,如发作时的应急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

6.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不规则或异常,对血流动力状态产生影响。

初步鉴别诊断可通过听诊心音了解心室搏动的快慢和规则性,结合颈静脉搏动反映的心房活动情况。

颈动脉窦按摩可用于鉴别诊断心律失常性质,但需在平卧位下进行心电图监测,老年人和脑血管病变患者慎用或禁用。

发作间歇期体检应着重排除器质性心脏病,可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放射性核素显影、心血管造影等检查确诊。

心律失常的诊断大多依靠心电图,病史和体征也有助于初步诊断。

治疗可通过药物、起搏器、电除颤、射频消融等非药物疗法,或通过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缓解心律失常。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分为四类,其中Ⅰ类又分为A、B、C三个亚类,Ⅱ类为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Ⅲ类为选择地延长复极过程的药物,Ⅳ类为钙拮抗药。

心律失常的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的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评估要点:
1、有无既往病因。

2、心律失常诱因。

3、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

4、脉搏频率和节律的变化。

5、有无排血量减少症状。

护理措施
1心律失常患者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发生心律失常时患者感到心前区不适、心悸或心电图明显改变。

观察心律失常的类型,防止向严重心律失常变化。

1.2心律失常患者入院后应进行心电监护,连续监测其心率变化和心律的类型。

1.3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测量脉搏要同时听心音,以便发现心律失常。

1.4查明心律失常的诱因及原发病,让患者保持安静。

1.5注意电解质的平衡,尤其应注意血清钾的测定。

1.6病人随时可能出现心室颤动、心脏骤停,故必须准备好电除颤器,并将其预先充电备用。

1.7每日清点用品1次,备齐急救物品及药物。

1.8发现下述情况应立即报告医师并做适当处理:
1.8.1室性期前收缩。

1.8.2连发性室性期前收缩。

1.8.3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

1.8.4每分钟5次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缩。

1.8.5室性心动过速。

1.8.62度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

1.8.7心动过慢,HR<50次/分。

1.9准备抗心律失常药(利多卡因、心律平、慢心律、异丙肾上腺素、维拉帕米、去乙酰毛花苷、乙胺碘肤酮等。


1.10对房室传导阻滞和心动过速患者,要随时准备安装心脏起搏器。

1.11患者出现心室颤动、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1.12心理护理:应对病人做好健康教育,正确看待疾病,对治疗树立信心。

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

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

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不规律、过快或过慢而导致血液供应障碍的一种疾病。

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工作对于稳定患者的病情、预防并发症以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关于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内容,详细阐述了护理的目标、措施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护理目标:1.稳定心脏节律,维持正常血液循环。

2.预防心脏衰竭、中风等并发症的发生。

3.缓解心律失常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帮助患者控制疾病进展,遵循医嘱进行治疗。

护理措施:1.心电监测:对心律失常患者进行24小时心电监测,以了解心律失常类型和频率,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监测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医生,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2.维持心脏功能:保持患者体位平卧,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波动。

同时,监测血压、心率和呼吸情况,及时发现心功能不稳定的迹象。

3.药物治疗:按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洋地黄类药物等。

护理人员需要了解药物的用途、剂量和不良反应,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

4.危险因素干预:帮助患者改变生活方式,如戒烟、限制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控制体重,加强锻炼等。

同时,定期检查血压、血脂和血糖,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5.心理支持:心律失常患者常常存在焦虑、恐惧和抑郁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需要耐心倾听患者的困惑和痛苦,提供情绪安慰和心理疏导,引导患者积极面对疾病。

护理注意事项:1.监测病情: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记录相关数据,及时发现可能的并发症。

2.观察症状: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率、呼吸和皮肤情况,及时发现心绞痛、心力衰竭和缺氧等症状,及时采取措施。

3.宣教患者:向患者详细解释心律失常的原因、症状和治疗方法,以增强患者的合作性,提高治疗效果。

4.鼓励行动:根据医嘱,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体力活动,如散步、慢跑和太极等,以提高心功能和自我调节能力。

5.定期复诊: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减少心律失常的复发风险。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一、评估与观察要点1.询问患者既往有无器质性心脏病,有无类似发作病史。

2.评估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频率和类型,有无伴随症状如脉搏加快或细弱、血压下降、头晕、黑朦、晕厥、气短、胸痛等。

3.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二、护理措施1.对某些功能性心律失常患者,应鼓励其维持正常规律生活和工作,劳逸结合。

当心律失常发作导致胸闷、心悸、头晕等不适时采取高枕卧位、半卧位,避免左侧卧位。

对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应卧床休息减少心肌耗氧量;伴有呼吸困难、发等缺氧者给予氧气(2~4L/min)吸入。

2.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对服利尿剂患者多进食含钾的食物如橘子、香蕉,避免低血钾而诱发心律失常;避免饱餐及饮用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而诱发心律失常,保持大便通畅。

3.严重心律失常者应持续心电监护,严密监测心率、心律、心电图、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变化;观察有无频发(每分钟在5次以上)、多源性的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二度Ⅱ型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处理,注意观察血清钾值。

4.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静滴药物尽量用输液泵调节速度,观察用药后疗效和不良反应。

5.对高危患者,留置静脉导管,备好抗心律失常药物、其他抢救药品及除颤仪、临时起搏器等。

6.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焦虑、紧张情绪。

三、健康教育1.教会患者及其家属观察脉搏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2.指导患者避免心律失常的诱因,保持心情舒畅。

3.向患者强调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督促其服药治疗。

4.对反复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危及生命者,教会患者及家属心肺复苏术以备急用。

四、出院回访1.了解患者是否坚持观察脉搏变化,有无头晕、黑朦、晕厥、气短、胸痛等不适,定期复查。

2. 避免从事高空作业、驾驶等紧张工作。

人民医院护理部内科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人民医院护理部内科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人民医院护理部内科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arrhythmia)是指心尖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导致心脏活动的规律发生异常。

1、饮食给予低盐、低脂易消化软食。

2、心理护理消除病人恐惧心理。

避免情绪激动,必要时吸氧。

3、病情观察
(1)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率、节律的变化。

(2)快速房颤病人要监护心率,脉搏变化,同时测量心率、脉搏1分钟以上。

(3)发现频发室早、多源性室早、室速或心律<40次/分、>120次/分等应通知医生,做好紧急电除颤的准备。

(4)心搏骤停者按心肺复苏抢救。

4、药物治疗护理
(1)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根据心率(律)调整速度,静脉注射时,需在严密心电、血压监测下进行。

(2)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强心药时注意不良反应,强心药剂量准确,混合均匀,缓慢静脉注射,观察洋地黄中毒表现,如出现脉搏<60次/分,恶心呕吐等表现应立即停药,同时告知医生。

5、健康指导
(1)指导病人自测脉搏,进行自我病情监测;对
反复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危及生命者,教会家属心肺
复苏术以备急用。

(2)如果有明显的心悸、头晕或一过性晕厥要及
时就医。

(3)服药要及时,剂量要准确。

(4)定期复查。

(5)要劳逸结合,避免劳累。

(6)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烟、浓茶等。

心律失常的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的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的护理常规一. 病情观察1. 了解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

2. 监测心电图,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

3. 观察脉搏的频率、节律的变化有无心排出量减少的症状。

二. 对症护理1. 用药护理:遵医嘱准确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并观察疗效。

2. 心电监护:对严重心律失常进行心电监护,护士应熟悉监护仪的性能、使用方法,要注意有无引起猝死的危险征兆,一旦发现立即报告医生,做出紧急处理。

3. 阿-斯综合症抢救的护理配合(1)立即叩击心前区及进行人工呼吸,通知医生,备齐各种抢救药物及物品。

(2)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按时正确给药。

(3)心室颤动时积极配合医生做电击除颤或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4. 心脏骤停抢救的护理配合(1)同阿-斯综合症抢救配合法。

(2)保证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配合医生行气管插管及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做好护理。

(3)建立静脉通道,准确、迅速、及时的遵医嘱给药。

(4)脑缺氧时间较长者,头部可置冰袋或冰帽。

(5)监测24h出入量,必要时留置导尿。

注意保暖,防止并发症。

(6)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填写护理记录。

5. 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较频,再次发作时间较短者,可用以下方法进行自救:(1)刺激咽部,诱发恶心。

(2)深吸气后屏气,再用力做呼气动作。

(3)按压一次颈动脉窦5-10秒。

6. 护士应做好复律前、中、后护理。

三.一般护理1. 鼓励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注意劳逸结合;轻度心律失常病人应适当休息,避免劳累;严重心律失常病人应卧床休息。

为病人创造良好的安静休息环境,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2. 测量各种心律失常脉搏时,每次测量时间不少于1分钟。

3. 饮食不宜过饱,保持大便通畅。

4. 特殊检查要向病人解释其注意事项,鼓励病人消除顾虑配合检查。

5. 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药物反应,防止过量或严重的毒副作用发生,并给予相应的护理。

6. 备好抢救用品,包括各种抢救药品和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各种抢救器械,如除颤仪、氧气、起搏器等要处于备用状态。

心律失常患者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患者护理常规

版)心律失常患者护理常规一、症状护理1.用药护理:遵医嘱准确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并观察疗效。

2.心电监护:对严重心律失常进行心电监护,护士应熟悉监护仪的性能、使用方法,要注意有无引起猝死的危险征兆,一旦发现立即报告医师,做出紧急处理。

3.阿一斯综合征抢救的护理配合(1)立即叩击心前区及进行人工呼吸,通知医师,备齐各种抢救药物及物品。

(2)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按时正确给药。

(3)心室颤动时积极配合医师做电击除颤或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4.心脏骤停抢救的护理配合(1)同阿一斯综合征抢救配合法。

(2)保证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配合医师行气管插管及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做好护理。

(3)建立静脉通道,准确、迅速、及时的遵医嘱给药。

(4)脑缺氧时间较长者,头部可置冰袋或冰帽。

(5)监测24小时出入量,必要时留置导尿。

注意保暖,防止并发症。

(6)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填写特护记录。

5.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较频,再次发作时间较短者,可用以下方法进行自救:(1)刺激咽部,诱发恶心。

(2)深吸气后屏气,再用力做呼气动作。

(3)按压一侧颈动脉窦5-10秒。

6.护士应做好复律前、中、后护理。

二、一般护理1.鼓励其正常工作和生活,注意劳逸结合;轻度心律失常病人应适当休息,避免劳累;严重心律失常病人应卧床休息;为病人创造良好的安静休息环境,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2.测量各种心律失常脉搏时,每次测量时间不少于1分钟。

3.饮食不宜过饱,保持大便通畅。

4.特殊检查要向病人解释其注意事项,鼓励病人消除顾虑配合检查。

版)5.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药物反应,防止过量或严重的毒副作用发生,并给予相应的护理。

6.备好抢救用品,包括各种抢救药品和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各种抢救器械,如除颤仪、氧气、起搏器等要处于备用状态。

7.消除病人焦虑、恐惧情绪,给予必要的解释和安慰,对于进行心电监护的病人,需加强巡视,给予病人较多的心理支持,有利于配合治疗。

三、健康指导1.积极防治原发疾病,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发热、疼痛、饮食不当、睡眠不足等。

心律失常的护理

心律失常的护理

药物管理
3
药物管理
3.1 按时服药
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不随意更改剂量 或停药。如有疑问,及时咨询医生
3
3.2 避免滥用 药物
避免滥用非处方药物 和草药,以免与处方 药物产生相互作用
药物管理
与医生的沟通
4
与医生的沟通
4.1 就诊时机
如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症状,如晕厥、胸痛 等,应立即就医。定期按医生建议进行随访
3
以下是一些心律失常的护 理建议
日常生活调整
1
日常生活调整
1.1 休息与活动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 。根据医生建议,适当限制活动量,避免剧 烈运动
1
日常生活调整
1.2 饮食习惯
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过饱、刺 激性食物和饮料。控制盐分摄入,避免过多 的咖啡因和酒精
1
日常生活调整
起居调整
6
起居调整
6.1 生活规律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有助于维持稳定的 生物钟
6
6.2 环境适应 能力提升
避免在嘈杂的环境中 长时间停留,如有需 要,使用耳塞等隔音 设备。同时,避免长 时间处于高海拔地区
起居调整
其他注意事项
7
其他注意事项
7.1 高风险人群的管理
对于高风险人群,如老年人、糖 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等, 应加强心律失常的预防和监测
7
其他注意事项
7.2 个人健康信息的保护和管理
妥善保管个人健康信息,避免泄露给无关人 员。同时,了解并维护自己的权益,如知情 权、隐私权等
总的来说,对于心律失常患者来说,护理是 非常重要的环节。除了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各 种细节之外,还要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 和管理。同时也要了解和配合医生的治疗方 案和建议,按时服药、定期检查,及时反馈 病情变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心律 失常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实用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实用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1.卧床,予床旁遥测心电监护,观察心律失常的种类,倾听患者主诉,必要时予吸氧。

2.遵医嘱使用药物复律或配合电复律。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Ⅰ利多卡因:室性心律失常时,予50-100mg静脉注射,纠正心律后以250mg+5%GS250ml,或500mg+5%GS500ml缓慢静滴维持。

使用时严格遵医嘱,静推时间2分钟以上,过快或剂量过大时可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及窦性停博。

主要不良反应:头晕、嗜睡、呆滞、视力模糊、言语及吞咽困难。

Ⅱ盐酸普罗帕酮(心律平):可用于对其他药物无反应的多种心律失常(室上性/室性期前收缩,室上性/室性心动过速),静脉注射1-2mg/kg,注射时间5-15分钟,维持剂量20-40mg/h。

不良反应:口干、胃肠道反应、头晕等。

Ⅲ胺碘酮:适用于室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期前收缩,房扑、房颤及对其他抗心律失常无效的顽固心律失常。

口服:0.2g,tid/qid,有效后0.2g,qd/bid 维持。

静脉注射:3mg/kg缓慢静推,300-450mg/d维持。

不良反应:循环抑制、肺纤维化。

Ⅳ西地兰:可用于房颤、阵发性室上心动过速。

0.4mg+5%GS稀释后缓慢静推,必要时2-4h后再0.2-0.4mg静推。

Ⅴ普萘洛尔(心得安):各种原因所致心律失常,如房性及室性期前收缩,窦性及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

口服:5-10mg。

不良反应:嗜睡、头晕、恶心、腹胀、低血压。

Ⅵ阿托品:慢性心律失常适用。

电复律:室颤首选。

3.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心率、心律、呼吸、血压变化,重视患者主诉,病情变化时及时报告,出现可能引起猝死的危险征兆,立即报告,紧急处理:需立即报告:①患者出现大汗、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意识障碍。

②室性期前收缩(RonT型、RonP型、二联律)。

③连发性室性期前收缩。

④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

⑤室性期前收缩达到或超过5次/分。

⑥室性心动过速。

⑦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

⑧心动过缓,心率不超过50次。

紧急处理:①协助平卧,对心跳、呼吸骤停立即予心前区叩击后予胸外心脏按压。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1、按循环系统一般护理常规。

2、有器质性心脏病或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引起心律失常者需要卧床休息。

3、严密观察心率、心律、血压,观察有无胸闷、心悸、气促、昏厥、抽搐、心衰等症状,注意有无阿斯综合征的表现。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

4、数脉搏1分钟,记录每分钟早搏的次数,必要时配合心电监护仪或动态心电图进行观察,心房纤颤患者测量脉搏时要同时听心音。

5、熟悉有关抗心律失常药物,观察各种治疗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6、如发现室性期前收缩成对出现,或连续三个以上(短阵性心动过速)或出现RonT等危险性较大的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治疗。

7、对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的病人,作颈动脉窦按压、眼球压迫时应配合医生,观察病情,查找引起室上速的原因。

8、必要时做好电复律及电击除颤的准备。

9、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量心率、心律、呼吸、血压、尿量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必要时做一份十二导联心电图。

心室扑动和颤动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应协助医生行除颤、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等一系列抢救措施。

10、协助病人做好生活护理。

11、对功能性早搏的病人,要耐心解释早搏的无害性,消除其紧张和焦虑。

12、给予易消化食物,少吃多餐,免刺激性,禁烟酒,注意保持大便畅通。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

一、护理评估1.病史了解患者的原发病,以及心律失常发作的诱因、发作时的表现及起止方式。

2.辅助检查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

3.心理社会因素某些心律失常易反复发作,患者可有焦虑、恐惧和烦躁心理。

二、护理问题1.活动无耐力与心律失常导致心悸或心排血量减少有关。

2.有受伤的危险与心律失常引起的头晕、晕厥有关。

3.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脑栓塞、猝死。

三、护理措施1.卧床休息,尽量避免左侧卧位,给予氧气吸入,注意监测血电解质的变化。

2.给予心电监护,严密观察心率、心律变化,心律失常的类型,防止向严重心律失常转化,备好抢救药品、物品及设备。

3.用药护理:遵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的药物,静注时速度宜慢(腺苷除外),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胺碘酮静脉用药易引起静脉炎,应选择大血管,配制药物浓度不要过高,严密观察穿刺局部情况,谨防药物外渗。

4.需介入治疗者(射频消融术、起搏器安置术),做好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

5.如发现下述情况应立即通知医师并积极处理:①频发、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②室性心动过速;③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④心动过缓,心率小于50 次/分。

6.心理指导:做好疾病知识指导,以减轻焦虑,消除恐惧心理,对治疗树立信心。

四、健康指导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心律失常的常见病因、诱因及防治知识。

2.告知按医嘱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重要性,不可自行减量、停药或撤换药物,教会患者自测脉搏。

3. 保持良好情绪和健康生活方式,注意劳逸结合、戒烟戒酒,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

4.定期门诊随访,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五、护理评价1.患者自觉心悸症状缓解,活动耐力增强。

2.无严重心律失常发生,或发生时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3.患者无外伤及并发症发生。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一、概述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

按其发生原理,可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

(一)冲动形成异常1.窦性心律失常。

(1)窦性心动过速。

(2)窦性心动过缓。

(3)窦性心律不齐。

(4)窦性停搏。

2.异位心律。

(1)被动性异位心律。

①逸搏(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室性)。

②逸搏心律(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室性)。

(2)主动性异位心律。

①期前收缩(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室性)。

②阵发性心动过速(房性、房室交界区性、房室折返性、室性)。

③扑动、颤动(心房、心室)。

(二)冲动传导异常1.生理性。

干扰及房室分离。

2.病理性。

(1)窦房传导阻滞。

(2)房内传导阻滞。

(3)房室传导阻滞。

(4)束支或分支阻滞(左、右束支及左束支分支传导阻滞)或室内阻滞。

3.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又称作捷径传导)。

此外,临床根据心律失常发作时心率的快慢可分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

前者包括期前收缩、心动过速、扑动和颤动;后者包括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

二、治疗原则(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针对自律性异常、触发机制和折返激动达到减慢舒张期除极,提高阈电位,从而降低心肌细胞自律性;可通过超极化膜电位,抑制因早后除极和晚后除极导致的触发性心律失常。

(二)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体外电复律和电除颤、导管消融术、器械植入及直接对心律失常的外科手术。

1.体外电复律和电除颤。

将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心脏,使心脏全部或绝大部分心肌纤维在瞬间立即去极化,造成心脏短暂停搏,然后由窦房结或心脏其他自律性高的起搏点重新主导心脏起搏。

2.导管消融治疗。

阻断引起心动过速的折返环路,消除异位兴奋灶。

3.器械置入。

器械置入包括心脏起搏器治疗和置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通过发放电脉冲或电击心脏达到治疗目的。

4.外科手术。

通过外科手术切除异位兴奋灶或心动过速生成、维持与传播的组织,从而根治某些心律失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律失常的护理常规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心律失常的护理
一、概念
心律失常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地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即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

二护理问题
1、活动无耐力与心律失常引起的胸闷、心悸有关。

2、潜在的并发症心排出血量减少。

3、焦虑与疾病治疗欠佳,患者缺乏支持有关。

4、知识缺乏与患者不了解心律失常相关的疾病保健知识有关。

三、护理措施
1、根据心律失常的程度和特点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

严重心律失常者,应卧床休息;心动过速者,应限制活动;心动过缓者,避免兴奋迷走神经的活动,如避免排便时屏气;室性心动过速者,指导患者尝试频繁用力咳嗽,促进心律复律。

2、饮食宜清淡无刺激,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和饮用兴奋性饮料。

戒烟、酒。

低钾时,给予含钾高的食物,如橙子、香蕉等。

3、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

4、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神志等变化。

5、急性心律失常者给予持续心电监护。

评估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频率和类型。

对于室颤等严重的心律失常,及时作好急救准备,立即给予复律和心肺复苏,并遵医嘱给予生命支持疗法。

6、遵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观察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7、给予患者安抚和心理支持,稳定患者情绪,缓解紧张和焦虑。

四、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避免诱发心律失常的诱因。

保持心情舒畅,注意劳逸结合;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酒、控制体重;保持大便通畅;及时治疗腹泻、脱水等引起电解质紊乱的疾病;避免从事高空作业、驾驶等紧张工作。

2、严格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

3、教会患者及其家属观察脉搏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