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合集下载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教学设计: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第1课时 延续文化血脉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教学设计: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第1课时 延续文化血脉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教学设计: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1课时延续文化血脉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的第一课时“延续文化血脉”。

本课内容主要围绕中华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展开,通过分析中华文化的特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华文化的特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自豪感,对中华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中华文化的认识较片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理论知识的学习感到枯燥,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学会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华文化的特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深刻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中华文化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中华文化案例,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课件。

3.视频资料:与中华文化相关的视频资料。

4.图片资料:与中华文化相关的图片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华文化的图片,如故宫、长城、京剧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片代表了什么?你了解中华文化吗?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知识梳理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知识梳理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知识梳理第1课时延续文化血脉课程标准: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

核心素养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国家认同: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知识梳理文明的价值文明是社会进步的状态,凝结着民族的价值追求。

文明是个体教养和开化的表征,也是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目标。

一、中华文化根1.中华文化的内容及特点(1)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

★ (2)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2.中华文化能够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倶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3.文化的地位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怎样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5.中华文化的重要性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贯穿着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6.文化自信的内涵、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及做法(1)文化自信的内涵: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教案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

第1课时延续文化血脉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热爱中华文化。

2.体会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能力目标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运用能力,传承、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三、知识目标1.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懂得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2.知道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懂得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

重点:文化的力量,美德的力量。

难点:树立文化自信。

【导入新课】材料导入:阅读材料(展示下面材料),思考:近年来,中央电视台联合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精心举办了《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传统文化节目,播出以来得到各界好评,不断掀起亲近经典、热爱诗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

“不断掀起亲近经典、热爱诗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说明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传统文化独具魅力,传统文化传承也十分重要。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有关文化的话题。

【讲授新课】一、中华文化根1.阅读材料(展示下面材料),回答:汉字又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

中国史学界较普遍的一种说法是中国文字源于殷商,实际上,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已很成熟。

在河南贾湖发现的一些刻在龟甲上的符号,距今已达8 000年。

汉字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古文、篆书、隶书、楷书四个阶段的演变过程。

其中,篆书又有大篆、小篆之分,隶书则有秦隶、汉隶之别。

总体来说,楷书形成后,中国文字已基本定型。

(1)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汉字的产生和发展说明了中华文化具有什么特点?(2)除汉字外,你还知道中华文化的哪些内容?这些文化是由谁创造的?答案提示:(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等。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延续文化血脉》优质课教学设计_2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延续文化血脉》优质课教学设计_2

九上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一框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一、课标依据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相应部分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普及法治知识,养成守法意识,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须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增强青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框主要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第一目侧重从中华文化的丰富和发展角度,讲述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创造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重点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

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热爱中华文化。

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价值,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

树立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态度,创造精彩人生。

2.能力目标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运用能力,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面对复杂的社会圣湖和多样的价值观念,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勇于并善于同有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良现象作斗争。

3.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和特点,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了解中华文化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的原因,懂得文化自信的含义、来源,坚定文化自信的必要性和做法,懂得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中华文化的内容和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价值。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课堂活动问题解答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课堂活动问题解答

第三单元文明与发展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一框延续文化血脉1.教材P58运用你的经验。

(1)你知道这些不同民族传统节日的由来吗?与同学讨论:为什么这些传统节日能够传承至今?答案:(1)望果节的由来:望果节是藏族农民欢庆丰收的节日,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的拉萨、日喀则、山南等地。

时间在每年藏历七、八月间,具体日期随各地农事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一般在青稞黄熟以后、开镰收割的前两三天举行。

所以,望果节的日程都以乡为单位,根据当地的农作物成熟情况由乡民集体议定。

(2)这些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能够延续两千多年传承至今,在于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且不断融入时代的意义。

同时,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民族文化认同的一个标志性符号,是强化中华文化主体意识的载体。

2.教材P59探究与分享(1)查找资料,分享交流你所了解的文化遗产价值。

(2)有人说,有些文化遗产在现代生活中没有实用价值,没有必要保护。

你认同这种说法吗答案:(1)答案开放。

示例:珠算。

珠算是中国数学的代表,其影响力甚至辐射整个亚洲。

这一运算形式在各领域屡创奇功。

(2)不同意。

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个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

3.教材p59相关链接点拨:教材中的众多图片告诉我们中华文化异彩纷呈,博大精深,在新的时代焕发新的活力。

4.教材p60阅读感悟点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赋予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曾经的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流传下来,说明了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点。

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正是x因为有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才能在漫长的岁月中生生不息。

5.教材p61相关链接点拨:传承中华文化要与时俱进,要站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取传统文化恒久之精华,去旧文化陈腐之糟粕,既坚持自己独特的根基,又博采世界各民族之所长,在时代的潮流中不断吐故纳新,建设起中华民族活力喷薄、丰富多彩、昂扬向上的共同精神家园。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延续文化血脉》公开课教案_1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延续文化血脉》公开课教案_1

《走进碉楼,强固中华文化根》教学设计一、设计依据1、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对中华文化有了片段式的了解,但总体上还比较肤浅。

通过本节课对乡土文化资源的体验和感悟,让他们认识到中华文化就在身边,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豪感,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

2、教学内容分析与设计由于教材的统编性、学生所处地域和个体的差异性等原因,此课教材上的材料并不是最能适应学生需要的教学资源。

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乡土资源和学生有着天然的“亲缘性”,因而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心灵共鸣,让学生形成强烈的文化认同、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在执教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一框第一目“中华文化根”时,考虑到照本宣科的浅层次说教和举例难以深刻打动学生的情意,达成德育目标,教师遂以江门人的骄傲——中国首个华侨文化世界遗产项目“开平碉楼”为背景素材进行主题式教学,将课堂主题确定为“走进碉楼,强固中华文化根”。

本课以“碉楼”为线索,就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并设计了“赏碉楼魅力,寻找文化根”、“听碉楼故事,巩固文化根”、“扬碉楼自信,坚强文化根”三个探究环节,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将活动内容化,内容活动化,从而达成三个目标:开发本土资源;增强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整合运用教材,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二、目标要求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通过交流讨论,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以及和他人沟通的能力,培养观察、感受、体验参与实际生活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中华文化的产生、内容和意义;理解文化自信的内涵、来源和做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2、教学难点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课时3守望精神家园 (九上第五课)(69张PPT)

课时3守望精神家园 (九上第五课)(69张PPT)

怎么做 青少年培育和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 包容力,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3.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 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重要性) 4. 易错点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5.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升华,是中 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伟大创造精神的生动体现,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 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坚强基石。
8.请从民族精神的角度,谈谈弘扬革命文化的意义 ①追寻革命先辈足迹,传承革命精神;②彰显红色文化的价值魅力,
(2)社会:①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人们对优秀传统 文化的保护意识;②鼓励继承、发扬民间艺术与风俗。 (3)个人:①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积极主动学习优秀传统 文化;②保护本民族文化,珍爱自己的精神家园;③做优秀传统文化的 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④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紧跟时代发展要求, 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⑤坚持批判性继承,善于辨别消 极文化并自觉加以抵制。
★4.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做法
(1)国家:①制定并完善保护传统文化的法律法规;②加大保护传统文 化的资金投入;③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大力发展传统文化旅游产业; ④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举办经典诵读、国学讲堂等活 动;⑤开展全民阅读活动;⑥宣传和提升节日的文化内涵,宣传保护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⑦保护和培养有传统技艺的人才;⑧吸收、借鉴 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提高文化软实力。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第5课《守望精神家园》知识点归纳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第5课《守望精神家园》知识点归纳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第5课《守望精神家园》知识点归纳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怎样的价值和作用?(重要性)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2.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3.新时代怎样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4.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5.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来自哪里?(1)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2)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6.怎样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1)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

(2)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7.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2)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也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1课时延续文化血脉》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1课时延续文化血脉》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1课时延续文化血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1课时延续文化血脉》,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认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理解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对中华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深奥的文化概念和思想理解起来有困难,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和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接受。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认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理解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征,以及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意义。

2.教学难点:中华文化独特性的具体表现,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生动展示中华文化的发展和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华文化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及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3.合作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中华文化独特性的具体表现,以及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意义。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中华文化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5.情感升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6.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 第五课第一框 延续文化血脉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 第五课第一框 延续文化血脉
青花瓷诞生于中国的宋代,最早以青瓷为主。到了元 代,蒙古人崇尚白色,于是青白相融,构成了青花瓷的底 色。在丝绸之路上,青花瓷的花色又融合了波斯商人的异 域风情。后来,又加入了中原文化的松梅竹兰,又上了蒙 古人喜好的芍药牡丹,西亚地区婀娜的葡萄藤;再后来, 欧洲人的审美也重塑了青花瓷。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延续文化血脉 中华文化根

3.批评文章却写得天花乱坠,一再上 演“皇帝 的新衣” 闹剧。 这些批 评牵强 附会、 肆意升 华,外 延无限 扩张, 乃至另 起炉灶 ,使批 评成为 原创式 的畅想 ,早已 失去了 与原作 品的联 系。

4.评庸俗化表现为概念代替文本,行 为代替 写作。 较之个 体性的 埋头创 作,不 少诗人 似乎更 喜欢混 个脸熟 ,在这 样的背 景和语 境下, 诗歌批 评基本 沦为诗 人间的 交际和 应酬。 哪怕是 纷纷攘 攘的流 派或主 义之争 ,也往 往是你 方唱罢 我登场 ,名目 噱头不 少,却 未见得 与文学 和读者 有何关 系。

1.批评对作品的意义不言而喻。好的 批评如 同灯光 ,指引 着作品 从暗处 走向前 台。近 些年的 诗歌批 评中, 不乏这 样的经 典或中 肯之作 。

2.但与此同时,诗歌批评庸俗化的趋 势越来 越明显 ,不少 诗歌批 评为了 应酬需 要,违 心而作 ,学术 含量可 疑,甚 至堕落 为诗人 小圈子 里击鼓 传花的 游戏道 具。这 类批评 对诗歌 创作来 说类同 饮鸩止 渴,还 不如索 性没有 的好。
传承发展
硬实力:经济力量、军事力量 和科技力量等
软实力:文化
文化自信
深入 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要怎么做?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创新型发展

部编版九年级道法第五课知识点总结(5)

部编版九年级道法第五课知识点总结(5)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1.文明是社会进步的状态,凝结着民族的价值追求。

文明是个体教化和开化的表征,也是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标准(57.1)2.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57.2)3.怎样建设精神文明?(57.3)中国人民坚定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4.对一个人而言,根是对生命的依恋和敬畏;对一个民族而言,根是对文化力量的借喻和对文化品格的自我认同(58序言)5.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贯穿着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58序言)6.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特点:(1)形成: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59.1)(2)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59.2)(3)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59.2)7.文化中的积极成果作为人类进步和开花状态的标志,便是文明。

人类文明从来是以进步文化为基础,没有进步文化的发展,就不会有文明的发展。

(59相关链接)8.中华文化为什么会薪火相传,历久弥新?(59.2)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9.中华文化的作用(为什么)(69.1)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61.1)10.怎样传承中华文化:(61相关链接)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五课课件PPT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五课课件PPT


传统美德


家 园 中华优秀
语言文字 文化典籍
传统文化 科技工艺
(有形文化) 文学艺术...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特点)
什么是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 为什么要增强文化自信
怎样增强文化自信
传统美德
助人为乐
自尊自爱 诚实守信
勤劳勇敢
民族精神
自强不息 忧国忧民
道济天下
孝敬父母
尊敬师长
律己宽人
抑恶扬善...
4.文化古迹
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汉服、唐装、旗袍 饺子、粽子、月饼、元宵 长城、殷墟、兵马俑
P59 探究与分享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延续文化血脉
组成: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
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文化自信
延续文化血脉
含义: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发展中 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原因: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 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做法: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 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 化新辉煌。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革命文化
(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P60 课本
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 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 承积极思想,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和创新性发展。
知识梳理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延续文化血脉》优质课教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延续文化血脉》优质课教案_0

道德与法治“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案例----延续文化血脉一、教学依据本课主要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本框第一目侧重从中华文化的丰富与发展角度,讲述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创造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

第二目侧重从代代传承的中华美德角度,阐释中华传统美德的丰富内涵和重要价值。

本课主题关键词是“文化”,是第三单元的开篇一课。

作为“五位一体”发展理念中的“精神文明”,挖掘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继承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中华文化的产生、内容和意义;知道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弘扬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能够描述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及力量;列举中华文化的内容;训练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热爱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弘扬中华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难点:中华文化的意义。

【教学方式】1.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互助学习。

2.教师教学方式:多媒体、讨论式探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我们曾经学过许多经典诗词,同学们你们能说出几句含有“月”字的诗句?学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教师:我猜你们也就能说出三四句。

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一个视频,看看同样的问题,他们表现如何?播放《国学小名士》“月”飞花令的视频。

教师:近年来,类似的节目如《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传统文化又一次以崭新的面貌亮相在人们面前。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来者落地生根,去者落叶归根。

对一个人而言,根是对生命的依恋和敬畏,对一个民族而言,根是对文化的认同。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教学设计: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第2课时 凝聚价值追求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教学设计: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第2课时 凝聚价值追求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教学设计: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2课时凝聚价值追求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的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的第二课时,课题是“凝聚价值追求”。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对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 教学方法1.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

3.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案例,制作好PPT。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准备好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让学生谈论一下自己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让学生初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程度,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延续文化血脉》公开课ppt课件_4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延续文化血脉》公开课ppt课件_4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全球一亿人学汉语,孔子学院遍地开花)
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 孙子兵法》一书被翻成英、俄、德、
日等20多种语言文字,全世界有数千种刊印本。美国的西点军校和 哈佛商学院高级管理人才培训必读教材,被誉为中华千古奇书。 )
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四大发明传入中世纪欧洲,为欧洲的政治、经济、
C、中华文明虽然历经沧桑,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D、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最早的历史古迹
3、吉林剪纸是中华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它既继承
传统技法,又力求融入现代人工艺术元素。这表明吉林剪纸
工艺 A、全盘吸收传统文化


D
B、摒弃传统文化进行进行全面创新
C、是中华文化的唯一代表
D、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创新发展
( E)
B.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蕴涵传统美德
D.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E.生生不息,历久弥新,与时俱进
2、美国总统奥巴马登上长城后说:“长城太雄伟了,在这里
我们要对中华文明表示极大的崇敬。”奥巴马之所以对中华
文明表示极大的崇敬是因为
C(

A、中华文明经历了从起源到逐步形成的过程
B、中国的综合国力已跃居世界第一位
————崇高志趣
(4)自强不息,艰苦奋斗
————昂扬锐气
(5)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浩然正气
(6)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为政风范
(7)厚德载物,道济天下
————广阔胸襟
(8)奋不顾身,舍生取义
————英雄气概
(9)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社会理想
……
追求精神境界和向往理想人格的崇高 道德理想。 以集体为本位,以国家、民族利益为 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2课时 凝聚价值追求》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2课时 凝聚价值追求》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2课时凝聚价值追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2课时凝聚价值追求》,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价值观基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还不够熟悉,对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激发他们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学会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愿意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付诸行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激发他们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并学会在生活中践行。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从中受到启发。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充分了解学情,设计教学活动,准备相关案例和素材。

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ppt教学课件(2课时)

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ppt教学课件(2课时)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凝聚民族魂魄
愚公移山
林则徐虎门销烟
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要
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
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
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
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
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
“那达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 丰收的喜悦之情。
望果节
“藏语“望果节”中的“望”,意为“田地”,“果”为 “转圆圈”,“望果节”即:围绕丰收田野的歌舞。
春 节
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 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 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华。
材料呈现:
中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 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 记忆名录》。甲骨文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文献纪录,出 土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后期 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由于有了从甲骨文一脉相承发 展到今天的汉字,才使中华文明发展至今没有中断, 这为研究中国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史和早期国家与社 会形态提供了独特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胜人者有力,自胜者 强”;“不怨天,不尤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自古男儿当自强”;屈原 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
膑脚,兵法修列;司马迁忍辱著《史记》;等等。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一寸 丹心图报图”,千百年来,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植根于中华儿女的心中,对祖国的依恋之情萦 绕于海外游子的梦中。“中国”是所有中国人, 包括海外华人的情感依归。
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课件
示例:您这样做的初衷是什么?
➢ 青岛有“微尘”,宁波有“顺其自然”,你 身边有这样的“中国好人”吗?分享他们的 故事,共同感受中华美德的力量。
如“当代活雷锋”——“山东好人” 黄承友。
故事分享:退休前,黄承友是山东省菏泽市一名警 察,因为好学雷锋做好事,爱管闲事,流言蜚语不少。 一位老干部曾说他“出风头,吃饱了撑的,想升官。” 不过,他不在乎,“我不管别人咋说,我习惯了,以前 是不抓小偷手痒痒,现在是不做好事心痒痒。”退休后 他一如既往管闲事、做好事,让那位老干部改变了看法, “他还真是当代活雷锋”。他不仅自己学雷锋,还发动 家人做好事。妻子曾被评为山东省“三八红旗手”“巾
提起中国文化,你果节。 过盘王节。
我在草 原参加那达 慕大会。
我在西 安过春节。
你知道这些不同民族传统节日的由来吗?与同 学讨论:为什么这些传统节日能够传承至今?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 重的传统佳节。春节起源 于殷商时期,是中国最盛 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 个古老传统节日。
中华文化根
相关链接 教材60页
中华文化绚丽多彩,穿越时空焕发现代活力。
戏曲进校园
青少年练习太极拳
儒家著作总汇
旗袍时装
祥云火炬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中华文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有什么特点?
内容:独具特色的_语__言__文__字_,浩如烟 海的_文__化__典__籍___,名扬世界的_科__技__工__艺__, 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
为什么要增强文化自信?
1.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对自身文 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 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层、 更持久的力量。
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 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怎样增强文化自信 ①要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 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实现创造 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③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 发展
8.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P62-64 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P63 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
9.青少年怎样弘扬传统美德?P65
二、凝聚价值追求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特点
4.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一 个重要原因: 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阅读课本P61找出新时代我们应怎 样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并划出关键词
5.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先进文化)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 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 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概括:中华文化有何特点?
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内容丰富 历史悠久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价值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 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 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 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1)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 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特点:与时俱进
2.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 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否则就会失去凝聚 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是 维系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是中华儿女 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你知道哪些不同民族的传统节日? 那 达 慕 大 会
春 节
“那达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 “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 喜悦之情。
望果节
“藏语“望果节”中的“望”,意 为“田地”,“果”为“转圆圈”, “望果节”即:围绕丰收田野的歌舞。
一、延续文化血脉
1.中:其中提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元素?
押襟
昆曲——人类口述和非 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火树银花”原名叫“打树花”, 早在唐朝就已存在,现在被选为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2.中华文化的组成及特点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组成
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 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思考:在今天怎样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
材料:在对待外域文化上,中华民族敞开胸怀,扬 弃吸收。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以来,至隋唐时期形成一个 高潮。中国固有的儒、道、玄等文化,通过与外来文化汇 通交融,走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在中国古代,儒释道三 者的神可以并祀于一堂,这一点在《西游记》《红楼梦》 里都有许多描写。
3.怎样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弘扬 民族精神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个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5.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为什么)
(1)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基本国情,注定我们必然 坚守中国特色的价值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 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3)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 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价值引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6.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①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 光明前景 ②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 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③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 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 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④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 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